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杨式太极拳套路运行路线示意图

杨式太极拳套路运行路线示意图

杨式太极拳套路运行路线示意图

杨式太极拳套路运行路线示意图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拳谱及图谱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 拳谱及图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拳谱及图谱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似直非直肘关节微微的弯屈手心向下 3 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掌至于腹前 上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二、野马分鬃〔三次〕 左野马分鬃 1 上体微向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两手随腰转自然分开左手与眼同高右手按在右胯边。 右野马分鬃 (同左野马分鬃左右方向相反) 左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1 右脚向前跟半步两手左上右下抱球 2 上体后坐向右转腰右手上提至右额 3 左转成左虚步左手按在左胯边。 四、搂膝幼步〔三次〕 左搂膝幼步 1 上体微微左转再右转右手转至面前自然下落经右胯由右后方盪起 2 左脚尖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左手经左膝搂过右手向前推按 右搂膝幼步 (同左搂膝幼步左右方向相反) 左搂膝幼步 五、手挥琵琶 1 右脚向前跟半步 2 右手屈臂后坐左手由左而上划弧到正前方 3 左脚提起 脚跟着地成左虚步 六、倒卷紘 右倒卷紘 1 上体右转两掌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经过腰向右后划弧与头同高 2 上体转正又臂屈肘于耳侧左脚后退一步左手向后收右掌向前推 右脚跟随腰撵正 左倒卷紘 (同右倒卷紘左右方向相反) 右倒卷紘左倒卷紘 七、左揽雀尾 1 上体右转两臂平举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 2 上体继续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臂棚 右手按于右胯侧 4 上体右转两手同时向下向后履 5 上体左转向正前方右手搭在左手腕左弓步向前挤 6 后坐左脚尖翘起两手分开致腹前 7 左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同左揽雀尾左右方向相反) 九、单鞭 1 上体左转两臂随腰运转左掌向外右掌向上 2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左手由下而右右手由上而右划弧在右前方变刁手 3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4 左弓步翻掌 十、云手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98式套路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98式套路 第一节 1 太极出势 2 揽雀尾 3 掤捋挤按 4 单鞭 5 提手上势 6 白鹤展翅 7 左搂膝拗步 8 手挥琵琶 9 左搂膝拗步 10 右搂膝拗步 11 左搂膝拗步 12 手挥琵琶 13 进步搬拦捶 14 如封似闭 15 十字手 第二节 16 抱虎归山 17 揽雀尾 18 掤捋挤按 19 斜单鞭 20 肘底捶 21 倒撵猴(3) 22 斜飞势 23 提手上势 24 白鹤展翅 25 左搂膝拗步 26 海底针 27 蟾通臂 28 转身撇身捶 29 上步搬拦捶 30 揽雀尾 31 掤捋挤按 32 单鞭33 左右云手(3) 34 单鞭 35 高探马 36 右分脚 37 左分脚 38 转身左蹬脚 39 左右搂膝拗步 40 进步栽捶 41 转身撇身捶 42 进步搬拦捶 43 右蹬脚 44 左右打虎势 45 右蹬脚 46 双峰贯耳 47 左蹬脚 48 转身右蹬脚 49 上步搬拦捶 50 如封似闭 51 十字手 第三节 52 抱虎归山 53 揽雀尾 54 掤捋挤按 55 斜单鞭 56 右野马分鬓 57 左野马分鬓 58 上步揽雀尾 59 掤捋挤按 60 单鞭 61 玉女穿梭 62 上步揽雀尾 63 掤捋挤按 64 单鞭 65 左右云手 66 单鞭 67 斜身下势 68 右金鸡独立 69 左金鸡独立 70 倒撵猴(3) 71 斜飞势 72 提手上势 73 白鹤展翅 74 左搂膝拗步 75 海底针 76 蟾通臂 77 转身白蛇吐信 78 进步搬拦捶 79 揽雀尾 80 上步掤捋挤按 81 单鞭 82 左右云手(3) 83 单鞭 84 高探马穿掌 85 转身单摆莲 (或十字腿) 86 左搂膝指档捶 87 揽雀尾 88 掤捋挤按 89 单鞭 90 斜身下势 91 上步七星 92 退步跨虎 93 转身双摆莲 94 弯弓射虎 95 上步搬拦捶 96 如封似闭 97 十字手 98 合太极

杨氏(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后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搂膝拗步 22、海底探针23、闪通背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5)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楼膝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封掼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 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角)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5 )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后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探针 67、闪通臂 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3)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锤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太极拳运用离不开脚步的方向和方位,脚是定向的根,盘拳离不开根,“丢根”就失去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没练下肢的脚步法。脚下不练功,周身不易松。太极拳练掌、练拳,不练脚是半截拳。练拳先练脚,是传统杨式太极拳首先训练的科目。拳谚说:“七分看下,三分看上”,“一步走错,步步歪”,“步不稳由拳乱”。可见脚功是传统杨式太极步法的基础功夫,毫厘差之不得。 杨式太极拳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共有十八种:坐步、曲步、撤步、碾步、钓步、副步、倒插步、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坫步、塌步、绞花步(套步)、斜步(弓步)、敛步、追步、冲步。步法歌诀为:“坐曲步撤碾钓副插,连仙分翻坫塌绞,斜敛追冲十八步,轻灵转动捕鼠猫。”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当年我师金锡武说:老架杨式太极拳是承重型,体重加压在一足上碾转(卖碾)。内涵是“步”“桩”合一,“势中有桩,桩中含势”,不许移动重心上步。金锡武、崔毅士二师教我拳时说:杨式太极拳每式都含碾步,走步要分清阴阳,两脚要虚实分明。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推手、散打对练时,最注重脚的运用,凡太极拳虚步都暗含着各种脚法。以当今杨式太极拳新架的弓步为例:新架上步(前进),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前脚外撇、脚掌踏实、脚前弓、重心前移,后脚再上步踏实,体前移。简言之,即前后“移动体重”。杨式传统太极拳老架、大架、小架盘拳上步,不倒体重,因此拳是承重型。据测算,新架前进一步为8.5秒,老架前进一步为5秒。显然老架比新架上步速度快三分之二,即3.5秒。在技击运用时,可发现新架不如老架应急。当今传统杨式太极拳弓步,在老架杨式太极拳中,称为斜步(前进步)。该步功量大,走三至五步,热感从脚底蹿到腰脊之上。斜步(即弓步)迈步,要突出五个字——“屈、碾、弧、伸、抓”。歌诀为“屈腿碾步体侧移,弧行屈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该步要求前后两脚跟形成一直角,两脚跟相距长度约为70厘米,宽度(底边为长度)是自身脚长的1.5倍至2倍(体形高大者,两脚跟相距要75~80厘米)。走步时,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无论步幅大小,都不能踏成两足跟(底边)相距小于自身脚长的一脚之内,成直线步。不少初学者,走弓步、虚步、仆步等步型时,容易犯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上的错误,产生重心不稳现象。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的斜步(即当今弓步),在其套路中的掤、挤、按、搂膝拗步、搬拦捶、栽捶、指裆捶等式迈的都是直角步型。走斜步时要求:前腿膝尖与足尖须成为一条垂直线,且支持全身体重。内含“屈、碾、弧、伸、抓”步型,其中“碾”为碾步,是杨家拳中的重要步法。 据说杨家前三代特别重视碾步,碾步排在传统杨式拳步法中第四位。在杨式太极拳老架中,几乎每式都含有碾步,碾步步型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深厚,具有以下作用。(1)使习练者体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走碾步时要求头部百会穴上领,头容正直,神贯于顶,有虚灵自然之意。这样能使肢体尽量地放松,平心静气地用意识消除运动中的僵劲。又因其腰部的沉劲使脊椎松开拉长,保持躯体正直,不致前俯后仰,左右歪斜。(2)使习练者旋转踝、膝,旋转腰脊,同时使肩胯相随的螺旋运转带动下肢顺逆缠绕,形成螺旋运动。因为肩随腰胯的转动而转动,可使两肩齐平、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腰身边转动边平直前送,完成传统杨式

杨式太极拳103式口诀分解

杨式太极拳103式口诀分解 一、预备式:面向正南:1重心右移,提起左腿向左侧迈步一肩宽;2左脚着地,身体站双脚中,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心朝内,眼视前方。 二、起势:转两臂使两掌心向后;起两臂肩宽肩平,沉肩坠肘按下两掌在腹前。 三、揽雀尾:左棚:1重心左移、打开右脚45度;2重心右移,屈膝下蹲抱起两掌,提起左脚向前方迈弓步步伐;3重心左移身体右转,棚起左臂,捋下右臂在腹前。右棚:1重心右移,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抬起右脚后跟,抱起两掌;3提起右腿迈弓步步伐;4重心右移棚起右臂,捋回左臂在胸前。捋:1腰带两臂转45度翻两掌,西北方向;2重心左移捋回两臂,腰前西南方向。挤:1转身左手搭在右臂手腕内大约一寸处;2重心右移挤出两臂。按:1左手从右手虎口分开两臂,肩宽肩平;2重心后移拉回两臂,在胸前坐起掌来;3重心右移按出两掌。 四、单鞭:1重心后移两手逐渐放平;2扩胸棚腕;3扣右脚135度东南方向;4重心右移左脚尖转,身体转向东北方向;5棚起右腕带左腕转向西南方向;6右手勾起吊勾手,左手坐起掌来;7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转身坐起左掌,重心左移推出左掌。

五、提手上势:1重心右移,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右脚尖挨地,松开吊钩手棚起两臂;3提起右脚迈虚步步伐,脚后跟着地,合起两掌。正南方向。 六、白鹤晾翅:1翻两掌,捋下两臂在左跨旁;2提起右脚原地到脚,脚尖东南方向,抱起两掌;3重心右移,上下拉开两臂,同时左脚迈虚步步伐,脚尖挨地。 七、左搂膝拗步:1右手内旋肘向下垂;2右手向下滑弧在右侧坐掌,同时左手摆在右侧按下掌来;3提起左腿迈弓步步伐;4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八、手挥琵琶:1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脚尖东南方向,右手腕略微下垂;2重心右移,压下右掌,挑起左掌,同时左脚放虚步步伐,脚后跟着地。 九、左搂膝拗步:1右手外旋滑弧在右侧做起掌来。左手内旋在右侧按掌;2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十、右搂膝拗步:1重心后移,打开左脚45度,重心前移,左手在左侧坐起掌来,右手内旋在左侧按掌;2提起右腿迈右弓步步伐,〈3〉右弓步时右手搂膝左手推出掌去。 十一、左搂膝拗步:1重心左移打开右脚45度;2重心前移、右手在右侧坐掌、左手内旋摆在右侧按掌;3提起左腿迈左弓步步伐;4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十二、手挥琵琶:1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脚尖东南、右手弯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1、八门五步 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 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 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 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

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 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

杨氏太极拳49式竞赛表演套路图文详解

杨氏太极拳49式竞赛表演套路 (一)口令 预备势 一、起势 二、揽雀尾 (左棚右棚 捋挤按) 三、单鞭 四、云手 (一二三) 五、单鞭 六、高探马 七、右分脚 八、左分脚 九、转身左蹬脚 十、左搂膝拗步 十一、手挥琵琶 十二、高探马穿掌 十三、转身十字腿 十四、左打虎势 十五、右打虎势十六、回身右蹬脚 十七、双峰贯耳 十八、左蹬腿 十九、转身撇身捶 二十、进步指裆捶 二十一、如封似闭 二十二、十字手 二十三、抱虎归山 二十四、斜单鞭 二十五、肘底捶 二十六、右金鸡独立 二十七、左金鸡独立 二十八、倒撵猴 二十九、斜飞势 三十、提手上势 三十一、白鹤晾翅 三十二、左搂膝拗步 三十三、海底针 三十四、闪通臂 三十五、转身白蛇吐信 三十六、进步栽捶 三十七、野马分鬃 三十八、玉女穿梭 (一二三四) 三十九、揽雀尾 (左棚右棚 捋挤按) 四十、单鞭 四十一、下势 四十二、上步七星 四十三、退步跨虎 四十四、转身摆连 四十五、弯弓射虎 四十六、进步搬拦捶 四十七、如封似闭 四十八、十字手 四十九、收势 还原

(二)图谱 预备式:面向正南,两脚并立,身体中正,左腿向左侧迈一肩1、起势:<1>旋转两臂两掌心向 后, <2>抬起两臂肩宽肩平, 沉肩坠肘按下两掌在腹前。 2 2、揽雀尾:左棚:〈1〉重心左 移、以腰带动打开右脚45度, 〈3〉重心左移身体右转,棚起 左臂,捋下右臂在右腹前。 右棚,〈1〉重心略右移,腰带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3〉提起右腿迈弓步步伐,〈4〉 重心右移棚起右臂、捋回左臂在 捋:〈1〉腰带两臂转45度翻 两掌,西北方向,

〈2〉重心左移腰带捋回两臂,在腰前西南方向。挤:〈1〉转身左手掌搭在右臂 手腕内大约一寸处, 〈2〉重心右移挤出两臂 按:〈1〉左手从右手虎口分开两臂,肩宽肩平〈2〉重心后移拉回两臂,在胸 前坐起掌来, 〈3〉重心右移弓步按出两掌 3、单鞭:〈1〉重心后移两手逐渐放平,〈2〉扩胸棚腕,〈3〉腰带扣右脚135度东南方 向,两臂随身体转到东北方向 〈4〉重心右移左脚尖转,棚起右腕带左腕随腰转向西南方向,〈6〉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转 身坐起左掌,重心左移推出左 4云手一:〈1〉重心后移〈2〉 扣回左脚90度正南方向,左臂

杨氏98式太极拳套路

杨氏太极拳98式套路 第一节 01、太极出势02、揽雀尾03、掤捋挤按04、单鞭 05、提手上势 06、白鹤展翅 07、左搂膝拗步 08、手挥琵琶 09、 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 15 、十字手 第二节 16、抱虎归山 17、揽雀尾 18、掤捋挤按 19、斜单鞭 20、肘底捶 21、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展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蟾通臂 28、 转身撇身捶 29、上步搬拦捶 30、揽雀尾 31、掤捋挤按 32、单鞭33、左右云手 34、单鞭 35、高探马 36、右分脚 37、左分脚 38、转身左蹬脚39、左右搂膝拗步 40、进步栽捶 41、 转身撇身捶 42、进步搬拦捶 43、右蹬脚 44、左右打虎势 45、右蹬脚46、双峰贯耳 47、左蹬脚 48、转身右蹬脚 49、上步搬拦捶 50、 如封似闭 51、十字手 第三节 52、抱虎归山 53、揽雀尾 54、掤捋挤按 55、斜单鞭 56、 右野马分鬓 57、左野马分鬓 58、上步揽雀尾 59、掤捋挤按 60、单鞭 61、玉女穿梭 62、上步揽雀尾 63、掤捋挤按 64、单鞭 65、 左右云手 66、单鞭 67、斜身下势 68、右金鸡独立 69、 左金鸡独立 70、倒撵猴 71、斜飞势 72、提手上势 73、白鹤展翅74、左搂膝拗步 75、海底针 76、蟾通臂 77、转身白蛇吐信78、 进步搬拦捶 79、揽雀尾 80、上步掤捋挤按 81、单鞭 82、左右云手83、单鞭 84、高探马穿掌85、转身单摆莲/十字腿 86、左搂膝指档捶 87、揽雀尾88、掤捋挤按 89、单鞭 90、斜身下势 91、上步七星 92、 退步跨虎 93、转身双摆莲 94、弯弓射虎 95、上步搬拦捶 96、如封似闭97、十字手 98、合太极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1.预备势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翻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信 67.搬拦捶 68.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 .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1预备式2起势3棚手上势4揽雀尾 (棚、履、挤、按) 5单鞭掌6提手上势 7白鹤亮翅 8右搂膝拗步掌9手挥琵琶势 10右搂膝拗步掌11左搂膝拗步掌 12右搂膝拗步掌 13手挥琵琶势 14右搂膝拗步掌15进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 17十字手 18豹虎归山 19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20斜单鞭掌 21肘底捶22右倒撵猴 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25斜飞势26提手上势27白鹤亮翅28右搂膝拗步掌 29海底针 30扇通臂 3l翻身撇身捶32卸步搬拦捶33上势34揽雀尾(棚、履、挤、按) 35单鞭掌 36右云手 37左云手38右云手(+左、右) 39单鞭掌 40高探马 41右分脚 42左分脚43转身左蹬脚44右搂膝拗步掌 45左搂膝拗步掌 46进步栽捶 47翻身撇身捶 48卸步搬拦捶 49右蹬脚 50左打虎势 51右打虎势52回身右蹬脚 53双峰贯耳 54披身左踢脚 55转身右蹬脚 56落步搬拦捶57如封似闭 58十字手 59豹虎归山 60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61斜单鞭掌62右野马分鬃63左野马分鬃64右野马分鬃65棚手上势66揽雀尾(棚、履、挤、按) 67单鞭掌 68右玉女穿梭69左玉女穿梭70右玉女穿梭 71左玉女穿梭 72棚手上势 73揽雀尾(棚、履、挤、按) 74单鞭掌 75右云手 76左云手 77右云手(+左、右) 78单鞭掌 79抽身下势 80右金鸡独立81左金鸡独立 82右倒撵猴 83左倒撵猴 84右倒撵猴 85斜飞势 86提手上势 87白鹤亮翅 88右搂膝拗步掌 89海底针90扇通臂 9l翻身撇身掌92卸步搬拦捶 93上势 94揽雀尾(棚、履、挤、按) 95单鞭掌 96右云手 97左云手 98右云手(+左、右) 99单鞭掌 100高探马 101白蛇吐信102回身右蹬脚103左右搂膝指裆捶 104上势105揽雀尾(棚、履、挤、按) 106单鞭掌107抽身下势108上步七星捶109退步跨虎110转身摆莲脚 111弯弓射虎式 112卸步搬拦捶 113如封似闭 114十字手 115收势(合太极)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精编版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似直非直,肘关节微微的弯屈,手心向下 3 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掌至于腹前,上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二、野马分鬃〔三次〕 左野马分鬃 1 上体微向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两手随腰转自然分开,左手与眼同高,右手按在右胯边。 右野马分鬃 (同左野马分鬃,左右方向相反) 左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1 右脚向前跟半步,两手左上右下抱球 2 上体后坐向右转腰,右手上提至右额 3 左转成左虚步,左手按在左胯边。 四、搂膝幼步〔三次〕 左搂膝幼步 1 上体微微左转再右转,右手转至面前自然下落,经右胯由右后方盪起 2 左脚尖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左手经左膝搂过,右手向前推按 右搂膝幼步 (同左搂膝幼步,左右方向相反) 左搂膝幼步 五、手挥琵琶 1 右脚向前跟半步 2 右手屈臂后坐,左手由左而上划弧到正前方 3 左脚提起,脚跟着地成左虚步

六、倒卷紘 右倒卷紘 1 上体右转,两掌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经过腰向右后划弧,与头同高 2 上体转正,又臂屈肘于耳侧,左脚后退一步,左手向后收,右掌向前推,右脚跟随腰撵正 左倒卷紘 (同右倒卷紘,左右方向相反) 右倒卷紘 左倒卷紘 七、左揽雀尾 1 上体右转,两臂平举,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 2 上体继续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臂棚,右手按于右胯侧 4 上体右转,两手同时向下向后履 5 上体左转向正前方,右手搭在左手腕,左弓步向前挤 6 后坐,左脚尖翘起,两手分开致腹前 7 左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同左揽雀尾,左右方向相反) 九、单鞭 1 上体左转,两臂随腰运转,左掌向外右掌向上, 2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左手由下而右,右手由上而右划弧,在右前方变刁手 3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4 左弓步翻掌 十、云手 1 上体右转,左手向右划弧到右肩,右刁手变掌 2 上体左转,至左前方时两手左压右穿,同时收右脚到左脚右侧,两脚平行,距离约十公分(一) 3 上体右转,至右前方时两手右压左穿,同时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二) 4 重複2,3 (三)2 十一、单鞭 1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右手在右前方变刁手 2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3 左弓步翻掌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 1、无极式; 2、太极起式;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豹虎推山; 14、十字手; 15、斜搂膝拗步; 16、搂膝拗步; 17、揽雀尾; 18、揉球式; 19、单鞭; 20、肘底看捶; 21、倒撵猴; 22、撑掌; 23、高探马; 24、斜飞式; 25、提手上势; 2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28、海底针; 29、扇通背; 30、撇身捶; 31、进步搬拦捶; 32、风摆荷叶; 33、揽雀尾; 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 37、左右高探马; 38、右起脚; 39、左右高探马; 40、左起脚; 41、转身蹬脚; 42、搂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44、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 46、左右高探马; 47、二起脚; 48、右打虎; 49、双砸掏心捶; 50、左打虎; 51、中心脚; 52、双峰贯耳; 53、左右高探马; 54、十字腿; 55、退步搬拦捶; 56、如封似闭; 57、豹虎推山; 58、十字手; 59、斜搂膝拗步; 60、回身三掌; 61、揽雀尾; 62、揉球式; 63、斜单鞭; 64、野马分鬃; 65、玉女穿梭; 66、风摆荷叶; 67、揽雀尾; 68、单鞭; 69、云手; 70、单穿掌、单鞭; 71、展手燕形下势; 72、金鸡独立; 73、千斤坠; 74、倒撵猴; 75、撑掌; 76、高探马; 77、斜飞式; 78、提手上势; 79、白鹤亮翅; 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 82、扇通背: 83、撇身捶; 84、进步搬拦捶; 85、风摆荷叶; 86、揽雀尾; 87、单鞭;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 1、起势 19、回身双峰贯耳 37、收势 2、揽雀尾 20、进步栽捶 3、单鞭 21、翻身百蛇吐信 4、提手上势 22、左右野马分鬃 5、白鹤亮翅 23、左右玉女穿棱 6、左右左搂膝拗步 24、上步穿掌 7、手挥琵琶 25、单摆莲 8、抱虎归山 26、进步指裆锤 9、肘底看捶 27、上步揽雀尾 10、倒撵猴 28、单鞭下势 11、海底针 29、左右金鸡独立 12、扇通背 30、退步七星 13、斜飞势 31、退步跨虎 14、云手 32、转身摆莲 15、单鞭 33、弯弓射虎 16、高探马 34、进步搬拦捶 17、右分左蹬脚 35、如封似闭 18、转身左打虎 36、十字手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01、预备式30、高探马59、左右倒辇猴 02、起势31、左右分脚60、斜飞式 03、揽雀尾32、转身左蹬脚61、提手上势 04、单鞭33、左右搂膝拗步62、白鹤亮翅 05、提手上势34、进步栽捶63、左搂膝拗步 06、白鹤亮翅35、翻身撇身捶64、海底针 07、左搂膝拗步36、进步搬拦捶65、扇通背 08、手挥琵琶37、右蹬脚66、转身白蛇吐信 09、左右搂膝拗步38、左打虎式67、搬拦捶 10、手挥琵琶39、右打虎式68、揽雀尾 11、一左搂膝拗步40、回身右蹬脚69、单鞭 12、二进步搬拦捶41、双峰贯耳70、云手 13、如封似闭42、左蹬脚71、单鞭 14、十字手43、转身右蹬脚72、高探马带左穿掌 15、抱虎归山44、进步搬拦捶73、十字腿 16、肘底看捶45、如封似闭74、进步指档捶 17、左右倒辇猴46、十字手75、上步揽雀尾 18、斜飞式47、抱虎归山76、单鞭 19、提手上势48、斜单鞭77、下势 20、白鹤亮翅49、野马分鬃78、上步七星 21、左搂膝拗步50、揽雀尾79、退步跨虎 22、海底针51、单鞭80、转身摆莲 23、扇通背52、玉女穿梭81、弯弓射虎 24、撇身捶53、揽雀尾82、进步搬拦捶 25、进步搬拦捶54、单鞭83、如封似闭 26、上步揽雀尾55、云手84、十字手 27、单鞭56、单鞭85、收势 28、云手57、下势 29、单鞭58、金鸡独立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2009-01-2717:47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二式起势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三式揽雀尾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单鞭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七十式云手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七式下势

杨式太极拳云手及练习

杨式太极拳云手及练习 杨式太极拳云手及练习 谱诀: 横步蹑行似踩莲,连环运转连绵绵;捞抄拥捌等闲手,妙用全在转腰际。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云手”势传统杨氏太极拳云手势,双手运转如轮,右手轮如钟针顺时转,左手轮如钟针逆时转,两轮(园)上下交替、翻飞旋转,且周而复始,循环往返,连绵不断,恰似云雾盘旋回绕、滔滔无间,另人难以捉摸,故名“云手” 。 杨氏拳云手,武氏拳称“纭手” ,陈氏拳称“运手” ,他种拳技亦多有之,皆为异写,功用大同小异。 在传统杨氏太极拳中,凡重要拳势,必多次重复演练。如揽雀尾,重复练习就有八次之多。前辈言云手在杨式拳中作用重要,不亚于揽雀尾,故拳路中先后重复演练三次(趟),每次(趟)重复云手势3—4个,共计有9—12个之多。所以三次(趟)重复,在于云手势不但有着其他拳势难以替代的多种劲别和技击作用,而且还有着捡验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功效-今尝试论述。 1 ;云手势行架中的多种劲别云手运转如轮,轮为园,为太极运行模式。今将园以先天八卦定方位,论述云手势的劲别:以右手园为例:手在乾(上)位,手高肘低、手心向内、手指朝左,小手臂斜上横,为棚劲;手在离(右)位,手高肘低、手心向外、手指向上,腕部下沉,为按劲;手在地坤(下)位,手低肘高,手心向上、手

指朝左,小手臂斜下横,为捞劲;手在坎(左)位,手心向内,手指 朝左,小臂有向上横挑滚翻意,为抄劲。此为乾坤坎离四正劲别。手由天位按园形轨迹向右外、向右下、朝离位移动,翻腕向外滚动小臂,手心由向内变作向外,手指由朝左变作朝上时,为劲;手由离位按园形轨迹向下、向内朝地位移动,翻腕向下手心向外不变,手指由向上变作向右时,为采切劲;手由地位按园形轨迹向左外、向左上、地朝坎位移动,拧腕带动小臂向左外上方滚翻,手心由向上变作向内,手指朝左,为搬翻劲;手由坎位按园轨迹向上、向右,朝天位移动,手心手指方向不变,为搬带劲。此为巽震兑艮四隅劲别。以上八种方位劲别皆以右手为例,左手亦然,不过方向相反而已。不作另述。 2;云手势的多种技击作用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谈云手用法为:“设敌人自前面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胁部,我即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由左而上往右翻转云出,至敌腕臂外间,手心向下往右化去,左 手同时随落下,手心向下随往右云去,身亦随右手拗转,眼 神亦同时看去,右足往右侧挪步,坐实左足亦略有向右移动之意稍虚,则敌之位置自然错乱矣。” 陈微明《太极拳答问》言云手用法曰:“云手本为练腰之要式,两手如轮,所以捋敌之手也。或敌由后面击来,我转腰以臂接之,翻掌击其肩部。” 笔者愚拙,怎敢在前辈面前张扬煊显。昔年少候先生尝言,“兵无常势,拳无常法,太极无法,动即是法。”而太极拳的着法又是在“沾粘连随不丢顶”的前提下,“因敌变化视神奇”、顺势借力使用的。云手的练法方向是向左横进,但在临阵应用中,却可左可右,可进可退。愚意以为云手用法在于根据敌情的变化,以抄棚为主“接手不接力” ,首在沾粘对方,然后随机运用上述各种劲别,顺势借力制服对方。特别是两手环形运转,在破除对方连续进击中沾连接手时具有特殊功效。 3;云手势对太极拳演练水平的捡验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 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 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 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 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 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 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 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 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

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 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 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 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 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 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 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 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 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 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 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 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