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的新加坡模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的新加坡模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的新加坡模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的新加坡模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

阅读理解测试的新加坡模式

钟国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中文系

提要本文以新加坡汉语阅读理解教学为基础,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模式。全文分为五节:第一节从新加坡现行汉语阅读理解测试入手,综述中小学汉语阅读理解测试的题型特色;

第二节介绍“汉语水平考试”(HSK)、“华语文能力测验”(TOP)的设题结构和特点;第三节从阅读理解的四个层次,阐述学生在高层次的评价性和创造性阅读理解中应具备的产出性能力和技巧;第四节从阅读理解的测试题型结构,分析不同类型的理解试题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产出性能力的不同要求;第五节从阅读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构建适合新加坡国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模式。

关键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理解能力产出性能力

〇引言

新加坡教育部华族小一新生家庭常用语的统计数字(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2004)显示,在家讲汉语的华族小一学生,自1980年的25.9%增至1990年的67.9%之后,便逐年减少,2000年为45.4%,2004年降为43.6%。而在家讲英语的华族小一新生人数则不断攀升,从1980年的9.3%增至1990年的26.3%,到了2000年为40.3%,2004年更升到47.3%,首次超越汉语而处于主导的地位。从这个趋势来看,在10年至20年内,英语将成为新加坡华族最主要的语言,而汉语则将变成通过课堂学习的第二语言。然而,这个已成事实的趋势和现象并没有在我们的考试中反映出来。由于新加坡现行的汉语阅读理解测试并非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设置,学习者无法有效使用汉语表达对篇章的理解,以致他们的考试成绩欠佳,进而不喜欢学习汉语。(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2004:6-7)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提出适合新加坡国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模式,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以英语为家庭用语的学生)不会抗拒学习汉语。

一新加坡现行汉语阅读理解测试的题型特色

为了配合在2007年推行的小学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新加坡教育部在2008年6月发布了小学离校考试新的考试纲要和试题样本,并从2010年开始采用。①与现行的试题进

①详情参见2010年小学离校考试—考试纲要和试题样本(新加坡考评局)。

514

行比较可以看到,这个新的试卷也包含了阅读理解部分。在现行的试卷中,考生必须完成阅读理解(一)和阅读理解(二)。其中阅读理解(一)包含2-3篇文章,考查方式为多项选择;阅读理解(二)也包含2至3篇文章,考查方式为自由作答。而在新的考卷中,考生必须完成阅读理解(一)和阅读理解(二)。其中阅读理解(一)包含2篇文章,考查方式为多项选择;阅读理解(二)也包含2篇文章,考查方式为自由作答。因此,现行的试卷和新的试卷在阅读理解考查的形式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

由于新的试卷是配合小学新课程而设计的考试方式,我们将以新试卷作为讨论点,了解其阅读理解测试的题型特色。阅读理解(一)有2篇短文,每篇约300字,第一篇是通告、广告、说明、节目表等一类的实用文,第二篇是报章新闻。考查方式全用多项选择,其中,第一篇4题,第二篇3题,共7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短文中主要信息和具体信息的理解。考生在阅读完短文和题目后,从题目所提供的4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把代表正确答案的数字填入答卷。阅读理解(二)有2篇文章,第一篇约300字,第二篇约400字,体裁皆属于记叙文。考查方式全用自由作答,其中,第一篇6题(1题词语,1题填写表格,4题阐述内容或看法),第二篇7题(2题词语,5题阐述内容或看法),共13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较高层级思维能力的理解运用。考生在阅读完文章和题目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把答案书写在答卷上。

在中学的会考试题方面,以2009年的年终考题为例,了解其阅读理解测试的题型特色②。在现行的试卷中,考生必须完成阅读理解(一)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一)有3篇文章,体裁全属于记叙文,第一篇约500字,第二篇约400字,第三篇约200字。考查方式全用多项选择,其中,第一篇5题,第二篇2题,第三篇3题,共10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短文中主要信息和具体信息的理解。考生在阅读完文章和题目后,从题目所提供的4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把代表正确答案的数字填入作答卷即可。阅读理解(二)有2篇文章,第一篇约500字,第二篇约600字,体裁皆属于论说文。考查方式全用自由作答,其中,第一篇5题,第二篇5题,共10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较高层级思维能力的理解运用(阐述内容和表达看法)。考生在阅读完文章和题目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把答案书写在作答卷上。

从所得的试题样本和考卷来看,新加坡现行中小学的汉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文章全用汉语,题型包含多项选择(客观式)和自由作答(主观式)两大类,其试题和答案选项也全用汉语设置,考生在回答自由作答题时,必须用汉语进行书写。这是典型的单语考查方式。

二国际通用的汉语阅读理解测试的设题结构和特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际通用的汉语阅读理解测试的设题结构和特点,我们以“汉语水平考试”(HSK)和“华语文能力测验”(TOP)③来进行讨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这个考试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包括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初级]),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级])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级])。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每年定期在中国国内和海外举办,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

614②

详情参见2009年中学华文普通水准会考考卷(新加坡考评局)。

详情参见HSK的网址(http://https://www.sodocs.net/doc/2f1531163.html,)和TOP的网址(http://https://www.sodocs.net/doc/2f1531163.html,.tw)。

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

根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改进版样卷》(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2007)所提供的模拟试题,初级试卷的阅读理解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正确答案完成句子,第二部分为短文阅读。选择正确答案完成句子部分共有40道题,每题由一至三个句子组成,每一题都有一个空儿,要求应试者在A、B、C、D四个答案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一部分是对应试者的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包括词语的搭配、对语境的理解、对虚词的运用、对语序的掌握等方面。这些方面是阅读汉语书面材料的基础。短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共有30道,每段材料后都有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材料的内容选出唯一正确的答案。这部分试题中,前10题是实用阅读,后20题是一般阅读。实用阅读所选用的阅读材料都是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会遇到的应用型的书面材料,比如广告、产品说明书等。实用阅读部分旨在考查应试者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否准确地查找和理解书面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一般阅读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十分广泛,包括日常生活、科普、新闻、传记等各个方面,短文字数从100字至400字不等。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普通的比较简单的书面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2007:13)

中级试卷的阅读理解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挑出句子中有错误的地方,第二部分为综合填空,第三部分为读后概述填空,第四部分为读后选择答案。挑错部分一共有20个句子,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地方有错误,要求应试者从A、B、C、D四个划线部分中找出唯一错误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应试者基础汉语语法知识(如虚词的运用、语序及词语搭配)及基本表达方式掌握程度的考查。综合填空部分一共有两段阅读材料,20道题,短文字数从400字至550字不等。每段阅读材料中都有10个空儿,每个空儿都给出了A、B、C、D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所阅读的材料的内容选出唯一正确的答案。这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综合理解阅读材料并依据上下文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读后概述填空部分一共有3篇阅读材料,15道题,短文字数从600字至800字不等。每篇材料后面都有一段概括或重述该篇阅读材料内容的简短的文字,这段文字中有5个空儿,每个空儿后面都有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自己对所阅读的材料的理解,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空。这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及全面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读后选择答案部分一共有3篇阅读材料,15道题,短文字数从600字至800字不等。每篇阅读材料后面都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应试者是否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是否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及主要信息,是否能够跨越词汇等障碍,是否能够领会作者的态度和情绪以及是否能够根据文章内容或观点进行引申或推断等。(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2007:16)高级试卷的阅读理解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挑错句,第二部分为排句序,第三部分为短文阅读,第四部分为快速阅读。挑错句部分有20道题,每道题的四个选项有2-3个句子组成,其中只有一个句子的部分表述有错误,要求应试者挑出这个句子。作为阅读汉语书面材料的基础,这一部分考查应试者词汇和语法的基本功,重点在于考查应试者在语段层面上的语感和在一定语境下运用连接词语等各种连接手段把握汉语句间关系和语段结构的能力。排句序部分有20道题,要求应试者将每题给出的A、B、C、D四个语句按正确的顺序组

714

成一段话。作为阅读汉语书面材料的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应试者语段层面的语感和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序手段把握各种句间关系和语段结构的能力。短文阅读部分有8篇短文,40道题,短文字数从800字至1000字不等,每篇设5道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根据短文内容从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结构较复杂的汉语书面材料特别是议论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快速阅读部分有10篇短文,10道题,短文字数从650字至1300字不等。应试者将看到10组阅读材料,每组材料前只有一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给出了A、B、C、D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应试者首先看清题目,然后从阅读材料中快速翻查,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快速阅读选用的都是人们一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应用型的书面材料,比如新闻报道、广告、产品说明书等,主要考查应试者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快速查找有用的信息、快速把握材料的主旨或主要内容的能力。(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2007:20-21)

华语文能力测验(TOP)是由台湾地区有关的教育单位于2005年成立的华语测验中心研发的。这个中心在2007年更名为华语测验推动工作委员会(简称华测会,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Test of Proficiency-Huayu,SC-TOP),成为研发和推广华语文能力测验的负责单位,旨在研发及推广台湾对外华语文相关测验,以因应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热潮。华语文能力测验的对象为母语非华语的人士,这个测验共分为基础、初等、中等和高等四个等级。通过华语文能力测验等级标准者将获得证书。

根据华测会网站所提供的华语文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初等阅读测验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单句的理解,第二部分是对材料的理解。单句理解部分共有10道题,考生必须理解句子或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语意。材料理解部分共有20道题,材料的选用包括广告、海报、表格、便条、时间表、记事本、一封信等。初等阅读测验的考查方式全用多项选择。中等阅读测验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单句的理解,第二部分是对材料的理解,第三部分是对短文的理解。单句理解部分共有10道题,考生必须理解句子或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语意。材料理解部分共有10道题,材料的选用包括观光护照、商品说明、招聘广告、抽奖券、房价表等。短文理解部分共有11篇短文,20道题,短文字数从80字至150字不等,每篇设1题至3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短文中主要信息和具体信息的理解。中等阅读测验的考查方式全用多项选择。高等阅读测验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单句的理解,第二部分是对短文的理解。单句理解部分共有10道题,考生必须理解句子或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语意。短文理解部分共有15篇短文,30道题,短文字数从150字至300字不等,每篇设1题至3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短文中主要信息和具体信息的理解。高等阅读测验的考查方式全用多项选择。

从所得的模拟试题来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和华语文能力测验(TOP)的阅读理解测试的文章全用汉语,题型以多项选择(客观式)为主,只有HSK高级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排句序项目,要求应试者将每题给出的A、B、C、D四个语句按正确的顺序组成一段话。HSK和TOP的所有试题都用汉语设置,答案选项也全用汉语。这是典型的单语考查方式。

三学生在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中所应具备的产出性能力和技巧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表现,专家学者一般认为集中表现在四个层次,即字面性理解、阐释性或推论性理解、评价性或评论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Smith&Robinson,1980:216-

814

226;Stoodt,1981:194-204;Roe,Stoodt&Burns,1991:4-5,83-90)(一)字面性理解:指理解书面话语中明显陈述的意思。读者所注意的,是作者在话语里说了些什么,这包括理解主要内容与细节。读者可从话语内摘录字句来作为答案。问题内容如下:辨认并复述主要内容;辨认并复述内容细节;辨认并复述事件层次或事理层次。(二)阐释性或推论性理解:指理解不明显陈述在话语里的意思或信息。它包括:领会隐含的意思;比较或对比;看出因果关系;推测可能发生的;理解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的言语,等等。(三)评价性或评论性理解:指在字面性理解和推论性理解的基础上,读者对读物内容的素质、价值、信度等作出判断。读者必须了解作者的目的、观点和语言运用。这种技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和评论说明性的读物,它涉及语义学和逻辑;一类是分析和评论文学性的读物,它涉及文体、主题、角色、情节、背景的文学语言,等等。(四)创造性理解:指在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想法。其活动涉及想像和创意性思考。(梁荣源,1992:123-124)字面性理解属于较低层次的阅读理解,这是因为读者可以从篇章中直接摘录字句作为答案,来表现他对篇章内容中明显陈述信息的理解。阐释性或推论性理解属于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这是因为读者除了字面意思外,还必须理解隐含在文字间的弦外之音。评价性或评论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则属于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主要是因为在评价性或评论性理解方面,所要求的答案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读者在进行评价或评论时,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所提供的理由必须合情合理。而创造性理解方面,答案也没有绝对性,读者必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创造。因此,评价性或评论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对读者的能力要求最高,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最难。

四不同类型的理解试题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产出性能力的不同要求

梁荣源、苏启祯(1993)指出,以英语为家庭用语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汉语篇章时,先阅读内容相同的英文篇章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潜存知识(Prior Knowledge)。学生借助于自己较强的英语,对他们阅读理解汉语篇章,有相当大的帮助。而这种预先导读的方式对各年级学生所产生的效果都一样,并没有受到测试形式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证明,学生先阅读英文篇章,比起没有先阅读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测验的表现要好,成绩高了10%到15%。这个研究的意义在于它确定了学生可以借助自己较强的语言(例如英文),来引发他们的潜存知识,对他们阅读理解自己较差的语言(例如汉语)的篇章是有帮助的。

在公教中学附小高才班和英华小学高才班任教的教师陈文龙和吴翠娴(2008)在国立教育学院吴英成教授的指导下,于他们所任教的小学高才班(小四学生)进行了“英文在华文阅读理解的运用”的实验,并在2008年7月15日在第十届亚太高才班研讨会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探讨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使用英文作答和使用华文作答的表现差异。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给的汉语篇章回答3道题。第一题是汉语问题,要求学生用汉语作答;第二题是英语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第三题是汉语段落,要求学生翻译成英语。第一题和第二题的问题设置属于评价性理解,题目要求学生使用汉语和英语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并且需要进行分析。第三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需要学生进行分析,也不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该研究所得的结果是,通过英语翻译,证明学生对汉语篇章内容能够理解;但是,用汉语表述、进行评价,学生的

914

表现较差;而用英语表述、进行评价,学生的表现则较好。研究报告所得的结论是:(一)当允许学生使用自己较强的语言———英语进行书面作答时,他们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看法;(二)问题用英语设置,学生较能明白题目的要求;(三)对于用英语设置题目,允许学生用英语作答,这增加学生的信心、兴趣和热忱,对学生完成理解问答起着正面的作用。

从上面介绍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第一,学生对汉语篇章内容的理解,可从他们进行的英语翻译得到证明;第二,学生用其水平较高的语言进行表述、评价,反映了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学生用其水平较低的语言进行表述、评价,并不表示学生不理解篇章的内容,而是因为学生的汉语能力不足,以致影响了表达。陈、吴的实验研究清楚地说明,学生能够理解篇章内容,但却不能有效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述、评价;面对需要进行评价的高层次阅读理解,学生更需要依赖他们水平较高的语言———英语来进行。因此,我们得出的一个观点是,对理解问答测试而言,理解篇章内容和表达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是两种不同的认知功能。要检测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设置多项选择的考查方式,让学生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这就能达到检测学生是否理解篇章内容的目标及其理解能力。但是,要学生运用文字来表现他们对篇章内容的理解,这牵涉到学生的产出性能力(Productive Skill)。用文字来书写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层次最高、难度最高的能力。如果学生必须用自己水平较低的语言———汉语来表达,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为了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完成阅读理解问答、更有效地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我们必须用新的观点和视角来构建适合新加坡国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

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的新加坡模式

吴英成(2006)指出了新的方向,该文认为,根据篇章语言、问题用语、作答用语的不同组合,阅读理解的问答测试可分为四个类型,如表1所示:

表1阅读理解问答测试的四个类型

篇章问题作答语言技能类型

1英英英读技、写技EL1

2华英英读技CL22

3华华英读技CL21

4华华华读技、写技CL1注:CL21表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的第一种形式;CL22表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的第二种形式。

他认为,第一种类型(英英测试)与第四种类型(华华测试)都是属于单语测试。两者的篇章语言、问题用语和作答用语都是同一语言,只是前者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EL1)测试,后者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CL1)测试。第二种类型(CL22)与第三种类型(CL21)都是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类型,也都属于双语测试,并以英语作答。两者的差异为,前者的问题用英语,后者的问题用汉语。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问题和作答都用汉语的第四种类型(CL1)最难,问题和作答都用英语的第二种类型(CL22)最容易,而问题用汉语、作答用英语的第三种类型(CL21)处于中间状态。而目前新加坡主流汉语教学界一律只以难度最高的第四种类型(CL1)来进行阅读理解问答测试,完全无视学习者的第一语言知识,这种作法有待商榷。他建议在学生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始阶段,应先

024

采用第二种类型(CL22),而后随着学生汉语程度的提高改用第三种类型(CL21),最后才逐步采用高难度的第四种类型(CL1)。

在吴英成(2006)的建议和陈文龙、吴翠娴(2008)所做的实验研究的启示下,我们认为,适合新加坡国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应考虑以下几点:(一)应根据难易的水平来划分测试的等级;(二)应区分阅读理解和阅读理解+表达对学生作答能力的不同要求;(三)应允许学生使用自己较强的语言(英语)作答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问答题(阐释性和评价性问答题)。基于上述的考量,我们构建适合新加坡国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模式,如图1所示:

图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模式

这个模式共分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程度的测试,我们以英语来设置阐释性和评价性问答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书面作答。中级程度的测试,我们以汉语来设置阐释性和评价性问答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书面作答。高级程度的测试,我们以汉语来设置阐释性和评价性问答题,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书面作答。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由于英语是他们较为强势的语言,他们会认为初级程度的测试最为容易,中级程度的测试较难,高级程度的测试则最难。这个模式照顾到了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水平和需求:(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汉语水平的高低选择符合他们水平的测试;(二)学习者用自己较强势的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能较有效地展现他们对篇章的理解,不会因为表达能力的不足而影响了对篇章内容的阐述和评价;(三)由于学习者用自己较强势的英语进行书面表达,他们比较有信心和兴趣完成层次较高的阐释性和评价性的问题。

六结语

新加坡现行的考试一步到位,要求英语较强、汉语较弱的学生用汉语来展现他们对阅读篇章的理解。由于他们较弱的汉语无法清楚地进行书面表达,致使他们的考试成绩欠佳,使得他们对学习汉语失去兴趣。(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2004:6-7)我们提出适合新加坡国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测试模式,它较能适合新加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阅读理解汉语篇章时,设置英文题目,让学生借助于自己较强的语言(英语)作答,这样便能使学生在比较自在、自信的情况下展现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如此引导以英语为家庭用语的学生提升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124

参考文献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2007)《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改进版样卷》,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陈文龙吴翠娴(2008)英文在华文阅读理解的运用,第十届亚太高才班研讨会研究报告,新加坡。

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2004)《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新加坡教育部。

梁荣源(1992)《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新加坡:仙人掌出版社。

梁荣源苏启祯(1993)英文篇章预导效果对小三至小五学生阅读华文篇章的影响,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北京。

吴英成(2006)华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探索,自主阅读研讨会主题演讲,新加坡。

Grabe,W.(2009)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Mov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2004)Refinements to Mother Tongue Language Policy.Singapore:Ministry of Education Press Release,9Jan.

Roe,B. D.,B. D.Stoodt&P. C.Burns(1991)Secondary School Reading Instruction:The Content Areas.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

Smith,N. B.&H. A.Robinson(1980)Reading Instruction for Today’s Children.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Stoodt,B. D.(1981)Reading Instruct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

Asses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A Singapore Model

Choong Kok Weng

Abstract The article aims to propose a model of asses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Singapore context.It contains of five sections.The first and second sections look into the models of assessment on PSLE and GCE‘O’level in Singapore as well as the models on HSK and TOP used internationally.The third section elaborates on the pro-ductiv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higher order reading comprehension.The forth section analyses the requirement for different mode of question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ich require differen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ve skills.The fifth section derives a model of asses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Singapore context.

Key words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reading comprehension,comprehension skill,productive skill

作者简介

钟国荣博士,男,现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汉语教材与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区域语言变体。

(通讯地址:Asian Languages&Cultures Academic Group(Chinese),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1Nanyang Walk,Singapore637616)

22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 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 foreign I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I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e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 (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 ,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二章 测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二章试题1

————————————————————————————————作者:————————————————————————————————日期: 2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卷(一) 一组:王娟、赵丽芳、刘雪、宋婷婷、张梦竹、刘振东一、选择(15×1′) 1,被称为实验心理学鼻祖的是德国心理学家()A华生 B 斯金纳C皮亚杰D冯特 2,()提出了新的行为主义公式:刺激——反应——强化A斯金纳B华生C巴普洛夫D皮亚杰 3,六十年代乔姆斯基的()理论问世,它是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基础,对于认知教学流派的形成有直接的 关系 A结构主义语言学B机械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4, 20世纪()克拉欣提出了“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5,语法翻译法作为一种古典的翻译教学法,在()得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 A十九世纪初B十九世纪下半叶 C二十世纪40年代D二十世纪50年代6,第一个成熟的科学的教学流派是() A直接法B听说法C认知法D语言翻译法 7,以下()是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

A贝力子B奥伦多夫C弗里斯D古根汉8,()主张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自然法” A叶斯珀森B帕默C贝力子D韦斯特9,第一个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掌握和注重观察,分类,判断及作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等观点的是()A贝力子B叶斯珀森C帕默D艾克斯力10,口授法的代表人物是() A帕默B韦斯特C贝力子D叶斯珀森11,阅读法的代表人物是() A帕默B韦斯特C贝力子D叶斯珀森12,直接法的教材是() A《新概念英语》B《跟我学》 C《走遍美国》D《基础英语》13,()以编写《基础英语》而著称于世 A帕默B奥伦多夫C艾克斯力D布龙菲尔德14,听说法产生于() A19世纪下半叶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5,听说法在语言发面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语言学B转换生成语言学 C机械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课论文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专业:小教语文 班级:13级语文二班 姓名:闫亚峰 学号:20131105307 2015年11月16日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其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摘要]: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包头下属的一个旗县,它又包含七个镇、一苏木、一工业区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出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关于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的地名由来及其演变,则是本文追溯的重点。同时对在宗教影响下的百灵庙的地名形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百灵庙康熙 正文: 我的家乡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中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和2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最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的旗县,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具有名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爷爷说在1996年1月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唯一的边境旗县。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辖7镇1苏木1个工业园区。 关于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由此可见,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最初的名字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奖赏后命名的,以受封部落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两个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此,达尔罕、茂名安两个部落正式联合成为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瞧 (2)从学的方面来瞧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与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您好),就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就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她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就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就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与文化就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就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就是她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就是她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她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对外汉语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题(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把第二语言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计划与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3、,是教材评估工作的目标,也是教材评估的两个基本要求。 4、从测验编制的角度看,命题针对性强,测试点容易明确。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大概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和专门文化知识。 6、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 7、代表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间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特征。 8、反馈作用是指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9、CCAI的设计原则有内容正确规范、、交互方式恰当。 10、、功能、文化相结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答案:1、功能法 2、教学大纲 3、追求高信度和高效度4、分立式命题5、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6、听说能力的培养 7、交互性 8、测试 9、媒体素材的有效性 10、结构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诗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1、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流派是() A、结构法 B、直接法 C、功能法 D、任务教学法 12、以下选项不是阐述功能法优点的是() A、教学过程交际化。 B、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13、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这属于教材编撰的() A、科学性原则 B、知识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14、语言测试的种类很多,其中对信度和效度没有太高要求的是:() A、水平测试 B、潜能测试 C、成绩测试 D、诊断测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zhou5081@https://www.sodocs.net/doc/2f1531163.html,2007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Native language)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母语习得二语学习 无意识有意识 无正规讲授有教师专门讲授 无计划有计划 无教材有教材 自然环境课堂环境为主 无序输入有序输入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是我们中国的绚烂的文化。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语言,一笔一划间,如同彩带在飞舞,如同一条翱翔在空中的龙,散发着中国宝贵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拥有的伟大的智慧,是我们祖先艺术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瑰宝。 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段语言,这一段语言从我们口中说出,即变成了汉语。以前小时候,我不爱写字,觉得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我看不懂的奇异的符号,每次教师听写字词时,都要错几个,所以之前我觉得学汉字简直太难,可还要一笔一划地记住这个字的笔划,越到高年级这些字就越难。幸亏教师教给我们一个好规定,比如说"翔”就像两只角长在一只鸟头上,鸟的右边还有如同两个羽毛,这样,这些很难的字就被记住了。并且自己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很难的方块字拆成几个好记的字或动作,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得这些不会写得中国字,后来,我学起语文,记起字就更容易多了。 经过中小学六年[https://Www.zuOweN8.coM/]和重点初中接近一年的学习,我所积累的文字越来越多,白话表达能力却没怎么提高,比如给我几个很美很有意境的词语,让我造个句,我造的也比不上其别人造的优美。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足以体现出汉语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想要说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则必须要有想象力。 汉字,要想写得好看,写得美好精巧,必须每天练,照那些名人所写

得字,一日又一日,一年有一年,你写的字一定会有所进步。字体也有好多种,例如:楷体、魏碑、方正等。这些虽然构造不太同,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具有的独特风格。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好汉语,认识不同的汉字,是我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一句一句的汉语,我们用汉语抒发我们的理想,用汉语书写祖国绚烂的篇章,展示了祖国美丽富强的光芒一面。汉语,中国绚烂的文化,为中国掀开了新的世界,新的将来。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章节练习(7-10章)【圣才出品】

第7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 一、填空题 1.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_试题。 【答案】主观 【解析】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如作文、口试、翻译等。 2.HSK考试的全称是________。 【答案】汉语水平考试 【解析】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HSK是为________的学习者制订的。 【答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解析】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____角度划分出来的。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是从________划分的。多项选择、完形填空和作文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评卷的客观化程度;试题的体型角度;客观性分立式;客观性综合性;主观性综合性 【解析】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如作文、口试、翻译等。客观性试题指有统一的阅卷标准,答案固定,不因阅卷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如选择、判断正误等。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能力的试题。综合性试题是对受试者的整体语言能力进行综合性测试,全面考察受试者语言能力的试题。 5.HSK考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笔试共分________级。 【答案】笔试;口试;6 【解析】HSK的笔试和口试是相互独立的。笔试包括HSK(一级)、HSK(二级)、HSK (三级)、HSK(四级)、HSK(五级)和HSK(六级);口试包括HSK(初级)、HSK(中级)和HSK(高级),口试采用录音形式。 6.________测试的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 【答案】分级 【解析】分级测试又称作安置性测试或分班测试。它的作用是评估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高低,从而确定其适合于学习什么样的课程或适合于在何种程度的班级上课。 7.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的测试类型是________测试。

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命题科目试题册 业务课代码:861 业务课名称: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一、根据韵头的不同,普通话的韵母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例说明。(8分) 二、普通话的浊辅音有哪几个?请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普通话的浊辅音进行描 写。(15分) 三、“陈辰、杨英、吴静”这三个人若按音序排列,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若按姓 氏笔画顺序排列,谁排在最前,谁排在最后?简要说说排列的方法或依据。(8分) 四、举例说说什么是异读词?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与异体字有什么区别?(15分)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12分) 内心的焦虑来了客中国的首都北京称他为队长飞也似的捷报频传 六、有学者认为“我拿了小王一本书”不能分析为双宾句,因为“小王”跟“一本书”之间 有领属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10分) 七、怎样理解“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句话?(14分) 八、比较下面原文和改文,说说修改的原因和效果。(16分) 1.原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改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茅盾《风景谈》) 2.原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闲岁月吧。 改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悠闲岁月吧。 (叶圣陶《熊夫人幼稚园》)3.原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糟糕! 改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4.原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改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叶圣陶《阿菊》) 九、简述唐代“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16分) 十、简述唐代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6分) 十一、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现实意义。(20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法2012-1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 课前测试 一、分析词性 汉语半能未必 前面一些或者扑通 彩色由于等于以后 雪白自己起来呢 二、请判断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有个女孩叫婉君 2.唱歌旅游 3.春秋两季 4.人多 5.教书 6.美妙的渲染 7.大一点儿 8.怀着一线希望出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9.三个 10.长江以南 11.关于就业问题 12.卖票的 三、划出以下各句中的宾语 1.两只手套丢了一只。 2.为了考研究生,他起五更,睡半夜,太辛苦了。 3.我记得妈妈喜欢看琼瑶的小说。 4.请告诉他明天下午开会。 5.这个班有20个学生,一半学生不注意听讲。 四、划出以下各句中的补语,并指出补语的类型 1. 老师讲的语法我听不懂。 2. 今天的气温比昨天又高了一两度。 3. 安娜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4. 你们进去吧。 5. 会开了三个半小时。 6. 我一开门,小狗就跑走了。 7. 您有事儿就叫我一声。 8. 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五、辨析句子:以下各句中的“起来”语法意义有何区别? 1.站起来! 2.你把这些书包起来吧。 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起来。 4.说说好像很容易,真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六、请用指定的句子分析方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单句 1.中心词分析法 (1)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谈了他对当前电影音乐的看法。

(2)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2.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 (1)我昨天收到了哥哥从上海寄来的礼物。 (2)王翔学习外语的经验对我的启发很大。 (3)我们都喜欢在大海中游泳、冲浪。 (4)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 七、语法偏误分析: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偏误并改正 1.玛丽是一个真热情的姑娘。 2.在上午学校来了那个警察。 八、简述题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 请简述动词的语法特征 参考书目 1.王还(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吕文华(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 3.吕文华(199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语出版社。 4.赵金铭主编(1997)《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语出版社。 5.崔永华主编(199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语出版社。 第一节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两个区别 (一)区别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语法系统理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揭示语言结构规律,注重描写 教学语法——为教学服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规范、简洁、系统,注重用法 理论语法——理论性、详尽、创新 教学语法——实用性、简明、稳定 (二)区别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语法教学 目标: L1语法教学——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L2语法教学——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内容: L1语法教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 L2语法教学——系统、有选择,交际最需要,项目有限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 、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教什么(教学内 容— 语言学) 如何学(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心理学) 怎么教(教学理论 和方法— 教育学)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汉语与中国文化

看《汉语与中国文化》有感 专业:古代文学学号:20101104051 姓名:赵明俊林宝卿先生在这本书之中从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对象、性质、意义和方法,以及汉字、词语、语法、熟语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分八章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解读。本着“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的研究模式,通过引证大量生动的语言事实,反映了当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其论点和材料不仅能进一步证明“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而且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补充了新血液、完善了新观点。 在第一章引论中,作者分三节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意义、方法,中国汉语与文化研究简况进行了概述,对一些宏观上的概念和关系作了说明。首先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必须要从大的方面了解语言到底和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在文章中,作者对语言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将语言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而将文化的定义也总结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意义。如美国著名学者萨姆瓦对文化的阐释是:“文化史一种沉淀物,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世态度、社会阶层的结构、时间观念、空间关系观念、宇宙以及物质财富等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文化史持续的、恒久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习惯性行为。”简单来说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种阐释无疑是从广义上给文化作的定义。但是我认为对于文化的含义我们应该以

一种广义的视角去给定一个狭义的定义,这不仅可以在研究的时候不因概念过大而论述不清,同时也避免论述工作卷帙浩繁而劳而无功无用。了解了语言和文化的定义,作者接下来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我认为语言和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得以传承的媒介,它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文化这个庞大的及机器,同时它也是这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它调理这这个机器,使它能持续的运行而不断层。从这个层面,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我们将时针拨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文化必然是人创造的,它必然与自然相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从灵长类动物进化成人,无疑经过了漫长年代,甚至远远长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无记录的空白年代,我们连人的界定都无法确定,那怎么谈文化,而且早期的语言无疑只是一些代表了特定意义的符号,还无法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成系统的语言,那么这时候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分析,如何界定,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在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是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又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二是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到底语言的存在是不是以文化的存在为转移,这点我觉得还值得商榷。我觉得语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聚居的扩大自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