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用技术 技术及其性质2019.8第一章 检测题

通用技术 技术及其性质2019.8第一章 检测题

通用技术 技术及其性质2019.8第一章 检测题
通用技术 技术及其性质2019.8第一章 检测题

第一章检测题

1、关于通用技术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学习通用技术是为了掌握一项专业的技术操作技能,例如焊接技能。

B、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知识积累,而不重视实践操作的课程。

C、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D、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并没有什么区别。

2、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

B、技术和科学一样,都是无国界的

C、技术具有目的性、综合性、专利性、创新性、两面性等特性。

D、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人类生活中,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便产生了()

A. 建筑技术

B. 食品加工技术

C. 纺织缝制技术

D. 通信邮电技术

4、家庭室内装修常使用各种油漆以美化房间,但油漆会散发出有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这体现了技术的:()。

A、综合性

B、专利性

C、创新性

D、两面性

5.短短几十年时间,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手动到遥控、从显像管到液晶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这说明了技术的(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6、为了2008年北京奥远会会微不受侵犯,该公司应进行技术的()保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 专利性

D. 目的性

7、 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由于技术具有(),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

A、创新性

B、目的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

8、有一种喝水不烫嘴的航天水杯,当杯子倒入沸水后,辅以摇动,杯身材料

层中的相变储能块能迅速吸收能量,几十秒可将沸水降到饮用的最佳温度,并对逐渐下降的水温进行补充,使温度长期保持在同一温度区间。以下关于该水杯说法正确的是()

A.能防止喝水烫伤,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水温降低,不能泡茶,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C.造型和普通杯子类似,所以这项技术不能申请专利

D.既有快速降温功能,又有保温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9.如图所示,已获得专利的这款手型扳手,设计独特,它可以

用来拆装不同规格的六角螺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变扳手结构,体现技术的创新性

B.可以拆装不同规格的螺母,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获得专利,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D.可以拆装螺母,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10.如图所示是某公司应用石墨烯超级电容技术开发的电动汽车

电池,与锂电池相比,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充电时间

短、续航能力强。石墨烯电池技术的突破及广泛应用将减少

石油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下列关于石墨烯电池技术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石墨烯电池的研发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B.石墨烯电池的应用将减少石油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C.石墨烯电池寿命长、成本低、效率高,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D.石墨烯电池技术开发的成本高、难度大,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11.如图所示是一枚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戒指,你可以通过app来

设定相关数据如支付额度等,佩带者进行支付时只需伸伸手就

可以完成;其材质为氧化锆陶瓷,坚固耐用,轻便防水,而且

不会有什么皮肤过敏状况出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智能戒指材质为氧化锆陶瓷,坚固耐用,轻便防水等,体现技术的创新性

B.智能戒指虽然很实用,但易丢失,体现技术的两面性

C.可以为其中的功能申请专利,体现技术的专利性

D.智能戒指具有支付功能,体现技术的目的性

9.如图所示是一种无线充电器,该设备将电能以无线传输方

式传送到用电设备。该技术设备做到隐形,设备磨损率

低,无需导线等优点。该充电设备型号必须和手机型号

配对才能正常使用,并且能量损失大,很难实现大功率

远距离传输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线充电器使手机无需连接数据线充电,可让用户在充电时不受限制自由行动,体现出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B.无线充电器型号和手机型号不配对就无法正常使用,体现出技术两面性C.生产该设备需要考虑材料学、物理等学科,体现技术的综合性

D.将原有的充电设备进行了革新,体现出技术的创新性

10.如图所示为一款整合闪存移动电池的产品,不仅可以存储文

件,还可以为你的手机应急充电;另外,接入电脑存储文件

时可同时对其电池蓄电。下列关于该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综合闪存及移动电池的功能,体现技术的综合性

B.具有存储文件及应急充电功能,体现技术的目的性

C.存储文件的同时对电池蓄电,体现技术的两面性

D.可接入电脑储存文件,体现技术的创新性

11.智能手机应用了多项新技术,从技术的性质角度分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厂商需要支付一定的技术使用费,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B.应用指纹识别技术提高安全性,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C.长时间使用会伤害人的眼睛,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D.具有通讯、播放、拍照、上网等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12、下列选项当中,属于技术活动的是()

A、广义相对论

B、牛顿运动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神州七号”飞船升空

13. 下列不属于技术活动的是()

A、把镭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

B、美国用贫化铀制造了一种高效的燃烧穿甲弹-“贫铀弹”

C、居里夫人发现镭

D、在热中子反应堆用同位素铀235作为核燃料

14、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的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神舟六号”飞船上天

C.万有引力的发现

D.B超的技术

15、手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加。由此可见()。A.技术在不断的创新 B.这不能算是创新

C.手机不需要再创新 D.创新只能是新的发明

16、嫦娥一号卫星平台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并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嫦娥一号的研制属于()。

A科学发明 B.技术发明 C.技术革新 D.科学发现

17、下列关于技术创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技术革新属于技术创新

B、技术发明属于技术创新

C、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

D、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一种技术创新

18、虽然有人设计出太空电梯,但还不能将它制造出来,这说明了技术与设计的什么关系( )

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

D、技术进步制约设计的发展

19、1884年沃特曼设计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钢笔。此笔的端部可以卸下用一个小的滴管即可将墨水注入毛细管,这样,钢笔就可以自由吸水了。钢笔的设计是对鹅毛吸水技术的改进,而小圆珠代替笔尖的设计则使圆珠笔技术得以诞生。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与设计是()

A、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B、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设计的丰富内涵

D、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20.为了克服台式电脑体积大,不易携带等问题,有电脑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小巧、便携式的手提电脑,俗称“笔记本电脑”。这一设计推动了电脑技术的发展。说明了()

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B.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无关

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产生影响D.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1、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为了保护发明和革新者的利益而建立的

B、知识产权是一种有形财产权

C、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发明人一定期限、一定程度的相对权利

D、狭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3个部分

22、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采用核心图形08奥运火炬“祥云”图案,制服色彩动感流畅、欢快大方,传达了奥运理念和中国元素。火炬“祥云”设计成功后,立即申请了专利,它应该申请哪种专利()

A、发明专利

B、外观设计专利

C、实用新型专利

D、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23.如图所示是一款无叶风扇,没有传统风扇的笨重的罩子和扇叶,安全并易于

清洗。因为没有扇叶“切割”空气,使用者不会感到阶段性冲

击和波浪形刺激,持续的空气气流让人感觉更加自然凉爽。其

专利的申请和获得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①初审,②授权,③

提交申请,④实质审查,⑤公布,⑥受理。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⑥①④②⑤

C.③⑥①⑤④②D.④⑥②①③⑤

24、如图所示是一款卷轴式太阳能移动电源,它看上去和普通移动

电源没有太大区别,柱状造型,通过USB口输出。需要的时候,握住背面的拉杆,就能把太阳能电池像卷轴一样拉出来,从而获得最大的光照面积,提升收集效率。下面针对该设计的说法恰当的是()

A.该设计是对原有电池技术的革新,不能体现技术创新性

B.该设计提升了太阳能收集效率,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C.该设计采用USB口为手机等设备提供电源,体现技术的综合性

D.设计该产品除了要掌握移动电池存放电技术外还需了解太阳能电板的相关知识,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25、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它的作用体现在

A.发展人解放人保护人 B.保护人优化人满足人C.幸福人解放人满足人 D.保护人解放人满足人26、中国内地的免疫手段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效果最好的,曾经投入使用的禽流感——新城疫苗重组二联活疫苗,是中国最新自行研制的疫苗,既价格低廉又使用方便,可以用滴鼻,饮水,点眼等多种方式实施,减轻了免疫工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免疫的风险,更利于免疫工作的开展,这说明技术具有________。()

A.保护人的作用B.发展人的作用

C.防范人的作用D.限制人的作用

27、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风电技术装备是风电产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一些便捷风车发电组应运而生,

一些大的可竖立在院子里,一些小的可放在包里,随时随

地的使用风力资源。关于这项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B.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利用绿色能源服务于人

D.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8、某地区的商业广场投入重金对停车收费系统进行了升级,新的停车收费系

统在车主进入停车场时不再需要取停车卡,系统会自动扫描汽车的牌照,当汽车开出停车场时,系统会再次扫描汽车牌照,根据两次扫描的时间间隔来收取停车费,以下对该停车收费系统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该停车系统提高了停车收费的效率

B.汽车进入停车场无需取卡,体现技术解放人的价值

C.该停车收费系统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D.该停车收费系统的升级需要大笔资金,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29、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公司生产的百公里耗油约为1升的汽车

(简称1升车)。该车运用了轻量化技术、LED照明技术、降

低风阻技术,减少了能耗。该车还运用了各种安全技术,提

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下列关于该车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技术发展为“1升车”的设计创造了条件

B.“1升车”的应用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C.轻量化技术提高了“1升车”的安全性

D.“1升车”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

30、由于不断追求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美国人每年废弃5 000万台电脑和1.3

亿部手机,重量高达2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每年4亿件电子设备。美国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电脑,电视机等电子垃圾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致癌物质,如金属铅。其中铅含量占美国垃圾铅含量的40%,他们在美国和国外垃圾填埋场和河流中缓慢降解,对水源和空气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率先通过电子垃圾法规:从2005年1月1日起,每售出一台电脑或电视,零售商必须向政府相关部门支付6~10美元,用于回收相关废旧商品,这个案例体现出()

A.支付回收费以后仍可以生产电子产品,对公司生产没有任何影响

B.回收废旧商品以后污染问题可以解决

C.对于自然,技术应该在利用的基础上加以保护

D.技术发展速度过快会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

31、2016年4月16日,日本九州7.3级地震900余人受伤,当地大规模停电,

多地房屋倒塌,一座大桥崩坏,公路被劈成两段,当地民众在户外避险。

日本气象厅一度发布熊本县地震海啸预警,并担心九州地区的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引发全世界对核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的思考。以下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核能利用技术已经成熟,不可抗力造成的后果不可避免

B.人类要更好的利用和改造自然,需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C.技术活动造福人类的同时必然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D.核能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应该放弃核能的利用

32、连线题

科侧重利用和合理的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

更多的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技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通过试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 (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建筑材料练习题-基本性质讲解学习

建筑材料练习题-基本 性质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铁块的表观密度ρ = m /___________。A A.V 0B.V 孔 C.V D.V′ 2.某粗砂的堆积密度ρ′0/=m/___________。D A.V 0B.V 孔 C.V D.V′ 3.散粒材料的体积V′0=___________。B A.V+V 孔B.V+V 孔 +V 空 C.V+V 空 D.V+V 闭 4.材料的孔隙率P=___________。D A.P′ B.V 0C.V′ D.P K +P B 5.材料憎水性是指润湿角___________。B A.θ< 90° B.θ>90° C.θ=90° D.θ=0° 6.材料的吸水率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A A.W 体B.W 含 C.K 软 D.Pk 7.下列性质中与材料的吸水率无关的是___________。 B A.亲水性 B.水的密度 C.孔隙率 D.孔隙形态特征 8.材料的耐水性可用___________表示。D A.亲水性 B.憎水性 C.抗渗性 D.软化系数 9.材料抗冻性的好坏与___________无关。C A.水饱和度 B.孔隙特征 C.水的密度 D.软化系数 10.下述导热系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 C A.水 B.冰 C.空气 D.发泡塑料 11.下述材料中比热容最大的是___________。D A.木材 B.石材 C.钢材 D.水 12.按材料比强度高低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 D A.木材、石材、钢材 B.石材、钢材、木材 C.钢材、木材、石材 D.木材、钢材、石材 13.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__。A A.亲水性 B.憎水性 C.抗渗性 D.吸湿性 14.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_来表示。D A.抗压强度 B.负温温度 C.材料的含水程度 D.冻融循环次数 15.含水率4%的砂100克,其中干砂重_______克。C A.96 B.95.5 C.96.15 D.97 16.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________。B A.闭口孔隙体积 B.开口孔隙体积 C.实体积 D.孔隙体积 17.某岩石在气干、绝干、水饱和状态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2MPa、 178MPa、168MPa,该岩石的软化系数为________。C A.0.87 B.0.85 C.0.94 D.0.96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技术及其性 质 一、程标准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的两面性,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技术的双面性,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难点:专利的申请方法。 三、教学过程 1、介绍通用技术程 高中新程八个学习领域其中之一为技术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又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程。高中学生一定学习通过《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获得4学分,才能毕业。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广泛应用于日常

生活,对学生发展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 2、技术的产生 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请同学们找出身边的技术。 桌上的书本包含了什么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项技术是怎样产生的?为满足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为人类找到了理想的书写材料。为满足人类传播知识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人类发明了飞机,满足了翱翔蓝天的愿望。 综上所述,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发明,一种是技术革新。 (1)技术的发明, 人类历史上无数的技术发明,勾绘出了技术创新的轨迹。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同时对;家用电器、通信、航天、航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久前,80多位科学家在电脑网页上选出了11项“超级发明”:眼镜、原子弹、印刷术时钟、水管设备、马镫技术、阿拉伯数字、橡皮和涂改液、电脑、古典音乐、避孕药。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技术的性质 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 章节: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性质 课时:任务一 作者: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性质。 (2)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目的性。 (2)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体验,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3) 学会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讲授演示、技术体验、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性质”的任务一。这节内容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一是技术的目的性,能分析所例举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即发明该技术的初衷;二是技术的实践性,体会技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三是技术的综合性,理解技术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在第前两节的教学中,学生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技术的几个性质,对技术作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去了解我们所处的技术世界。本节的教学重点将放在技术的综合性,通过技术体验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以学生进行技术体验和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优秀的传统技术文化的“桔槔”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3.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在经历了前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学习后,他们走进了技术的世界,发现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繁荣和异彩,激发了投身技术创新行列,实现人生价值的热情,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技术体验、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桔槔模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通技(原版)

附件5: 四川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 (试行) 一、制订依据 本考试说明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四川省教育厅颁布的《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际情况制订。 二、基本原则 通用技术学业考试本着充分体现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超出课程标准范围的原则进行。指导思想是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有刚性的学习成绩,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全面开设,促进学生、教师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认识,促进通用技术课程联系客观实际的实施,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客观根据。 三、考试形式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采用书面作答、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按100分制记分。 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70分,为客观题;第Ⅱ卷30分,为主观题。 四、考试范围 通用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

的必修课程部分,包括“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模块。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理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是建立在“技术与设计l”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具体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些技术设计专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性,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技术与设计1”模块内容占60%-70%;“技术与设计2”模块内容占30%-40%。 五、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题型: 客观题:单选题、判断题等(70分)。 主观题:作图题、连线题、技术试验题、设计题等(30分) 2.试题难易比例 (1)容易题约占总分70%,分值70分; (2)中等难度题约占总分20%,分值20分; (3)较难题约占总分10℅,分值10分。

第一章 低温下材料的物理性质与测试技术

第一章低温下材料的物理性质与测试技术 1.0 引言 自1908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将最后一个“永久气体”氦气液化,成功地获得4.2K(即 269℃)的低温以来,低温物理、超导电技术及其他低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稀释制冷机、绝热去磁等技术的发展,开辟了mK温区的新研究领域,一些以前在较高温度下观察不到的物理现象陆续被人们所发现。当外界温度极低,物质热运动能量大大降低,被热运动所掩盖的物质内部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固有性质便凸现出来,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应,使得对物质状态和性质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变得非常有趣。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空间技术及其他性质上有密切联系的领域中,低温已成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极端条件之一。低温的最基本效应是减小热运动引起的无序,揭示物质的本征性质,从而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以多种不同方式形成的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和现象,以及只有在低温环境下才能出现的新现象,包括新相的产生,新有序态的形成等等。所以,低温物理是物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材料的各项物理性能参数(密度、弹性、电阻、热容、热传导,热膨胀、热电势、磁性、相变点等等)是研究材料内部结构和变化过程的重要线索,也是使用材料的依据。温度在材料性质研究中是决定性的变量之一。研究材料在低温下的物理性质首先要对材料在低温下的各项物理性能参数做大量的实验与测试。因而要学习低温实验的原理与方法,了解低温实验的特点,建立准确可靠的低温实验装置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本章前面两节讲述进行低温实验的基础技术,包括低温液体的使用,小型制冷机的运行以及实用低温恒温器等,这些是低温物理实验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后两节围绕本综合实验所设计的内容,介绍材料在低温下的物理性质以及测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它包括材料在低温下的电性质、磁性质和常用的测试技术,以及计算机控温、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在物性测试中的应用等。本章设计的综合性实验是在液氮和小型制冷机两种低温环境下进行,配有两套代表性的低温恒温器,设计了最基本的直流测量和交流测量。在加强基础同时,选择与当前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相关的几类代表性系列试样进行实验,使读者熟悉和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低温下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点。本实验涉及的基础知识

通用技术《技术性质》说课稿

通用技术《技术性质》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技术及其性质”中“技术的性质”的学习,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技术的价值”的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对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能对技术对伦理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专利的申请方法和流程。 (3)、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3、教学手段: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_的性质。 2.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__润湿边角 来表示,材料的吸湿性用_含水率_ 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用_吸水率_来表示。 3.同种材料的孔隙率越_小_ ,其强度越高。当材料的孔隙一定时,_密闭 孔隙越多,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4.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_水_ 作用下,_强度_ 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的耐水性可以用_软化 系数表示,该值越大,表示材料的耐水性_越好 。 三 判断题 1.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 2.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 3.材料比强度越大,越轻质高强。(√ ) 4.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其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5.材料的孔隙率越小,密度越大。(×) 6.材料受潮或冰冻后,其导热系数都降低。(×) 7.渗透系数K越大,表示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8.软化系数不大于1。(√ ) 9.具有粗大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大;具有细微连通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小。(×) 10.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四 选择题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 B 降低。 A 密度 B 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 A 。 A 吸水性 B 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3)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量为_ D ___。 A 131.25g B 129.76g C 130.34g D 125g

通用技术教材分析报告

通用技术必修一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 (2)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 (2)增强法制观念,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术的正常发展。 【学习重点】: 1、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 明与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 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2.发明与革新的关系; 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和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少地使用讲授法。 四、教材知识点

1、技术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 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技术: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 世界。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4、技术的巨大影响 [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 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 为人类造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影响)。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5、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1]、发明: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电弧灯) [2]、革新:对原来的旧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白炽灯) [3]、发明和革新的结果: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正是由于技术不断发明和革新推动了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6、知识产权内容: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 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2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技术的性质 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性质 课时:第1课时 作者:吴忠兰(黄岩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2)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二节承接了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本节的内容设置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技术的目的性,课本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 技术的创新性,课本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答案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p= m/V )。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Q= 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两部分。 4. 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大小与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 料的(体积密度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孔和(闭口)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 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 低),吸水性、吸湿性越( 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 越(好)。 (0. 1 75Wm*k )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 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原有性能的性质。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P 切 ),式中P 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P 为材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P '二1 一 po 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为 材料的(堆积)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一般认为,(软化 系数)大于(0.80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 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 2.材料的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 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 也不易失去其 )。式中

通用技术 技术及其性质2019.8第一章 检测题

第一章检测题 1、关于通用技术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学习通用技术是为了掌握一项专业的技术操作技能,例如焊接技能。 B、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知识积累,而不重视实践操作的课程。 C、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D、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并没有什么区别。 2、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 B、技术和科学一样,都是无国界的 C、技术具有目的性、综合性、专利性、创新性、两面性等特性。 D、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人类生活中,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便产生了() A. 建筑技术 B. 食品加工技术 C. 纺织缝制技术 D. 通信邮电技术 4、家庭室内装修常使用各种油漆以美化房间,但油漆会散发出有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这体现了技术的:()。 A、综合性 B、专利性 C、创新性 D、两面性 5.短短几十年时间,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手动到遥控、从显像管到液晶电视机的发展历程。这说明了技术的(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6、为了2008年北京奥远会会微不受侵犯,该公司应进行技术的()保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 专利性 D. 目的性 7、 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由于技术具有(),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 A、创新性 B、目的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 8、有一种喝水不烫嘴的航天水杯,当杯子倒入沸水后,辅以摇动,杯身材料 层中的相变储能块能迅速吸收能量,几十秒可将沸水降到饮用的最佳温度,并对逐渐下降的水温进行补充,使温度长期保持在同一温度区间。以下关于该水杯说法正确的是() A.能防止喝水烫伤,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B.水温降低,不能泡茶,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C.造型和普通杯子类似,所以这项技术不能申请专利 D.既有快速降温功能,又有保温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9.如图所示,已获得专利的这款手型扳手,设计独特,它可以 用来拆装不同规格的六角螺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变扳手结构,体现技术的创新性 B.可以拆装不同规格的螺母,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获得专利,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D.可以拆装螺母,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10.如图所示是某公司应用石墨烯超级电容技术开发的电动汽车 电池,与锂电池相比,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充电时间 短、续航能力强。石墨烯电池技术的突破及广泛应用将减少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课时 [课题名称] 了解技术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背景; 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及评价; 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 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史。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注意问题] 分组学习,以强扶弱,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背景 国际技术教育进展状况 英国:《国家课程》中就有《设计与技术》课程 要想成功地在明天的社会里与日本、德国及美国竞争,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富于创造性的年轻人。假如今天的教育是落后的,那么明天在国际上的表现也将是落后的。——撒切尔夫人 美国:《2061计划》五大领域中“技术”是其中一方面“所有这一切使得要让人们理解并适应现代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从个人的角度,人们可以为自己选择用于工作或家庭的最好的产品,可以适当地使用和进行操作,在发生故障时能进行排除,从而获益。从社会的角度,受过教育的公众会更好地利用各种机会使有关技术利用方面的决策更加理性和负责。” 我国基础技术教育现状 一直以学校强调学术性的课程,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对技术型的课程开的比较少,特别动手能力强的开的更少,如以前的劳技课也是在课余时间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开设的,这样一来拉开了我们与其它国家的距离,在我国经常出现先进设备开发出来了,我们购买进来后不会用或功能用得很少。 社会发展对新课程的要求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 (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2)讲解助听器的原理 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A 、信息技术 B 、体现信 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 、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 、专业技术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一项技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B. 技术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 C. 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 D. 技术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3、下列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A. 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 机器及使用方法关系紧密 C.技术的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的 4、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发明的是( A .人们制造出圆盘锯、带锯、钢丝锯等,以满足各种不同锯割的需要。 B .某技师采用新的钻头刃口形状,提高了钻孔效率。 C .鲁班被边缘有齿的茅草割破了手,由此受到启发,造出了锯子 D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工厂生产出了不同款式的手机。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技术与工具、 D.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

A .某厂生产出了微型摄像机,是一项重大的发明 B .技术发明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C .人类的技术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新史。 D .技术革新是在别人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某些改进。 6、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 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 然界的胜利 7、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相应产生了许多种技术。以下技术中,属于满足人们在“食”这一方面技术的是() A、印染技术 B、烹饪技术 C、文字技术 D、园林技术 &海口万绿园是海口市政府利用填海造绿地的方式,将一片泥泞的海 滩建造成一个园林式的供海口市民工作之余游玩休息的好去处。这一庞大工程体现了技术对下边哪方面有影响作用() A、对人 B、对社会 C、对自然 D、以上都有 9、自从人类发明了电扇以后,电扇便在许多领域之中开始了它为人类服务的历程。下面不属于电扇功能作用一项的是()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ρ0=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01r r R =- ),式中ρ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ρ0为材料的( 体积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r r R =- )。式中0r 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0.80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k m w *175.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 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 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 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三、简述题 1.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性? 答:质量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质量与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比值; 体积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比值。 一般轻质、多孔材料常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其吸水性。 2.什么是材料的导热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密实程度、含水状态等因素有关。 3.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提高材料的抗渗性? 答: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等因素有关。 提高材料的抗渗性主要应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减少材料内部的开口孔和毛细孔的数量。 4.材料的强度按通常所受外力作用不同分为哪几个(画出示意图)?分别如何计算?单位如何?

高中通用技术综合知识点(紧密复杂版)

技术与设计一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一、技术的巨大作用 1、技术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4、技术的巨大影响 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对自然的价值:(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5.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综合性(指的是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两面性(有利有弊,例如:电池)、专利性(专利权)。 6.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第1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_的性质。 2.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__润湿边角来表示,材料的吸湿性用_含水率_ 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用_吸水率_来表示。 3.同种材料的孔隙率越_小_ ,其强度越高。当材料的孔隙一定时,_密闭孔隙越多,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4.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_水_ 作用下,_强度_ 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的耐水性可以用_软化系数表示,该值越大,表示材料的耐水性_越好。 三判断题 1.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2.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3.材料比强度越大,越轻质高强。(√) 4.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其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5.材料的孔隙率越小,密度越大。(×) 6.材料受潮或冰冻后,其导热系数都降低。(×) 7.渗透系数K越大,表示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8.软化系数不大于1。(√) 9.具有粗大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大;具有细微连通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小。(×) 10.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四选择题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 B 降低。 A 密度 B 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 A 。 A 吸水性 B 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3)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量为_ D ___。 A 131.25g B 129.76g C 130.34g D 125g (4)通常材料的软化系数为_ B _时。可以认为是耐水的材料。 A > 0.95 B > 0.85 C > 0.75 D >0.65 (5)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ρ0 ',则存在下列关系__A __。 A. ρ>ρ0>ρ0 ' B. ρ>ρ0'>ρ0 C. ρ0>ρ>ρ0 ' D. ρ0>ρ0 '>ρ (6)材料吸水后,将使材料的_ D ___提高。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项技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B.技术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 C.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 D.技术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3、下列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A.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 B.技术与工具、机器及使用方法关系紧密 C.技术的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D.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 4、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发明的是()。 A.人们制造出圆盘锯、带锯、钢丝锯等,以满足各种不同锯割的需要。B.某技师采用新的钻头刃口形状,提高了钻孔效率。 C.鲁班被边缘有齿的茅草割破了手,由此受到启发,造出了锯子。D.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工厂生产出了不同款式的手机。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厂生产出了微型摄像机,是一项重大的发明。 B.技术发明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类的技术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新史。

D.技术革新是在别人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某些改进。 14、下列活动是技术活动的成果的是() A、干细胞 B、牛顿第一定律 C、热能转化为动能 D、克隆 18、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的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B超的技术 C、万有引力的发现 D、摄像技术的发明 32、电动剃须刀发明之初体积很大,携带不方便。于是,有人设计出一种小巧、便携式的电动剃须刀。这一设计推动了电机微型化技术的发展。说明了()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无关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 D.设计是主要推动力 34、1884年沃特曼设计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钢笔。此笔的端部可以卸下用一个小的滴管即可将墨水注入毛细管,这样,钢笔就可以自由吸水了。钢笔的设计是对鹅毛吸水技术的改进,而小圆珠代替笔尖的设计则使圆珠笔技术得以诞生。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 () A、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B、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设计的丰富内涵 D、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35、技术常常可以解决人类所遇到的问题,给人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有的时候技术又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下边所列出来得技术对人类的危害现象中,不是危害地球自然环境的是 ( ) A、水土流失 B、噪声污染 C、酸雨现象 D、胎儿性别鉴定 36、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是北京奥运吉祥物创作修改组的组长,他曾经说过:“你知道吗?经历了五六次设计人员的变动,五六十次设计方案的改动,画了四五千张设计草图,这5个小‘福娃’才得以诞生。”从他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 A、设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B、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C、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完成 D、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