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小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小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小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小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

要走多少步 .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步行的同学

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

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

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

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

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

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

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

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

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板书:9

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

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

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

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

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

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

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

师:同学去过他家吗 (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

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像)

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

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

有什么感觉

生1:挺累的.

生2:脚也会有点酸. ……

片段二:应用练习

电脑出示: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

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生1:我准备步行,可以锻炼身体.

师:步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2:1千米15分钟,4千米有4个15分钟要60分钟.

师:你算的真快.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选择吗

生3:步行太费时间了,我选择自己开车到学校,这样又快又省力. 师:你知道自己开车需要几分钟吗 (全班沉默)

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估计一下1分钟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点.

师:是啊,那开车4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生5:开车大约需要4分钟.

师:是啊,你觉得开车怎样

生5:很方便.

生6:我觉得骑自行车也可以,也很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师:骑自行车大约需要几分钟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还帮孙老师算出了花费的时间,这样孙老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

六,教学反思

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

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2.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3.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千米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要建立这一观念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千米这么抽象的一个长度单位,对于八岁的孩子来说那是很难想像的,单靠学生自己的凭空想像,那是非常难达到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这需要很多的实际例子,而且要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的。当然,学生也并非对此一无所知,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除此之外,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

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时内容的关注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一方面的处理还需要更加的谨慎。

(完整)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快乐学习 新挑战,我不怕 教学目标1、交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3、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生一时半刻不能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调查表,案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要跟同学们做一项简单的调查。 《上新课之前有预习的习惯吗?》 学生自己算分数。 老师分析调查情况。 讨论 上课之前先预习新课,了解一下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内容查资料弄明白,在不懂就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二、看案例1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喜欢用什么方法预习呢?

3、在小组里向同学说说自己的预习方法。 三、案例2 小青是个活泼上进的小女孩,但她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作业,因此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她自己未曾也十分苦恼。有一天她来到心理门诊看病,医生诊断出她不爱预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总觉得反正这些问题明天老师还要讲,预不预习没关系。 觉得老师又不给预习作业评分,做了也没有什么意思。 预习是无从着手,觉得不知道该怎么预习,于是干脆不预习。 请同学根据小青的病情,下处方。 认识到预习是学习的好帮手。 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向老师、同学请教预习的具体方法。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请记录下你心灵的花朵。 四、小结:无论一格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过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自助式最好的办法。 课后作业写写你还有哪些预习的好办法。

习惯总动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我只有在班级同学的关怀下才会快乐的成长。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小组里议一议:你是个快乐的人吗?你的集体观念强吗?交流。 3读故事,谈感想。(完成书42 页习题) 4 小组讨论(我该怎么办?) 5班级交流。 6 自己读小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交流课后感受,请写在书上。 9 小结。齐读名言警句。 作业:把这节课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xx单位 2.出示xx,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 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 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 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 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小学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全册

三年级健康与环境教案 科目健康与环境 班级三年级 册次上册 教师

1、不乱吃零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乱吃零食、贪吃冷饮的害处。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乱吃零食。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一日有三餐,,那除了一日三餐外,你平常还吃其他零星小吃吗? 2、除正餐以外的零星小吃我们叫它零食。板书:零食。 3、那你们平常都吃些什么零食呢?为什么喜欢吃?跟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交流回答。 4、其实呀,吃零食也是有学问的,小朋友可不能随便乱吃零食,乱吃零食害处可多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不乱吃零食。 二、讲授新课。 1、指名学生起来说说,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2、出示课文第二段,仔细读一读,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②③④⑤ ① 小朋友胃的特点。(出示挂图) ② 经常吃零食对小朋友的胃有什么害处? (护士做实验) ③ 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④ 消化不良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⑤ 多吃冷饮有什么不好?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乱吃零食的不好。 出示一些不宜多吃的零食:

① 烧烤肉串。(图)(分析原因) ② 各种蜜饯。(图)(分析原因) ③ 糖果、巧克力。(图)(分析原因) ④ 各种冷饮。(图)(分析原因) 4、让学生深入了解乱吃零食的不好。 ① 看电视吃零食吃出胆结石。 ② 多吃零食可能有损视力。 5、完成书第4页。你曾经因为吃多了零食而引起下列不良反映吗?发生过的在括号里打对。 6、零食的学问。推荐各种有益健康的零食。 i. 各种水果。 ii. 牛奶。 iii. 谷类制品。如:饼干、面包等。 b)儿童吃零食有秘诀。 ①、路边的零食不要买。 ②、进食零食后要饮少量清水,防止蛀牙。 ③零食分量要适可而止,切忌整天频密进食。 ④吃零食时亦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在两顿正餐之间吃。 c)完成书第4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7、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有什么打算? 8、课后作业: (1)完成书第3页调查表。 (2)平时互相检查吃零食的情况。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中心小学到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3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5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最新小学三年级健康教案全册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健康教案全册 第1课预防肠道传染病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2、肠道传染病的症状。 3、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4、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教学重点: 肠道传染病的症状与预防。 教学准备: 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生活中有出现肚痛的现象吗?为什么?是否属于肠道传染病? 2、肠道传染病的起因是什么?分小组议一议。 二、思考: 1、肠道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2、肠道传染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3、肠道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夏、秋季) 4、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三、看图练习。 1、讲出肠道传染病的过程。 2、想一想填一填: 四、生活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要求做到; ①洗干净…… ②煮熟…… ③不要喝生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症状,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第2课病毒性肝炎 教学目标: 1、认识病毒性肝炎传染的种类,传染的途径、症状、特征。 2、掌握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法。 3、讲卫生,防止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教学重点: 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 教学准备:

人体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学习了消化系统的功能与保健,也认识了人体内的消化系统,请讲出体内肝的位置的什么地方? 2、你认识肝炎病吗?是由什么引起的? 二、学习课文。 1、病毒性肝炎是由什么引起的?看课文划出来。 2、肝炎病的种类有几种? 常见:甲型肝炎及乙型肝炎。 3、肝炎传染的方式: ①甲型肝炎:吃了…… ②乙型肝炎:由血液传播…… 4、肝炎的潜伏期及主要的症状。 请讲出来:…… 预防肝炎的方法: ①注意…… ②积极…… ③严格…… ④使用…… 三、练习: 比一比: 填写甲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病毒性肝炎传染的种类,传染的途径、症状、特征。掌握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防止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第3课扁桃体炎 教学目标: 1、认识扁桃炎是如何产生的? 2、掌握扁桃体炎的症状。 3、了解患扁桃体对身体的影响。 4、切实做好预防扁桃体的工作,争强体质,减少疾病。 教学重点:认识扁桃炎的症状及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 2、有关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体的扁桃体在什么地方?自己找一找。 2、有患扁桃体炎吗? 3、扁桃体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二)、学习课文阿、了解以下的内容: 1、急性扁桃体炎怎样引起的?(简称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千米的认识 》的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小学生三年级健康课教案十篇

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中段(三年级) 学年健康教案 第一课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目标 保证合理睡眠,养成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学会科学安排双休日的时间。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不规律睡眠对自己的健康和休息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老师讲故事 二.想想说说 1. 说一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华的行为有什么样的问题; 2. 分组讨论:她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危害? 3. 想一想怎样帮助小华克服自己的缺点? (学生讨论、发言) 三.教师启发总结:小学是人生的起点,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生一定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按照老师、家长安排的作息时间表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四.养成合理的起居习惯: 1.学生总结前面发言的结果:不规律的睡眠有哪些危害 2.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1.不能按时睡觉,就不能按时起床 (2.吃不好早饭,影响健康和一整天的精神状态 (3.到校后情绪紧张,不能集中精力听课 (4.饥饿感随时来袭 (5.行为变得被动、懒散、缺乏朝气 (6.影响饮食、学习、锻炼、休息以及身心健康 3.说说怎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五.双休日生活巧安排: 1. 说说你的双休日安排; 2. 自己说说自己的双休日安排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 3. 同学们自由组合说说怎样安排双休日的时间才科学合理; 六.读一读: 1. 健康小贴士 2. 健康小秘诀 七.做一做: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或休日时间安排表。 第二课保护我们的皮肤 教学目标 1.树立保护自己皮肤的意识; 2.学会规避有损自己皮肤健康的危险行为。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皮肤健康的重要性;

学会保护自己皮肤的正确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刚是个活泼的孩子,在暑假的时候,他总是和好朋友一起在烈日下爬树、游泳、玩捉迷藏的游戏。妈妈告诉他不要在太阳下玩游戏,那样皮肤会被晒伤的,但是小刚不听妈妈的提醒,还是顶着太阳到处跑。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刚的做法对吗? 二.说一说: 1.小刚的行为错在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2.你还能列举出其他危害皮肤健康的做法吗? 3.说说皮肤健康的重要性。 三.摸一摸: 1.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脸部和手部; 2.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皮肤是我们人体的天然屏障,使我们内部的组织器官免收外部的伤害;皮肤能感受冷热、触压、痛痒等刺激,它还有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温的作用呢!) 3.皮肤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精心呵护我们的皮肤呢? 四.妙招大看台: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皮肤 1.同学们自由讨论:自己知道哪些保护皮肤的好方法; 2.读一读课本上提供的五个方面的保护皮肤的好方法;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 thousand kilometers of awareness teaching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 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

小学健康教育课三年级教案

小学健康教育课三年级教案 第一课做守时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分四个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他们很守时 2、各组选一个说说你们认为为什么说他守时。 二、填一填。 1、你们有没有制定作息时间表你每天是否按作息时间表的时间 按时做完该做的事情 2、看课本说说这几幅图分别在什么时间,小朋友在做什么 3、在书本上填一填。 4、你认为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好吗好在哪里 三、议一议。 分小组讨论,东东和明明谁说到没做到,为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做 四、说一说。 1、守时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2、你是不是个守时的小学生怎样做到守时 第二课当受到批评的时候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你做错过事情吗为什么做错事 2、当你做错事时,别人批评你吗受到批评时,心情是怎样的 二、读一读。 故事《宋奶奶向小孩子道歉》。 1、学生自己读故事。 2、说一说这故事讲的是谁,做了什么事 3、你认为她的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三、说一说。 1、我们要向宋庆龄奶奶和陈海根小朋友学习什么] 2、平时你受到批评时,你是怎样做的 四、评一评。 1、分四个小组讨论,图中小朋友对待批评的态度,谁好谁不好 2、集体汇报,说说谁好谁不好,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3、比一比,哪个小组分析得更好。 4、我们应该向哪些小朋友学习

五、问一问。 “有则改正,无则加勉。”这名话是什么意思问问老师或家长。 第三课怎样测量身高、体重、脉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测量身高、体重、脉搏的方法,观察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 2、教育学生经常测量身高、体重、脉搏,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 教学重点 测量身高、体重、脉搏的正确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测量身高、体重、脉搏的意义。 教具(课前准备) 人体测量器、脉搏测量器。 教学过程 1.身高测量; (1)使用器材:身高坐高计。 (2)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坐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 2.体重测量; (1)使用仪器:为扛杆秤。 (2)测试方法:同上。 3、脉搏测量: (1)使用的仪器:脉搏测量器 (2)测量方法:测量的部位在一手腕上挠动脉的位置 注意事项; 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杆秤动作要轻。 3)杠杆秤使用前均需校正,对砝码重量应校对,避免差错。 4)测量脉搏心情要保持平静,身体要保持安静状态, 课堂小结:师:大家经常测量身高、体重、脉搏,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如果发现自己与同龄人相差较大,应该到医院咨询、诊治,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吗 生:明白了! 反馈检测: 1、让学生解释什么叫脉搏 2、回答:测量身高、体重、脉搏有什么作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 2千米=( )米 4080米=( )千米( )米6090米=( )千米( )米 9千米=( )米 6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500米+500米=( )千米4000米=( )千米 5千米+2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00米+8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300米+700米=( )千米5000米=( )千米 9000米=( )千米 400米+600米=( )千米 2千米+3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3000米=( )千米 3千米+5千米=( )米 5千米+4千米=( )米 2500米=( )千米( )米12000米=( )千米 36000米=( )千米 3600米=( )千米( )米 3千米+6千米=( )米 1200米=( )千米( )米64000米=( )千米 60000米=( )千米 7900米=( )千米( )米340千米+490千米=( )千米9800米=( )千米( )米45千米-18千米=( )千米 8千米=( )米 18千米-13千米=( )米6500米=( )千米( )米10000米=( )千米 7千米90米=( )千米 3千米900米=( )千米90000米=( )千米 2050米=( )千米( )米 6千米300米=( )千米 15千米-8千米=( )米 900千米-460千米=( )千米4千米800米=( )千米7850米=( )千米( )米 3千米80米=( )千米 7000米=( )千米 5千米40米=( )千米 9千米360米=( )千米5050米=( )千米( )米 2千米60米=( )千米 7千米200米=( )千米7090米=( )千米( )米10千米-6千米=( )米 23千米-19千米=( )米1050米=( )千米( )米 5千米+3000米=( )千米 3千米+6000米=( )千米9000米-3千米=( )千米30000米=( )千米 9000米-2千米=( )千米 15千米-12千米=( )米3000米+4000米=( )千米 5千米+12000米=( )千米10千米-6千米=( )米 5800米=( )千米( )米45千米-38千米=( )米4700米=( )千米( )米 81千米-77千米=( )米 89千米-34千米=( )千米550千米-380千米=( )千米1000千米-390千米=( )千米380千米+270千米=( )千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案19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所有课时详案共199页) 第1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一》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千米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