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活动七: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七: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七: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七:我从哪里来(科学)

(完整版)平抛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a 2 g 2 A B C 平抛运动巩固练习 (打“星号※”为难度较大的题目)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水平位移一定越大 B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C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D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飞得一定越远 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匀变曲线速运动 B .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C .任意两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D .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3、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率 4、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 v y (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5、一辆以速度 v 向前行驶的火车中,有一旅客在车厢旁把一石块自手中轻轻释放,下面关于石块运动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 A. 石块释放后,火车仍作匀速直线运动,车上旅客认为石块作自由落体运动,路边的人 认为石块作平抛运动 B.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 a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车上的旅客认为石块向后下方 作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 ′= C.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 a 作匀加速运动,车上旅客认为石块作后下方的曲线 运动 D. 石块释放后,不管火车作什么运动,路边的人认为石块作向前的平抛运动 6、物体从某一确定高度以 v 0 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落地时的速度为 v t ,它的运动时间是 D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 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 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 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 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 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36. A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 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C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当时的室温大约为C,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实验过程。 A B C D (3)B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⑤ 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 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 实验实验处理方法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 的百分比(%) |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1000 35 ___ 分钟。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

高一物理运动学计算题-参考模板

高一运动学计算题 1.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 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 时刻t /s0******* 位置的坐标x/m00.52 4.58121620 瞬时速度v/(m·s-1)1234444 4 (1) (2)汽车在前3 s内的加速度为多少? (3)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提示:在时间轴上,时刻只是一个点,它与位置、瞬时速度对应,是一个状态量,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长度,它与位移、平均速度相对应,是一个过程量. 2.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 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多少?(提示:用逐差法-=(m-n)a) 3.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秒内经过的位移是x,它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1,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几种表达方式? 4.我国空军研究人员在飞机0高度、0速度的救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功.飞机发生故障大多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为0.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停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须在0.1 s的时间内向上弹离飞机.若弹离飞机后的速度为20 m/s,求弹离过程中飞行员的加速度. 5.有甲、乙、丙三辆汽车,都以5 m/s的初速度开始向东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5 s后,甲的速度为0;乙的速度方向仍然向东,大小为10 m/s;而丙的速度却变为向西,大小仍为5 m/s,则甲、乙丙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方向如何?(取向东为正方向) 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 (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_cm/s,v2=________ cm/s,v3=__________cm/s,v4=__________ cm/s,v5=__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 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 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 O 2 4 6 8 10 12 14 16 1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 程……………………………………………………………………………( )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 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 板的左侧(如下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3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 .第二章运动学基础练习题——(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关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也越大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B.2s前甲比乙速度大,2s后乙比甲速度大 C.在4s时乙追上甲 D.在第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4.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东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它的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东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它的位移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5. 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个空,共52分) 1.加速度又称率,是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即a=(v t-v0)/⊿t; 2.匀变速直线运动指在相等的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公式v t= ;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公式 s= ; 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重要结论: (1)有用推论:v2t-v20= (2)平均速度公式: (3)中间时刻速度,中间位置速度; (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恒量,即。 6.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即初速度V0= ,加速度a= (2规律:v t= h= v2t= 7、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时间间隔为T) (1)1T末、2T末、3T末、4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2)1T内、2T内、3T内、4T内、…位移之比为;8.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t=0开始,对原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9.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MN间距离为,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经过MN所需时间为. 10.从某一高度相隔1s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球间的距离(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甲、乙两球速度

七上实验整理

七上实验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实验一: 目的:模拟鱼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步骤: 1、在一个气球里装20克沙子,用橡皮筋扎紧口子,吹足气,放在水缸里,观察气球在水 缸里的沉浮。 2、放松橡皮筋,将气球里的气放出一些,再看看气球在水缸中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不断地放出气球中的气,观察气球在水缸中的位置的变化。 实验现象:气球最先浮在水面上,随着气体的放出,气球逐渐下沉,最后沉入水底。 第二节观察和实验 实验二: 目的:探究不同人、不同手指的指纹是否相同。 实验步骤: 1、先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看看不同手指的纹路是否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的变化。 3、选择其中一个手指,用红色印泥将哪个手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将自己的指纹 和同学的指纹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不同手指的纹路不相同: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 实验结论:不同的人、不同手指的指纹不相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实验三: 目的: 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练习根据不同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1、观察各种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填入下表 2、测量物体的长度 (1)估计待测物体的长度,填入下表。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填入下表。

4、用烧杯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估计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填入下表。 (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石块沉到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没时, 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填入下表。 5、取出小石块放回原处,把量筒内的水倒回量杯中,整理好仪器。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实验四 目的: 1、学会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温度计。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3、学会使用体温计。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的温度计,熟悉它们的用途,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用气温计测得当前实验室的气温。 3、测量水温。 (1)把开水倒入烧杯,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壁和底,玻璃泡全部 浸入),观察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当它不再上升时观察温度。 (2)在烧杯中适当加入冷水,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下降,当温度计分别指示30℃和50℃时, 将手指浸入水中,观察感觉。 4、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1)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温度计的水银回落的最低。 (2)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取出。 (3)读出体温。 5、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实验五 目的: 1、初步学会调节天平。 2、正确使用天平称量物品质量。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处,调节衡梁两端的 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时,横梁平衡。 2、测量物体质量。 (1)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2)估计物体质量大小,用镊子往天平右盘试加砝码。先试加质量大的砝码,若偏大则改小

第一章 运动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按形态骨可分为、、、。 2.颅骨共有块,其中脑颅骨块,面颅骨块。 3.骨由、和构成。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5.构成膝关节的骨有、、。 6.脊柱有个生理弯曲,其中、凸向前,、凸向后。 7.颅骨相互连结,构成的骨性腔有、、、。 8.咀嚼肌包括、、、。 9.膈的三个孔中,平对第8胸椎的是 ,平对第10胸椎的是,平对第12胸椎的是。 10.缝匠肌起于,止于,其作用为。 二、判断改错题(以下各题如有错误,应予改正) 1.年龄愈大,骨质愈硬,愈不易骨折。() 2.所有的骨都有骨髓,有的骨只有红骨髓,有的骨既有红骨髓,也有黄骨髓。() 3.骨的表面均有骨膜覆盖。() 4.对掌运动并非拇指腕掌关节所独有,小指腕掌关节也可作此运动。() 5颞下颌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所有运动均发生于下关节腔。() 6.肩关节的稳固性主要是由关节囊周围的肌腱束维持的。() 7.椎管是由椎凤孔叠加形成的骨性管道。() 8.为减少摩擦,所有的肌腱均有腱鞘包裹。() 9.膈肌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吸气;膈肌松弛时,膈穹上升,助呼气。() 10.踝关节跖屈时,易发生扭伤,是因为关节囊两侧壁太薄弱。() 三、选择题 【A型题】 1.骨在形态分类中,哪一种提法不确切?()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含气骨 E.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包括() A.骨质 B骨膜和骨质 C.骨髓和骨质 D.骨质、骨膜和骨髓 E.骨膜和骨髓 3.骨膜() A.呈囊状包裹骨的表面 B.被覆于骨的表面 C.由上皮组织构成,但骨的关节面无骨膜 D.与骨的生成及再生无关 E.与骨的感觉无关 4.骨髓() A.仅见于长骨骨髓腔内 B.长骨的骨髓均为黄骨髓 C.扁骨的骨髓均为红骨髓 D.黄骨髓具有造的功能 E.胎儿的骨髓亦有红、黄骨髓之分 5.关节() A.骨与骨的连结叫关节 B.所有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C.全身各个关节都能单独活动 D.关节盘属于关节的基本结构 E.以上都不对 6.胸锁关节() A.由锁骨头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构成 B.无其他辅助结构 C.关节囊内有关节盘 D.关节囊内有韧带加强 E.属单轴关节,活动度甚小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 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 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36.A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当时的室温大约为℃,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分钟。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A B C D (3)B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38.一天晚饭后,小强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强感到有 实验实验处理方法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 蝠的百分比(%) A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蒙住蝙蝠的双眼1000 70 C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与探究练习题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1:探究与实验 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情景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的关系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2、用尺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 化过程:(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干冰吸热熔化;(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6)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融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A、(1)(3) B、(1)(4)(6) C、(2)(3) D、(5) 3、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零下183℃,液态氮的沸点是零下196℃,液态氦的 沸点是零下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4、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 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根据表中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大 C、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壳与蛋的距离与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无关 5.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4)获得证据:10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6.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推荐-2018年湖南高考理综运动学计算题(含答案) 精品

近年湖南高考运动学计算题 1.(05年湖南)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m d 50.01=,“竖直高度”m h 0.11=;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m d 00080.02=, “竖直高度”m h 10.02=。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2.(06年湖南)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α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3.(18年湖南)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 = 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棱。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 20m 。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4.(18年湖南)己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BC 间的距离为。一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己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 5.(10年湖南)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 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l9.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11年湖南)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示例实验和观察

教学重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演示法 教学准备 烧杯,水,生鸡蛋,盐,玻璃棒,药匙:试管,滴管,五种溶液(白醋、小苏打、石灰水、橙汁、胆矾等物质的溶液)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易引起错觉的图片),并表述观察结果。 学生:表述观察结果。 教师:评价同学的表述。 提问: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否相同?

教师: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不相同的,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 请同学们再观察P8图1-16和1-17,回答:图1—16中的直线是直的吗?图1—17中的两个小动物一样大吗?。 让同学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答案的方法,并让同学进行实践。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发表意见,进行验证。根据自身体会,加深认识 讲解: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2.实验室里的仪器 教师:利用图1-13,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 试管夹: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图1-18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图1-19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设问:如何做实验、实验中又该去记录呢? 3.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教师:我们先研究一个关于鸡蛋沉浮的实验。 找同学介绍图1-14 中的实验用品和器材,并说明各用具的使用方法(玻璃棒常用于搅拌和引流液体,在搅拌液体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不能与容器内壁相碰撞:药匙用于取少量药品,使用时也是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药匙的另一端。)并示范。 学生:让一同学上讲台演示步骤1和步骤2,其它同学进行观察现象和记录结果。同学进行表述。 教师:评价,指出记录要求准确和简洁。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 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 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 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 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 的目的是。 (2)从实验A 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 小题10 空,每空2 分,共20 分) 36.A 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 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当时的室温大约为℃,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分钟。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实验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 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1000 35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3)B 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 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 38 .一天晚饭后,小强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 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强感 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 是不同的。小强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 )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2节走近科学实验室习题新版浙教版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01知识管理 1.科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给物质________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________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________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________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________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仪器。 注意: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个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2.实验室的安全 安全守则: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注意:(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抹布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或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 3.常见的实验操作 滴管的使用:它主要用于________少量液体或用于________少量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应用________点燃酒精灯;熄灭酒精灯________直接吹,要用盖子盖上;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 放大镜的使用:较小物体放在放大镜________,前后移动放大镜或较小物体,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02基础题 1.下列仪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组是( ) A.试管——测量液体体积B.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 C.酒精灯——加热D.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内有一些危险品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图中警告标志表示有毒的是( )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规则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D.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 4.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C.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 5.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________,为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完整)初中物理补充题-声速运动学计算题及答案

一、声速运动学计算题 1. 有一山峡,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已知他第一次听到回声与第二次听到回声间隔5s ,第二次听到回声与第三次听到回声间隔35 34秒。 1)求山峡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 2)另向左发出的声音为s1,向右发出的声音为s2。假设声音不衰减,那么s1与s2之间的距离d 随时间t 有怎样的变化?(放枪时t=0) 解答: 1) 枪声传播路径如下图: 其中,第一次听到向左传播的枪声,第二次听到向右传播的枪声,第三次同时听到这两个枪声。 解法1: 设从开枪到第一次听到枪声的时间为t 秒。 V 声?t +V 声?(t +5)= V 声?(t +5+35 34 ) 将V 声=340m/s 代入得,t=35 34。 所以山峡的宽度为V 声?35 34?1 2+V 声?(35 34+5)?1 2=1200米。 峭壁 峭壁 第一次听到 第二次听到 第三次听到 第三次听到 左侧枪声传播 右侧枪声传播

解法2: 由图可知,从开枪到第一次听到回声和第二次听到回声与第三次听到回声,枪声走过的路程相同,都是2倍的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所以这两段时间也相同,为 3534 秒。 所以山峡的宽度为V 声?35 34?1 2+V 声?(35 34+5)?1 2=1200米。 2) 由题知,因为枪声在峭壁上会发生反射,而且两个枪声s1、s2相遇前距离d 减小,离开时距离d 增大,所以s1与s2之间的距离d 与时间t 的关系肯定是分段函数。下面来逐段讨论。 ① 段1: 在s1到达左侧峭壁之前,因为相离,所以d 随t 增大而增大。 因为声速为340m/s ,所以分离速度为680m/s 。易得,d =680t 。 由1)知,第一次听到回声是35 34,所以s1到达左侧峭壁的时间为35 34?1 2=35 68秒。所以,0≤t ≤35 68。 ② 段2: 在s2到达右侧峭壁之前,因为s1与s2速度相同,都为声速,且方向都向右,所以d 不变。 由1)知,第一次听到回声是35 34,所以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是V 声?35 34?1 2=175米。因为s1与s2速度相同,所以d 为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的2倍,即d =350。 s2到达右侧峭壁的时间为(1200?175)÷340=205 68 秒,所以3568

平抛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汇编

平抛运动练习题 (一)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及规律的应用 1.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D.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2.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落地时间仅由抛出点高度决定 B.抛出点高度一定时,落地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有关 C. 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水平飞出的距离与抛出点高度有关 D. 抛出点高度一定时,水平飞出距离与初速度大小成正比 3. 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如图所示,将甲、乙两ip cp—=^电 球分别以V i、V2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 击中甲球的是— A.同时抛出,且V1 < V2 B.甲比乙后抛出,且V1 > V2 C.甲比乙早抛出,且V1 > V2 D.甲比乙早抛出,且V1 < V2 4. 有一物体在高为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t,竖直分速度为V y,水平位移为s,则能用来计算该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的公式有 5. 在地面上方某一高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石子,当它的速度由水平方向变化到与水平方向成9角时,石子的水平位移的大小是(不计空气阻力) 6?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7. 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球,某时刻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位移相等,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此时球的速度大小为5 V0 8. 如右图所示,一小球以 V0= 10 m/s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A、B两点?在A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为45°,在B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 10 m/s2),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小球经过A、B两点间的时间t = 1 s B .小球经过A、B两点间的时间t^. 3 s 9. 飞机在水平地面上空的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每隔相等时间投放一个物体?如果以第一个物体 的落地点为坐标原点、飞机飞行方向为横坐标的正方向,在 学习-----好资料 D. 2h A V2 sin 日 B V2 COS0 C V2 tan 日 D. V o cot 一 C.运动的时间为2v0 g D.运动的位移是 2.2v0 g C. A、B两点间的高度差h= 10 m D . A、B两点间的高度差h= 15 m g tan 9 A B c D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1.2《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题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1.下列仪器属于测量仪器的是() A. 铁架台B.放大镜C.滴管D.电流表2.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 D.用嘴熄灭酒精灯 5.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药品时,滴管应位于试管口正上方 B.蒸发液体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通过口尝来确定实验室中某种试剂的味道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 6.箫音同学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的水膜 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7.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2秒钟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A.外焰B.内焰C.焰心D.中上部 8.下列关于实验结束刷洗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手心顶住试管的底部,用毛刷猛力上下刷洗 B.若试管中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秃头毛刷用力刷 C.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再在自来水下用试管刷轻轻刷洗 D.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的使用B.试管夹套入试管C.熄灭酒精灯D.液体药品的取用10.实验室加热约2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③ 11.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 cc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