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导学案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导学案

执笔: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方,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

.真菌D.腐生动物

.需氧型H.厌氧型

、⑤、⑥。

CDBAB DCD

9答案:分解者大气中的CO2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10答案:碳水化合物由A到CO2的箭头绿色植物肉食动物植食动物

①带有全球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流动

BCD F G或H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捕食分解作用燃烧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整理使用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课程学习目标〗姓名:_______________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球性,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知识体系梳理〗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1.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又叫做__________________;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__。 二、碳循环 1.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以_________的形式存在,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以CO2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的形式循环。在碳循环过程中,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产生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将会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对生物圈和人类造成威胁。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l、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_,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第二章 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Chapter 2. Structure of agroecosystem ___Basic biotic structure 由生物构成的种群和群落,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又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核心。分别从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农业生态系统调节控制和系统生产力提高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种群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 第一节个体生态学关系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作用于生物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均称为生态因子 ( ecological factor ),如辐射强度、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风力等等。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表面的大气圈、水圈和图圈综合影响着这些生态因子。 (一)太阳辐射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能量主要依靠来自太阳的辐射。 太阳辐射有两种功能: 一种是通过热能形式温暖地球,使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变热,推动 着水循环,引起空气和水的流动,为生物生长创造合适的温度条件; 另一种功能是通过光能形式被绿色植物吸收,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碳 水化合物,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二)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包围整个地球的一个气体圈层。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氢和二氧化碳 大气圈供给生物生存所必须的各种元素,而且在提供保护地面生 物的生存条件中起着良好的作用。大气圈不仅防止了地球表面温度的 急剧变化和水分的散失,并能防护地面的生物免受外层空间多种宇宙 射线的辐射。 (三)水圈 水是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各种物质运输的媒 介,是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溶剂;水有较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可 以调节和稳定气温。 (四)土壤圈 土壤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是固相、液相、气相共存的三 相体系,具有巨大的吸收能力与贮藏能力,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 的条件。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础,而且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 和转化的重要场所。 ?二.人工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干预下的生态系统。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所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可以分为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

(完整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106kJ)。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106 kJ,但其中118 761×106 k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括号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 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的传递效率为20%。 (5)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60%。 (6)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细胞呼吸消耗。 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2.由上面能量流动图解看出:A为生产者,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同时发生的物质变化是把大气中的CO2合成了有机物,B、C为消费者,A、B、C及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发生的物质变化是把有机物分解,释放CO2返回到大气中。 课堂导入 下图为美国耗资2亿美元建立的地球生物圈2号。它是透明的,为什么呢?

生:需要输入光能。 师:同时,它又是封闭的,难道它不需要外界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吗?学完这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后,我相信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个问题了。 探究点一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请阅读教材P100~101,结合P101图5-11和温室效应示意图,完善下面的碳循环模式图,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碳在自然界中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CO2的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含碳有机物储存在生产者体内,进入生物群落。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往下传递,最终流向分解者。 4.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学燃料的燃烧都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CO2的形式归还大气。 5.由此看出,碳循环其实就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所以,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整个生物圈。 6.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答案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CO2进入生物群落过程受阻,大气中CO2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 8.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又有什么危害? 答案CO2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高,进而导致温室效应。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归纳提炼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

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碳循环过程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等内容,并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探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以及如何缓解,让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碳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过程 1.用导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和其他动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每天也要饮水,但是为什么氧气和水一直都没有被我们消耗完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其实这就牵扯到了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描述定义 让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中有物质交流,这个物质交流是循环的过程,描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 3.思考与讨论 (1)C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方式。 二、知识梳理 1、物质循环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 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实例——碳循环 (1).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酸盐。 (2).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的形式循环。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渠道是相同的即。 (4).物质循环的特点和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的特点、。 3、与社会联系——温室效应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度,与通过生物的 和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度大致相同。 (2).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使大气中含量迅 速增加造成的。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不可分割。能量的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不断 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三、预习自测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特点是() A.单向的B.逐级递减的C.往复循环的D.快速运动的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 A.碳酸B.碳酸盐C.二氧化碳D.碳水化合物 3.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不包括() 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C.分解者的呼吸作用D.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 4.下列不是温室效应形成原因的是() A.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 C.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D.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课内探究案】一、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人教A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方式。 二、预习内容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 (1)存在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循环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____________ 作用或________ 作用,从生物群 落进入无机环境通过__________ ,在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____ 的形式通过_________ 传递。 (4)温室效应: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学习重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二、学习过程 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的理解 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 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_________ 的驱动。 (2)特点 ①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_ ,因此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②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可以在________ 与______ 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2 .碳循环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__________ 和______ ,传递形式为______ 。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__________ 与_____ 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_______ 。 *一些化能合成生物也可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碳循环 自主学习 活动2:观察教材101页图5-11 ,思考下列问题 活动3: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自学检测 1. 碳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的形式是( A. CQ B. 单质碳 C. 碳酸盐 2. 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整个生物圈的循环 C. 组成生物体的 C H ON P 、S 等元素都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D.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任何联系 学习任务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自主学习 活动1:尝试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自学检测 4. 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温室气体 B ?需要能量驱动 C ?不依赖于水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都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 B. 都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 C. 碳循环以无机环境的 CQ 为起点,能量流动以光能为起点 D. 碳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总结提升】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 【巩固达标】 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A 为大气中的CQ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 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5)碳由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途径; (7 )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 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4)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循环的形式; ) D. 含碳有机物 D .具有全球性 ) "f”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课前预习 基础知识梳理(通过阅读课本P 100-P 103 页,独立完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 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_________ __。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例:碳循环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循环形式:______________ (3)循环途径: (4)循环模式图(据课本P 101图5—11完成下图): 产生CO 2 的途径有三条: 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 吸收利用CO 2 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5 )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思考:大力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我们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课堂探究 分? A:;B:;C:;D: 合作探究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 ____ __作用、__________作用

地壳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基本说明 I修地理必所属模块:高中1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壳物质组成,矿物及其基本存在形式,矿物与岩石的关系;了解三大类型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运用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矿物、岩石标本及图片的观察识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观察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训练学生的地理想象能力、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与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高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中的第一节,本章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中有关物质交换、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基本运动和转化规律,是形成基本地理规律的基础原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本节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两部分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加上由于我校位于城市,学生对地壳、矿物、岩石等概念更是缺乏感性认识,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地理实物和图片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4、设计思路: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地理概念较多,内容丰富但较为枯燥,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演示、观察、对比、归纳、讲解启发等,补充适当易于提起学生兴趣的课外常识如水晶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三、教学过程描述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学案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知识点一碳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循环。 (二)过程图解 小结: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 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增加CO2的去路)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 1.二者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 ①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生物的富集作用概念: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分类: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高明一中陈乾 预习目标: 1、熟记物质循环的概念 2、了解碳循环 3、什么是温室效应 4、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预习内容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 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________作用或________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通过________,在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或________传递。 4、温室效应 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衡。 预习自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3、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 ) A.碳酸盐;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 4、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课堂学习与探究

use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相信你是最棒的! 导学: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自学: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不断的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________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 ,因此又叫 。 2.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形式进行。碳循环具有 性。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 。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 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和 之间循环往返。 你的课,你做主。动起来吧! 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1. 2. 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 范围: 。 4. 特点:(1) ; (2)反复利用: 合作探究二:碳循环 1. 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沿 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主要以 形式传递。 2.过程图解 3.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也有 等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4.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 作用。 ② 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5.温室效应: (1) 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的平衡。 (2) 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 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 (增加CO2的去路) 合作探究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 二者______,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 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 导学与自学 合作探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导学案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通过阅读教材100~103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碳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循环。 (二)过程图解 小结: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也有。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你能想到哪些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呢? 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物圈是 者和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总结质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请你总结一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预习自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的是()A.化能自养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 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和动物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寒带地区有时对森林中的残值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课后巩固提高】 1.这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过程是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这一过程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2.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___ _____过程,②表示的是________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 ____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 (3)碳循环等物质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 ____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能,因而使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 ____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___ _____。 ------------------------------------------------------------------------------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总结分析

第一章 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 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 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 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3.种群增长的指数形式和逻辑斯蒂形式用什么方程描述?如何理解r对策生和K 对策生物适应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答:1,种群在无环境条件限制下成指数增长,N T+1=λN t , λ=N 1 /N 0 , lgN T =lgN +tlg λ,dN/dT=rN呈J型增长。 2,种群在环境制约下的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N为变值。呈S型生长。r对策生物,个体小,繁殖速率快,成活率低,基数大,寿命短,环境变化适应性强。 K对策生物,个体大,繁殖较慢,个体成活率高,寿命一般较长,环境变化适应性差,易灭绝。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 2和碳酸盐的形式形式存在 B.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D.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形式有CO 2、碳酸盐和单质碳等,但主要以CO 2和碳酸盐的形式形式存在,A 项正确;物质循环的途径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B 项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而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 项错误;叶绿体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线粒体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 项正确。 2.右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 ~D 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据图分 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 是生产者,碳在B 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B.图中③是光合作用,②和⑤是呼吸作用 C.温室效应与大气中D 的增多有关 D.图中C 是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D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图中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C 是消费者,D 是CO 2,碳在生物体内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A 项正确;①、⑥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及排出物,③是光合作用,②、⑤是呼吸作用,④是消费者的摄食,⑦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 项正确;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的CO 2增加,C 项正确;图中C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D 项错误。 3.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 B.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单向进行的 D.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C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物质是循环的。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主要是绿色植物,丁所含的能量最少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碳在丙与丁之间以CO 2形式循环 D.无机环境中的CO 2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B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中,无机环境中的CO 2与生产者之间存在双向箭头,甲应为绿色植物,丁为分解者,所含的能量不一定最少,A 项错误;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B 项正确;碳在丙与丁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C 项错误;无机环境中的CO 2来自细胞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D 项错误。 5.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 、B 、C 、D 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 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

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市优质课

1 第五章 第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法指导】多利用课本插图进行总结,记忆,课前十分钟,翻翻课本,动手填填,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强化,永远是学习的第一生命! 教学过程: 探究一:物质循环概念 【阅读】课本P101页第2、3段: 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生物群落回到 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通过概念:【思考与交流】 1:概念中的物质是什么? 2:物质在什么和什么之间循环? 3: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哪个生态系统? 4:循环的范围有多大? 【小试牛刀】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 P 、S 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探究二: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阅读】阅读课本P 101页,结合图5-11 (一)分析材料: 【思考与交流】 1、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2、碳如何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碳又如何从生物群落再返回无机环境? (二)总结材料: 请同学们对碳在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循环过程进行小结(要求:用表示参与的成分,并将成分试着填入方框内,用 箭头表示流动方向,并解释箭头的含义) 【小试牛刀】 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 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 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 、B 、C 之间的流动是以 _____形式进行的。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 为 ,B 为 。 (三)应用材料: 【思考与交流】 1、从上图物质循环图,分析在什么条件下,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可保持基本平衡(大气中CO 2 含量基本稳定)? 2、哪些活动会打破这种平衡?平衡被打破后会导致什么后果?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学习重点】* 1、三大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 识别常见的矿物,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 【预习案】 1、矿物是具有确定的,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一般分为和。有用的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 2、岩石 类型形成特点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喷出岩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3,、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 4、三大岩石之间的转化: 风化等外力作用冷凝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风化等外力作用 【探究案】

1、在哪种岩石中容易找到化石,形成化石的条件是什么呢? 2、自己动手绘制三大岩石转化示意图(添加自己的创意) 3、举例说说岩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一种岩石对应其应用) 【检测案】 1、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鱼类化石的是:() A、玄武岩、流纹岩 B、砾岩、砂岩 C、大理岩、石英岩 D、花岗岩、板岩 2、下列矿物中,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A.石英 B.石墨 C.刚玉 D.金刚石 3、下列属于矿物的是:() A、沉积岩 B、石灰岩 C、铁矿石 D、花岗岩 4、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 B、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者生物的一体堆积而成 C、变质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D、石灰岩受挤压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受热变质成板岩 5、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 A、表面有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结构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6、阅读“三大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岩浆 A D D D 岩浆岩 C 变质岩 B B 沉积岩 C 1、图中A B C D 过程各表示什么: A、B、C、D、 2、地壳的物质循环可以概括为:从到形成,又到新的形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5、3 生物系统得物质循环导学案 科目:高二生物组稿:张凤英张宝军使用时间2016/10/25印刷份数 1200 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得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得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得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得关系。 学习过程 一、碳循环 1。循环路线 ⑴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得形式进行。 ⑵在生物群落内:以得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 特别提醒: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与之间得传递就是相互得,其她各成分之间得传递都就是单向得. 3.特点:具有 ,循环性. 4。温室效应 ⑴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 ,打破了得平衡。 ⑵危害:。 ⑶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得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化学燃料得燃烧(减少CO2得来路).②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CO2得去路)。思考讨论:1。碳在无机环境中得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得形式: ___________ 3.碳在生物群落中得主要存在形式: ________ 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得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在生物群落中得传递途径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得主要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碳循环得范围___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 指组成生物体得等元素,都不断得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到无机环境得循环过程,这就就是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这里所说得生态系统,指得就是,其中得物质循环具有 ,因此又叫 . 思考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