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_需求及其发展策略_李芬

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_需求及其发展策略_李芬

https://www.sodocs.net/doc/283119681.html,

农学学报2013,3(04):62-67

Journal of Agriculture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CMAGR2013M10);山西气象软科学项目“农村气象信息化建设—关于提高农村气象服务水平研究”(SXQR20116033)。

作者简介:李芬,女,1964年出生,山西汾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气候变化与及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通信地址:030002太原市新建路65号,Tel :0351-*******,E-mail :lifen1964@https://www.sodocs.net/doc/283119681.html, 。收稿日期:2013-03-12,修回日期:2013-03-24。

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

李芬

(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太原030002)

摘要:中国农业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气候条件,频发的气象灾害每年给农村社会经济的

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增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为此,对国内农村对气象信息应用的现状、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用户希望能够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希望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2)农村用户希望提供更加专业的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天气信息;(3)农村用户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传播气象信息,解决偏远农村的气象信息传输问题,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4)农村用户渴望获得农村气象科技和防灾减灾知识。还提出了提高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管理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提升农村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扩大农村用户群的发展策略。关键词:农村气象服务;现状;需求;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048

Current Situation,Demand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Chinese Countryside

Li Fe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2,Shanxi,China)

Abstrac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affect agricultural harvest in China.The frequen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cause huge losses to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severely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untryside every year.Through targeted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s,enhanc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ies and the best way to reduce the risk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This paper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mand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Chinese countryside.The result showed:farmers hoped to get weather forecast promptly and hoped the forecast accuracy to be further improved.Farmers hoped to get more targeted and meticulous agricultural weather information.Farmers hoped the weather information to be transmitted quickly and with more methods.Farmers hoped to get the knowledge about meteorolog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This paper also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Chinese countryside.The paper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strengthe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of r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s engineering,enhanc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and expan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user base.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Countryside;Current Situation;Demands;Development Strategy 0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2条巨型农村气象灾害地带(北半

球中纬度重灾带与太平洋重灾带)都涉及的国家,农业气象灾害严重[1],天气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洪

涝、干旱、暴雨、强对流、热带气旋、连阴雨、高温、寒潮、冻害、大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每年都有发生,这使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易灾、多灾、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这些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主要集中在农村,严重威胁广大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多,大部分地区对灾害性天气承受能力的脆弱性、对灾害性天气应对和防范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现,农村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加大;另外,全球变暖引发的农村气象灾害更是强度增强、频率增加,给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气象信息的需求问题逐渐显现[2-4]。国外农业发达国家或地区证明,农业信息化在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5]。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乡村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乡村人口比重下降了13.46个百分点[6],但中国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比例较大的国家。农业生产的丰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频发的气象灾害每年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长期以来,气象为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与政府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农村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一些学者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工作、农村生态环境的气象事业发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7-16],还有学者对互联网应用于农村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17],但对于现阶段农村气象服务并没有详尽研究,为此,笔者对中国农村对气象信息的应用现状、需求和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1调查访谈时间、地点、对象和研究方法

1.1调查访谈时间和地点

调查访谈时间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2年9月。本研究利用2011暑假、2011年寒假和2012年暑假学生回家时间,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部分农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学生涉及中国大陆的所有省份。本研究的访谈、实地调查地为江苏省南京江北的盘城镇和山西省汾阳市的石庄乡。

1.2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的家庭一部分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09硕士(1)班、硕士(2)班和硕士(3)班的部分农村学生家庭,另一部分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09、2010和2011年大气与遥感系、理学系、电子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经济与贸易系、公共管理系的农村学生家庭,累计共发放问卷2252份,收回1963份,回收率为87.2%。江苏、山西接受访谈、实地调查的村民,男女比例相当,以青壮年居多,共200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有植保和农技人员,还有从事建筑、餐饮、家政、养殖、办厂、美容美发、手工艺品加工等职业的人员。

1.3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访谈、实地调查充分考虑了被调查者的代表性,认真听取他们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实地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了解他们对气象信息服务需求,听取对目前所发布气象信息服务的意见并收集了其建议。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1《农村基本情况及需求调查》,调查问卷2《农业生产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本研究运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Excel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调查结果

2.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调查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被调查的11种自然灾害干旱、霜冻、冰雹、暴雨、洪涝、泥石流、山体滑波、雷电、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大风全部都有选择,其中干旱、霜冻、冰雹、暴雨、作物病虫害选择达到100%。表明这5种自然灾害对农村的影响最为广泛、发生最为频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户增收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洪涝和泥石流,分别为71%和32%;山体滑波、森林火灾、大风、雷电选择都不足30%,分别为22%、18%、14%和9%。

2.2农村家庭通信手段普及情况调查

当前农村广播电视的普及率都达到97%,固定电话普及率为61%,手机普及率为94%,电脑普及率为18%。可以看出,广播电视在农村的普及率最高;令人振奋的是农村手机的普及率达到了94%,可以预见在未来不远的时间里,手机一定会因其短信功能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农村防灾减灾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农村也有近1/5的家庭已经有了电脑,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在农村

·

·63

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

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

2.3农村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调查

当前农村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广播、电话和手机,分别达88%、42%、22%和49%;报刊、科技下乡、互联网分别占21%、19%、15%,可以看出电视广播仍然是农村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传播高速发达的今天,收听广播获取气象信息的达到了42%,表明农村大喇叭仍在发挥着宣传政策的大阵地、传授科技知识的大平台、倡导文明的大讲堂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手机获取气象信息的农村用户达到了49%,这表明政府、气象部门、通信部门推进的手机短信订制服务,指导农村用户防灾减灾工作已取得显著效果。

2.4农村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管理满意度调查

有84%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现有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措施一般或欠缺;有51%的农村用户认为无法及时获取想要的气象信息;71%的被调查者认为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现有手段不能满足需求。这表明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及时把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到广大农村用户手中;超过2/3的被调查者认为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现有手段不能满足需求,表明气象为农建设的服务产品不丰富、针对性不强、气象信息服务产品没有覆盖“三农”所涉及的更多领域,气象部门要因地制宜地提供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气象服务产品。

2.5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存在问题调查

农村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天气预报不准、无法获取有用的农村气象信息和服务不及时3个方面,分别占32%、45%和35%。可以看出,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其需求,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与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仍有差距;信息的传递与农村用户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气象信息传递能力有待提高,覆盖面不够宽,及时性不够强,气象信息在传播渠道、传播手段、传播时效、传播对象等方面存在缺陷。

2.6农村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需求调查

农村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这2项需求均达到了100%;其次是科技指导和农业经济信息,各占77%和68%;气候区划和防雷设施安装检测所占比例不大,分别为21%和23%。分析表明常规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仍是目前需求最为旺盛的内容;科技指导和农业经济信息需求所占比例也很大,表明培养新型农村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已初见成效。

2.7农村用户希望气象部门从哪些方面服务调查

农村用户普遍认为气象部门应从提供专业天气预报、农村气象适用技术推广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来为农村服务,3项分别达到100%、86%和89%;对于农村集镇建设规划,农村用户的认可程度不高,为38%。表明农村用户需要更加专业的天气预报、特色气象信息服务、及时的灾害预警和更专业的气象适用技术。

2.8农村用户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知度调查

58%的农村用户认为在农村建设中,群集地(如集镇)选址、规划会充分考虑农村气象因素。46%的农村用户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一般,21%认为作用较大,有33%的农村用户认为作用不大。对于农产品信息发布,只有11%的农村用户表示在农经网上发布方便快捷,83%的农村用户只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发布,另外有6%的农村用户不知如何发布。表明提高农村用户素质,培育新型农村人才,对推动农村、农业持续快速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网络优势,通过培训农村用户、传授气象科学技术的方式,提高农村用户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2.9农村用户关注天气预报的目的调查

农村用户日常关注天气预报的主要目的以出行需要、安排农业生产、为着衣提供参考为主,分别占85%、73%和77%;提前做好突发灾害天气的防御只占49%。可见天气预报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提前做好突发天气防御的比例明显偏低,这充分反映了农村用户对气象部门突发天气预报能力信心不足。气象部门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做好科学和专业化的防灾减灾措施的宣传工作。

2.10农村用户最关注的气象信息调查

农村用户最关注的气象信息分别是未来2天天气预报、未来3天天气预报、未来1周天气预报,所占比例分别为98%、87%和68%,每月天气预报也有52%用户做了选择。在为农服务材料中,农村用户认为长期天气预报(季、年)参考作用较大,所占比例达到59%。统计表明,农村用户最关注的还是短期天气预报,农村用户有得到较长时效天气预报的需求,这对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气象部门要加强中、长期天气的预测预报研究,不断提高长效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2.11农村用户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78%的农村用户认为天气预报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农业生产的需要,有69%农村用户认为气象信息比较准确的;但农村用户对现有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评价以一般为主,占66%。说明天气预报虽然基本能够

··64

满足日常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农村用户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气象信息的服务评价不高,气象部门对农服务针对性还有待提高。

2.12农村用户对新型气象服务的了解调查

统计结果有62%的农村用户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了解不多,有16%的农村用户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了解;78%的农村用户对气象部门开展的重大气象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害动态监测不清楚;有63%的农村用户认为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及农作物种植气候区划对指导农业产业布局不了解或不好说;只有个别农村用户听说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数据显示农村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气象科普知识普及存在差距。3分析与思考

3.1气象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的需求

3.1.1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农村需求在农村普遍存在着气象综合监测能力薄弱、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和中期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与其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1.2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的可用性、实用性不能满足当前农村需求气象为农服务的领域不宽,服务产品不丰富,针对性不强,缺乏因地制宜的指导性强的产品;现在农村开始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农村用户希望得到较长时效天气预报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但气象部门的长期天气预报准确性与农村用户的期望值有着较大的差距,气象信息服务内容的局限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3.1.3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精细化不能满足当前农村需求农村用户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较为准确的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和服务,增加预报次数;农业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要求定向开展专题预报;在对政府的决策服务、农林病虫害防治、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方面,都要求提供精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现有气象信息的为农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与“三农”需求存在差距。

3.1.4气象信息的传递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农村需求气象信息在传播渠道、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时间、传播对象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覆盖面不宽,及时性不强;当前,气象信息在城乡传播的渠道有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传真、信函,也有现代传播媒体,即网络、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但是,由于农村多处边远山区,受通讯基础条件的限制,信号覆盖不到或网络还没有普及,而报刊、信函到达偏远地区时,其时效已经过去,因此,偏远地区获取实时气象信息的时效性明显不足。

3.1.5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不能满足当前农村需求农村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休闲农业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能力不足,缺少有针对性的生态与气象的试验研究和长期预测,能推广应用的农村气象实用技术不多;在边远农村,现代气象信息服务群众还不了解,农村用户普遍缺乏应用气象信息的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

3.2农村对气象信息有着旺盛而迫切需求的根源

(1)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则对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使得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剧,农村用户迫切希望增加天气预报节目的播出次数和播出时间;农村用户还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传播气象信息。

(2)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包括更加精细化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更加及时便捷的灾害预警、更加细致的灾害防御规划和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和专业的防灾减灾措施等;现代农业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新需求,如作物种植引种可行性论证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对农村气象信息的新需求,包括粮食产量动态监测预报、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等。

(3)保持农村的和谐稳定对气象为农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自然灾害特别是突发气象灾害对农村用户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干旱、霜冻、冰雹、暴雨、农作物病虫害等气象灾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的和谐稳定。气象部门在防御突发气象灾害,保持当前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好形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追求农村新生活对气象信息服务有迫切需求。在农村建设中,农村各级干部和农村用户都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调查表明,近年来,大部分农村用户对生态气象、旅游气象、观光农业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有很大的提高。

(5)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对气象信息服务有迫切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用户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干部和农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节约资源型新农村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服务,包括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等;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服务,包括生态质量气候评价、建设规划的可行性论证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还包括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学利用气候资源等方面的气象科学普及等。

·

·65

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

4.1提高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管理机制

(1)提高农村气象服务能力应从发展“文化”的高度出发,对于农村气象文化的发展,应该是需求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是在技术上不断改善、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服务形式的不断创新。各级政府应将气象信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新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加大对气象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气象信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尽快构建气象服务社会化体系。

(2)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加快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步伐,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着力解决农村用户需求与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不对称问题。气象部门要努力改进现有传统的气象信息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断开发符合农村需求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新产品,以扎实做好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工作为宗旨。

4.2提升农村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

(1)气象部门要开发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信息服务技术之上的气象服务手段,研制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与农用信息服务相对应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建立面向服务对象的可靠信息传递机制,使各种服务手段组成一整套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各有侧重、快速有效的自动化服务机制。

(2)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建立具备某个范围内用户能够同时获取信息的媒介,与信息服务平台一起构成灾情预警信息发布的通信网络。各级政府要加强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的覆盖面,加强对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应急技术规范和标准、应急平台实用技术和应急管理技术的研究。

4.3扩大农村用户群

提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能力,用户发展问题是关键。发展用户主要是指针对农村用户实际,通过建立面向用户的农村气象信息传递机制,引导农村用户正确认识农村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密切关注气象信息、科学使用气象信息。开展对农村用户进行预防、处置各种农村气象灾害知识的宣传,不断发现、发展、挖掘农村用户,不断完善气象信息传播手段,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使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送到农村用户的手上。

5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就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而言,在气象为农服务方面,中国南北两地无显著差异,调查问卷遍及中国大陆的所有省份,所以,本研究结论为今后全面部署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对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的天气预报是农村用户对气象信息服务的第一需求,这就要求气象部门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特别要提高灾害性、关键型、转折型天气预报和中长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这对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指导防灾减灾和有效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2)农村用户对气象信息内容的需求比较广泛,农村用户希望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这就要求气象部门提供较为准确的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专业气象信息、特色气象信息;农村用户希望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农用天气预报,这就要求气象部门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需要,研制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3)农村用户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传播气象信息,这就要求气象部门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气象信息、气象灾害预警的传播机制,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在农村气象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农村防灾减灾气象信息服务能力。

(4)农村用户渴望获得农村气象科技知识。气象部门应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村用户对气候资源、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在传播形式上,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网络优势,通过远程教育、培训、科教影视、在线答疑等方式传授气象科学技术,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增强科普展示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农村用户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引导农村用户正确认识农村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密切关注气象信息、科学使用气象信息。

总之,当前气象部门要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要重视服务模式的推广、应用和创新,要推动农村气象服务的信息化发展,在传播方式、服务设施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农民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鲍文.西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战略研究[J].广东

农业科学,2012(18):206-210.

[2]叶清,焦庚英,许晓利,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气象问题

及服务措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1-34.

··66

(上接第58页)

持”或者“反对”的比例均不是太高,65.2%的调查者持“谨慎支持”的态度,一方面应该加强开展转基因生物方面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应该关注转基因生物的潜在风险[16]。

鉴于本研究及以上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政府职能部门除了应继续利用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外,更应加强网络等新型电子媒体在有关转基因方面的知识宣传力度,让消费者等随时随地的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解和客观、正确的认识;今后应着重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方面的完善和推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消费权,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地消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力度和检测力度,规范各相关企业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及销售,对于未经批准和许可上市或在食品中擅自添加转基因成分的厂家要予以坚决打击,充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齐振宏,周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

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0(6):35-43.

[2]曲瑛德,陈源泉,侯云鹏,等.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调查Ⅰ公众对转

基因生物安全与风险的认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6):

1-10.

[3]沈娟,颜明,田子华,等.南京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的调

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09-10912,10914.

[4]王玉清,薛达元.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再调查[J].中央民

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增刊):27-32.

[5]范丽艳,魏威,朱正歌.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认知情况调查与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80-85.

[6]严功翠,秦向东.浅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意向——以上

海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54-156.

[7]陈桂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对昆明市消费

者的调查与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

14-17.

[8]胡浩,林礼耀,梁龙明,等.现阶段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及购

买意愿分析——基于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J].消费经济,2006,22

(1):42-46.

[9]王瑞懂,王景旭,周未,等.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

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0(2):

44-48.

[10]季焜,仇焕广,白军飞,等.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

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J].中国软科学,2006(2):61-67.

[11]项新华,张正,庞星火.北京市城区居民的转基因食品知识、态度、

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3):217-220. [12]陈颖,杨兴龙,王琳,等.延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与购

买意愿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33(4):257-261.

[13]葛立群,吕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J].商

业研究,2009(8):189-192

[14]刘志强,王成栋,李宁,等.济南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

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52-58.

[15]余婷,邓心安.转基因食品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11(7):141-146.

[16]陈印政,王大明.理工科研究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调查[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5):48-52.

[3]党修伍,张学贤,张永芹.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19-2120,2122.

[4]吴延年,王建胜,严春银.需求与对策: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

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5-37.

[5]刘丽伟.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研究[J].世界

农业,2009(11):19-22.

[6]马建堂解读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EB/OL].http://www.stats.

https://www.sodocs.net/doc/283119681.html,/tjdt/gjtjjdt/t20110429_402722652.htm,2012-8-20.

[7]覃子珍,蔡东宏,毛彧.海南省农民信息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江苏

农业科学,2012,40(10):406-408.

[8]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

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72-2773.

[9]张秀荷,郭洪杰,杨茂林,等.基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气象事业发展研

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40.

[10]矫梅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

2010(6):56-57.[11]王忠伟,潘新民,王胜兰,等.新疆城乡地区气象服务覆盖面调查与

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66-11467,11481.

[12]徐敏,罗剑朝,崔彩贤.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协调性分

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2):20-23.

[13]鲍文.气象灾害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59-63.

[14]罗艳,申双和,赵小艳,等.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调查分析[J].江苏农

业科学,2011,39(5):585-588.

[15]孟宪群,.河北省农村气象服务需求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

划,2012,33(2):93-96.

[16]崔新强,郭雪梅,唐俊,等.基于短信方式的农业个性化气象服务探

索与实践[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06-4509.

[17]孟鹤,刘娟,郭强.互联网应用于农村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分析——基于对农村科技服务者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6):276-282.

·

·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