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养生铭

养生铭

养生铭

养生铭(孙思邈)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尊此理,平地可朝真。

枕上记

侵晨一碗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艾火漫烧身,争如独自宿。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莫食无鳞鱼,食之多命促。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富。父精母血生,那忍分南北。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

孙思邈 养生十三法_图文

孙思邈,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 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 141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 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隋唐时曾推拒当官, 唐太宗更亲自上山拜会,名噪一时。不过,更为出名的, 是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不说你或不知,原来孙思邈是中国四大发明:火药的发明家。 在《丹经内伏硫黄》一书中,记述他用硝石、硫黄和木炭混在一起,制成火药。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 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 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目常运 (a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 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 3次。 (b 搓手 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3.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 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 一共转 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 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 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 耳常鼓 (a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 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 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 10下, 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面常洗 (a 搓手 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孙思邈的养生铭

孙思邈的养生铭 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乡。孙思邈少年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孙思邈尤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平时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甚至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这就是养生铭中“节五辛”的含义。所谓“亥寝鸣天鼓”,即临睡前要叩齿36 下;“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醒来应以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即可咽下。这两种导引法在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书籍中经常提到,其主要目的是保津和固齿。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止出现“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情况。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最后指出,每个人能否健康长寿,绝不是“命里注定”,其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个人保健有方、养生有道,就能长命百岁。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

孙思邈

孙思邈 一、生平著作 ?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享年百岁以上,经历了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说,兼好释典”。 ?孙思邈著作较多,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为著名。 ?《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分30卷,233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 ?卷一为医学总论, 卷二至三十,列有妇产、 婴孺、七窍、……脉法、 针灸等。 ?《千金翼方》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的。成书于孙氏晚年,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共三十卷。189门,合方、论、法2900余首。 ?包括本草、妇人、 伤寒、色脉、针灸等。 二、学术理论 ?(一)治学主张 ?“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经》、《皇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 ?他还要求医生精通周易的哲学思想,掌握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更应该涉猎经史百家书籍,以丰富知识。 ?(二)大医精诚论 ?《千金要方》首列“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篇。 ?1、高尚情操“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2、精湛医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三)养生论述 ?1、养性 ?“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1)抑情节欲 ?“养性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虚精散为五难。”

?(2)“常欲小劳”导引、按摩 ?“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义在斯矣。” ?同时更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使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倡导一些适当的强身健体办法,如华佗五禽戏,天竺国按摩十八法,老子按摩法等。?(3)依时摄生 ?《列子》:“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这种思想体现在医学上,即所谓的“天人相应”。 ?在人体生理方面,反映于脉象有比较明显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现象。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十分重视“行不妄失,起居有常”的养生措施。 ?在具体方法上,认为“春冻末泮,衣欲下厚上薄,养阳收阴。” ?孙氏又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 ?(4)内视、调气 ?所谓“内视”是一种专意存想的养生法,古人有“存思”、“存想”之称,起源于道家的方术。?最早在《素问·刺法论》有记载,认为“内视”法可以调动人身正气,预防外邪干扰,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古人通过调气中的呼气法,治疗五脏疾病。 ?早在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呼气有六:吹、呼、唏、嘘、呬、呵,皆出气也”。?调气法辅以叩齿、咽津,把调气与咽津配合起来,古称“胎息”和“胎食”, ?(5)食宜、食养和食疗 ?食宜:知饮食宜忌;食养:以饮食调养;食疗:以食物治病。 ?1)“食不欲杂” ?“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厨膳佳馐,不过菹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海陆鲑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人早夭。” ?2)“常学淡食”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素问遗篇·刺法论》:“欲令脾实……宜甘宜淡。”?孙氏继承《内经》之旨,特别重视大酸、大咸伤人,他说:“咸则伤筋,酢则伤骨,故每学淡食。”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 *导读:《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 《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精)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 耳鸣、白发和脱发。 2.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 否则会头晕。 3. 面常洗 (a)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 有皱纹。 4. 目常运 (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 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5. 耳常鼓 (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 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 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7.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 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 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8.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摄穀道 即提肛。

孙真人海上方(唐 孙思邈)

重刻《海上方》序 《孫真人海上方》,洞有舊石刻,第以碑小方多,字畫傷於瑣屑,不便檢閱,且舛訛太甚,乃令生員謝沾細加訂正,礱石大書。舊有木刻,病証列於目錄,詩首止列號數,讀者須尋病於前,而求方於後,尤為不便,茲將病証即列詩首,似亦省目。其他風藥論及九轉靈丹 隆慶六年歲在壬申三月之吉秦王守中識 暑月傷熱 途中大暑最堪憐,急取車輪土五錢,盞內澄清湯服盡,身輕體健即安然。 傷寒咳嗽 傷寒咳嗽夜無眠,細碾明礬末一錢,半夏橘皮姜共煮,煎湯調下化粘涎。 魚臍瘡 魚臍瘡毒為難治,火內飛礬地上攤,寒食麵糊才貼上,生肌退腫即時安。 口瘡 口瘡發作痛難言,香麝銅青一處研,乾捻些兒頻摻上,不逾時刻自安然。 產難 婦人臨產十分難,若得良方也不艱,尋取路傍草鞋鼻,燒灰酒下即時安。 婦人口乾 婦人口舌並焦乾,不治如何得暫安,尋取黃雞肝一具,燒灰調酒似靈丹。 眼中流淚 迎風冷淚聽根原,臘月尋桑不等閑,若得梢頭不落葉,煎湯頻洗自然安。 小便不快 小便不快有何難,不用庸醫說再三,匾竹水煎連口咽,方知此法不虛傳。 大便不快 大便不快聽吾言,腹滿如山起坐難,用水來研麻子汁,一時吃了自然安。 鼻中出血 鼻中衄血涌如泉,亂髮燒灰有甚難,竹管吹將鼻內去,時間恰似遇神仙。 牙疼 牙疼齒痛不堪言,得法猶如遇列仙,大戟燒來疼處咬,名方留下豈虛傳。

遠年咳嗽 遠年咳嗽最難痊,休要求人枉費錢,但用款冬花作末,燒香一吸便安然。 刺毒腫痛 刺毒腫痛叫聲連,無血無膿不得眠,研爛松脂為細末,帛封其上免災愆。 刀傷出血 刀傷出血不能停,下子秋蛾效最靈,研碎燒灰傷處貼,即時定止見安平。 小兒骨痛 小兒骨痛不能言,出血流膿實可憐,尋取水蛇皮一個,燒灰油拌貼疼邊。 水瀉 曾聞水瀉有何方,焦炒車前子最良,細末一錢調米飲,只消七劑即安康。 瘡 裡外瘡久不痊,令人行動痛如煎,如君會取牛蹄甲,油拌燒灰敷患邊。 痼冷 人身痼冷夜無眠,生用川烏細細研,好醋拌調攤絹上,貼於冷處暖如綿。 蠅子入腸 忽遭蠅子入咽喉,苦惱心腸吐不休,尋取世間蝦蟆眼,爛研咽下解君愁。 蚊虱 木鱉川芎二味均,雄黃減半共調勻,用蜜為丸燒一粒,自然蚊虱不相侵。 破傷風 破傷風病莫遲延,脫殼秋蟬三二錢,緊了牙關難治矣,燒灰酒下便安然。 急傷寒 急傷寒氣聽人言,此法誰知有聖傳,半夏酒薑煎一處,時間服了即安然。 蛇傷 若人苦被毒蛇傷,獨蒜原來力甚良,切作片兒遮患處,艾燒七炷便安康。 犬傷 犬傷何必苦憂煎,我有仙方只口傳,刮取磚青和牛糞,敷於傷處即時痊。 心頭疼 心頭疼苦不堪當,急看仙傳海上方,匾竹水煎連口咽,教人服已便安康。 龜病 腹中龜病不能言,肚裡生來硬似磚,自死僵蠶白馬尿,不過時刻軟如綿。

夏季养生这样做

夏季养生这样做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5年第4期 炎炎夏日即将来到,酷暑难耐的重庆,让人只愿待在室内,饮冰镇食物,享受空调十足的 冷气。很多人会忽视夏季养身,而夏季养生小妙招却有大意义。 顾护“阳气”,勿过寒凉 夏季酷暑当令,气温炎热,容易引动内火,对人体造成伤害。此时可选食性凉的冬瓜、黄瓜、西红柿、苦瓜等蔬菜,西瓜、香瓜、柚子、葡萄等水果,以及适当的冷饮等,有助于降温 避暑,但不可过食冰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中说过:“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就是讲夏季 人体外热而内凉,不可过食寒凉食品以伤阳气,否则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病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气温高,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热的生理反应。出汗多,饮水多,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但如果不加以节制 就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违背“春夏养阳”的原则,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过食生冷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儿童消化机 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热湿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淇淋、饮料等,极易损伤脾胃 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 顺应夏“长”,注意营养 夏天主“长”,需要增加营养,以满足人体代谢需求。但夏天气温炎热,又易夹有湿邪侵扰,容易导致脾气耗损,运化呆滞,消化能力下降。因此,大鱼大肉、油腻醇厚的饮食不宜多吃,煎炒烹炸、过于辛辣的食物也应少吃,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同时也可减少上火助热的情 况发生。《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 不生。”是说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简单的饮食,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清淡的 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 为主。清淡饮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所以对肉类烹饪应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肉类食物 最好选在午餐时食用,食肉时可将肉皮及油脂去掉,以减少脂肪含量。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以 10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 白质。 适应个体体质 顺应自然的变化是一个总的要求,但还需要结合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简单来说, 根据阴阳可对体质不平衡的人来分类,粗分为阳气亏虚或阴血亏虚两大类。阳气亏虚的人群, 夏天“长”不足,应补阳气以助“长”;阴血亏虚的人群到了夏季,外热易于引动内火,致使 病理之火旺盛而损伤阳气,调养目标是滋阴养血,使之不碍阳气的正常生长。 就饮食调理而言,阳气亏虚的人,在夏季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养生网利用夏 季适时进补助长阳气的食品,气虚为主的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山药、大枣、猪肉、牛肉等;阳虚明显的,可食用有一定补养阳气作用的食品,如花椒、生姜、羊肉等。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完整版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医学家、养生家。由于养生得法,健康地生活了101岁,因此追求健康长寿的人对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很有兴趣,希望能从孙思邈的理论与实践中汲取对自己的健康长寿有用的东西。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主要阐述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与《千金翼方(养性)》等文章中。本文尝试从这两篇文章中将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的内核挖掘出来,供当代对健康长寿有兴趣的人参考。为了便于论述,我们将《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简称为《要方》,《千金翼方(养性)》简称为《翼方》。 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具体操作方法详见于《要方》一文,而《翼方》是为补《要方》之不足而作。《要方》一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孙思邈养生之道的理论与方法,全文共分为八节:1.养性序第一;2.道林养性第二;3.居处法第三;4.按摩法第四;5.调气法第五;6.服食法第六;7.黄帝杂忌第七;8.房中补益第八。通观《要方》全文,最值得注意的是,孙思邈将自己的养生之道称为养性[见《要方》的小标题(养性)]而不称为养生。由此可见,孙思邈认为,养生的核心是养性。《要方》的第一节“养性序第一”的所谓序第一就是说养生第一位的事情是养性,第二节“道林养性第二”则是介绍养性的方法。在将养性放在第一位的前题下,从第三节到第八节则介绍了居处法、按摩法、调气法——等各种辅助的养生方法。将养性放在第一位,再配以运动身体,饮食起居,营养药物等辅助的养生方法,就形成了孙思邈“养生之道”的完整系统。 《要方》的第一节“养性序第一”论述了什么叫养性及养性的重要性。什么叫养性?孙思邈认为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淡化对名利的追逐,做到“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使自己保持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这就是养性。关于养性的重要性,孙思邈认为能养性就能够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孙思邈的原话是“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皆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孙思邈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就是说,不重视养性,只在服食药物等各种养生方法上下功夫,绝达不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在第一节“养性序第一”中强调了养性的重要性后,第二节“道林养性”则是介绍养性的具体方法。第二节“道林养性”将作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作为养性的具体方法。“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即十二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即十二多。十二多恰好是十二少的反面,作到了十二少,就等于除掉了十二多,反之除掉了十二多也就等于做到了十二少。孙思邈认为:十二少仍养性之都契也,做不到十二少(也就是除不掉十二多)则必然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孙思邈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首先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但是人生的常态恰好是恶十二少,喜十二多。所以要做到十二少与除掉十二多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大多数人很难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但是,当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同时也能逐渐体会到身体健康的保持,重于身外的名利与追逐,就能够体会到孙思邈将养性放在第一位的养生之道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接受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并调养自己的心性,逐渐做到十二少与除去十二多。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孙思邈养生与人生的智慧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 岁才仙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 孙思邈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隋文帝时曾推拒当官。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叹其容色甚为年少,故知老先生为有道者,诚可尊重。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现介绍流传至今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2)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1)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 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养生铭》诠释

对孙真人《养生铭》的现代诠释 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孙思邈可谓一位集众多学说之大成者,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外,把养生防病纳入人类的健康大系,并使他成为具有理论与实际一体的特色医学,不能不说是孙氏的一大功劳。孙思邈一生对养生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并在《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两次作过专门总结,这是有典可据的。除此以外,有关孙思邈的养生著述以诗歌为载体在民间流行的内容也甚多、甚广,《养生铭》就是其中的一首。此文收于《全唐书》和后人整理的孙氏的《摄生咏》中,也有称为《保生铭》和《孙真人铭》的。宋代温革的《琐碎录》和14世纪朝鲜出版的《医方类聚》及日本的相关著作中也都有反映。这些版本在文字上虽然有些出入,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陕西耀县的药王山上,也保存有这首诗的石刻件,还不时被中外游人转抄和效法。其诗全文如下: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命论,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时过境迁,从公元6世纪至今,历史的隧道已经向前穿越了15个轮回,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人类从地面走向太空的时代,膏粮厚味之外,琳琅满目的各色保健品足以让人眼花瞭乱,孙氏的这些原则还能够适应今人的养生需要吗?这是需要科学者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要用现代观点诠释孙真人《养生铭》的立意所在,相信事实会给人们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为了方便叙述,本文将孙真人的这首诗分为五段进行剖析,每两句为一节,先从第一节说起: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

13、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又被称为孙天医,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后人称为“药王”。 传说孙思邈一天在太白山采药,他的徒弟上山传信,说长安城贴下皇榜,皇帝诏请名医为娘娘治病。于是他师徒下山,在长安揭了榜文。娘娘是皇帝唐王的老婆,自然是十分娇贵的,给她治病的医生,还不能见她的面摸她的脉。当时孙思邈想了个悬丝诊脉的办法。用丝线一条,一端拴在娘娘的手腕上,一端自己拿着,孙思邈由娘娘脉膊的跳动而震动的丝线中知道了娘娘的病。认为娘娘怀了胎儿,是胎儿抓住了母亲的肝,所以不能分娩而造成的疾病。于是扎了一针,太子分娩,娘娘病愈。唐王十分高兴,就赏给他许多财物。他不要,又给他官作,他也不要。唐王无奈,说“给你什么都不要,难道你想当王吗?”孙思邈立即跪下说:“谢主龙恩”,于是唐王就封他为药王。并赐给他交天翘的王帽和赫黄色的王袍。这件事后来被敬德知道了,很不服气,以为自己的功劳那么大也没封王,就去追赶孙思邈。孙思邈远远看到敬德来了,忙把交天翘弯了下来,赫黄袍翻过穿了。敬德走近一看,他穿的不是王袍,只好改口要药,孙思邈给了他一颗灵丹。后来敬德出征遇到瘟疫,吃了这颗灵丹。不但没感染,而且还打了胜仗。此后一直给药王站班。

孙思邈给娘娘治好了病,便离开长安,沿渭河西行,准备再回到太白山上,孙思邈师徒走呀走呀,一直走到泾河的汇合地方。一个白面书生挡住去路,深深向药王鞠了一躬,说道:“先生可是药王孙先生么?”孙思邈看了看这位书生说:“正是在下,你挡住我的去路可是为何?”这位书生说道:“孙先生,我近日头晕目眩,只觉恶心,请先生能为我治治这病”,孙思邈放下包袱,摆开药摊,让这位书生坐在他的身边,为他诊脉。孙思邈按住书生的寸口,切脉不久,就大为惊异,于是问书生道;“先生怕是天龙降世,这脉不是人脉,请先生老实告诉我,我好进行治疗。”书生无奈只好答道:“我本是泾河龙君傲奎,由于心慌瞀乱,昨日带领龙子龙孙在水面玩耍,流来一股臭水,直灌我喉,于是得下了病,才请先生诊治。由于怕惊先生,才化为书生,望先生莫怪。”孙思邈听了以后,就决定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孙思邈向龙君道:龙体违和,需用针刺。望龙君一现真身,我好选穴用针。”龙王无奈,只得答应。转眼之间,风云突起,一条金龙出现在药王面前。药王一手执龙角,一手执金针,对准龙喉,急刺一针。由于龙王负痛,龙尾一摆,大风飞扬,把药王摊上的药物吹了一河滩。到了药王取针,龙君复为书生后暴风平息,药王的药摊已经乱七八糟。于是药王令徒弟和龙王在河滩上为他拣药,当时无论什么药材,都临时收在一个包袱之内。别了龙君,继续前行。

孙思邈的养生铭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下面以白话形式解释《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愤怒过头了,甚就是过分意思,偏是不正意思,方向偏了,愤怒过头了方向,就是伤害了自己身体中的真气。比如一个人有气合理的发泄一下对身体是有好处,比敝在心里好,可是你愤怒过头了,也就是偏了方向,那是对身体有害无益了,也就是伤了气。 思多太损神一个人思想太多了也不好,也就是不发泄出来,闷在心里想,这样就太伤神了。这句与前面一句恰好相反,前面是动态表现,后面是静态表现;前者是发泄过头,后者是郁闷过头, 神疲心易役精神过度疲劳必然影响人的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脏制造,所以讲精神过度疲劳心脏被奴役了。 气弱病相侵真气弱了疾病就要来侵犯。 勿被悲欢极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悲伤和狂欢,走极了就是反面。 当令饭食均饮食均匀非常重要,不能暴饮或饿绝。

再三防夜醉晚上喝酒再三要注意喝醉,尽量做到晚上不喝醉酒。 第一戒晨嗔最最重要要记住是早上千万不要生气,有气就戒。 亥寝鸣云鼓晚上9 时至11 时应该进入睡眠,而且睡眠之前叩齿36次,这叫鸣云鼓,这对身体有很大好处。 寅兴漱玉津黎明、早晨(早晨3到5点)起来要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咽下。 妖邪难犯已这样各种疾病就难以侵犯自己的身体。 精气自全身这样精气储蓄就浑身有劲。 若要无诸病如果想自己身体没有各种疾病。 常当节五辛就常常要注意少吃蒜、葱、兴渠、韭、薤等佛教禁忌的五辛蔬菜。 安神宜悦乐安静神定保持快乐开朗心态。 惜气保和纯保持珍惜自己身体中的元气,和畅纯一的快乐心情。 寿夭休论命生命的长短不要去理论天命的安排,是自己的保养可以改变。 修行本在人这和个人的修养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若能遵此理倘若能够遵守这个道理。 平地可朝真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朝见真人。真人是道家推崇的得道真人。古代有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之

孙思邈名言录

孙思邈名言录 一、医德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备急千金要方序》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备急千金要方序》 ★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志存救济。《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千金翼方序》 ★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千金要方》 ★全生之德为大。《千金翼方序》 ★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千金要方·卷十二》 ★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千金要方·养性》 ★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千金要方·养性》 ★道之所在,其德不孤。《千金要方·养性》 ★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千金翼方序》 ★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阳德乃敷,阴功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四言诗》。 ★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福寿论》 ★金之得盈,福之已竭。无义之福,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福寿论》★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千金翼方·卷

十二》 ★人知止足,无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益苦。《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二、医术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异术同窥,奇方毕综,检押神秘,幽求今古,营叠至道,括囊真迹,穷微尽性,共成一家。《千金翼方序》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千金翼方·针灸》 ★方虽是旧,弘之为新。《千金翼方·卷十二》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千金翼方·卷十二》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判处针药,无得参差。《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千金要方·卷二十六》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卷二十六》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千金翼方序》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千金翼方序》 三、勤学 ★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常释卷。《千金要方序》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8孙思邈

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修行终南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应诏入京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1.啬神。即养生之术。“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即重修身之道。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但要避免过劳。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日常饮食,“每令节俭”。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物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8.反俗。即反世俗求长生。“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引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反俗概括了他的养生诸法。 9.医药。指服食药以保健而言。他长年隐居山林,研究药物养生功效,发现“百药有济命”之功效。如茯苓酥,主除万病,久服延年;杏仁酥,主除万病,除诸风、虚劳冷方;地黄酒酥,令人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健脑满室,还年却老等。 10.禁忌。禁忌是多方面的:在德行方面要做到“修善积德”、“常念善勿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在饮食方面,如“食物冷热相宜”,因“热能伤骨,冷能伤肺”应做到“热勿灼唇,冷无冰齿”;饮酒,“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所以“饮酒不欲使多,勿令至醉”;男女方房事,“凡新沐、远行、发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士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又须避忌“大风、大雨、大动”,若犯之则“损人神”男女皆病,生子也有残疾或多病。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孙思邈养生铭及译文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他少年时因病学医,熟读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和“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孙思邈尤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平时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和

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这就是养生铭中“节五辛”的含义。所谓“亥寝鸣天鼓”,即临睡前(晚间9~11点钟)要叩齿36次,“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点钟)醒来应以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可咽下。上述两种导引法在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书籍中经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齿的功能。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身体“未病”状态。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最后指出,能否健康长寿,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是命里注定的。只要个人保健有方、养生有道,就能长命。 以下是译文: 怒气太大,就会伤害元气;思虑太多,则会损耗精神。 精神疲乏,你的心灵便容易被外界所支配;元气受损,虚弱和疾病就会纠缠你。 所以,你不要使自己过度悲伤或欢乐,并要注意使自己的饮食均匀适度,做到不过饥也不过饱。 再三劝告你要防止夜晚酒醉,养生第一要戒是.早晨生闷气! 我认为晨起应平和心态,学会运用‘喜怒哀乐.的.乐’用‘随心喜’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 我们在夜晚睡觉前用双掩住耳朵以中指叠于食指上滑落敲击脑后的玉枕穴三十六下这叫?鸣天鼓。清晨起床要用舌头鼓动口中的津液然后咽下送入丹田这叫?漱玉津。快乐的天天坚持那么病气就难以侵害

最新整理陕西药王山导游词5篇

陕西药王山导游词5篇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 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药王山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药王山导游词5篇(一)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在岩石上雕亥4着佛像和菩萨遣像,时至今日,每日还有人丁丁东东地凿着石头。大家请看,千佛崖前面育无数玛尼堆,这是朝拜者们留下的石头堆。药王山地处拉萨的充转经道上,每日来这里的朝拜者众多,玛尼堆也特别高大。藏历四月萨嘎达瓦节时,转经路上整日人潮淮滚,千佛崖前也是人山人海。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萨嘎达瓦节,相传四月份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和圆寂月。佛说:此月行一善事,有行万善之功德。因此僧俗人民有不杀生、不吃肉食,放生牛羊,朝佛供佛等习俗。四月十五日这一天,拉萨人早早起来转经.围绕大昭寺的内、中、外3条转经道,人潮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涌动,各种转经筒在初复的阳光

里反射出千万道弧光,诵念六字真经的声音轰鸣于整个圣城。漫漫转经路上,到处烟云缭绕,彩旗飞飘,两旁有刻玛尼石的,有印刷经咒的,有出售小泥佛的,有说唱宗教故事的,还有人用绳子拴着经石在水面起起落落。初来拉萨的观光客,以为他们在钓鱼,其实是在每片水渡上印刷经文以表达对佛的虔诚。来自东藏的红教徒,以他们魁梧的身躯、奇特的打扮、洪亮的嗓音、巨型的转经筒引人注目;尼姑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路边,手中的 法鼓同时起落,特别整齐划一,带舞蹈动作;她们念经 的曲调也很优美,嗓音甜润,比唱歌还动听。转经的人潮,最后汇聚在布达拉宫北面的龙王潭林卡。这就是萨嘎达瓦节。你们大家也可以融人茫茫的人流中,去体验一下转经的感觉。 陕西药王山导游词5篇(二) 今天我们将参观一位活了101岁的历史名人的故里,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有药王美誉的隋唐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家原乡孙家原村人。因7岁时已能日咏千余言而被誉为圣童。年轻时就已熟读百家学说而声名鹊起。隋文帝曾昭其为国子监博士。唐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