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学案5.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学案5.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学案5.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学案5.doc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学习引入:

展示蛔虫生活的视频,并提问: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二、旧知复习:

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和构成。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作。水螅摄食时,食物由进入,吃进去的食物在消化腔内被消化,食物残渣仍从排出。

2. 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在处尤其多。环境良好时,水螅通过的方式进行生殖。

3.腔肠动物的身体呈;体表有。

4.扁形动物中的寄生虫适于寄生的特点: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特别发达。

5.扁形动物的身体呈;背腹;。

6.日本血吸虫属于动物,它的成虫寄生在。

三、自学检测:

1.线形动物有些是自由生活,如。有些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体内,如、

、钩虫、丝虫。

2.蛔虫寄生在人的里,靠吸食小肠中的食糜生活。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蛔虫没有专门的,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蠕动。

3. 雌雄蛔虫在人的中交配后,雌虫产下的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人喝了有虫

卵的生水,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用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都可能感染。预防蛔虫病,一是要,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二是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后再作肥料。

4.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构成。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有,与蚯蚓的有关。在繁殖期间,蚯蚓产生的蛋白质环会带着1~3个从蚯蚓身体上脱落,形成,并在卵茧内发育成小蚯蚓。

5.蚯蚓靠的收缩和的配合向前蠕动。

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要靠呼吸。蚯蚓的体壁密布,可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也经体壁的血管由体表排出。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维持正常。

7.除蚯蚓外,沙蚕、蛭也是动物。沙蚕的体节两侧均有突起,称为,用于爬行或游泳。蛭可通过吸附在其他动物的皮肤上,吸食血液。蚯蚓在土壤深层穴居,以土壤中的为食。

9.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组成;靠或辅助运动。

10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促进植物根的作用;蚯蚓吃进有机物,排出的粪便含氮、磷、钾,可;蚯蚓是优良的饲料。

四、合作探究:

1.蛔虫的体表、消化管以及生殖器官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它的寄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蛔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病应注意什么?

3.身体分节对蚯蚓的运动有何意义?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4.蚯蚓运动时,身体粗细长短有什么变化?蚯蚓是怎样运动的?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五、拓展提升:

1.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提示:考虑体节、体表、运动方式)2.某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发现蚯蚓死亡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蚯蚓饥饿而死

B、穴居动物怕光

C、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D、蚯蚓干渴而死

六、当堂检测:

1.寄生虫数量较多时,会钻入人体胆囊的寄生虫是( )

A、蛲虫

B、钩虫

C、绦虫

D、蛔虫

2.大雨过后,蚯蚓往往要爬到地面上,原因是()

A、蚯蚓喜欢雨后地面的环境

B、浸入洞穴中的雨水太凉

C、土壤中缺氧无法进行呼吸

D、到地面寻找食物

3.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海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加工后可食用

B、人吃生食或喝生水容易患寄生虫病

C、人类可利用蛭来生产抗血栓药物

D、蚯蚓要啃食庄稼,传播疾病

4.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的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右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1)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蚯蚓的呼吸依靠来完成。

(4)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

(5)请仿照以上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体形细长

相似性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

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学 科 生物年 级 备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1、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观看多媒体,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学生讲演: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最 活动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 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两栖动物 教师播放青蛙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 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 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 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 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视频,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 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视频,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 二次备课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 (1)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2)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整年的生物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植物的大致类群以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所以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但由于西安处于北方内陆地区,有些学生对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比较陌生,所以本节的学习主要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腔肠动物及扁形动物。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代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 *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ppt,视频资料,水螅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 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时难点

第一节: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生物淡水:水螅 海水:海葵、水母、海蜇、珊瑚虫 2、水螅的结构:内胚层、外胚层、消化腔、触手、口、芽体 3、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状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二、肠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食用:海蜇 2.珊瑚虫的分泌物形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强,上课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已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又有着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想当然多而动手落实,严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不够。所以本节课通过讨论设计探究方案,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五、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编写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六、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 (学生观察、思考、作出假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 新课教学 1.任务一: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教材第8页蛔虫结构示意图。 提问:(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问题引入:刚才辨识出蚯蚓图片的同学可真不少!大家对蚯蚓了解多少呢? 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观察蚯蚓。 2.任务二:实验――观察蚯蚓。要求:按照教材第9-10页的要求进行观察。填写在学案中表格――蚯蚓一列的1-6条。 (1)步骤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提示:如何根据外形特点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 (2)步骤二: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提示:蚯蚓运动――蠕动,是哪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题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 习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习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 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3、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 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4.、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5、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完成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6、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 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 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7、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A、呼吸道 B、口腔 C、蚊虫叮咬 D、皮肤 8、蚯蚓刚毛的作用是()A、感觉光线 B、感觉声音 C、协助运动 D、辅助呼吸 9、蚯蚓、沙蚕、水蛭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穴居生活 B、身体都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都是昼伏夜出 D、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 10、预防蛔虫病最主要的是掌握蛔虫的() A、生活环境 B、生活习性 C、身体结构 D、感染途径 11、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A 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 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 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 颜色不同 12、青少年出现晚上失眠、烦躁、夜惊、磨牙等现象,可能是患有() A 蛔虫病 B 绦虫病 C 蛲虫病 D 血吸虫病 13、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A 体节 B 环节 C 环带 D 体带 14、蛔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表面有角质层②身体细长③消化管长而发达 ④生殖能力强,卵有厚壳保护⑤消化管结构简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15、蛔虫区别于猪肉绦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 寄生 B有口有肛门 C 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 D 繁殖能力强 16、人感染蛔虫病是因为误食了蛔虫的() A受精卵 B 成虫 C 卵化的幼虫 D 感染性蛔虫卵 二、填空 1、蛔虫身体呈()形,前端(),后端(),蛔虫的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对自身()。蛔虫的消化器官十分(),没有(),只能靠()。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情感目标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放映蛔虫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种动物的名称。 蛔虫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雌虫和雄虫有什么区别? 答案: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面卷曲。 (二)讲授新课 线形动物 1、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蛔虫,请学生总结出蛔虫的形态特点: (1)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2)活虫身体为乳白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3)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4)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管和肠,后端是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2、蛔虫的生活史 (1)出示蛔虫生活史的图片,总结蛔虫的生活方式及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2)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并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3)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3、蛔虫的特点总结 项目特点适应环境 形态结构身体细长、呈圆柱 形,体表有角质层,没 有运动器官 适应小肠内的寄生生活,避免受到消化液的侵蚀,只能蠕动 生理功能消化管结构简单生 殖器官发达 直接消化小肠内的食糜、生殖能力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4、常见的线形动物 大屏幕展示钩虫和饶虫的图片,了解其他的线形动物。 (三)课堂小结 本节通过蛔虫为代表动物,学习了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了其他的线形动物。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

式展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题

1.活的蛔虫呈现()A.白色或浅黄色B.乳白色或粉红色 C.浅绿色D.浅灰色 2.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3.蛔虫生殖能力强大,雌虫每天可产卵约()A.5万粒B.10万粒 C.20万粒D.30万粒 4.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A.两天B.两周 C.两个月D.两年 5.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A.有口无肛门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D.有肛门无口 6.寄生数量较多时,会引起肠梗阻的寄生虫是()A.蛲虫B.钩虫 C.绦虫D.蛔虫 7.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8.蛔虫的身体呈_______形,中段_______,两端________。活的虫体_______色,也有的是________色。雌虫较________,尾端________。雄虫较________,尾端向________。 9.蛔虫的成虫在人的________里吸食________的食物,并且分泌________,引起人体精神不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生数量多时,还会阻塞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蛔虫还可能钻进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________蛔虫病或________炎。 10.有________性的蛔虫卵被人吞食后,在人体________内发育成成虫。雌雄蛔虫在人的________内进行交配,雌蛔虫产下________卵,它们随着________排出体外。人们使用含蛔虫卵的粪便作肥料,就容易使蛔虫卵广泛地散布在________上,________里,________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________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盘曲在卵壳里,这样的虫卵具有________性。 11.钩虫寄生在人的________里,能使人得________病。蛲虫寄生在人的________里,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 1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________;消化管的前端有________________,后端有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

(八年级生物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滩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T观察思考T分析讨论T归纳总结T得出结论。 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可以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一却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参考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分析。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点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知识结构] 一、线形动物 1、代表动物: 主要包括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2、蛔虫:(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红色字) ①生活习性: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态:蛔虫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保护作用)。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雄虫比雌虫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两周。 ⑤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⑥感染:通过口腔进入 ⑦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伏地玩耍,喜欢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 2、蚯蚓: ①形态结构: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13 节。 ②运动: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刚毛在玻璃上无法发挥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无法产生运动。 (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协助运动) ③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④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气体交换)。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化产物 ⑥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土壤活动,疏松土壤;拉出的粪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饲料(益处) 在土壤活动,破坏植物的根(坏处) ⑦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雨后地里灌满了雨水,氧气少,蚯蚓无法完成呼吸,爬出来地面呼吸

八年级生物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内容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养成爱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 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具准备制作PPT 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 一、引入新课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 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 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腔肠动物 常见的腔肠动物:海葵、水母、珊瑚虫、水螅。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

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生殖方式: 无性繁殖 :出牙生殖,由母体直接脱落下新个体。 有性生殖: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绝大多数水螅是雌雄异体,少数种类是雌雄同体。 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药用、饵料、科研用、观赏; (2)生态保护 (3)危害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 珊瑚礁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 二、扁形动物 观察涡虫的图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涡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殖方式等。 生态习性: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营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教学设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人教)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七年级生物学中学习了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是对七年级所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对完整的生物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按照动物的进化层次进行排版,内容由易到难,结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学生通过比较与上一节中两种动物特点的异同,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3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课件、活蚯蚓、硬纸板、平面玻璃、镊子、烧杯、水。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播放课件第2页),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姚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编写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一) 新课导入(2分钟)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 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 同的动物类群? 观察、思 考、作出假 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 (二) 新课教学(6分钟)如何才能获得支持假设的证据 呢?(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比较) 1.任务一:观察蛔虫的外部形 态。观察教材第8页蛔虫结构示 意图,填写在学案(参考学案附 在最后)中的表格――蛔虫一列 的1-6条。 提问: (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 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 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 功能特征。请填写在学案中表格 “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 寄生生活有何关系?(回答学案 观察、填写 表格;思 考、分析、 交流、讨 论,完成讨 论题。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 学生通过科学的观 察,获得知识,寻找 支持假设的证据。学 生的亲身经历,一定 程度上重现了科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比 较符合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和概念的形成过程。 合理的编写和使用 学案可以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并有效提 高课堂效率。 也可以利用 浸制标本和 模型。 教师应注意 对学生的启 发和引导, 还应关注学 生语言表达 的完整和准 确。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 点: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主要是对各个版本中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的梳理,方便大家的识记,这是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式展

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测试题

精心整理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习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 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3 A 4. A C 5 A 6 A、 7 8 9 A C 10 A、生活环境 B、生活习性 C、身体结构 D、感染途径 11、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D颜色不同 12、青少年出现晚上失眠、烦躁、夜惊、磨牙等现象,可能是患有() A蛔虫病B绦虫病C蛲虫病D血吸虫病 13、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A体节B环节C环带D体带

精心整理 14、蛔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表面有角质层②身体细长③消化管长而发达 ④生殖能力强,卵有厚壳保护⑤消化管结构简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 15、蛔虫区别于猪肉绦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寄生B有口有肛门C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D繁殖能力强 16、人感染蛔虫病是因为误食了蛔虫的() A受精卵 二、填空 1。蛔虫的 2 3 4 () 5 (1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 (3 (4 (5 1、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由许多()构成。靠近前端几节,颜色较浅、表面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叫()。蚯蚓除前端和最后端几个体节外。其它各节都生有(),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2、蚯蚓依靠()进行呼吸。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 5、蚯蚓体壁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完成呼吸作用。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一、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二、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水螅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生物《两栖动物的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收集,整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 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 1.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2.设计“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 3.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 1.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 2.预习本节内容。 四、教学方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采用“分析图片及已获取材料—深入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融合直

观式,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在座的同学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童年里少不了童话故事伴大家成长,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蝌蚪找妈妈〉,请大家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老也找不到妈妈呢?小蝌蚪是怎样发育成青蛙的呢?你想了解青蛙的一生吗?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了解两栖动物之旅”吧。 活动2【活动】新授全过程 1、常见的两栖动物 你知道何为两栖动物吗?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两栖动物?(学生举例)老 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常见两栖动物的图片,供大家欣赏。鳄鱼、乌龟是两栖动物吗?为什么不是呢?大家可以带着疑问思考两栖动物中的“两栖”是什么含义。 (学生讨论2分钟后回答) 2、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下面我们以青蛙为例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宋朝诗人赵师秀有 一首诗《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等人至夜半时分,为何知道青草池塘边到处都有青蛙呢?一年中的什么时候能听到蛙的叫声?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蛙是如何鸣叫的?为什么要鸣叫?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到底怎样?相信大家在看完下面的录象之后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1)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和雌雄蛙的“抱对”对于青蛙的生殖有什么意义? (2)在录像中的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卵细胞和精子,排在了什么地方? 卵细胞与精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 (3) 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它已经是一个新个体了,意味着生殖作用的完成,那么青蛙是以何种方式生殖的呢?为什么? (4)青蛙的幼体蝌蚪和成体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可知, 青蛙的发育方式是什么?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动画资料来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动画)从动画资料大家熟悉了蛙的一生,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哪几个时期? 青蛙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成蛙(课件展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流程: 一、回顾 1、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 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植物与动物的区别:能不能通过化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二、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动物。动物有千万种,如果一种一种来学,需要很长时间。为了方便研究,人们把动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一类一类的学。 首先,我们要学的是腔肠动物。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经常吃的海蜇就属于腔肠动物。 大家想一下,自己见过的海蜇是什么样子的?结构简单,没有内脏的分化。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我们通过腔肠动物的一种代表性动物来研究以上问题。 三、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清洁的淡水中 思考:如果一条小溪中原来有水螅生存,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水体受到污染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1)身体几乎透明,长约一厘米。 (2)螅体呈圆筒状,一端附着在水草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 (3)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背腹,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 A、定义:经过身体纵轴,可有许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叫辐射对称。 B、举例:人、鱼、鸟是辐射对称吗?除了腔肠动物,还有哪些是辐射对称的?海 星 C、作用: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 防御。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自主学习: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前端有、后端有、体表具有它可以起保护作用。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器官。 2、线形动物主要包括、、、、、等。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4、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5、蚯蚓的呼吸:蚯蚓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能减少与土壤的。 6、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相似的构成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 7、除蚯蚓外,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环节动物?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为什么便前便后要洗手? 2、为什么切菜的时候熟食和生食要分开? 3、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三、当堂巩固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A.虫体细长B.具有消化腔C.四周围有三片唇?D.具有口和肛门 3.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A.呼吸道B.口腔?C.蚊虫叮咬D.皮肤 4.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 A.唇片叮咬B.虫体活动C.分泌毒素D.吸食人体营养 5.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A.湿润、光滑?B.干燥、光滑C.湿润、粗糙?D.干燥、粗糙 6.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7.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8.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

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讲解。师:请同学们找出并记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背诵,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师:同学们知道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大的爬行动物吗? 生:恐龙。 学生自我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恐龙灭绝的原因,并请学生总结出生物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前查阅网络上关于恐龙的资料,培养学生多途径学习的习惯以及对不明实物不断探究的行为。 三、课堂小结 (一)、两栖动物 1、青蛙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