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教育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上下努力的共同目标。但是,从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制约发展的一些矛盾仍然突出,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下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几点想法,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谅解。

一、师资力量差异不小

1、从现实生活中,大家不仿仔细想一想,认真比对一下,就我们余庆县范围内来说:现实中村级学校的教师中,教学能力强的有的呆一个学期、有的呆上最多一年,教师本人及上一级的学校领导和中心校领导就想方设法将这样的教师调出村级学校,进入乡镇级学校去为乡镇级中心学校撑门面去了,哪怕是乡镇级学校多教师也要这样做,无奈之下的村级小学校长只好请人代课或把课程分摊给剩下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就能胜任所有的课程吗?一句话缺人才,这样能体现教育的均衡吗?基础教育能发展吗?

2、现实教师队伍中的农村教师,就我们余庆县而言:还有一部分是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受教育的程度与现在的专业人才相比,他们能胜任什么样的学科,可想而之;特别是这一批中从民办教师中转正为公办教师的这一部分教师中的一些教师,他们中有的仅是初中文化、有的是高中文化、有的是与教学无关

的中专文化,他们中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中大多数教龄在30年以上,他们中有的一些教师只能上一科语文或数学,他们中有的一些教师甚至只能上低年级的一科语文或数学,虽然在十年前的20多年里他们曾为教育事业做出过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曾培养了一大批现实中许多的高级干部,但当今的现代教育教学他们能适应吗?他们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干得非常之吃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真就不如现代的专业人才,这是现实,大家不得不认同。这能体现基础教育均衡吗?基础教育能发展吗?

二、硬件设施的差异不小

就我们余庆县来说,现实中一般的一所村级学校开一个校运会条件不具备,如何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科学实验村级小学基本没有专业对口的教师,那些代课的教师能胜任吗?当然也有一个别学校因校长理事,还是很不错的,这毕竟是个别。这能体现教育均衡吗?基础教育能发展吗?

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设备差异不小

还是拿我们余庆教育来说:我们县内村级小学有计算机教室的有多少,有多少台计算机教学,有的就连班班通配备也有很大的差异,有能胜任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吗?甚至乡镇级学校的上计算机课教师多数也是不合格的,人才、物才都重要,由此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了吗?尤其是农村地区。

还有很多方面,不用再列举,让我们大家去深思一下对策吧!

针对以上几点,本人有以下观点,不知当否,请各级领导过目,

不对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1、合理分配教师,教师编制配备应加大力度向边远的村级小学倾斜,教师工资当然理应如此,使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良好的教育,教师也能安心于农村基础教育,体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请各级领导站在教育的高度和远度,从教育大计看教育全局,不能因小失大,把那一批从民办教师中转正的公办教师(这些教师在七、八十年代时是一工一农,非常劳苦,多数已多病在身),30年教龄且50岁以上的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教师,让他(她)们退休(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是可以减轻学校领导的压力(安排重了做不了且不忍心,轻的现代化的又做不成);二是减轻这一批老年教师自己的压力(什么都干不好且费力也是无用功);三是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师资同优),享受与城里学生一样的师资待遇,体现基础教育均衡,同时不误人子弟,得到广大的农村农民的对教育的满意。

3、加强经费对村级小学的倾斜投入力度,弥补农村小学过去的差距,使农村的村级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级同优,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得到农民的拥护,体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4、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配备应要不怜惜经费,政府必要时可负债投入,这是关系到教育的大计,教育大计就是国家大计,教育大计是千秋大计,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不要因是农村学校而重视不够。

总之,我们要弄清现在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去联想我市教育发展现状,甚至我国教育发

展状况,通过找专家出谋划策,制定一系列措施,就会找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才能为社会多培养人才,培养优秀人才。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范畴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即将普及的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并普及提高,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失衡现象,其问题日趋严重。各种失衡的现状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改善。 [关键词]基础教育;失衡现象;对策 绪论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基础教育的失衡将势必引起受教育者成长中的失衡,这种失衡既有区域整体性,又有个人的方面性。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失衡的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1],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 (二)基础教育不均衡现状及突出问题: 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均衡。

2、同一地区重点校与薄弱校发展不均衡 3、各门课程发展不均衡 4、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发展不均衡 "招生方式"与"择校生"问题。在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小学升初中究竟采取何种招生方式,是一个比较有分歧的问题。当优质初中无法满足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时,如果采取通过考试选拔的做法,等于将"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移至小学阶段。近年来,根据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国家要求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实行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其初衷十分明确,就是要打破学校和学生的身份界限,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初中学校质量差距大的地区执行就近入学比较困难,并不能使社会满意,于是许多地区实行了"电脑派位"的做法[3]。但是,越是薄弱初中比例较大的地区,这种做法就越不一定公平,实际上有些类似于"电脑抽奖"。由于校际之间的差距,加之各地执行政策的差异,即使在各地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等政策之后,义务教育阶段以缴费为主要手段的"择校生"现象反而大量出现,而且在大中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问题尤为突出。 "薄弱学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了一大批薄弱学校[4]。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差距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过分强调学校硬件设施层面,注重学校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改造,而对学校"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因而成效不十分明显,在很多地方,改造薄弱学校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导致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历史形成的,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制度性原因,由于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 (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关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教育法律,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必须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行为,确保公办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努力推进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政府有责任在确定教育现代化目标时,承诺减少(至少是不再人为扩大)公立学校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差距,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培训讲学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 状1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

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 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 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 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很有必要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境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手段,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和深化展开。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些流行的观点,譬如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种绝对化倾向。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明显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倾向,这一倾向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对化,即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认为我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典型,必须彻底否定,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尤为突出,并造成了课堂的混乱,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倾向,以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思维中把这些对立互斥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认为过去倡导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个基本的维度,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价值,这无疑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却面临尴尬的境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的、人为的、生硬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降低了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孤立、生硬的讲授显然不行,它只有融入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过程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融合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非此即彼”思维的另一典型就是要“生成”不要“预设”,似乎一谈预设就会压抑学生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生成”是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代表词汇,揭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极端的强调“生成”,否认教学中“预设”的价值,势必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其实“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的视域中两者应和谐互补。没有预设的教学必定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同样,仅有预设没有生成也是不行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也就是说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能够捕捉教学中偶然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动态中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要用系统的、互补的思维方式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警惕动辄绝对化的“非此即彼”思维倾向。同时,外求于改革的理论依据时,要全面理解其要义,避免片面的误读误判,以免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智库是依托于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从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学科研究的非营利性组织与机构。在国家加强思想库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因其独特的人才、信息、学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应成为思想库建设重要渠道。基于此,本文从高校智库的发展历程出发,结合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社会现状,总结了我国思想库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而为高校如何开展智库建设提供相关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智库;人才优势;智库联盟;路径选择 Abstract Universities think tank is relying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universities or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the universi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building think tank. Based on th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ombining social status Intelligence Service of Local Universities, thought summed up the general inventory of the problems and then provide the path to choose how Colleges and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think tank; personnel; Intelligence Alliance; path selection 引言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联校、初中、县直学校、民办学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莘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莘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莘”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7处市级示范

乡镇幼儿园,87处县级规范化学校。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XX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2010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明天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XX年年落实资金1210万元,建设了14个项目学校教学楼。2010年落实资金1331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今年,项目学校立项20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一亿多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一中新校、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二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实验高中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实验高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

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当今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很长时间。邓小平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国家领导人根据我国国情得出的方针性指导策略,是毋庸置疑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受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教育具有同一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样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权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有利于人们接受更好地教育。所以我国一再强调教育要公平! 目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前教育中心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4、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我国企业智库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d1067392.html, 我国企业智库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 作者:牛溪李君臣 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意义]随着国家对智库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智库作为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智库引领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但需在企业的全力支持下才能加快发展,从而能在立足服务好企业本身的同时扩大外部影响力,为企业带来效益,实现自身价值。[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典型企业智库进行分析,包括国有企业智库、互联网企业智库、金融企业智库以及房地产企业智库。[结果/结论]总结当前我国企业智库发展现状和特点,发现企业智库发展的特殊性,并对未来我国企业智库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关键词:企业智库典型行业主要特点发展趋势 分类号:C939 DOI: 10.19318/https://www.sodocs.net/doc/2d1067392.html,ki.issn.2096-1634.2018.03.07 2012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高度重视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企业智库作为我国 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发展机遇。除了国有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纷纷成立智库,深入研究国家经济政策变化以及行业变化对公司带来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一定影响力。研究发现,智库引领已逐渐成为企业共识,企业智库对企业发展也越来越重要,逐步成为企业决策体系的重要环节。分析时,本文着重考察了央企智库和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3个典型行业智库发展情况。央企资金实力雄厚,智库建设较为领先;3个典型行业发展迅速,对经济社会影响很大,其企业智库建设具有代表性。 1 我国企业智库发展迎来良机 企业智库是企业的智囊机构,立足于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与运营管理支持,在企业的战略发展、专业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智库是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展相对缓慢。然而,随着国家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企业智库的发展也迎来良机。 1.1 企业智库建设受到重视 企业智库最初定位为服务于企业自身发展,因此与其他类型智库相比,企业智库影响力还不够。2015年《中国智库报告》将我国智库分为4类,分别是党政军智库、科研院所智库、 高校智库、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并未单独分为一类,而是归入到了科研院所与社会智库行列。然而,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把企业智库列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并提出“支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兴办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智库,重点面向行业产業,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方向、产业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等开展决策咨询研究”,企业智库开始受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三十年素质教育的探索与追求,十余年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远的。 这些问题不仅应当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思考和研究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实践的创新点。

一、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文件和举措,主体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2)等。 1. 确定了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价值追求、优先发展、素质教育、三个面向、 2. 规划和推动了教育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解决。 普九、课改、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安全等。 3、积极承担教育投入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教育经费不断增长。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万亿,基本实现了占国民总收入4%的目标。 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在集权体制下,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使政府的管理、学校的实施和独立评价能够更为有效。 2.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机制如何建立,目标如何实现。

二、教育理念逐步清晰(十大理念)观念、理念、信念 1.目标应是多元的 2.课程应是整合的 3.知识应是建构的 4.学生应是发展的 5.教师应是反思的 6.教学应是互动的 7.学习应是主动的 8.手段应是多媒的 9.评价应是连续的 10.教育应是终身的 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如何理解 2.如何实践 3.如何坚守

智库建设的三个境界

智库建设的三个境界 智库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它为现代国家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意识形态和战略策略支持,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智库建设日益提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议程,近年来甚至出现了所谓“智库热”。根据我们对国外智库发展状况的了解考察以及自身从事智库研究工作的体会,我们认识到智库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性。 概括来说,智库建设会沿着专门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等三个阶段递进发展。 “专门化”是指:智库及智库研究人员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的研究和咨询,广泛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了解和掌握了某一社会领域或问题的“前世今生”、“左邻右舍”、“形之上下”,对研究对象的由来、进程和发展趋势,对其与相关领域、问题的关联和影响及其在思想意识形态层面涉及的理论问题及争议等等,有着全面深入了解。应当说,做到了专门化,就具备了智库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一些最好或最接近现代智库的研究机构,如中国社

会科学院的不少研究所应当说就处于这样的水平。 “专业化”是指:智库研究所具有的专属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与手段。 智库研究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最显著的差别在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一般性的,如分析法、归纳法或“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而智库之所以能称为智库,关键就在于它能发展出研究专门领域与专门问题的特殊方法。以政治研究而论,普通政治学研究方法大多是借鉴哲学、历史学、系统论的一些研究方法。而国外智库的政治问题研究则采用专业化方法,如派系法、行为分析法等。一般来说,专属研究方法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不是研究对象的一般状态,而是聚焦于研究对象的运行与操作层面,从而带来更为实用和具体的研究成果,而非泛泛而论的普通知识。这类专属研究方法往往是各类智库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具有专属研究工具与技术的智库还不多。我国智库与所谓“现代智库”主要距离也在于我们还普遍缺乏国外智库具有的那种专属研究方法,因而还难以达到专业化的水准。 “职业化”是指:智库及其成员是以专门化、专业化的智库研究为职业和谋生手段,并形成独特的智库评价系统。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原平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原平市地处晋北中部,是忻州较大县市之一。总面积2560平方公里,总人口49.2万,辖1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20个行政村。全市现有中小学360所,其中,小学316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70243名,教职工总数5103名。 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确立了“以再铸范亭中学辉煌为抓手,全面振兴原平教育”的战略目标,并把振兴原平教育列入“四大会战”之一来抓,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投巨资新建校舍,宏观调整学校布局,不断加强设施配备,高薪引进校长名师,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深入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为教育办了许多的大事、实事、好事。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目标,在“促进均衡、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三大板块上,重点实施了教育发展改革“六大工程、六大建设和六大改革”,有力促使基础教育稳步、健康、和谐发展。 1.各类教育齐头并进 学前满三教育率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达标;范亭中学、原平一中先后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全省一个县域内有两所省级示范高中的仅有5个县;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市直职业中学成为忻州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本着统筹兼顾、薄弱优先的原则,按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总投资1亿4千万元,改造总面积26万平方米,涉及项目学校280余所。二是基本解决了全市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明火取暖和学生室内就餐问题;三是加强设施设备配臵,努力打造四化校园。四是农村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城区实施班班通工程,全市实施信息化工程。五是开展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六是是全面实施“一颗鸡蛋营养工程”和高三学生“一袋奶工程”。这样,通过多方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生活都有了明显改善。 3.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学龄儿童的减少,我们在布局调整上不断完善思路,科学布局,重点解决“城区满,农村散”的现状。对农村,主要是高段集中,进一步完善扩大寄宿制学校。先后新建、改扩建高段寄宿制学校45所。城区主要是进行了“新建、扩建、扩轨和减容”,完成了实达、六小、四中的新建搬迁,新建了第八小学,为范中、原中、实验、职中、一小新建了教学综合大楼,启动了第七小学、第三高中、范亭文体广场以及范中标准化体育场建设。农村教育资源有效集中,城区优质教育逐步壮大。 4.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趋势与短板中国智库发展路径研判

趋势与短板:中国智库发展路径研判 趋势与短板:中国智库发展路径研判 作者:《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课题组《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9日15版) 智库公益性讲座和重要活动全年分布情况(2019年) 【智库研究】 编者按 随着我国智库建设和发展进入黄金期,智库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多家智库评价机构连续数年发布智库评价报告,对智库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助推作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即将推出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对当前我国智库建设和发展的特征、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本版摘登其主要观点,供广大读者参考。 发展特征:从空间、结构、行为和传播等维度考量 课题组依据对2019年度中国各类智库发展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空间上,我国智库分布呈现“集聚”和“扩散”两大趋势。“集聚”表现在优质智库持续“北上”,较大比例集中于北京和上海。“扩散”表现在优质智库向沿海和内陆两个方向延伸。 在结构上,重心向高校和社会智库倾斜。从质的角度看,国家级智库、高校智库水平普遍较高。从量的角度看,高校智库、社会智库明显数量占优。比较2019年数据,我国智库结构的重心逐渐从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向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转移。 在行为上,智库凸显积极性与开放性。2019年我国智库举办的公益性讲座是2019年的2倍以上。讲座有国际化趋势,约16%的演讲者来自国外。讲座以每年5月、11月为高峰期,2月、8月为低谷期。2019年1月和12月是国内智库重大活动最多的月份,这一特征与《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印发、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公布两个重要事件的时间点基本吻合。(图表见文末) 在传播上,智库表现出“上线”与“联媒”的偏好。智库“上线”意识加强,通过微博、微信、开发APP 应用,传递智库思想,凸显“互联网+”时代的特色。高校智库和有传播优势的智库(如财经、国际关系、大数据分析和媒体智库)在微博的表现尤佳。智库与媒体合作成为普遍态势,从“联合发布成果”到“共同成立机构”,浅度和深度、临时与长期的合作拓展了智库思想传播的路径。 存在瓶颈:从人才、分工、渠道、制度等方面观察

(完整word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最新教育资料.doc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十分可观的成绩,与此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不管是教育设施,还是教师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还是比较不均 衡,从宏观上来看就是东部与西部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除此之外,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上学 品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从“上学”到“上好学”中就可以看 出来,人们在教育方面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我 国的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短缺。因为不管在薪资待遇方 面,还是生活环境方面,农村都远远不如城市,所以现在大多数 老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而这就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基础教 育发展的差距。 与此同时,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学校都会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排出名次,而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会根据每个学校分数情况对其进行三六九等的衡量,比如高分数的学校会被列为重点学校,其余的则依次分为普通学校或者劣等学校。这样虽然能够激发学校的竞争精神,但是同时也会对学校招生规模和校风产生直接的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很多教育行政部门会对那些

教得好的学校、教师进行大力表扬,进一步促使各大学校教师提高对学生成绩的重视。不过,这种狠抓成绩的方式真的会成功吗 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选拔标准单一化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仅仅重视学生的综合成绩,忽视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甚至有的时候,老师还会根据综合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或者将那些在主科方面成绩优异的学生看作是优等生,将那些体育好、音乐好而主科不好的学生视为差生。这种方式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即挖掘学生的天赋,而这将会对孩子的思想及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以文化课成绩作为录用标准,所以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校不得不紧抓主科成绩,而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教育就无法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比如中考、高考,这些都 给了学生极大的压力,再加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使得学生只好将重心放在学习上,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而老师也是如 此,不考虑给学生教的知识是否能和他们的生活相挂钩,只是一味地传授他们书本知识,想法设法地提高他们的综合成绩。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刚学习地理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得他们认识地图。从实际上来讲,现在绝大多数的老师给学生讲得的地图都是地形图,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能够贴近自己的生活,出门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

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在国家对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定位于可持续发展之时,在对各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讨论中,都谈到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作用。教育事业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而小学教育又是这教育事业之根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在目前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膨胀的社会中,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矛盾。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育,偏重于对教材的学习,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强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式过分强调共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视了对学生其它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生,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二)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成员结构跟上世纪占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的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娇生惯养,不知劳动的艰辛,致使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欠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但爱的表达方式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就不得不考虑。同时,还有些问题也不可轻视,如父母双亲高节奏的工作习惯,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的自闭症,还有少数父母许诺的“可怕的礼物”:以物质、金钱利益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和学习欲。这些都为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极大的生存安全陷患。 (三)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到各行各业,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无所不包,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冲击着小学教育这一领域,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认学生还是认学费,曾经一时让基层的小学教育领导者们一筹莫展,诚然,理性看的话,这些问题都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但在发展的同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让人们费尽心血,毕竟这些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了不引发矛盾的聚结和秩序的稳定,必然需要瞻前顾后,否则的话,事与愿违的后果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