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复习导学案

历史复习导学案

历史复习导学案
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5课开辟新航路(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2.说出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1.自主读记讲义中“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板块,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解读:

材料“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扩充资本”。

——恩格斯请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习活动二:

结合课本P24的人物插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读记讲义中“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板块,说出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航路分别是什么?

学习活动三:

1.读记讲义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知识板块,说出并理解:

新航路开辟对整个世界及市场、欧洲社会、东方国家分别有何影响?

2.材料解读:

材料“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恳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全球通史》请回答:根据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有何影响?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完善)

学习活动四:课堂小结

学习活动五:达标检测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对航海活动的贡献更大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一书指出:“在变化较剧烈,较深刻的亚欧大陆西端,航海活动开始越出沿海和内地的局限,飞跃为跨越大洋、连接世界新旧大陆的远航。因此……分散隔绝的世界,逐渐演变为联系一体的世界。”上述航海活动的直接目的是

A.对财富的追求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扩张领土的欲望D.热衷传播天主教

3.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

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是为了

A.将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B.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C.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D.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哥伦布B.达·伽马C.迪亚士D.麦哲伦

5.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B.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D.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C.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D.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7.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反映了西班牙出现了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经济危机

8.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降,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多。这种现象A.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制造业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直接结果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9.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D.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 九上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复习学案 @@@ 【能及要求】 单元知识内容目标要求 识记理解运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灯、电报、电话的发明者√ 卡尔.本次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萨拉热窝事件√ 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 【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第二次工业三国同盟、萨拉热一战开始一战结束 革命开始三国协约建立窝事件 卡尔.本次莱特兄弟凡尔登战役美国对德国投降

发明汽车发明飞机德宣战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新能源:石油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 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考点梳理,随点巩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标志是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国尤为突出 .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______、英、法、日、_____等相继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器有发明的,发明的,另外还有。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次世界大战爆发。

2016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外交史学案

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外交史 专题聚焦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的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逐渐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逐渐沦丧,被迫实行屈辱外交;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改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地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学习目标 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与探究: 【自主学习】 1、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_____________。 2、元朝元世祖时,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意大利人____________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 ______________”政策;严格

限制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的《__________》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耻辱外交的开始;1901年《___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955年中国参加的________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参考答案:丝绸之路;马可.波罗;《马可 .波罗行纪》;闭关锁国;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万隆;“求同存异”;恢复。【合作探究】 1、对新旧中国的外交认识学习,有着怎样的不同?并说说你的认识。 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你觉得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根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3、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的走和平发展之路?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加强合作与交流、和平相处。 (2)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链接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海岸;166年,大秦派使者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修建白马寺,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3、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对外交往范围广泛。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双方往来贸易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玄奘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联系,著有《大唐西域记》。 4、宋朝:重视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从越南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专题复习学案

《资本主义的巩固》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林肯在南北战争的主要活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2、通过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 转变中起的作用。 4、通过练习掌握学习方法。 复习重难点:南北战争的认识,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异同。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爆发标志: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3)领导者:林肯。 (4)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果:1865年北方获胜。 (5)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考点强调。 3、巩固练习。 4、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61改革): (1)根本原因: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改革的时间和推行者: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主要内容: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二,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三,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出钱赎买一份土地。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5、日本明治维新: (1)改革背景:内忧外患 (2)推行者:明治天皇。 (3)主要内容:课本第119页。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课本第120页。 6、考点强调。 三自主复习:学生背诵,老师巡视,督导。 四课堂检测:出示课件 五、活动探究:1、对比日本和俄国改革的异同 2、评价林肯 六、以古鉴今: 七、作业布置:p34页1-12、13(4)、14(3)、15(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组名: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 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二、 【重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三、 【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 P97-100,用笔划出关键词 ) 1、 说说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中国的主张与贡献有哪些? 四、 【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哪些威胁?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 五、【当堂训练】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① 地区冲突 ②恐怖主义③民族矛盾 ④宗教纷争⑤毒品蔓延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3、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 争,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A 、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A 、和平与发展 B 、冲突与对抗 C 、机遇与挑战 D 、文明与进步 即(

C、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人类和平 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英国 B 、法国 C 、苏联 D 、美国 5、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特点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D 、形成了美、中、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6、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C、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D、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7、I960年1月,英国首先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 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洲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8、关于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D、不结盟运动由发达国家发起 9、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各国在政治上都应当做到() A、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 、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1课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2、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2、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学情分析 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去过北京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材料收集、教师引导、图片观察、小组交流、畅谈感悟、体会突破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 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 自学检测 做《导与练》上的填空和选择题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导学案1

第17讲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 一、知识梳理 主题一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起源:可能是从非洲_________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在距今约_________年前形成。 2.人种的形成: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_____、白种和_____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_____________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氏族社会: (1)形成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发展过程。 主题二亚、非、欧奴隶制文明 1.亚非文明古国: (1)古代埃及:发源于_______流域,_______是其文明的标志。 (2)古代巴比伦:发源于_________,制定的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维护了________的利益。 (3)古代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实行“_________”,把社会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4)古代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商朝的司母戊

鼎、甲骨文等都是古代中国文明的象征。 2.西方文明: (1)西方文明之源:源于_______,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2)雅典民主政治:_________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①表现: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_____________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_________;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 ②本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①罗马共和国:__________年建立;公元前3至前2世纪,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_________;公元前2世纪,成为_______霸主。 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_______建立;到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主题三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①背景: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_________决定仿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②内容:政治上,建立_________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______,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_____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_____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③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①7世纪初,在麦加创立_________。 ②622年,在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③630年,征服麦加,使它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鸦片战争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 本史实 2.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 理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浏览本课,初略了解 (二)基础知识检索、完形填空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鸦片输入的危害 虎门销烟:时间;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爆发地__________,事 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说一说 1.本课文的梗概能否简单的说一下。. 2.完成以上基础知识填空。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学习主题 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1) 主备:薛绿春 审核:陈玲娜 一、复习导学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 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在5-8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全课,独立完成问题 并在疑问处作标记)----------我学习,我快乐! 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 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 萌生; 主要思潮: 性质: 时 间: 地域:始于 ,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先驱,代表作 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 代表画作有 历史意义: 。 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②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492年,意大利人 :横渡大西洋,到达 ,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新航路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影响: 。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时 间: 导火线: 开始的标志: ②根本原因: ③ 领导人: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新模范军。 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④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英国成立共和国(革命高潮)。1653年,克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复辟封建制度。 ⑤1688年6月,“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威廉 当上英国国王) A 、时间: ; B 、目的: 。 C 、作用: 。 D 、内容:为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运行; 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军 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E 、意义: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君主立宪制开 始在英国建立 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 二,合作探究: 1.◆(2012·日照)(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 图二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8分) 三,巩固与反思 (一)基础巩固 1,◆(2011·台湾)22.伟龄读欧洲史时,看到一段叙述如下:“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世人生,強調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最可能是描述下列哪一时期的特色?( ) A .希腊化时代 B .中古初期 C .文艺复兴 D .启蒙运动 2,◆(2011·泰安)右图人物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代表 作品是( ) A .《神曲》 B .《罗密欧与朱丽叶》 C .《哈姆雷特》 D .《俄底浦斯王》 3,◆(2011·梅州)右图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人格力量,是一幅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它的作者是 A .莎士比亚 B .达·芬奇 C .托尔斯泰 D .凡·高 4,◆(2011·潮州)14.15一l6世纪时欧洲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世 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同时西欧国家也开始殖民扩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⑥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1专题三

必修Ⅰ政治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辛亥革命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1.目的: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2.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时间:1905年。 4.地点:日本东京。 5.总理:孙中山。 6.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7.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武昌起义的爆发(b)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组织基础:文学社和共进会。 3.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4.结果: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b)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首都:南京。 3.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4.国旗:五色旗。 5.纪年法: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6.中央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1.时间:1912年3月。 2.制定:参议院。 3.颁布:孙中山。 4.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5.内容: (1)主权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民权设置: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3)政权结构:按照立法(参议院)、行政(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司法(法院)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防范袁世凯独裁的特别设计)。 6.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7.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1.积极性: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局限性: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c)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1)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1919.6初,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和约签字。) 4.意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一大”(b) 1.背景: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召开: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 3.内容: (1)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初三历史美国史复习学案

初三历史美国史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二、知识梳理 (一)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1、领导的1775年—1783年的,结束了,实现,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的1861年—1865年的,维护了,废除了,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了。 2、第二次科技革命:187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的,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 3、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 (三)经济大危机 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爆发,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施了,美国的缓慢的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1947年,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年,苏联解体,美苏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了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发展。 2、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严重削弱了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五)战后经济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二战后的繁荣—70年代—90年代进入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回顾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亚洲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历史上的美国曾经为了协调亚太地区矛盾专门开会签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B、巴黎和会—《九国公约》 C、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D、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 2、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这是因为他()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领导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领导了独立战争 D、领导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3、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 A、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B、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C、结束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 D、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 4、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在前两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人的发明是() ①汽船②碳丝灯泡③计算机④飞机 A 、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5、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经济发展环境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政治经济实力大增 D、国际地位的提高 6、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军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7、这是一份激荡人心的政治檄文,它宣称北美13个殖民地“已经解除对英王的一切效忠,成为自由而独立的国家。”它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8、某同学使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地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历史导学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预习案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 有、。 交通、通讯的出现 2、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___________”号。 3、我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________铁路, ______年_____国商人修建。 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商人、 记者、少数老百姓用上了它。方便了生活。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 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鸦片战争后,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 《 __》。_______年在创办的。 文化生活的变化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______创办 的,是近代中国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文化出版机构。 4、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__》_______年在 _____拍摄,第一步有声电影是《__________》在______ 拍摄。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是《__________》。 社会习俗的变化:后,民国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等法令。 强令男子____________,女子_____________,用新式的礼 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例如_______装和_____服。人与 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称呼对方 “_________”、“_________”等平等的称呼。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 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树立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 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三、学习过程 1、了解: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 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你知道有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吗?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 同?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2、检查预习案,自主学习,加强记忆,巩固基础知识。 3、提问,小组内互相提问,老师提问。 4、质疑释疑。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5、拓展延伸,老师质疑: ①1 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先进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近代中国,传入我国的通讯工具电报、照相、电影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③社会习俗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④怎样看待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⑤引导归纳: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有线电报,20 世纪初又出现了无线电话;对待新生 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是知道这些工具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明白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同时,由于当时中国 条件的限定,还没有普及到中国的每个地方。 6、达标测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