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山市病情稳定期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服务探索要点

中山市病情稳定期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服务探索要点

中山市病情稳定期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服务探索要点
中山市病情稳定期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服务探索要点

·论著·中山市病情稳定期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理

服务探索

邓兰芳孙宝川黄海锋黄妙妃程椅娜吴瑞萍胡季明

528451中山,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科

通信作者:胡季明,Email:hjm6212@https://www.sodocs.net/doc/2c17260569.html,

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6.04.006

【摘要】目的探索中山市个案管理服务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个案管

理试点区域15岁以上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根据自愿原则被分为个案管理组65例和基础管理组

112例。比较两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在个案管理服务开展前后的差异。结果采用混合线性模型

进行分析,个案管理组和基础管理组次均住院时间在管理实施后均呈下降趋势(F=11.02,P=0.001),

个案管理组优于基础管理组(F=9.02,P=0.003)。个案管理组年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基础管理组(F=

4.98,P=0.03)。两组的年平均住院率在实施个案管理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案管理组

5.13%vs.

5.38%,基础管理组7.14%vs.8.92%,P>0.05)。结论社区个案管理服务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开展

社区个案管理服务可能有助于精神卫生资源在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平衡分配。

【关键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住院时间;个案管理;重性精神障碍

Exploring case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 and in a stable

condition in Zhongshan Deng Lanfang,Sun Baochuan,Huang Haifeng,Huang Miaofei,Cheng Yina,Wu

Ruiping,Hu Jiming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5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Hu Jiming,Email:hjm6212@https://www.sodocs.net/doc/2c17260569.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ase management on hospitalizations of the chronically and severely mentally ill patients in Zhongshan.Methods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chronic

mental illness,aged≥15years and living in pilot are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turally since the

program of case management launched,65cases in the group of case management and112patients in the

group of standard management.Hospitaliz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case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Data were analysised with MIXED procedure.Length of stay in days per admission

(LOS)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with time in years(F=11.02,P=0.001),and the decline in LOS of case management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standard management group(F=9.02,P=0.003).The average admissions of case management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of standard management group(F=4.98,P=0.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incidents before and after case management

in both groups(case management group5.13%vs.5.38%,standard management group7.14%vs.8.92%,P>

0.05).Conclusions Case management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s for a group of Chinese

with chronic and severe mental illness,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balance on mental health resources

between community and hospital.

【Key words】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Length of stay;Case management;Severe

mental disorders

个案管理是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生活在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较多西方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的研究已证明个案管理在提高参与度、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减少住院时间方面的优势[1-4]。国内现有关于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的文献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减少暴力行为方面[5-8]。中山市于2012年开始实施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试点项目,我们拟对该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比较个案管理服务前后患者住院时

间的变化,探讨个案管理是否优于基础管理。

对象与方法

1.对象:试点区域内15岁以上、居住在社区、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686”项目)的所有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经过书面知情同意后,自愿选择是否接受个案管理服务。纳入个案管理服务的患者为个案管理组,未接受个案管理服务的患者为基础管理组。最终纳入个案管理组65例,基础管理组112例。

2.方法:个案管理服务团队由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社区精神病防治医师(精防医生)、社区精神病防治护士(精防护士)、心理咨询师和社工组成,全部成员均在中国香港接受为期2周的个案管理实践培训。个案管理员由精神科护士、精防医生、精防护士、心理咨询师或社工担任,负责随访工作,并利用团队其他资源和社区相关资源(如村/居委、街道、民政、残联等部门)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团队共5名个案管理员,每人负责一组个案。个案按照风险级别可在不同个案管理员之间转介,暴力和复发风险较高的个案由精神科护士负责管理和随访,待风险等级降低后可转至其他个案管理员。作为区域服务项目,我们无法实施完全的随机设计,亦未附加其他限制性纳入/排除条件,服务对象可随时选择退出个案管理服务。基础管理和个案管理服务比较见表1。

基础管理组的人口学资料由“686”项目信息系统中获得,个案管理组的人口学资料除“686”项目信息系统所提供之外,不全的部分由家属和患者补充。所有案例的精神科住院记录从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中调取,调取时间段为2009年1月1日0时0分至2013年12月31日24时0分。

结局指标主要包括住院发生率、住院次数和次均住院时间。

3.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学分析过程均在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22中完成,检验水准为95%。人口学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住院发生率比较使用χ2检验。因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数据呈明显的偏峰分布,故对LOS进行分析时,先以自然对数函数(Ln)转换成变量LnLOS;并以2012年1月1日个案管理实施时间

为界,将研究时间分为两段,分别为2009—2011年(管理前)和2012—2013年(管理后);以组别(个案管理组、基础管理组)和时段(管理前、管理后)为固定效应使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进行分析。

表1中山市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项目中基础管理组

和个案管理组方法

项目

人员构成

随访特点

频率

方式

参与人员

康复场所

提供服务

基础管理组

1~2名精防医生/

精防护士,兼职

病情不稳定时1次/2周

病情稳定时1次/3个月

家访为主

精防医生/精防护士

家庭康复

病情监测

药物管理

风险评估

年度体检

转介住院

精神卫生宣传

个案管理组

12人组成多职业团队,

5人全职

病情不稳定时数次/周

病情稳定时1次/月

家访为主

个案管理员为主,至少2人

家庭康复

残疾人康复站

志愿机构场所

药物自我管理训练

风险评估与管理

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职业康复指导和训练

辅助就业和求职指导

社会福利申请协助

志愿者支持服务

家庭公共卫生支持

另包含基础管理组

提供的服务

结果

1.一般资料: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个案管理组共65例患者接受服务,男∶女= 1∶1.4。基础管理组112例患者,男∶女=1∶0.93。两组患者均为汉族,均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案管理组和基础管理组患者均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两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截至2012年1月1日,个案管理组和基础管理组的平均病程分别为(18.22±9.83)年和(15.91±9.6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小和最大病程分别为个案管理组5、42年和基础管理组1、49年。详见表2。

2.结局指标:两组在实施个案管理前后的年平均住院率分别为个案管理组5.13%(n=10)、5.38%(n=7)和基础管理组7.14%(n=24)、8.92%(n=20)。两组住院率在个案管理实施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表2中山市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项目基础管理组和

个案管理组一般资料

项目

年龄(岁,xˉ±s)病程(年,xˉ±s)性别[例(%)]

男性

女性

文化程度[例(%)]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个案管理组

(n=65)

48.09±12.86

18.22±9.83

27(41.5)

38(58.5)

4(6.2)

26(40.0)

31(47.7)

2(3.1)

2(3.1)

基础管理组

(n=112)

46.43±14.65

15.91±9.62

58(51.8)

54(48.2)

11(9.8)

43(38.4)

50(44.6)

5(4.5)

3(2.7)

χ2(t)值

(-0.69)

(1.50)

1.73

0.99

P值

0.49

0.14

0.19

0.91

实施个案管理前后两组的总住院次数分别为个案管理组17、13次和基础管理组40、21次。个案管理组5年的年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基础管理组(F=

4.98,P=0.03),其中以管理后的差异较为显著。两组年人均住院次数在实施个案管理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和表4。

基础管理组的次均住院时间高于个案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16,P=0.0003);2012年之后两组次均住院时间均较2012年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P=0.001),个案管理组的次均住院时间下降较基础管理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2,P=0.003)(表5)。两组5年的次均住院时间随年份的变化趋势见图1。

讨论

1.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国外关于主动式社区治疗(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ACT)和强化式个案管理(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ICM)的研究显示,开展社区个案管理服务之前,当地精神科住院服务的使用率越高,个案管理降低住院时间的效果可能越显著[9-11]。中山市对重性精神障碍个案管

表4中山市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项目中

基础管理组和个案管理组组别和时段

年人均住院次数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项目

组别

时段

组别×时段

ν

1

1

1

ν

58

58

58

F值

4.98

3.23

3.57

P值

0.03

0.08

0.06

表5中山市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项目中基础管理组

和个案管理组组别和时段LnLOS a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项目

组别

时段

组别×时段

ν

1

1

1

ν

87

87

87

F值

14.16

11.02

9.02

P值

0.0003

0.001

0.003

注:a

自然对数函数的住院时间

图1中山市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项目中基

础管理组和个案管理组次均住院时间随年份

变化趋势

理服务的探索初步显示其在降低住院天数方面较基础管理更优,此结果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1-2,9,11-14]。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基础管理服务可能存在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服务内容相对局限以及服务间隔时间较长等不足,这可能是基础管理在降低住院时间方面不及个案管理的解释之一。

实施个案管理之后,个案管理组的年人均住院次数较之前略有增加,但由于住院患者样本量较小,可能无法保证统计效能。国外关于个案管理对住院次数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不同解释。对于住院服务使用率较高的地区以及有较高住院次数的

表3中山市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项目中基础管理组和个案管理组不同时段住院率、住院时间与住院次数情况

项目

年均住院率(%)次均住院时间(d)年人均住院次数

个案管理组

管理前

5.13

95.82±85.48

0.57±0.22

管理后

5.38

27.46±14.57

0.93±0.61

基础管理组

管理前

7.14

190.80±99.93

0.53±0.40

管理后

8.92

97.95±82.45

0.53±0.11

特定人群来说,社区个案管理服务有可能降低人均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3,9-10,15]。另一方面,即使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社区可能仍然存在需要治疗但未得到相应服务的患者;而社区个案管理服务的建设意味着医疗资源和其他相关社会服务资源向社区倾斜分布;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来说,这些资源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和可接受性相对较高,这使得精神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相对容易,于是可能出现个案管理服务在降低住院次数方面并无优势的现象,甚至可能不降反升[16-18]。

然而,住院时间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的下降,虽然较多研究项目旨在证明个案管理服务存在这一优势[18-22]。国外关于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的研究显示,社区个案管理的成本可能取决于当地的精神卫生服务现状、地区经济条件以及个案管理服务开展的时间[23-24]。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说,开展服务的初期投入可能成为阻碍欠发达地区发展个案管理服务的限制因素,而随着个案管理服务的逐渐扩大和成熟,其节省成本的优势方可能得到展示。

2.个案管理服务探索经验:中山市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服务试点培育了一支多专业个案管理服务团队,试点项目的效果可能为未来精神卫生资源在社区和医院之间的平衡发展提供证据支持[25]。服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可能会对国内同行有所帮助。

首先,传统的精神卫生住院服务模式和理念与社区个案管理服务可能存在一定冲突,对团队核心成员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到社区个案管理较为成熟的地区(如香港)培训学习可能是加快观念转变的方法之一。同时,社区个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与社工工作方法存在较多共同点,加强与社工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也可能成为有效的方法。

其次,目前国内能供个案管理团队调动和利用的社会资源较为短缺,故在有限的资源内,应尽可能联合多部门、多机构(如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社工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参与精神卫生社区服务的实施过程,并尽量争取政府部门支持。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模式可能会有利于沟通协作机制的完善,并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效能[26]。

众多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模式中,以主动式社区治疗和强化式个案管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较多见[9,27]。然而,并没有任何一种服务模式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地区[9,28]。考虑到不同地区间的实际情况(如经济状况、文化风俗、地理条件、政策支持等等)存在差异,社区精神障碍个案管理服务模式可能需要本土化后才能更适应当地条件[10]。对于欠发达地区,因住院服务资源和“686”项目基础管理服务尚存在较大缺口,故在保证适量优质住院服务资源和基础管理服务的前提下,可尝试对高风险和特殊群体(如特困、孤寡等)实施个案管理服务,如此也可能易于获得政策和相关部门支持。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逐渐增加,基础管理服务可能会逐渐发展并向个案管理服务逐步过渡。

目前国内关于精神障碍社区个案管理的文献报道较少,迫切需要更多相关研究,如较大样本量的长期随访、跨机构合作机制、伦理挑战、成本分析、社会效益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倦怠等[29-32]。此外,可能因社会服务属性较为明显,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研究方法较难做到完全随机、双盲,如何优化此类研究设计可能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方向[29,33]。

志谢衷心感谢广州市惠爱医院统计师孙斌对研究统计学方面的贡献

利益冲突无

参考文献

[1]Smith L,Newton R.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 management[J].

Aust N Z J Psychiatry,2007,41(1):2-9.

[2]Dieterich M,Irving CB,Park B,et al.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 for severe mental illnes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65(10):CD007906.DOI:10.1002/14651858.

CD007906.pub2.

[3]Low L,Tan YY,Lim BL,et al.Effectiveness of assertive

community management in Singapore[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13,42(3):125-132.

[4]Ng DT,Chan SW,MacKenzie A.Case management in the

community psychiatric nursing srevice in Hong Kong:

describing the process[J].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

2000,36(2):59-66.

[5]陈美娟,吴国君,汪作伟,等.关于社区精神分裂症人群个案

管理的两年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14,

26(3):119-128.DOI:10.3969/j.issn.1002-0829.2014.03.003.

Chen MJ,Wu GJ,Wang ZW,et al.Two-year prospective

case-controlled study of a cas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community-dwelling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J].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2014,26(3):119-128.DOI:

10.3969/j.issn.1002-0829.2014.03.003.

[6]姚丰菊,吕路线,秦志华,等.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

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529-3531.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1.19.029.

Yao FJ,Lv LX,Qin ZH,et al.The influence of case

management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community[J].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1,27(19):3529-3531.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1.19.029.

[7]沈丽珍,费静霞,孔丽华,等.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分裂症

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

22(10):1496-1498.DOI:10.13342/https://www.sodocs.net/doc/2c17260569.html,ki.cjhp.2014.10.023.

Shen LZ,Fei JX,Kong LH,et al.The influence of care case

management model in schizophrenia living skills improvement

[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4,22(10):

1496-1498.DOI:10.13342/https://www.sodocs.net/doc/2c17260569.html,ki.cjhp.2014.10.023. [8]周强,林勇强,余英仪,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区个

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4):1836-1838.

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0.14.028.

Zhou Q,Lin YQ,Yu YY,et al.Effect analysis of case

supervis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2010,31(14):1836-1838.DOI:10.3969/j.

issn.1001-9448.2010.14.028.

[9]Mueser KT,Bond GR,Drake RE,et al.Models of community

care for severe mental illnes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case

management[J].Schizophr Bull,1998,24(1):37-74. [10]Shetty A.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teams[J].Br J

Psychiatry,2010,196(1):77-78.DOI:10.1192/bjp.196.1.77b.

[11]Burns T,Catty J,Dash M,et https://www.sodocs.net/doc/2c17260569.html,e of 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 to reduce time in hospital in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J].BMJ,

2007,335(7615):336.

[12]Marshall M,Lockwood A.WITHDRAWN: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13(4):CD001089.

DOI:10.1002/14651858.CD001089.pub2.

[13]Olfson M.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an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J].Hosp Community Psychiatry,1990,

41(6):634-641.discussion649-651.

[14]Salkever D,Domino ME,Burns BJ,et al.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the effect on

hospital use and costs[J].Health Serv Res,1999,34(2):

577-601.

[15]Liem SK,Lee CC.Effectiveness of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in Hong Kong among patients with frequent hospital

admissions[J].Psychiatr Serv,2013,64(11):1170-1172.DOI:

10.1176/appi.ps.201200421.

[16]Kessler RC,Demler O,Frank RG,et al.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1990to2003[J].N Engl J Med,

2005,352(24):2515-2523.

[17]Killaspy H,Kingett S,Bebbington P,et al.Randomised

evaluation of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3-year outcomes

[J].Br J Psychiatry,2009,195(1):81-82.DOI:10.1192/bjp.

bp.108.059303.

[18]Marshall M,Gray A,Lockwood A,et al.WITHDRAWN:Case

manage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13(4):CD000050.DOI:

10.1002/14651858.CD000050.pub2.

[19]Rohde D.Evolution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ase

management:consider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J].Arch

Psychiatr Nurs,1997,11(6):332-339.

[20]Latimer E.Economic consid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and supported employment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J].J Psychiatry Neurosci,2005,30

(5):355-359.

[21]Kersbergen AL.Case management:a rich history of

coordinating care to control costs[J].Nurs Outlook,1996,44

(4):169-172.

[22]Chan S,Mackenzie A,Jacobs P.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case management versus a routine community care

organiz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Arch

Psychiatr Nurs,2000,14(2):98-104.

[23]Clark RE,Teague GB,Ricketts SK,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versus standard case

management for persons with cooccurring severe mental

illness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J].Health Serv Res,1998,

33(5Pt1):1285-1308.

[24]Burns T.Case management or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What is the difference?[J].Epidemiol Psichiatr Soc,2008,17

(2):99-105.

[25]Habibis D,Hazelton M,Schneider R,et al.Balancing hospital

and community treatment:effectiveness of an extended-hours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team in a semi-rural region of

australia[J].Aust J Rural Health,2003,11(4):181-186. [26]Dadich A,Fisher KR,Muir K.How can non-clinical case

management complement clinical suppor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residing in the community?[J].Psychol

Health Med,2013,18(4):482-489.DOI:10.1080/

13548506.2012.748207.

[27]Happell B,Hoey W,Gaskin https://www.sodocs.net/doc/2c17260569.html,munity mental health

nurses,caseloads,and practices:a literature review[J].Int J

Ment Health Nurs,2012,21(2):131-137.DOI:10.1111/

j.1447-0349.2011.00777.x.

[28]Hangan C.Introduction of an 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 style

of delivery for a new mental health service[J].Int J Ment

Health Nurs,2006,15(3):157-162.

[29]Chen EY,Chang WC,Chan SK,et al.Three-year community

case management for early psychosi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J].Hong Kong Med J,2015,21Suppl2:23-26. [30]Szmukler G.Ethics in community psychiatry[J].Aust N Z J

Psychiatry,1999,33(3):328-338.

[31]Sullivan WP,Floyd DF.There's more than meets the eye:the

nuances of case management[J].J Soc Work Disabil Rehabil,

2012,11(3):184-196.DOI:10.1080/1536710X.2012.704210.

[32]Kraus SW,Stein CH.Recovery-oriented services for

individuals with mental illness and case managers'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burnout[J].Community Ment Health J,2013,49

(1):7-13.DOI:10.1007/s10597-012-9505-2. [33]Wright-Berryman JL,McGuire AB,Salyers MP.A review of

consumer-provided services on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and intensive case management teams: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J].J Am Psychiatr Nurses Assoc,2011,

17(1):37-44.DOI:10.1177/1078390310393283.

(收稿日期:2016-06-20)

(本文编辑:付晓霞)

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XX-20XX午)》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XX年-20XX年)》的相关要求,依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夏邑县《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建立和完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登记制度,完善精神疾病综合防治机制,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和工作机制,提高基层人员防治能力。 二、项目范围和管理对象 ㈠项目范围:全乡。 ㈡管理对象:辖区内常住人员中诊断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

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 三、机构与职责 (一)乡镇卫生院主要职责: 1.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乡 村医生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2.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市慢性病防治站;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井建立健康档案。 3.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 4.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 (二)村卫生室主要职责: 1.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 2.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 医疗处置。 3.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 4.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四、人员及保障条件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调整治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

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

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镇对各乡镇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督导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目前我镇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重性精神病人实际管理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充分认识到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特别是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治疗、随访、治疗管理工作,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联系,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重性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认真筛查,及时通报 会同公安、社区等部门,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发现、登记和发病报告工作,重点做好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的危险性风险评估,完善重性精神病人信息数据库。要及时将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信息通报给同级综治、公安部门,建立部门间定期信息交换制度。 三、落实措施,消除隐患 要严格执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信息报告工作。加强高风险和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建立健全患者监控、预警、救治、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县医院和乡镇卫生

院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县医院及时将门诊或住院患者信息下转至乡镇,我院定期随访患者,督促病人服药,监测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措施,特别要加强流动人口和农村地区中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病报告和治疗管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科学合理确定“强制治疗患者”的出院标准,同时做好出院后随访监测,预防和减少出院后的危险行为。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持续提高其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村医生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常识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看护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看护人遵照医嘱督促患者服药的意识,提高看护人对医务人员随访或治疗工作的配合程度。 五、完成市卫生局和精神病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完成2015年度我院231人的患者筛查和录入工作,对辖区内管理的所有精神病患者,要定期随访,并将信息及时录入微机。做好危险行为病人的应急处置、随访技术指导、门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专项化验、复诊、紧急住院治疗和病人家属的护理教育。收集整理好各项资料。 2015年1月16日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卫生中心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采取逐一摸排的方式,排查确认后,建立详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档案。 二、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 严格按照《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工作。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对危险性评估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三、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 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排查工作制度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通过乡村医生报告、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及公安、民政、社区报告、家属自报、精神卫生专业防治机构反馈等渠道,全面细致排查,既要掌握现有资料(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中的病人,更要发现资料外的精神疾患人员,全面掌握本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详细情况。 1、开展培训。组织对全体乡医进行培训,主要明确排查对象、危险性评估方法和标准、工作流程等,以保证排查行动的质量。 2、发现线索。由卫生院依托村(居)委会及乡村医生,采取分村包干等方法,逐村入户排查。按照《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附件1)进行调查,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淄博市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情况表》(附表2-1),然后与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供的名单和当地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已掌握的名单进行审核比对,补充完善信息、剔除重复信息、错误信息,然后按已由专科医生确诊和未确诊的可疑患者名单分类上报区卫计局。 3、病例确诊。在预定日期将未经精神专科医生确诊的可疑人员组织到区级及以上精神卫生机构,由精神科执业医师确诊;或逐村入户对可疑人员进行复核确诊。

精神障碍管理工作计划

xx社区卫生服务站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落实好《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逐步均等化的意见》、社会治安稳定化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为确保我辖区重型精神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型精神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根据卫生部《重性精神病监管治疗项目办法》和《重性精神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等相关规定,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基本建成覆盖全社区及周边、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管理,至2018 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100%。 2、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工作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2、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相关工作;各成员协助

组长完成精神障碍患者所有管理工作。 三、工作范围及内容 1、范围:全社区及周边范围内实施。 2、实施内容 (一)、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患者家属及居委会人员培训,增强家属护理、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和识别技能。 (二)、信息收集:接受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的专(兼)职人员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指导下进行对我辖区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在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主管专业机构。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每一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专业机构。 4、病情评估:为精神病患者建档,精神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上级专管部门及专业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XXX区卫生局的精神,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落实我社区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年度目标:在辖区范围内初步建立重性精神病防治体系,开展业务培训,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管理服务。 (二)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2009年启动本项目,将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做到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占总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的3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2009年项目在本辖区范围开始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 1、精神病患者的筛查:慢病管理科通过走访及查阅XX市重性精神病人出入院记录。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2、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3、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并进行危机干预。 4、逐步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综合防控体制:加强与民政、公安、宣传、残联等多个部门沟通和协作,共同管理精神病人,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使精神患者的监护、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规范化治疗管理水平。 (二)职责与任务 由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我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人群情况调查、线索收集、病情评估、告知服务内容、预约登记、人员筛查、数据统计报告,并开展督促服药、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 四、项目考核与评估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1次对慢病管理科督导检查。督导内容主要有项目工作进度、辖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居民档案及相关资料管理情况等。 (二)考核指标 1、重性精神病管理率≥40%以上;

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因此,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成为我省精神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一)规范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及档案 (二)随访 建立健康档案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为患者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三)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以及规范管理率。 (四)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服务 二、职责分工 (一)卫生防疫站职责 (1)协助卫生局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协助相关部门规范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的管理;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 (2)协助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组织诊断、复核诊断。 (3)组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每年的筛查、治疗、网络及档案管理。 (4)指导乡镇卫生院、制定乡镇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工作效果评估;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成每月的工作报表。 (5)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街道和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6)承担卫生局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 (二)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职责 1、协助卫生防疫站起草精神疾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 2、承担我市精神疾病防治培训、技术指导。 3、承担重性精神疾病筛查中病例诊断和复核诊断工作。 4、参与重性精神疾病病例随访。 5、重性精神疾病疑难病例会诊、诊断、复核诊断。 (三)基层医疗机构 1、乡镇卫生院主要职责: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萧县疾控中心王伟 主要内容 *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办法 * 重性精神疾病随访内容及技巧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 >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意义 >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 重性精神疾病个案管理 一、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意义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果危害严重:主要是发病的时候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判断力,缺乏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控制的能力,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甚至出现自杀、自伤的行为。 2、患者数字庞大:我们国家15岁以上的重性精神障碍的病人,总约有1600多万人,而且15岁以下内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是有3000万人。 3、家属及患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物质负担沉重,因此对重性精神疾病病例进行管理很有必要。 二、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的对象 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需要危机干预的人群。 三、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1、危重情况处置一般的是危重情况如有暴力、自杀、自伤的危险的行为、有急性的药物反应,或者是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的患者,甚至服用精神科用药的期间,出现躯体疾病并发症,比如肺炎、脑炎、急性感染、败血症之类的需要马上处理。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对症处理之后,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立即转诊。 2、病情不稳定者对于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对症治疗之后,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并在2个星期之内还需要随访。 三、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3、病情基本稳定患者病情基本上处于不稳定和稳定之间,适当调整剂量,以减轻副作用,并观察4到6个星期。 4、病情稳定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目前的治疗方案,每3个月随访一次。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治疗效果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策略是随时改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情况调整策略,并对转诊或会诊的病人及时做随访。 四、重性精神疾病病例基础管理 1、随访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 2、针对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 3、适当增加检查项目,以发现并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机构与职责 1.1.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国家级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主要职责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组织,负责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督导。 1. 1. 2卫生行政部门 1.1. 2.1卫生部 负责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 (1)制订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计划并推动实施,建设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2)加强与财政部等的沟通与协调,申请中央转移地方资金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3)组织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师资培训。 (4)组织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估。 (5)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病例报告制度,建设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 1.1. 2.2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1)制订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计划,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2)设立省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精防机构、承担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任务。 (3)组织开展地市级、县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培训。 (4)负责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考

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0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多选题每题6.6分 1、服务病种- 6种严重精神障碍包括() a、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b、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c、分裂情感性障碍 d、偏执性精神病 e、双相情感障碍 f、精神分裂症 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分类与危险性评估分级为() a 、0 级:无符合以下1-5 级中的任何行为 b 、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c、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d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e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 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f、5 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3、病情稳定是指()

a、危险性评估为0级 b、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c、自知力基本恢复 d、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 e、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躯体疾病稳定f无其他异常的患者 4、病情稳定者随访要求为() a、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 b、每3 个月随访一次 c、每1 个月随访一次 d、每6个月随访一次 5、病情基本稳定者是指() a、危险性评估为1-2级 b、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的患 者。 c、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都较差的患者 d、无精神症状、自知力完好 6、病情基本稳定者随访要求为() a、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首先应判断是病 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b、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

精神病人管理行动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问题更加突出,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我县社会稳定,避免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结合本部门职责,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县公安局的部署下,深入贯彻相关法规规定,按照“********精神卫生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方针,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规范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实现********精神病人严重肇祸滋事零指标。 三、工作内容 (一)社区精神病人管理 1、核实精神病人基础数据并及时更新。组织我县社区民警对我县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进行数据核实,做到“四清楚”(即底数清、去向清、治疗情况清和精神状态清),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2、对重点精神病人开展走访评估。由社区民警、居委会工作人

员等组成监控小组,对辖区精神病人进行逐一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对列管的重点精神病人逐人走访评估。对明确诊断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四期管理”:对疾病期管理对象每两周至少随访一次;对波动期管理对象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对慢衰期和缓解期管理对象每三个月至少随访一次。 3、对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点精神病人收住院治疗。对必须住院、建议住院的,要积极动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病人住院治疗。对在家监护、一般关注的,监护人或近亲属提出住院治疗请求的,要协调解决入院问题。对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有暴力行为、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监护人或近亲属无力看管的和必须住院但监护人或近亲属不配合住院的,依据相关规定,公安部门送指定医院强制治疗。对境外来********的精神病人依照有关规定收住医院治疗。 4、对未住院精神病人落实分级管控。社区民警要对建议住院而未能住院以及在家监护的重点精神病人,分片包干,经常走访,并与监护人或近亲属建立联系,掌握动态;对一般关注的重点精神病人要由监护人或近亲属每日通报病人情况;对有肇事肇祸或滋事倾向的精神病人,当地管片民警要建立每日联络制度,了解掌握情况;对其他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与民政、残联等部门一起做好管理工作。 5、做好住院精神病人的治疗及安全管理工作。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要积极进行治疗和管理,防止病人外逃,流落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对于那些因病情波动发生肇事肇祸或滋事行为而住

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管理的 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多,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有效预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精神病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和随访管理,配合相关部门科学规范地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筛查、诊断与危险性评估,根据《凤冈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凤府办发…2013?133号)文件要求,现将有关工作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 二、时间按排 (一)2013年9月20日以前,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线索患者进行再一次摸底、调查、统计;同时对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进行一次系统的访视,统计出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并将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的详细信息和调查出的线索病人信息报精防机构(疾控中心),精防机构及时报

告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的信息根据工作要求报告公安、民政等部门,共同管理。 县直各单位的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由本单位完成,并将线索调查结果按时报精防机构。 (二)2013年10月20日前,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有精神病诊断资质医师对调查出的线索病人和已登记未确诊的可疑重性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复核。同时统计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按报告程序报告。 (三)以后管理的所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随访管理中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随时发现,随时按相关程序报告。及时更新重精网络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系统。 三、单位职责 (一)卫生部门 制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计划,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规划,成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组建应急医疗处置组,对全县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筛查中的病例诊断和复核诊断,指导重性精神疾病病例随访,重性精神疾病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培训。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质量控制、督导、绩效考核、评价。根据上级要求,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维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 - 2 -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内容岗位职责

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岗位名称: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岗位描述: (一)工作内容: 1、负责本地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严格遵照精神卫生管理相关配套文件进行工作。 2、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全年详细工作计划,年终对全年精神卫生工作进行总结。 3、全面掌握本地区人口学基本资料。 4、每月与居委会精防人员、管片民警联系工作并有记录。 5、全面掌握本地区精神病人的动态,做到底数清,去向清、精神状态清、治疗情况清。 6、按时参加上级举办的例会、培训;按要求上报各种信息资料、统计报表。 7、在节假日及重大政治活动期间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要及时上报,详细记录。 8、按要求开设精神科门诊,根据上级政策为本辖区符合标

准的精神病人发放免费抗精神病药品。 9、精神病人按四期管理,定期随访,规范使用各种表册。 10、在社区中开展精神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对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精防工作人员进行精神卫生工作培训和指导。 11、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实行社区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 12、注意收集、整理各种工作资料档案,保存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资料,并按年度装订成册。 13、根据上级要求承担其他精神卫生项目工作。 (二)岗位职责: 1.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区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2.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实行社区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做好各项统计报表,按时上报。 3.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 4.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重性精神病管理表格

表格1 个人基本信息表 姓名:编号□□□-□□□□□

表格2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姓名:编号□□□-□□□□□

表格3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附件1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用表 表1-1 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 指导语:为了促进公众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您身边的人(居委会的居民,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下述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或没好,都请您回答我的提问。我们保证对您提供的信息保密,谢谢您的帮助。现在请问您,有没有人发生过以下情况: 1.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有没有 2.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没有 3.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有没有 (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等) 4.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有没有 5.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有没有 6.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有没有 7.疑心特别大,怀疑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有没有 8.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有没有 9.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有没有 10.自杀,或者自残。有没有 11.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有没有 注释: 1.本问题清单用于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由基层医疗机构的精防医生或经过培训的调查员

(如护士)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 2.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的含义。 3. 每个问题答为“有”或“没有”。 4. 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填表机构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2020年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2020年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管理目标 (一)基本建成覆盖全县、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争取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县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组织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

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市脑壳医院及市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每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市级精神病专业机构。 4、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市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新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开发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习、生活、工作压力日渐增加,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的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精神病患者逐年增加,越来越年轻化,我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二、看病难看病贵。大部分精神病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精神病人病情的控制需要长期服药,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现在每年有免费住院和免费服药的名额,但是由于精防医院床位紧张,补助名额有限,仍然有很多精神病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基层专业精防人员配置不足。绝大部分基层精防工作人员均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水平不高,镇、村作为三级精神防治网络的前沿,没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难以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支持。社会上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严重的歧视,单纯靠卫生的随访管理治标不治本,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上歧视和轻蔑精神病患者的现象却无处不在,精神病人的家庭都有一种羞耻感,不愿公开病情,不主动去寻求治疗。相当一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属未成年人或者未婚未育者,多数家属顾虑患者婚育情况,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管理和健康体检排斥较大,家属的配合性较差,且基层医生在管理患者的过程中自身安全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导致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以上是我区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面的一些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规范随访管理,落实康复和监护,关爱精神病患者,形成治疗精神病人——解决治疗经费困难——回归社会参加劳动——促进家庭和睦的良性循环之路。把我们的严重精神障碍

重性精神病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重性精神病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符合《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管理治疗对象为() A 户籍为本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B 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 C 本地医疗机构发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2、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指() A 在本辖区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B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C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 3、对于病情稳定者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该()月随访一次。 A 6 B 2 C 3 4、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为()种 A 6 B 2 C 3 5、对于病情不稳定者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该()天随访一次。 A 30 B 15 C 90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1、村卫生室主要职责是: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参与重性精神

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 2、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1、重性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 重性精神病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BCCAB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萧县疾控中心王伟 主要内容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办法 ◆重性精神疾病随访内容及技巧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意义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重性精神疾病个案管理 一、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意义 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果危害严重:主要是发病的时候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判断力,缺乏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控制的能力,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甚至出现自杀、自伤的行为。 2、患者数字庞大:我们国家15岁以上的重性精神障碍的病人,总约有1600多万人,而且15岁以下内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是有3000万人。 3、家属及患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物质负担沉重,因此对重性精神疾病病例进行管理很有必要。 二、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的对象 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需要危机干预的人群。 三、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1、危重情况处置一般的是危重情况如有暴力、自杀、自伤的危险的行为、有急性的药物反应,或者是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的患者,甚至服用精神科用药的期间,出现躯体疾病并发症,比如肺炎、脑炎、急性感染、败血症之类的需要马上处理。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对症处理之后,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立即转诊。 2、病情不稳定者对于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对症治疗之后,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并在2个星期之内还需要随访。 三、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策略 3、病情基本稳定患者病情基本上处于不稳定和稳定之间,适当调整剂量,以减轻副作用,并观察4到6个星期。 4、病情稳定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目前的治疗方案,每3个月随访一次。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治疗效果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策略是随时改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情况调整策略,并对转诊或会诊的病人及时做随访。 四、重性精神疾病病例基础管理 1、随访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 2、针对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 3、适当增加检查项目,以发现并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2016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系统实施方案设计

xx县2016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效降低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率,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应排尽排、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患者排查、救治、救助、服务管控等服务管理工作,力争以县为单位患者检出率达4‰,在册患者达945人以上,登记在册患者管理率达95%;在册患者治疗率达80%,对在管患者全年随访4次以上,进行1次健康检查(完成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辅查);完成贫困患者治疗居家基本药物维持治疗23例,1-5级危险行为病人应急处置和专科医生提供对社区医生的随访技术指导10例,登记病人家属护理教育692例等686项目任务(附件1)。 二、工作内容 (一)精神卫生防治能力建设 1.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的组织体系。建立xx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调整xx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技术指导组,加强对全县精神病防治进行技术指导(见附件2)。

2.建立多方参与的患者管理联动机制。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综治、公安、财政、人社、残联、卫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确定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与指导机构。明确xx精神病医院为xx县精神卫生专业防治机构,负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健康教育、信息采集等管理工作。 (二)信息管理与质控 1.信息管理。按照《严重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xx精神病医院应依据《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依法报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遵照知情同意原则,登记患者信息。利用健康体检、随访等形式,动员患者接受管理,提高患者自愿登记比例。县疾控中心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审核、分析,定期形成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患者个案信息及隐私保护工作,逐级设置信息系统管理员,严格界定信息浏览及使用权限。 2.信息交换和共享。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探索建立与综治、公安、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或组织的信息互换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