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日两国传统服饰质的研究

中日两国传统服饰质的研究

中日两国传统服饰质的研究
中日两国传统服饰质的研究

一、传统服饰的内涵

在我们比较中日传统服饰之前,让我们先来界定两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文化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

并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民族服饰的形成与

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孔孟的严谨庄重、老庄的逍遥超然、禅境的空灵飘渺都是滋养中华服饰文化的沃土,赋予了中国传统服饰以独特的灵性。中国服饰历来被列入“衣冠礼乐”之属,

内涵繁杂、隐晦,其在款式、色彩、纹饰以及穿着方法上的暗示,宛如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二)日本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它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日本绝大部分

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

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二、朝代变迁带动古代服饰的变化

中国和日本的朝代变迁自然久远,但是从传统服饰的影响上来看,

我们仅从服饰相互影响最紧密的源头--—中国的隋唐时代以及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日本的奈良时代开始谈起。(一)中国的朝代变化及汉族服饰的变化

1.隋唐时期的汉族服装的特征。

隋唐时期,在平民中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

穿长靿靴。式样为圆领、

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

此外,还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唐代的平民女装,

主要由衫襦、裙、帔帛三件组成。唐初盛行窄袖衫襦和长裙,

肩上披有类似长围巾的披帛。潘婕尹胜男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潘婕(1982-),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长春130117

尹胜男(1983-),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长春130117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法”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日本人每逢自己的传统节日或者婚礼等重要典礼仪式,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穿着传统的和服出席。甚至平时一些小的集市,也有年轻男女会穿着相对简易的和服游玩。和服在日本不仅仅是传统,更是时尚,即便是年轻前卫的男孩女孩也都会有好几套。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至今却没有自己公认的传统服饰。本文试从中日两国传统服饰的内涵及历史演变等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服饰一再变化,没有定性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日本;传统服饰;质的研究[中图分类号]K89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01-0033-05

中日两国传统服饰质的研究

而在贵族中流行一种袒胸大袖衫襦,为贵族妇女的服装。其特点是不著内衣,裙腰高至乳房之上,以大带系结,从而袒露胸部。大袖衫襦的对襟,以纱罗等轻薄制品为面料。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正是对这种服装的真实写照。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因而服装也渐趋宽大。此外,当时妇女还盛行胡服和女着男装。

2.宋代时期的汉族服装的特征。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代,宋代的服饰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宋代妇女的服装,除北宋曾一度流行大袖衫襦外,窄、瘦、长、奇便是这时妇女服装的主要特征。此时的衫襦式样较多,有圆领、交领、直领、对襟等,袖口窄小,下摆左右两侧有较长的开气。再来看宋朝的男装。宋代男子一般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袖口短窄,腰部扎有腰带,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小袖口贴身的这种服饰特点实际上是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南宋朱熹在谈及宋代服装的渊源时就明确指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3.辽、金、元时期的汉族服装的特征。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袭了汉唐和宋代的汉民族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服饰,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由蒙古人建立的元代在服制上采取了较开明的政策,大江南北演绎着截然不同的着装风格:北方少数民族穿着金光闪烁的纳石失锦袍和具有漠北风情的皮靴,南方仍以汉式服饰为主,呈现出和睦相处的良好景象。

4.明、清代满、汉时期的服装的特征。

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服饰制度。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族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剃发易服。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穿着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而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记忆。

(二)日本的朝代变化及服饰的变化

1.奈良时代。

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好是中国的唐朝。据“令义解”、“令集义解”、《日本纪略》以及日本正仓院残留的资料的记载:奈良前期,日本人和先前的时代几乎相同,穿着类似于“贯头衣”一样的衣服。“贯头衣”的构造十分简单,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服装。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奈良后期,宽舒轮廓的日本服装诞生了。女性开始穿着长衣袖和有披风式的下摆的和服了。这也可以说是日本和服的原形。这一时期中国唐朝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与日本和服的原形的简单粗糙相比,中国唐朝的服饰,特别是女性的服饰,已经趋于成熟了。

奈良时代(公元719年),日本《初令天下百姓

右襟》的法令出台了。天皇命令所有人的衣襟要由原来的左侧在上改为右侧在上。此法令颁布之时,正是日本积极学习唐朝之时。而此时的唐朝服装的衣襟正是右侧在上,由此,不难看出奈良时代的日本人正是模仿了唐朝时代的服装。总体来看,奈良时代前期的和服比较朴素,而后期的和服则比较华丽。

2.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展示日本独特文化的“国风文化”盛行。此时的和服颜色更加多样化,袖子也变得更加宽大。九世纪中期,和服裙裤下摆口的宽度和袖口的宽度一致。十世纪初,袖子的宽度已经增长到一尺六寸,而和服裙裤的宽度也几乎与其相同。众所周知的“十二单”就是在平安时代被贵族妇女所喜爱的服饰。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迭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迭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

3.镰仓、室町时代。

和服回复素朴,注重实用性,女装变的简单,宽袖又变回了小袖。男装比较流行直垂和戴乌帽子。明代,日本进入室町时代。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在衣服上印上家纹,是此时日本和服的主要特征。

武士家纹可以说是战争的产物。战争中,家纹是区别敌我的依据,战后用于战功的检验。原来仅为公卿所有的家纹,经过源平合战的“白旗对赤旗”时代,在武士间迅速普及开来。镰仓时代以后,武士在战场上与敌人对决,都以旗印、家纹表示本军的所在。从南北朝、室町时代一直到群雄割据的战国,阵幕、旗指物、帜、马印上的家纹,是远距离区别敌我的惟一依据。当乱世结束的时候,家纹也随之失去了生命力。

4.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早期的腰带形式十分简单,仅由编成鞭子形状的绳索制成。此后,人们开始使用没有袖子的肩衣和裤裙组合在一起的上下身礼服。而在广大民众当中则十分流行“小袖”。与小袖同步发展的是带。带由原来把和服绑在身上的工具,演变成了在和服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的装饰物。最初的

带是又细又长的,系在腰前的装饰物。元禄年间,带变成了五六寸宽,打的结也变得更大了。由于前面的大结影响日常的工作,也妨碍视线,而且破坏了整体的美。所以,带变成了系在后面的装饰物。带的打法更是有将近300种之多。

三、统治民族带动服饰的变化

(一)中国统治民族的变迁与传统服饰的变化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

服饰大为交融。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大红)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款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后,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

(二)日本统治民族与传统服饰的变化

众所周知,日本称自己的民族为“大和民族”。

确实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和人”约占总人口的98%以上。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为“单一民族国家”。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着别具民族特征的阿依努人和生活在日本冲绳县附近的琉球人。由于“和人”数量占了压倒性比例,所以,纵使时代变迁,天皇更替,和服有过不同程度的改良,但是占统治地位的“和人”始终把本民族的和服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

四、统治思想与服饰质的变化

(一)中国统治思想的变迁与传统服饰的质的变化

隋唐时代,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明代主要是朱元璋的思想,他不仅将大权集于一身,还以他个人的思想统一全国,他的法制思想其实是以法家为主,儒家为辅,以严刑酷法为主,德礼教化为辅,法儒结合,刑礼并用。这是中国法制思想史上的一大变化,适应了极端专制统治的需要。明代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制。辛亥革命后,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服饰禁锢被打破,加之西洋服饰工艺的传入,妇女的服装才产生了新的变化。

(二)日本统治思想的变迁与传统服饰的质的变化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唐朝的服装给了日本奈良时代的服装以很深的影响。据《日本纪略》记载:奈良时代(公元719年),即日本遣唐使团带唐王赠予的朝服回国后,日本《初令天下百姓右襟》的法令便出台了。天皇命令所有人模仿唐朝服装,衣襟要由原来的左侧在上改为右侧在上。9世纪末遣唐使被停止,一直到10世纪初,日本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相对与受中国影响较大的奈良时代文化,人们把这时的日本文化称为“国风文化”。这时的服装也渐渐从外来影响中解放出来,显现出它独特的奢华美和精致的特征。因为有国家越小越会被人欺负的思想,所以,日本人想通过宽大的服装,来表现自己的雄伟宏大。镰仓时代,元朝统一中国,元朝曾连续数次侵犯日本。而此时的日本是武士阶级掌握实权的时代。为了便于战斗,和服又回复素朴,注重实用性,宽袖又变回了小袖。五七桐十六瓣菊纹同是皇室所有。南北朝时期,醍醐天皇把源自中国“凤栖梧桐”之意的五七桐赐给开幕(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足利尊氏又下赐给手下有功大名,所以桐纹开始在武家中作为一种功勋的象征流行使用,室町幕府末代将军义昭把桐纹赐予织田信长,信长又赐予秀吉,秀吉由于出身比较卑微,很注重荣誉和身份,所以秀吉当上关白后五七桐被他长期使用。而到了现代,五七桐由于代表着身份地位和荣耀,成为政府和总理大臣的代表纹样。江户时代前期,普通百姓的服装变得相当绚烂豪华。但是,幕府阶级屡次从儒教的价值观到俭约令加以限制,没有接纳普通百姓对服饰的热情。受茶道影响,他们更喜欢看起来朴素,但实际上需要花费很多钱的服装。

五.中日传统服饰的保留

曾经无数次思考过,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像日本人那样,有自己的统一的传统服饰。经过考察和分析,发现日本人的民族是单一的和民族,它的年代虽有更替,但基本上延续着大和民族的统治,地域相对小而且岛国也容易闭塞。只有当有意识地敞开海路时,才有可能与其他国家交往。日本学者秋山光和说,这个崛起于大和的家族从公元3世纪起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至5世纪时,已成为日本大部分土地的统治者,遂与中国的宋、齐两朝有了来往。中国南北朝时,日本尚属古坟时代有“男子皆露紒,以木棉招头,其衣横幅,但装束相连,略无缝。妇人被发屈紒,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注释③引用《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我们都很熟悉的日本圣德太子(574-622),尽管48岁去世,未能继承皇位,但在他执政期间,狂热地引进中国的文化,这位极力主张效仿中国的古代政治家,曾穿着整套的中国隋唐男子典型服装。和服,正是在中国隋唐服装基础上形成的,这之后,和服遂成为日本传统服装。

我们分为横纵两个方向来看中国传统服饰。横向来看就是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本论的介绍可以看出,自有史书记载以来,就有四方异族的不同服饰形象。这与俄罗斯等多民族国家不同。在时间上,中国也发生着同日本一样的时代变迁,但是不同的是,日本的朝代更替并没有伴随着统治民族的更替,这一点与中国大不同。“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注释④引用《礼记?王制》)夷、蛮、戎、狄中又包括很多民族,这些民族与中原民族交流甚密,其中一部分曾入主中原,在以后的发展中又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整合成为许多新的民族。同时,也伴随着统治思想的变化。这也带动了服饰的变化。汉代的服装已形成民族特色,男子以袍为主,只不过武官与重体力劳动者袍身略短,文人则袍及脚踝。女子穿袍,也穿战国延续下来的深衣,其中绕襟深衣成为那一个时代的代表。汉代时,中国建于西周时的服装制度已经基本成熟,帝王百官在大礼时所着的冕服,以其象征天地秩序的上衣下裳,象征未明之天和黄昏之地的黑色与黄色,以及衣服上代表宇

宙万物并告诫君王臣下的“十二章”(即日、月、星

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来显示一种礼制的威仪。如今大学生穿的汉服,样式很像是汉代平民穿的曲裾袍和直裾袍,应该说曲裾袍更具有艺术的韵味。这几年,祭孔的仪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仪式上人们穿的这种传统儒巾、袍衫也就愈发显出中华文化的特色。

就这样,中国在纵向的时间上进行着时代变迁,也在横向的统治民族和统治思想等方面发生着变化。这些正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一再变化,没有定性的原因。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村上信彦.服装的历史Ⅰ[M ].理论社,1955.[2]村上信彦.服装的历史Ⅱ[M ].理论社,1956.

[3]板仓寿郎.服饰美学[M ].弘学出版有限公司,1983.

[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5]华梅.中国服饰——人文中国书系[M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6]鸿宇.中国民俗文化——服饰[M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7]袁仄.中国服装史[M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8]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9]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郑春明]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an Jie Yin Shengnan

Abstract:Kimono is suitable for men,women,old and young to wear on the occasion of wedding,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other ceremonies in Japan.As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of Japan,Kimono is also very fashionable,some modern young people even keep some in their wardrobes.Nobody will laugh at wearing plain Kimono in the marketplaces as well as shopping malls among modern Japanese young people.While for China,a country with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why don ’t Chinese people have their own traditional cos-tumes?Some people may think of Cheong-sam (Chi-pao )?It is true that Chi-pao has influenced Chinese cos-tume for a long time.However,the Han nationality is the majority in China while Cheong-sam (Chi-pao )is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for the Manchu minority nationality only.Through comparing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the authors are trying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is any costume which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people at the modern time to wear but also keeps its traditional style,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Chinese;Japanese;Traditional Costumes;Tentative Study

传统文化素养论文—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其诞生以来就富有烂漫色彩,随着时代发展,服饰文化愈加以为无穷。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了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通过对服饰文化的研究,可有考察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评赏各个朝代风俗习尚,了解服饰本身的演进规律,探究人类进行人体包装的心里隐秘。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发展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 据史籍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后来黄帝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作衣,这就是最早汉服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是在商朝建立的,就是把衣服分为两截,即上衣下裳(裳是指裙子)。腰部用宽腰带束扎。商朝的时候纺织与刺绣的技术都已十分的纯熟,领襟袖口都有精致的刺绣和滚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即指上下分裁,但中间缝合而成。在当时非常流行,男女尊卑都能穿。 (二)汉朝的服饰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说文》:“绔,胫衣也。”《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二)唐朝的服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唐朝的服饰

质地考究,色彩鲜艳,样式繁多,配饰精美。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贵典雅,在悠久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璨辉煌。 唐朝女子爱美成风,重视化妆、画眉、点唇,也喜欢涂胭脂。服饰特点是低领大袖,裙腰高束。样式主要是上着短襦,下穿长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让长长的裙摆拖地而行,体态轻盈有若天仙般的飘逸高雅。唐朝男子身着圆领袍衫,头戴幞头、纱帽,幞头是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的头巾,在唐朝非常盛行。 (三)唐以后的服饰文化 宋朝衣冠服饰虽沿袭唐代传统服饰,但又独树一帜。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倡导传统保守的道德观。因此影响所及,服饰不再追求华丽,而以自然俭朴为主。宋朝男子服饰仍以圆领袍衫为主,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等级。不分尊卑,在各种场合都戴幞头。女子服饰上衣种类有襦、衫、袄、大袖、半臂、褙子等等,下身也是穿裙子。其中褙子是当时无论贵贱都流行穿着的服饰,褙子是一种外衣,直领、对襟、长度过膝是其特色。 明朝建立后,恢复传统的汉服服饰制度。明朝服饰质料种类繁多,刺绣技术发达。男子服饰仍以袍衫为主,官员朝服仍袭古制,以袍衫颜色和图案来区分官职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绣图案,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则为走兽图案。妇女服饰款式承袭唐宋,襦、裙、袄、衫、褙子、比甲,明朝妇女的礼服为凤冠霞帔。 清朝满州八旗统治者实行了长达三十七年的“剃发易服”,禁止中国传统服装和强迫中国人改穿满族服装,从此汉服在满清时期消失了。清时代和清末近代,中国男子改穿满族的长衫、马褂、唐装,女子改穿满族的旗袍、旗装。清代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等等。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

浅析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传统服装是能反映中国特色传统服饰文化的服装。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丰富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元素,为人们带来视觉传达的冲动感。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文化在风格,色彩,面料,装饰和手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终凝聚成为国家文化中国文化特色。 标签:服饰设计;传统服饰;现代服饰;影响 一、中国传统服饰概述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他是构成一个名族外部特征的必要因素,故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及其风格和服饰风俗。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从而为我们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丰富多彩的设计元素、设计题材。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我们年轻的新一代设计师不光对中国服装文化有物质方面的了解,而且还要有精神和思想方面的认识,并需要不断努力挖掘其所具有的服饰内涵和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承载。中国的服饰文化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着装上尤其注重伦理观念的表现,即不强调形体,努力遮掩人的自然体态,达到“人形合一”。尤其是“深衣”制,在夏商周时期,深衣是君王、诸侯、文臣、武将、士大夫都能穿的,儒家理论认为,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符合规、矩、绳、权、衡五种原理,所以,深衣是比朝服次一等的服装。庶人则用它当作吉服来穿,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不仅承载着儒家文化,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在历经两千多年的今天仍能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领风骚,彰显着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服装特色的深厚内涵。 中国古代文明中有许多古老的故事,中国传统元素都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坚韧。不同时代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元素,其中包括中国建筑,服装,中国传统绘画和民俗艺术等,而这些文化内涵和形式元素是祖先离开的珍贵遗产。我国历史上的王朝变化导致文化中心的变化,最终导致了每个历史时期,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代表性特征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中国丝绸,锦布,大麻,蓝色印花布;色彩艳丽的民族色彩:如鲜红,绿,黄,蓝等。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图案,商周期的青铜图案,秦汉时期的古代漆器图案,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格局以及唐宋宋代的传统装饰图案。上述延伸到现代生活中是传承民族文化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外在特征。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意义

中国传统服饰变迁 啊

一、传统服饰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了最早的服饰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同时也具有美化的功能。 服饰,即平时所说的“衣”有着广狭两义,狭义的衣仅指身上所穿的,而广义的衣则指的是一切蔽体的织品,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等。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中国古代的先民从服饰起源之始,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融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成了服饰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璀璨华美,丰富多彩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是一个时期的审美倾向、审美意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的时代的。 首先,中国古人的服饰审美意识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 其次是“等级性”。这是阶级社会的标志,它对古人的服装审美意识的影响贯穿了古代社会的始终。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这种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历史上“白衣”、“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例子,在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 第三,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也直接影响到了服装的审美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七雄争霸,各自为政,造成了百家争鸣学术论战,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多种的审美主张。魏晋时期是历史上经济、政治最为混乱的年代,但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说课材料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 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 中华民族, 走过了五千年漫漫长路, 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堪称独一无二的奇迹。中国古代服饰, 就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表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成为世界服装艺苑中的一朵奇芭。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制社会,其中服饰由于与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古代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服饰的颜色又是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官与民共同构成两个最主要的群体。《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在打败神农和蚩尤后,立了春、夏、秋、冬、中五官,“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并且“??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官与民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机制也完善起来,中国的官僚政治开始发展,官员的等级制度也建立起来。经过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已经成为成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度。官员有了等级,也必然会有相应的标志以区分等级。 这种标志在大一统社会最初的体现是汉代官员的印绶制度。印绶制度以佩绶的颜色、长短、头绪来确定等级。如汉最高等级的官员太尉、丞相等为金印、紫绶,而有资格配以印绶的最低等级官员为铜印黄绶,还有有印无绶、无印无绶的。这种佩绶制度自西汉始见于文献,一直沿袭至明朝。到了隋唐,官员品级制度完善,服色也与之相联系,形成品色服制度。在品色服制中,官员品级与服色绑定,且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包容关系,“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这种扩大到了生活细节的对服色的专制看似严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车服用度上,自上而下是一种倒三角状,这与社会分层的人数分布正好相反。这种反差是社会自上而下发生流动的动力之一。 从官员服色等级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服色很早就被赋予了政治意义。服色的政治功能被强化,往往是国家较为安定、富足、统一的情况下。隋朝因其时间短暂,且发达程度不够,因此只对服色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唐代武德年间才有了成熟的形制,而直到贞观盛世,品色服制度正式形成,由此确立的服色贵贱尊卑秩序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大致上都保持稳定。究其原因,服色的规定在隋唐之前依附于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隋唐以后则正式成为政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传承其优良传统,对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 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传承其优良传统,对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键。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上世纪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这些不利于服

浅析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浅析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服装界里永不过时的元素被各国人们所喜爱,也始终是各国着名服装设计师们热衷选择的时尚元素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面料、色彩、款式和图案中的体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运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服饰;体现 1前言所谓的中国传统元素应该就是让人们看到后马上会联想到“传 统中国”,看上去就知道是从中国文化中脱胎出来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都蕴含在服饰里,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它的核心是中庸、和谐、内敛。这些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服装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如服饰里渐变过渡的中间色,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宁静致远,这就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的风格;宽袍大袖也是从汉代服饰发展而来的一种服装样式;还有丝绸的材质等等。东方和西方的服饰对比起来就好像西方人更强调竞争、中国的传统则是讲究平和的,如放风筝、太极等,讲究的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内在的修行。中国传统元素是一种神韵,不是一件旗袍、大灯笼袖或者某种色彩可以诠释的。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服装必然包含 着三个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费水平的人对这三个服饰里的重要元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季节的变化还有科技、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服装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所以这三个重要因素足以让服饰千变万化,来适应各种人群对中式服装的不同需要。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里可以体现在这三方面的任意一点上。 面料。总体来讲,中式传统服装的面料选择十分广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却是中国独有的或是最先运用在服饰中的。例如大麻被称为汉麻;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丝绸也是我国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则是从印度引进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绫、罗、绢、绮、绵、纨等。我们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时的织物中,麻织品的精细程度甚至可与丝织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装不仅仅是单纯的从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服装有所区别,而且在服装的面料上也颇有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服装面料使中式服装增色不少。 色彩。传统的中式服装在色彩上是很有讲究的,也并不是所有颜色都适合人们的日常穿着。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

浅谈中国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服饰文化 社会082 姚吉53号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

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思考

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思考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蒿草树叶可成衣;玉石金缕可成衣;铁甲兽皮可成衣;棉、麻、丝、毛皆可成衣。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现代潮流中却遗落乃至失去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化瑰宝,服饰,就属其中之一。 自然,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少数民族至今仍完善地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饰,这些都是我们不多或缺也无可替代的传统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隐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深刻意蕴。一部中国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文化发展史。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文化愈加意味无穷。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品格。 按说服装,对人类来说,蔽体御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人类服装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实用目的时代以後,它的功能就复杂了。尤其在中国,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服装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

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尚在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期,已经形成上衣下裳分明的中国服装基本形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历经魏、晋、隋、唐,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使中华服饰文化传于世界。隋唐时期的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经济、文化的繁荣使服饰发展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那时候女子最时兴的衣着是“襦裙”,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到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飘飘欲仙的感觉。还流行“长巾子”,是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唐时最典型的一种时尚就是女装男性化,中国民间传说里女扮男装的浪漫故事,估计得有一多半是从那个时候流传开来的。想想我们的先祖们还是很开放的吧?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关键词: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变的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中国属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纵观历史轨迹,中国服饰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以石器时代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初形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茹毛饮血,大多赤身裸体,不存在服饰。进入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的服装。约在五千年前,中国出现了仰韶文化,产生了纺织,开始用石陶纺轮把采集来的野麻纤维捻成细线,织成麻布,制成服装。到了殷商时代,随着“蚕”的饲养,人们对丝织技术的熟练掌握和纺织机的进一步改进,“丝”、“皂”的出现和“提花装置”的发明,制造出精美瑰丽的丝绸,服饰文化基本形成。在这一整个无阶级社会发展中,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然形态文化”,男耕女织,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穿什么,穿什么是什么。所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形式。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衣冠服饰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中国至西周起就产生了完整的冠服制度。自天子以至卿士,服制各有等差。同时,在统治机构中,还专门设立了“司服”一职,专门掌管服制的实施,安排帝王的穿着。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冠服制度被纳入了“礼治”的范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法治”与“德治”并举,自此,帝王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等级制度已日益严格。诸如东汉孝明皇帝汉代服制的确定、魏晋时期的法定服制、隋唐服制、宋太祖的新服制以及清顺治九年饬礼部制定的《服色肩舆永例》等,对不同级别不同行当官员的朝服及常服的样式、色彩、质料、图案、纹样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有的还对耆老、兵民、商人的服装也都一一定明。尊卑贵贱,各有分别,制度形态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随着辛亥革命帝制的废除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剪辫发,易服色”的“衣冠服饰”变革如火如荼。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民国政府的《剪辫通令》、《服制条例》等,有力地推进了这项改革。30年代后,随着海禁的开放,外国衣料的输入,各大媒体“服装专栏”的开辟,“服装表演”的纷纷举办,使中国服饰文化日新月异。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的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衣服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衣服的发展史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是穿衣服的。人为什么要穿衣服?有人说是为了护身、为了御寒,这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的;有人说是为了遮羞、为了礼貌,这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的;也有人说是为了好看、为了吸引异性,这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解释的。当猿刚刚进化为人的时候肯定没有穿衣服,我们的祖先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不得而知。上古传说把衣服的发明归功于黄帝。《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实际上,衣服的出现要早得多。我们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就发现了骨针,从而可以知道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穿衣服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10根的粗麻布印痕。在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20~30根的细葛布和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40~50根的绢。那时的人们一定也穿衣服了,只不过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罢了。 商周时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说文解字》说:"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金文中常见有周天子赏赐给臣下"赤芾"的记录。"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后世称为蔽膝。华夏族的习俗是束发的,发髻要用

笄别住。商代遗址中出土过许多骨质的发笄。 先秦时代,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衣服是右衽窄袖、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 "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绵,充填新绵的叫襺,充填旧絮的叫袍。穷人填不起丝绵,只能填些碎麻,叫做缊袍。袍因是内衣,所以只能居家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的奇葩——唐装

大 众 文 艺 135 摘要:唐朝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从而推动了服装的发展,使唐装成为中国古代最为兴盛的时代。唐朝服装也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五次重大变革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服装的繁荣主要凸显在女装上,丰美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穿着方式等。 关键词:唐朝;女装;服饰;文化 公元618年至907年,中国历史进入到空前辉煌的时期——唐朝。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近三百年的唐代,服饰经过长期的传承、演变、发展,成为中国服装发展史上一朵奇葩,世界文明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唐朝服饰的起源 初期唐朝,承袭了隋朝的车服体制。直到公元621年,车服制才得到正式颁布,这时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服装、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并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这使得唐朝服饰相对历代服饰来说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多民族间的广泛交流,促使了民族的大融合,从而也使得唐朝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服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裤褶服饰的产生。服饰中的盘领、紧身窄袖、短衫、瘦长裙取代了自秦汉以来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 唐朝的服饰文化 唐朝服饰融合了商周时期服饰上的豁达严谨、春秋战国的舒展、秦汉时的磅礴明快、魏晋的飘逸,并在此基础上更凸显雍容华贵、富丽大气,使服装、服饰图案达到了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高峰,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至今。唐代服饰融合了多种元素,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中西文化相交流,使之空前的繁荣,尤其体现在女子服装上,其雍容华丽、千姿百态的服装款式,形式多样的穿着方式,种类繁杂的装饰妆扮体现着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的时代。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佼者。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采,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唐朝女子服饰的特点 唐代女服在传承本民族服饰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域异质文化的优良成分而创新发展,它们是唐代服饰文化的主流。唐代女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诗人称之为“时世妆”。唐朝女服中的衣裙款式,从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改变展现了初唐到盛唐美学风貌上的演变过程。服装款式唐代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窄袖衫襦、长裙、 胡服、 女着男装。这三种不同特点的服装,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胡服、女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1.窄袖襦衫、长裙 襦裙指的是唐朝女子上着短襦或衫,下穿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朝女子襦裙装吸纳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取其精华并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绚丽的一种配套装束。襦的样式很短,一般只长至腰,是唐朝女服的特点。与其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朝女服中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都可以穿着的常服。红色,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是唐代女子着襦时喜欢的服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根据女子的喜好,襦的领口随之 变化,主要的领型有方领、鸡心领、圆领、直领等。而袒领在唐朝初期并没有得到普及,只在宫廷妃子及歌舞伎者间流行。从唐朝墓葬出土的大量陶制女俑和壁画分析,袒领后来的流行已经普及至百姓家的女子,女装中的袒领形象成为当时艺术形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朝时建立的基本服装体制——上衣下裳,唐朝沿用,女服中主要的下裳就是裙。裙子的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的高度,有时可以上提掩胸,纱罗衫外披,致使上身肌肤若隐若现。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2.胡服 胡服流行于开元,天宝年间,这种装束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服饰成分在内,令唐朝女子耳目一新,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腰系革带的特点。唐朝的胡服,除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外,还包含了大量异国风情的服装。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是唐朝,所以长安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和世界著名的大都会。唐朝从异族文化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其中一个具体的体现就是胡服在中原大地上的流行。唐朝崇尚胡服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女子穿着胡服,这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胡舞的流行,对女子服装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女子穿着男装 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女着男装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礼记 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尽管事实上不可能这么绝对,但是女子着男装,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不本分的表现。在汉朝和魏晋时期,男女服装样式差异较小,但不属于女着男装,只有在社会风貌繁荣昌盛、气氛非常宽松的唐朝,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成风,即使这样,还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少数民族的影响。马上民族的服饰对当时中原服饰的影响占了绝大多数。那些讲究贴身的服饰,随之也对唐朝女性着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渗透的,也为女子穿着男性服装创造并提供了氛围。尤其是大唐开元、天宝年间女着男装的风气最为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着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 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相当普遍。女着男装也成为了唐朝女服的一道亮丽风景。 服饰纹样 唐朝的服饰图案改变了原有天赋神授的创造思想,采用仿生设计,写生真实的花草、鱼虫,传统图案龙、凤得到继承,这也是受皇权神授的影响决定的。华美、自由、富丽、大气是这一时期服饰图案设计所趋向的艺术风格。唐后期服饰图案更加美观精巧。帛纱轻柔的服装上花鸟图案、团花图案、边缘图案,真是花团锦簇、争奇斗妍。唐朝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自由、圆润、华美、丰满是这时期服饰图案的设计特色,在衣装、鞋、帽、巾、玉佩、首饰、发型、妆容上,都全面体现了这一特点。 服饰色彩 与前代相比,唐朝女服的色彩、款式、面料都有大大的突破,可谓五彩斑斓、绚丽多姿。众多裙子的样式在唐诗中有所体现,如 “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唐朝女裙多姿多彩,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均为女子所喜好的颜色。尤其是石榴色,流行的时间最长。李白诗句中 “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的“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由此可见石榴色流行范围之广,《燕京五月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的奇葩——唐朝女装 李 杨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文艺评论 (下转第178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