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3年4月,教育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试办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实施本科阶段职业教育,并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相衔接”;6月,国内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正式拉开了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序幕。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髙校转型”的战略部署;3月22日,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中国发展髙层论坛”明确表示要引导和促进“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4月25日,参加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178所普通本科髙校共同发布《驻马店共识》,提出将通过高校转型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殊形式与最髙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髙校应用技术转型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在转型的大背景下还存在怎样的困境和问题,

应如何利用转型机遇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理应成为当下髙等教育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利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是一种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P]。从理论上来讲,高校应用技术转型所追求的髙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转型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应该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与利好。

1.应用技术转型将加速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完善,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是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髙等教育改革的政策重点,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表述,即“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髙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可以看出,现代职教体系本质上需要具有与外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外部适应性,以及内部各层次之间有效分工、有机衔接的内部协调性。

从外部层面看,应用技术转型能够为高层次应用

技术人才,即本科与研究生层次职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载体,弥补传统高职教育与我国高新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扩大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提升现代职教体系的外部适应性;从内部层面看,应用技术转型是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破冰行动”,能够促进专科与本科、本科与研究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融通与衔接,提升现代职教体系的内部协调性。因此,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是加速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品质提升与结构巩固的重大机遇,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应用技术转型将促进高校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的调整优化,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品质提升创造可能

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是专业学位最重要的特征,因此高校职业属性的提升与学术属性的合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职业属性方面,应用技术转型将凸显职业教育在髙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髙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呼应现实社会生产、职业人才需要和产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5>。随着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多数高校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对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这就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属性的强化提供了先决条件。在学术属性方面,应用技术转型将在一定程度上改造高校的学术生产模式,打破髙校对传统“纯学术知识”的盲目崇拜,实现从“学科取向”学术生产向“应用取向”学术生产的转变。随着转型的进一步开展,多数髙校对应用性、实践性、整合性知识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其学术生产与传播模式将进一步合理,这就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属性的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从髙校发展的中观视角来看,应用技术转型能够通过对高校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其职业属性和学术属性的全面完善,从而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品质提升创造可能。

3.应用技术转型将引发资源配置、生源供给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创新提供条件

我国髙校的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现象严重,在培养模式上高度趋同于学术学位M,这不仅有对专业学位基本特征、专业人才培养规律认识不清等观念层面的原因,也有国家教育政策、高校办学条件、教师

教学惯性、生源结构特征等客观层面的原因。随着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这些阻碍专业学位教育模式创新的客观不利条件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

在政策导向与资源配置方面,国家提出将进一步扩大转型高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和收人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逐渐完善教育财政投人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兴办职业教育’这为高校更好地举办高层次职业教育、转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客观保障。在生源供给方面,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研究生人学考试改革将随着髙校的应用技术转型而进一步开展,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完善,以及髙考“学术轨”与“职业轨”分流的“双轨制”改革’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未来将有更多接受过系统职业教育、具有丰富职业经验的学生进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这为高校探索、改革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从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微观视角来看,应用技术转型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生源供给等方面的优化完善,在客观环境条件方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二、离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困局

以当前涉及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为考察重点,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个主要维度审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在转型的大背景下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布局不均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困局

从整体上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是快速而有效的,尤其是自2009年我国大规模启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总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已达449674人,占研究生总数的%;当年招生规模为198883人,占总数的%[‘如果再加上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等其他情况,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招生规模实际上巳达到甚至超过了招生总数的50%。可以看到,相比2008年仅6%左右的招生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确已实现了短时间内的规模快速扩张。

然而,从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视角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隐含着布局上的不合理,地方高校作为应用技术转型的主力军,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上仍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由少数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

实施和开展,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244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仅有534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约占总数的%。其中,73所教育部直属髙校在校研究生数为750490人,每校平均约10281人;而400所地方高校在校研究生数为764658人,平均每校仅约1912A[1,io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布局基本上与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布局相类似,以湖北省为例,该省2010年获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髙校数量为23所,其中21所髙校位于省会武汉市,且以部(委)属研究型大学为主;全省7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有56个归属于该省的8所部(委)属髙校⑽。尽管国家曾数次增加地方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如2011年曾批准包括5所民办高校在内的52所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招收17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但地方髙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仍与研究型大学相去甚远。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研究生招生计划,2014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为238952人(其中硕士专业学位237237人,博士专业学位1715人),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名额为91450人,占髙等学校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总数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名额为1131人,占%,如果再减去其他国家部(委)属髙校、省属“211工程”院校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名额,地方髙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远不到总数的一半。

从理论上来讲,以培养科学研究人才为主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由研究型大学主导是较为合理的,但在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趋势之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以培养髙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过度地集中于部(委)属高校、研究型大学,显然不利于转型高校向高层次、髙水平发展,难以体现应用技术转型的优势之所在。

2.种类单一、地位边缘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困局

应用技术转型要求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发展需要相对接,因此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合理,使之与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相匹配是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必然要求。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还不能完全契合这一目标。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种类还相对单一,这体现了专业学位科类结构的不合理。虽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始自1991年,但长期以来只有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等少数几个专业,且通常只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开放,职业面

向较为狭窄。2009年政策调整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种类有所增加,但除2010年前后大幅新增约20种专业学位外,其余年份几乎没有科类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仅有学士专业学位1种、硕士专业学位39种、博士专业学位5种,零散地分布于11大学科门类中(哲学、理学无专业学位),虽然原则上涵盖社会经济发展的几大重要行业和专业领域,但并未形成完整、合理的体系和结构。由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学位的设置与调整管控严格、态度谨慎,其针对性、时效性并不理想,难以与日新月异的社会产业、事业发展相匹配。转型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论上要满足特定行业、区域中多样化的髙层次专业人才需求,但在实际办学中往往只能选择由国家严格限定的少数几种专业学位,难以根据现实需要灵活调整自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发展方向。

其次,在具体的高校人才培养中,尤其是在面临应用技术转型的髙校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位还相对弱势、边缘,这体现了高校内部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对于转型中的高校而言,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还相对较小,培养基础也相对薄弱,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还很难得到体现。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根据

其2013年招生计划,该校共有43个本科专业,共拟招生2598人,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共拟招生137人,但专业学位硕士点仅“机械工程”1个,拟招生20人?。对于转型髙校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类型单一、地位边缘,在人才培养结构中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3.基础薄弱、模式陈旧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困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具教育目的上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水平上的髙层次性,因此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是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与关键。从这两方面来看,转型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质量基础仍相对薄弱。

当前面临应用技术转型的高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普通本科院校,如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类院校、地方师范类院校、独立学院或独立学院转制后的民办院校等,这类高校虽然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往往缺乏特定的行业背景和职业特色,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趋同于研究型大学。虽然这类高校中有不少具备一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因缺乏必要的职业基础而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第二类是有一定职业教育基础或资源的本科院校,如划归地方的原行业院校、技

术类高职“升本”后的高校、由特定企业出资兴办并与企业所在行业关联密切的民办高校等,这类院校虽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行业特色,但往往学术水平较低,学科专业建设不受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以低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虽然这类高校中有不少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学科与学术支撑,其培养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

高校职业性、学术性基础的薄弱直接导致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过于陈旧,从目前的办学实践来看,有一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的上述第一类高校往往沿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考核程序等方面完全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为蓝本仅在某些方面降低标准和要求,蚁变为“简化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职业教育经验较为丰富的第二类高校虽然相对重视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但在水平、程度等方面与低层次的本专科职业教育相比并没有显著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用性被误解为肤浅或机械性的操作能力蜕变为“强化版”的本专科教育。可以看到,无论是“简化版”还是“强化版”,相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来说都是低效、低质的。

4.特色缺乏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效益困

从理论上来讲,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能够密切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转型之间的联系,通过为区域产业经济,以及文教法律、商业金融等社会高级行业供给优质的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效益将逐渐提升。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相对缺乏,其效益并不如人意。

首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特色缺乏导致其社会效益并不显著。我国当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由行政主导,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招生规模等方面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这种粗线条、求整齐的模式导致其很难与行业发展、区域建设的专门化需要匹配联动。以广东地区为例,该省的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于近年来发展迅速,工业增加值比重已占到%和%,但相应的工程硕士领域基本上处于欠开发状态,区域内几乎没有以相关行业为培养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M。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品质特色缺乏导致其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的培养品质来看,其培养模式还没有从本质上超越传统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其品

质与规模也难以支撑其本应具有的引领行业发展与推动产业转型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应用技术转型中的地方高校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无论是相对于具体高校的内部经济效益,还是相对于特定行业的外部经济效益,目前都不甚理想。

三、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策略

髙校的应用技术转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诸多发展利好,由于转型还处于寻觅方向的起步阶段,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实际上也正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起点。在直面现阶段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需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转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实现布局均衡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度集中于中央部委属高校、研究型大学及其所在的中心、省会城市,显然难以与地方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和区域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匹配。国际经验显示,一个地区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往往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相关性。美国的区域研究生人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为,日本为,英国甚至达到了1,这也就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与在校研究生人数几乎成线性关系

[17]。对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重要目标,应充分利用转型的有利时机,依据社会职业的人才需要合理均衡布局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变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度集中、布局不均的现状,适当控制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将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向于那些位于社会职业人才频谱能级上层、对科学性与学术性要求较高,但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小的核心专业人才培养(如技术创新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等);适度扩张应用技术转型高校的专业学位教育规模,将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向于那些对学术属性要求相对较低,但社会需求量较大、对区域内产业事业发展贡献更为普遍、明显的一般专业人才培养(如技术应用与维护人才、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人才等),实现社会职业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机互动与全面接轨。

2.完善转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架构,逐步实现结构合理

转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不能是机械、盲目的,而应当具有合理的基本架构。在应用技术转型的大背景下,首先需要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类架构,结合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适当调整

专业学位的科类结构与设置程序,给予转型髙校一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特定区域内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产业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结构与招生、培养计划,形成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科类架构。举例而言,有些转型高校位于工业化进程迅速、产业集群更新频繁的新兴城市,可依据产业转移的最新状况,灵活设置一些与新型制造业、现代工业相接轨的新型专业学位;而有些转型高校则位于服务业相对密集的传统大中型城市,可适当增设与新兴服务行业、现代信息传媒关系密切的专业学位,裁撤部分与区域劳动力转移方向不匹配的专业学位。其次需要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架构,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转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意味着其职业属性的确认与加深,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发展。对于转型高校而言,需要改变传统抄袭自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观或因袭自高职教育传统的低端职业人才培养观,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在学校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制度安排等方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倾斜,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转型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3.强化转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础,逐步实现品质优化

应用技术转型是对高校整体发展方向的定位与明晰,借助于转型的发展利好,通过强化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以逐步实现其品质优化,将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今后发展工作的重点。首先,需要借助转型强化髙校的职业属性。与特定产业、事业关联密切的职业属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高校需要在应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密切与特定行业、区域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建立良性的产学合作机制,根据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调整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完善双导师制、实践教学、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培养方式,借助转型将职业人才的现实需要融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中。其次,需要借助转型强化高校的学术属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髙层次、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其发展与髙校的学术水平息息相关,因此髙校需要在应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根据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超越传统的学科建设路径与学术生产方式,构建具有高度综合性、应用性的新型学科专业体系。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的上海电机学院为例,该校结合其电机集团的行业背景,以及上海先进制造业、服务业

发展的有利时机,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以现代装备制造为核心的重要产业基地”的学科专业功能定位,以及“以装备制造技术学科群为重点,生产服务学科群和技术文化学科群联动发展”的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I’以建设应用性“学科群”的方式强调学术生产的应用技术性、行业适切性和跨学科协同性,为该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4.培育转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逐步实现效益提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效益提升不仅取决于其规模、结构、品质的优化,更取决于其自身特色的凸显。配合高校的应用技术转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培育可以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在教育人口方面,可以借助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完善,对招生政策和招生方式进行改革与调整,在生源吸收方面尽可能向本、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倾斜,最终形成连贯完整、具有职业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过程方面,高校可以借助应用技术转型进一步密切与外界的配合与联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外界产业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程度与外部监控作用,最终形成特色鲜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体系;在教育出口

方面,高校可以借助与产业部门、政府单位的密切合作,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有机衔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终点提供适切的任职资格与合理的就业方向,最终形成持久稳固、与社会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相匹配的教育服务链条。

作者简介:李家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度门361005。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研究生教育督导简报

研究生教育督导简报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编印(总第18期)2013年9月20日 本学期检查了研究生课堂教学到位情况;研究生课程的“授课计划”;各学院的开题报告;部分学院研究生论文答辩情况;研究生复试情况;土建、电气学院的研究生档案管理的情况;研究生考试情况,还参加了电气学院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的评选工作。 一、检查研究生课堂教学到位情况 随着研究生课堂教学由旧校区向新校区转移,本学期督导工作全部安排在新校区。本学期总计巡查656门课。总体上看,本学期大多数学院教学秩序基本正常。经过落实真正上课不到位的是极个别的,共计16人次,课堂不到位率1.5%(见表1)。其中外国语学院《科技翻译》课程未经报批找外校人员代课。 表1:未到位情况明细表

二、对研究生课程的“授课计划”进行了检查 本学期采用网上检查的方式,总体较好。这学期共检查了19个学院485门课的“授课计划”,真正没有上传的只有1个学院的1门课(见表2)。 表2: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授课计划未提交情况统计表(学术型) 从检查来看,多数老师认真填写授课计划,但仍有少数老师未重视这项工作,不按学校规定要求来做。授课计划的填写是每学期上课前必作的工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抓紧。本学期一些授课计划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有些老师在填写“授课计划”时,没有按照福大研【2011】53号文的规定明确填写考试或考核的方式及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如:机械学院《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机械电子学》;法学院《行政法专题》等课程。类似上述情况的各学院都有,比较突出的学院有:材料学院没有提交考核方式和比例细节的有10门课, 占开课数71% ,分别为《材料分析与测试》、《高分子复合材料》、《高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先进加工技术》、《薄膜与涂层技术》、《电子显示及显示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功能高分子材料》、《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化工学院没有提交考核方式和比例细节的有26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发言稿

整合校园综合优势,构筑美丽学术风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及研究生代表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很荣幸能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代表全体研究生在我校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言。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的激励下,以“铺路石精神”为核心的长理文化熏陶下,加上长理人的共同拼搏,长沙理工大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我校教育改革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充分感激,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给予支持与重视的所有领导老师致以崇高敬意。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研究生,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如果说求学生涯是五彩缤纷的田野,那么对我们而言,研究生阶段就是我们生命中最绚丽的一束太阳花,如果说读研是动静交融的舞蹈,那么在长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就是活力四射的探戈。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这儿孕育着春天的勃勃生机,向往着盛夏的热烈奔放,期盼着秋天的硕实累累,翘望着冬天的恬静厚重。诗意的浪漫和激情在长沙理工被诠释淋漓精致,飞扬的时尚和奋斗的艰辛被丰富的学术氛围演绎的美奂绝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今后五年中国将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其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无疑是一个最大的亮点,因为如果能够按预期目标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中国的教育而言,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部分,同样受到此项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我党也曾明确提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另外,赖明勇校长曾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正进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长沙理工大学愿意当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愿意做湖南深化高教改革的试验田。

《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制定、实施情况说明

《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 制定、实施情况说明 (2004年1月13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60次会议审议通过) 《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目录》(以下简称:《期刊目录》)自1995年试行以来,对促进我校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为适应两校合并后,新复旦大学医科类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需要,2002年7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5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目录(医科)》,与此同时,文、理、工类研究生仍在使用1999年版《期刊目录》。根据2003年6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58次会议精神,我校于2003年9月开展了1999年版《期刊目录》的修订工作。新《期刊目录》经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专家组论证并报2004年1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60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期刊目录》合并了《期刊目录(医科)》,并根据专家组建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60次会议批准,更名为《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现予公布实施。《指导目录》将杂志分为A、B两类,分别对应于更名前,新修订的《期刊目录》中的权威、核心期刊。 根据历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精神,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发表符合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学术论文,现就有关规定具体说明如下: 一、毕业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专业学位除外)。 2、博士学位:文科类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2篇专业学术论文;理、工、医(科研型)科类至少在SCI、EI或《指导目录》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专业学位(如临床医学博士等)及临床医学的临床型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在A类期刊上发表1篇文章可相当于在B类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 3、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作者排名第一(特殊情况除外)。特殊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99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99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99次会议,于2019年10月29日在光华楼思源厅召开。会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许宁生主持,会议应到委员39人,实到委员27人,超过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本次会议有效。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位审核工作 (一)审定2019年10月授予学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会议审议《教务处关于2019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情况的报告》,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审定通过授予80人学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二)审定2019年10月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会议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审定同意授予138人硕士学位的备案名单,其中包括:学术学位102人,专业学位36人。 (三)审议2019年10月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通过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会议审议并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同意授予164人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学术学位152人,专业学位12人,暂缓授予1人博士学位。同意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详见附件一。 二、审议撤销学位事宜 会议审议撤销学位事宜,并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投票表决,表决情况如下: 三、审议我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会议审议我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投票表决,表决情况如下: 四、讨论《复旦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汇报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委员对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和上岗招生资格分开审核制度表示认可,围绕“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申请博导任职资格”、“医科博导任职资格”等问题提出了意见。会议决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进一步通过不同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整理 二O一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工作简讯 2008年第5期(总第27期)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印 2008年10月20日 本 期 目 录 ? 特别报道 学位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 ? 工作动态 我国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将做重大调整 (1)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启动 (2) 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考务准备工作平稳进行 (3) 2007/2008学年度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正式启动 (3)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成绩复核工作顺利进行 (4) 四川、重庆、陕西三省(市)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工作正常进行 (4) ? 会议信息 2008年全国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4) ? 国际交流 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客人访问学位中心 (5) 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代表访问学位中心 (6) ? 工会工作 学位中心工会组织秋游活动 (6)

★ 特别报道 学位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教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2008年 10月13日,学位中心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吴博达同志为组长、副书记王立生同志为副组长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学位中心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学位中心以“探讨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载体,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以及学位中心自身的建设、改革和发展问题,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实践活动。 目前,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正在进行当中。期间,学位中心召开了动员大会,传达了周济同志和中央第8指导检查组组长宋育英同志在“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学位中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进行了部署。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中心采取个人学习和党小组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体讨论和个人撰写学习心得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力求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基本的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位中心将《学位授予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和《资历框架及其在中国实施可行性的研究》确定为调研题目,并以此为引领,对新形势下学位中心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展开大讨论、大调研。目前,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已由学习培训环节顺利转入调研环节。 (党支部 吕宏伟) ★ 工作动态 我国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将做重大调整 2008年10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调整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的通知》(学位办〔2008〕50号),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对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做如下调整: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附件2 编号: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主持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年月日 广东省教育厅制表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本人自愿申报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认可所填写的《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为《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以及本人所在单位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的声誉和公信力,不以项目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3.遵守《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东省财务规章制度。 4.凡因项目内容、成果或研究过程引起的法律、学术、产权或经费使用问题引起的纠纷,责任由相应的项目研究人员承担。 5.项目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项目并按申报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6.同意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有权基于公益需要公布、使用、宣传《申请书》内容及相关成果。 项目主持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1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1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1次会议,于2013年6月25日在光华楼思源厅召开。会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杨玉良主持,会议应到委员39人,实到委员33人,超过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本次会议有效。 会议主要议程包括: 1.审议2013年6月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审核通过的学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2.审议2013年6月各分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3.审议关于撤销学位(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的事宜,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4.审议我校自主设置与调整博士、硕士授权二级学科的名单,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5.审议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岗位任职资格(中文系遗留问题),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6.学位办通报2012年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及近七年学位论文盲审的异议情况。 一、听取并审议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负责人就学士学位授予情况的说明和汇报。其中,教务处预计各类学士学位获得者为3108人,继续教育学院1003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78人。 二、听取学位办公室关于2013年6月我校硕士、博士学位申请工作总体情况的汇报,并分别听取文、理、医三个学部就各自学部审议情况所作的汇报。 1、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及学位审议情况: 2013年上半年全校共计178人参加上海市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有2人评审结果有异议,异议率为1.12%。校内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688人,有38份评审结果有异议,异议率科学学位为4.74%、专业学位为4.25%。 2013年6月全校22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共受理硕士学位申请3485人,经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投票表决,同意授予3420人硕士学位,其中学历生2674人,非学历生746人,科学学位1801人,专业学位1619人。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通过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的授予胡立刚等3420人硕士学位的备案名单。 2、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及学位审议情况: 2013年上半年共送审博士学位论文1820本,涉及906人。返回结果中,同意答辩1513本,基本同意,略作修改后答辩252本,重大修改后答辩44本,不同意答辩为11本。重大修改后答辩和不同意答辩属有异议,涉及异议份数55份,份数异议率为3.02%,人数异议率5.84%。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42.09%和47.64%,加起来的优良率为89.73%。盲审有异议的53人中,18人延期毕业、19人毕业但本次不申请学位。 2013年6月全校22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共受理博士学位申请975人(含同等学力12人),其中初议924人,复议51人。经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投票表决,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44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931人,其中有48人列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的重点汇报人员。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并投票表决,授予胡斌等929人博士学位(其中同等学力人员12人),按照《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以上929人在公布名单后2个月内若无异议,将由学校颁发博士学位证书。(通过人员名单见附件一) 三、审议关于撤销学位(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的事宜,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 二、项目申报 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7、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8、研究生教学改革;

9、其它相关问题。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第十三条对未按计划进展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5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5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5次会议,于2015年6月29日在光华楼思源厅召开。会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许宁生主持,会议应到委员40人,实到委员27人,超过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本次会议有效。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位审核工作 (一)审定授予学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经审议,同意授权教务处对2015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按规定完成最终审核,审核通过的名单提交10月份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备案通过。同时,会议通过举手表决方式,同意继续教育学院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报告,审定通过授予913人学士学位的备案名单。 (二)审定2015年6月各分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2015年6月全校22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共受理硕士学位申请3575人,经各分委员会投票表决,建议授予硕士学位3516人,其中学术学位1573人(含同等学力53人),专业学位1943人(含同等学力16人)。会议通过举手表决方式,审定通过授予3516人硕士学位的备案名单。 (三)审议2015年6月各分委员会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2015年6月全校22个分委员会共受理博士学位申请1005人,经各分委员会投票表决,建议授予博士学位925人,不授予博士学位80人,其中学术学位782人(含同等学力2人),专业学位143人(含同等学力8人)。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并表决通过:(1)授予肖鹏等924人博士学位(其中同等学力人员10人),按照《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以上924人在公布名单后2个月内若无异议,将由学校颁发博士学位证书。(通过人员名单见附件一) 二、学位办通报2015年上半年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的情况 2015年上半年全校共计194人的硕士学位论文被上海市双盲抽检抽中,12人(均为专业学位)评审结果有异议,异议率为6.19%。校内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687人,有49人评审结果有异议,异议率为7.13 %。合计异议率6.92%。2015年上半年全校共送审博士学位论文1754份,涉及872人(含同等学力10人)。返回结果中,同意答辩1392份,基本同意322份,重大修改后答辩29份,不同意答辩为11份。重大修改后答辩和不同意答辩属有异议,涉及异议份数40份,份数异议率为2.28%;涉及人数38人,人数异议率4.36%。返回意见中,优秀708份,良好873份。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40.36%和49.77%,加起来的优良率为90.14%。盲审有异议的38人中,25人延期毕业,13人毕业但本次不申请学位。 三、审议《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的制订 为配合《复旦大学章程》的公布与实施,规范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工作运行,《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后简称为“《章程》”)对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各级机构职能以及议事规则均作了详细的规定,在2015年1月12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4次会议讨论基础上,《章程》经反复修改并充分征求意见。最后,本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的制订,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审议。 四、审议《复旦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制订 为促进学风建设,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第34号部长令《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相关规定起草了《复旦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审议过程中,个别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doc

附件1: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 二、项目申报 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7、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8、研究生教学改革; 9、其它相关问题。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3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3次会议简报 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83次会议,于2014年6月24日在光华楼思源厅召开。会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杨玉良主持,会议应到委员39人,实到委员28人,超过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本次会议有效。 会议主要议程包括: 1.审议2014年6月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审核通过的学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2.审议2014年6月各分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备案名单; 3.审议关于撤销学位(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事宜,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4.审议我校自主设置与调整博士、硕士授权二级学科的名单,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一、听取并审议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负责人就学士学位授予情况的说明和汇报。 其中,教务处预计各类学士学位获得者为3189人,继续教育学院865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39人。 二、听取学位办公室关于2014年6月我校硕士、博士学位申请工作总体情况的汇报,并分别听取文、理、医三个学部就各自学部审议情况所作的汇报。 1、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及学位审议情况: 2014年上半年全校共计178人参加上海市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有8人评审结果有异议,异议率为4.49%。校内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844人,有44份评审结果有异议,异议率为5.21%。 2014年6月全校22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共受理硕士学位申请3579人,经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投票表决,同意授予3491人硕士学位,其中学历生2788人,非学历生703人,科学学位1701人,专业学位1790人。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通过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的授予胡立刚等3491人硕士学位的备案名单。 2、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及学位审议情况: 2014年上半年共送审博士学位论文1670本,涉及832人。返回结果中,同意答辩1367本,基本同意,略作修改后答辩254本,重大修改后答辩40本,不同意答辩为9本。重大修改后答辩和不同意答辩属有异议,涉及异议份数49份,份数异议率为2.93%,人数异议率5.53%。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8.44%和51.98%,加起来的优良率为90.42%。盲审有异议的46人中,12人延期毕业、28人毕业但本次不申请学位。 2014年6月全校22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共受理博士学位申请951人(含同等学力7人),其中初议904人,复议47人。经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投票表决,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81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870人,其中有37人列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的重点汇报人员。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并投票表决,授予肖玉营等870人博士学位(其中同等学力人员7人),按照《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以上870人在公布名单后2个月内若无异议,将由学校颁发博士学位证书。(通过人员名单见附件一) 三、审议关于撤销学位(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事宜,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会议审议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生董彦良的博士学位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的学术违规事宜,各位委员经过认真细致的讨论,经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撤销董彦良的博士学位。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件一附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二、项目申报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2、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4、研究生培养管理;5;、研究生素质教育6、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7、研究生教学改革;8、其它相关问题。9. 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第五条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三、项目管理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第十条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第十三条对未按计划进展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或视情况暂停或撤销项目,追回研究经费,并及时报告省教育厅。第十四条项目进行中需对研究计划、主要人员作重大调整、变更或有其它重大变化的,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省教育厅批准。四、项目结题项目完成后,项目主持人根据项目申报表设定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及研第十五条. 究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第十六条项目主持人申请结题时应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提供以下材料:封面、目录、项目申报书、中期报告、研究报告、结题鉴定表、成果附件。结题可分为一般性结题和鉴定结题。第十七条为了确保项目质量和专家评审意见客观、公正,鉴定结题方式一般为会议鉴定。项目组需陈述、答辩。鉴定意见由省教育厅聘请3~5名专家集体评定、签署。结题鉴定费用由项目组负责。第十八条项目成果通过鉴定后,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近几年来,我们xx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较快,质量稳中有升,学位授权点数量大幅度增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全校350多位研究生导师卓有成效工作的结果,也是各学院、各部门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同志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代表校党委,对全体研究生导师、对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作出了贡献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是我校设立研究生院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校性的工作会议,是落实学校第十三届党代会精神,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步骤,也是迎接教育部明年7月对我校研究生院进行合格评估、全面部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了认真思考和规划。会上,海岩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发展研究生教育、创建研究型大学的若干重大问题。刚才,朱荻同志、刘思峰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很好的发言。同志们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对会议工作报告、对我校“‘十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建设计划”以及海岩同志的讲话予以充分肯定,对我校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作了客观、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

研究生院的同志们要认真加以汇总,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十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建设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我想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一下关系到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空间与制约因素 我们要创建研究型大学,当务之急是发展研究生教育。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许多因素所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科研投入、导师队伍、学科结构以及条件保障等方面。 研究生教育和其他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研究生教育是以研究为基础的。一般而言,培养一名研究生每年需科研经费3-5万元。按每生需科研经费4万元计算,我校XX 年的科研经费可支撑4200名研究生,而去年我校研究生规模为2600余人,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各学院的情况不一,一院的科研经费(万元)可支持560名研究生,而目前只有310名;二院(万元)可支持126名,现有154名;三院(万元)可支持462名,现有549名;四院(万元)可支持153名,现有485名;五院(万元)可支持348名,现有526名;六院(万元)可支持60名,现有11名;七院(万元)可支持63名,现有162名;八院、九院、十院是理科或文科学院,应当用另外的标准计算。从前面7个学

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汇总

大学文件 院发[2005] 92号签发人:何心 关于印发《大学核心学术 期刊分类目录》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 《大学核心学术期刊分类目录》,业经2005年6月9日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原《大学核心报刊分类目录》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大学核心学术期刊分类目录》 二〇〇五年六月十日

大学核心学术期刊分类目录 (修订稿) 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期刊,结合我院专业设置以及学科建设情况,将学术期刊分为顶级核心期刊、一类核心期刊和一般核心期刊3类,具体目录如下。 一、顶级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全文)、中国科学(A、B、C、D、E辑)、科学通报、SCI收录的三千种刊物、EI、ISTP收录的刊物、SSCI收录刊物 二、一类核心期刊: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学术版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研究生工作简报(第四期)

研究生工作简报(第四期) 2009-2010 第一学期 2010年1 月29 日) 本期目录 2009 年研究生招生工作 2009 年度新增博士生导师 2008级研究生中期筛选工作 2009-2010 年度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期中教学检查及公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收入分配办法和助金分配办法 2010 年研究生暑期夏令营申报 2010 年1 月召开了本学期导师工作会议外国语学院研究生2009 秋季答辩工作 、2009 年研究生招生工作 外国语学院对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13 门自命题科目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重新进行了修订,于2009 年9 月在外国语学院的网页上正式公布。协助研究生院完成了1 月9 日-10 日的研究生考试考务工作。 2010年免推生共17 人,校外9 人,校内8人。2009 年9 月-11 月陆续收到外校免推生材料,共收到16 位校外免推生中9 位学生的材料,其中5 人来自985 高校,3 人来自211 高校,1 人来自其他高校。 从数量上看,今年共有281 名考生报名我院。121 人报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 占报考考生中的43.10%;118 人报考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占报考考生中的42%;38 人报考 日本语言文学方向,占报考考生中的13.5%;4 人报考专业学位学科教育(英语)方向,占报考考生中的1.4%。从质量上看,报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 121 人中12 人来自985 高校,9 人来自211 高校,占所有报考改方向考生中的17.4%;报考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118人中3人来自985高校,14人来自211 高校,占所有报告改方向考生中的14.4%;报考 日本语言文学方向38人中3 人来自985高校,12人来自211 高校,占所有报告改方向考生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省学位办)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第三条省学位办对全省研究生教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 二、项目申报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为1-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六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七条项目主持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八条项目主持人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一式四份。 第九条省学位办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十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省学位办资助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经费一万元,各单位要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投入经费。 第十二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教材出版、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费用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类学术刊物的论文发表版面费(不含增刊)。 第十三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第十四条对未按计划进展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或视情况暂停或撤销项目,追回研究经费,并及时报告省

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期刊及论文认定实施细则

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期刊及论文认定实施细则 院系所:全校时间:2014-01-18 发布人:研究生院学位办 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规范我校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引导和促进他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鼓励撰写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际和各项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1.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期刊及相关论文认定按《福州大学核心学术期刊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附件一)文件执行。 2.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项规定中所涉及到的“顶级期刊”、“一类期刊”、“二类期刊”分别对应《福州大学核心学术期刊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中的“顶级期刊”、“一类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现列出主要“二类期刊”(“核心期刊”)目录,详见附件二,供参考。 3.本细则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原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按本细则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附件一:《福州大学核心学术期刊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 附件二:福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要“二类期刊”(核心期刊)目录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1月18日

附件一 福州大学核心学术期刊目录及相关规定(2013年版) 一、“顶级期刊”的认定 (一)国际顶级期刊 Science、Nature(含子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以及

(二)国内顶级期刊 以下20种期刊为人文社科学部“国内顶级期刊”:

二、理工科核心学术期刊的认定 (一)理工科“一类核心期刊” 1. 被SCI/SCIE(科学引文索引/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EI(工程索引)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不含会议论文集、增刊论文),均为“一类核心期刊”论文(SCI/SCIE、EI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数据为准)。 2. 除上述期刊外,以下110种期刊为理工科“一类核心期刊”:

温州医科大学学位及研究生教育期刊定级名录(2013版)

温州医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定级名录 (2013年版) 温医大研〔2013〕12号 一、被SCI、EI收录期刊。 二、A级期刊分为A-1级期刊、A-2级期刊。 (一)A-1级期刊名录共184种(见附件一),; (二)A-2级期刊为未被A-1级期刊收录,但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收录的期刊; (三)发表在《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的文章,其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前5篇论著可视为A-1级: 1、该论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其他国家级项目,且内容与项目一致; 2、该论著篇幅在5页以上(含)。 三、B级期刊名录共465种,见附件二;未被B级期刊名录收录,但发表在CSCD(中国 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收录的期刊,等同于B级期刊。 四、发表在未被SCI收录的外文期刊,等同于B级期刊。 五、本期刊定级名录自2013级研究生开始实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附件一:A-1级期刊名录(共185种): 序号刊名ISSN号主办、承办单位 1病毒学报1000-8721 中国微生物学会 2材料研究学报(原名材料科学进展)1005-30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3测绘学报1001-1595 中国测绘学会 4茶叶科学1000-369X 中国茶叶学会 5传感技术学报1004-1699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刊;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东南大学 6催化学报0253-9837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大气科学1006-989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电路与系统学报1007-0249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 9电信科学1000-0801 中国通信学会;人民邮电出版社 10电子学报(中、英文版) 0372-2112 中国电子学会 11电子与信息学报1009-5896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12动物学报0001-730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 13动物学研究0254-585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14分析化学0253-3820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5复合材料学报1000-385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16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0251-0790 吉林大学、南开大学 17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1000-3304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8中国物理C(中、英文版) 0254-3052 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高校应用数学学报1000-4424 浙江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20古生物学报0001-6616 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21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0254-7805 中国力学学会 22光电工程1003-501X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 23光学学报0253-2239 中国光学学会 24光子学报1004-4213 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5硅酸盐学报0454-5648 中国硅酸盐学会 26果树学报(原名:果树科学) 1009-9980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27海洋工程1005-9865 中国海洋学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28海洋学报0253-4193 中国海洋学会 29海洋与湖沼0029-814X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