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综合国力主要构成。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巨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进行文化对比分析,从而取长补短、推动本族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影响着经济政治,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经济政治差异,而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与西方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探究这个复杂系

统的中西差异并找出其内因,减少杜绝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比较,来看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具体体现: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这种文化,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冒险,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在社会组织中,以“爱”为其架构的内核。

1、思维模式的差异

形象的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状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在语言交际中,直接表现为中国隐晦含蓄,西方很直白,从不拐弯抹角。西方思维重逻辑、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西方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基本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

五、中西方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不同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整体、长远去考虑,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人特别注重吃吃喝喝,互相照顾一下,熟人好办事之类。

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的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警察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警察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警察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警察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的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警察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第一、中西方人生价值取向不同

儒家给中国人提供的价值观念

作为2000余年来的中国文化的一根精神支柱的这种人生信念,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的积极入世思想,在专制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人的作为最大者莫过于实现从政的抱负。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千百万中国文人碌碌无为的一生。受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的影响,多数人不愿问津自然科学。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权术上,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

无二的变幻莫测而实质又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中,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当官不成,求当圣人;报国不得则退做隐士,或吟诗饮酒自得风浪,于是道教、佛教随之兴起,贪生的自去修道,厌世的不妨念佛。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第二、西方的个人本位和中方的家族本位

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是在神学背景上产生的,原罪观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因此,西方人的道德指向是个人向自己负责,通过个人奋斗向上帝赎罪,由此引申出一条基督教义,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个人本位的思想影响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亲人间界线划分明确,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对孩子也非常尊重,进孩子房间首先要问:“我能进来吗?”强调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奋斗为荣,而中国以家族为本位。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个生活的港湾,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家庭中有长幼关系、夫妻关系,要各安其分,各尽义务,即“尽伦”!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中国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说。

第三、西方讲功利、时效,中方讲伦理、道德

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比较重功利和实效,善于算经济帐。

中国文化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的农业社会,自然科学不发达,着重于人

伦关系的调节。礼义规范高于一切,“重义轻利”被视为高风亮节、品格高尚。

七、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

不只是在学校的教育有所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也有着差异。中国人习惯为孩子们“铺路”,决定他们学习的东西。而西方国家的父母则是任由孩子自由发挥,小小年纪就可以选择他们的爱好。父母不加以干涉。中国有部分父母教育孩子喜欢用责骂或轻打来叫他们改正自己的行为,然而,在西方国家,父母绝对不可以对孩子施以肢体方面的教育,假如有这种行为,就会被当作虐待儿童,可能要“吃牢饭”。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

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结语: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了一些中西文化的差异。不论将来中西文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或如季羡林老先生在“河东河西论”中所说“我把世界文化分为东西两大文化体系群。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两个群总是交互起伏,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哪一个群也不可能永远主宰、垄断,两个群都既是给予者,又是接受者。今天世界的情况怎样呢?西方文化主宰世界久矣……但是,我个人认为,西方文化已有走入绝境的迹象,需要东方文化来纠偏,来补正的时刻即将来临了。我们要拭目以待。”【9】或者还是会维持现在西方文化占主要地位的局面。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和”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但中西文化的差异将会永远存在。正如乐黛云说,“经过许多事实的考辩,我认为所谓世界文化的相互同化、融合、一体化都是某种中心论的变形。只有差异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展自己。”【10】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首先当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扬长避短,为中国文化的再次崛起贡献力量。其次积极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早日形成新时代下新的文化系统而不懈努力。

有年老迈,常年多病的外公外婆,继父由于常年辛苦劳作,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上初中的妹妹和我读书的花销很大,差不多花去了家庭的所有积蓄。在学习上努力刻苦,帮助同学;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生活上,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浪费。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帮助,给家庭减轻负担。完成学业,回报祖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