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法理学导论08-10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导论08-10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导论08-10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导论08-10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大一法学期末资料

大一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来源:法大BBS

付姿祯搜集整理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法理学导论》(课程号301010012)期末考试试题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

①请将所有大难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②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2、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

5、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表明法律具有哪种属性?

A 国家强制性

B 国家意志性

C 规范性

D 普遍性

2、下列不属于司法的属性是哪一项?

A 中立性

B 裁判性

C 主动性

D 程序性

3、国务院根据自己的职权制定的,是哪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A 行政法

B 行政法规

C 法律

D 行政规章

4、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哪项?

A 法理学是理论法学,不是应用法学

B 法理学围绕实践理性展开讨论

C 法理学具有理论意义,不具有应用意义

D 法理学是法学的理论基础

5、《合同法》第17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这一规则属于哪种类型?

A 确定性规则

B 准用性规则

C 委任性规则

D 义务性规则

6、对法的词源考察,汉字古体“法”字有诸多意蕴,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神明裁判

B 公平

C 制裁

D 一般调整先于个别调整

7、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哪一个?

A 实体法和程序法

B 普通法和衡平法

大一法学期末资料

C 公法和私法

D 根本法和普通法

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不是国际法体系

B 法律体系包含国际私法内容

C 法律体系以法律部门为基本单位

D 英美法系没有法律体系

9、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基本法》,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B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C 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D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

10、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它没有法律效力

B 它没有法律意义

C 它有一定的说服力

D 它会影响司法裁判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法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 “恶法亦法”是自然法理论的主张

B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圣经》是法

C 国法中也包含有习惯法

2、法学方法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法条的理论

B 法律的解释

C 法的续造方法

3、法律权利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应然性

B 自主性

C 利益性

4、英国法系与美国法系的主要区别是哪些?

A 是否实行成文宪法

B 法院是否拥有违宪审查的权力

C 是否有联邦法与州法的区别

5、以下哪些是解决同一位阶法律渊源之间冲突的规则?

A 特别法优先适用于普通法

B 后法优先适用于前法

C 实体法优于程序法

6、以下哪些法律属于经济法这个法律部门?

A 《公司法》

B 《土地管理法》

C 《反不正当竞争法》

7、以下有关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有行为能力必有权利能力

B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定同时终结

C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8、司法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

A 公民必须平等地遵守我国的法律

B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

C 任何人在案件审判中,都理应受到平等的、公平的对待

9、类比推理所应当遵循的必要步骤包括哪些?

A 寻找判例

B 寻找案件事实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 判断相同点于不同点的重要程度

10、以下不属于正式解释是哪些?

A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对《物权法》的解释

B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对《刑法》的解释

C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合同法》的解释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国1970年《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该国2000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A于1999年12月从事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2000年5月法院开审此案。

问题:请依据“法律溯及力”的四个原则,分别说明法院应当适用哪个法律?

2、所谓法律的认可,实际上就是使得社会现存的习惯具有法律效力。认可有两种类型:明

示认可与默示认可。同时,法律渊源有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这两个类别。

问题,请结合法律渊源的类别,分别说明两种认可之后的习惯属于哪种法律渊源?为什么?

3、我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某男年满二十一周岁未满二十二周岁,但提出结婚要求,遭到家长的反对。

问题:你认为家长的反对合法吗?并以此为基础说明该条法律是有关行为能力还是权利能力的规定?为什么?

4、我国现行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张某实际并未犯罪,但是被视为犯罪嫌疑人而关押,后张某成功脱逃。同一法律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问题:A 结合刑法第一条,你认为张某的行为是否违反第三百一十六条之规定?为什么?

B 结合刑法第一条与第三百一十六条的行动属于哪种解释方法?为什么?

5、20001年蒋某看到某报纸刊登《某银行招录行员启事》,其中第一条规定:“(招录对象)男性身高在168公分、女性身高在155公分以上。”遂以该规定侵犯平等权为由向某法院提起诉讼。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

问题:A 我国有关平等权的规定属于哪种类型的法律规范?并请说明理由。(5分)

B 你认为“身高”能否纳入平等权的保护范围?并结合该规定的规范类型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请从以下两题中选择其一作答,如果两题均选,以先作答的评分;10分)

1、请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解释以下格言:“法律永远比立法者更聪明”

2、请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解释以下格言:“最严厉的法律有时会变成最大的不公平”

08-09法理学导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指引作用表现为: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

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法律的预测作用表现在:人们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实现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

2、法律事件是具有法律关联性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

消灭的客观事实。

法律行为是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

3、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自治权制定的综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单行条例是根据自治权制定的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5、强行性规则是指人们必须按照法律规则规定的内容来行为,不允许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

不适用或改变法律规则的内容而行为,即不问人们的意愿如何必须加以适用的法律规则。

任意性法律规则是指允许人们在一定的限度内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选择是否适用法律规则所规定的内容,或者说允许人们在一定的限度内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确定为与不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内容,即适用与否由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自行确定的规则。

二、单项选择

BCBCB DCBCB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BC

4、ABC

5、AB

6、BC

7、BC

8、AB

9、ABC 10、ABC

四、分析题

1、

(1)依据“从新原则”,适用2000年刑法(1分);

(2)依据从旧原则,适用1970年刑法;(1分)

(3)2000年刑法为新法,与1970年旧的刑法处罚相同,故依据从新兼从轻原则,适用2000年刑法;(3分)

(4)1970年刑法为旧法,2000年刑法为新法,二者处罚相同,所以依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1970年刑法。(3分)

2、

(1)明示认可,即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哪些已有的道德或习惯等规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认可的规范往往构成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分)

(2)默示认可,即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哪些社会规范是法律,而是通过法院在判决中援引的方式承认它们的实际的法律效力。(2分)

(3)明示认可具备法律效力,因此是正式法律渊源(2分);

(4)默示认可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是非正式法律渊源。(2分)

3、

(1)家长的做法合法。(2分)

(2)本条是有关权利能力的规定(2分)(如果答行为能力的给1分,如果答既是权利能力又是行为能力给2分)。

(3)本条规定的是自22周岁起,男性才具有结婚的资格,因此是有关权利能力的规定。

(4分)

4、

(1)不违反,(1分)因为该法的目的在于打击犯罪,而张某并未犯罪。(3分)(或违反,因为自行脱逃国家的管束同样是犯罪行为,属于刑法打击的范围)

(2)目的解释,(2分)因为第一条是有关立法目的的规定。(2分)(如回答体系解释,则以2分为起评点)

5、

(1)法律原则。(1分)法律原则是最佳化(概括性的)的命令,(1分)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为宽广,(1分)法律原则具有更弱的初始性特征(更容易被推翻),(1

分)法律原则具有份量的属性。(1分)

(2)能(1分)原则内容的模糊性(不确定性)(2分)

五、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不给出具体评分要点,对判题者的评分要求为:

1、主要内容的针对性与理由的充足性,7分。

2、论述过程的清晰性,3分。

(如果考生两题均选,以先作答的评分)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法理学导论》(301010012)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9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系与法律体系

2.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3.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4.执法与司法

5.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关于法学,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B法学研究的是价值性事实

C法学具有务实性D法学是价值无涉的

2.关于法学思维的性质,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实践思维B以实在法为起点的思维

C坚持理由优于结论D坚持实体优于程序

3.关于法的可诉性,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可争讼性B可裁判性

C可诉性是法的生命力的体现D我国的法律都具有可诉性

4.下列哪项不是法的形式?

A.制定法B习惯法

C自然法D判例法

5.关于从旧兼从轻原则,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原则上案件按旧法处理B原则上案件按新法处理

C从旧的精神在于维护法的安定性D从新的精神在于保护公民的利益

6.国务院根据自己的法定职权制定的,是哪种类型的规范性文件?

A.法律B行政法

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

7.无过错责任的作用主要是哪一个?

A惩罚B教育

C预防D救济权利

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B法律体系是部门法体系

C法律体系是静态体系D法律体系是规范体系

9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10.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是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针对王海知假、买假、打假的行为,法院认为王海是“消费者”,这一解释是属于?

A字面解释B限制解释

C扩大解释D体系解释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对法的汉语词源考察,表明下列哪些内容?

A法来源于神明裁判

B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意义上,法与道、理通用

C在典章制度意义上,法与刑、律通用

2.下列哪些属于法的内容的范畴?

A法律规范

B法律条文

C法律体系

3.权利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A.自由权

B请求权

C诉权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制定的是成文法

B国家认可的是习惯法

C默示认可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的

5.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结构上,它们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B在动态过程上,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C法实现不了规范作用,但仍然可以实现社会作用

6关于法律漏洞,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漏洞是法律局限性的表现

B立法理性的有限性导致法律漏洞

C加强立法理性会消除法律漏洞

7.关于法律效力的属地主义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本国法对处于本国领域内的本国人有效

B本国法对处于外国领域外的本国人有效

C本国法对处于本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有效

8.关于法律的效力位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上位法高于下位法

B下位法和上位法相冲突,则无效

C法律位阶的适用顺序是,上位法优先适用于下位法

9关于法律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状态

B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C没有法律关系就没有社会关系

10.司法的属性有哪些?

A裁判性

B中立性

C主动性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

问题:(1)该条是一个法律规则还是法律原则?理由是什么?

(2)从法律渊源角度来看,该条包括了那些法律渊源?那些属于正式法律渊源,那些属于非正式法律渊源?

(3)从文义解释的角度看,该条中的“法律”应做何种解释?

2.18岁男青年罗某在外地求职时遭遇同性张某“强奸”,当他希望通过法律制裁对方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对于“男男强奸”问题,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该受到刑事处罚,法律上竟没有明确规定。而我国刑法第236条关于强奸罪的规定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问题:1.如果作为张某的辩护律师,主张无罪辩护,请问你会坚持以那种法律解释目标来进行解释?理由是什么?

2.运用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理论来分析刑法第236条的逻辑结构。

3.标志宪法司法化的“齐玉苓案批复”于2008年底被最高人民法院取消效力,这与部分宪法学者支持宪法不具备可诉性的主张一致。

问题:(1)什么事可诉性?

(2)如果宪法不具备可诉性的话,那么可诉性是否还能成为法律的基本性质?

4.在上题中的支持宪法不可诉的学者们所持的主要理由是:宪法当中规定的各种具体权利都已经被其他的法律给予了更加具体化的规定,因此无需直接求助宪法诉讼。

问题:(1)何种法律渊源效力的理论能够支持上述学者的主张?

(2)你认为这些学者的看法成立吗?为什么?

5.小学生李明8岁一天偷拿了父母2000元钱,到一珠宝店购买白金项链一条,送给了同班同学王芳,后李明父母知道了所有事情,委托律师找到珠宝店和王芳的家长,要求要回项链,要求珠宝店退款,收回项链。

问题:(1)请指出本案例中存在的平权法律关系?(至少三个)

(2)从法律行为分类的角度,李明购买金项链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至少三种)

(3)李明家长及代理人能要回钱款吗?为什么?

五、论述题(10分)

卢梭说:“我说的对象永远是普遍的,我的意思是指法律只考虑臣民的共同体以及抽象行为,而绝不考虑个别的人以及个别的行为。”

请从卢梭的这句话论述法的规范性。

09—10法理学导论A卷参考答案

.

一、名词解释

1.法系--是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凡属具有某种共性与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

法律体系--是指由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将一国制定和认可的现行全部法律规范划分成若干个法律部门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

2.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以法定程序创制的,并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不具有规范化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

3.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是指能够参与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力和承担一定义务

的资格.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4.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5.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法律制裁--是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 5B 6C 7D 8C 9A 10C

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C 3ABC 4AB 5AB 6AB 7AC 8AB 9AB 10AB

四、分析题:

(一)

1、属于法律原则

2、法律、习惯和法理;法律属于正式法律渊源,而习惯和法律属于非正式法律渊源

3、扩充解释

(二)

1. 主观目标说。因为从文本角度来说,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男男强奸罪名,立法者最初在定义强奸罪的时候仅仅考虑的是对妇女的保护。

2.假定条件:如果运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的;行为模式:勿为——不得强奸妇女;法律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

1.可诉性:可争讼性与可裁判性

2.能,原因在于法律所具有的属性并不必然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法律当中

(四)

1.位阶理论:下位法如果与上位法不矛盾,那么应当使用下位法,而非使用上位法

2.不成立,因为法律漏洞的存在或者并非所有的权利都在法律当中得到明确的规定

(五)

1.李明和父母;李明和同学;李明和商店;李明父母和律师

2.个人行为、双方行为(契约行为)、自主行为、私法行为

3.能要回钱,因为李明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不发生法律结果

五、论述题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标准答案。

给分标准:1.回答应当围绕着法律的规范性展开

2.论述清楚,表达流畅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法理学导论》(301010012)期末考试试题(B卷)

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9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3.实体法与程序法

4.法律事实与事实构成

5.立法与守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关于法的特征,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法有国家强制性,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B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具有程序性C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具有国家意志性 D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是行为规范

2.下列哪项属于法的形式范畴?

A法律部门 B法律体系

C法系 D规范性法律文件

3从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看,下列哪项规则不属于依照这个标准进行的分类?

A权利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权义复合性规则

4英美法系对法基本分类是哪一个?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5关于过错责任的过错,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过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心理状态 B过错有故意和过失

C每个人都可能有过错 D有过错就有责任

6能够参加法律关系,在其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权利 D责任能力

7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法律规则在逻辑上有三要素 B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

C三要素在条文上缺一不可 D行为模式是核心部分

8法的渊源是指下列哪一项?

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社会渊源 D效力渊源

9按照权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权利分为哪个类别?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原有权和救济权

C绝对权和相对权 D法定权利和约定权利

10下列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法律规则适用于个案一定会产生正义的判决

B法律规则适用于个案也可能产生违反正义的判决

C法官可以用法律原则进行衡量,以达个案正义

D衡量的过程会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法的形式,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制定法是成文法

B判例法是成文法

C历史上,法的形式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

2.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从旧原则?

A旧的事项适用旧法

B旧的事项适用新法

C旧的事项,如果新法处理比旧法为轻,则适用新法

3关于法律部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

B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调整对象

C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一定不会调整同样的社会关系

4以下哪些是解决同一位阶的法律渊源冲突的规则?

A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B后法优于前法

C程序法优于实体法

5关于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一个条文可以表述一个规则的全部要素

B几个条文可以共同表述一个规则的全部要素

C一个条文可以表述几个规则的不同要素

6关于行政法和行政法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B行政法规的内容有行政法

C法律的内容有行政法

7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非正式法源没有约束力

B非正式法源有法律意义

C法官在审理民事、刑事案件时,如果没有正式法源,可以援引非正式法源

8对于普通法,可以从下列哪些维度上进行理解?

A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维度

B在根本法和普通法的维度

C在普通法和特别法的维度

9按照法律解释的尺度标准,下列哪些解释属于这一划分的结果?

A限制解释

B扩大解释

C目的解释

10.按照我国法律解释体制,某省法院在司法审判中对法律的解释,不属于下列哪些解释?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释义到:“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问题:(1)请解释上述释义中的法意?

(2)请解释其中“廌”的法意?

2.标志宪法司法化的“齐玉苓案批复”于2008年底被最高人民法院取消效力,这与部分宪法学者支持宪法不具备可诉性的主张一致。

问题:(1)什么事可诉性?

(2)如果宪法不具备可诉性的话,那么可诉性是否还能成为法律的基本性质?

3.在上题中的支持宪法不可诉的学者们所持的主要理由是:宪法当中规定的各种具体权利都已经被其他的法律给予了更加具体化的规定,因此无需直接求助宪法诉讼。

问题:(1)何种法律渊源效力的理论能够支持上述学者的主张?

(2)你认为这些学者的看法成立吗?为什么?

4. A市出租汽车李某发现路边有一老者昏迷,于是将老者扶到自己车上,逆行向医院驶去。为了尽快到达医院,李某闯了三次红灯。《A市交通道路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驾驶机动车时逆行,罚款100元”;第23条规定:“驾驶机动车时闯红灯,罚款200元”。因此执勤交警王某对李某罚款700元。

问题:(1)执勤交警王某运用的是那种形式推理?为什么?

(2)本案能否运用实质推理?为什么?

5.2006年杭州市公安局查获一起组织男性为同性提供性服务的案件,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问题:卖淫的通常含义是为异性提供性服务并牟利,你认为将材料中的情况归入组织卖淫罪的举动是法律解释还是类比推理?为什么

五、论述题(10分)

请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分析如下表述:“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09—10法理学导论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是指被承认具有法的效力,法的权威性或具有法律意义并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规范或准则的来源.

法的形式--指法的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

2.法律权利--是指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许可的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范围.

法律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3.实体法--指主要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程序法--指保证权利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和步骤的法律.

4.法律事实--指具有法律关联性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事实构成--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构成的相关整体.

5.立法--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守法--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的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B 5C 6A 7C 8D 9B 10A

三、多选:

1AC ,2BC ,3AB, 4AB, 5ABC, 6ABC, 7AB, 8ABC ,9AB ,10ABC

四、分析题

(一)

1.第一,“法”与“刑”是通用的。第二,法者平之如水,含有“公平”之意,第三,法从廌去,所以触不直者去之,含有“明断曲直”之意。

2.体现了神灵裁判。廌(zhi ),是传说中的一种似“-角之羊”、“-角之牛”或“一角之鹿”的神兽,《神异经》称之为“獬豸”。其“性知有罪……,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豸成为“治狱”、“罪疑者”、“别曲直”的某种象征,是正直标准(即法)的化身。

(二)

1.可诉性:可争讼性与可裁判性

2.能,原因在于法律所具有的属性并不必然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法律当中

(三)

1.位阶理论:下位法如果与上位法不矛盾,那么应当使用下位法,而非使用上位法

2.不成立,因为法律漏洞的存在或者并非所有的权利都在法律当中得到明确的规定

(四)

1.演绎推理,因为这个推理过程满足将法律事实这个小前提与法律规范的大前提结合起来得出判决结果。

2.可以,因为形式推理得出的结果存在实质理由上的缺陷。

(五)

本题无标准答案

(1)回答“法律解释”得分为2-6分;(2)回答“目的解释”或“类比推理”得分为3-8分。(只有提供三项不同理由,且理由有说服力的,才能得到最高分,每少一项扣2分。没有理由只得最低分)

五、论述题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标准答案。

给分标准:1.回答应当围绕一个基本问题展开论述

2.论述清楚,表达流畅

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1.doc

11级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同步练习 根据法理老师给的重点从《法理学》光盘里挑选出来的习题,希望对 大家期末复习有帮助。--黄志民C1:导论: 一、名词解释: 法理学 二、单项选择题: A)的关系。 1.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 A. 一般与特殊 B. 整体与局部 C. 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2. “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thought)。” C)提出的。这一观点是( A. 罗尔斯 B. 庞德 C. 哈特 D.卢曼 C)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 3. 在中国,( A. 康有为 B. 黄宗羲 C. 梁启超 D.杨度 三、多项选择题: AB1.以下哪些是法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A. 法律解释 B. 法的适用 C. 刑事责任 D. 行政处罚ABCD)。 2.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包括( A. 法律价值论 B. 法律社会论 C. 法律形式论 D. 法律本体论 C2:法的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D )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 A.法律B.道德C.伦理D.行为规范 A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 B )。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奴隶制国家

A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4.(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1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C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 A 资本主义法律了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 现有后, B 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C ).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6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D )。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B)。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8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自由大宪章》 C.教会法D.罗马法 A )”传统的法典是(。9.在19 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德国民法典》 B 《普鲁士法典》.二、多项选择题:到(.法典 D D A.《拿破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的过程。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C.成文法A.习惯 1.法的起源经历了从 (B.习惯法 习惯) 。)2.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ABCD B.体现本质不同A.产生方式不同 .实施方式不同 D C.适用范围不同 。)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CD .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A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D 。 BCD ) 4.在原始社会中,(.没有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A B.没有习惯法

法理学复习题- 吉林大学机考题库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B )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2.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C )。 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3.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C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4.法典编纂是指( C )。 A.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 C.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织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5.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这种划分方法所依据的是( D )。 A.法的历史渊源 B.法族 C.法系 D.法的历史类型 6.部门法划分的主要标准是(C ) A.法律调整方法 B.法律数量 C.法律调整对象

D.法律原则 7.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哪一项?( D )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9.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不属于公理性原则的是哪一选项?( C )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C.《婚姻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D.《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10.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 C ) A.根本法 B.成文法 C.公法 D.一般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B ) A.现实权利 B.一般权利 C.普通权利 D.集体权利 12.下列法律中,哪一个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法律部门( C ) A.婚姻法 B.合同法 C.律师法 D.劳动法 13.下列法律中,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民商法法律部门( C )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200510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2) ?论述题复习指导 (14)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 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多项选择题为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名词解释题为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简答题为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论述题为1 小题,每题20 分,满分100 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完整版)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

《法理学》200510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0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0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0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7)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1) ?论述题复习指导 (13)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法理学大一期末考试 (简答,论述 )重点(精品文档)_共5页

一、简答题 1.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答: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理解,易考选择题) 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 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答: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 答: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 6、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理解,易考选择题)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 7、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 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8、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理解即可) 答: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完整版)《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应当适用()。 A、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对居住在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一律适用本国法。”这一表述说明,该法律规定在对人的效力上采用

法理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法理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考核方式介绍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考试时间:2小时。 试卷结构: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 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 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 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 解。 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法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法理学 一.法的特征 1 国家创制性从产生方式来看,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或认可,一切法律都是以国家名义创制的。 2 特殊规范性从内部结构看, 法律主要是由特殊规范所构成,法律有自己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对人们的行为提出模式化要求,进而实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3 普遍适用性从适用范围上,法律是一种普遍性的适用规范。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权 范围内或法所规范的范围内,具有使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 4 国家强制性从实施方式来看,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5 法的可诉性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人们外部行为的规则,可以被任何人(特别是公民和法 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特别是法院和仲裁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特别是诉讼程序) 加以运用的可能性。 二.法的规范功能 1 指引功能法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所 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 规范形式形成 2 评价功能法所具有的,能够衡量,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功用和效能。评价的客体 是一定行为,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不违法。 3 预测功能根据法对人们某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及其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 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从而决定自己行为的取色和方向的一种功用和效能。 4 强制功能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功用和效能。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 成员和社会组织,内容在于保障法律权利的充分享有和法律义务的正确履行,目的在于实现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5 教育功能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 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功用和效能。

电大_法理学期末考试多选题参考资料

【以字打头】 1. 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 A.法理学B.法哲学C.法社会学D.比较法总论)。 2. 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 统治阶级的共 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 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D. 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 3. 以下关于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肯定旧法B.新法批判旧法C. 新法继承旧法D.新法否定旧法)。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实行法治)。 5. 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律规范是法 的基本构成因素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7. 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 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 社会主义法中执行 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 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 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 8. 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 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在字打头】 1.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 A.赔偿损失B.罚款C. 追缴税款)。 2. 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 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A. 立法解释B. 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C.行政解释)。 【法字打头】 1. 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 A. 客观性B. 主体性)。 2. 法具有(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等特征。 3. 法律文化是(A. 法的制定B. 法的实施C. 法律教育D. 法学研究)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 4. 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D. 部分法律规范主 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5. 法与政治的区别表现在( 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 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 6. 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 A. 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7.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 A. 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B.它的对象 是法律现象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8.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裁)。 9. 法的体系包括(A.法律规范C.法的部门D.法律制度) 10. 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有(A.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B.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 的实现C.法的遵定D.法的适用) 11. 法的适用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C.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12. 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 13. 法学是(A.一门如何组织和运用国家权力和学问B.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C.确认和 保护社会成叫权利义务的学问D.具有阶级性的科学)

(完整word版)西政法理学进阶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2006-2007第一学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 1、柏拉图关于法律的主要著作包括() A、《理想国》 B、《政治家》 C、《政治学》 D、《尼各马可伦理学》 2、关于“法律解释”的正确理解是() A、法律解释是成文法出现后的必然现象 B、法律解释必须完全根据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 C、法律解释有完善立法的作用s D、法律解释的效力高于被解释的法律文本 3、法律对利益的调整机制为() A、表达利益要求 B、消灭利益冲突 C、平衡利益冲突 D、重整利益格局 4、有时被人们称为价值法学的是() A、社会法学 B、分析法学 C、自然法学 D、哲理法学 5、以下著名法学家,属于法国的是()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孟德斯鸠 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 A、法律的产生远早于宗教 B、法律的基础是人的理性的自觉力量,而宗教则不是 C、法律规则人的外部行为,而宗教规范则相反

D、法律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而宗教规范则相反 7、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后果超出了立法者本来的意图,这说明法律具有()功能。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功能 D、非功能 8、“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的命题出自() A、马克思 B、霍布斯 C、孟德斯鸠 D、康德 9、对利益作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式的分类的是() A、德国的赫克 B、法国的爱尔维修 C、英国的边沁 D、美国的庞德 10、关于国家和法的关系,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法治国家和法发生联系,人治国家和法不发生联系 B、法律形式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C、国家的性质和特征决定法律的性质和特征 D、国家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法律的重要作用 11、科学技术对法律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具体言之,科技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技的发展() A、扩大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对立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对法律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D、提高了法律实施的效率 1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社会是法律的产物 B、法律是社会的产物

法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法理学导论 第二章法的概述(一)法的特征 一、国家创制性 1.制定法律 2.认可法律 3.解释法律 二、特殊规范性 1.法以人的行为为调整对象 2.法以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3.法由独特的逻辑结构以及概念构成 三、普遍适用性 四、国家强制性 五、特殊实践性

第三章法的渊源 (一)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一、宪法 宪法被认为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源,其他任何法律渊源都不得与宪法相冲突。我国现行宪法是按照修宪程序完成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而产生的。 二、法律 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三、行政法规 是指由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规定或者实现自身的法定职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四、地方性法规 是指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是一种综合性法规,内容比较广泛;单行条例是有关某一方面的事物的规范性文件。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只在本自

治区域有效。 六、规章 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及部分地方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以便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或者实现自身部门的职责。 七、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 八、其他正式法源 1.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和军内有关方面制定的军事规章。 2.一国两制条件下特别行政区的各种法律。 3.经济特区根据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授权而创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二)法的分类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按照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不同)

法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法理学 一、不定项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五、案例分析 重点: 一、立法 1、立法的概念: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解释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2、立法的特点: A、立法既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也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B、立法既是包括有创制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的创制活动,也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的创制活动。 C、立法既包括法的制定活动,也包括法的修改、补充、废止以及认可、解释的活动。 D、现代社会的立法活动是一种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3、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一元”指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体化,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两级”指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立法权等级;“多层次”指无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和类别。 4、(简答题)立法的基本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适时性原则 C、民主化原则 D、合宪性原则 二、法的实施 1、守法的概念:指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政党、团体等)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2、执法的概念: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3、我国的执法主体和执法体系: A、各级人民政府,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机构,即行政部门 C、因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由国家行政机关委托授权的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4、执法的基本原则:A、行政法治原则B、公平合理原则C、效率原则 5、司法的概念: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6、司法的特点:A、专属性B、程序性C、专业性D、权威性

法理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客观题20+30 填空题15 简答题5*3 论述题10*2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法律现象包括(1)法律文本(2)法律组织与机构(3)法律语言(4)法律行为(5)法律符号 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就是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1.阶级分析方法释义 2.价值分析方法 3.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4.逻辑分析方法 逻辑方法就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方法,也就是逻辑思维的方法。 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或方面。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第二层次是各种法学方法。 法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 1、法是什么? 2、法应当是什么? 3、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4、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 5、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与法律的区别 法和法律尽管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社会发展的主观方面,两者归根到底都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有: 1、两者的内在属性不同:法是一种权利要求,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生活要求的权利体系。而法律则是一种国家意志,是体现国家意志要求的实在法律规范和秩序体系。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民主党派的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 C.中国共产党的监督D.法学家的监督 2.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A.首先是指思想违法B.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C.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D.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A.严格解释B.自由解释 C.历史解释D.逻辑解释 4.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A.实质推理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D.形式推理 5.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文义解释D.逻辑解释 6.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D.解释学循环理论 7.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法律规范D.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法律规范D.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合法程序D.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D.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的是() A.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法的制定D.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 点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法理学考试基本要点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考10个。) (一)古罗马五大法学家: 古罗马五大法学家,又称:指时代五位法学家,、、保罗、、莫迪斯蒂努斯。 (二)法律原则的分类: 1.按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2.按法律原则的覆盖面不同可分为: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 则。 3.按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等。(三)法的渊源的种类: 主要渊源和次要渊源。主要(正式)渊源是指直接具有国家法律效力的法律渊源;而次要(非正式)渊源是指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仅具有一定说服力的法律渊源。 世界各国由于法律传统不同,其法律渊源也有一定的差异。迄今为止世界上出现过的法律渊源主要有: 1、制定法:指由立法机关或有权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法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的重要的法律渊源,我国的法律渊源主要就是制定法或者说成文法。

2、判例:主要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 3、习惯:如瑞士、台湾民法的规定。 4、法理:即对法的理性认识,在司法适用中一般包括社会上公认的价值、正义标准、法律解释等。 5、法学家的学说; 6、国际条约和协定; 7、宗教教义和戒律。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1、宪法:2、法律;3、中央法规;4、地方法; 5、规章:包括军事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6、国际条约。 在当代中国,判例、习惯、政策、道德、法理等属于非正式法律渊源。(四)法的效力范围: 法律效力范围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也称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具体包括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法律的事项效力范围、法律的时间效力范围和法律的空间效力范围。 1、法的对人的效力 关于法的对人效力的原则,主要有: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保护主义原则、折衷主义原则。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折衷原则。

2019年法理学期末复习材料总结

法理学期末复习材料总结 纯属按照个人理解来整理。 一、法律素质: 是法律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a掌握法律概念能力b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c 法律推理的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是核心。 二、法律思维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1、准确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 2、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 3、法律推理能力 4、对即将做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论证的能力。 三、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 探知法律事实,即调查、搜集、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法律事实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决定着适用法律的最后结果。 四、逻辑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四个层次: 1法律概念与法律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2、法律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3、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4、法律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法理学的概念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六、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的理论之所以具有基础性,不仅因为它们是关于法的根本性、普遍性问题的理论,而且因为它们是一定时代法的精神、理念的表达。法的精神、理念是各种具体的法律制度的内在灵魂,是整个法律体系大厦的精神支柱。法的精神、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法律制度和法学的变革。 七、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从法理学的本质属性来看,正是因为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这也决定了法理学的终极意义在于它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从法理学的价值方面来看,法理学作为一种法学意识形态,其不仅是对法律显示及相关社会关系的简单、被动的观照与反映,而且对法律现实具有渗透性的甚至是主导性的影响和作用。 八、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九、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4、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十、法的本质的两个层次:

法理学 专插本复习资料

法理学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1、识记(1)法学的研究对象(2)法律人的基本素质 1)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1.识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 1.识记法理学 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法的概念 1.识记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 2.领会(1)法的本质(2)法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本质:法的现象与本质: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法的本质是深藏于法的现象背后,是法存在的基础和 1.识记(1)法的清理(2)法的汇编(3)法的编纂 2.领会1)法的一般分类2)法的特殊分类3)法的对象效力4)法的空间效力5)法的时间效力 3.应用(1)法的渊源(2)法的形式 1)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形式或以判例法形式表现,以法律形式或以行政法规形式表现。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的过程。这种使法得以形成的资源(习惯、判例等)、进路(途径:立法、行政、司法等)和动因(基于社会生活发展等),就是法的渊源。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 是指法对其所指向的人们的强制力或约束力。法的效力范围,通常指法对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和空间有效。明确法的效力范围,是法的遵守和适用的一个前提。 A、法的对象效力:是指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样的人和组织有效。其原则有:属人原则(国籍为标准);属地原则(地域为标准);保护原则(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综合或折衷原则。中国实行综合原则:第一、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在国外仍受中国法的保护并履行中国法定义务,同时也遵守所在国的法。当两国法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既要维护中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按国际条约或惯例处理。中国刑法、民法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中国公民、法人在国外的法的适用问题,有若干规定。第二、中国法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如果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或法有另有规定的,一般不适用中国法。这些人主要包括驻中国的外国使节、来访的国家元首和国家政要,以及这些人的配偶、未成年的子女。其他外国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一般适用中国法。二是在中国领域外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中国或中国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犯罪的,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规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B、法在什么样的空间范围或地域范围有效,即为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范围主要由国情、法的效力等级、法的调整对象或内容等因素决定。第一,有的法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中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除有特别规定外,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第二,有的法在一定区域内有效。一是地方性法律;第三,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第四,国际法。 C、法的时间效力:指法的效力的起止时限以及对其实实施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无溯及力。法开始生效的时间,指法从何时起开始发生效力。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又称法的废止。法的溯及力,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加以适用的效力。主要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第七章法的要素 1.识记(1)法律要素(2)法律概念(3)法律概念的分类 2.领会(1)法律规则的分类(2)法律原则(3)法律原则的分类 3.应用(1)法律规则(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法的要素: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分类: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 2)法律概念: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两个来源:从日常生活中吸纳而成的喝法律人的创设。功能:表达功能,认识功能,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的功能。分类:A依概念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4510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道德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从法与道德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唐律的制定者认为法律必须以儒家道德为基础 B、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德与法律界限模糊 C、反映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对古代国家法律的重要影响 D、是“明刑弼教”思想的表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4节>法与道德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明刑弼教”是指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 2.关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就是法的调整对象,即不同的社会关系 B、法律体系又称为国内法体系,因此,一切国际法均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内 C、行政法部门是由相关行政法规构成的 D、同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可能会包含不同法律部门的规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6节>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答案】:D 【解析】: ①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故A选项错误。 ②法律体系一般指国内法,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但是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有可能属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国际公法之所以不在法律体系之内,是因为国际公法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国内法则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 ③我国的法律体系横向上划分为七个部门,纵向上划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法规等多个层级。理论上每一个部门都可能含有多个层级,行政法部门也不例外,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法规等多个层级 3.韩某与刘某婚后购买住房一套,并签订协议:“刘某应忠诚于韩某,如因其婚外情离婚,该住房归韩某所有。”后韩某以刘某与第三者的QQ聊天记录为证据,诉其违反忠诚协议。法官认为,该协议系双方自愿签订,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故合法有效。经调解,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