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2019年文档

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2019年文档

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学生认知偏差”也有研究称为“学生认识偏差”,是指学生限于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或其他主、客观因素,导致对所学知识产生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学生认知偏差主要有干扰性认知偏差、概念模糊性认知偏差及注意表象,忽视本质性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一旦形成,就会隐藏在学生大脑中,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及后续学习产生障碍或影响。因此,让学生将隐藏在大脑中的认知偏差暴露外显出来并及时纠正,是教师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笔者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的暴露途径与纠正策略研

究――以初中教学为例》,通过开发研究工具《“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的暴露途径与纠正策略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记录表》(以下简称《课堂教学记录表》),运用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开展随堂听课、教学视导课、课题研讨课等,听取15位教师(均为课题成员)执教的25个课题48节课(含一课多师、一师多课),回收156份《课堂教学记录表》,对表中记录的学生认知偏差及其暴露途径、纠正策略进行分类、统计、提炼,发现“(学生)实物投影――边批边讲”“(学生)实验展示――边演边讲”“(教师)提问――(学生)反馈”“学生

板书――师生板批”等是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刘老师执教的九年级专题复习课《物质鉴别与检验》(1课时),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偏差及其暴露途径和纠正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基于暴露和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认知偏差及其暴露途径、纠正策略统计与分析

刘老师的课主要分四个环节:1.教师提出简单的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初步接触并认识鉴别题;2.教师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会使用简单物理方法鉴别物质过渡到会使用化学方法鉴别物质。现将环节三、环节四及其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认识偏差及其暴露途径、纠正策略统计如下表: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偏差暴露

途径纠正

策略

环节三、学生填写复习学案,整理、归纳物质鉴别与检验的基础知识,展示汇报。

环节四、教师提出物质检验的实际问题,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检验物质。

1.学生填写复习学案:(1)写出呈黑色、红色、黄色、浅绿色、蓝色等特殊颜色的物质。(2)写出溶于水放热、吸热的

物质。(3)写出用化学方法鉴别物质的一般步骤(填空)。(4)写出常见气体(O2、CO2、H2、CO)检验方法、实验现象。(5)写出常见的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写出鉴别酸和碱的常用方法(列表)。(7)当堂练习:4道简单的物质鉴别题。

2.学生上讲台展示、讲解、汇报。

3.教师展示一瓶学校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试剂,提出任务:(1)检验这瓶氢氧化钠试剂是否变质?(2)检验这瓶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分组实验、展示汇报、得出结论。

黑色固体只有Fe3O4、CuO A a

红色物质只有Cu、Fe2O3 A a

d

溶液呈浅绿色的只有FeSO4溶液 A a

溶液呈蓝色的只有Cu(OH)2 A a

液态氧是蓝色溶液 A b

溶液呈黄色的只有FeCl3 A a

含Fe2+物质都是浅绿色的溶液 A d

按字母顺序读Fe(OH)2、FeCO3化学式 B b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NaOH、H2SO4、CaO A b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写成Na(OH)2 D c

按字母顺序读CO2的化学式 B b

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没现象 B d

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无现象,碳酸钠加水有气泡产生 B e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碳酸钠溶于水不放热 B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加入紫色石蕊 C d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可以加硝酸铜。因为如部分变质,溶液中还有氢氧根离子,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B b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为排除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可以加酸,酸会与碳酸根离子反应 B d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为排除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可以加氢氧化钙溶液,因为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B d

*暴露途径:A――学生上台实物投影填写的学案; B――学生口头反馈;C――实验展示;D――学生板书。

*纠正策略:a――学生边讲解评析,边用红笔批改b――教师口头指出;c――教师红笔批改;d――学生口头指出;e――

实验验证。

为了真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暴露并纠正认知偏差,刘老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坚持“学生是暴露认知偏差的主体,教师是纠正学生认知偏差的主导”这一课题思想,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如填写学案、小组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