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WCDMA学习笔记

WCDMA学习笔记

WCDMA学习笔记
WCDMA学习笔记

TDD

FDD

快衰落

慢衰落

Rake 接收技术

香农公式

分集技术与分集合并技术

Rake接收技术

多用户检测技术MUD

分集技术(关

键:各路信号

要尽量不相

关)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角度分集

时间分集

极化分集

RLS

RAB

RAB sub-flows

RB

分集合并技术最大比合并

等增益合并

选择性合并

WCDMA一个码片距离

处理增益

衰落

时间色散

RL/RLS/RB/RAB 概念多用户检测技术 MUD

PLMN标签(PLMN value tag)

RL

概念

UMTS频段划分

FDD

TDD

WCDMA 频段划分双工技术

概念

激活集

观察集

检测集

小区更新

URA更新功率控制技术

切换技术

更软切换

软切换前向切换

直接重试

重定向

香农公式

香农公式

信源编码波形编码

参数编码(声码器)

混合编码

信道编码e

Turbo码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功率控制技术开环功控

内环功控

外环功控

Window_add

Window_drop

宏分集增益

微分集增益

典型切换过程

软切换典型参数软切换链路增益

软切换开销

软切换比例

切换相关参数滤波系数

事件的迟滞

延迟触发时间

加权因子

小区偏置CIO

小区惩罚

事件转周期报告

HCS小区重选惩罚时间

硬切换

1A

1B

1C

1D

1E

1F

2A

2B

2C

2D

2E

2F

3A

3B

3C

3D

4A

4B

6A

6B

6C

6D

6E

6F

6G

切换技术及相关概念

传输信道:传

输信道是指由物理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传输信道定义了在空中接口上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性。用于描述怎样传输数据以及数据的特征是什么。专用

公共(不支持软切换)

软切换比例

切换各类事件同频

异频

异系统

业务量

UE内部测量

传输信道同步

包含的计数器(传输信道同

步在UTRAN和

UE之间提供了

L2帧的同步)

BFN

RFN

SFN

CFN

SFN-CFN

SFN-SFN

DOFF

帧协议FP

高层的服务。

传输信道定义

了在空中接口

上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性。

用于描述怎样

传输数据以及

数据的特征是

什么。公共(不支持软切换)传输信道格式传输块TB

传输块集TBS

传输块大小TB Size

传输块集大小TBS Size

传输周期TTI

传输格式TF

传输格式集TFS

传输格式组合TFC

传输格式组合集合TFCS

传输格式指示TFI

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

DPCH

PRACH

PCPCH

CPICH

PCCPCH SCCPCH SCH

PDSCH

AICH PICH

APAICH

CSICH

CD/CAICH

BCCH PCCH CCCH DCCH DTCH CTCH

物理信道及相关概念

逻辑信道(用于描述传输的

数据类型是什

么)

控制信道业务信道

逻辑信道及相关概念

传输信道及相关概念

物理信道:是

由一个特定的

载频,扰码,

信道化码(可

选的),开始

、结束的时间

段(有一段持

续时间)和上

行链路中相对

的相位(0或

p /2)定义的

DPDCH/DPCCH

上行

下行

物理信道一些

概念

无线帧时隙速率匹配速率匹配与交织技术

交织技术

帧内交织

码分组合传输信道/扰码/信道化码

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

扰码(Gold)

信道化码/扩频码(OVSF)

物理层过程及压缩模式

小区搜索

同步过程

公共信道同步

DPDCH/DPCCH

同步

寻呼过程

随机接入过程

快速闭环功率控制过程

CPCH接入过程

物理层过程

下行发射分集

测量过程

压缩模式概念

压缩模式参数

层2MAC

层2

RLC 层2PDCP

RRC

RRC连接建立

过程

RRC模式

RNC迁移

静态迁移

伴随迁移

静态迁移与伴随迁移

潜在用户控制/准入控制/负载平衡/拥塞控制/动

空中接口UU

Uu接口层3

各功能实体的功能

同频切换测量进程

AMRC

AMR

CS64K

CS57.6K

7.5

512WCDMA业务速

率CS域

PS域

15

25630128

SRNC/DRNC/CRNC

WCDMA 业务及业务速率与扩频因子SF的关系

小区负载控制

相关算法

潜在用户控制PUC

准入控制CAC

负载平衡LDB

拥塞控制LCC

动态速率控制

DCCC

RNC

SRNC

DRNC CRNC

小区建立流程DCH-FP

MIB

主信息块SB

调度块SIB 系统信息块

激活因子/扩频因子/正交因子/地理因子

系统消息系统消息MIB/SIB/SB

负荷因子

地理因子G

60960

4

专用信道帧协议ALCAP/DCH-FP

各种因子概念

激活因子

扩频因子

正交因子

邻区干扰因子i

480

8业务速率和扩

频因子SF关系30

128分四步

小区建立流程ALCAP

64

120

32

24016

接收分集

发射分集

Eb/No

噪声系数RF

接收机灵敏度(dBm)

正确解调所需最小信号强度要求

接收机性能指标

拐角效应

乒乓效应

信号盲区

覆盖空洞

Eb/No 、噪声系数、接收机灵敏度、解调需要最小信号强度、接收机底噪和宽带载干比

功率漂移

底噪抬升(上行链路)

功率提升/功率漂移/底噪抬升

基站发射/接收分集

基站发射/接收分集

软硬阻塞

软阻塞

硬阻塞

红灯问题/孤岛效应/针尖效应/拐角效应/信号盲

功率提升

软阻塞/硬阻塞

带外通信/带内通信

带外通信/带内通信红灯问题

孤岛效应

针尖效应

输入阻抗

驻波比

反射系数

回波损耗

极化方式

增益

波瓣宽度

载频覆盖中心小区

载频覆盖边缘/载频覆盖中心

邻区列表的生成原则

邻区列表的生成原则

天线电气指标天线指标及相关概念

ü 下行DPCH上发射功率

上行DPCCH的初始发射功率

DPDCH符号的下行最大/最小发射功率

PRACH/DPCDH/DPCCH/DPCH 初始发射功率

载频覆盖边缘小区

接收机底噪PN

宽带信干比SNR(C/I)

上行链路预算公式

PRACH信道接入前缀初始发射功率

前后比

无源互调

其他指标

机械下倾

电调下倾

对称振子

半波对称振子

极化损失

极化隔离

上旁瓣抑制

零点填充

理想点源天线

波长

电调天线

慢衰落

快衰落

馈线损耗

PS业务用户行为参数

覆盖增强技术

覆盖增强技术/容量增强技术

馈线损耗

吞吐量

渗透率 Penetrating Rate

话务模型概念

业务模型参数

CS业务模型

PS业务模型

吞吐率/渗透率/CS、PS 业务模型

天线相关概念衰落

快衰落/慢衰落

放大器功率回退

1dB压缩点

放大器功率回退

单站点验证

RF优化

参数优化

接入问题

掉话问题

其他

WCDMA覆盖与容量的平衡

覆盖与容量的平衡

网络优化步骤网络优化流程

网络优化问题

覆盖问题

切换问题

网络优化问题

覆盖增强技术

容量增强技术

WCDMA中容量、覆盖和质量的关系

覆盖、容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CS域3G到2G

CS域2G到3G

PS域

概念

PDP CONTEXT NSAPI

RAB ID

APN解析

QoS协商

Qout

Qin

T312

T313

N312

N313

N315

T_RLFAILURE

N_INSYNC_IND

N_OUTSYNC_IN

D 上下行不平衡

小区驻留过程

异系统重选过程SM基本概念同步、失步相关参数

接入层AS

非接入层NAS

下行码发射功率

下行载波发射功率

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h

RTWP(Received Total Wideband Power)

3dB桥合路器

双工合路器

耦合器和功分

MP

MD

CV

CH

OP 传播模型建模

用2G路测预测

3G覆盖

杂散或宽带噪

声干扰

阻塞干扰

接收互调干扰

CS

PS

用户面掉话

比特率和符号率

发射互调干扰

TRB和SRB 信令面掉话

位置区LA、路由区RA、URA区和服务区SA之

间的关系

峰均比PAR

常用射频器件RRC消息中的缩写

3G规划中两种预测覆盖方法

比较

华为公司WCDMA设备支持的频点

四种干扰机理

GPS采用频率

李氏定理

4N

T300

N300T312

N312

T302

N302

T304

N304

小区分裂方法

3N

下行非正交的因素

信干比SIR和载干比CIR

小区的切换半径

小区半径与切换半径

对数周期天线原理

本地小区与逻辑小区

小区标示

空闲模式UE的定时器和常量

(SET IDLEMODETIMER)模型校正和GPS

ITU信道类型

GoS

QoS

T305

T307

T308

N308

T309

T312

N312

T313

N313

N315

T316

T317

会话类

流类

交互类

背景类早指配和晚指配

传输信道的复用遵循如下条件(CCTrCH)

UDD

LCD

接入过程分析指导书(25.211、25.213、

25.214)

寻呼问题

切换相关问题

业务类型

UTRAN侧测量量

连接模式UE的定时器和常量

(SET CONNMODETIMER)T314

T315

三种测量功能

参考电平

UTRAN侧测量量

UE RX-TX

频谱分析仪指标

YBT250参数及功能两种显示模式

TRACE菜单选

天线下倾角计算

地图投影方式

高斯-克吕格投影

UTM投影

解释

上行:1920-1980MHz;下行:2110-2170MHz。上下行频率对称,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的5M载波。

1880-1920MHz;2010-2025MHz。在上下行只使用一个5M载波,分时共享。

从基站到移动台以及反向的信息使用不同时隙传送。这种双工方式可以灵活的分配前反向信道,尤其适合于前反向业务不对称的系统。由两个频段组成,其中一个频段提供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信息传送,另一个频段则提供反向信息传送。实际应用时这两个频段按一定的频率间隔成对使用。1、PLMN value tag是master info block里面的一个IE,标识SIB1是否发生变化,而SIB1中有LAC/RAC的信息。如果SIB1的内容发生变化,RNC会将PLMN value tag++(在PLMN标签最小值和PLMN标签最大值范围内)。如果UE在读系统消息中的MIB时检测到PLMN value tag发生变化,就会读SIB1,否则就不会读SIB1;

A "radio link" is a log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a single User Equipment and a single UTRAN access point. Its physical realisation comprises one or more radio bearer transmissions.

A set of one or more Radio Links that has a common generation of Transmit Power Control (TPC)commands in the DL.The service that the access stratum provides to the non-access stratum for transfer of user data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CN. RAB(Radio Access Bearer)定义在UE和CN之间建立,根据签约用户数据、CN业务能力和UE业务请求的QoS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RAB。在RAB建立时,CN把RAB映射到Iu接口承载上;UTRAN把

A Radio Access Bearer can be realised by UTRAN through several sub-flows. These sub-flows correspond to the NAS service data streams that have QoS characteristics that differ in a predefined manner within a RA

B e.g. different reliability classes.Th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layer2 for transfer of user data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Serving RNC.一个码片距离=光速/码片速率,即:3*10^8/(3.84*10^6)=78米;WCDMA码片速率为3.84Mchip/s

处理增益=10lg(码片速率/业务比特速率),如AMR12.2K业务的处理增益为10lg(3.84*10^6/(12.2*10^3))=25dB 。WCDMA信道处理增益指在解调信号时获得的编码增益和扩频增益:P-CCPCH、S-CCPCH除扩频增益外,还有3db编码增益;CPICH、PICH、AICH等只有扩频增益;SCH不经扩频处理,但发射时在时间上重复,也有增益。

快衰落是由于用户的快速移动引起频率扩散、或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传输路径衰落特性不一样、或不同的频率衰落特性不一样,引起时延扩散等原因造成的;快衰落服从瑞利分布。

慢衰落由障碍物阻挡造成阴影效应,接收信号强度下降,但该场强中值随地理改变变化缓慢;慢衰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指到达接收机的主信号和其他多径信号因在空间传播时间或传播距离上的差异而带来的同频干扰问题。

多用户检测指利用多个用户信号的码元、定时、幅度以及相位等信息联合检测多用户信号以提高接收效果的一种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MUD)称为联合检测和干扰对消,降低了多址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最优接收机是联合检测所有的信号,并将其他用户的干扰从期望的信号中减去(信号的相干特性是已知的,干扰是确定的)。由于信道的非正交性和不同用户的扩频码字的非正交性,导致用户间存在相互干扰,多用户检测的作用就是去除多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可有效的缓解远近效应的问题。一般而言,对于上行的多用户检测,只能去除小区内主要采用主分集天线接收的办法来解决,基站的接收机对主分集通道分别接收到的的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取最大似然法。这种主分集接收的效果由主分集天线接收的不相关性所保证(所谓不相关性是指,主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不具有同时衰减的特性,这也就要求采用空间分集时主分集天线之间的间距大于10倍的无线信号波长(对于GSM,900M要求天线间距大于4米,1800M要求天线间距大于2米),或者采用极化分集的办W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宽带载波能提供干扰信号的分集,即来自大量的系统用户的多址干扰被平均。这就是频率分集。主要采取扩频方式来解决,在GSM移动通信中,简单地采用跳频这种扩频方式来获得跳频增益;在CDMA移动通信中,由于每个信道都工作在较宽频段(窄带CDMA为1.25MHz),本身就是一种扩频通信。用多个不同的载频传送同样的信息,如果各载频的频差间隔比较远,其频差超过信道相关带宽,则各载频传输的信号也利用天线波束指向不同使信号不相关的原理构成的一种分集方法。

以超过信道相干时间的时间间隔重复发射信号,RAKE接收机认为:一个码片时间>信道的相关时间。主要靠RAKE 接收技术、符号交织、检错和纠错编码等方法,不同编码所具备的抗衰落特性不一样。要求T>Tc 即重发信号的间隔时间T要大于信道相关时间Tc 以保证重发信号在时域上的独立性。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采用交织编码技术来利用垂直/水平极化的正交性来进行两路分集;

RAKE中用,增益最高。在接收端由N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监测。在接收端由N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相等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监测。在N个分集支路中选择具有最大信噪比的支路作为输出。

Rake接收机即相干接收机,也叫多径接收机(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其工作原理:(1)识别有效能量到达的时间延迟位置,并且将Rake接收机的指峰分配给那些峰值的位置;(2)在每一个相关接收机中,都要对快衰落过程产生的变化很快的相位和幅度进行跟踪,并将Bitmap

PLMN value tag主要用于两个相邻小区属于不同的LAC/RAC情形,比如一个UE从cell1(LAC1)移动到

cell2(LAC2),两个小区的PLMN value tag相同,UE就不会做位置更新,本来这时候UE跨LAC移动应该发生位置更新的。所以规定相邻LAC/RAC的PLMN value tag变化范围不能有重叠,比如LAC1的PLMN value tag为1~64,LAC2的PLMN value tag为65~2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