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项目审计工时_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审计研究20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项目审计工时_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审计研究20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项目审计工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

韩晓梅郭威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0094)

【摘要】2007年审计准则变更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引入了中国证券市场,旨在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为了检验2007年审计准则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的应用效果,对准则变更前后审计项目投入的水平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对高风险客户的关注程度;(3)四大将新旧审计准则的转换成本部分转移给其客户,而非四大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自行承担了转换成本。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项目审计工时

一、引言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动荡不定,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复杂,以及审计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审计环境的变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重新设计审计流程,以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国际会计公司率先启动了审计方法改革,并逐渐发展为对审计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分别形成了毕马威的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审计方法、安永的审计创新(Audit Innovation),以及前安达信的经营审计(Business Audit)(Eilifsen,Knechel,and Wallage,2001)。虽然各国际会计公司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但这些方法都包含一个关键步骤,即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商业模式、战略及流程,并评估其经营风险,因而它们都被统称为经营风险审计(Business Risk Auditing,以下简称为BRA)(Lemon,Tatum,and Turley,2000;Bell,Doogar,and Solomon,2008),在中国则被称为风险导向审计(刘峰、许菲,2002;谢志华、崔学刚,2006)、风险基础战略导向审计方法(陈毓圭,2004)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谢荣、吴建友,2006)。与基于流程的自下而上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不同,BRA强调自上而下地全面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及其风险,根据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的结果分配审计资源。一方面,BRA减少对低风险项目的实质性测试,导致审计成本降低;另一方面,BRA注重对高风险领域和例外项目的详细审计,从而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近年来会计造假丑闻和审计失败的频频发生,导致了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安然事件更进一步凸显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吸收职业界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改进的成果,于2003年底出台了基于BRA 的审计风险准则,以指导注册会计师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IAASB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陈毓圭,2004)。中国随后也对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改革,修订后的审计准则(2006年2月发布,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从而将BRA引入了中国审计市场。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BRA的实际应用效果一直存在争议。审计方法的这一改革到底是会引起审计效果和效率的双重改进(Cushing et al.,1995;Bell,Doogar,and Solomon,1997;Ar-thur Andersen,1998;KPMG,1999;Lemon,Tatum,and Tur-

87*韩晓梅、郭威,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210094,电子信箱:hxm626@163.com。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C6306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71002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受到南京理工大学“紫金之星”基金和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次课题预研基金的资助。作者感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支持。

ley,2000;Winograd,Gerson,and Berlin,2000;Eilifsen,Knechel,and Wallage,2001),还是会由于大量减少审计投入而导致审计不足(Berkowitz and Rampell,2002;Weil,2004)?Bell,Doogar,and Solomon(2008)的研究为BRA的应用效果提供了一些经验证据,表明BRA后四大的项目审计工时略有下降,同时对高风险客户的审计投入有所增加。但Bell等人的研究仅限于美国审计市场,BRA在其他市场的应用效果迄今还没有相关的经验证据。本文拟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2007年前后项目审计工时的水平和投向进行比较,从而为BRA在中国审计市场是否有效、中国审计准则改革和国际趋同战略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等问题提供初步证据。

二、相关文献回顾

由于数据的制约,长期以来审计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意见和审计费用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审计工作底稿等方式,了解到事务所在审计项目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审计工时数据的取得使人们打开审计生产过程这个黑箱成为可能,由此审计学术研究的范围从产出环节前移到投入和生产环节。

在审计收费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研究了可能影响审计投入水平的各种因素,发现审计项目工时由审计客户特征和事务所特征共同决定。O’Keefe et al.(1994)发现客户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都对审计工时具有显著影响,能够解释80%的项目审计工时。其他相关研究也都证实客户规模是审计工时的关键决定因素。自Palmrose(1989)以来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成本研究无一例外地发现了客户规模与项目审计工时的显著正相关关系(Palmrose,1989;Davis,Ricchiute and Trompeter,1993;O’Keefe et al.,1994;Stein et al.,1994;Bell et al.,2001;Dopuch et al.,2003;Blokdijk et al.,2006;Bell et al.,2008;Hackenbrack and Knechel,1997;Hackenbrack and Hogan,2005)。这些研究文献也发现了客户经营复杂程度与审计工时之间的正相关性,即客户经营活动越复杂,耗用的审计工时越多。此外,事务所对高风险客户投入了较多的审计工时也在上述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用于衡量客户风险的指标涵盖了审计风险的各个来源,既包括作为重大错报风险组成部分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也包括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客户经营风险(client business risk),以及事务所在全面了解客户的基础上对审计业务风险(包括诉讼风险、处罚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等)的综合评估(auditor business risk)。

对事务所特征与审计项目投入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则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结论。研究中已经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事务所的行业经验、审计年限、非审计服务和审计技术方法等。Palmrose(1989)和Deis et al.(1996)发现大型事务所平均投入的审计工时水平更高,表明大型事务所的高质量可能来自其对审计项目的更多投入。但Blokdijk et al.(2006)却发现五大和非五大的审计工时没有显著差异,只是五大分配给计划和风险评估的审计工时相对较多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五大和非五大之间的审计质量差异不是由审计投入的数量引起的,而是由审计投入的配置方式引起的。在审计技术方法对审计项目投入水平的影响方面,Blokdijk et al.(2006)发现BRA对五大和非五大审计工时的影响有所不同,非五大的审计工时显著降低,而五大则没有显著变化。但Bell et al.(2008)则发现BRA的应用使四大的项目工时水平略有下降,同时投入高风险客户的工时和投入的高级别工时比重上升。此外,对于事务所的行业经验、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非审计服务等因素与审计投入的关系,相关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虽然许多事务所特征与审计项目投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仍处于模糊状态,但上述研究表明事务所规模和品牌应当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三、研究样本及概况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具有劳动密集、高度判断性、重智力投入轻资本投入的特点,人力资源是事务所投入的审计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Palmrose(1989),O’Keefe et al (1994),Bell,Doogar,and Solomon(2008)等人的研究,我们拟采用项目审计工时作为衡量审计投入和审计成本的指标,同时尽量控制影响项目审计工时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BRA自2006年年报审计开始实施,为了观察BRA前后审计工时的变化,我们选取了审计准则变更前后各四年的A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作为研究样本。我们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报备数据库中获取了2002———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审计工时数据,同时从wind数据库中获取了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获取的原始样本中剔除了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后,我们得到了10243家样本公司的数据。

表1列示了2002———2009年样本公司主要指标的分类统计结果。我们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将样本划分为四大和非四大;又考虑到非四大中的大所和中小所的规模和品牌也有明显差异,我们进一步将非四大区分为国内大所和中小所。其中,我们将2010年获得H股审计资格的八家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划分为大型所,将其他非四大事务所划分为中小型所②。表1显示,四大的客户与非四大客户相比,具有规模大、效益好、负债率低、亏损率低的特点,同时出具非标意见的比例更低,表明四大的客户相对比较优质。

97

①②Blokdijk et al.(2006)的样本数据来自1998和1999年的审计项目,其所称的“五大”是指当时的五家国际会计公司,即毕马威、安

永、德勤、普华永道和安达信。

我们在确认“国内大所”时,选择了具有H股审计资格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中的非四大所,共8所。在2002 2009年期间,该8家事务所经历了较多的合并或更名。我们在指标中仅保留了合并中的主体事务所,亦即,既是该“八大”的合并前身,又在当年度注协排名中位于前12的事务所(唯一的例外是,京都天华在2008和2009年排名分别为14和16,但我们仍将其划分为“国内大所”)。那些在合并中被兼并的中小所,则没有被计入“国内大所”。按照这一标准,2002 2004年划分为“国内大所”的共有5家事务所,2005年6家,2006年7家,2007年5家,2008年7家,2009年则是8家。

表12002———2009样本公司指标均值分类统计

全样本四大非四大国内大所中小所样本数10243702954121347407

审计工时5609.98932780.6683610.8474700.9193296.791审计费用1036015.317501191.79560325.77720261.23514247.42总资产18059581608209558960797396959479456594289173482743705营业收入458878846136768421176221911446930831510171970212169净利润370656110.183836233441.38115668657.44161482056.20102469549.45资产负债率64.911251.703865.883273.941663.5606亏损0.13460.05840.14020.11810.1466

非标意见0.08620.02420.09080.07170.0963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项目投入水平的影响

1.理论分析与指标

根据职业界的分析,BRA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对于不重要或风险控制有效的业务流程,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陈毓圭,2004)。因此,BRA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大大减少对低风险账户的实质性测试,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Bell,Doogar,and Solomon(2008)的研究结果也证实,BRA的应用使项目审计工时水平有所下降。由此,如果2007年审计准则能够切实有效地推行,BRA真正在中国审计市场得到应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2007年之后的项目审计工时应当低于2007年之前。为了检验上市公司的审计工时是否在2007年审计准则变更之后显著降低,我们拟对审计准则变更前后的平均项目审计工时进行比较,同时控制对影响项目审计工时的其他主要因素,即客户特征和事务所特征。

现有研究已经建立了客户特征与项目审计工时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发现客户规模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消除客户规模对项目审计工时的影响,我们根据Simunic (1980),用审计工时与客户总资产的比值来反映去规模化的项目审计工时(以下称为标准审计工时)。通过比较2007年前后标准审计工时的平均值,我们可以观察审计准则变更对审计投入水平是否产生了影响,BRA是否实现了节约审计成本的预期目标。事务所的规模与品牌也会影响审计生产过程的效率。我们认为,在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应用BRA时,不同规模的事务所之间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可能会使BRA的实际使用效果有所不同。我们拟观察审计准则变更后不同规模的事务所标准审计工时的变化有何差异。

2.数据分析

表2列示了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各年度的平均项目标准审计工时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事务所的标准审计工时在审计准则变更后普遍下降。四大的标准工时在2003年和2004年急剧上升,随即下降至2002年水平以下,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保持较小的降幅。四大工时在2003、2004年年报审计中突然增加,可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受之前一段时期审计失败(如安然、世通等)频频发生的影响,在审计实务中更倾向于保持谨慎;同时IAASB在2003年底对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四大在中国的成员所需要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调整审计方法,重新设计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审计方法变更的转换效应对非四大所同样产生了影响。③非四大所在准则变更的第一年出现了项目审计工时的大幅增加,第二年恢复到与审计准则变更前相当的水平,并在以后的年度中持续以较小的幅度下降。考虑到四大与非四大实际引入BRA的时间不同,我们分别以2003年和2006年为基准,观察四大和非四大在应用BRA前后平均项目标准工时的变化。其中,四大在应用BRA后(2005年至2009年)的平均项目标准工时(0.1252)是BRA前(2002年)项目标准工时(0.170)的73.65%;非四大在应用BRA后(2007年至2009年)的平均项目标准工时(0.751)是BRA前(2002年至2005年)项目标准工时(1.0305)的72.88%。这表明,尽管四大对每百万元客户资产所花费的审计工时在准则变更前后均比非四大少(表明四大审计效率更高),但四大在应用BRA以后审计工时的下降程度与非四大相当。

进一步比较国内大所和中小所,我们发现国内大所2006年审计工时上升幅度较大,比准则变更前的平均项目标准工时(0.88825)增加了391%;2007年审计工时则迅速回落,降至略低于准则变更前平均工时的水平;2008年和2009年审计工时继续降低,到2009年国内大所的标准审计工时明显低于准则变更前。国内大所准则变更后的平均项目

08③2007年新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同时实施,使2006年年报审计工时的增加也可能包含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而四大由于按照国际审

计准则的要求提前实施了BRA,其2006年年报审计工时主要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表2显示,四大2006年年报审计标准工时与上一年度相比没有变化,表明新会计准则对四大审计工时的影响不重要。因此我们没有特别考虑新会计准则对审计工时的影响。

标准工时(剔除2006年后为0.615)为变更前平均项目标准工时的69.24%。中小所2006年审计工时比准则变更前的平均项目标准工时(1.09725)增长了21.03%;2007年和2008年恢复到略低于变更前的平均水平,2009年才出现明显下降,审计工时比上年减少了大约61.3%。其准则变更后的平均项目标准工时(剔除2006年后为0.82233)为变更前平均项目标准工时的74.94%。国内大所审计工时的变化特征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即准则变更当年的转换成本导致了审计工时的急剧上升,变更后审计工时逐步下降至低于准则变更前的水平,表现出审计效率提高的特点。中小所在准则变更当年的转换效应不显著,变更后的审计工时与国内大所一样逐步降低,并在200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直到2009年才出现标准审计工时的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在审计准则变更之初,由于缺乏实施BRA所需的大量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和详细的技术指南,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难以真正在审计实务中贯彻落实BRA。在准则变更之后的两年中,随着对BRA和审计准则核心要求的理解逐渐加深,以及人才和技术能力的逐步积累,BRA才得以在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真正实施。总体而言,国内大所和中小所在准则变更当年审计工时变化的差异,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国内大所的客户规模较大,因而按照BRA的要求对客户进行风险分析的成本更高;(2)国内大所受关注度更高、监管更严格,因而遵守准则的压力更大;(3)国内大所的人才储备更充裕,应用新准则的条件较为成熟。

表2项目标准审计工时(单位:小时/百万元)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全样本0.609 1.002 1.5480.4570.6060.2480.2330.147四大0.1700.820 1.8590.1470.1480.1200.1170.094非四大0.902 1.164 1.2760.780 2.0320.9740.8650.413国内大所 1.0110.6470.734 1.161 4.3610.7970.6240.423中小所0.882 1.322 1.4620.723 1.328 1.019 1.0440.404

3.小结

剔除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影响后,我们发现,审计准则变更和BRA的应用使所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标准项目审计工时水平出现比较明显的降低。这表明BRA的应用基本实现了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的预期效果。此外,在中国审计准则引入BRA之前,四大中国所已经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应用BRA。

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项目投入结构的影响

1.理论分析与指标

在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BRA还要求将审计资源向高风险客户倾斜,从而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根据职业界的分析和Bell et al.(2008)的研究结果,应用BRA之后,高风险项目的审计工时水平也相应更高。本文根据现有文献,用“资产负债率”(Palmrose,1987;O’Keefe et al.,1994;Stein et al.,1994;Davidson and Gist,1996;Bell et al.,2001;Dopuch et al.,2003;Bell et al.,2008)、“是否亏损”(Stein et al.,1994)、“是否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Palmrose,1987;Davis,Ric-chiute and Trompeter,1993;Stein et al.,1994;Deis et al.,1996)等外部指标来衡量审计项目的风险。我们认为,事务所在实施BRA后会增加对高风险客户的审计投入。

为了了解BRA是否影响事务所对高风险客户的资源倾斜程度,我们分别将亏损公司、被出具了非标意见的公司、资产负债率最高的10%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平均标准审计工时在BRA实施之后是否增加。同时我们计算上述每个指标对应的高风险公司的平均标准工时与所有公司平均标准工时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即高风险公司审计投入的相对变化趋势。

2.数据分析

(1)亏损公司

表3列示了亏损公司的平均标准审计工时及其与全部公司平均标准工时的比值。从审计工时的绝对水平看,四大对亏损客户的投入在2003年大幅上升,2004年有所回落,但仍高于BRA之前的水平。自2005年起,除了2007年出现了升高,四大向亏损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大低于BRA之前的审计工时水平。非四大在准则变更之前向亏损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比较平稳(2004年的异常上升可能是由于安然等审计失败的影响波及到中国审计市场),准则变更后的前两年向亏损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加,但其后又出现回落,并在2009年降至较低的水平。其中,国内大所在准则变更当年对亏损客户的投入增加幅度大于中小所,但随后几年其下降的速度也比中小所更快。从审计投入的相对水平看,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在2007年都突然大幅增加了对亏损客户的审计投入,这一变化可能与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有关。此外,四大对亏损客户的审计投入在BRA之后明显低于BRA之前。而非四大的相关变化并无明显的规律。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认为,准则变更和BRA的应用对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投入亏损客户的工时并没有显著和持续的影响,四大甚至在BRA之后降低了对亏损客户的审计投入。

18

表3亏损客户标准审计工时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全样本

1.465

(2.406)

1.758

(1.754)

7.158

(4.624)

1.082

(2.368)

2.067

(3.411)

2.765

(11.149)

0.803

(3.446)

0.487

(3.313)

四大

1.900

(11.176)

8.996

(10.971)

2.330

(1.253)

0.355

(2.415)

1.242

(8.392)

12.371

(103.092)

0.382

(3.265)

0.259

(2.755)

非四大

1.445

(1.602)

1.619

(1.391)

7.209

(5.650)

1.341

(1.719)

2.451

(1.206)

2.521

(2.588)

1.389

(1.606)

0.549

(1.329)

国内大所

1.1610.754 1.9310.986 4.516 1.958 1.1310.381(1.148)(1.165)(

2.631)(0.849)(1.036)(2.457)(1.813)(0.901)

中小所

1.495 1.808.365 1.437 1.735

2.656 1.6110.828(1.695)(1.368)(5.722)(1.988)(1.306)(2.606)(1.543)(2.050)

注:括号内为亏损客户平均标准工时与全部客户平均标准审计工时的比值。

(2)非标意见公司

表4列示了非标意见公司的平均标准审计工时及其与全部公司平均工时的比值。从审计投入的绝对水平看,四大对非标意见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自2003年开始增加,其后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2006年到2008年之间出现波动。非四大对非标意见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在准则变更之前比较平稳,并在准则变更当年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国内大所对非标意见客户的审计投入在2006年显著增加,而中小所从2006年起连续两年增加了对非标意见客户的工时投入。其后几年虽有下降,但两者的工时投入水平仍高于准则变更前的平均水平。从审计投入的相对水平看,四大对非标意见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在2003和2004年有所下降,但在2005年迅速回升,其后保持为高水平。非四大对非标意见客户的投入相对全部客户的比例则在2006年下降之后,从2007年起大幅上升并持续处于高水平。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认为事务所在实施BRA以后均提高了对出具非标意见客户的关注程度。

表4非标意见客户标准审计工时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全样本

1.374 1.777 1.092 1.531

2.337

3.699 2.961 1.903(2.256)(1.773)(0.705)(3.350)(3.856)(1

4.915)(12.708)(12.946)

四大

1.9

2.776 2.134 2.419 1.356 6.917 1.781 2.533(11.176)(

3.385)(1.148)(16.456)(9.162)(57.642)(15.222)26.947)

非四大

1.349 1.749 1.082 1.516

2.648

3.687 3.012 1.875(1.496)(1.503)(0.848)(1.944)(1.303)(3.785)(3.482)(

4.540)

国内大所

1.2080.903 1.711 1.63 3.99 1.326

2.629 2.384(1.195)(1.396)(2.331)(1.404)(0.915)(1.664)(4.213)(5.636)

中小所

1.389

2.1710.985 1.497 2.11 4.413

3.122 1.6(1.575)(1.642)(0.674)(2.071)(1.589)(

4.331)(2.990)(3.960)

注:括号内为非标意见客户标准工时与全部客户平均标准审计工时的比值。

(3)高负债率公司

表5列示了资产负债率最高的10%的公司平均标准审计工时及其与全部公司平均工时的比值。从审计投入的绝对水平看,四大对高负债率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从2003年开始增加,并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非四大对高负债率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在2006年出现明显的上升,但自2007年起迅速下降,甚至低于准则变更之前的水平。国内大所的变化特征与非四大非常接近,即对高负债率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在准则变更当年急剧上升,随后又立即下降并保持在低水平。中小所对高负债率客户投入的审计工时在准则当年略有增加,在随后的两年中保持稳定,并在2009年年报审计中突然下降。从审计投入的相对水平看,四大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审计投入在2003年有所降低,下一年迅速回升并在其后持续增加;非四大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审计投入则持续降低。国内大所在准则变更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而中小所向高负债率客户的投入在准则变更后减少。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认为准则变更和BRA的应用对高杠杆率公司的审计投入产生的影响在不同规模的事务所之间存在差异。四大在应用BRA 后增强了对高负债率客户的重视程度,对高负债率客户投入审计工时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都出现增长。非四大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关注程度在准则变更后并没有提高,国内大所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审计投入在相对水平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绝对水平上有所下降,中小所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审计投入在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上都略有下降。

28

表5资产负债率前10%客户标准审计工时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全样本

0.2180.1710.3930.1170.120.0610.0540.066

(0.358)(0.171)(0.254)(0.256)(0.198)(0.246)(0.232)(0.449)四大

0.0250.0450.3080.0380.0620.0460.0410.06

(0.147)(0.055)(0.166)(0.257)(0.418)(0.383)(0.348)(0.641)非四大

0.5470.3970.5630.3050.7410.30.2530.147

(0.606)(0.341)(0.441)(0.391)(0.365)(0.308)(0.292)(0.356)国内大所

0.6240.1930.1990.657 2.7320.4670.1930.178

(0.617)(0.298)(0.271)(0.566)(0.626)(0.586)(0.309)(0.421)中小所

0.5340.5590.8740.2880.3170.2890.30.129

(0.605)(0.423)(0.598)(0.398)(0.239)(0.284)(0.287)(0.319)注:括号内为资产负债率前10%客户标准工时与全部客户平均标准审计工时的比值。

3.小结

我们发现BRA实施后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了对非标意见客户的审计投入水平,但对亏损客户的审计投入不升反降。对于高负债率客户,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四大增加了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审计投入,而非四大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审计投入没有显著变化或减少。这表明审计准则变更和BRA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了对高风险客户的重视程度和审计投入。同时,在中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似乎并不认为客户亏损与高风险存在必然联系。资产负债率高的客户对四大而言意味着高风险,但在非四大看来与风险无关,表明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用来判断客户风险的标准存在差异。当然,上述结果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例如,我们可能只考虑了客户规模而没有控制影响项目审计工时的其他因素,而会计师事务所对亏损客户和高负债客户的投入在BRA以后的变化被审计工时的其他影响因素所抵消或掩盖。也可能是会计师事务所向亏损和高负债客户委派了更多有经验的高级审计人员(即合伙人和经理的审计工时增加),同时减少了一般审计人员的工时。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总审计工时可能减少,但其中高质量审计工时有所增加。而我们的数据只能体现投入审计项目的总工时水平,不能反映审计工时组合的变化。

六、审计准则变更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1.理论分析与指标

当BRA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时减少时,审计费用会如何变化呢?根据Simunic(1980)的审计费用决定模型E(C)=c*q+E(d)*E(θ),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审计投入的成本c* q,取决于事务所投入审计资源的数量和单位成本;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产品是智力型专业服务,人力资源投入数量和质量构成其审计投入资源的主要内容。其二是事务所对剩余审计风险收取的溢价E(d)*E(θ),取决于审

计风险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遭受损失的概率和大小;审计诉讼是造成注册会计师损失的主要原因。BRA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审计收费。一方面,BRA通过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投入审计生产过程的人力资源而影响审计成本。如前所述,BRA会导致人力资源投入数量减少,审计工时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审计成本和审计收费降低。由于BRA 强调对客户经营风险的评估,因而对有经验、高级别审计人员的需要增加(Bell et al.,2008)。BRA对人力资源投入质量的要求提高会引起审计工时组合和平均小时收费率的变化,从而导致审计成本和审计收费增加。另一方面,BRA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对潜在诉讼损失收取的风险溢价。BRA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潜在诉讼损失增加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有限,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而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或者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内部控制测试不充分时,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审计风险增加(陈毓圭,2004)。第二,BRA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审计准则作为审计诉讼中判断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法定标准,其对BRA应用的具体规定会影响司法机构关于注册会计师是否应承担责任的判断。审计风险的增加和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行为规范的要求提高,都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潜在诉讼损失E(d)增加,从而影响审计收费。

我们用审计收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客户规模”来对事务所各年度的审计收费进行去规模化处理,并使用“期末总资产”作为反映“客户规模”的指标。由此计算的审计收费情况列示在表6中。同时,为了观察审计收费与审计工时的相对变化情况,我们计算了审计收费与审计工时的比值,即事务所实际的每小时收费率,如表7所示。

2.数据分析

表6显示,四大的收费水平在2003年和2004有所增加,2005年起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低于BRA之前的水平。

38

而非四大的审计收费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即使在审计准则变更的2006年年报审计中,非四大的审计收费仍然没有回升,说明非四大在准则变更当年由于方法转换而额外增加的审计工作量没有从审计收费中获得补偿,这意味着非四大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表7则显示,四大的每小时审计收费在2003年和2004年处于显著的低水平,2005年又急剧上升,其后一直稳定在较高的水平。结合审计工时的变化特征,我们发现四大在最初实施BRA的2003和2004年年报审计中,审计方法变更导致审计工作量大幅增加,审计收费也随之有所增加,但审计收费增加的幅度远远小于审计工时增加的幅度,从而造成每小时收费显著降低。2005年开始,四大已经能够充分利用BRA提高审计效率的功能,其审计工时的下降幅度大于审计收费的下降幅度,从而小时收费率上升。非四大的每小时收费则在2006年年报审计中出现了大幅下降,这是因为BRA的初次应用产生了大量的转换成本,而审计收费受到市场竞争的限制没有提高,从而导致审计准则变更当年非四大收费率的显著下降。其中,国内大所下降的幅度尤为显著,达到79.48%(中小所的下降幅度为49.56%),这是因为国内大所在审计准则变更当年审计工作量增加的幅度高于中小所(参见表2)。审计准则变更的第二年,国内大所的每小时收费迅速上升,而中小所的每小时收费则缓慢上升,但二者均于2009年大幅增加了每小时收费,且高于准则变更之前的收费率。这表明非四大直至2009年才实现了BRA提高审计效率的预期效果,从而印证了表2的推论。

总体上,BRA后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水平随着项目审计工时的降低而降低,但审计收费的下降幅度小于审计工时的下降幅度。根据前面的分析,可能有两个与BRA的应用有关的原因会造成审计收费下降幅度小于审计工时下降幅度。第一,虽然BRA使事务所投入的审计工时总量减少,但其中合伙人、部门经理等有经验、高级别人员的审计工时增加。高级别、高价格审计工时的增加,不仅改变了审计工时组合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审计工时总量下降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其二,BRA大量减少实质性测试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增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侵权赔偿责任的司法解释承认了执业准则作为法律依据的地位,都使会计师事务所在应用BRA以后面临的潜在诉讼损失增加。为了减轻自己可能遭受的损失,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提高对潜在损失收取的风险溢价,从而导致审计收费提高。

表6事务所审计收费(单位:元/百万元资产)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全样本160.01128.89124.17105.9266.3253.9651.0740.11四大38.8149.9055.2446.6338.5841.4438.0527.18非四大241.03199.25184.79167.62152.59125.09122.33105.64国内大所248.11150.70147.55214.06164.99129.36116.28106.45中小所239.69214.14197.57160.72148.84124.01126.83104.92表7事务所实际每小时收费(单位:元/小时)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全样本262.73128.6580.19231.78109.39217.60219.33273.77四大227.6760.8729.72317.84261.26344.98324.36289.56非四大267.16171.18144.87214.9475.08128.37141.42255.58国内大所245.52232.92201.14184.3537.83162.26186.22251.42中小所271.85161.92135.18222.23112.09121.70121.50259.43

从表6和表7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四大的单位资产审计收费水平低于非四大,而每小时收费高于非四大(特别是审计准则变更之后)。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四大所的审计效率更高,对同样规模的客户进行审计所花的审计工时更少(参见表2);四大的客户比非四大的客户风险更低,相应收取了较低的风险溢价;四大的品牌效应使其能够收取较高的小时费率,从而获取超额收益。

3.小结

在新旧审计方法转换时期,四大和非四大的工作量都出现显著增加。四大根据审计工时的增加相应提高了审计收费,这意味着将转换成本部分转移给客户。非四大的审计收费却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持续下降,新旧审计方法的转换成本全部由事务所承担。在BRA引入之后,四大较快地实现了BRA提高审计效率的预期效果,而非四大在几年后才逐渐发挥BRA的作用。

七、结论与局限

为了检验BRA的实施效果,本文对2007审计准则变更前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的主要发现包括:(1)2007年审计准则引入的BRA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水平发生显著下降,

48

实现了其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的预期效果,但该效果在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2)2007年审计准则引入的BRA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BRA有针对性地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的预期功能。具体而言,BRA使会计师事务所增加了对非标意见客户的审计工时,对亏损客户的审计工时没有显著影响,对高负债率客户的审计工时的影响则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3)新旧准则的转换使会计师事务所发生了额外的工作量,四大将部分转换成本转移给其客户,而非四大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自行承担了该成本。我们还以每年在中注协排名中处于前十四名作为划分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国内大所和中小所的标准(即在非四大中位于前十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了测试,其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本文为新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初步的证据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由于数据的局限,本文仅对项目审计总工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未能观察项目审计工时结构的变化。其次,作为一项描述性统计研究,本文仅控制了客户规模和事务所规模与品牌因素,因而研究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第三,本文仅对审计准则变更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投入的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不能解释BRA对审计投入的质量和审计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提供相关证据。

主要参考文献

陈毓圭,2004,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58 63

刘峰、许菲,2002,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会计研究,2:21 27

谢荣、吴建友,200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4:47 51

谢志华、崔学刚,2006,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会计研究,7:15 20

Bell,T.B.,W.R.Landsman,and D.A.Shackel-ford.2001.Auditors'Perceived Business Risk and Audit fees:Analysis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9(1):35 43

Bell,T.B.,R.Doogar,and I.Solomon.2008.Au-dit Labor Usage and Fees under Business Risk Audit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46(4):729 760

Blokdijk,H.,F.Drieenhuizen,D.A.SImunic and M.Stein.2006.An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al Differences in Big and Non-big Public Accounting Firms’Audit Program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5(1):27 48 Davidson,R.A.and W.E.Gist.1996.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between Audit Planning and Total Audit Effort.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4(1):111 124

Davis,L.R.,D.N.Ricchiute,G.Trompeter.1993.Audit Effort,Audit Fees,and the Provision of Nonaudit Services to Audit Clients.The Accounting Review68(1):135 150

Deis,D.R.,Jr,and G.Giroux.1996.The Effect of Auditor Changes on Audit Fees,Audit Hours,and Audit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5:55 76 Dopuch,N.,M.Gupta,D.A.Simunic and M.T.Stein.2003.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47 77 Giroux,G.,Deis,D.,and Bryan,B.1995.The Effect of Peer Review on Audit Economies.In 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Vol.9(G.J.Previts,L.M.Par-ker,and R.Eskew,eds.)Greenwich,CT:JAI Press Inc.,pp.63 82

Hackenbrack,K.E.and C.E.Hogan.2005.Client Retention and Engagement Level Pricing.Auditing:a Journal of Theory and Practice24(1):7 20

Hackenbrack,K.E.,and W.R.Knechel.1997.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in Audit Engagement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4(3):481 499

O'Keefe,T.B.,D.A.Simunic,and M.Stein.1994.The Production of Audit Services:Evidence from a Ma-jor Public Accounting Firm.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2(2):241 261

Palmrose,Z.V.1989.The Relation of Audit Contract Type to Audit Fees and Hours.The Accounting Review LXⅣ(3):488 499

Simunic,D.A.1980.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8(1):161 190

Stein,M.T.,D.A.Simunic,and T.B.O'Keefe.1994.Industry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audit service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3:128 142

58

prises achieve long-term loans and in reducing their short-term loans,thus raising the long-term loan proportion of the overall loans;secondly,there is no appa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connection and debt financing in areas with good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le in an area with a rela-tively wors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nking conn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private enterprises achieve long-term loans and af-fects their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greatly;thirdly,a further classification of banking connection(high-ranking connection and low-ranking connec-tion)reveals that different banking connections have different impact on debt financing.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on the Chinese Corporate Bonds’Credit Risk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Months from2007to2009

Zhou Hong et al.

ABSTRACT:The global economy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which was triggered by the2007U.S.Subprime mortgage.But also provide a good opportunity for our study.Therefore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corporate bonds in China from2007to2009,we have researched the credit risk of corporate bonds’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influence factors in this paper.We find that the credit risk of corporate bonds would be-come larger significantly.At the same time,we use the regression results to estimate cross-sectional data December2009,and further verifi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Who Can Escape from the Penalty of Compens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T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Liu Yunguo et al.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four hundred and ten ST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we found that the higher heterogeneity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and the greater power of management would lead to the asymmetry of pay performance.Specifically,the more inconsistent the revenue,market returns,and accounting profits are,the greater management power is,the more exempts executives can obtain from pay penalties.We also found that short-term debt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pay penalties.ST company executives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a pay penalty with a higher short-term debt.We proved the optimal contract theory had been deviated by heterogeneity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power.Specifically,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management power and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ffected by the heterogeneity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The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Survey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2010

Wang Zhuquan et al.

In the channel view and element view,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dustries performance,th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the regions performance,and the 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 performance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by choosing1945listed companies in2010and1586listed companies in2009-2010and1306listed companies in2008-2010as samples.According to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there are four main conclusions.First,the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2010is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in2009.Second,the management level is more skilled on single element of working capital,whil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level is worse.Third,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mong regions in China.The last,it is becoming recovery o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nd electron industry whose degree of export-oriented is more that50%.

Factors Influencing Audit Fees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USA

Zhang Yixia

Based on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USA,it explor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udit fees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results support existing research and show new findings.Company size,the complexity of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the reputation of accounting firm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udit fees,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of company without traditional business process is more com-plex than the one of company with traditional business process in the view of accounting firm.More importantly,the risk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udit fees because of risk-based audit mode,Sox Act specific rules and properties of internal control,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sens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dit fees and the risk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will develop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the information becomes extreme,which can be called“reversing effect”.

BRA and Engagement Audit Hour:Preliminary Evidences from China Security Market

Han Xiaomei&Guo Wei

The2007Auditing Standards introduced BRA into China Security Market,in order to improve aud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To examine the effect of2007Auditing Standards and BRA in China,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 audit engagement effort before and after the Auditing Standard change.We find:(1)BRA improved the audit efficiency of audit firms;(2)BRA improved the emphasis on risky clients of audit firms;(3)Big4trans-ferred some conversion cost of Auditing Standards to clients,while Non-Big4afforded the conversion cost due to high competi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