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

2015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

2015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
2015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

2015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

个长期的过去一个短期的历史)

2.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大部分构成。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活动)。

4.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脑外之物,是不依赖于脑而产生的,是一种灵魂,是与

脑无关的“心”的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

现实的反映。

5.行为时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些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是在一定的

情况下产生的,是由刺激引起的,这些刺激既可以使来自于外部的物质世界

或社会环境,也可以使来自于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6.团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

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性心理特征的典

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它

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7.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8.意识的三个特征:一能动性。二目的性。三具有自我意识

9.无意识现象在正常状态下是意识不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

的。

10.人与人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

个性心理特征。

1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2.心理学主要流派A构造主义冯特B技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C行为主义美国华

生D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E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维特海默、苛勒、考

夫卡F认知心理学美国奈塞尔G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

13.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反对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因而被

称为“第三势力”

15.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

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

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

17.教育心理学既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应用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18.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为标志。

19.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是反映高等

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是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

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21.相对普通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

A:教学中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的比重逐渐降低,教师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活动增加。B: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

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研究式转化。C:在教学内容上,由传授基础知识

为主向传授专业为主转化,由注重教知识向教思维方式转化。D:校内教学和

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

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2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首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其次,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2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教育性原则

2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

25.描述性研究分(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学习动机

26.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是指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学习动机就是推

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外部的动力因素

称为诱因。

27.内驱力就是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主要由学习需要构成。

28.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

动机结构的基本因素。

29.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0.学习动机的种类(奥苏泊尔)学习的主要动机就是成就动机,由3方面的内

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

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

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

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1.根据动机的作用划分:1直接的近景性动机2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状态划分:1主导动机2辅导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划分:1内部动机2外部动机

3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29

A学习动机的多元性B学习动机的自律性C学习动机的社会性D学习动机的

职业化

33.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

实现理论)

34.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某个愉快刺激的出现会提高学习

者反应的概率。负强化指某个厌恶刺激的退出会提高个体行为反应的概率。

35.强化从程序上分(连续强化)(间断强化)

36.强化从反应次数关系上分(定比率强化)(变比率强化)

37.成就动机定义: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

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38.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类P33:1力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

39.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3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40.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六因素1能力高低2努力程度3任

务难易4运气好坏5身心状况6外界环境

41.学习动机的培养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

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

习动机4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inxS归因训练,指

导学生正确归因

4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

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

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第三章学习心理

43.学习的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44.科学的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学习的概念有广义、次广义和狭义

之分

45.广义学习的概念: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相对持久的变换。

46.(行为变化)是学习产生的标志。

47.首先学习是凭借经验引起的,不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暂时的行为变化不

是学习的结果。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可以是内隐的,也可以使外显的,

即学习既可以引起学习行为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行为的潜能的变化。第四学

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多知识方位、多侧面的。第五学习者、学习情境、行为

变化构成了学习的三个要素。

48.次广义学习是人类的习,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掌握人类历史经

验,积累人体经验的社会活动。

49.狭义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引起行为

变化的活动。

50.学生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二是智能

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发民展。三是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51.学生学习宏观特点:1接受性2间接性3高效性4主体性5年龄差异性

52.微观的学习是指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特点:1学习目标的多元性2学习

过程的主动性3学习内容的组织性4学习方法的选择性5、学习结果的超越

性6学生学习对教学情境的依存性

5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

性较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

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怎样指导大学

生学习P51)

54.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分类2潘菽的分类3奥苏伯尔的分类

55.加涅学习分类。一、按照学习层次分: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

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辩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按

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56.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创立了联结说,也称试误说。提出了学习的三

条主要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

57.准备律:准备律认为联结的增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

58.练习律:练习律认为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就会

削弱,也就是说“熟能生巧”。

59.效果律:效果律认为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

罚就会削弱。

60.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观点包括: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2学习

过程是一个试误过程。3提出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61.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

62.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

手段。

63.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应理论:1两种行为和两种条件反射2强化3消退

4惩罚

64.期金纳认为两种行为:1应答性行为与之相联系的是应答性条件反射(经典

性条件反射)2操作性行为与之相联系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5.斯金纳认为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

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的

发生的概率。

66.强化分为:阳生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

67.一个完整的操作条件作用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1辨别刺激2操作性行为3

强化物

68.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69.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

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70.认知心理学家有: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托尔曼和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

纳、奥苏伯欠和加涅。

71.认知学习论有: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论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72.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是由一

系列过程组成的。3教学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4提倡发现法学习。

73.所谓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即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

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

组织的。

74.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种程:1新知识的获得

2知识的转化3评价。

75.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里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也被称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和认知接受学习。

76.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77.意义学习的条件:既受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影响,又受意义学

习的内部条件(主观条件)影响。

78.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

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

关联。

79.先行组织者的分类:1陈述性组织者2比较性组织者。

8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81.加涅把学习动作分为八个分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习得阶段4保持

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

82.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8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1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尊严2心理学必须尊重

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3心理学家应该研

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4心理治疗应该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

础。

8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2学习动力3学习的原则

85.人本主义学习原则:1对学习充满渴望2意义学习3快乐学习4参与学习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86.知识定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87.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

88.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89.程序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

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90.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仅指陈述性知识。

广义包含三类知识:1陈述性知识2对外办事的特殊程序性知识3对内调控

的一般程序性知识。

91.加涅把言语信息单位分为三种:1符号2事实3有组织的知识。

92.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分为三种: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

93.表征学习:是指对单个符号的意义或单个符号代表着什么的学习。

94.概念学习:是学习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

95.命题学习:是学习若干个概念、词汇组成句子的复合意义学习。

96.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分为:1习得阶段2巩固和转化阶段3提取和应用阶段

97.陈述性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奥苏伯尔运用同化的观点来解释,认为知识学习

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把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使新知识获得新的意义,原有

认知结构发生得到改造的过程。这人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同化方

式实现的。

98.同化包括:1上位同化2下位同化3并列结合同化

99.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意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学校智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

一,是学生各种技能的形成以及智力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学生态度和品德

形成的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100.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

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101.大学生的思维特点:1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2创造怀思维得

到显著发展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

102.大学生记忆的特点:1逻辑记忆、意义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记忆品质

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103.记忆:是人脑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通过识记、保持、再现

等方式实现。

10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可以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105.记忆三个过程:1识记2保持3再现

106.教材直观的涵义:是指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

展示,从而使学习者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

活动。

107.教材直观的类型: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108.教材概括的过程是理解知识的过程。

109.教材概括的两种类型:1感性概括2理性概括

110.对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过程就是思维时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

象和概括的过程。

111.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

成为概念、法则与思想。

112.如何提高概括的效果:1正确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提高

学生自觉概括能力。

113.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材料反复感各并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

联系的过程。

114.识记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感知越深刻、越清晰,识记效果越好。

115.识记从内容上划分:1机械识记2意义识记。

116.识记从目的性划分:1有意识记2无意识记

117.记忆分为不同种类,根据记忆凭借的不同对象分为: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

3语义记忆4情绪记忆5运动记忆

118.知识的识记编码:1视觉编码2语音编码3语义编码4语言中介编码

119.如何遵循规律进行识记,收到良好的识记效果:1控制识记材料的数量提高

识记效果与性质2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提高识记效果3增强识记的目的性与

主动性4加深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5对所学材料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6

调动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提高识记效果7提高学习者的觉醒状态8树立识记

的信心

120.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单元

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信息单位。

121.遗忘分为:1完全遗忘2暂时性遗忘3永久性遗忘

122.知识存贮的主要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4网络组织5

更替组织

123.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从遗忘的速度上为先

快后慢,从遗忘的内容上是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再发展。

124.艾宾浩斯遗忘特点: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出现遗忘是非常

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发生遗忘,第二,机械学习的材料比有意义学习的材料,

遗忘的迅速并且数量大。第三抽象的事物比形象的事物容易遗忘,具体事实

比较容易遗忘,但一般概念和原理不易遗忘。第四语词容易遗忘,动作技能

不容易遗忘。

125.遗忘的理论:1动机说2衰退说3干扰说4检索困难说5同化说

126.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1前摄抑制2倒摄抑制

127.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28.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129.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

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和尝试错误相

结合4过度学习

第五章程序性知识学习

130.程序性知识定义: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

序,包括外显的身体运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13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关系P98:1区别首先,基本结构上不同。其次,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陈述性

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第三,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

述性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有意识搜索的过程,陈述

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第四,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

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比较快,陈述性

知识学习速度也比较慢,,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

第五,从记忆存储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

陈述性知识的存储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呈现独立的模

块式。第六,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

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进行测

量。2联系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另一方

面,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132.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133.心智活动的形成五个阶段(加里培林)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

语活动阶段。

134.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35.心智技能的(智力技能)特点:1心智技能区别于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作体验2心智技能区别于操作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减缩性3心智技能

区别于习惯行为,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136.智慧技能形成特征:1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2智慧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3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137.心智技能培养要求P105:1形成条件化的知识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科学地进行练习P107

138.认知策略的定义: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或方法的选择。139.五种认知策略:1注意集中策略2编码策略3组织策略4提取与利用策略5认知技能的学习策略。

140.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P108

141.元认知(弗拉维尔提出)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142.元认知知识包括P109(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有关任务的知识)(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

143.元认知控制包括P109(计划)(监控)(调节)

144.元认知策略定义:就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45.元认知策略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146.几种主要的认知策略(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

147.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9点)P119

148.认知策略教学的具体方法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4在具体的科学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149.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1意志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够利用微弱的线索3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4在不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

150.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151.动作技能的培养方法 1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学习情境2示范与讲解3练习和反馈P124

152.第八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153.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做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154.品德和道德的区别:1概念不同2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3反映内容不同4表现方式不同

155.品德和道德的联系:品德是在道德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道德的发展不仅受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社会原有品德基础制约。

156.品德的心理结构:1因素构成说2功能结构说3系统结构说

157.因素构成说分为:1三因素论2;四因素论3五因素论4六因素论

158.三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

159.四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160.五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5道德信念

161.六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5道德动机6道德

评价

162.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163.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的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

念和道德行为中,它可以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

产生的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

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164.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

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165.功能结构说把心理结构化分为:1生成结构2执行结构3定型结构

166.系统结构说由三个子系统构成:1品德的深层结构系统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

统,即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系统。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

系统,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品德的心

理特征系统。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即道

德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167.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论2道德价值观辨析论3社会学习理

168.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

段4公正阶段

169.柯尔柏格提出三个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

功行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170.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如下特征:1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一下阶

段2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3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4

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171.何尔柏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的三点启示:首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

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其次,道德行为的选择受道德制约。第三对学生进行道

德品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172.道德价值观辨析侧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研究,这一理论主要通过价值观

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

173.一种观念想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第一阶

段:选择。包括三个过程:(1自由选择2在多咱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

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第二阶段:赞赏。包括二个过程:(4珍爱

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行动。包

括二个过程(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174.19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1行为示范2言语示范3象征性示范4

抽象示范5参与性示范。

175.班都拉认为强化包括:1外部强化2替化强化3自我强化

176.替代强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哪些

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或反对2使学习者容易模仿受到奖赏的行为,控制受

到惩罚的行为3看到榜样的行为结果,会产生如果这样做也会得到同样强化

的心理期待4榜样受到奖赏或惩罚而出现的情绪反应,会唤起学习者的情绪

反应,并影响相应行为的表现。

177.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178.态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

反应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

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度可以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3态度是

一种心理倾向,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基本些任务。

179.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180.态度和品德的区别: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181.品德态度的概念:认为品德态度是人的态度的一种特殊式,是对具有道德意

义的客观对象、现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的心理学倾向。

182.品德态度的特征:具有人的态度的特点,如对象性、倾向性、动力性、社会

制约性、稳定性、可变性等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1道德评价性2需要的

满足性3结构层次性

183.品德态度的功能:1定向选择功能。2动力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适应功能

184.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三阶段:1顺从阶段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

185.影响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1道德需要2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的掌握程度。3外部压力4教育者的影响

186.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稳定阶段

187.引起醒悟的方法: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引发其他需要。

188.促进学生道德转变的方法:1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2

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3增

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教会学生抗拒诱惑的方法。

189.对待品德不良个体,教师要注意的是:1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倍加关心他

们的成长2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完整的自我观念。

190.对待学生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总体策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因材施教,

只要我们教师在教育转化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学生是能够态度真诚、开

诚布公、尊重人格、保护自尊、求同存异、循序渐进、抓住时机,我们就会

使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学生尽快转化。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9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92.学习迁移的分类: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分(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积

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

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193.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迁移可以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纵向

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

响。纵向迁移也就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

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

相互影响。此时,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抽象性与概括性程度

相当。

194.按照迁移的方向来划分,迁移可以划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

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

学习对先前学习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

结构的变化。

195.按迁移的内容分,迁移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通迁移)。特殊迁移也

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

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

学习之中。普通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

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

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196. 3.学习迁移的作用:(P128)

197.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3经验泛化说4关系转换说

5认知结构说

198.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

心理学。

199.最早对训练学说提出质疑的心理学家是詹姆士。1890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探讨

迁移理论问题。

200.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连接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认

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

一个机能。

201.桑代克在1901年所做的“形状知觉”实验是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桑代

克的实验充分证明,事物之间之所以产生迁移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共同要素

或相同相同成分。

202.今天迁移理论中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不能不说是以桑代克迁移理论为

基础提出的。

203.经验泛化说也被称为概括说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关系转

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观点。

204.认知结构说是奥苏贝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他认为

学生认知结构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影响。三个变量是:1可利

用性2可辨别性3巩固性。

205.影响迁移因素: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

策略4定势的作用

206.为迁移而教(P137):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立明确、具

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

学生的概括能力4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207.问题概念:是指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

208.问题情境由三部分组成(给定)(目标)(障碍)

209.问题解决的种类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划分(界定清晰的问题)(界定含糊的

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划分(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转换问题)

根据问题的内容划分(具体问题)(抽象问题)

210.问题解决的种类1按照解决问题中创造性的高低划分(常规性问题解决)(创

造性问题解决)2按照解决问题中思维过程划分(辐合的问题解决)(发散的

问题解决)

211.问题解决的特征1目的指向性2问题情境性3操作顺序性4认知操作性

212.创造力定义:亦称创造性,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

理品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213.创造性地最主要特征(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

214.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地关系P143 区别联系

215.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

216.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217.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过去只是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原

型启发5情绪和动机状态

218.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和方法3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4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

219.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式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20.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2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

训练3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教育观念

221.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五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

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

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第八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222.品德概念: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23.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做

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224.品德和道德的区别:1概念不同2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3反映内容不同4表

现方式不同

225.品德和道德的联系:品德是在道德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道德的发展

不仅受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社会原有品德基础制约。

226.品德的心理结构:1因素构成说2功能结构说3系统结构说

227.因素构成说分为:1三因素论2;四因素论3五因素论4六因素论

228.三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

229.四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230.五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5道德信念

231.六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5道德动机6道德

评价

232.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33.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的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

念和道德行为中,它可以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

产生的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

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234.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

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235.功能结构说把心理结构化分为:1生成结构2执行结构3定型结构

236.系统结构说由三个子系统构成:1品德的深层结构系统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

统,即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系统。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

系统,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品德的心

理特征系统。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即道

德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237.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论2道德价值观辨析论3社会学习理

238.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

段4公正阶段

239.柯尔柏格提出三个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

功行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3

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240.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如下特征:1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一下阶

段2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3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4

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41.何尔柏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的三点启示:首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

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其次,道德行为的选择受道德制约。第三对学生进行道

德品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42.道德价值观辨析侧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研究,这一理论主要通过价值观

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

243.一种观念想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第一阶

段:选择。包括三个过程:(1自由选择2在多咱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

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第二阶段:赞赏。包括二个过程:(4珍爱

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行动。包

括二个过程(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244.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1行为示范2言语示范3象征性示范4抽

象示范5参与性示范。

245.班都拉认为强化包括:1外部强化2替化强化3自我强化

246.替代强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哪些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或反对2使学习者容易模仿受到奖赏的行为,控制受

到惩罚的行为3看到榜样的行为结果,会产生如果这样做也会得到同样强化

的心理期待4榜样受到奖赏或惩罚而出现的情绪反应,会唤起学习者的情绪

反应,并影响相应行为的表现。

247.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248.态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

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度可以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3态度是

一种心理倾向,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基本些任务。

249.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50.态度和品德的区别: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51.品德态度的概念:认为品德态度是人的态度的一种特殊式,是对具有道德意义的客观对象、现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的心理学倾向。

252.品德态度的特征:具有人的态度的特点,如对象性、倾向性、动力性、社会制约性、稳定性、可变性等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1道德评价性2需要的

满足性3结构层次性

253.品德态度的功能:1定向选择功能。2动力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适应功能254.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三阶段:1顺从阶段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

255.影响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1道德需要2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3外部压力4教育者的影响

256.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稳定阶段

257.引起醒悟的方法: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引发其他需要。

258.促进学生道德转变的方法:1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2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3增

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教会学生抗拒诱惑的方法。

259.对待品德不良个体,教师要注意的是:1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倍加关心他们的成长2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完整的自我观念。

260.对待学生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总体策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因材施教,只要我们教师在教育转化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学生是能够态度真诚、开

诚布公、尊重人格、保护自尊、求同存异、循序渐进、抓住时机,我们就会

使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学生尽快转化。1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表

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做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

统一。

261.2品德和道德的区别:1概念不同2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3反映内容不同4表现方式不同

262.3品德和道德的联系:品德是在道德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道德的发展不仅受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社会原有品德基础制约。

263.4品德的心理结构:1因素构成说2功能结构说3系统结构说

264.5因素构成说分为:1三因素论2;四因素论3五因素论4六因素论

265.6三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

266.四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267.五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5道德信念

268.六因素论: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5道德动机6道德评价

269.7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70.8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的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它可以表现为人们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

时产生的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人们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

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271.9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272.10功能结构说把心理结构化分为:1生成结构2执行结构3定型结构

273.11系统结构说由三个子系统构成:1品德的深层结构系统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系统。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

系系统,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品德的

心理特征系统。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即

道德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274.12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论2道德价值观辨析论3社会学习理论

275.13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276.14柯尔柏格提出三个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

对功行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277.15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如下特征:1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一下

阶段2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3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

4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78.16何尔柏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的三点启示:首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

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

维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其次,道德行为的选择受道德制约。第三对学生进行

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79.17道德价值观辨析侧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研究,这一理论主要通过价值

观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

280.18一种观念想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第一阶

段:选择。包括三个过程:(1自由选择2在多咱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

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第二阶段:赞赏。包括二个过程:(4珍爱

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行动。包

括二个过程(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281.19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1行为示范2言语示范3象征性示范4

抽象示范5参与性示范。

282.20班都拉认为强化包括:1外部强化2替化强化3自我强化

283.21替代强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哪

些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或反对2使学习者容易模仿受到奖赏的行为,控制

受到惩罚的行为3看到榜样的行为结果,会产生如果这样做也会得到同样强

化的心理期待4榜样受到奖赏或惩罚而出现的情绪反应,会唤起学习者的情

绪反应,并影响相应行为的表现。

284.22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285.23态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

性或反应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

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度可以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3态

度是一种心理倾向,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基本些任务。

286.24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87.25态度和品德的区别: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88.26品德态度的概念:认为品德态度是人的态度的一种特殊式,是对具有道德

意义的客观对象、现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的心理学倾向。

289.27品德态度的特征:具有人的态度的特点,如对象性、倾向性、动力性、社

会制约性、稳定性、可变性等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1道德评价性2需要

的满足性3结构层次性

290.28品德态度的功能:1定向选择功能。2动力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适应功

291.29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三阶段:1顺从阶段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

292.30影响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1道德需要2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规

范的掌握程度。3外部压力4教育者的影响

293.31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稳定阶段

294.32引起醒悟的方法: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引发其他需要。

295.34促进学生道德转变的方法:1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

2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3

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教会学生抗拒诱惑的方法。

296.35对待品德不良个体,教师要注意的是:1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倍加关心

他们的成长2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完整的自我观念。

297.36对待学生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总体策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因材施教,

只要我们教师在教育转化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学生是能够态度真诚、开

诚布公、尊重人格、保护自尊、求同存异、循序渐进、抓住时机,我们就会

使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学生尽快转化。

298.

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99.健康包括两方面:1生理健康2心理健康

300.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

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的发挥个

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301.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要注意的问题:1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2心理健康

水平可分为不同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3一个人是否心理

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302.心理学研究中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1智力正常2情绪正常3意

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

30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

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

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30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P188页: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

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

心理素质,促进其要格的发展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工作

的全面发展。

30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培养学生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

展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

态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为将来的工作作充分的准备。

30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P190:1发展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

我们: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第二要使心

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学

生应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采取主动的态势,促进学生装心理健康发展。

2主体性原则。实施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

行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主体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出发点。第二,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第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体发生了

变化。3尊重性原则。在实施这一原则时必须注意。第一尊重学生的个尊严,

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学生装,承认第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发展的潜

能。第二尊重学生的选择。第三对学生要无条件接纳,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教师面对个性各异、背景不同的学生应该坦诚相待、一视同仁,只要是自己

的学生都应该无条件接纳。4全体性原则。在实施全体性原则是,我们应该:

第一,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是要着眼全体学生,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考虑

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

应该让全体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第三在注意全体学生共同性

问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特殊的

帮助。

30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

活动课3学科渗透4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

30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以了解学生为主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自述

法、会谈法、测验法。2以影响学生为主的方法。行为改变技术中的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行为限制法、示范法等、系统脱敏法、角色扮演

法、肯定性训练、理性情绪疗法、讨论法、游戏法。

30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1开展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2提高教师的专

业化水平,减少师源性心理障碍。3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4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5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咨询、援

助体系。

310.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1学习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学校生活适应问

题4自我意识问题5与性心理有关的问题。

31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1心理发展尚未成熟。2理想和现实之间

的矛盾。3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4在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5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的师生比例下

降、学生生活、学习保障的变化,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6大

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7缺少心

理卫生知识。

312.如何对在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辅导:第一: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心理辅导。1

大学生入学适应障碍的表现:首先生活环境的变化。其次人际环境的变化。

三是学习内容及方式的变化。四是角色地位的变化。2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

理辅导(1)提高生活处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

二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辅导。1大学生的学习问题2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心

理辅导。(1)学习动机指导(2)学习目标指导(3)学习方法指导(4)考

试心理指导,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考试焦虑是目前大学生中

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三大学生交往问题及心理辅导。1大学生人际交往

中的主要心理问题(1)人际交往中的认识障碍。(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

碍(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障碍。2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1)培

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进行交往心

理训练。

313.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与心理辅导:(1)大学生主要的性心理问题。A

性认识的偏差B性行为的困扰C性情绪困惑(2)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

适A传播性心理知识B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理

C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两性交往的正确技巧。D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因恋爱挫

折引起的心理问题。

314.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2培养学生的择

业意识。3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性质和就业信息。3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

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315.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就是一个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

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316.自我意识的结构:1从形式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难和自我调控。2从内容

上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3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自我、投

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31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主要问题:(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明显的分化、矛盾、统一、转化和稳定的

过程,2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发展水平较高。3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4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5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二)自我意识

发展中的主要心理问题。1自我否定2自我矛盾3自我扩张4自我萎缩5极

度自我中心。

318.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

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

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积极悦纳自我(三)努力完善

自我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十章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19.群体的概念: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一群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

动的一个组合。

320.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共同目标。2组织化的人群。3心理上的依存性。

321.群体的分类:1小群体和小小群体。2假设群体和现实群体3正式群体和非

正式群体。

322.群体的心理效应:1群体的归属感。2群体认同感。3群体的支持力量。

323.良好群体的心理必须具备以下原则:(一)目标整合原则。整体目标和个人

目标的关系往往有四种类型:1各成员之间无统一目标。2积压成员之间有

基本一致的目标,但与整休目标相违反,或很不一致。3各成员之间目标完

全一致,与整体目标也完全重合。4各成员的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基本一致,

但不完全重合。(二)志趣相投原则。志趣相投有以下两方面作用:1共同的

志趣可以保证成员们有相似的态度,步调一致,协作互助。2共同的志趣可

以保证成员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三)心理相容原则。心理相容有两个方

面:1心理相容是群体团结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保证。2

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心

境,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智能互补原则。

324.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方式包括:1社会助长。2社会惰化。3从众。4服从。5

模仿。6感染。7群体极化。8群体思维。

325.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

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26.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

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27.从众: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

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328.服从: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另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329.模仿: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

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330.感染: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

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331.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

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冒险”转

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

332.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333.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

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334.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1积极作用。(1)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心理

需要。(2)及时觖快问题(3)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1)阻碍班集

体工作的开展(2)传播小道消息。

335.协调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1支持、保护积极正面型的非正式群体2

教育、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

336.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

337.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

情境控制原则。

338.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愿望的近切性:交往愿望越来越强烈。2交

往内容的丰富性:除了专业知识之外,交往的内容广泛及到文学艺术、政治、

经济、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大学生的社会交往

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开放性系统。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在交往方式、

交往内容与交往对象的选择上,往往十分重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喜欢用自

己逐步形成的观念和尺度去评价社会事物,交往观念具有明显的自主性。5

异性交往愿望的强烈性:生理心理发展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促进了大学生与

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

339.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多提别人的名字。(4)做一

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6)以真

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主动交往。3移情。

340.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第十一章教学设计与测评

341.教学设计概念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342.教学设计包含三方面含义1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安排,以达到最优组合3教

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地预先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343.教学设计的类型宏观设计1制定教学计划2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3编选教材4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微观设计P237

344.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2程序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345.教学设计观1“目标定向”设计观2“结构一定向”设计观3“知识分类定向”

设计观4建构主义设计观

346.建构主义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最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347.教学任务的分析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P247

348.教学模式概念: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种类:1行为矫正模式2信息加工模式3个人发展模式4社会

作用模式

349.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1呈现问题情境2收集信息并进行试验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350.教学测量定义: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35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

第十二章教师心理

352.教师的主要角色1知识传递者2父母代理人3朋友和知己4课堂纪律的管理者5榜样6学生灵魂塑造者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9教育

科学研究者

353.成熟的教师具有6特征1能够主动为教育教学活动确定目标、选择方法,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能够独立完成教育

教学工作,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不希望被人过多干涉3对各种与职业

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关心学生、关心所教学科,在工作中有长远目标4具有

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创新精神,正确认识教师充当的角色,明确教师

的工作职责5能随时随地监控自身角色扮演情况,尽可能克服角色冲突,扮

演好职业要求的各种角色6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能力354.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355.教师对学生的影响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领导方式对学习的影响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356.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P273:1教师的知识结构2教学效能感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

357.教学效能感定义:就是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358.自我效能感包括(结果预期)(效能预期)

359.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

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60.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重要影响1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36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重要作用2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学效能感起着很大的作用3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影

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4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62.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P280: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

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3要形成科学地教育观4教师

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向他人学习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

自己的教学

36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

364.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

发展性

365.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

366.教育机智的定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

活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367.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368.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1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2不断学习的精神3尊重和关爱学生4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369.专家型教师:界定为有某种教学专长的教师

370.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解决问题领域中的高效率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371.教学反思定义: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

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72.教学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克提出):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373.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副教授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 副教授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副教授须掌握本学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学术发展动态;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能提出有较大实际意义或学术价值的科研课题,并取得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着作、艺术作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具有担任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研究或实验室建设方面成绩显着,具有协助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师的能力,能担任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政治思想条件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爱岗敬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学风端正。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后,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一)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讲师任职资格2年以上;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讲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 (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

(一)每学年至少系统讲授1门以上必修课程,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二)指导过青年教师,或协助教授、副教授指导过研究生或进修教师半年以上; (三)主持过市(厅)级或主要参加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研究,并通过鉴定或结项验收;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着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科研或教学成果奖励(以奖励证书为准,限额定人员); (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有2学年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且至少获得1次学校教学比赛二等奖以上(综合类)奖励;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或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前五名); (三)主持1项市(厅)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或主要参加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并通过对应级别业务主管部门鉴定或结项验收; (四)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限第一发明人),并已转让和应用; (五)主持完成1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进行了成果转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主持横向课题,理科类累计到位经费200万以上,工科类累计到位经费600万以上,社科类累计到位经费100万以上(经费到位须出具学校科研、财务管理部门证明)。 七、论文、着作条件 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开发表被SCI、EI、SSCI收录的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二)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河北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879年冯特(Wilhelm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巨着。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将心理学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人和动物的行为上。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无意识的作用。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Maslow)、罗杰斯(CarlRamsonRogers)等人。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lric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第二节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个体心理发展的总方向,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而其普遍的规律性表现为:第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第二,方向性和顺序性;第三,差异性;第四,不均衡性。 埃里克森(ErikHombuxger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论: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别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 ) 桑代克的贡献: (1)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桑代克又出版了三卷本《教育心理学》;(3)1905年他发表了《双生子的测量》,1906年出版了《教育原理》,1916年又出版了《智力测量》一书,桑代克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工作,也为行为主义统治教育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帮助教师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四)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 第一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2015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9)

2015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9)?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 1.维果斯基的“最近展开区”是指__。 A.正处于把握边际的才干 B.现有的展开水平 C.超呈现在水平的才干 D.需求鄙人一展开阶段把握的才干 参阅答案:D [解析]维果斯基以为,在确认儿童展开与教育时,有必要考 虑儿童的两种展开水平,一种是现有展开水平,另一种是在有辅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帮忙可以到达的处理问题的水平,或者是凭借于别人的帮忙可以到达的较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距离,便是“最近展开区”。 2.关于问题的品种,对某个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归于__。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别问题 参阅答案:C [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到达的方针都十分明晰,个别按必定的思想办法即可取得答案的问题。 3.与依从比较,认同更深化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操控,行为具有必定的__。 A.自觉性、自动性和稳定性 B.活跃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毅力性 参阅答案:A [解析]与依从比较,认同更深化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操控,行为具有必定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稳定性等特色。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要阐明__。 A.人的心思活动是在脑中发生的 B.客观现实是人心思的内容和源泉 C.人的心思是对客观现实片面能动的反映 D.人可以深刻地知道国际

参阅答案:C [解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阐明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片面能动的反映,不同的人面临相同的事物或许会有不同的定见。 5.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辅导下运用结构化有序资料进行的讲堂教育是__。 A.发现教育 B.辅导教育 C.程序教育 D.协作教育 参阅答案:B [解析]辅导教育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辅导下运用结构化的有序资料的讲堂教育。在辅导教育中,教师需求做到:向学生清楚地阐明教育方针;在满意而接连的教育时刻里给学生呈现教育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供给学习方面的反响。 6.先行安排者教育根底的提出者是__。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2016年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题

二〇一六年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1. 1879年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这个世界上,其创立者是( A ) A. 冯特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亚里士多德 2.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D ) A. 《论语》 B.《学记》 C.《梦的解析》 D. 《论灵魂》 3.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B ) A. 意识 B. 行为 C. 潜意识 D. 感知觉 4.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开拓的人类科学史上一个崭新而陌生的领域是( A ) A. 无意识领域 B. 民族心理领域 C. 个体心理领域 D. 行为科学领域 5.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直觉行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几个阶段,这表明人的心理 发展存在着( B ) A. 连续性 B. 顺序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6. 按照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形成“目的”美德的阶段是( C ) A. 婴儿期 B. 儿童期 C. 学龄初期 D. 学龄期 7. 维果茨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要观念,不包含下面选项中的( C ) A. 最近发展区 B.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C. 现行组织者 D. 学习的最佳期限 8. 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积极乐观,这体现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 C ) A. 认知特征 B. 情绪特征 C. 人格特征 D. 信仰追求 9.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的是( B ) A. 情绪衰竭 B. 紧张焦虑

C. 去个性化 D. 个人成就感降低 10. 从社会层面上看,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 D ) A.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B.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 C. 保持平和的心态 D. 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11. 认为学习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学习理论 流派是( A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 12. 下列描述不属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的是( B ) A.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B. 学习动机的直接性 C.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D. 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13. 下列需要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需要的是(D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归属和爱的需要 D. 审美需要 14.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属于可控性维度的因素是( B ) A. 能力高低 B. 努力程度 C. 任务难易 D. 运气好坏 15.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指的是( C ) A. 自我效能感 B. 结果期待 C. 效能期待 D. 心理期待 16. 有关某一具体事件、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以及反映真理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等, 主要用以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属于( A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元认知知识 D. 显性知识 17. 程序性知识是在人的头脑中的表征方式是“”这种动态的形式进行的( D ) A. 符号 B. 概念 C. 命题 D. 产生式 18. 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对知识进行加工,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 系的过程指的是知识的( C )

河北省高校教师评审职称条件

河北省高校教师评审职称条件 职称评审的条件 1、河北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教授原则上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须对本学科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在本学科某一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具有较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或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教材~或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知名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具有领导本学科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能力~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和教材建设~指导和培养过硕士研究生~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1,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2,政治思想条件 热爱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学风端正。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3,学历、资历条件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副教授资格5年以上。 ,4,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5,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 ,一,系统讲授二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 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 会调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二,为本科生系统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其中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教师还需担任 过一届以上研究生的导师或系统讲授一门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一年以上, ,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或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取得多项成果或发表多篇(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或艺术作品。 ,6, 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注:省教育厅职改办对省属十所重点高校按下列条件之二掌握~人事处,: ,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教学成果奖,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或获省,部,级上述奖项、河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 ,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两学年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或担任省 级以上精品课主讲教师,或获得省级以上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

03.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判断

● ● 主。 ● ● ● ● ● ● ● ● ●● ●● ● ● 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 ●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 ● 高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 高等教育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的胜任能力。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各种角色的胜任能力。 ● 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 ●混乱、 无组织, ● ● ● ●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 ● ● ● 始。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从十一 ● 1 ,相当于高中阶段;3、,相当于大 ●1 、感知运动阶段2-6岁)3、具体运算阶段(6-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上) ● :1 、彼的。 2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境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权衡,对不同的观点和理3、 ● 1、在形势逻辑思维发展的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 ● 1 3 我同一性。5 明确行为的适当性。6●1胆汁质(李逵) 2多血质(燕青)3黏 ● 、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2 、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 ● ● ● 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交际,但比较轻率.而内倾型的大学生以自我为出发点,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交际行2 独立型的大学生有坚定的个着镇静,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 ●IQ ) 含义是被测 ● 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分。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3、 ● ●:1 、针对大学生的2 、针对大 ● 可归纳为 ● ● ● ● ● ● ● ● ● ● 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 论述: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一般教学能力,是指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1)语言操作能力;(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 ● 专家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 、 ● ● 1、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把个体的所 ● 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 ● 1956年、1964 年和 ● 根据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 ● 1 2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 3 ● ● ● ● ● ● ● ● 基本成 ●● 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即心理意义。 称为“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 。凡是后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复习资料

历年考题及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及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

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知识讲解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 121题 01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 启动功能 激活功能 巩固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02 果茨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要观念,它们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先行组织者 学习的最佳期限 教学与发展同步 03 教育真正促进心理发展要具备的条件有() 教师的积极性 内容正当性 要求适合性 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 04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有() 建构科学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进行高等教育研究 培训学生职业技能 05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 人际关系 就业困惑 危机心理 恋爱与性的问题 学习心理 06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课程内容满意度低 学习的价值和目的指向自我 学习投入实用功利 学习自主性不足 学习方法突击应付 07

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条件是() 增强教师职业自信 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 虚心学习,时刻反省 树立学习榜样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08 斯腾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教师来讲,应该具备的特征有()丰富而组织化的知识,并能运用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 有很强洞察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丰富的教学经验 09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 情绪衰竭 人际关系冷漠 去个性化 兴趣下降 个人成就感降低 1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认同角色,热爱工作 人际关系和谐 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具有教育独创性 体验、控制和表达情绪 1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职业焦虑 角色冲突 社交恐怖 职业倦怠 人际适应不良 12 大学学习的特点包括() 自主性 专业性 丰富性 多样性 探索性 13 学习引起的变化包括() 学习疲劳后效率降低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河北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大题整理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认识特征看:认识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情绪特征看:当代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被关注。信仰追求看: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从人际交往看: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恋爱性观念看:当代大学生渴望和证实爱情,性程度呈现开放特征 2)有效教学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标;(2)充分的准备;(3)科学的组织;(4)清楚明了;(5)促进学生学习;(6)高效利用时间。 3)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迁移。2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3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情景,促进学习迁移。4注重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 4)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5)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的影响: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自我效能感影响新行为的获得4自我效能感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6)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1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和深入理解2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3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 7)结合维果次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谈谈教育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1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技能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8)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德育生活化是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9、怎样根据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促进其思考能力的提升? A、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合理性、灵活性增强。 2)思维的批判性初步形成。3)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有很大发展。4)形象思维发展到较高阶段,并与逻辑思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5)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在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向高层次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6)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显著发展。7)大学生同一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的思维呈现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8)大学生的思维有时表现出表面性、片面性和主观性。 B、根据大学生思维特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1)教无定法:创意式教学。2)回归学生主体。3)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4)将科研引入教学。5)个性化教学。6)教学手段现代化。7)教学有效知识。8)重视思维方法训练和引导。9)诱导个性品质对教学的正迁移。10)培养元学习能力。11)变革课堂管理。 10、结合自身实际说明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3)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4)教师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向他人学习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11、举例说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内容。 A、“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B、举例:在考场中应如何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呢?首先,要认识到在考场中出现了适度的紧张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我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考试。其次,感到过于紧张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先做,在自己情绪平静时,再选择高难度的题。大脑在这种有张有弛的节奏中,无论是对高难度的题还是简单的题都会有较高的正确率。 12、用联结学习理论解释为什么闯过高考的大学生还会出现“挂科”现象 A、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首创,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 B、主要观点包括: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准备律:联结的增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就会削弱,也就是说“熟能生巧”效果律: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削弱。 C、大学生挂科现象,可从以下几点自己着重分析:(1)大学课程任务较重,学生没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他们已经适应了高中的题海战术,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联结、试误(2)课程与实际脱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律,动机(3)无预习和复习——练习律(4)就业难、大学无用论——准备律、动机(5)考试作弊成风等——效果律 13、怎样帮助大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A、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丰富(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5)异性交往愿望的强烈性。 B、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六个途径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多提别人的名字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主动交往(3)移情(二)良好人际关系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14、用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说明大学生怎样才能做到“高分不低能”。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应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观念的同化的过程。有意义学习需要的条件是学习者必须有有意义学习的信箱,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就需要更新过去的机械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注重知识结构构件,不仅仅是依靠机械记忆,而是依靠深入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在理解记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严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并依靠有意义的知识迁移将这种思维体系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实践中去,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既得高分,又得高能。 15、联系自身实际,说明怎样才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早日成为合格教师。 1、要有良好的心态作为新教师应该放下一颗浮躁的心,平心静气的,塌实地去对待教师这份职业。任何一份工作必须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与恒心才能成功。 2、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课后做好教学反思。讲好课是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素质,而写好规范的教案是讲好课的前提。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你才能从容而有自信的面对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能使学生从心里尊敬你,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有了反思就有了研究的起点,你就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对于不足之处要在每次的教学准备时充分考虑。 3、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会模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多听课,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尤其是那些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在听课的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多选题题库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175题 01 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是() 经费配置 规划 评估 调节 人员配置 02 以下对高等教育描述正确的是()。 高等教育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是通才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性教 高等教育具有学术性 03 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是()。 牛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布拉格大学 04 属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学科的是()。 文科 法科 神科 医科 商科 05 柏林大学办学的方针是()。 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培养专门人才 服务社会 文化创新 06 以下对稷下学宫描述正确的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 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 官方举办、私家主持

由齐桓公创立 由楚文王创立 07 以下对鸿都门学描述错误的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 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 官方举办、私家主持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由楚文王创立 08 以下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嵩阳书院 粤秀书院 09 关于宋代四大书院描述正确的是()。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登封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商丘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岳阳 10 以下不属于宋代四大书院的是()。白鹿洞书院 东林书院 集贤殿书院 嵩阳书院 粤秀书院 11 以下对京师同文馆表述正确的是()。创建于1852年 创建于1895年 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创建于1862年 12 以下对京师大学堂表述正确的是()。创建于1852年 创建于1895年 是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 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创建于1898年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