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Truely - Touch Panel Overview - Resistive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ruely - Touch Panel Overview - Resistive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ouch Panel(触控式面板)

触控式面板(TouchPanel) 触控式面板有4、5种以上的技术和许多的厂商投入其中,假如有些顾客想采用触控式面板,势必会被五花八门的资讯搞的眼花撩乱,不知所措。这篇文章以目前比较主流的和未来的技术为架构,希望给初次涉入触控式面板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这篇文章以目前比较主流的和未来的技术为架构,希望给初次涉入触控式面板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电阻式■?电阻式 电阻式触控萤幕可以说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一个技术,电阻式的驱动原理是用电压降的方式来找座标轴,由下图可以看出,X轴和Y轴各由一对0~5V的电压来驱动,当电阻式触控萤幕被Touch到的时候,由於回路被导通,而会产生电压降,而控制器则会算出电压降所占的比例然后更进一步算出座标轴。电阻式触控萤幕可以说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一个技术,电阻式的驱动原理是用电压降的方式来找座标轴,由下图可以看出,X轴和Y轴各由一对0~5V的电压来驱动,当电阻式触控萤幕被Touch到的时候,由于回路被导通,而会产生电压降,而控制器则会算出电压降所占的比例然后更进一步算出座标轴。 从电阻式的结构面来讲,通常电阻式上层是以ITO Coating的PET来当材料,下层则是以ITO Coating的PET或是玻璃来当材料,平常没使用的时候上下两层是以绝缘体Spacer Dot来撑开,要不然就会产生Constant Touch(游标固定每一点)的问题。从电阻式的结构面来讲,通常电阻式上层是以ITOCoating的PET来当材料,下层则是以ITOCoating的PET或是玻璃来当材料,平常没使用的时候上下两层是以绝缘体SpacerDot来撑开,要不然就会产生ConstantTouch(游标固定每一点)的问题。 一般电阻式架构式Film on Glass(FG),也就是说上层是ITO Coating的PET,下层则是以ITO Coating 的一般玻璃,缺点是一般玻璃假如在使用中不慎弄破,玻璃碎片会割伤使用者。一般电阻式架构式FilmonGlass(FG),也就是说上层是ITOCoating的PET,下层则是以ITOCoating的一般玻璃,缺点是一般玻璃假如在使用中不慎弄破,玻璃碎片会割伤使用者。 为避免这种意外发生,3M特别采用一种更安全的架构Polyester Laminated(PL),上层还是ITO Coating 的PET(参考下图),但下层则是ITO Coating的PET、光学胶、化学强化玻璃(由上而下)。为避免这种意外发生,3M特别采用一种更安全的架构PolyesterLaminated(PL),上层还是ITOCoating的PET(参考下图),但下层则是ITOCoating的PET、光学胶、化学强化玻璃(由上而下)。化学强化玻璃已经比一般玻璃的耐承受压力强3.4倍了,当化学强化玻璃还是不幸打破的时候,光学胶可以整层包覆化学强化玻璃的碎片,避免碎片割伤使用者,就好像汽车挡风玻璃的隔热纸一样,只会裂不会破,此种Polyester Laminated 架构的电阻式面板安全性就远胜过Film on Glass(FG)。化学强化玻璃已经比一般玻璃的耐承受压力强3.4倍了,当化学强化玻璃还是不幸打破的时候,光学胶可以整层包覆化学强化玻璃的碎片,避免碎片割伤使用者,就好像汽车挡风玻璃的隔热纸一样,只会裂不会破,此种PolyesterLaminated架构的电阻式面板安全性就远胜过FilmonGlass(FG)。 ■?电容式■?电容式 电容式触控面板,跟电阻式比较,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技术,电容式的架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以ITO玻璃为主体,在ITO玻璃的四角放电,在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电场,当可以导电的物体,例如像是人的手指,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触控传感器;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接口焊盘,所述接口焊盘用于发出触控信号。该显示面板包括液晶面板和上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中设置有用于接收触控信号的接收焊盘;所述触控面板中的接口焊盘与所述接收焊盘电连接。本技术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触控传感器; 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接口焊盘,所述接口焊盘用于发出触控信号; 所述接口焊盘还用于与液晶面板中的接收焊盘电连接; 所述接口焊盘与所述接收焊盘之间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连接; 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独立焊盘,所述独立焊盘不与所述基板中任何线路相连接;

所述独立焊盘用于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与液晶面板中的测试焊盘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为外挂式触控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焊盘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个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焊盘的高度在0.1至0.3毫米以内。 5.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液晶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的尺寸大于所述彩膜基板,且所述阵列基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彩膜基板的突出部分; 所述突出部分中设置有测试焊盘,以及用于接收触控信号的接收焊盘; 所述触控面板中的独立焊盘与所述测试焊盘之间、所述触控面板中的接口焊盘与所述接收焊盘之间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实现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分中还设置有驱动芯片。 技术说明书 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触控面板相关资讯

Vol. 1 2010-03-11

Touch Panel 台灣原本就有不少觸控面板廠商,且用來搭配觸控面板的LCD及下游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產業完整,形成產業競爭優勢。 最新熱門科技現有觸控面板感應技術,估計大約有7到8種,最普遍的包括電阻式、電容式、電磁式與紅外線式等,其中電阻式原理最為簡單,吸引最多廠商加入,成本也最低,但具有透光不佳且使用壽命較短的缺點。 關鍵在於面板介質---

觸控面板主要組成結構是螢幕前方用以接收觸控訊號的感應面板,與接收到觸控訊號後轉化為指令的控制晶片。其中感應面板由ITO 玻璃與ITO film組成,其原材料包括玻璃、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ITO靶材等 觸控面板當中還有許多化學膠材與軟板,主要原料來源如杜邦、3M、日東電工等

電磁式優點是可感壓,可偵測使用者的操作力道產生不同的輸入效果(如粗細或色階),儘管電磁式觸控面板反應靈敏且書寫流暢,但觸控筆一旦遺失,面板將失去觸控功能。 電磁式則因屬日商Wacom獨家技術,因此價格較高,微軟之前推出的平板電腦(Tablet PC)就是採用電磁式觸控的手持式電腦,但是後來因為售價太高,銷售成績不理想。

原理是在螢幕前方的四週圍佈滿可發射紅外線光束的發光二極體(LED),手指接觸到螢幕時會遮蔽住紅外線,藉此可做定位。 惠普(HP)已開始應用於整機一體電腦(All in One PC)的紅外線式PC 。 紅外線式的優點是不需要在螢幕前加裝薄膜或玻璃,因此不會損耗亮度、手指也不需完全觸碰到螢幕,因此使用壽命最佳。不過,紅外線式觸控螢幕適合大尺寸螢幕,但不利於應用在強調輕薄的行動產品上。

实用可靠性工程

实用可靠性工程 【课程背景】 随着人们对先进技术依赖性越来越强,可靠性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今天,先进电子设备已经用于银行、电讯、医疗、运输、化工、航空、航天等诸多行业。制造商除向这些行业提供满足功能要求的电子设备外,还要承诺在服务寿命期内的可靠性,因此光提供技术而不考虑产品可靠性的公司很快落入下风。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过程到制造过程及最后的售后服务,都要将可靠性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课程特色】 1、系统性从研发到生产涉及到主要可靠性工作,课程都会体现 2、实用性相关课程案例都来自讲师亲身实践 【学员收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了解--- 1. 电子信息行业高科技公司如何开展可靠性工作,并对整体可靠性工程有系统性的了解 2. 如何在研发产品过程中实施可靠性 3. 了解BELLCORE 6.0的方法一情况三进行可靠性培训评估 4. 如何正确运用可靠性试验方法进行产品的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5. 了解如何通过可靠性手段来降低产品返修率 【课程介绍】 (第一天) 集成产品开发(IPD)与可靠性工程的联系 方法的两个层面 可靠性工程的全面解决方案 可生产性工程的全面解决方案 制造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国内手机用户对不同产商可靠性评估 一、可靠性工程基础(4H) 1、可靠性工程发展 可靠性技术发展的重大变化 美国可靠性发展现状 IEC可靠性标准情况(共50个标准) IEEE可靠性标准 (共30个标准) BELL试验室相关可靠性标准 2、公司开展可靠性情况 国际可靠性开展情况--IBM 国外可靠性开展情况--朗讯 国际可靠性开展情况--北电网络 国际可靠性开展情况--希捷 国内可靠性开展情况--某通讯公司 3、可靠性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康柏全生命周模型应用于采购实例 可靠性全生命周期变化 IPD模式下可靠性工作 研发过程的财务模型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01041201

摘要 可靠性理论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现代军事、宇航、电子等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发展到研究结构、机械、机电系统及由上述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其应用范围也从比较尖端的工业部门扩展到一般工业部门。目前,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技术已成为许多工业部门中产品发展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系统可靠性在理论和研究模式上还有欠缺,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如模糊理论、人工智能等,是可靠性理论、试验和管理能够更成熟、更完美。 关键词:可靠性工程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核工业机械和非电子产品人可靠性现代化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二十世纪以前 可靠性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在人类文明经历了4000多年发展成长的漫长过程中,人类已经对当时所制作的石兵器进行了简单检验。在殷商时代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就有关于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对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已有了朴素的认识。与可靠性工程学有关的数学理论早就发展起来了,可靠性工程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概率论早在十七世纪就由伽利略、巴斯卡、费米、惠更斯、伯努利、德·莫根、高斯、拉普拉斯、泊松等人逐步确立。布尼科夫斯基在十九世纪写了第一本概率论教程,他的学生切比雪夫发展了大数定律,他的另一个学生马尔科夫创立了随机过程论,这是可修系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可靠性工程另一门主要的基础理论——数理统计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可靠性工程的准备和萌芽阶段 除了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机械维修概率、长途电话强度的概率分布、更新理论、试件疲劳与极限理论的关系外,1939 年瑞典人威布尔为了描述材料的疲劳强度而提出了威布尔分布,后来成为可靠性最常用的分布之一。 美国 最早的可靠性概念来源于航空。二战期间,因可靠性引起的飞机损失惨重,损失飞机2100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提出了飞机由于各种失效造成的事故率不应超过0.00001/小时,相当于飞机在一小时飞行中的可靠度为0.99999,尽管这里并未明确提出“可靠度”的概念。现在所用的“可靠性”定义是在1952年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电子管的可选性太差是导致美国航空无线电设备可靠性问题的最大因素,美国当时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正常工作,其电子设备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防部组织人力,开始对电子管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在1934年成立电子管开发委员会(VTD),1946年成立电子管专业小组(PET)和航空无线小组(ARINC)。这标志着可靠性的起步。 在美国,四十年代改进可靠性的努力集中于质量的提高方面。更好的设计、更强的材料、更坚硬更光滑的摩擦表面、先进的检验仪器等等——强调这一切都是为了延长零件或组合件的使用寿命。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的电动分布通过使用更好的绝缘,高温和试验,和改进了的锥-球形滚柱轴承等办法,把机车所使用的牵引马达的使用寿命从25万英里延长到100万英里。通过对曲轴和凸轮轴的轴承表面进行新式的TOCCO硬化处理大大延长了柴油发动机的寿命。可靠性工程在易维护型设计、以及为预防性的维护安排规划、设施、技术和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四十年代展现的其他显著的进步还有管理部门对于检验抽样方案,高生产率机床的生产控制图,估算水平和促进购买优质产品

可靠性

可靠性知识 可靠性工程技术简介 国际上,可靠性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纳粹德国用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在起飞台上爆炸,还有一些掉进英吉利海峡。由此德国提出并运用了串联模型得出火箭系统可靠度,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当时美国诲军统计,运往远东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工作。电子设备在规定使用期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在此期间,因可靠性问题损失飞机2.1万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由此,引起人们对可靠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故障分析,采取对策,诞生了可靠性这门学科。 40年代萌芽时期: 现场调查、统计、分析,重点解决电子管可靠性问题。 50年代兴起和形成时期: 1952年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并于1957年发表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成为可靠性发展的奠基性文件,对国际影响都很大,是可靠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60年代可靠性工程全面发展时期: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管理标准,如MIL-HDBK-217、MIL-STD -781、MIL-STD-785。并开展了FMEA与FTA分析工作。在这十年中美、法、日、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70年代可靠性发展成熟时期: 建立了可靠性管理机构,制定一整套管理方法及程序,成立全国性可靠性数据交换网,进行信息交流,采用严格降额设计、热设计等可靠性设计,强调环境应力筛选,开始了三E革命〔ESS EMC ESD〕,开展可靠性增长试验及综合环境应力的可靠性试验。 80年代可靠性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时期: 提高可靠性工作地位,增加了维修性工作内容、CAD技术在可靠性领域中应用,开始了三C革命〔CAD CAE CAM〕,开展软件可靠性、机械可靠性及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等的研究。最有代表性是美国空军于1985年推行了“可靠性与维修性2000年行动计划”〔R&M2000〕,目标是到2000年实现可靠性增倍维修性减半。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2000年行动计划”见到成效。 90年代可靠性步入理念更新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的可靠性理念,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可靠性工作方法,一些经典理论也在被修改,甚至失效率的“浴盆曲线”也被质凝,最为典型的是英国空军发表的一篇题为《无维修使用期》的文章,在欧州乃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考研简介

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品的高质量要求,使得与故障作斗争、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的可靠性系统工程,在产品研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综合性、交叉型的新兴学科。可靠性,指的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通俗地说,可靠性就是产品无故障完成任务的能力,可靠性系统工程是一门与故障作斗争的学问。尽管可靠性作为产品的基本属性随产品的存在而存在,但可靠性系统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50 年的历史。可靠性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航空领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已经成为一种交通工具,空中飞行事故不断增加,要求计算出飞机一台发动机的故障概率以及在一段飞行时间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这就是可靠性的初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V1 火箭研制中提出并运用了串联系统可靠性乘积定律,其可靠性系数达到0.75,因此V1 火箭成为第一个在研制后期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我国的可靠性工程研究是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开始的,主要在电子、航空、航天、核能、通讯等领域得到应用。产品可靠性工程学的内容很广,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的内容:确定产品的可靠性和获得产品的可靠性。确定产品的可靠性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如预计、试验、系统分析等来确定产品的失效机理、失效模式以及各种可靠性特征量的数值或范围等;获得产品的可靠性就是通过产品的寿命循环期,即从构想、审查、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等一系列活动中的各种获得并提高可靠性的各项措施,得到最优化的可靠性。可靠性系统工程专业的知识范畴包括质量工程、质量管理、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的设计分析、试验与评价,以及软件、元器件等特殊产品的可靠性。所以,该专业要求学生既掌握可靠性专门知识,又要具备宽广的工程基础知识。比如,统计学是可靠性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所以可靠性系统工程专业对数理统计的基础非常重视;可靠性工作的核心是故障,而对故障的预测、预防、测试、维修、保障都需要对故障发生、发展的规律有深刻了解,而振动、温度等环境应力引起的故障都可以归结为力学原因,所以可靠性系统工程对力学基础有很高的要求;研究软件的可靠性,又需要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软件工程知识等等。说到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就不能不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1985 年,在我国可靠性元勋杨为民教授的倡导下,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成立,作为中国唯一专门培养可靠性人才的单位,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建立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的“技术与管理高度综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硬件和软件互相渗透”、“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包括本科、硕士(工程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完整人才培训体系。现设有可靠性系统工程、可靠性实验工程、软件工程、元

MTBF及可靠性工程技术

MTBF及可靠性工程技术培训课程大纲: 一、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可靠性串并联模型 软件、机械、硬件的失效率曲线 MTBF的概念 基于应力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和分配 二、MTBF的分配 MTBF分配的目的 考虑复杂度和重要度的AGREE分配法 案例:显示控制板卡 三、可靠性加速试验 基于失效机理的失效应力选择(设计输入调查表) 组合应力测试 应力变化率测试 标准符合性测试 MTBF寿命鉴定试验与加速实验(应力加速模型和试验方法) 可靠性筛选试验 HALT/HASS试验 六、MTBF提升的设计技术 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输入调查 基于失效机理的可靠性预防措施

系统设计准则(热设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接口设计准则) 机械可靠性设计准则 电路可靠性设计准则(降额、热设计、容差分析、器件失效机理与选型计算、电子工艺、电路板电磁兼容)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接口设计、代码设计、软件架构、变量定义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 【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讲师简介】武老师某公司总经理,研究领域:电子产品系统可靠性技术。曾任航天二院总体设计所主任设计师、高级项目经理,机电制造企业研发总监、事业部总监,北京市级优秀青年工程师,科协委员。有电子产品、军工、通信等专业方向的设计、测评和技术管理经历,对产品系统设计、可靠性设计、技术管理有较深入研究,曾在学术会议及多家技术刊物发表专业文章。曾为比亚迪、中电30所、29所、松下电工、北京华峰测控、北京航天长峰、普析通用仪器、航天二院、航天五院、深圳普博、伯特利阀门集团、北控高科、南车四方股份等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辅导、培训和咨询。曾作为核心团队成员经历一个企业由零到几个亿、研发团队由几个人到近二百人的发展过程,深谙企业发展过程的产品可靠性问题和解决方法。

可靠性优化设计简介

可靠性优化技术简介 班级:2014级车辆工程2班学号:222014322220127 作者:熊健宇 前言 在现代生产中可靠性技术已贯穿到产品的开发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运输、保管及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 统称为可靠性工程。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因为产品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正确性。 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优化设计是以数学规划为理论基础,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所以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机械可靠性设计则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可靠性优化技术 CAD 人们对于可靠性的一般理解, 就是认为可靠性表示元件、组件、零件、部件、总成、机器、设备、或整个系统等产品,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是否长期可靠, 性能是否长期稳定的特性。这里除了有概率统计等量的概念外, 尚包含有预期使用条件, 工作的满意程度, 正常工作期间的长短等内容 在可靠性的上述定义中, 含有以下因素: (1)对象 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产品,它是泛指的,可以是元件、组件、零件、部件、总成、机器、设备,甚至整个系统。 (2) 使用条件 包括运输条件、储存条件、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湿度、载荷、振动、腐蚀、磨损等等)、使用方法、维修水平、操作水平等预期的运输、储存及运行条件, 对其可靠性都会有很大影响。 (3) 规定时间 与可靠性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关于使用期限的规定, 因为可靠度是一个有时间性的定义。对时间性的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可以是区间(0,t),也可以是区间(t1,t2) 。 (4) 规定功能 要明确产品的规定功能的内容。一般来说, 所谓“完成规定功能”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维持所规定的正常工作而不失效(或发生故障), 指研究对象(产品)能在规定的功能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质量与可靠性工程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042105 课程英文名称:Reliability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其他武器类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可靠性工程是火工、烟火品、弹药设计、应用及生产等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培训学生对火工品可靠性的统计技能,使学生掌握抽样检测方法和可靠性管理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火工品等的可靠性评定、可靠储存寿命的评定及可靠性管理等相关技能。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习,共32学时。使学生熟悉火工品可靠性统计的手段及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在学习课程之前要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本课程不安排习题课,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在每次作业后,及时分散在课中解决。且无实践环节要求。 (六)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各部分的比例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期末成绩以平时随堂测试、可靠性案例分析答辩或小测试等形式综合给分。 (七)参考书目 《火工品可靠性技术》,徐振相、秦士嘉编,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弹药可靠性技术》,焦志刚、岳明凯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 二、中文摘要 可靠性工程在航空航天、电子、化工、机电工业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弹药和火工品的发展正朝着高精度、远射程、大威力、多功能和智能化、微型火工品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型弹药产品和火工品产品,而且由于现代战场的需要,对这些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的基本知识、数学基础、可靠性概念及特征量、相关内容、故障模式和故障分析方法、影响和危害度分析方法等。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工程可靠性

邱邦清

前言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一定要把可靠性设计到(design into)产品中去,这是最重要的”。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华人型号经理高文俊 可靠性概念源于二战前,德国人从事V-2飞弹研制的工程活动中, 德国人首次应用大数定理来计算串联系统可靠度,而工程可靠性作为一门工程学科,其形成、发展和成熟是在二战战后的美国。上世纪50年代,尤其是60年代,由于冷战的刺激,美国航空、航天、航海,这“三航”的崛起,催生了工程可靠性,推进了工程可靠性。自60年代以来,美国人在可靠性领域,以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分析体系、设计体系、试验体系和标准体系,全面支撑了工程可靠性。数十年来,在工程可靠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美国始终是领军者。 工程可靠性是为了解决不可靠问题、达到工程的可靠性要求,把可靠性理论(如寿命/故障分布、建模、评估等), 可靠性分析监控方法(如FMECA、FTA、WCA、TA、分配、预计等), 可靠性设计技术(如冗余、降额、避错、容错、检错等), 可靠性试验技术(如常规/加速试验、ESS、RGT、RQT/RAT等)工程化,并应用到工程研制的全过程,尽可能提高工程可靠性, 提高工程一次设计的成功率,降低工程设计

失败的风险率。 请大家记住,在工程效能的综合评价中,可靠性是工程成功因素的倍增器。型号工程可靠性,个人认为必须重点抓好: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析(不可靠/不安全事件、关键故障模式)、可靠性试验(条件、应力)、可靠性评定(定量评估/定性评价,既重视定量结果,更重视设计、攺进过程及其监控)。 有—份国外统计资料,说明了元器件失效造成的経济损失及选用和使用元器件的重要性。

可靠性工程技术简介

国际上,可靠性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纳粹德国用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在起飞台上爆炸,还有一些掉进英吉利海峡。由此德国提出并运用了串联模型得出火箭系统可靠度,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当时美国诲军统计,运往远东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工作。电子设备在规定使用期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在此期间,因可靠性问题损失飞机2.1万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由此,引起人们对可靠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故障分析,采取对策,诞生了可靠性这门学科。 40年代萌芽时期: 现场调查、统计、分析,重点解决电子管可靠性问题。 50年代兴起和形成时期: 1952年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并于1957年发表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成为可靠性发展的奠基性文件,对国际影响都很大,是可靠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60年代可靠性工程全面发展时期: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管理标准,如MIL-HDBK-217、MIL-STD -781、MIL-STD-785。并开展了FMEA与FTA分析工作。在这十年中美、法、日、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70年代可靠性发展成熟时期: 建立了可靠性管理机构,制定一整套管理方法及程序,成立全国性可靠性数据交换网,进行信息交流,采用严格降额设计、热设计等可靠性设计,强调环境应力筛选,开始了三E革命〔ESS EMC ESD〕,开展可靠性增长试验及综合环境应力的可靠性试验。 80年代可靠性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时期: 提高可靠性工作地位,增加了维修性工作内容、CAD技术在可靠性领域中应用,开始了三C 革命〔CAD CAE CAM〕,开展软件可靠性、机械可靠性及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等的研究。最有代表性是美国空军于1985年推行了“可靠性与维修性2000年行动计划”〔R&M2000〕,目标是到2000年实现可靠性增倍维修性减半。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2000年行动计划”见到成效。 90年代可靠性步入理念更新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的可靠性理念,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可靠性工作方法,一些经典理论也在被修改,甚至失效率的“浴盆曲线”也被质凝,最为典型的是英国空军发表的一篇题为《无维修使用期》的文章,在欧州乃至世界可靠性界引起轰动。尽管本文是论述英国空军寻求提高飞机可靠性的新思路,但对我们有很大启示,为我们开展可靠性工作提供一个新思路。 可靠性模型建立 可靠性模型〔reliability model〕是指从可靠性观点出发,依照系统各单元间存在的功能逻辑关系用框图表达出来〔可靠性结构模型〕。用数学方法对这种关系加以描述,这就是可靠性数学模型。可靠性模型是可靠性结构模型(可靠性框图)和对应的可靠性数学模型的总称。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分为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 主要可靠性模型有:可靠性并联模型、可靠性串联模型、(m,n)并联模型、混合模型覆盖模型、简单旁联模型、复杂结构模型。 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 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是可靠性工程重要工作项目之一,是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试验等工作的基础。因此,国内外都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进行这项工作。可靠性指标预计方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历史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历史 班级:冶研工硕班 姓名:蔡**** 学号:G2013**** 指导教师:贾志新

产品的可靠性是指,元件、产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可靠性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狭义可靠性和维修性;狭义上的可靠性则指产品在某一规定时间内发生失效的难易程度。不难看出,一切可靠性活动都是围绕故障展开的,都是为了防止、消除和控制故障的发生。 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已把可靠性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地集合起来,有力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重要关键的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航空航天产品,任何一个零部件的失效都有可能导致耗资数亿元的航天项目失败;可靠性与经济性更为密切相关,只有可靠性高的产品,只有把产品的可靠性作为发展准绳的企业,才具有较强的市场的竞争力。可靠性是一门涉及多种科学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比如数学、失效物理学、设计方法与方法学、实验技术、人机工程、环境工程、维修技术、生产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可靠性工作周期长、耗资大,非几个人、某一个部门可以做好的,需全行业通力协作、长期工作。可以看出,可靠性问题对于不仅仅对一个产品的质量问题、企业的生产发展有关键的影响作用,还对我们每个人的人身安全,经济效益,乃至国家安全等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产品、项目乃至工程的可靠性问题,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可靠性问题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提出。当时,军事装备已大量采用电子产品,但是由于当时产品不可靠,造成重大损失。因此,50年代处人们开始有组织地、系统地研究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在参阅了各种权威材料后,将可靠性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可靠性工程的萌芽和兴起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最早的可靠性概念来源于航空。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提出飞机由于各种失效造成的事故率不应超过0.00001/h,相当于飞机在一小时飞行中的可靠度为0.99999。现在所用的“可靠性”定义是在1952年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 早期的系统可靠性理论见于纳粹德国对V1火箭的研制中。他们提出了由N 个部件组成的系统,其可靠度等于N个部件可靠度的乘积。 1943年美国成立了“电子管技术委员会”并成立“电子管研究小组”,开始了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