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汇编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汇编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汇编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汇编

一、 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

二、 2016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三、2016年新课标Ⅲ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见原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B.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④⑥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辛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万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1617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再现(逐字逐句) 明练文法——曾公亮(2016)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会稽县。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向他)。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固(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使谕(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质问)之曰:“锡(通“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第二年),起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永兴军。居(停留)一岁,还京师。旋(不久)以太傅致仕(退休),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停止)朝三日,公亮方厚(端方忠厚)庄重(严肃),沉深周密(细致周密),平居谨(谨守)绳墨(规矩),蹈(踩,引申为遵守)规矩;然性吝啬,殖(动词,积蓄)货(钱币)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偏向)之,阴(暗中)为(替)子孙计(谋划),凡(所有)更张(变更或改革)庶事(古时指各种政务政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赞同)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更加)信任安石。安石德(感激)其助己,故引擢(提拔)孝宽至枢密以报(报答)之。苏轼尝(曾经)从容责(责备)公亮不能救正(纠正弊病),世讥(讥讽)其持禄(保持禄位)固(加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高考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第I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 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附答案解析)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及详解答案 2017 二、【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学|科网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doc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二、注重思辨能力; 三、引导个性思维; 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 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 4、重视训练。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应跳出题海,按基础、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大全

一、 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点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知识点考查情况的分析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二)古代诗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2、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目录)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2017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

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

(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文言文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文言文解析(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①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②所害,芝襁褓流离,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年十七,乃移居雍,耽③思坟籍 .. 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④言嘉谋,.. 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 .. 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⑤,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 .. 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⑥,给吏卒,门施行马⑦。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语文高考答题卡(全国卷版)

1 姓名: 准考证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桌位号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 2、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第Ⅰ卷 阅读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5. (4分) 6.(5分) 第Ⅱ卷 表达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 (1) (2) (3) 9.(6分) 21.(6分) 20.(5分) ① ② ③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8.(5分) xx 市20xx 年高三冲刺模拟题 语文 答题卡 (二)古代诗歌鉴赏 (11分) 14. (5分) 15.(6分) 11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4 A B C D 7 A B C D 10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选择题(一、二、三)(3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3.(10分) (1) (2) 18 A B C D 19 A B C D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 选择() 题目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 800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许将字冲元】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是福州闽县人。【举进士第一】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对】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问题,【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编修中书条例。【初】当初,【选人调拟】候选官员的调动,【先南曹】先要经过南曹,【次考功】接着是考功。【综核无法】综合考核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靠着改动文字干坏事,【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候选的人又不能告诉长官。【将奏罢南曹】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开辟公堂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无留难】士人没有再遭遇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遣使请代地】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岁聘之使不敢行】宋方每年受聘的使者不敢去,【以命将】就任命许将去。【将入对曰:】许将入朝对答说:【“臣备位侍从】我在侍从的职位上(充数),【朝廷大议不容不知】朝廷重要的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有以折之】(直译)没有能够用来驳斥他们(的材料/依据)//(意译)不对他们进行驳斥,【则伤国体】就会伤害到国家的体面。”【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公文资料。【及至北境】到了契丹境内以后,【居人跨屋栋聚观】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曰】说道:【“看南朝状元】看看南朝的状元。”【及肄射】等到练习射箭,【将先破的】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萧禧馆客】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将随问随答】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萧禧又说:【“界渠未定】界线没有定下来,【顾和好体重】以和好为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将曰】许将说:“【此事】这(件)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指示守边大臣/边地官员难道不可以(吗),【何以使为】为什么要用/派使者呢?”【禧惭不能对】萧禧羞愧/惭愧不能回答。 【归报】归来报告,【神宗善之】神宗认为(它/他做得)好,【明年】第二年,【知秦州】(他)担任秦州知州,【又改郓州】又改任郓州知州。【上元张灯】元宵节点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官吏登记(那些)做过偷盗的人(并把他们)关入狱中,【将曰】许将说:“【是绝其自新之路也。】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悉纵遣之】(把他们)都释放了,【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从此民众没有一个人犯法,【三圄皆空】三座/多座监狱都空了。【父老叹曰】年高的长者/年高有德望的人感叹说:【“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郓州的风俗是士子喜欢聚集到茶馆或酒楼议论官府的政事/政务/政策,【将虽弗禁】许将虽然没有禁止,【其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与西方的思想文化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

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

2020全国一卷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用)书,闻古今成败,辄(总是)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科举的主试官)欧阳修惊喜,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主持)中乙科,后以(携带)书见(拜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躲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不久)除丧(守丧期满,脱除丧服),还朝,以判官告院(任职),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弊病)。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利用、凭借)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安定)。徙知密州。司农(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的官吏)行手实法,不时(按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处罚),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擅自)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民,罢(废除)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暂时代理)知(管理)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哆嗦)未能言,轼宽(放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侮辱)举子,且持暖昧(模糊,不清晰)单词,诬以为(把……作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所恨。轼恐不见(被)容,请外,拜(任命)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向)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三分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交换,换)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卖出)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救活的人)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聚集,会合),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收集多余)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渐渐)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每年考核政绩)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写作)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即使)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写成文章)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大概)亦鲜(少)矣。

2015—2017近三年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整理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

(完整版)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文言文挖空练习(教师版)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挖空训练(教师版) 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ǔ,连缀。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是时(这个时候。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见《赤壁赋》“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诸(各位)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孝文帝说(通“悦”,喜欢)之,超迁(超级提拔),一岁(年)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贾生以为(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确实)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改变)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立)制度,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崇尚。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土,黄色,所以尚黄)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改变。见《荆轲刺秦王》“愿足下更虑之”)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刚刚登上帝位),谦让未遑(无暇,指没有时间。见《采薇》“不遑启居”)也。诸律令所更(更改)定,及(以及)列侯悉就(接近,走近。见《劝学》“金就砺则利”)国(列侯悉就国:要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离京城),其说(思想,观点。如“著书立说”)皆自贾生发(产生。见《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于是天子议(商议)以为贾生任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掌管或爵位的称谓)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即之类,指这些人。见《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尽害(嫉妒)之,乃短(说坏话)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独揽,独有)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疏远,不亲近)之,不用(采用)其议(提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之后,已经)辞(告辞,辞别。见《鸿门宴》“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往行,及(等到。见《过秦论》“及至始皇”)渡湘水,为赋(即辞赋,古代写景抒情的一种文体。见《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以吊(悼念死者)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被征召)见(拜见)。孝文帝方(正。见《苏武传》“方欲发使送武等”)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宣室(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上因(因为)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本源)。贾生因(就)具(详细地。见《鸿门宴》“具告以事”)道(讲解。见《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然(这样)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这是亲近的表示)。既罢(完毕后。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超过。见《项羽之死》“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之,今不及(比得上。见《师说》“其贤不及孔子”)也。”居(度过一段时间)顷之(不久),拜(任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取阳晋,拜为上卿”)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给……当老师)之。文帝复封(指帝王赏赐)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列侯不是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为第一、二品,县侯为三品,乡侯为四品,亭侯为五品)。贾生谏(指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以为患之兴(兴起。见《劝学》“风雨兴焉”)自(从)此起(开始。见《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矣。贾生数(多次)上疏(奏章。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言诸侯或连(接连。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数郡,非(违背。见《论语》“非礼勿听”)古之制,可稍(渐渐。见《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削(削减)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后代)。贾生自伤(悲痛,感慨)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真题答案: 10.C【解析】“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不合语法与常理,排除A项;“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不合表达习惯与常理,排除D项;“门下甚幸爱”不合前后文语境,排除B项。 11.A【解析】“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据百度的解释是“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另据《先秦诸子选读》可知,应是“儒、道、墨”三家影响深远。 12.C【解析】“于是任命他……”错,据原文“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可知,是过了一段时间才任命他为梁怀王的太傅。另外,“重新得到重用”也不准确,前后都是做地方王的太傅。 13.(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得分点: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得分点: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