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D

C

B

A

金牌数学七年级下册专题系列之 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 推论: 。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

推论: 。

3.三角形的外角: . 性质(1): ; (2): 。 4.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

题型一:简单运算

例1.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CD=80°,∠B=30°,则∠A =

拓展变式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在△ABC 中, ∠A -∠B =36°,∠C =2∠B ,则∠A = ,∠B = ,∠C =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 2,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

题型二:中考题库

例2.如图,已知∠BDC=142o,∠B =34o,∠C=28o,

则∠A=

拓展变式练习

1、如图1,ΔABC 的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 于点E ,若ΔABC 与ΔBCE 的周长分别为22和14,则

AC 的长为_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10㎝另一边等于5㎝,则它的周长为_____。

3、如图2所示,在△ABC 中,∠C=90°,∠B=30°,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

AB=4

,那么

AD=_______.

2

1.(2012·浙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13cm 和5cm ,?那么这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cm .

2.(2013·北京丰台)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2cm , 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3.(2014 甘肃)如图 △ABC 中,∠A 的平分线与BC 交于D , ∠B=70°,∠C=50°,则∠ADB= 。

4.(2013·宜昌)如图1所示,BC=6,E ,F 分别是线段AB 和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EF 的长是( )

A .6

B .5

C .4.5

D .3

2.(2014·常德)如图2所示,DE 是△ABC 的中位线,则△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1:4

如图 1 如图2

A

C

B

E

图1 E

D

C

B

A

一、选择

1.如图1,△ABC 中,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AD 是BC 边上的高线,且∠B=50°,∠C= 60°,则∠EAD 的度数为( )

A .35°

B .5°

C .15°

D .25°

(1题) (2题)

2.如图2,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D 的中线,已知S △ABE =7cm 2

, 则△ABC 的面积是( )

A .18 cm 2

B .28 cm 2

C .36 cm 2

D .45 cm 2

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 =8 cm ,且|AC -BC |=2 cm ,则腰长AC 的长为( ) A.10 cm 或6 cm B.10 cm C.6 cm D.8 cm 或6 cm

4.已知Δ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关系式∠B+∠C=3∠A ,则此三角( )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5.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a 、4,那么a 的范围是( )

A. 1<a <5

B. 2<a <6 C . 3<a <7 D. 4<a <6 二、解答题

1. 在三角形ABC 中,∠A=60°,∠B 比∠A 小15°,∠C 是多少度?

2. 如图,已知∠B =40°,∠C =59°,∠DEC =47°,求∠F 的度数。

B D C

课后作业:

一、选择

1.如图1所示,在△ABC中,∠BAC=80°,∠B=35°,AD平分∠BAC,则∠ADC的度数为()

A.90° B.95° C.75° D.55°

(1) (2) (3) (4)

2.如图2所示,在△ABC中,∠ABC=40°,AD,CD?分别平分∠BAC,?∠ACB,?则∠ADC等于()A.110° B.100° C.190° D.120°

3.如图3所示,D,E分别为△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E是△BDC的中线 B.图中∠C的对边是DE

C.BD是△ABC的中线 D.AD=DC,BE=EC

4.如图4所示,BD平分∠ABC,DE∥BC,且∠D=30°,则∠AED的度数为()

A.50° B.60° C.70° D.80°

二、填空

1.在△ABC中,∠A=40°,∠B=∠C,则∠C=.

2.三角形的一边为5 cm,一边为7 cm,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3.△ABC中,∠A=2∠B,∠C=∠A+∠B+12°,则∠A=,∠B=,∠C=;

4.△ABC中,若∠A=350,∠B=650,则∠C=;若∠A=1200,∠B=2∠C,则∠C=。 5.如图1,l1∥l2,∠β=142°,∠γ=73°,则∠α=;

6.如图2,△ABC中,∠ACB=90°,CD⊥AB于D,∠CAD=40°,∠CEA=70°,则∠EAB=.

1

l

2

l

α

β

γ

A

B

三、解答题

1.在△ABC中,已知∠B-∠A=5°,∠C-∠B=20°,求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2.已知,如图7所示,在△ABC中,AD⊥BC于D,AE平分∠BAC,若∠B=28°,?∠DAE=16°,求∠C的度数。

(完整版)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学科试卷 (检测内容: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第1题图) ,第5题图) ,第10题图) 2.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边形是(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x,则x不可能是( ) A.3 B.5 C.7 D.9 5.如图,在△ABC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DB=∠1+∠2+∠3 B.∠ADE>∠B C.∠AED=∠1+∠2 D.∠AEC<∠B 6.下列长方形中,能使图形不易变形的是( ) 7.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三角形的中位线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其顶角为( ) A.45° B.135° C.45°或67.5° D.45°或135° 9.一个六边形共有n条对角线,则n的值为( ) A.7 B.8 C.9 D.10 1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点C的个数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6和8,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C=180°,∠B∶∠C∶∠D=1∶2∶3,则∠C=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1+∠2+∠3+∠4=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10,则它的最短边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它的最长边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下列命题:①顺次连接四条线段所得的图形叫做四边形;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③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都是射线;⑤四边形中有一组对角是直角,则另一组对角必互补,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总结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一、截长补短法(和,差,倍,分) 截长法: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的一条相等的一段,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段相等(截取----全等----等量代换) 补短法:延长其中一短线段使之与长线段相等,再证明延长段与另一短线段相等(延长----全等----等量代换) 例如:1,已知,如图,在△ABC中,∠C=2∠B,∠1=∠2。求证:AB=AC+CD。 2,已知:如图,AC∥BD,AE和BE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求证:(1)AE⊥BE;(2)AB=AC+BD. 二、图中含有已知线段的两个图形显然不全等(或图形不完整)时,添加公共边(或一其中 一个图形为基础,添加线段)构建图形。(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延长,平行)例如: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O点,且AB=DC,AC=BD,求证:∠A=∠D。 三、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例如:如图6:已知AC=BD,AD⊥AC于A ,BC⊥BD于B,求证:AD=BC D C B A 1 10 图 O A B C D E O

四、遇到角平分线,可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个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对折”全等) 例如:已知,如图,AC 平分∠BAD ,CD=CB ,AB>AD 。求证:∠B+∠ADC=180。 五、遇到中线,延长中线,使延长段与原中线等长(“旋转”全等) 例如:1如图,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 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 2,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 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且CD=AB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2AE. E C B D A 六、遇到垂直平分线,常作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连线(可逆 :遇到两组线段相等, 可试着连接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例如:在△ABC 中,∠ACB=90,AC=BC,D 为△ABC 外一点,且AD=BD,DE ⊥AC 交AC 的延长 线于E,求证:DE=AE+BC 。 七、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或延长加倍法(“三线合一”“对折”) A D B C C A E B D

三角形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在正余弦定理的运用中,有一类题目值得关注。这类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知道三 角形的一条边和边所对的角,求三角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或范围) ,但在解题方法的 选择上有值得考究的地方。请先看两个例题: 1 例1( 13年重庆綦江中学)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 c 且cosA 二丄,a = 4 . 4 (1) 若b ?c=6,且b < c ,求b,c 的值. (2) 求L 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 (1)由余弦定理 a 1 2 二 b 2 - c 2 — 2bccosA , 2 1 16 = (b c ) - 2bc bc 2 .bc =8 , 又 v b 亠 c = 6, b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测试题及答案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5°和65°,不可能是这个三角形外角的是() A.115°B.120° C.125°D.130° 2、如图,已知∠1=20°,∠2=25°∠A=35°,则∠BDC的度数为() A.50°B.80° C.70°D.60° 3、已知如下图所示,△ABC, (1)如图(1),若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

(2)如图(2),若P点是∠ABC和∠A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A;(3)如图(3),若P点是外角∠CBF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 上述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0个B.1个 C.2个D.3个 4、如图,∠1+∠2+∠3+∠4=() A.100°B.200° C.280°D.300° 5、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 C.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小于和它不相邻的外角 D.三角形的外角和为180° 6、如图所示,住宅小区呈三角形ABC形状,且周长为2000m,现规划沿小区周围铺上宽为3m的草坪,则草坪的面积(精确到1m)是()

A .6000m 2 B .6016m 2 C .6028m 2 D .6036m 2 7、在△ABC 中,AD⊥BC 于D ,且AD 将∠BAC 分成的两个小角度分别为20°和50°,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8、如图∠2+α=180°,则下列式子中值为180°的是( ) A .α+β+γ B .α+β-γ C .β+γ-α D .α-β+γ 9、如图,∠A+∠B+∠C+∠D+∠E=( ) A .150° B .180°

2017中学考试全等三角形专题(8种辅助线地作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

高考数学阶段复习试卷: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高考数学阶段复习试卷: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已知:3C π= ,a b c λ+=(其中1λ>) (1)当2λ=时,证明:a b c ==; (2)若3AC BC λ?=,求边长c 的最小值. 2. 已知函数()4cos sin()3f x x x π=- (1)求函数()f x 在区间[,]42 ππ上的值域;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角C 为锐角,()f C =,且2c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3. 已知函数2()22cos f x x x m =+- (Ⅰ)若方程()0f x =在[0,]2x π ∈上有解,求m 的取值范围;(Ⅱ)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所对 的边,当(Ⅰ)中的m 取最大值,且()1f A =-,2b c +=时,求a 的最小值 4. 在ABC ?中,sin A a =. (1)求角B 的值;(2)如果2b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5. 如图,扇形AOB ,圆心角AOB 等于60o ,半径为2,在弧AB 上有一动点P ,过P 引平行于OB 的直线和OA 交于点C ,设AOP θ∠=,求POC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θ的值.

6. 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 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min .在甲出发2min 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1min 后,再从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m /min ,山路AC 长为1260m ,经测量,12cos 13A =,3cos 5 C =. (1) 求索道AB 的长; (2) 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 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7.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PQ ?中,90POQ ? ∠=,22OP =点M 在线段P Q 上. (1)若5OM =求PM 的长; (2)若点N 在线段MQ 上,且30MON ?∠=,问:当POM ∠取何值时,OMN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面积的最小值.

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常常 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 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 和等腰Rt^ACE , ? BAD = ? CAE = 90 (1)如图① 当 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 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二(0<二<90)后,如图②所示,(1 )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 变?并说明理由. 连接DE ,M 、N 分别是 BC 、DE 的中点?探究: 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例1、已知, 例2、如图, 例3、如图,

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专项训练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分别是40°和6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可以画( )条高。 3、一个等腰三角形,从它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分成的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4、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40°,它的另个两个角可能是( )和( ),也可能是( )和( )。 6、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7、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36°,那么∠C =( ),这是一个( )三角形,也是一个( )三角形。 8、 二、小小评判家(对的画“√”,错的画“×”。) 1、用三根分别长13厘米、20厘米和6厘米的小木棒,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 )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的三角形。 (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 ) 5、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是直角。 ( ) 三、选择题 1、修凳子时常在旁边加固成三角形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A 、三条边的特性 B 、 易变形的特性 C 、稳定不变形的特性 2、有一个角是600的( )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我是等边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 )我有一个锐角是50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A、任意 B、直角 C、等腰 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四、操作题 1、下列哪些线段能组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单位:厘米) 5 1 6 1 7 2 ()() 4 8 7 5 3 14 ()() 2、分别画出每个三角形中的其中一条高。并标出相应的底。 3、求出下面图形中的角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含答案)汇总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 (含答案) 1.如图:已知,点D、E在三角形ABCの边BC上, AB=AC,AD=AE,求证:BD=CE。 证明:作AF⊥BC,垂足为F,则AF⊥DE。∵AB=AC,AD=AE 又∵AF⊥BC ,AF⊥DE,∴BF=CF,DF=EF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の高与底边上の中线互相重合)。∴BD=CE.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F平行BC于F, 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A到E,使AE=AD,连接 DE,试判断直线AF与DEの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F⊥DE.理由:延长ED交BC于G,∵AB=AC,AE=AD ∴∠B=∠C,∠E=∠ADE ∴∠B+∠E=∠C+∠ADE ∵∠ADE=∠CDG ∴∠B+∠E=∠C+∠CDG ∵∠B+∠E=∠DGC,∠C+∠CDG=∠BGE,∠BGE+∠CGD=180°∴∠BGE=∠CGD=90°∴EG⊥BC.∵AF∥BC ∴AF⊥DE.

解法2: 过A点作△ABC底边上の高, 再用∠BAC=∠D+AED=∠2∠ADE, 即∠CAG=∠AED,证明AG∥DE 利用AF∥BC证明AF⊥DE 3.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 DF⊥AC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ABC中,∵BA=BC,∴∠A=∠C,∵DF⊥AC,∴∠C+∠FEC=90°,∠A+∠D=90°,∴∠FEC=∠D ∵∠FEC=∠BED,∴∠BED=

∠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 4. 如图,△ABC中,AB=AC,E在AC上,且AD=AE,DE の延长线与BC相交于F。求证:DF⊥BC. 证明:∵AB=AC,∴∠B=∠C,又∵AD=AE,∴∠D=∠AED, ∴∠B+∠D=∠C+∠AED,∴∠B+∠D=∠C+∠CEF, ∴∠EFC=∠BFE=180°× 1/2 = 90°,∴DF⊥BC; 若把“AD =AE”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也成立。 若把条件“AB=AC”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依然成立。 5. 如图,AB=AE,BC=ED, ∠B=∠E,AM⊥CD, A 求证:CM=MD. 证明:连接AC,AD ∵AB=AE,∠B=∠E,BC=ED ∴△ABC≌△AED(SAS)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在添加辅助线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往往能够构造出一组或多组相似三角形,或得到成比例的线段或出等角,等边,从而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到等量关系。主要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 一、添加平行线构造“A ”“X ”型 例1: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BD :DC=2:1,E 是AD 的中点,求:BE :EF 的值. 解法一:过点D 作CA 的平行线交BF 于点P ,则 ∴PE=EF BP=2PF=4EF 所以BE=5EF ∴BE :EF=5:1. 解法二:过点D 作BF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Q , ∴BE :EF=5:1. 解法三: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S , 解法四:过点E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T , ∵BD=2DC ∴ ∴BE :EF=5:1. 变式: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BD :DC=2:1,E 是AD 的中点, 连结BE 并延 长交AC 于F, 求AF :CF 的值. 解法一:过点D 作CA 的平行线交BF 于点P , 解法二:过点D 作BF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Q , 解法三: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S , 解法四:过点E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T , , 1==AE DE FE PE ,2==DC BD PF BP ,则2==EA DA EF DQ ,3==DC BC DQ BF , EF EF EF EF DQ EF BF BE 563=-=-=-=,则DC CT DT 2 1 ==;TC BT EF BE =, DC BT 2 5=

例2:如图,在△ABC的AB边和AC边上各取一点D和E,且使AD=AE, DE延长线与BC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 (证明:过点C作CG//FD交AB于G) 例3:如图,△ABC中,AB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三角形单元测试 姓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A.17 B.22 C.17或22 D.13 3.适合条件∠A= 1 2 ∠B= 1 3 ∠C的△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 A.30° B.75° C.105° D.30°或75°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5 B.6 C.7 D.8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均在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 C.直角三角形仅有一条高 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 8.能构成如图所示的基本图形是() (A) (B) (C) (D) 9.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AC-BC│=2cm,则腰AC的长为()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10.如图1,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A=∠1+∠2 B.2∠A=∠1+∠2 C.3∠A=2∠1+∠2 D.3∠A=2(∠1+∠2) - 3 -

三角形内的最值问题

三角形内的最值问题 我们知道,求一条直线上的点,要求该点到直线外两点的距离和 最小,若两点在直线的异侧,则所求点就是两点连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若两点在直线的同侧,则作其中一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外一点的连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右图)那么求一平面上的点,要求该点到平面上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这个点又怎么求呢? 在平面几何中,有一个以费尔马为名的“费尔马点”。即:在 △ABC所在平面上找一点,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相等。(如图4) 以AB、BC、CA为边向形外作正三角形BCD、ACE、ABK,作此三个三角形的外接圆。设⊙ABK、⊙ACE除A外的交点为F,由A、K、B、F四点共圆知∠AFB=120°。同理∠AFC=120°于是∠BFC=120°。故⊙BCD边过点F,即⊙ABK,⊙BCD,⊙CAE共点F。 由∠AFB=120°,∠BFD=60°,知A、F、D在一条直线上。 在FD上取点G,使FG=FB,则△FBG为正三角形。由BG=BF,BD=BC,∠DBG=∠CBF=60°-∠GBC,故△DBG≌△CBF。于是GD=FC,即AD=FA+FB+FC。 对于平面上任一点P,以BP为一边作等边△PBH(如图4),连HD,同样可证△BHD≌△BPC。于是AP+PH+HD=PA+PB+PC。但PA+PH+HD≥AD=FA+ FB+FC。这就是说,点F为所求点。这点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以上情况只考虑△ABC的三个内角都小于120°的情况,当△ABC有某一内角≥120°,例如∠A≥120°,则点A即为所求点。 在三角形中,还有很多最值问题。下面介绍在三角形三边取三点连接成的三角形中,周长最小的三角形的求法。 在△ABC中,AD、BE、CF分别为三边上的高,△ DEF称为△ABC的垂足三角形,可以证明△ABC的垂心H是△DEF的内心。(图2) 证明过程如下: 因为∠AHE=∠BHD AC垂直于BE AD垂直于BC 所以∠CAD=∠EBC 所以sin∠CAD=sin∠EBC 所以CE/BC=CD/AC 在△CDE与△CAB中 ∠ECD=∠BCA 所以△CDE与△CAB相似 所以∠CDE=∠CAB 同理可得∠BDF=∠CAB 所以∠CDE=∠BDF

第五章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ABC中,∠A是锐角,那么△ABC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2.假如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4∶5④3∶3∶5那么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比有_________种.() A.1B.2 C.3D.4 3.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 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 C.直尺、量角器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4.依照下列已知条件,能判定△ABC≌△A′B′C′的是() A.A B=A′B′BC=B′C′∠A=∠A′ B.∠A=∠A′∠C=∠C′AC=B′C′ C.∠A=∠A′∠B=∠B′∠C=∠C′ D.A B=A′B′BC=B′C′△ABC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6.如图,在△ABF中,∠B的对边是() A.AD B.AE C.AF D.AC 7. 如图,BD=DE=EF=FC,那么_________是△ABE的中线.()

A.AD B.AE C.AF D.以上差不多上 8.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1)7 cm、5 cm、11 cm(2)4 cm、3 cm、7 cm (3)5 cm、10 cm、4 cm (4)2 cm、3 cm、1cm A.(1)B.(2) C.(3)D.(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9.在△ABC中,∠A=3∠B,∠A-∠C=30°,则∠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10.在△ABC中,AB=6 cm,AC=8 cm那么BC长的取值范畴是___________. 11.如图,已知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与BC 相交于点E,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对. 12.已知△ABC中,∠A∶∠B∶∠C=2∶3∶4,则∠A、∠B、∠C的度数 为. 1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m,第三边a的取值范畴是___________.

专题三角形中的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

专题 三角形中的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 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是复习过程中的难点,在高考中考查形式灵活,常常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与函数、几何、不等式等知识结合在一起。我们知道三角形只要满足三个条件,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基本唯一确定了,而少于三个条件时,有些边角周长面积就可以变化,从而就有了求这些量的取值范围问题。这类问题的实质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主要是充分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进行解题,非常综合,是解三角形中的难点问题。下面对这类问题的解法做下探讨。 类型一:已知一角+对边 例题1:在?ABC 中,A=60°, (1)ABC ?面积的最大值; (2)b c +的取值范围; (3)2b c +的最大值; (4)BC 边上高的最大值。 类型二:已知一角+边的等量关系 例题2:在?ABC 中,A=60°,1b c +=,求 (1)ABC S ?的最大值; (2)a 的取值范围; (3)周长的取值范围。 类型三:已知一角+面积 例题3:在?ABC 中,A=60°,ABC S ?= (1)b c +的最小值; (2)a 的最小值。 (3)周长的最小值。 (4) 112b c +的最小值。 类型四:已知角的等量关系 例题4:在?ABC 中,A=2B ,则c b 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在锐角?ABC 中,A=2B ,则c b 的取值范围为 类型五:已知两边,求面积的最值 例题5:在?ABC 中,已知1,2AB BC ==,求 (1)ABC S ?的最大值; (2)角C 的取值范围。 类型六:已知一边+另两边的等量关系 例题6:在?ABC 中,已知6,10BC AB AC =+ =,求ABC S ?的最大值。 变式:在?ABC 中,已知6,BC AC ==,求ABC S ?的最大值。 类型七:三边的等量关系 例题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2222a b c +=,求cos C 的最小值。

三角形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三角形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BC =,5AC =,6A B = B .13B 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 D .::3:4:5A B C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详解】 A .若BC=4,AC=5,AB=6,则BC 2+AC 2≠A B 2,故△AB C 不是直角三角形; B.若13 BC = ,14AC =,15AB =,则AC 2+AB 2≠CB 2,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C .若BC :AC :AB=3:4:5,则BC 2+AC 2=AB 2,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 D .若∠A :∠B :∠C=3:4:5,则∠C <90°,故△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OA =OB ,OC =OD ,∠O =50°,∠D =35°,则∠OAC 等于( ) A .65° B .95° C .45° D .8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OA =OB ,OC =OD 证明△ODB ≌△OCA ,得到∠OAC=∠OBD ,再根据∠O =50°,∠D =35°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OA =OB ,OC =OD , 在△ODB 和△OCA 中,

专题03 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解析版)

专题03 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 高考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考查较为灵活,题型多变,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往往独立考查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答题往往综合考查定理在确定三角形边角中的应用,多与三角形周长、面积有关;有时也会与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不等式、导数等结合考查,试题难度控制在中等以下,主要考查灵活运用公式求解计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形结合思想等.本专题围绕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精选例题,并给出针对性练习,以期求得热点难点的突破. 【热点难点突破】 例1.【2016年山东卷】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tan tan 2(tan tan ).cos cos A B A B B A += + (Ⅰ)证明:a +b =2c ; (Ⅱ)求cos C 的最小值. 【答案】(Ⅰ)见解析;(Ⅱ) 12 【解析】 试题分析:(Ⅰ)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正切公式、正弦定理即可证明; (Ⅱ)根据余弦定理公式表示出cosC ,由基本不等式求cos C 的最小值. 试题解析:()I 由题意知sin sin sin sin 2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 B A B A B A B A B ??+=+ ???, 化简得()2sin cos sin cos sin sin A B B A A B +=+, 即()2sin sin sin A B A B +=+. 因为A B C π++=, 所以()()sin sin sin A B C C π+=-=. 从而sin sin =2sin A B C +. 由正弦定理得2a b c +=. ()∏由()I 知2 a b c +=, 所以 2 222222cos 22a b a b a b c C ab ab +??+- ?+-??==311842 b a a b ??=+-≥ ???,

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7章三角形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______个,锐角最多_____个. 2.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_______,而活动挂架则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3.用长度为8cm,9cm,10cm的三条线段_______构成三角形.(?填“能”或“不能”) 4.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_______根木条. 5.已知在△ABC中,∠A=40°,∠B-∠C=40°,则∠B=_____,∠C=______. 6.如图1所示,AB∥CD,∠A=45°,∠C=29°,则∠E=______. (1) (2) (3) 7.如图2所示,∠α=_______. 8.正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每个内角等于_______. 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则它的边数是_______. 10.把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镶嵌,若用2个正方形,则还需要____个正三角形才可以镶嵌.1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一边长为6cm,则底边长为______. 1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有_____?条对角线. 13.如图3所示,共有_____个三角形,其中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以∠C?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_.14.如图4所示,∠A+∠B+∠C+∠D+∠E=________. (4) (5) (6)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16.在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 A.正三角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17.如图5所示,在△ABC中,D在AC上,连结BD,且∠ABC=∠C=∠1,∠A=∠3,则∠A 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2°18.D是△ABC内一点,那么,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BD+CD>BC B.∠BDC>∠A C.BD>CD D.AB+AC>BD+CD 19.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4°,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 A.8 B.9 C.10 D.11 20.如图6所示,BO,CO分别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A=100°,则∠BOC的度数为(). A.80° B.90° C.120° D.140° 21.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k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k B.2k+1 C.2k+2 D.2k-2 22.如图所示,在长为5cm,宽为3cm的长方形内部有一平行四边形,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A.7cm2B.8cm2C.9cm2D.10cm2 三、解答题:(共48分) 23.如图所示,在△ABC中: (1)画出BC边上的高AD和中线AE.(3分) (2)若∠B=30°,∠ACB=130°,求∠BAD和∠CAD的度数.(5分) 24.(5分)如图所示,BE平分∠ABD,DE平分∠CDB,BE和DE相交于AC上一点E,?如果∠BED=90°,试说明AB∥CD. 25.(5分)如图所示,直线AD和BC相交于O,AB∥CD,∠AOC=95°,∠B=50°,?求∠A和∠D. 26.(1)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34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4分)

三角形全等中辅助线的常见类型

三角形全等中辅助线的 常见类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

专题: 三角形全等中辅助线的常见类型 一、倍长中线法 1.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 (1)求证:AB+AC>2AD; (2)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在BC的延长线 上,CE=AB,∠BAC=∠BCA, 求证:AE=2AD. 3.如图,AB=AE,AB⊥AE,AD=AC,AD⊥AC, 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 二、截长补短法 4.如图,在△ABC中,∠B=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 ∠D=60°,AB=BC,E,F分别在AD,CD上, 且∠EBF=60°.求证:EF=AE+CF. 三、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全等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 于点F,连接DF.求证:∠ADC=∠BDF. 四、作垂线构造三角形全等 7.如图,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 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

分别与OA,OB交于点C,D,求证:PC=PD. 8.将一把三角尺放在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 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一条直角边始终经过 点B. (1)如图,当另一条直角边与边CD交于点Q时,线 段PB与PQ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说明你的理 由; (2)若另一条直角边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Q时,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相似三角形常用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之常用辅助线 在与相似有关的几何证明、计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相似三角形,研究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者转移线段或角。而有些时候,这样的相似三角形在问题中,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而证明所需的结论。 专题一、添加平行线构造“A ”“X ”型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定理的基本图形: 例1、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AB 中点,AF :FD =1:2,求AG :GC 变式练习: 已知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 (本题有多种解法,多想想) G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CD BD AC AB

例2、如图,直线交△ABC 的BC,AB 两边于D,E,与CA 延长线交于F,若 DC BD =FA FC =2,求BE:EA 的比值. 变式练习:如图,直线交△ABC 的BC,AB 两边于D,E,与CA 延长线交于F,若BD DC = FE ED =2,求BE:EA 的比 值. 例3、BE =AD ,求证:EF ·BC =AC ·DF 变式1、如图,△ABC 中,AB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E 在AB 上,AE=AC ,CE 交AD 于F ,EF ∶FC=3∶5,EB=8cm, 求AB 、AC 的长. 变式:如图,21==DE AE CD BD ,求BF AF 。(试用多种方法解) 说明:此题充分展示了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形的方法和技巧.在解题中方法要灵活,思路要开阔. 总结: (1)遇燕尾,作平行,构造 字一般行。 (2)引平行线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点:一般选已知(或求证)中线段的比的前项或后项,在同一直线的线段的端点作为引平行线的点。 2)引平行线时尽量使较多已知线段、求证线段成比例。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专题

1、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C=AB+BD,求证:∠B=2∠C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结DE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BAD=∠EAD 在△BAD与△EAD中,有: AB=AE (已知) ∠BAD=∠EAD (已证) AD=AD (公共边) ∴△BAD≌△EAD (SAS) ∴∠B=∠AE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ED=∠EDC+∠C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和) ∴∠B=∠EDC+∠C (等量代换) ∵△BAD≌△EAD (已证) ∴BD=E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C=AB+BD (已知) AB=AE (已知) BD=ED (已证) ∴ED=CE (等量代换) ∴∠C=∠EDC (等边对等角) ∵∠B=∠EDC+∠C (已证) ∴∠B=2∠C 2、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B>AC,试判断AB-AC与BD-CD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 ∵AD是∠CAB的角平分线 ∴∠CAD=∠EAD 在△CAD与△EAD中,有: AC=AE (已知) ∠CAD=∠EAD (已证) AD=AD (公共边) ∴△CAD≌△EAD (SAS) ∴CD=E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C=AE (已知) ∴AB-AC=AB-AE=BE (等量代换) ∵BD-CD=BD-DE<BE (三角形两边之差少于第三边) ∴BD-CD=AB-AC 3、如图,O为∠BAC内一点,且AB=AC,OB=OC,反向延长OB 交AC于D,反向延长OC交AB于E,求证:AD=AE 证明方法一:连结BC ∵AB=AC,OB=OC ∴∠ABC=∠ACB,∠OBC=∠OCB (等边对等角) ∴∠ABC-∠OBC=∠ACB-∠O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