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20120528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20120528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20120528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20120528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南京理工大学梁人杰

过去,人们曾经一直认为眼睛的作用仅仅是观察外部世界的器官,但是,一项早在2002年列入世界十大发现之一的研究成果——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概念,人类关于照明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此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1.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

2002年,美国Brown大学的Berson,D.M开展人类生物工程学的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人类眼睛的非视觉效应,也有被称为:“司辰视觉”(Cirtopic)。从此,人们对眼睛又有了进一步的全新认识,即:人类眼睛通过光作为的一种媒介,一方面获取外部世界的光信息,经由视网膜的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产生视觉,传递到大脑,实现对世界万物的观察与了解;另一方面还通过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控制与调节着人类体内相关激素及其生物效应的动态演变过程。科学界发现,从来没有一种激素如光那样能对人类产生如此大的作用。人体眼睛视觉的和非视觉的生物效应体系可如图1归纳表示。

图1 人类眼睛的视觉和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示意图

2.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发现

科学家摘除大白鼠眼睛中的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在调节灯光照射后发现大白鼠眼睛的瞳孔仍然发生变化,这就证明了哺乳动物的眼睛内确实存在一种不同于眼球中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的第三种光感受器。而且,第三种光感受器不是发挥观察外部世界的视觉功能,而是通过接受外部环境的光信息,控制与协调人类或各种高等动物的活动规律及其强度,发挥着生物钟的管理功能,即:由人类眼睛这种非视觉效应管理着一种生物节奏系统。

如图2所示,位于大脑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神经元(SCN--suprachiasmatic nucleus),接受通过眼睛视网膜传递的对应光辐射信息的生物电流,同步地刺激荷尔蒙分泌,调节人类

1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作者:————————————————————————————————日期: ?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 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 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 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 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 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 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 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 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 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 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 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 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 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 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 8、75%的酒精溶液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 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 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 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色彩给人的视觉心理效应

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切以色彩为表现手段的创造活动,其意义都在于沟通某种色彩组合的视觉感受,使人产生一种心理的关系与共鸣。 一、色调------色彩视觉与心理的沟通 1、色调与色彩心理 色彩创作的意图表达首避免色彩感觉上的偏差,如果色彩感觉与表达的意图不符,无论怎样的配色,都会使人觉得不协调,而色彩会对人类心理产生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们的情绪,这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 色彩心理是人对所看到的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暗示产生的系列联想。鲜亮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能够令人精神振奋,而蓝色和绿色则能平静我们的情绪;高纯度的色彩给人们华丽、气派的感觉,而低纯度的色彩给人一种朴实、素雅质感,混入黑色和灰色的冷色调,其沉闷、压抑的色彩环境令人意志消沉和绝望的感觉。不管是色彩的冷与暖、湿与干、远与近、轻与重、弱与强、柔软与坚硬、华丽与朴素都通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联想有关,这些感觉偏向于物理感觉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物象,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主观印象。 色彩与形状的关系: 色彩学家通过测试发现色彩以纯色出现时会和人的许多感觉发生联想,其中造型因素有不少联系。当某一形状与某以色彩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他们就构成了表现方面的对应关系;比如:红色的稳定、重量和不透明性给人一种静止、厚实、强烈、大方的感觉,被认为具有正方形的特征;黄色则被认为同三角形有关,是人们把改色相明快、敏锐、活跃、爽快、利落、刺激的特点同三角形的尖锐感以及好斗和进取的精神结合在一起;蓝色的轻柔、柔和、寒冷、通透、飘渺,被联想为海洋或天空之色,他给人们的感觉是浮动不定的、变化万千,因此,能滚动的圆球则成了他的造型代号;橙色的安稳、敦厚、温和、不透明,使其具有长方形的特征;绿色的冷静、清凉、自然、宽坦,对应了六角形;紫色的温和、虚无、变换、神秘同椭圆形的特征相对应。 色彩与民族传统: 民族及环境文化也影响着人类对色彩的感知,这就使色彩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在西方的工业文化中,黑色象征着死亡,哀悼者都会穿黑的衣服;在古埃及人的眼里,黑色是与准备迎接新生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不是世俗生命的结束;西印度群岛的人们使用鲜艳的色彩来祭奠死亡,因为这实际上是庆祝死者进入一个更好的世界。在中国,死亡的颜色是白色,穿着未经染制的白色衣服是一种谦卑的表示;而子昂艺术创作中,白色通常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象征着和平与宁静。淡粉色使人对温情和浪漫产生联想,而过度夸张的粉色有暗示了甜蜜与肉欲。所以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具有名族性和区域性。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色彩同人的性格、情感有关。人们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世界中,积累了血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比如,那些敏感的人喜欢红色,理性的人更加偏爱蓝色;性格外向的人喜欢暖色,而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冷色;灰色因其代表着实用和理智,则被那些沉稳或保守的人喜爱;然而作为平衡,人们可能会被性格中所缺乏的特质的色彩所吸引。 红色:活力、力量、温暖、肉欲、坚持、愤怒、急躁、正能量等。 粉红:冷静、关怀、善意、爱情、无私、暧昧等。 橙色:喜悦、安全、创造力。 黄色:快乐、刺激、乐观、担心。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20120528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南京理工大学梁人杰 过去,人们曾经一直认为眼睛的作用仅仅是观察外部世界的器官,但是,一项早在2002年列入世界十大发现之一的研究成果——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概念,人类关于照明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此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1.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 2002年,美国Brown大学的Berson,D.M开展人类生物工程学的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人类眼睛的非视觉效应,也有被称为:“司辰视觉”(Cirtopic)。从此,人们对眼睛又有了进一步的全新认识,即:人类眼睛通过光作为的一种媒介,一方面获取外部世界的光信息,经由视网膜的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产生视觉,传递到大脑,实现对世界万物的观察与了解;另一方面还通过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控制与调节着人类体内相关激素及其生物效应的动态演变过程。科学界发现,从来没有一种激素如光那样能对人类产生如此大的作用。人体眼睛视觉的和非视觉的生物效应体系可如图1归纳表示。 图1 人类眼睛的视觉和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示意图 2.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发现 科学家摘除大白鼠眼睛中的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在调节灯光照射后发现大白鼠眼睛的瞳孔仍然发生变化,这就证明了哺乳动物的眼睛内确实存在一种不同于眼球中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的第三种光感受器。而且,第三种光感受器不是发挥观察外部世界的视觉功能,而是通过接受外部环境的光信息,控制与协调人类或各种高等动物的活动规律及其强度,发挥着生物钟的管理功能,即:由人类眼睛这种非视觉效应管理着一种生物节奏系统。 如图2所示,位于大脑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神经元(SCN--suprachiasmatic nucleus),接受通过眼睛视网膜传递的对应光辐射信息的生物电流,同步地刺激荷尔蒙分泌,调节人类 1

不同亮度大尺寸显示屏对视觉健康舒适度的影响--一LED与DLP显示屏比

2015年2月 第26卷 第1期照明工程学报ZHAOMING GONGCHENGXUEBAOFeb. 2015Vol.26 No.1 蔡建奇1,杨 帆2,杜 鹏3,柴 博4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 100088;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029; 3.北京阳明智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4.中国节能协会,北京 100029) 摘 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尺寸屏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通信、电力、交通、军队指挥、调度中心等控制室领域,但大尺寸显示屏对视觉疲劳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以市面上常见的LED和DLP显示屏为例,进行被试者的视觉健康舒适度测试,测试项目包括不同亮度(200/400/600nits)下LED和DLP显示屏的观视任务,通过对被试者测试前后人眼生理指标的监控结果,分析不同亮度下两种显示屏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从而为大尺寸显示屏的人因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DLP;LED;显示屏;视觉健康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85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440X.2015.01.018 EffectofVisualComfortbyLargeSizeDisplaysinDifferentIuminance —ExampleforComparativeResearchonLEDandDLPDisplays CaiJianqi1,YangFan2,DuPeng3,ChaiBo4 (1.China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ization,Beijing 100088,China;2.BeihangUniversity,Beijing 100029,China; 3.BeijingYangmingzhidaoPhotoelectricScience&TechnologyCo.,Ltd.,Beijing 100102,China; 4.ChinaEnergyConservationAssociation,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Withtheprogressoftechnology,largesizedisplaysaremoreandmorewidelyusedincontrolroomofcommunication,electricity,traffic,commandpostsandsoon,butnorelatedreportsininfluenceofvisualfatiguebylargesizedisplays.ThisstudyfocusesoncommonLEDandDLPdisplays.Wecarriedoutvisualcomforttestofbothdisplaysinthreebrightness(200/400/600nits).Baseontheresultsofphysiologicalindexesofhumaneyesbeforeandafterthetest,weobtainedtheassessmentsofimpactonvisualcomfortbybothdisplays.Researchresultscouldprovidedatasupportandtheoreticalbasisforhumanfactordesignoflargesizedisplays.Keywords:DLP;LED;display;visualcomfort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各种业务的开展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越来越紧密相关,数字化信息化对国家的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方式都将 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屏幕显示系统作为大数据分析、 大信息量处理的专业平台,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 交通、军队指挥、调度中心等控制室领域,在信息 共享、决策支持、态势显示、协同指挥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显示屏蓝光健康评价及测量方法探讨

显示屏蓝光健康评价及测量方法探讨 显示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工具:可穿戴显示、手机、平板、家电以及广告娱乐等,充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如此,人们注视显 示屏的时间也在不断攀升,长达日均8h。在关注显示品质的同时,人们对显示 产品的光辐射安全和健康影响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由于长时间注视高亮屏可 能带来的视网膜蓝光危害,以及对人的生物节律造成影响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与此相关的标准正在热议中。本文将结合LCD、led以及OLED等不同显示产品 的特点,阐述蓝光对人体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深入分析其评价方法和检测技术,为业内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显示屏的种类越来越多,如LCD,led,OLED以及PLED等等,新型显示技术不仅在反应速度、色域范围以及使用寿命上大幅改善,在视觉感官上,以OLED为代表的新生代显示,以其优良的画质、轻薄的结构以及自由的设计成为智能显示领域的新宠儿,并在智能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可穿戴显示、手机/ipad、家电以及广告娱乐等等。 图1显示屏的应用 从一定意义上,显示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国人每 天对着电脑、手机、户外广告以及电视显示屏的时间长达8小时,在如此长时 间的注视下,显示屏的光辐射对安全和健康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显示屏的发光一般在380-780nm可见光范围内,彩色显示一般通过红绿蓝 三基色控制技术得到彩色图像。对于不同显示屏,其光谱功率分布(SPD)相差较大(图2是典型LCD,LED、OLED光谱图),但蓝光成分都相对比较突出。蓝光是组成白光和其它色光的重要成分,但过高能量的蓝光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 影响甚至伤害,对此,相关标准与报告中都有确切的规定以及分析。 图2几种典型显示屏的光谱功率分布(SPD) 视网膜蓝光危害及其评价参数 可见光波段的辐射一般通过眼睛的眼角膜和晶状体聚焦成像至视网膜上, 从而达到视见效果,如图3所示。若蓝光辐射能量过高,则有可能引起视网膜 光化学损伤: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破坏细胞正

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红外线(Infrared rays)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Infrared radiation).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近年来,由于检测设备的完善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红外线的物理性能及其生物学效应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获得了许多进展.红外线特别是远红外线已被广泛运用在医疗保健产业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红外线产品也大量出现.本文在此主要对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的现况进行介绍.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它通过放射方式辐射到物体时,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传递给物体内的原子、分子等粒子,使这些粒子发生不规则运动,引起物体的升温作用,称为远红外线的一次效应,也称为增温效应.产生一次效应的同时,物体也随之发生其他的化学、物理等改变,这称之为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辐射后产生的二次效应,也称为继发效应. 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外界红外线辐射人体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1] .红外线理疗对组织产生的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作用已为临床所肯定,通常治疗均采用对病变部位直接照射.近红外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极作用[2]. 红外线对人体产生二次效应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有学者认为远红外线可对细胞产生共振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振动,使细胞活化,发生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细胞生物化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改变[1].也有人认为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可称为“生命光线”,能够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它作用于人体水分子时可对人体内老化了的大分子团产生共振使之裂化,重新组合成较小的水分子团,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在老化的分子团表面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水的比重上升,附着于细胞膜表面的水分子增加,增强了细胞的活性和表面张力.由于渗透细胞膜的水分子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活性加强,因此增强了人体细胞的正常机能,使杀菌能力、免疫能力等均有所提高.此外,生命光线还可以使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二重键或三重键被切断,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再被氧化成血脂[过氧化脂质],减少了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血管壁光滑,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心血管疾病或眼科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功效[3]. 庞小峰研究了由ATP 分子水解释放的生物能量传递的机制和特点,认为红外线对生物(包括人)所具有的生物效应和医学功能主要来自红外线的非热生物效应.1~7μm 的红外线波可以透射过皮肤到细胞上,被蛋白质分子吸收.蛋白质分子能够而且也只能吸收或发射出1~3.5μm 和5~7μm 波长的红外线,这一范围波长的红外线吸收后能导致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的量子振动,从而可使生物能量顺利地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使生命体处于正常状态,保持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维持生命系统正常运行的生物能量是由ATP 的水解提供的,但是,一旦ATP 分子或ATP 酶(ATP 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 或水不足,或者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改变或畸变等等原因,便可使提供的生物能量不足以引起酰胺键的正常振动或生物能量不能正常传递. 生物组织在得不到足够能量时,便不能正常生长,会诱发出各种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若能用具有上述波长的红外线照射,并能被蛋白质吸收,就可以使蛋白质分子恢复正常和正常传递生物能量,从而可能使生物组织从病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使疾病得到治疗. 在红外线医疗仪的临床试验中也证明,对生物体或人有一定医疗效果的红外线也正好是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SF/Z JD0103004-2011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2011-03-1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 发布 2011-03-17 生效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定义 (1) 3 鉴定原则 (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视觉功能障碍检查 (4)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视觉功能实验室及鉴定人员的规范要求 (15)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视觉功能障碍程度分级标准 (16) 附录 D (参考性附录)眼外伤法医鉴定检验结果记录单(范本) (18) 前言 制定本技术规范的依据包括以下国家或行业标准:由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1990年9月29日颁布实施的司发[1990]070号《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1990年4月2日颁布实施的法(司)发[1990]6号《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由公安部颁布实施的GA/T 146-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于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GB1866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07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 1618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由公安部发布的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GA/T 52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身伤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编著的《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Fifth Edition)(《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第5版)。本指南还参考了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文件(包括:《视网膜电图国际标准》、《图像视网膜电图国际标准》、《临床眼电图法国际标准》、《视诱发电位法国际标准》)。 本技术规范运用医学、法医学理论和技术,结合法医学检验、鉴定的实践而制定,为眼外伤后视觉功能障碍的法医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本技术规范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D为参考性附录。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夏文涛,刘瑞珏,朱广友,范利华,翁春红,陈捷敏,刘夷嫦。 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 1范围 本技术规范提出了视觉功能障碍检验和评估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人身伤害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案件中涉及视觉功能障碍的法医鉴定,其它需要进行视觉功能检验和评估的法医鉴定亦可参照执行。

远维视康视觉健康训练法

自然疗愈法骗局曝光?潜能课程治疗近视眼有无科学依据? 远维视康视觉健康训练法有科学依据吗? 首先要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由于长时间过度看近,导致了眼部悬韧带的拉伸功能失调,睫状肌痉挛晶状体无法正常调节大小厚薄导致看不清或者模糊。显意识在看不清的那个瞬间接受了一个信号:“我的眼睛视力下降了,这个距离我看不清了”。这个显意识会不断反复作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睫状肌和悬韧带的拉伸功能失调,大脑像一台精准的计算机也在不停的计算:“这个距离我已经看不清了,我要把物像放近一点看才能看清”,就是这样随着过度或者不正常用眼,大脑在不断的更新视力能力的数据,近视会不断加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能够看到缤纷五彩的世界,全都依赖于眼睛这一精密而神奇的器官。我们看远看近,是依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当晶状体收缩变小增厚时,我们看到的是近处的景象;当晶状体拉伸变大变薄时,我们就能看到远处的景象。晶状体的变大变小,又是由我们眼球的悬韧带和睫状肌来拉伸调节的。由于我们不当用眼习惯和过度长时间看近,导致悬韧带和睫状肌痉挛时,我们的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就失灵了,这时我们就会突然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了,看远时尽然模糊不清了,这就是近视。在这个时候如果能有正确的训练方法,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孩子在潜意识层面去消除自己在视力方面的障碍,以及不断更新他大脑对自己视力限定的数据,训练孩子有意识的去锻炼悬韧带和睫状肌的收缩和拉伸功能,就能恢复正常视力!

远维视康视觉健康训练的原理是什么? 近视的主要成因是由于长期视物过近,睫状肌收缩紧绷,晶状体长期突出固化了,只能折射近处物体的光,而远处物体的光无法清晰折射。新自然疗愈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意念力改善视力”反复多次练习,可以渗透进大脑,逐渐放松紧绷的肌肉和眼内睫状肌,降低眼压,舒张晶状体,而经过反复多次练习使晶状体舒张恢复原状,最后达到改善近视的目的。 匡视正觉视觉健康训练法是什么? 匡视正觉视觉健康训练法是一种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不中药辅助治疗、不借助任何医疗器械视力自然疗愈方法。课程采用信念的植入、能量的增强、意念疗愈、想象力的提升,21天好习惯养成,安全、高效、快捷的疗愈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眼部视力问题,还孩子一双明亮、清晰的眼睛,去观察、去探索、去欣赏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视觉现象

眼睛和视觉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也常常相信我们自己亲眼所见的东西。 希腊的哲学家伯拉图说过:我们不要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事实的确如此,因为我们的眼睛往往比我们的思想更容易欺骗我们。 如果我们想知道视觉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就必须从物理学和认知学两个方面来看。客观地说,哲学家们几千年来一直讨论的有关看见的东西是否真实的问题,尽管同时它也是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得的认识,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存在疑虑。这种怀疑的关键就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是“仅仅是”我们的大脑制造出来的?后者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对于视觉来说,我们不能客观地看到真实的世界。 在这里可以澄清一些已经在认知科学领域被认可的发现:信息通过眼睛忠实的转发给大脑。大脑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将这些信号附上自己的理解的含义。因此,人们看到的只是自己建设的现实。用著名认知学家格哈罗斯的话来说,就是:“大脑对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一无所知。”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脑只能理解物理化学信号。而这些信号,且只有这些信号,才可以使相互关联的神经细胞的生理状态得到应激反应。光量子,声波或气味分子-这些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被收到的信息,都无法做到这一点。用控制论专家海因茨冯福斯特的话来说:“我们感受到的环境是我们的创造的。” 明暗反差对于我们视觉必不可少。上面图片中的文字未立即看到,这是因为文字的颜色和背景颜色的反差不足够.下面图片中的文字易于阅读,是因为有足够的反差。如果没有反差,我们看东西就会比较困难。 在大正方形里面的小正方形具有相同的颜色。然而,小正方形似乎从左至右变得越来越暗。

大黑点围绕的粉红色圆点看起来似乎小于小黑点围绕的粉红色圆点。然而,在现实中他们是完全一样大的。 横向线是相同的长短。然而,上一条似乎是更长一些。 我们习以为常的看景深。我们认为,斜线是平行进入地平线的(就像铁路)。这使本来相同尺寸的直线看起来似乎不相同了。 米勒-莱尔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几何偏差。横线的长度是相同的。然而,看起来好像不一样长。 乍一看,两条斜线似乎没有在一条直线上,但是当你把尺子靠在它们旁边,您将会看到,它实际上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大多数人却都认为,第二个图片中虚线才是和左边的直线

不同光源的人体视觉及非视觉生物效应的探讨

不同光源的人体视觉及非视觉生物效应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明视觉、暗视觉及非视觉的三条光谱灵敏曲线出发,讨论不同视觉状态下,光源光谱对人体的作用。通过测量各种常见光源的光谱,计算暗明比s/p 值和生物节律影响因子acv 值,对光环境进行评价。另外,选取一天中自然光在各整点时刻的分布状态,计算acv值, 比较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差异,从而得到色温对s/p 值和acv 值的影响,为高效、健康的光源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视觉生物效应s/p 值生理周期影响因子色温 1. 引论 人眼中有三种感光细胞。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锥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大于3cd/m2 的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由此定义了明视觉;而杆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小于0.001cd/m2 的情况下被主要激活,从而定义此种亮度水平下属于暗视觉。1924 年由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 IE)承认的基于人眼对各种波长λ的光的相对灵敏度为光谱光视效率函 数。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其最大值在555nm 处,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其最大值在507nm 处。人眼的第三种感光细胞是对人体褪黑素抑制产生作用的一种细胞,对人体的生物周期起到调节作用。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其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褪黑素作为一种光照周期的化学介质参与调节季节性繁殖活动,同时也是视网膜中重要的神经调质。根据以往的研究,对于健康人体来说,446-477nm 的波长被认为是最可能对褪黑素分泌产生作用的范围[1]。 因此,具有高色温的光源相较于低色温光源对于褪黑素作用更强。目前,褪黑素抑制作用光谱函数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我们使用了由Gall 基于相关实验结果定义的c(λ)曲线[2],明视觉曲线采用1978Judd-Vos 进行修正的2o视角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曲线,暗视觉曲线为1951 年CIE 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曲线,如图1 所示。c(λ)曲线相比于明暗视觉 曲线更加的向短波长偏移,其峰值在450nm 附近。

案例 调节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9 调节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1) 一、案例描述 某女,23岁,几年前曾在某眼镜店验光配镜,双眼均为-3.00DS,矫正视力为0.8。现主诉长时间看远或看近后视物模糊,眼胀、头痛,自己怀疑近视度数又增加,特来本院重新验光配镜。在检影时发现影动时而顺动时而逆动,似调节过强,遂嘱其0.5%美多丽P眼水睫状肌麻痹下验光。验光结果为:OD 平光=1.0,OS平光=1.0。次日复查,裸眼远视力为OD 0.8 ,OS 0.8,自觉模糊不清,试镜至OD -1.25DS =1.0,OS -1.25DS =1.0,自觉亮度增加,清晰度提高。 在OU:-1.25DS基础上检查其视功能,结果如下: Worth 4dots:4 立体视:OK Amp(push-up push-away):OD 12D OS 12D BCC:-2.50D 提示调节过强 NRA:+1.25D 提示调节放松差或正相对 集合差 PRA:-3.25D 提示调节过强 MAF:±2.00D 翻转拍20/30视标OD 6cpm fail (+)OS 6cpm fail (+) 提示调节过强 BAF:6cpm fail (+)提示调节放松差或正相对 集合差 眼位:6m 0 40cm 6△exo 提示集合略不足 加+1.00D 7△exo 加-1.00D 2△exo 刺激调节产生的集合比放 松调节产生的集合大,提 示调节过强 AC/A(阶梯性):2.5 NRV(-)6m x/12/2 40cm x/20/6 PRV(+)6m x/10/2 40cm x/18/8 二、解决方案 1、经试镜,暂按OU -125DS配镜。 2、视觉训练:(1)远近字母表操,±2.00D 翻转拍进行调节放松的训练。 (2)Brock线训练自主融像。(由于被检者双眼集合功能略差,会使用调节性集合来弥补其不足,造成调节过强,所以在训练调 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训练集合。 3、定期复查。 4、预期:(1)摘掉眼镜。 (2)改善视疲劳症状。

上海市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上海市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一、背景 视觉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20年前消除可避免盲”的全球性战略目标,并于2013年发布了《面向普遍的眼健康:2014-2019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减少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可避免视力损害,普遍提高眼健康水平。自2007年起,本市在基本消除沙眼、白内障盲的基础上,关注未矫正屈光不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屏幕终端眼疲劳等更广范围的视觉健康问题,率先从关注重点人群重点眼病防治向关注全程、全生命周期的视觉健康转变。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是本市首要的视觉健康问题之一,201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6.6%)高于国家平均水平(53.6%),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每年上升约1.7个百分点),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二、工作目标 (一)整合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完善视觉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 充分整合本市视觉健康公共卫生与临床眼科等医疗卫生资源,优化由眼病防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二、三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工作体系,完善职责明确、衔接有序、医防融合的工作机制

和服务流程,向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全程的视觉健康服务与管理,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减缓近视发展,减少人群盲和视力损伤。 (二)加强人员培训和机构能力建设 加强医务人员对视觉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培训,促进医务人员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和设施设备配置,提高社区视觉健康服务管理能力。 (三)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社会公众对视觉健康问题及其危害的认识和爱眼护眼知识的知晓率,提升人群视觉健康水平。 三、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建设覆盖全人群的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体系 1.建设“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 以市眼病防治中心为核心单位,牵头联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本市眼科临床专业技术力量、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设“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承担本市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技术支持、管理协调、研究转化和培训实践等职能,主要包括:为本市制定视觉健康策略提供专业支撑,组织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对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开展质量控制、督导评价等日常管理以及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1 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介绍

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 郭奉杰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

人眼的视觉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广义上它的波长从几个纳米至一毫米左右,而人眼所能看见的只是一小部分,通常波长范围为380nm至780nm,我们把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的波长不同,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就不同。 单色光波长由长至短,对应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 一般认为: ?红色780nm~620nm 橙色620nm~590nm 黄色590nm~560nm ?黄绿色560nm~530nm 绿色530nm~500nm 青色550nm~470nm ?蓝色470nm~430nm 紫色430nm~380nm ?上述的范围只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大致划分。实际 上随着波长的变化,颜色是连续渐变的,没有严 格的界限。

?物体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如白炽灯发黄和日光灯发白。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如绿叶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现绿色;绿叶拿到暗室的红灯下观察成了黑色。 ?由此可见,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色是人眼对这种物质的视觉反应

白炽灯卤粉荧光灯低压汞灯 三基色荧光灯三基色绿粉蓝色LED

色温与标准光源 ?照明光源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光谱功率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被照物体的颜色。通常的照明光源,如太阳光、日光等发的光虽然都是白光,但它们的光谱成分相差很大,用它们照射相同物体时,呈现的颜色则相差较大。根据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规定,使用的标准光源主要有A、B、 C、D 、E五种,并以“色温”来表征。 65 ? 1. 色温 ?光源的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的光谱分布的物理量。在色度学上,它通常用光源的光与绝对黑体发出的光相比较,并用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来表征。

健康视力答题参考

健康视力答题参考 1.孩子眼睛发育过程(远视储备值) 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 3~6岁视力为0.6~0.8,远视度数为+1.75D~+2.00D, 7~9岁视力为0.8~1.0,远视度数为+1.00D~+1.50D, 10~12岁视力为1.0~1.2,远视度数为+0.75D~+1.00D, 12~18岁视力为1.0~1.2,远视度数为+0.00D~+0.75D. 2.近视率高发,低龄化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 其中小学生六年级近视率已达60%。中学生近视已达75%以上,患者超过6000万人,因近视致盲人数达30万人。 3.近视的危害 一、对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 如:雨天、黑暗时带眼镜进出,温差太大容易反霜;近视患者,由于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佩戴眼镜,会导致生活工作不便。

二、限制就业选择视力障碍会使青少年遇到一系列升学就业的限制,因视力不过关而遭遇“限考”的考生逐年增多,裸眼视力低于1.0不能报考军事学院、某些医学专业、航海、航空、地质化学分析等众多专业,对从小立志欲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三、高度近视导致并发症 (1)玻璃体异常。(2)视网膜脱离。(3)青光眼。(4)白内障。(5)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6)斜视、弱视。患病几率大大增加。 4.孩子为什么会近视 1、遗传因素 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 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营养不良 由于小时候厌食、挑食,导致营养跟不上,就会引起眼球发育不良,从而形成近视。 3、晚上开灯睡觉 如果小孩子怕黑,习惯在晚上开灯睡觉,这样就会使小孩子的眼球得不到真正的放松,日积月累后就会形成近视眼。

不同 LED 背光显示器对人眼视觉和非视觉效应的研究

2015年2月第26卷 第1期 照明工程学报 ZHAOMINGGONGCHENGXUEBAO Feb. 2015 Vol.26 No.1不同LED背光显示器对人眼视觉和 非视觉效应的研究 饶 丰1,2,3,朱锡芳1,徐安成1,褚 静1,张 燕1,郭 杰1(1.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02;2.常州现代光电技术研究院,江苏常州 213002; 3.常州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 213002) 摘 要:研究了以LED为背光源的不同显示器对不同年龄人眼视网膜照度、节律效应和蓝光危害等视觉和非视觉效应。采用常见的4款LED显示器为研究对象,测量了显示白色和蓝色时的归一化光谱分布,参考不同年龄人眼晶状体的透射谱曲线,计算了视网膜照度因子、蓝光危害能效因子和节律因子,分析不同显示器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显示器显示白色和蓝色时,其视网膜照度因子、蓝光危害能效因子和节律因子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对于同一年龄的年轻人眼,不同显示器的照度因子基本相同,节律因子和蓝光危害因子的差异较大。 关键词:LED背光源;显示器;节律;蓝光危害;晶状体透射谱 中图分类号:TN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440X.2015.01.019 ResearchontheVisualandNon-visualEffectofLEDBacklight DisplayontheHumanEye RaoFeng1,2,3,ZhuXifang1,XuAncheng1,ChuJing1,ZhangYan1,GuoJie1(1.ColleagueofOptoelectronicEngineering,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2,China; 2.ChangzhouInstituteofModernOptoelectronic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2,China; 3.KeyLaboratoryofOptoelectronicMaterialsandDevicesofChangzhou,Changzhou 213002,China)Abstract:Theeffectsoftheretinalilluminance,circadianrhythmandbluelighthazardofthedifferentLEDbacklightdisplaysontheeyesofdifferentagesarestudied.Thenormalizedwhiteandbluespectraldistributionsoffourcommondisplaysaremeasured,theretinalilluminancefactor,bluelighthazardfactorandcircadianfactorofdifferentdisplaysarecalculated,andthentherelationshipsamongthesefactorsofdifferentdisplaysareobtained.Itshowsthattheabovethreefactorsdecreaseastheageincreasesforallthedisplays,regardlessofblueorwhitebackground.Theilluminancefactorsshowsimilarvalueswithvariousagesforthesamedisplay.Forthesameyoungeye,theilluminancefactorofdifferentdisplaychangeslittle.However,thebluelighthazardfactorandthecircadianfactoraredifferent. Keywords:LEDbacklight;display;circadianeffect;bluelighthazard;lenstransmissionspectrum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项目(14KJB140001),常州工学院重点项目(No:YN1209),常州光电技术研究院项目(No:CZGY003) 通信作者:饶丰,E-mail:1270437521@aliyun.com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 居家奇陈大华林燕丹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系,上海 200433) 摘要:2002年,人眼第三类感光细胞的发现,其对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的影响,使得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照明质量的定义。本文从介绍第三类感光细胞出发,定义照明的生物效应CPP值,计算并比较传统光源及LED的SPP值与CPP值,讨论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对照明质量评估和L ED实际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非视觉生物效应;CPP值;照明质量 The Non2visual Biological Effect of Lighting and its Practical Meaning Ju Jiaqi Chen Dahua Lin Yandan ( Dept . Illuminating Eng. &Light Sources ,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 33) Abstract The third photosensitive cells in the eyes were discovered in 2002. The influenc e on the circadian rhythm and other biological effects of our body will help to redefi ne the quality of lighting. The novel cell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PP value is define d. The SPP value and CPP value of fluorescent lamps and LED lamps are both calcul ated. The evaluation of lighting quality based on visual and non2visual effects and t he application of LED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 non2visual biological effects ; CPP value ; quality of lighting 1.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150多年来,科学家始终认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是人眼唯一的感光细胞,通过杆状和锥状细胞与大脑视皮质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解释人的视觉体验。锥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大于3cd/P m2的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由此定义了明视觉;而杆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小于01001cd/m2的情况下被主要激活,从而定义此种亮度水平下属于暗视觉。并由此根据不同亮度水平定义了人眼在明视觉状态下和暗视觉状态下的光谱灵敏度函数V (λ)和V′(λ),其响应最大值分别对应于555nm和507nm。 2002年,美国Brown大学的Berson等人发现了哺乳动物视网膜的第三类感光细胞,视网膜特化感光神经节细胞 (ipRGC),这类感光细胞能参与调节许多人体非视觉生物效应,包括人体生命体征的变化,激素的分泌和兴奋程度。光对人体非视觉通道的发现,不仅给照明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同时也对照明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新要求。照明质量的评价由原来单一的视觉效果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