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增值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

增值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

增值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
增值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

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

性教育论文

浅谈青少年的性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在中小 学开展科学的性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近几年来,青少年受到性侵害以及青少年性犯罪率等问题频频见于各大新闻媒体。这说明,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已刻不容缓。否则,将给他们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多的伤害。 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也不是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 一、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问题 1、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由于受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性是肮脏的,不道德的, 长期以来人们口不言性, 谈性色变,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对“性”是避而不谈。他们认为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有关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下一代的性教育方面,人们似乎也认为没有担心的必要,他们觉得“性本能”是万能的,是生来就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会明白。这使得性教育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尤其是青少年的性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2、家庭对性教育避而不谈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家庭中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现实却并不理想。由于家长自身性知识缺乏,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回答;在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他们也是难以启齿,比如,在孩子问及“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家长的回答是千奇百怪,有的说是“捡来的”,有的说是“肚脐眼生出来的”等等;一些父母即使想和孩子沟通,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性知识和沟通能力,也因不知所措,使家庭性教育无法进行。 3、学校对性教育不够重视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大都羞于谈性,中国家长也很少对孩子进行性

对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414805197.html, 对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分析 作者:赵伊莎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3期 摘要:在新课改的发展下,促使各级教育事业发展素质教育,以实现人才培养计划。在 此背景下,应创新教育评价方式,采用发展性教育评价方式,针对教育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有利于促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对此,本文对发展性教育评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发展性教育;教育评价 一、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特点 第一,发展性教育评价起到的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保障教育事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第二,发展性教育评价与传统教育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仅需要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还需要政府参与进来,以形成内外双重评价的模式,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平性、有效性。 第三,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有一定的激励性特點,可针对评价结果对校长、教师、学生等进行激励,有利于提高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目标[1]。 二、发展性学校评价 (一)定位学校发展目标 通常情况,学校发展定位主要包括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发展时间三个部分,根据预先计划进行实施,以尽快实现发展目标。但在进行计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避免存在过高定位或过低定位的情况。例如,应考虑学校的客观发展实际,包括历史发展、资源情况、办学条件等,定位目标要以客观规律为基础,从而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同时,学校在定位发展目标时,应重点考量教育发展的需求,包括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教育价值等;坚持科技教育、德育教育、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等理念;尊重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育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进行结合。 (二)定位学校发展潜力 学校在实际发展阶段,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其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在进行发展性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教师素质水平、校园文化、社会氛围、办学

性教育专题

【性教育专题】 正确对待儿童自慰行为 曾经在幼儿园或是网上看到类似的案例,还在幼儿园的孩子竟然出现了不断触摸生殖器官、夹腿、或腿间夹枕、或趴扭动等行为。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幼儿发展及心理的无知,加上几千年来保守文化的影响,使得这种正常的行为被冠上了“不知羞耻”的帽子,很多人更是难于启齿。然而正是这种误解,使多的孩子遭到错误的待遇,甚至会影响一生。因此,作为以给未来的幼教工作者,真心的希望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真相,正确引导孩子的发展。一、何为自慰。 幼儿自慰行为,是指幼儿用手或其他方式刺激自己生殖器的现象,如采取夹腿的姿势,骑坐在某些物件(娃娃、枕头或桌椅的棱角)上,通过触碰生殖器以达到快感。几乎所有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均会出现这种表现,不到1岁就可能发生,幼儿期和青春期比较明显。一些家长因此困惑:难道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性快感吗?这就涉及到如何认识幼儿自慰的问题。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人体性器官的性兴奋功能,在青春期前不是不存在,而是潜在的。幼儿偶然的经历,如爬树、玩滑梯等一些摩擦生殖器的活动,均可诱发性兴奋区的感觉,继而使孩子主动追求这种快感。 二、根据研究,引起孩子自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缺少必要的关爱。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幼儿的性发育要经过口腔期、肛门期及生殖器期。3一6岁的孩子已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性蕾期”,孩子意识到触摸自己的性器官能产生快感。如果这一阶段幼儿的情感世界缺少关爱,就会通过触摸自己的性器官而得到安慰,幼儿也会通过玩弄性器官来消除自己情绪上的不安和焦虑。因此父母的斥责、惩罚不仅不能达到消除这种不良习惯的目的,反而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增加自慰的频率〕 2.好奇心强。幼儿期正是人的一生中第二个激烈变化的时期,是好奇心极为旺盛的时期,孩子可能很早就感觉到父母对性器官及性问题的回避。当幼儿玩弄自己耳朵、脚趾时,父母会觉得他可爱、有趣、憨态可掬;但当幼儿抚摸自己的性器官时,父母往往训斥、禁止他。家长这种大惊小怪、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引起孩子更大的兴趣和好奇,促使他忍不住摆弄自己的性器官。 3.生理因素,尤其是生殖器局部的疾患常常是幼儿自慰的原因,如湿疹、局部发炎、不够清洁等引起的痰痒。幼儿感到不适就可能经常触摸这些部位。这时抓痒的性质就如同抓面颊或耳朵一样,是正常的。但幼儿也往往因此演变出玩弄性器官的习惯并转为自慰行为。 4.衣服太紧。很多家长为了漂亮或是其他原因,给孩子选择不适合的衣服,比如裤袜等,这样衣服紧贴在身上,会使孩子感到紧绷不适,从而逐渐产生触摸性器官等自慰行为。 5.心理因素——曾经受过性侵害。不幸遭遇性侵害的孩子,这段痛苦的记忆会在孩子心理留下极大地阴影,而处在幼年的孩子心理还不健全,不会去合理的排遣,因此极有可能通过自慰来消除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三、自慰的本质。 幼儿虽然通过自慰可以获得快感,但从本质上看,幼儿自慰行为是求知欲、好奇心和生理需要的表现。其实,任何年龄的孩子自慰都是正常的,孩子偶尔触摸、玩弄性器官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不是一种习惯就不要紧。据研究,幼儿时期自慰行为延续为隐蔽的手淫行为的可能性极小,一般到了上学年龄,这种行为会大大减少或消失。至于青春期的手淫行为,是孩子成人后的生理特征和成长环境决定的,和幼儿期的自慰行为没有根本联

论述大学生性健康和性教育课程论文

论述大学生性健康和性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以性生物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和性教育学等研究性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为理论基础,从人类性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三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客观的性健康教育过程。内容包括性解剖、性生理、性发育、性卫生保健、性活动规律,性心理发展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的性心理与性意识、性心理活动过程,人口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性传播疾病、性道德与性法律、性美学等内容。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性方面的知识,从而对大学生的生活、认识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周围的人。 一、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意义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谈性色变”。如果你在校园中大胆的谈性,同学、老师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甚至会接受教育。由于社会因素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性知识贫乏,社会伦理道德评判标准低下,产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或不正当的性行为方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渐渐的接受

了性的知识,并且敢大胆的谈性,因此不少学校也开展了性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性知识,以树立正确性心理性道德观念。通过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性行为与性冲动是青春男女正常的现象。 在生活及认知上性教育对于大学生高尚性价植观的形成、科学性知识的获得、正确与异性交往行为规范的建立、高雅性审美观念的塑造以及恰当性自护能力的掌握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大学生正常看待自己生理及心理的变化,以便于大学生更快更早的适应这个角色。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预防大学生性犯罪,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可否认关于性的信息来源多,错误率也多。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阻止学生去接触这些信息,与其教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同这些东西隔绝开来,还不如多花点工夫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具体的做法应该让学生对事物的分辨与判断中增强能力,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性罪错,而且还可以为大学生日后的美满幸福的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不仅仅是性生理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加强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性健康素质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应通过性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生态保护与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性健康观念的认知和践行,这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融人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大学生朝气

如何实现发展适宜性教学

DAP教育研究——理论天地 如何实现发展适宜性教学(一) 发展适宜性实践不是一种课程模式,也不是一种严格的课程标准,而是一种课程建构的哲学指南和科学指南,或者说是一种跟幼儿一起工作的方法指导和行动指导。 发展适宜性实践不仅要满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促进儿童能够达到有挑战性且能够实现的发展目标。 在发展适宜性课堂上,需要实现儿童发展的7大目标。 ●交流、尊重、团队合作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获取与工具使用能力。 ●持续学习的能力。 ●坚持的能力。 ●好奇心和自信心。 ●自我认同感,对不同立场的人的宽容。 为实现儿童发展的7大目标,要进一步界定课程决策和决策依据。 课程需要综合决策,最好的实践性教育,要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之上,但仅仅依靠儿童发展理论并不能为实践者提供设计需求所需要的全部答案。

教育是各种决策的综合产物,这些决策包括课程内容(儿童将学习什么?)、学习过程(儿童将如何学习)、指导策略(老师如何教)、和评价方法(如何指导儿童到达的目标,及下一步课程规划的方向) 课程决策的依据来源与专业知识、家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平衡。 ●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年龄特征,并针对不同年龄出现的年龄特征给予正确的 指导和反映。 ●了解集体中每个孩子的优势、兴趣、和知识储备,满足儿童的个体差异,并对出现的个 体差异做出应对。 ●了解儿童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确保儿童的学习经验是对儿童有意义并且互相联系 的。 发展适宜性实践需要有准备的教师。教师是在教室中每天和儿童相处的人,对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基础更熟悉,更容易将儿童的学习放在最佳的位置上。 有准备的教师的5种特点: ●能够创建适合儿童发展的所需的环境。 ●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发展所需的学习目标。 ●能够精心策划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 ●能够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 ●能够与家庭建立互惠的合作关系。

大学生性教育论文

大学生性教育论文 学生“性教育”缺乏将影响他们的终生幸福 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终生幸福。 关键词:性教育;饥渴;幸福 中国曾经历过谈性色变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性总是与黄色、淫秽、下流联系在一起。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几乎是绝对不可以谈性的。正是这段压抑人性的的历史导致了中国性教育的长期空白,也造成了一些人的人格扭曲和心理疾病。 近些年,伴随着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性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重视,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伴随社会从封闭到开放,性也从绝对隐私变成了公众文化。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性心理和性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总体来看对学生的性教育还远远不够,而另一方面低俗的和淫秽的性宣传却乘学生知识的缺乏而大入其生活空间,吸引了他们渴望了解的眼光。 只要打开电视,那铺天盖地的“性药”和“性”的暧昧广告就会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无奈、愤怒。 较早的性药广告汇源肾宝伴着暧昧的眼神和动作的台词是“服汇源肾宝,他好我也好”。 这是一则无痛人流广告:“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让意外轻松流掉。”

这又是一则性药广告:“男人四十就力不从心了,享受‘性福生活’请服用某某牌某某药。” …… 这些广告都从各个角度给予未成年的孩子以不良的“性”信息。更有甚者,可能挑唆孩子将性的不良后果看得非常轻松,甚至将性当成是很随意的行为。 去年暑假我住院,同病房的其中两床是人流住院者,看她们的稚嫩样,就知道是未成年人。后来在打点滴的常规记事本上发现她们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五岁。其中十五岁的那个是药流不彻底而重新手术,看到她疲惫而苍白的脸,我不知此时她是否悟到不谨慎的性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也不知此次手术会给她(她们)以怎样的影响。这也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反思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因中考、高考至上而忽略对学生的性教育的结果。 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性教育是爱的教育,这是决定他们能否自我保护,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必须的教育储备,也可以说性教育关乎他们将来的价值观,也将影响着他们成人后正常的婚姻生活,笔者认为要避免那些让人痛心的性误区和性伤害只能靠健康的性教育引导,只有让他们从正常的渠道获得自己年龄阶段所需要的健康的性教育,才不致于因“性教育饥渴”而受到误导。 一、规范媒体宣传,净化孩子生活的空间。 近些年舞台上女明星们越穿越少,越露越多,大块的肌肤吸引着

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纳托尔和克里夫特正式提出的,以教育的发展为日标,为发展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发展性”。发展性教育评价,主要是通过发展者自身的纵向比较,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追求更快、更大的进步。1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评价功能由选拔甄别变为促进发展,强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目的由目标鉴定变为关注过程,强调教育活动过程的价值;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提倡教育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共同参与;评价主客体由对立关系变为对话交流,强调平等:评价目标由单一性变为多样性;评价方式由定量化变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结果由单向权威变为共同建构,强调相互理解;评价模式由终结性评价的单一模式变为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纵深发展模式。发展性评价的意义在于以学生过去的基础为前提,根据现在的状况和现实需求,着眼于未来的需求和长远发展.2 我国教育评价的现状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缺少相对完整或者完善的科学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其存在的主要向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评价的目标比较狭窄。尽管国家提出了按照教育方针进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评价要求,但升学竞争引发了强烈的功利导向,教育评价实际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的学业知识,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教育评价的方法相对陈旧。既然学业知识是其评价的主要目标,因此评价的方法更多的是纸笔测试,学生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 其三,教育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评价的主体从宏观上主要是政府,社会参与不够、参与渠道不完善。 其四,教育评价结果的呈现过于简单。评价结果呈现出来的主要是分数,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仅仅依靠分数是不能完全反映其发展状态的,即使以分数呈现,对其背后应该发掘并可供学生、教师甚至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改进的因素并没有呈现出来.3 可见,传统教育评价存在诸多缺陷,造成评价对象负排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学习任务本身,而是不怡当、不科学的评价使评价对象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给评价对象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制度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通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的评价,划定等级的。其评价内容与标准单一,片面强

高中政治发展性教育的思考

高中政治发展性教育的思考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只要在发展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不断发掘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结合学生、学校实际展开教学就一定能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实现教学水平质的飞跃。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发展性教育;全面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52-02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和学科实际,依据发展性理念,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着眼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1.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政治教学必须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力争实现学生知识发展过程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嫦娥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以及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重要科研项目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定的条件,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和

社会建设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价值,通过实例与理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拼搏,发展自己,改造世界,服务人民。 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用已有知识同化并整合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学生主体认知、情感体验和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发展性教育强调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地为学生营造更多积极而有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思考、判断,去鉴别、选择,并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地自我超越,从而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 3.坚持复合性和协同性的统一 所谓复合性是指教师自觉在教学过程贯彻实施多重教学目标,综合发展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所谓协同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项具体目标的实施不是单一孤立实现,而是彼此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复合的具体过程实现不同教学目标,做到各项目标彼此互动,协调发展。这既是复合性和协同性二者本身的关系所决定,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发展性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要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

发展性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发展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的提出,是新时期教育思维、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它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 和激活,从根本上确立人在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解决了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可见人的发展要靠 内力,只有内部动力调动起来,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 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学校如何立足课堂,建立适合学校学生发展的特色,营造理解、宽容、赏识、平等和谐的高品位的发展性文化,把各种教育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服务师生发展,这是一种智慧、 一种能力,一种教育的艺术。 几年来我们东丰镇中心小学始终以“发展性教育”为指导,运用激励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个性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满怀希望地升入初中,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下面我就以抓学困生的个性发展为切入点,谈谈我校是如何运用发展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 一、“三、四、五”策略,让学困生尽享爱的阳光。 我们东丰镇中心小学在2004——2005年前受布局调整因素的影响,本学区的学生多数折校到其它学校读书了。在校的学生大多是菜农、下岗职工、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校的学困 生特别多。面对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使他们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们本着求实、求细、求活的原则,开展了“学习困难学生与成功经验研究”的实验课题。历经5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转化 学困生策论三四五”。“三”是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帮助学困生建立和恢复自信。自信心是 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但它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老师耐心和诚心予以配合,需要在尊重学生人格 的前提下进行,这“三个相信”是我们转化学困生始终坚持的信念。“四”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困生 要做到“四优先”即“提问优先”,“作业布置批改优先”;“座位优先”、“家访优先”我们要求教师时刻 关注学困生,凡事优先想到学困生。针对学困生学习知识慢,对学习容易失望,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 让他们回答;作业要分层次,分梯度、分难度确保作业收到实效。要随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 久而久之,他们自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也就变得爱学习了;对于他们的座次,我们要求教师尽量将其安排在 前面或过道两侧,这样可以随时关注他们,随时指导他们,我们要求教师要优生家访学困生,和家长沟通情况,共同教育,使其不断进步;“五”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让学困生享受“五心级”的服务:即“爱心、热心、细心、耐心、恒心”。老师那真诚的“五心级的服务”,会让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学困生心理需 求得到满足,从而满怀信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通过学习发展性教育,教师最大的转变就是观念的转变。教师牢固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 重要、同等光荣的思想,更加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的。大家都在倾注一 颗真诚的爱心,唤醒沉醒的心灵,点燃他们心中自信的火花,使他们扬起驶向成功的风帆。 二、“低、小、多、快”的教学原则,让学困生徜徉知识海洋 发展性教育让我们明白了:转化学困生,不仅是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发 展的潜能,都有发展的愿望,都可以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发展。针对学困生学习基础差,接受新知识慢特点,我 们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低、小、多、快的教学原则,让学困生有成就动机,有竞争意识,主动参与教学,学得 省时高效,“低,小,多,快”,具体来说:(1)低起点——就是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要求过高,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教师从教学目的、任务到教学内容、方法等具体的实验操作、管理都要从学生 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万丈高楼平地起”,简单说就是以学困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2)小步子——即教 学步子要小: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理的分层渐近,使学困生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从而增 强自信心,简单说就是不能“一口吃个馒头”;(3)多活动——即在教学中让学困生全方位参与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活动中去,让他们学轻松愉快,减轻负担,提高学习兴趣。简单说就是要时刻关注学 困生,真正面向全休学生。(4)快反馈——即在每个层面都要设计学生的练、说、评及教师的启、导、查等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寿县余集初级中学 2010年9月28日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评价,早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开展,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而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最先由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纳托尔(Latoner)和克利夫特(Cliff)等人倡导的,接着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发展性评价,从而逐渐摈弃传统的奖惩性评价。现在,发展性教育评价在许多先进国家已相当流行。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的评价方式严重地被扭曲为考试、打分、排名等。这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模式,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教师业务能力强弱和学生学习好坏的惟一标准是不科学的。它过于注重智育的纸笔测验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德、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评价形式大体是单一的,有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此,教育部在广泛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我国中小学教育只有实施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教育才有前途,教育才能与国际接轨。《通知》要求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品德及多方面潜能的培养;评价标准既应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方法要多元化,不仅要注重结果,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虽然不少教师接受了新教育思想的某些熏陶,但是,由于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依然存在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分数”与“升学率”依然是对学生和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大的环境不改变,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进行将举步维艰。而如果不开展发展性教育评价,改革意义实际上并不大,素质教育也不能真正推行。 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们关注的同样主要是考试成绩,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虽然专家们对发展性教育评价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大都体现在理念或理论层面上,而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系列的操作实践,学校及教师出于各种压力,发展性评价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或者纯粹点缀而已,自然有许多新的问题尚待发现和研究,包括实践的、理论的。本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整体构建起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体系,探索、总结其中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不多见的,所以必然存在着若干创新因素。 因此,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就是要争取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学生、教师展开发展性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比较完整而又富有成效的评价体系,为语文课堂积极开展同类评价提供示范性、指导性的实践案例,也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师生品牌从而积极有效地实践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而贡献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发展性教育评价。

适宜发展性教育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第三章)

适宜发展性教育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第三章) 摘要:适宜发展性教育是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适宜于年龄和适宜于个体。基于当前幼儿发展评价的现状,对其理论和实践进行借鉴和反思,将对我国的幼儿发展评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全美早期教育协会;适宜发展性教育;幼儿发展评价;启示 适宜发展性教育是美国最具权威的幼教学术团体——全美早期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ducationofYoungChildren,以下简称NAEYC)于1987年在《从出生到8岁儿童早期教育适宜发展方案》(1997年修订)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关于儿童发展的概念。NAEYC认为/一个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机构应该能够提供一种促进儿童身体、社会、情感及认知发展的和安全的保育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适宜其年龄特点的、适宜其个体差异的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及评价。,也就是要为儿童提供一种适宜发展性教育。此书一经出版,不仅成为美国早期教育工作者中最受欢迎的指导性参考资料之一,被誉为美国早期教育的“圣经”,而且在世界学前教育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参考和借鉴对象。适宜发展性教育体系涉及课程、成人与儿童的相互作用、家庭与教育机构的关系等各个方面。笔者拟从幼儿发展评价这一视角出发,反思当前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现状,以期对我国的幼儿发展评价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适宜发展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适宜发展性教育”又称“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育”(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简称DAP),指的是教育要适宜儿童的发展。它包括两个方面:适宜于年龄和适宜于个体。 (一)适宜于年龄 所谓适宜于年龄指教育要和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宜。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认知发展顺序进行,所有的个体—不管来自什么背景,只要是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就必然依次经过几个相同的发展阶段,而且每一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童年阶段存在着一个生长和变化的普遍的可以预知的顺序,这些可以预知的变化出现在发展的所有方面—身体、情感、社会和认知,相同年龄的儿童一般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力和行为。教师应当根据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的典型发展状况,安排环境和构建情境,向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经验。 (二)适宜于个体 所谓适宜于个体指教育要适宜每个儿童的需要。虽然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共同的特征,但由于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每个儿童的气质、性格、兴趣、需要、发展速度、学习方式、知识经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又有着诸多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不能无视个体间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事实,将不同的个体装进同一个教育模子,试图生产出规格统一的“产品”。无论是课程,还是成人与儿童的相互作用,还是儿童发展评估都应当适应于儿童的个体差异。适宜发展性教育要求教师在对儿童已有的各种兴趣和背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准备环境、与儿童相互作用,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而且积极倡导采用游戏的方式学习,认为儿童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认知和心理的发展,还对儿童的

大学生性教育论文

西南大学 《大学生性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认识变化和分析与教育对 策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9级 学号: 222009308011204 姓名:贾文龙 成绩: 二零一一年五月八日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认识变化和分析与教育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性越执分析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生性越轨现象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根据对此情况的调查,就其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育对策。 大学校园逐渐出现的性越轨现象,已引起普遍关注。它不仅对传统道德理念提出了挑战,也对大学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产生了冲击。大学生性越轨重在预防而不在惩处。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予以重视。 1现状与特点 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性交往调查》表明,大学生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越轨:男生10.9%,女生8.4%。其中性别、地区、年级、消费、成绩、爱情观均存在着显著特点。 1.1性别特点 女生人数高于男生。这与商品经济的今天,极个别女大学生受金钱的驱使走出校园,道德沦落,甚至从事“三陪”不无关系。因此女大学生自律教育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2地区间的差异 据报道,调查统计表明:1136名接受调查者中,14.1%有过性经历;从客观上讲在全国各大城市高校中性越轨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总体上讲南方高于北方。 1.3家庭是否在学校所在地的影响 在调查中显示,外地学生比例为86%,远高于当地学生,这与远离家乡后空虚与孤独,为了寻找感情的慰藉,恋爱率上涨,脱离了父母的监控,放纵了自己不无关系。 1.4在年级、专本科、普成教分布的差异 调查数据中呈现出高年级高于低年级,本科高于专科,成教高于普教的特点。这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想受外界影响的增加、本科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同学间交往加深恋爱基数增长、成教学生综合素质起点较低有关。 1.5成绩与经济消费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性越轨学生中成绩优良者占12,5%,中等者占25%,差者占62.5%。可见,学业较差占大多数,这既有学生综合素质原本就差的原因,也有性越轨后影响学习的缘由。大学生平均生活消费支出在300元/月左右,而在性越轨学生中则远远超出。 1.6学生的认识 认为性越轨是个人的权利不存在对错者占75%,认为是一种新潮者占37.5%,担心校方知道者为15%,担心家长知道者为75%。 1.7大学生爱情观的特点 在调查中,对大学阶段谈恋爱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90.3%,对爱情专一持肯定态度仅占23.3%,对性越轨持否定态度表示不会追随者占92%。新一代的大学生在恋爱观念上更加开放,更崇尚个人自由。对大学阶段谈恋爱持肯定态度和对性越轨持否定态度仍是一种主流。 2成因分析 2.1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的大学生多80、90后,受西方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影响较深,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往往不计后果。 2.2社会因素

关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

关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 一、发展性教育评价指导思想 不要把教育评价等同于检查鉴定。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促进评价对象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发展目标和和评价对象的价值。 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了解自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评价过程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着眼于未来,引导学生面向更广阔的天地,评价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新目标的开始。 二、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目的 教育评价的目的:增值。以往的评价往往是为了证明,着眼于昨天,纠缠于历史,侧重于回顾,是消极的,鉴定性的。发展性的教育评价是为了改变,为了教育决策提供信息。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把重要精力用在改进上。教育评价要有着眼于明天的主题。 三、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特性 评价有检查、鉴定和评比的功能,但是评价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检查、鉴定和评比。教育评价的最基本特性是诊断性,是对教育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事实判断侧重于查明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对已经查明的事实赋予价值上的判断,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看”。 四、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特点 1、在教育评价方向上,发展性教育评价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重在使评价对象"增值"。 2、发展性教育评价,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以评价对象为主体,以发展主体为理念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重视多渠道交流信息,提倡同行之间互相评价;提倡由评价对象自选评价者。 3、发展性教育评价认为评价对象是发展的主体,发展性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协调的发展目标的过程。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对促进评价对象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组织需要的融合,对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心态与教育

小学性教育的发展现状、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小学性教育的发展现状、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性教育是人类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学校教育中依然存在谈性色变的现象,这是一种消极而又狭隘的教育方式。学生自出生便具有明显的生理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对性知识表现出好奇和探讨的倾向。尤其是经过幼儿时期的过渡,小学阶段的青少年与外界交往日益增多,对性别的认识更加明显而对性的知识严重缺乏。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老师应该积极正视孩子们对性知识表现出的好奇,认识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科学健康的性文化学习环境。 标签:小学生性教育 性教育是人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它对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性格品质、情绪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开展性教育不是仅仅开设一门教育课程或者看一部电影、老师简单说教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增大而不断发展的社会化的过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小学阶段学校性教育的现状分析 性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总是尝试着了解关于性的懵懂而隐约的知识,同时他们又缺乏对人自身和性知识方面的了解,因此他们对性方面的疑惑需要得到正确的解答,否则将会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和不良影响。正向积极地回应儿童对性的疑惑有助于其很好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性别、正确建立自己和异性的友情、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然而,纵观我国小学阶段性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性作为一个禁区在明清时期尤为严重,性禁锢的思想在学校师生当中依然广泛存在。尽管近年来我国小学生性教育状况得到一些改善,但在学校生活实践当中,性教育依然存在不足。 1.性教育观念陈旧 在一些学校师生的观念中,性教育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和道德、伦理混淆在一起,性通常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尽管有些老师按学校要求开设性教育课程,而实施过程中则采取消极被动应付的方式。由此可见,打破陈旧观念将是小学阶段开展性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教育方式落后 很多教师在讲授性教育时采用照本宣科的消极方式进行,面对学生的疑惑和不解往往采用搪塞回避的回答方式。还有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面对小学生匮乏的知识储备,进行生硬的讲解和灌输,而没有采用多媒体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

反思性教育教学论文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2414805197.html,)/论文 〔反思性教育教学论文〕 教学是需要反思的,反思的论文如何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反思性的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反思性教育教学论文【1】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 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 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 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 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 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 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末考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