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典型案例: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典型案例: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典型案例: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典型案例: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仅能够带动小镇所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科技?养生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产业集聚区,构建与本地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近年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各大部委悉数加入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顶层指导,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如何创建和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重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充分挖掘传统体育人文资源,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资源,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在欧美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他们不仅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和品质,还吸引众多消费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我国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该如何创建?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先从发达国家知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案例中寻找经验与启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还处在起步阶段,各个地方都在积极申报和创建,特别需要借鉴国外一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创建经验?在欧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建筑肌理?人文风情?商业形态?传统工艺?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代表着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传承?为此,本文在阐述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以国际知名的法国霞慕尼小镇为例,来探索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借以寻求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

1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生的背景

1.1按行政划分,欧美国家是以小镇为基本单位的国度

欧美国家政府是三级划分,国家(federal),州(state)和城市(city)?国家(federal)相当于中国的国家(country);州(state)相当于中国的省(province),州下面的派出机

构是县(county),相当于中国省下面所辖的“地区”;然后是城市(city),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市”大可以上千万人口,小可以几千人口,功能及机构设置和中国的城市差不多;Town(小镇子)和中国的乡镇差不多;Village在欧美国家一般用于地名,很少用在行政区划上?所以在欧美国家行政区划按大小排列的顺序依次是:country?state?county?city?Town?可见,若按照行政划分,欧美等国家是以小镇为基本单位的,而欧美一些特色小镇是在后工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过文化的不断积累和传承?沉淀和演变?以及其他特定的条件,逐步形成今天在世界上举世瞩目的特色小镇?

1.2在文化方面,欧美国家的运动休闲小镇重视历史传承

小镇是欧美等国家构成的基本单位,相对于纽约?伦敦?洛杉矶等一些大都市来说,“特色小镇”是这些国家人民的主流生活场?欧美国家的人从骨子里更喜欢居住在小镇里,特别后工业时代以来,人们不太喜欢人群嚷嚷的大都市,而倾向去更接近自然的特色小镇?而对于初到欧美国家的人来说,也往往被那些坐落在旷野平原之上,掩映于幽林树丛之间的一座座小镇而吸引,而可能不会被高楼林立?灯火繁华的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求及政策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七大要求 及政策 一、《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7.1) 发布部门: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 政策点评:该《通知》属于一般性、纲领性文件。 政策要点: 建设目标:2020年1000个。 原则:“突出特色、市场主导、深化改革”。 领域:“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 培育要求:“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责任主体:县级政府,(镇政府负责实施工作)。 资金支持:发改委支持特色小镇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给予奖励。 二、《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2016.8.3) 发布部门:住建部村镇建设司 政策点评:该《通知》主要阐述特色小镇推荐流程及选拔标准 政策要点:

推荐数量:根据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及升级支持政策确定。 推荐材料(4样):1.基本信息表 2.工作情况报告及PPT(还可以提供视频材料) 3.总体规划4.政策支持文件。 推荐程序:省(区、市)组织专家评估、考核-报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财政部农业司复核+现场抽查。 候选要求:近5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群体性社会事件、历史文化遗存破坏现象。 三、《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10.8) 发布部门:发改委 政策点评:该《意见》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 政策要点: 总体要求: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 分类施政:大城市周边重点镇:加强与城市发展的功能配套与统筹规划,发展成卫星城;远离中心城市的中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带动周边农村。 人才+劳动力吸引:鼓励外出农民回乡,强化校企合作,依托职业院校等建设培训基地培养人才。 商业环境:鼓励“双创”,吸引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以构建创新生态圈,深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 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原则,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 具体:提升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推进市域铁路发展,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公共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 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03-08 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呈现出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打通三方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三方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利益捆绑,在特色小镇平台上共同运行,最终实现特色小镇的整体推进和运营。那么,如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解决特色小镇投融资问题,选择适当的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为特色小镇培育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呢?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 项目融资属于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出于风险隔离及可操作性考虑,特色小镇投融资应以项目为主体,以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融资安排和融资成本直接由项目未来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决定。经过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风险分配,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及运营,相互协调,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由SPV根据特色小镇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相应担保扶持来安排融资。融资规

模、成本以及融资结构的设计都与特色小镇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价值直接相关。可用的融资方式包括政策性(商业性)银行(银团)贷款、债券计划、信托计划、融资租赁、证券资管、基金(专项、产业基金等)管理、PPP融资等。模式一:发债根据现行债券规则,满足发行条件的项目公司能够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能够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也能够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能够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债券产品结构设计模式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集金融、贸易、服务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金融功能,是国际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结构设计 融资租赁的三种主要方式:直接融资租赁,能够大幅度缓解建设期的资金压力;设备融资租赁,能够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改进企业财务状况。模式三: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国务院在《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62号)中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多利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形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产业政策导向性;◎产业投资基金更多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关键字: 自然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 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城镇建设 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2004年,该镇饶北河以西约7.2 平方公里被市政府规划定为上饶市城东新区,上饶新火车站就坐落在该镇境内,给该镇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2005 年,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接轨城区,融入都市,打造生态东郊镇,建设文明新花园”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上灵溪发展的新征程。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产业条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交通条件:灵溪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离市区为8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来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灵溪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规划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灵溪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3)规划管理中的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小城镇建设中违法批地、违章建筑案例仍然存在。 (4)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5)城镇规模偏小。如灵溪镇,镇区人口219万,全镇人口2.万人,即使全都住到镇区上,也因其规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条商街,一处公园,一所中学,一家卫生所…”,虽已铺马路,装路灯,搞绿化…,有城市外观,却无城市生活内在魅力和气氛。人气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门早闭,毫无诱发消费之氛围。 (6)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破坏;是灵溪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灵溪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溪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特色小镇要求申报创建指南doc资料

特色小镇要求、创建指南、申报流程和详细申报材料 一、特色小镇基本要求 定义: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目前政策对7500亩上限没有强加限制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 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二、特色小镇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2、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

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 3、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 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 4、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5、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

典型案例: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仅能够带动小镇所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科技?养生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产业集聚区,构建与本地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近年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各大部委悉数加入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顶层指导,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如何创建和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重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充分挖掘传统体育人文资源,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资源,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在欧美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他们不仅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和品质,还吸引众多消费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我国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该如何创建?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先从发达国家知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案例中寻找经验与启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还处在起步阶段,各个地方都在积极申报和创建,特别需要借鉴国外一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创建经验?在欧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建筑肌理?人文风情?商业形态?传统工艺?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代表着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传承?为此,本文在阐述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以国际知名的法国霞慕尼小镇为例,来探索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借以寻求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 1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生的背景 1.1按行政划分,欧美国家是以小镇为基本单位的国度 欧美国家政府是三级划分,国家(federal),州(state)和城市(city)?国家(federal)相当于中国的国家(country);州(state)相当于中国的省(province),州下面的派出机

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科技元素、文化内涵、生态特色、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呈现产业发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设形态“小而美”、运作机制“活而新”的鲜明特征。为加快打造体现河北特点、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小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建设特色小镇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孕育出的新事物,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和实践。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聚集高端要素、促进创新创业,能够增加有效投资,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建设特色小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承接、推进改革的平台。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创业者的创新热情和潜力,也能推动政府转变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开发建设格局。 (三)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特色小镇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特色产业再造,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形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四)建设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是联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和产城人文一体的复合载体。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推动产业之间、产城之间、城乡之间融合发展,有利于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功能定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速农民就地城镇化进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样板。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注重特色打造,注重有效投资,注重示范引领,注重改革创新,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产城人文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二)建设要求。 1.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一般布局在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以连片开发建设为宜。特色小镇规划要突出特色打造,彰显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格”;突出功能集成,推进“多规合一”,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突出节约集约,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 1.1.小镇概念 (1) 1.2、小镇分类 (2) 2、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3) 2.1、旅游小镇概念 (3) 2.2、旅游小镇特点 (4) 2.2.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 4 2.2.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4) 2.2.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4) 2.2.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5) 3、旅游小镇开发动因 (6) 3.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 6 3.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 8 4、旅游小镇行业开发动态 (9) 5、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5.1.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11) 5.2.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2) 5.3.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13) 5.4.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4) 5.5.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15)

6、旅游小镇的规划要点 (16) 6.1.主题化开发 (16) 6.2.合理化布局 (16) 6.3.景区化设计 (17) 6.4.休闲化业态 (17) 6.5.特色化生活 (17) 6.6.信息化管理 (18) 6.7.完善的保障体系 (18) 7、旅游小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19) 7.1.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 (19) 7.2.旅游小镇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 (19) 7.3.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 (20) 7.4.旅游小城镇将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 (21)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 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

“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 化的平台和高地。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一是建立现代 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 幸福产业链模式。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五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使区域社会整体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运营模式之中。 3. 区别现有城镇发展,创新利用地区空间。一是与城市及 城镇相比,更多考虑人的尺度、创新服务和“三生融合”, 突显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商业计划书

2017年12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

`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 建设工作指南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 2019年3月

为指导和规范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各试点项目现状基础上,针对整体进展、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遵守刚性约束 (一)严守“四条底线”。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以及《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通知》,采取有效工作措施,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二)避免“五种类型”。正确理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打造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和人民群众健身休闲有效载体,不能盲目把体育场馆、体育基地、旅游景区、美丽乡村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帽子”。 二、坚持合理布局 (三)注重“三边一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选址应以临近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以及交通轴沿线为宜,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的中心,便于满足家庭出

行健身、休闲以及自驾游的需求。 (四)构建“两区格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可规划核心区,范围约3-4平方公里,最好集中连片,集中提供运动休闲产品和服务、体育文化展示;核心区周边可规划拓展区,可集中连片,作为户外运动及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 三、培育产业核心 (五)聚焦“两大引领”。一是核心运动项目引领,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作为特色发展方向,做精、做细、做强龙头运动项目,避免产业定位过于宽泛;二是精品赛事活动引领,培育或引入精品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交流合作,力争打造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的体育赛事活动品牌。 (六)打造“三大链条”。一是延伸产业链,以特色产业带动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体育+”的产业生态圈;二是提升价值链,以专业体育赛事活动为引领,增加群众体育赛事、民族特色体育活动以及节假日赛事供给,培养体育消

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11 健身休闲 FITNESS AND LEISURE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07月上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DUT17RW115] 作者简介:孙立艳,(1994-)女,河北唐山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通讯作者:张婷,(197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孙立艳 张婷(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我国大力发展体育小镇的大背景下,剖析了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从而促进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体育小镇 发展路径 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18)-07-WQ 1、前言 1.1、研究目的 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也是促进基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推动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探索[1]。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搭建新的体育发展平台,开拓新的体育市场,吸引企业投资,促进体育运动休闲、旅游与健康等相关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促进吉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镇居民经济收入差距,从而加快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进程。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小镇”“发展路径”、“体育产业”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检索,查阅有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阅读与分析,梳理可借鉴的理论成果,为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1.2.2、调研法:采取实地调研与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走访国内发展较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并与相关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体育小镇的开展状况,同时在我省延边延边州安图县明月镇九龙社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梅河口市进化镇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小镇进行走访调研。 1.2.3、数理统计法:通过线上及个案分析中国各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情况,对搜集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2、我国体育小镇发展背景 2.1、国家政策 2016年7月,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大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的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 小镇。自此体育产业与体育特色小镇融合到了一起,体育小镇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燃起熊熊希望之火,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2.2、发展现状 不同于大城市灯红酒绿、人口拥挤的景象,小城镇依托于自身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建立起一个个具有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小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保持下来了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宣扬了本地的民俗文化。例如乌镇、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包括体育竞赛表演类小镇、体育观光类小镇、体育度假类小镇、体育养生类小镇等。现在建设比较完善的有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浙江德清的莫干山“裸心”小镇、浙江绍兴的柯桥“酷玩小镇”等等。 3、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可行性 3.1、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撑 在健康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6年7月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至此,体育小镇应运而生。 3.2、有利于实现供给侧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既是一种注重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也是解决供给不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策略,更是一种多因素共同治理社会的新模式。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以体育特色产业为主体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的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健身娱乐休闲的所占比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3、吉林省体育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吉林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丰富,非常适合冰雪项目的开展,不但可以建设专业化大规模的滑雪场、滑冰场,还可以开设冰球、冰壶,冰雕体验馆等特色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另外,吉林省少数民族众多,可以依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具有独特民俗特色的体育旅游。吉林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以采

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为满足群众的运动休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加快脱贫和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全面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同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遴选出了96家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试点项目,山东省5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成功入围,包括临沂费县许家崖航空运动小镇、烟台南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潍坊国际运动休闲特色镇、日照滨海水上运动特色小镇、即墨温泉田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小镇建设进入快车道。山东省5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典型,它们的建设状况情况对于今后小镇的建设有重要影响。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状况的调查,发现其问题,探究发展对策,以期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梳理特色小镇和体育特色小镇的相关文献资料,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收集小镇的数据材料,对小镇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重点业态、活动现状、运营管理、经营效益以及小镇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调研,进一步了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再次,通过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软件的运用,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出小镇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镇的发展对策。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经历了缓慢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两个阶段,其类型主要包括赛事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康体度假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休闲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类。(2)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的基础设施总体不完善,存在图文解说设施、餐饮购物以及住宿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小镇内的空间功能布局和空间用地布局各具特色,空间功能区的划分布局与空间用地较为合理。(3)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重点业态特色不突出,创新程度较差;小镇活动开展较好,活动时间、空间、类型、质量等较好,但活动数量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小镇运营管理和经营效益方面较一般。 (4)山东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问题主要包括重点业态不突出、运营管理水平不高、产城融合不足、体育特色产业价值链未形成、特色规划定位不准确等五

如何申报体育特色小镇

如何申报体育特色小镇?各省申报政策及材料 近一年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逐渐升温,在各部委发布关于特色小镇的各类政策后,部分省市也相继出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就如何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镇申报做出了指导性意见。截止目前,浙江、福建、河北、海南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就如何申报特色小镇明确了相应的流程和导则。 体育小镇申报必然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综合各部委要求,首先需要确定体育小镇发展的主要产业,并对建设区域做一个规划,在规划产业的同时兼顾生活区、旅游区、文化休闲区等。大体需要准备如下资料: 关于特色小镇规划报告说明 一.标准创建流程 第一步:条件申报明确 产业定位、建设空间、投入资金、建设内涵、功能定位、运行方式、建设进度、综合效益。 第二步:准备申报材料 规划方案、建设计划、业主情况、扶持举措、基本情况 第三步:执行申报程序 申报范围、申报时间、申报数量、申报方式 第四步:接受监督调整 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年度评优、期权奖罚、联动指导 第五步:等待验收命名 验收条件、验收程序、命名公布。 二.体育总局运动休闲小镇申报程序 根据2017年5月9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由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体育等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盲目跟风。各省(区、市)体育局、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分别根据当地和运动项目实际向体育总局推荐小镇项目、进行业务指导。体育总局主要以组织开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示范试点、制定完善政策的方式加强行业管理和引导。其申报要求如下 1、报送程序 坚持地方自愿申报和省(区、市)体育局、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推荐相结合,按年度分批报送。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上报省(区、市)体育局,

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指南

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附件:《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与审批流程. 附件:《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年度计划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中山市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规范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我市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我市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