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钱建新)谈谈高中地理课本插图的作用

(钱建新)谈谈高中地理课本插图的作用

(钱建新)谈谈高中地理课本插图的作用
(钱建新)谈谈高中地理课本插图的作用

谈谈高中地理课本插图的重要作用

钱建新

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

理图片、地理图表等。这许多图、画、表和照片,大部分插附在课文之中,小部分

则附在课文之前或课本之后,总称为课本插图。它是组成地理课本的有机部分,也

是地理课本从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与其他课本的最明显的特征。这是地理学科的特点

所提出的要求,地理课本必须有大量的地理插图,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所担负的任务。课本插图,它既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

是说,它即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概况起来,课本插图有以下几方

面的作用:

1.图与文紧密配合,互为补充,两者结合起来共同阐明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教材的文字叙述,一般地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材料,而说明问题和验证问题,则是课本插图所具有的显著功能。

2.插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便于阐明文字难以说明的问题,插图在课本中的出现,往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利用插图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重点,可以解决好教材的关键问题。

3.由于插图的阐明性和直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图代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课本中有些内容只用三言两语提示而过,有些甚至只字未提,但是此问题又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如采用插图方式,既可以减轻课时的有限的压力,又可以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4.插图内性多样,使课本图文并茂,灵活生动,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插图图形的表现形式,也及其丰富多彩,图形复杂多样。目前对课本插图分类,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按我国目前中学地理课本中出现的插图,可以概括归纳为6大类,即地图、示意图、素描图、照片、剖面图及图表。这6类插图各有其特点,又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地理课本插图的完整体系。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是:

(1)地图类

以地图的形式所表示的图形,这是插图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常用的基本图类,占课本插图总数的30%左右。

(2)示意图类

这是插图中仅次于地图的第二大图形,占插图总数的30%左右。

(3)地理素描图类

它是课本插图中的第三大类图形,占插图总数的17%左右。

(4)照片图类

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具有一定特性的地理景观,拍成照片,配合课文插附在课文中,也是插图中的一种类性。

(5)地理剖面图类

插图中的地理剖面图,大多为地形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或者二者结合的图形。(6)地理图表类

这也是课本插图中常用的图形,它在插图中占5%左右。

总之,课本插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正确运用课本插图,教材就会变得简明易懂,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兴趣感,便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在学习地理时一定要重视课本插图的学习。

2014年1月10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作者:————————————————————————————————日期: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

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新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这无疑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了。如《卢沟桥的狮子》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妙用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妙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因其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我每学期都要听几十节语文课,每当看到老师视插图而不见,弃插图于不用都会感到十分的可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 , 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插图学拼音。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因其年龄特点往往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 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 , 一年级教材中拼音部分的内容就可以较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帮助他们学习拼音,学习生字。 拼音这部分内容中,几乎每一幅图都为学生提供了象形的事物,如教学“ e ”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知道“ e ”的形状像水中鹅子的倒影,“ e ”的发音就是“鹅”的一声,然后再通过给拼音组词扩词来记住四个声调,这样就使拼音的音、形、义和实物较好地联系

了起来,便于学生的识记和发音。 二、利用插图学生字。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识大量的字。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讲没有一定的兴趣激发是很难保证识字任务的顺利完成。长春版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插图来帮助学生识字。如:《汉字家园》中的课文 --- 《鸟的乐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看图,把图中的小鸟与汉字相互对应起来,让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记忆,这样就使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了起来,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巩固了识字效果。再比如对于一些象形字的认识,教师常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观察图到观察象形字,再到简化字,利用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让学生在记忆生字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魅力。 三、利用插图学词语、学句子、学课文。 课文插图大多数是配合学习词句、课文来设计安排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在看图的基础上学词、学句、学文并通过图文对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长春版教材二年下册中的幽默《雨后春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疑惑不解”的意思。可以启发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问学生: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吗?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再图文对照后就能很快地说出词语的意思。对一些重点句子,尤其是难理解的句子教师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开发与应用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现行小学中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课文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插图发挥提高 图文并茂是数学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打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还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气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用好课本中的插图,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呢?下面我就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借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1. 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2. 根据学习环境的实际灵活地调整情境图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如一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天鹅飞来飞走的情境,让学生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是对于学生,他们没有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 一飞冲天知识点电子版

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基础练习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内容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要点1: 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系 体系其他恒星系 系 统系其他行星系 系 系:由和组成 知识要点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才生命物质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普通性() 特殊性() ①() 宇宙环境 ②() 地球上存在的生命条件 ①()原因() 自身条件②()原因() ③()原因() 内容标准: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要点3: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为生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为大气、水体提供动力。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知识要点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的周期,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和色球层上的--------。 2、黑子: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年 耀斑;段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周期-----年。 3、影响;许多地方降水量多少与黑子活动年变化周期有关 影响扰乱地球上空,影响无线电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内容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少图 方向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时 针,从____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 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成因:()昼夜交替成因:() 晨线:()晨昏线:昏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最新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培训讲学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

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新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这无疑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了。如《卢沟桥的狮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英语教材中课文的插图,图片精美,细致传神,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插图就像是英语教学中的调味剂,如果教师善于运用这把金钥匙,就会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利用好插图辅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借助插图,导入故事教学; 预测语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辅助学生复述等,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用插图,导入故事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紧扣故事教学目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话题,将为整个故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故事教学导入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目前,除了采用谈话、唱歌、TPR 活动、猜谜语、做游戏等导入方式外,我们觉得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入,同样也能高效地导入故事话题,让课堂教学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三下Unit 10 Mocky's store 第一课时故事教学时,第一幅插图,画面呈现许多物品,Mocky 正在一块木板上写着字,字还未写完,于是,我让学生猜一猜,他写的是什么?由于之前学生认识了各种商店,如:bookstore, shoe store, flower store, toy store 等,学生多数都猜到是Mocky's store 。我又顺势用英文问学生,这真的是Mocky 的商店吗?语调带着怀疑。引起学生疑惑。“那,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看看吧。”我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顺利地导入了故事教学。 二、巧用插图,预测语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视听动画、阅读文本等方式直截了当地感知、理解和体验故事。其实,在故事学习时,教师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利用插图提供的直观线索,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测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像力。 例如,在教学Unit 10 Mocky's store 时,Lulu 来到Mocky's store 买东西,我引导学生看图,Lulu 想买什么东西呢?让学生预测Lulu 与Mocky 对话的内容。学生借助已有的购物生活经验,猜测Lulu 在询问要买的的东西,或问价钱等,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对话的动画来解疑、释疑。由于学生急切想知道他们的预测正确与否,所以在之后的视听对话、理解文本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异常地专注认真,整篇故事的学习就在验证预测结果的过程中轻松顺利地完成。 由此可见,借用插图让学生预测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借助插图,训练表达能力 教材是学生练习说话的一块沃土。小学英语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人浮想联翩,激情飞扬。你看那贴近孩子生活的场景图、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景色……学生更是喜闻乐见。插图一般都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课文插图,诱导学生的无意识活动,当学生入情入境,情绪处于高潮时,再有机的进行教学,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Unit 8 ,第22 页,课后练习Read and check 中有五幅关于动物的简笔画,生动形象。在完成读一读选一选的练习后,我感到这五幅图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doc

编写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并使用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我们编写了这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共分两册,分别与教科书上、下册配合使用。 本书各单元的结构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篇参考答案、参考资料三个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对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编排作了总的说明,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编写时间又很仓促,因此这套教师教学用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者:第五单元:高俊昌;第六单元:刘健;第七单元:韦志榕;第八单元:覃燕飞、丁尧清。责任编辑:刘健;审定:吴履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2003年9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大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以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为此,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材无论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还是讲述工业生产活动,侧重点都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而是在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教材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概要地阐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全单元教材就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第8单元作单独讲述,本单元教材只是在自学园地中,安排了“持续农业”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第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分析实例入手,阐述基本原理(如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并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2)从教材结构看,本单元分别用2课时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用2课时讲述工业区域,目的是通过诸多不同类型的具体地域的分析,来论证基本原理。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3)讲述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或工业区域,都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普遍规律的。典型案例的选取,除考虑到其代表性外,还照顾到世界各地,以使学生从小见大,了解世界各地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情况。(4)讲述基本原理或进行地域分析,都尽可能举中国的实例,或联系中国以及学生家乡的实际。 第三,体现发展的观念。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例如,教材分析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别关注各地域类型的形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高中地理 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 (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 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 /h 。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 26’):黄道面+赤道面 4.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 26’)。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作用 摘要: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插图逐渐成为数学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积极研究数学中的插图,深层挖掘教科书插图的潜力,并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辅助教学,有效发挥插图的功能,可使我们的学生受益良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材插图作用 图文并茂是数学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打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还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气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所蕴含的功效呢?下面就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教科书为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1、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2、根据学习环境的实际灵活地调整情境图。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如一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天鹅飞来飞走的情境,让学生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是对于学生,他们没有看见过天鹅飞的经验,要让他们从这个情境中感悟运算顺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从直观、真实的情境中感悟计算的顺序,可以这样操作:(1)用语言创设到动物园看小猴的情景,再重点说明小猴在一棵树上的活动情况。(2)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图片:一棵树上有7只小猴,有3只小猴从树上下来帮助妈妈做事情,同时有2只小猴做好事情回到树上。(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情,提出问题,尝试运算。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二、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信息的输入通道,是思维的探索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___系___系___系___ 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其他行星___ 2、太阳系: 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类地行星:、、、巨行星:、 远日行星:、 3)在星和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 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有利于液态水的生成 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说明:(Ⅰ)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Ⅱ)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降水 ②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③对地球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 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 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和。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运动 地轴

巧用插图理解课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517261137.html, 巧用插图理解课文 作者:杨妍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4期 内容摘要:多媒体课件确实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种最简便适用的教学资源——插图。课文插图是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 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妙用这些插图,会让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关键词:插图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每次讲公开课前,老师们花费时间最多的不是写教案,不是了解学生,而是做课件。没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多媒体课件确实能 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种最简便适用的教学资源——插图。 翻开新语文书,最先吸引学生的不是文字,而是色彩艳丽的插图,课文插图是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妙用这些插图,会让语文课堂增色不少。 一.利用课文插图,激趣导入新课 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出示插图,让学生猜猜:这是个什么建筑物?在斜塔上站 着的是谁?他为什么从斜塔抛下两个铁球?下面站着的是些什么人?结果怎样?学习《跳水》一课,我先安排学生看图,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看过插图后,疑窦丛生: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怎么会走上那么高的地方呢?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他会怎么做呢?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最后这个孩子得救了吗?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了。 二.利用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以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追上去”和“迎上去”二词,学生不好理解,“追”和“迎”这两个带有 方向性的动词,通过看画就容易了。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小蝌蚪朝一个方向游去,后面的说在“追”前面的;两条鲤鱼朝着蝌蚪面对面地游过来,就叫“迎”。这样对图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插图运用,既能达到理解词义,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三.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修订稿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 图的作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新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这无疑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

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诗离不开画,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见,开发教材资源,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关键词】古诗词插图妙用 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用诗词中的插图来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古诗词营造氛围,vbn1课堂伊始,我这样导入“童年是美好的,纯真的,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这三幅插图都描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谈一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谈谈看到插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村居》,浓浓的三幅中国画,让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调。看到《村居》图,有的学生感觉到很悠闲,舒适,心境惬意,有的学生很向往这种童年生活。看到《舟过安仁》图,图中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打着伞,有的学生很是羡慕,因为是在北方,虽然每个孩子对划桨撑船很陌生,但是很好奇,还有的学生感到这两个小孩太调皮,特别好玩。看到《清平乐·村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有的学生感到这一家子很温馨,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看着插图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化难为易,准确定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处“茅檐低小”,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茅檐”?书上的注释中这样写道“茅屋的屋檐”。茅屋距离现在的学生非常遥远,“茅屋的屋檐”怎么给学生解释清楚呢?这首诗的插图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赭石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略微探出了墙壁一些。通过看插图,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注释中所说的“茅屋的屋檐”。“低小”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到底低到何种程度,小到何种程度呢?学生理解同样有些困难,我同样借助于插图,让学生再细致地观察插图中“矮矮的小小的房子”,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低小”的具体概念。借助课文插图就实现了教师用许多语言所解释不清的东西。《牧童》这首诗中的“铺”字的理解,同样可以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在学生读完“草铺横野六七里”后,我让学生看图,“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原野‘铺’满了草,大家看,图中的原野上那么多草,到处都是,一望无际。”联系插图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铺”的一望无际,感受到了广阔的原野和草的茂盛。 三、借助插图丰富想象,画中有画,天马行空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理论学习材料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之理论学习材料 北关小学课题组燕 现行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图中美丽的星空、弯弯的月牙、可爱的小姑娘都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在引入时,不妨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顺势引导,课文的小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文本,且对文本产生兴趣,也会为

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基调。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两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又如《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只要请孩子们仔细地观察图片即可,可以通过图中阿切尔的动作、眼神、站的位置以及跟酒馆里其他人的对比,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这类理解上的难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易出现的,有效地使用插图,图文结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习作质量一般来说要领先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一年级下册中有篇课文叫《棉花姑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教学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 4.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