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高中物理计算机模拟课件学习分析 精品

最新-高中物理计算机模拟课件学习分析 精品

最新-高中物理计算机模拟课件学习分析 精品
最新-高中物理计算机模拟课件学习分析 精品

高中物理计算机模拟课件学习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种实践与体验已经在各领域中得到重视,特别是在今天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各类产品、各种服务已经趋于同质化。

可见,决定某一种产品、服务好坏的是广大消费者是否能够对产品进行更好的体验。

例如,如今的手机已经不再比拼硬件,各厂商都将手机的重心放在用户体验上;餐饮服务遍地的时代,拉近餐饮消费者距离不仅依赖餐厅的菜品口味,更依赖使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高中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学生的能力是在自身学习中通过不断体验、感悟、类比、浅议、内化等一系列变换后逐渐产生形成的。

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使用计算机模拟课件,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

1高中物理学习中计算机模拟课件使用存在的问题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尽快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概念,通常会借助一些计算机模拟课件。

这些课件的展示与运用将物理学习中难懂之处形象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计算机课件辅助物理学习的范围逐渐扩大并普及。

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仍有很多教师、学生及其他学习者对物理学习中充分应用计算机模拟课件存在一定的误区。

11认识上的误区计算机辅助物理学习是一种新生事物,曾遭到社会、物理理论界等人士的排斥。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

一方面,很多教师并不愿意放弃原来的传统教学媒体,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每天忙于做各种练习题应付高考;另一方面,由于最初时计算机技术还十分有限,各种课件制造完成后,效果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大部分物理演示和现象都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形式实现。

这一巨大转变使得一大部分人认为计算机模拟课件的使用可以完全取代现

分子模拟软件介绍

一、NAMD NAMD(NAnoscale Molecular Dynamics)是用于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上快速模拟大分子体系的并行分子动力学代码。NAMD用经验力场,如Amber,CHARMM和Dreiding,通过数值求解运动方程计算原子轨迹。[1] 1. 软件所能模拟的体系的尺度,如微观,介观或跨尺度等 微观。 是众多md 软件中并行处理最好的,可以支持几千个cpu 运算。在单机上速度也很快。 模拟体系常为为10,000-1,000,000 个原子。 2. 软件所属的类型,如MD,DPD,DFT,MC,量化,或交叉等 全原子md,有文献上也用它做过cgmd。 3. 软件能研究的相关领域,使用者的背景最好是? 使用的力场有charmm,x-plor,amber 等,适合模拟蛋白质,核酸,细胞膜等体系。 也可进行团簇和CNT 系统的模拟 软件原理经典,操作简单。但需要对体系的性质足够了解。 4. 软件中主要涉及的理论方法范畴 经典的md,以及用多种方法计算自由能和SMD模拟。 数据分析时候一般很少涉及复杂的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的原理,但知道一些最好。 5.软件主要包含的处理工具

namd 是计算部分,本身不能建模和数据分析(unix 的哲学kiss)。但vmd 同namd 系出同门,已同namd 实现无逢链接。 vmd 的tcl 脚本一定要搞懂,别的就不多介绍了。[2] 6.与此软件密切相关的软件 vmd,及其他数据统计分析软件(excel,OOo-calc 等足够了)NAMD在window环境下的编译安装 1.下载NAMD_ 2.7b2_Win32 2.解压到任意目录下(建议最好直接是C:或D:下) 3.添加windows的环境变量: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在右下角)-----在系统的Path变量里添加你NAMD所在文件夹,比如我 的%SystemRoot%\system32;%SystemRoot%;%SystemRoot%\Syste m32\Wbem;C:\ProgramFiles\CommonFiles\ThunderNetwork\KanKan \Codecs; C:\NAMD_2.7b2_Win32 注意:添加的变量名称要和文件夹得名称一致(如果文件夹得名称你改为namd,那么变量名称为C:NAMD) 文件才可以正确运行,并且要在conf文件所在目录执行命令。如:我的命令窗口显示C:\Documents and Settings\HP> 因此我的conf文件要放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HP 这个文件夹下,然后执行命令C:\Documents and Settings\HP> C:\NAMD_2.7b2_Win32\namd2 da.conf 即可。 二、GROMACS

高中物理_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第七章第五节内能 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渗透统计的方法.(重点)2.掌握分子势能的 概念,分子力做功对应分子势能的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重点、难点)3.理解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曲线.(难点)4.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重点 回顾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新课: 一、分子动能 1.定义:分子由于永不停息地做()具有的能.EK=() 2、单个分子的动能(不确定性、无规律性) 3、分子的平均动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2)表达式: (3)影响因素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唯一标志。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热运动()4、分子的总动能 微观上看:() 宏观上看:() 讨论1.(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吗?不同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否相同? (2)、温度能反映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吗?同一温度下,各个分子

的动能一定相同吗? 总结: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但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的平均速率也不一定相同。2)温度不能反映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同一温度下,各个分子的动能不一定相同. 例题 1 关于物体的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某种物体的温度是0℃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B.物体温度降低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减小 C.物体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目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目增多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 判断1.某种物体的温度是0 ℃,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3.10 ℃的水和10 ℃的铜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练习.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氢气温度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个氧分子的动能都比氢分子的动能大 B.每个氢分子的速率都比氧分子的速率大 C.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D.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速率一定相等 E.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 二、分子势能 地面上的物体,由于与地球相互作用重力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 相互作用弹性势能 电荷间相互作用电势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

3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1、一条轻绳跨过一轻滑轮(滑轮与轴间摩擦可忽略),在绳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在另一侧有一质量为m 2的环,求当环相对于绳以恒定的加速度a 2′ 沿绳向下滑动时,物体和环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环与绳间的摩擦力多大? 2.如图(a )所示,一滑块在光滑曲面轨道上由静止开始下滑h 高度后进入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大小为v =4m/s ,方向如图。滑块离开传送带后在离地H 高处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位移为s 。改变h 的值测出对应的 s 值,得到如图(b )所示h ≥0.8m 范围内的s 2随h 的变化图线,由图线可知,抛出点离地高度为H =__________m ,图中h x =__________m 。 3 (12分)过山车质量均匀分布,从高为h 的平台上无动力冲下倾斜轨道并 进入水平轨道,然后进入竖直圆形轨道,如图所示,已知过山车的质量为M ,长为L ,每节车厢长为a ,竖直圆形轨道半径为R, L > 2πR ,且R >>a ,可以认为在圆形轨道最高点的车厢受到前后车厢的拉力沿水平方向,为了不出现脱轨的危险,h 至少为多少?(用R .L 表示,认为运动时各节车厢速度大小相等,且忽略一切摩擦力及空气阻力) 4.(20分)如图所示,物块A 的质量为M ,物块B 、C 的质量都是m ,并都可看作质点,且m <M <2m 。三物块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物块B 与物块C 的距离和物块C 到地面的距离都是L 。现将物块A 下方的细线剪断,若物块A 距滑轮足够远且不计一切阻力,物块C 落地后不影响物块A 、B 的运动。求: (1)物块A 上升时的最大速度; (2)若B 不能着地,求m M 满足的条件; (3)若M =m ,求物块A 上升的最大高度。 5.(12分)如图所示,一平板车以某一速度v 0 匀速行驶,某时刻一货箱(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置 s x (b )

高中物理模拟试卷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资料请访问.(.....)

2010年乐化高中高考模拟试卷大重组(八) 物理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B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C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D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 1=20,R 2=30,C 为电容器.已 知通过R 1的正弦交流电如图乙所示,则 A .交流电的频率为0.02Hz B .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00V C .电阻R 2的电功率约为6.67 W D .通过R 3的电流始终为零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12kg 、m 2 = 3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 1=30N 、F 2=20N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 1、m 2上,则 A .弹簧秤的示数是25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 .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 D .在突然撤去F 1的瞬间,m 1的加速度大小为13m/s 2 4.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在恒力F 和重力 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A 斜向下运动,直线OA 与y 轴负方向成θ 角(θ>π/4).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s 图甲

分子模拟软件简介

3D分子图形显示工具 (RasMol and OpenRasMol)(免费) AMBER (分子力学力场模拟程序) autodock (分子对接软件)(免费) GROMACS (分子动力学软件)(免费) GULP (General Utility Lattice Program)(免费) NIH分子模拟中心的化学软件资源导航(Research Tools on the Web) X-PLOR (大分子X光晶体衍射、核磁共振NMR的3D结构解析)(免费) 高通量筛选软件PowerMV (统计分析、分子显示、相似性搜索 等)(免费) 化合物活性预测程序PASS(部分免费) 计算材料科学Mathub C4:Cabrillo学院化学可视化项目以及相关软件(免费) Databases and Tools for 3-D Protein Structure Comparison and Alignment(三维蛋白质结构对比)(免费) Democritus (分子动力学原理演示软件) DPD应用软件cerius2(免费) EMSL Computational Results DataBase (CRDB) MARVIN'S PROGRAM (表面与界面模拟)(免费) XLOGP(计算有机小分子的脂水分配系数)(免费) 量子化学软件中文网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金属蛋白质结构和设计项目(免费) https://www.sodocs.net/doc/2b1446452.html,/(免费) 3D Molecular Designs (蛋白质及其他3D分子物理模型快速成型技术) 3D-Dock Suite Incorporating FTDock, RPScore and MultiDock (3D 分子对接)(免费)

高中物理_光电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光电效应_物理_高中_ 1、引入:幻灯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得主照片与简介) 光电效应最先由赫兹发现,他的学生勒纳德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卓有成效并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从理论上成功解决光电效应面临的难题并因此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精确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并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的科学之光经众多物理学奖前赴后继,三十年努力求索,在物理学史上成为绚丽夺目的篇章……(通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物理学奖项引起学生对光电效应一探究竟的学习动机)(2’) 2、视频演示实验: X光照射锌板演示光电效应现象。观察现象,通过阶梯形、逻辑性提问引发思考。提问如下: ①:这个是什么仪器?(指着验电器问) ②:这个仪器有什么用? ③:现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说明了什么? ④:那么验电器为什么带电呢? 与之前弧光灯不照射金属箔不张开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正是因为弧光灯的照射, 锌板发射出电子自身带上了正电。(此处可设问这种现象与静电感应有何区别?)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光电效应现象,从而引出光电效应概念: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学生将了解并可以识别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有很多科学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上面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探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5’)提问:我们从初中开始以及高中三年学过的实验探究的方法有哪些?(控制变量法,对比试验,转化法等) 引导学生分析,要探究光电效应,首先需要让光电效应再生,也就是需要光电效应的发生装置(比如上述弧光灯照射锌板就是一个发生装置,但要定量探究还须改进)——>光电效应现象看不到摸不着,必须转化为可测量的量去研究它(转化法)——>光电效应既然有电子发射出来,那么可以从电子的角度去研究,与电子有关的量有什么呢,比如电流,如果要研究电流,就必须要有一个电路。好了,这是我们的推断,那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由于对光电效应卓有成效地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勒纳德是怎么样探究的。(直接原因分析法)

计算机基础PPT题目与答案

《计算机基础》习题五 一、选择题 1、如果对一张幻灯片使用了系统提供的某种版式,对其中各个对象的占用位符___________。 A、只能用具体内容去替换,不可删除 B、不能移动位置,也不能改变格式 C、可以删除不用,也可在幻灯片中再插入新的对象 D、可以删除不用,但不能在幻灯片中再插入新的对象 2、在PowerPoint编辑状态下,如果对当前打开的演示文稿所使用的背景、颜色等不满意___________。 A、无法改变 B、只能用“格式”菜单中的“背景”命令改变当前一张幻灯片 C、可以用“格式”菜单中的“应用设计模板”命令改变当前一幻灯片 D、可以用“格式”菜单中的“应用设计模板”命令改变全部幻灯片 3、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是用于___________。 A、为一个新用户启动一个快速预演教程 B、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 C、开始制作一个新的幻灯片集 D、把一类选中的式样改成一种新式样 4、在Powerpoint中,特殊的字符和效果___________。 A、可以大量使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B、同背景的颜色相同 C、适当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D、只有在标题片中使用 5、幻灯片视图中编辑好当前幻灯片以后,如果打算往下做一张新幻灯片,应当___________。 A、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B、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新幻灯片”命令 C、单击“窗口”菜单中的“新建窗口”命令 D、按键盘上的PageDown 键 6、在幻灯片视图中如果当前是一张还没有文字的幻灯片,要想输入文字___________。 A、应当直接输入新的文字 B、应当首先插入一个新的文本框 C、必须更改该幻灯片的版式,使其能含有文字 D、必须切换到大纲视图中去输入 7、在幻灯片中插入的影片、声音___________。 A、在“幻灯片视图”中单击它即可激活 B、在“幻灯片视图”中双击它才可激活 C、在放映时,单击它即可激活 D、在放映时,双击它才可激活 8、关于插入在幻灯片里的图片、图形等对象,下列操作描述中正确是的___________。 A、这些对象放置的位置不能重叠 B、这些对象放置的位置可以重叠,叠放的次序可以改变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复赛模拟试题一 1.光子火箭从地球起程时初始静止质量(包括燃料)为M 0,向相距为R=1.8×106 1.y.(光年)的远方仙女座星飞行。要求火箭在25年(火箭时间)后到达目的地。引力影响不计。 1)、忽略火箭加速和减速所需时间,试问火箭的速度应为多大?2)、设到达目的地时火箭静止质量为M 0ˊ,试问M 0/ M 0ˊ的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光子火箭是一种设想的飞行器,它利用“燃料”物质向后辐射定向光束,使火箭获得向前的动量。求解第1问,可先将火箭时间 a 250=τ(年)变换成地球时间τ,然后由距离 R 求出所需的火箭速度。火箭到达目的地时,比值00 M M '是不定的,所谓最小比值是指火箭刚 好能到达目的地,亦即火箭的终速度为零,所需“燃料”量最少。利用上题(本章题11)的结果即可求解第2问。 解:1)火箭加速和减速所需时间可略,故火箭以恒定速度υ飞越全程,走完全程所需火箭时间(本征时间)为 a 250=τ(年) 。利用时间膨胀公式,相应的地球时间为 22 1c υττ- = 因 υ τR = 故 22 1c R υτυ - = 解出 () 1022 022 20210 96.0111-?-=??? ? ??-≈+ = c R c c R c c ττυ 可见,火箭几乎应以光速飞行。 (2)、火箭从静止开始加速至上述速度υ,火箭的静止质量从M 0变为M ,然后作匀速运动,火 箭质量不变。最后火箭作减速运动,比值00 M M '最小时,到达目的地时的终速刚好为零,火箭 质量从M 变为最终质量0M '。加速阶段的质量变化可应用上题(本章题11)的(3)式求出。 因光子火箭喷射的是光子,以光速c 离开火箭,即u=c ,于是有 2 1011???? ??+-=ββM M (1)

高中物理学情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b1446452.html, 高中物理学情分析 作者:张永柏李永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18期 摘要: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要因材施教,须先对学情做分析。初、高中教材跨度太大;从思维方法上,高中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大飞跃;从能力要求上,高中比初中提高了层次;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学生存在方法障碍;教师急功近利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难转变。 关键词:高中教材跨度大;方法能力要求高;学生心理、思维存在障碍;教师引导不够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的教学也应该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谈起物理课程的学习,相当多的中学生都会有一种畏惧感。就物理课的学习过程而言,它实际上就是观察、思维、应用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遇到了障碍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决,时间一长,学生便会觉得物理难学。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了解,发现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差别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去寻找原因。因此教师应对学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心理做深入的探讨,认真分析形成这些思维障碍的原因,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一、高中学生面对新“台阶” 1.初、高中教材跨度太大 (1)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物理现象一般都是从实验或生产、生活中来,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于物理规律,主要是定性分析的多,定量计算的少,形象具体,易于接受。例如初中对摩擦力的教学,我们往往是通过水平不光滑的木板上推小车的实验,学生就可以直接感触到撤去推力后,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静止,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很容易得出在粗糙的接触面上存在摩擦力且起阻碍作用这个定性的结论。而这个物理规律在我们的生活现象中随时都可以得到验证和亲身体验,学生也不容易忘记。(2)高中教材内容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实验等,形式相对单调枯燥。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物理练习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对物理现象、规律经常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所以学生觉得难度大,不易接受和理解。(3)虽然近几年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是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敢大幅度降低要求,造成了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 模拟试卷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B A C D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I (本大共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四个选 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选错都不得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没有多大意义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温度 B .加速度 C .路程 D .时间 3.下列有关自由落体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竖直向下落的运动就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 、物体只要从静止开始下落就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C 、物体只要加速度为g 向下落就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D 、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就叫自由落体运动。 4.如右图所示,物体沿边长为x 的正方形由如箭头所示的方向A —B---C---D 运动到D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0,0 B . x 向下,3x 向下 C .x 向上,3x D .0,3x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战斗机战斗前抛弃副油箱,是为了增大战斗机的惯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 、火箭升空时,火箭的惯性随其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D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6、人造地球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 、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C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D .所有卫星角速度都相同,与半径无关。 7、如上右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一起运动,物体所受向心 力是 ( ) A 、重力 B 、弹力 C 、静摩擦力 D 、滑动摩擦力 8.一天小明同学居住的小区停电,电梯无法运行,他只好步行从五楼走到 一楼,此过程中重力做了6×103J的功,则( ) A .小明的重力势能减小了6×103J

高中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1]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置于水平面的支架上吊着一只装满细砂的漏斗,让漏斗左、右摆动,于是桌面上漏下许多砂子,经过一段时间形成一砂堆,砂堆的纵剖面最接近下图Ⅰ-1中的哪一种形状 2.如图Ⅰ-2所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相向运动,乙上连有一段轻弹簧,甲乙相互作用过 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甲的初速度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 0 B.若甲的初动量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C.若甲的初动能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D.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3.特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要求落地时必须脚先着地,为尽量保证安全,他落地时最好是采用哪种方法 A.让脚尖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B.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C.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不下蹲 D.让脚跟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4.动物园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质量为M 的笼子,笼内有一只质量为 m 的猴子.当 猴以某一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向上爬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F 1;当猴以同样大小的 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下滑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 F 2(如图Ⅰ-3),关于 F 1 和 F 2 的 大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 1 = F 2>(M + m )g B.F 1>(M + m )g ,F 2<(M + m )g C.F 1>F 2>(M + m )g D.F 1<(M + m )g ,F 2>(M + m )g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与分子的运动无关 B.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间距离一定减小 C.在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实验室里不能观察热传递的对流现象 D.通过热传递可以使热转变为功 6.如图Ⅰ-4所示,虚线a 、b 、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 ab = U bc , 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A.三个等势面中,a 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电势能较大 C.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动能较大 D.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的加速度较大 7.如图Ⅰ-5所示,L 为电阻很小的线圈,G 1 和G 2为内阻不计、零点在表盘中央的电流计. 当开关 K 处于闭合状态时,两表的指针皆偏向右方,那么,当K 断开时,将出现 图Ⅰ -3 图Ⅰ-4 图Ⅰ-2

2020年高中会考物理模拟试题

2013年高中会考物理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功 B .重力势能 C .线速度 D .周期 2.在物理学史上,用科学推理的方法论证了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库仑 C .法拉第 D .爱因斯坦 3.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3N ,另一个力的大小是7N ,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 . 0 B . 1N C . 10N D .21N 4.对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下面哪一对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 .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 B .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灯的拉力 C .灯受到的重力与电线对灯的拉力 D .灯受到的重力与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5.一石块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楼顶由静止开始下落,取g =10m/s 2,石块下落过程中 A .第1s 末的速度为1m/s B .第1s 末的速度为10m/s C .第1s 内下落的高度为1m D .第1s 内下落的高度为10m 6.如图1所示,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弹簧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轻 弹簧的伸长等于 A .mg B .kmg C . k mg D .mg k 7.在如图2所示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图1

图4 图3 下列关于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v r ω= B .2v T π= C .2r T πω= D .v r ω= 9.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 ,如果保持两个点电荷所带的电量不变,而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静电力的大小等于 A . 4F B .2 F C . 2F D .4F 10.如图3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行,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 .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C .受重力、支持力 D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11.如图4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x 。 在此过程中,拉力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A .Fx sin α B .α sin Fx C .Fx cos α D .αcos Fx 12.在图5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标明了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F 方向的是 13.下表为某国产家用电器说明书中“主要技术数据”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表中的 信息,可计算出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通过该电器的电流为 A .15.5 B . 4.95A C .2.28A D .1.02A 请考生注意:在下面14、15两题中,每题有①、②两道小题。其中第①小题供选学物理1-1的考生做;第②小题供选学物理3-1的考生做。每位考生在每题的①、②小题中只做一道小题。 14.①(供选学物理1-1的考生做) 如图6所示,在垂直于纸面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线圈abcd ,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O 1O 2和O 3O 4都是线圈的对称轴,若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方 A B I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实验项目名称: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2018.4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 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线性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相关函数; 2.熟悉SIMULINK 模块库,能够使用SIMULINK 进行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PC 机1台并安装MATLAB7.0以上版本。 三、实验过程 1. 熟悉线性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相关函数。 (1)tf ( )函数可用来输入系统的传递函数 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G = tf ( num, den ); 其中num, den 分别为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返回的G 为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 但如果分子或分母多项式给出的不是完全的展开的形式,而是若干个因式的 乘积,则事先需要将其变换为完全展开的形式,两个多项式的乘积在MATLAB 下借 用卷积求取函数conv( )得出,其调用格式为: p=conv(p1,p2) MATLAB 还支持一种特殊的传递函数的输入格式,在这样的输入方式下,应该 先用s=tf(’s ’)定义传递函数算子,然后用数学表达式直接输入系统的传递函 数。 请自己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来演示和掌握tf ()和s=tf(’s ’)算子这两种输 入方式。 例1 设系统传递函数 134223523423+++++++=s s s s s s s G 输入方式一:num = [1, 5, 3, 2]; den = [1, 2, 4, 3, 1]; %分子多项 式和分母多项式 G = tf ( num, den ) %这样就获得系统的数学模型G 输入方式二:s=tf(’s ’); G=( s^3 + 5* s^2 + 3* s + 2)/( s^4 + 2*s^3 + 4* s^2 + 3* s + 1) 任务一:将下列传递函数分别采用上面两种输入方式进行输入,并截图记录。 ① 432534++++=s s s s G

高二段考物理学情分析

高二段考八、九班物理学情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学校统一出题的。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重视积累,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而且命题有难有易,难易的搭配顺序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再者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大实验的考查力度,注重了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使试题在能够准确客观评价教学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适应当前课改形式的需要。 他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实验,强调实验动手的考查。 今年的实验题与以往相比分数略有增加,对实验的考查形式有明显的变化,在课程标准里,把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提升到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八班九班总平均分35-36分之间,及格率为17.89%,全年级总平均分38.85,及格率17.46%,最高分80分,最低分0分,下面根据抽样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1、单选题:6个小题,共18分,八九班抽样平均分5.56分,其中第1、 2、3小题抽样得分率3.21,4、5、6小题抽样得分率为2.21,从答题情况看在学生在电荷的转移和力学的结合上还存在一定问题,说明本人在对教材处理和调整还不够到位,对教材的研究不够透彻,希望能够引起各物理教师的重视。 2、双选题:共4道小题,每题4分,抽样平均仅5.76分,其中第9小题得分率较低,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上注意不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归纳和整合不到位,也反映出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填空题。满分14分,抽样平均分5.21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大多数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还是比较好,答题时前面的数字算对了,这说明同学们的公式理解应用还是正确的。但是结果完全正确的不多,这是因为答案后面的指数部分许多同学都写错了。这几题答得不好的原因是学生的数学能力没有跟上物理教学的要求。这点上很令人头痛。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竞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1.在听磁带录音机的录音磁带时发觉,带轴于带卷的半径经过时间t1=20 min减小一半.问此后半径又减小一半需要多少时间? 2.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O点以和水平方向成α角的初速 度v0抛出,当达到最高点A时,恰进入一匀强电场中,如图,经过一段 时间后,小球从A点沿水平直线运动到与A相距为S的A`点后又折返 回到A点,紧接着沿原来斜上抛运动的轨迹逆方向运动又落回原抛出点, 求(1)该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大小和方向;(即求出图中的θ角,并在 图中标明E的方向) (2)从O点抛出又落回O点所需的时间。 3.两个正点电荷Q1=Q和Q2=4Q分别置于固定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 B两点,A、B两点相距L,且A、B两点正好位于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半 圆细管两个端点的出口处,如图所示。 (1)现将另一正点电荷置于A、B连线上靠近A处静止释放,求它在 AB连线上运动过程中达到最大速度时的位置离A点的距离。 (2)若把该点电荷放于绝缘管内靠近A点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它在管内运动过程中速度为最大时的位置在P处。试求出图中P A和AB连线的夹角θ。 4.(16分)如图所示,AB为光滑的水平 面,BC是倾角为α的足够长的光滑斜 面(斜面体固定不动)。AB、BC间用一小 段光滑圆弧轨道相连。一条长为L的均 匀柔软链条开始时静止的放在ABC面 上,其一端D至B的距离为L-a。现自由释放链条,则: ⑴链条下滑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简述理由; ⑵链条的D端滑到B点时,链条的速率为多大?

5.(22分)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图,其中传送带经过 AB 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 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 区域时是倾斜的,AB 和CD 都与BC 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 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 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度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 处,D 和A 的高度差为h 。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 段 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 。每个箱子在A 处投放后,在到达B 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 段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 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N 个。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功率 。 6.(10分)如图所示,横截面为 1 4 圆(半径为R )的柱体放在水 平地面上,一根匀质木棒OA 长为3R ,重为G 。木棒的O 端与地面上的铰链连接,木棒搁在柱体上,各处摩擦均不计。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在柱体竖直面上,使柱体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移动。问:(1)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θ = 30°时,柱体对木棒的弹力多大? (2)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θ = 30°时,水平推力F 多大? 7.(12分)如图所示,ABC 为一吊桥。BC 为桥板,可绕B 轴转动。AC 为悬起吊索,通过转动轮轴A 而将吊桥收起或放下。放下时,BC 保持水平,A 在B 的正上方。已知AB 距离h ;桥板BC 的长度为L ,质量为M ,桥板的重心在板的中央,求此时吊索受的力F 。

物理问题的计算机模拟方法(1)—分子动力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 《物理问题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讲义 适用专业: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物理、光学工程 学时:30—40 学时 参考教材: 1. [德]D.W.Heermann著,秦克诚译,理论物理中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北京大学出 版社,1 996。 2. [荷] Frenkel & Smit 著,汪文川等译,分子模拟—从算法到应用,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2。 3. M.P.Allen and D.J.Tildesley, Computer Simulation of Liquid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9. 4. A.R.Leach, Molecular Modell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England, 1996. 5. [德]D.罗伯著,计算材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 [英] B. Chopard & Michel Droz 著,物理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模拟,祝玉学,赵学 龙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模拟方法概论 1.1 序言 1.2 热力学系统物理量的统计平均 1.3 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的基本思想 1.4 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的基本思想 1.5 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基本思想 1.5.1 简要的发展历程 1.5.2 简单元胞自动机:奇偶规则 1.5.3 元胞自动机的一般定义 第二章确定性模拟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MD ) 2.1 分子动力学方法 2.2 微正则系综分子动力学方法 2.3 正则系综分子动力学方法 2.4 等温等压系综分子动力学方法 第三章随机性模拟方法—蒙特卡罗方法(MC ) 3.1 预备知识 3.2 布朗动力学(BD ) 3.3 蒙特卡罗方法 3.4 微正则系综蒙特卡罗方法 3.5 正则系综蒙特卡罗方法 3.6 等温等压系综蒙特卡罗方法 3.7 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方法 第四章离散性模拟方法—原胞自动机(CA ) 4.1 引言 4.2 元胞自动机模拟 *4.3 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应用

小高考物理模拟试题有答案

2013届小高考物理模拟试题(有答案)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0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做质点 D.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质点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2.体育课上,小明同学让一个篮球从离操场地面高H处自由释放,篮球经多次弹跳,最后停在操场上,则在此过程中,篮球的位移大小为 A.HB.2HC.0D.因篮球弹跳的次数不知道,故无法判断 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大小的变化D.加速度减小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B.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 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C.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 到重力 5.两个力的合力为50N,其中一个力为30N,那么另一 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A.10NB.15NC.80ND.85N 6.下面哪组中的单位全部都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A.kg、sB.N、mC.km、ND.N、s 7.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物体获得速度 的原因 8.图示为A、B两质点的速度图象,其加速度分别为aA、aB,在零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A、vB.那么,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vA<vBB.vA=vBC.aA>aBD.aA<aB 9.一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历时t,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历时2t,开到乙地刚好停止。那么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两

计算机模拟进行分子对接

计算机模拟进行分子对接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子巍、王喆学科:信息学化学 【内容摘要】 所谓分子对接就是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互相识别的过程。分子对接在超分子建筑学和药物设计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分子对接我们可以揭示超分子体系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分子对接主要研究分子间(即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并且预测并计算结合模式和亲和力的一种理论模拟方法。 近年来,分子对接方法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数据库搜索,组合库设计及蛋白作用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发展 因此分子对接具有极强的相士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分子对接 Docking Autodock 1、前言: 1.1历史 分子对接这一想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提出的受体学说,Fisher提出的受体学说认为,药物与体内的蛋白质大分子即受体会发生类似钥匙与锁的识别关系,这种识别关系主要依赖两者的空间匹配。随着受体学说的发展,人们对生理活性分子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基于空间匹配的刚性模型逐渐发展成为基于空间匹配和能量匹配的柔性模型。模型的优化使通过计算模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设想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计算机和计算科学的迅速发展又使得人们能够处理大量数据,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分子对接方法的出现。 早期的分子对接方法用分子力学方法或者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小分子之间分子识别,在一些分子模拟软件包中也含有分子对接的模块。但是由于算法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限制,早期的对接方法较难处理含有大分子的分子对接过程。 1995年由Accelrys公司开发的计算化学软件Affinity上市,这是第一个可以进行有大分子参与的商业化分子对接软件,此后,商业化和免费的分子对接软件层出不穷。现在应用中的分子对接软件涵盖了刚性对接、半柔性对接、柔性对接等各种对接方法,在能量优化方面则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禁忌搜索、局部搜索等各种方法,目前的分子对接方法是研究小分子与大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生物大分子间识别、分子自组装、超分子结构等课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1.2原理与方法 分子对接方法的两大课题是分子之间的空间识别和能量识别。空间匹配是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基础,能量匹配是分子间保持稳定结合的基础。对于几何匹

高中物理_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力的合成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兴趣:高一学生经过必修1的物理学习,特别是对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对物理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表示了深深地叹服,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节课通过实验明确了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对功与能的关系有初步的理解,如重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弹性势能等。 3.学生的认识特点: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学生自己推理、归纳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分析、创新能力有待训练加强。 动能定理 效果分析: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课通过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中,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出探究的问题。然后,学生将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让学生学得物理知识。同时,注意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思考。 动能定理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学习,学生已经知 道实验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采用理论推导这种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另外,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1.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 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0.3J B.3J C.30J D.300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