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免费下载】笔谈关于珠海发展思路的历史总结和思考

【免费下载】笔谈关于珠海发展思路的历史总结和思考

思路是指人的思维方向,一般可以表现在一个人完成一项行为的想法,计划,行为路线,目标等等。理清发展思路就是指对于发展问题要有清楚的想法,计划,目标,要清晰的知道:发展什么,怎么发展,采取怎样的措施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发展要付

出的代价是什么等等。

笔谈关于珠海发展思路的历史总结和思考

“格局”论是建立在国家赋予珠海“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的

基础上,全面深刻总结过去30年发展经验教训,并站在未来30

年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提出的,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说,珠海的发展思路凝聚了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的智慧,一脉相承,有肯定与坚持,有继承与发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所谓城市发展思路,是指对城市发展的通盘考虑,它体现了

领导者的思维定势、话语体系和实施方案。在我国的现实政治体制中,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思路无可避免地都刻上党政主要领导的个人烙印,体现领导者的个性魅力和执政理念。就笔者的认识而言,珠海发展思路从特区成立以来,大体上经历了“闯拼”论、“跳出”论、“所在”论、“两西”论、“园区”论和“格局”论六个阶段。

一、“闯拼”论

“闯拼”论时期,大体为1980年特区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阶段,特区发展“摸着石头过河”,老一辈特区人以非凡的勇

气,发挥敢闯敢拼的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勇立于时代潮头。特别是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到珠海视察,对珠海特区建设给予

了极大支持和高度评价,鼓励珠海要“大胆尝试,大胆地闯,正确的你们就要坚持,不正确的你们可以改”,并提出要把特区办成“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体现了党中央试办经济特区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通过学习、总结经验,在提高认识的基

础上,珠海市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兼营农渔牧业、旅游业、商业,综合发展”的新方针,并制定“外引内联与自办相结合,以外引为主;外向型、代替型、自给型相结合,以外向型为主;市办、县区办、乡镇办相结合,以市办为主;大中小型工业相结合,以中小型为主”的工业发展思路。同时,果断实施“负债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珠海啤酒厂、玻璃

纤维厂、聚酯切片厂、丽珠制药等一批千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陆续落户珠海,工业发展开始一路高歌猛进,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形。

这一时期工业发展迅速,到1989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2141家,其中乡及乡以上企业765家,工业总产值达42.01亿元,总

量是1979年的22.6倍,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平均增长37.3%,工

业行业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个大类发展到32个大类,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8.8%,工业经济初具规模。

二、“跳出”论

“跳出”论时期,大体为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8年。在“跳

出珠海论珠海”、“跳出珠海规划珠海”、“跳出珠海建设珠海”的方针指导下,珠海规划(或建设)了大港口、大机场、铁路和主干道路,并以聚天下之财和才的胆略以及敢为人先的精神实现了珠海发展格局的大突破,抢占区域发展的制高点。特别是1992年的首

次“科技重奖”之后,在全市掀起一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热潮,“把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作为重点,不再热衷于搞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工业”(珠海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严格限制兴办低附加值高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重奖效应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珠海市四届人大一次

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时期的成就是巨大和鼓舞人心的,一是建成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如珠海大道的建成彻底改变了珠海东西向交通的严重阻隔,珠海机场及配套的机场东路建成,广珠铁路获得批准并动工建设(后停工),珠海西区开发的框架拉开,伶仃洋大桥项目获国家立项,等等。二是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确定落户珠海(或动工建设),如珠海电厂、PTA项目、南方软件园等。三是一批重大规划得到高层次定位推进,如珠海港十万吨级煤码头写入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珠海港被定位为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港口法》颁布后改称主要港口),横琴岛被定位为广东省重点开发区,等等。

这个时期也遗留下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大量政府工程欠款和企业债券融资不仅给进一步发展背上经济包袱,而且给珠海的

政府诚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机场、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乏力,设施建设不配套,局部超前的负面影响突出,铁路及大桥项目因资金、土地、协调等诸多问题先后停工。三是政府公共关系发生危机,在一些重大项目协调方面与周边地区和省的信任支持出现问题和困难。四是自身缺乏足够财力物力,却要牢牢“控股”,没能有效吸纳国家力量投入珠海的建设,如此等等。

三、“所在”论

“所在”论时期,大体为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2年。为破解发展难题,时任珠海市委书记黄龙云同志提出了“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新思维,逐步解决珠海发展的诸多难题。主要成就有:一是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规划调整了工业园区、高新区,充分发挥基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大办实业经济,夯实了珠海工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大办“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奠定了珠海的教育科技基地。三是任人唯贤,通过公选使得一批人才走向领导岗位,率先开展“万人评政府”活动,大力度整顿机关作风,营造了“你追我赶、干事创业、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四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莲花大桥、横琴大桥、淇澳大桥等,改造了市内几条主要道路,控制了乱搭建的城市难题。五是解决了“跳出”论时期遗留的若干项目建设问题,如医疗中心等。这个时期由于没能解决珠海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既无法发挥这些设施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错过了全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时机。

四、“两西”论

“两西”论时期,大体为2003-2005年。时任市委书记方旋同志提出了“工业西进、城市西拓”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实业旺市、环境强市、文化盛市”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环境优美、

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

时期珠海的定位开始有所弱化,发展不能形成合力,虽然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逐年走低(三年的GDP增速分别为

17.5%、14.2%、13.4%),后劲不足,没有新的大型产业项目建设

投产,并被周边地区进一步拉开距离(中山市这三年的GDP增长逐年加速,增速分别为19.7%、21.5%、23.2%)。

五、“园区”论

“园区”论时期,大体为2006-2007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时任市委书记邓维龙同志提出了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大手笔投入、大气魄建设的发展思路,并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大办工业、注重办大工业,坚定不移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还包括在全国率先推行“十

二年免费教育”和建立以“大病统筹救助、中病进入保险、小病治疗免费”为目标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等,但同时特区意识有所淡化,改革和创新的锐气有所减弱,在干部机制、决策机制和管理

创新等方面出现各种不足。

六、“格局”论

“格局”论时期,大体为2008年以来。2008年3月甘霖同志调

任珠海市委书记后,提出了“交通先行、产业跟进、城市发展”的

总体思路,并树立“以格局定高下、以功能看强弱、以生态显魅力、以文化论输赢”的发展理念,通过构建“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提升珠海的模式引领、功能辐射和实力带动能力,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这一时期,珠海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历史性战略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赋予珠海新的历史使命,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珠海全市、珠海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横琴新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广珠城轨、广珠铁路、高栏港高速、

机场高速将陆续建成通车,广珠城轨延长线、广佛江珠城轨、连接东西部的香海路及洪湾至鹤洲南高速等系列工程将陆续动工建设,航空产业、海洋工程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将于“十二五”期间形成规模。可以说,珠海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思

路已明晰、战略已谋划、格局已确定,需要的是战术策略、埋头苦干和坚持不懈。

“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需要“闯拼”论,敢闯敢拼就是成功的法宝;之后的“跳出”论体现了梁广大同志的卓识远见,就在珠三角地区沉醉于大规模发展一般加工业的时候,珠海率先转型升级,选择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抢占区域发展的制高点;然而,国家宏观调控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让珠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务实的“所在”论为破解发展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之后的“两西”论和“园区”论继承了务实的精神,主动顺应新形势,

力求补足发展的短板;“格局”论则是建立在国家赋予珠海“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的基础上,全面深刻总结过去30年发展经验教训,并站在未来30年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提出的,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说,珠海的发展思路凝聚了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的智慧,一脉相承,有肯定与坚持,有继承与发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市委党校副校长李文利)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的热潮已在我市全面兴起。学习好贯彻好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首要的是应充分认识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与市委八届

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的必然联系和内在一致性、连续性,清醒地看到它们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从而全面准确理解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提高我们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007年初召开的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在我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会议认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胡锦涛总书记来唐视察讲话精神,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纵观近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纵观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纵观唐山发展的足迹,深刻总结

了唐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了唐山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鲜明地指出:当前,唐山正处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的阶段。明确地提出: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导,“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八届三次全会还进一步提出,要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唐山建设成为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并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举全市之力应突出抓好的六项战略重点。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掀开了唐山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唐山踏上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宏伟征程。

2008年1月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纵观时代大势,高屋建瓴,全面总结概括了2007年建设科学发展

示范区的做法和经验,明确指出:一年来,科学发展示

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以来确定的一系列目标、思路、举措,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唐山实际,符合唐山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八届四次全会认为,加快科学发展

示范区建设,要提出一个总战略:开放创新、富民强市;要提出一个总目标:把新唐山建成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全会还进一步提出,2008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是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提速年、攻

坚年。根据总战略和总目标,推出了加快建设科学发展

示范区的八大战略举措。在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市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奏响新乐章。

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会认真总结了2008年

度工作取得的经验,精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清醒地预测到2009年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明确提出在新的一

年里,要继续贯彻落实八届三次、四次全会以来形成的

一系列目标、思路和措施,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实现新跨越”这个主题,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富民强市”的总战略,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以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快

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朝着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宏伟目标加速前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委三次全会到五次全会,有

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与

时俱进的。首先,在指导思想上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这三次会议,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分析唐山形势、任务和所处发展阶段,找准了唐山发展的历史方位,从而立足唐山实际,指导唐山的实践。其次,在发展主题上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这三次会议自始至终遵循发展是第一要务,自始至终把握“抢抓新机遇,建设

新唐山,实现新跨越”这个主题,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了唐山的竞争力,使唐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第三,在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评判标准上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和根本。从市委三次全会到五次全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唐山人民利益为本。依靠

人民,团结人民,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

的诉求,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问计于民。以解决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每年都为

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以是否科学发展,是否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评判我们发展的得

失与成败。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推动了唐山实现新跨越。第四,在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上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从市委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以来,我们始终矢志不渝将此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总揽。可以说,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是贯穿三次会议的一根主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根主线开展的。第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目标、思路和战略举措,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不断丰富、与时俱进。八届三次全会在唐山发展所处的新阶段,提出的“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科学回答了“唐山向哪里发展,发展什么”的问题。八届四次全会在唐山发展面临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开放创新、富民强市,为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而奋斗”,则进

一步回答了“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三次、四次全会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关于唐山发展的目标、思路、战略举措和工作重点,都是在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唐山现实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总结,随着实践的深入、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它们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三次全会的“六大战略重点”到四次全会的“八大战略举措”,再到五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攻坚行动”和“八大工程”;从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经济强

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到“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目标的提出,每一步都

是我们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每一次使我们对形势和任务的理解更加深化,对规律的把握更加准确。总之,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提出,让我们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目标、思路和举措,推进唐

山不断实现新跨越。

战略构想站在时代的高度,系统地回顾了鄱阳的兴衰史,科

学地分析了鄱阳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哪些优势,深刻地阐述了鄱阳实施城市化和品牌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回答了鄱阳“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得又好又快”等重大问题。它是鄱阳谋求快速发展的不断实践与鄱阳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鄱阳历届县委、县政府关于实现鄱阳快速发展的思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这

是鄱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

一次谋划。

思路决定出路。近几年来,鄱阳始终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思路,

每一次的探索和创新,都坚持主观与客观、继承与发展、群众意

愿与鄱阳实际的有机统一,既体现科学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把鄱阳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局中去谋划,坚持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相统一,坚持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不断用新的

实践完善、创新发展思路和用经过完善、创新的发展思路指导新的实践,促进了鄱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中国湖城战略构想是对鄱阳发展思路的又一次探索和创新 是

把鄱阳作为城乡一体的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 从鄱阳政

治与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源与环境、历史与地理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鄱阳最大的特色自然资源——湖泊为城市定位,以建设特色名城品牌——中国湖城为目标,以特色湖产业链发展城市经济为龙头,以个性化湖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为重点,以差异化湖旅游建设城市形象为基础,以生态化打造城市环境为标准的鄱阳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把中国湖城鄱阳建设成融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

城为一体的特色城市,从而实现鄱阳城市全面均衡、和谐高效、

永续发展。中国湖城战略构想绝不是对此前鄱阳经济发展思路的否定或代替,是一种传承和提升,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趋势、

认真总结鄱阳发展经验、深入分析鄱阳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与正在开展的强攻工业、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城镇化、主攻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是不矛盾的,这也是历届

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坚持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

相互统一的,中国湖城战略构想必将对推进鄱阳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实践基础上的思路完善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先导。没有科学思路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指导

思路的完善和创新则会引发实践的巨大跃迁,这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中国湖城战略构想为鄱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路,它不仅是指导鄱阳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而且对鄱阳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