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人文地理学

国外人文地理学

国外人文地理学
国外人文地理学

发展阶段与特征、主要领域及重点、学科前沿及趋势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1年

1.Tourism geography in China, 1978-2008: Whence, what and whither? 1978-2008年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根源,内容和未来

2.Reconstructing scale: Towards a new scalar politics 重构尺度:新尺度政治学(“尺度政治学”概念取代“规模政治学”概念)

3.A taxonomy for communication geography 通讯地理学

4.Human geography and the institutions that underlie economic growth 人文地理学与刺激经济增长制度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同制度经济学的结合)

5.【R】Geographies of production I: An evolutionary revolution? 生产地理学:一场进化式的革命(经济地理学中对渐进式/进化式方法不断增长的兴趣)

6.Cartographic calculations of territory 地域制图计算

7.Geographies of food: ‘Afters’食品地理学:“正餐后的甜点”

8.Sedgwick’s geographies: Touching space维克的地理学思想:触动空间(酷儿理论)——学科交叉

9.【M】Why we disagree about climate change: Understanding controversy, inaction, and opportunity. 我们为什么不同意气候改变:

10.【M】one homeland or two?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transnationalization of Mongolia’s Kazakhs.家园,一个还是两个?蒙古哈萨克族的民族化和国际化

11.【M】the sociology of intellectual life: the career of the mind in and around the academy

12.【M】degrees without freedom? Education, masculinities and unemployment in north India. 没有自由的学位?教育,男性,失业—以北印度地区为例

13.The reshaping of the British welfare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eography and geographers 英国福利体系重塑对地理学及地理学家的启示

14.Citizenship, care and companionship: Approaching geographies of health and bioscience 市民,照顾与陪伴:走进健康地理学和生物科学(生物公民身份/biological citizenship;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生物科学地理;健康地理;本体政治)

15.【R】The Great Indoors: Research frontiers on indoor environments as active political-ecological spaces 研究前沿:作为政治生态活跃空间的市内环境研究(消费地理学;具体化;封闭;环境性、市内环境、政治生态学)

16.Variegated capitalism and the geography of finance: Towards a common agenda 多样的资本主义和金融地理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金融地理;多样性的资本主义/variegated capitalism;资本主义多样性/varieties of capitalism)

17.Constrained agency? Re-evaluating the geographies of labour 约束中介?对劳工地理学的重新评价(中介机构;资本;社区;媒介;劳工地理学/劳动资源地理学;)

18.【R】Geographies of money and finance I: Cultural economy, politics and place 货币和金融地理学I:文化经济,政策和地方(文化经济和经济地理在研究货币和金融方面的学科交叉。)

19.Geography and ethics: Justice unbound 地理与道德:自由的公正(民主;平等主义;正义;责任)

20.Contemporary geographies of exclusion III: To assist or punish? 当代排斥地理学研究:协助还是惩罚(包含与排斥)

21.【M】The Iconography of Landscape: Essays on the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Design and Use of Past Environments. 景观肖像学:关于符号表征,设计和旧环境运用

22.【M】Muslims in Britain: Race, Place and Identity. 种族,地方和身份

23.【M】Searching for the Just City: Debates in Urban Theory and Practice 寻求正义城市:关于城市理论和实践的争论

24.【M】Sustainable Rural System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mmunities. 乡村可持续系统:可持续农业和乡村社区

25.【M】Planning Sustainable Cities: 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 2009 规划可持续性城市:全球人类居住报告2009

26.Human geographies of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 temporality, and lay knowledges 气候变化中的人文地理学:景观、时序及外行知识

27.Race in the study of food 食品研究中的种族

28.The complexity of innovation: A relational turn 创新的复杂性:相关转向

29.The Mediterranean alternative 地中海气候替代

30.Theorizing practice in economic geography: Foundations,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31.Political geography: Where’s citizenship? 政治地理学:市民在哪里?

32.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Visualization, visual methods, and the geoweb 地理信息科学:可视化,可视方法及地理网络

33.Historical geography, 2009-2010: Geohistoriography, the forgotten Braudel and the place of nominalism 历史地理学,2009-2010:唯名主义的地方

34.Rethinking territory 对领土的再思考

35.Response to Antonsich: The role of history

36.【M】Boundless Worlds: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Movement 无界的世界:移动的人类学解读

37.【M】Working Bodies: Interactive Service 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Identities.

38.【M】Whose Urban Renaissance?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Urban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谁的城市复兴了?城市再生战略研究——全球比较研究

39.The global rural: Gentrification and linked migration in the rural USA 全球乡村研究:美国乡村绅士化及关联性移民(舒适型移民;乡村绅士化)

40.Small technologies, big change: Rethinking infrastructure through STS and geography 小技术,大变化:通过科技研究和地理学反思基础设施

https://www.sodocs.net/doc/1714317607.html,erning temptation: Changing behaviour in an age of libertarian paternalism 管理的诱惑:自由家长制时代下的行为改变

42.Making links: On (re)engaging with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geography 交通地理学

43.Videographic geographies: Using digital video for geographic research 视频制作地理学:利用数字视频的地理研究(文化地理学;数字视频;人种学;参与式影响;反身性;目视法)

44.【R】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 new age for human geography? 应对环境变化:人文地理学的新世纪?(全球气候变化;人文因素)

45.Mobilities I: Catching up

46.Geographies of markets: Materials, morals and monsters in motion 市场地理学:物质,道德,运动中的怪物()

47.Is engaged pluralism the best way ahead for economic geography? Commentary on Barnes and Sheppard (2009) (多元主义是否是经济地理学最好的未来?关于Barners 和Sheppard的评论)

48.Can error statistical theory include everything that matters? 误差统计理论能否包含一切相关事物?(完全方法;一元论)

49.【M】Changing Families, Changing Food

50.【M】The Enigma of Capital and the Crises of Capitalism.

51.【M】Complex Locations: Women’s Geographical Work in the UK 1850—1970

https://www.sodocs.net/doc/1714317607.html,w and the geographic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法律及经济全球化的地理学分析(公司的力量;经济全球化;法律;法律例外;法律地理)

53.Geographies of shi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attitudes towards human waste (排泄物地理学——人类排泄物的时空变化)

54.Researching hybrid ‘economic’/‘development’geographies in practice——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s from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on India’s new service economy 经济地理学与发展地理学实证混合研究——关于对印度新服务经济研究中方法论的反思

55.Geographies of long-distance family migration——Moving to a ‘spatial turn’远距离家庭移民地理学(社区;性别;移动;邻里;人口变化;社会地理学)

56.What kind of right is the right to the city? 什么样的权力对城市是正确的?(法律;城市权力;权力话语;城市地理学)

57.Population geographies and climate change 人口地理学及气候变化(生态公民;全球网络;管制;移民)

58.Development geography——Critical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political geographic imaginaries 发展地理学—主要发展研究及政治地理构想(新自由主义管理;社会公正)

59.Critical geography III:Critical development geography 地理学批判:发展地理学批判

60.Resources, violence and the telluric geographies of small wars 资源,暴力和小型战争的陆地地理学

61.‘Claiming’the diaspora——Elite mobility, sending state strategies and the spatialities of citizenship 离散的犹太人——精英移动,国家战略的送出及公民的空间性

62.Geographies of policy From transfer-diffusion to mobility-mutation

63.Financializing space, spacing financialization 金融化空间和空间过程的金融化

64.【R】Resource geographies 1 Making carbon economies, old and new

65.【R】Where in the world is environmental justice? 环境公正在哪里?

66.【R】Political ecology III: Theorizing landscape 政治生态学III:景观理论

67.【M】The Natures of Maps: Cartographic Con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地图的本质:自然世界的题图结构

68.【M】Swept Up Lives? Re-Envisioning the Homeless City 席卷生活?重新审视无家的城市

69.【M】Urban Assemblages: How Actor-Network Theory Changes Urban Studies 城市集合:行动者网络如何改变城市研究

70.【M】Taking-Place: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ies and Geography 发生:非再现理论和地理学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2年

1.Sociospatial inequalities in health-related behaviours——Pathways linking place and smoking 健康关联行为的社会空间不平等研究——地方与抽烟行为的关联路径

2.Urban policy mobility, anti-politics, and histories of the transnational municipal movement 城市政策移动,反政策,跨国城市政策历史

3.Trade, globalization and uneven development——Entanglements of geographical political economy 贸易,全球化和非平衡发展——地理政策经济的交织

4.Situating the geoweb in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地理网络定位

5.【R】Crossing th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chasm I: Hybrid geographies, the spatial turn, and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 混合地理学、空间转向、自发式地理信息

6.【R】The geographies of cultural geography II: Visual culture 文化地理学:视觉文化

7.【R】Embodied cognitive geographies 具身认知地理学

8.【R】Geograph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 II: Global youth agency 青少年地理学II:全球青年机构

9.Region and place: Regionalism in question 区域和地方:质疑中的区域主义

10.The geography of gentrification: Thinking through comparative urbanism 绅士地理学:对比较城市主义的深思

11.Whiteness and futurity: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白人及其未来研究

12.Policy transfer, consultants and the geographies of governance. 政策转移,咨询和管理地理学

13.‘Mapping’and‘doing’critical geographies of home

14.The politics of autonomous space 自治/自主空间政策

15.Geography and ethics: Placing life in the space of reasons 地理与伦理:

16.Geographies of production II: 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Z 生产地理学

17.Geographies of money and finance II: Financialization and financial subjects 货币金融地理学

https://www.sodocs.net/doc/1714317607.html,work political ecology: Method and theory in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research 网络政治生态学

19.Urban geographies I: Still thinking cities relationally 城市地理学I : 关系性思维下的城市

20.Transnational mobilities and urban spatialities: Notes from the Asia-Pacific 跨国移动和城市空间性

21.A sonic geography of voice: Towards an affective politics

22.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环境决定主义

23.Socio-technical regimes and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Insights from political ecology 基于政治生态学视角的社会—技术体制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研究

24.Echoes of the New Geography?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 新地理学的回声?地理学历史和哲学

25.Historical geography I: Vital traditions 历史地理学:重要的传统

26.Gender and sexuality I: Intersectional anxieties

27.Resilience thinking meets social theory: Situating social change in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SES) research

28.Geographies of friendships 友谊地理学

29.The geographie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宗教皈依地理学

30.Progres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politics? Reasserting national state territoriality in a ‘post-political’world 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进步?再论“后政治”世界的国家领土权

31.Geographies of identity I: Geography–(neo)liberalism–white supremacy 身份地理学:地理学-新自由主义-白人特权

32.Claiming the diaspora: Elite mobility, sending state strategies and the spatialities of citizenship 《人文地理学进展获奖作品》

33.Geography and abstraction : Towards an affirmative critique 地理与抽象

34.Becoming differently modern : Geographic contributions to a generative climate politics

35.Economic geographies of power: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nalytical possibilities 经济地理学之力:方法论的挑战交叉学科分析的可能性

36.Ecosystem services : Tensions, impurities, and points of engagement within neoliberalism 生态系统服务:

37.Garbage matters : Concepts in new geographies of waste无用物质:新地理学中关于废弃物的概念

38.Race and ethnicity : Latino/a immigrants and emerging geographies of race and place in the USA 种族和民族:美国拉丁美洲移民和

39.Indigenous geographies I : Mere resource conflicts? The complexities in Indigenous land and environmental claims 本土地理学: 仅仅是资源冲突吗?本土景观和环境诉求间复杂性研究

40.City-regionalism : Questions of distribution and politics 城市区域主义: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3年

1. In quest of a new humanism Embodiment, experience and phenomenology as critical geography 探寻人本主义新体现、新经验和新

2. Geographies of postsecular rapprochement in the city

3. Geography and art. An expanding field

Site, the body and practice 地理与艺术:地点,身体和实践

4.Getting off the ground:On the politics of urban verticality 离开地面:关于城市垂直性政策的研究

5.From knowledge to action:Bridging gaps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降低灾害风险方面,知识到行动间的弥合研究

6.Henri Lefebvre:Debates and controversies 亨利. 列斐伏尔:辩论和争议

7.Cartography I Mapping narrative cartography 地图制作:

8.The geographies of cultural geography III Material geographies, vibrant matters and risking surface geographies 文化地理学:物质地理学,

9.‘A great space of murmurings’Madness, romance and geography 叹息的空间,疯狂,浪漫和地理学

10.(Re)enchanting geography? The nature of being critical and the character of critique in human geography 地理学的魔力?人文地理学批判的本质和特点

11.The necessity of a multiscalar analysis of climate justice 气候公正多标量分析的必要性

12.Revitalizing the production of nature thesis:A Gramscian turn? 自然生产理论的复兴:一种葛兰西式的转变

13.From resilience to resourcefulness:A critique of resilience policy and activism 从恢复力到资源丰富:

14.Geographies of production III Making space for labour 生产地理学:为劳动力制造空间

15.Geographies of money and finance III Financial circuits and the ‘real economy’货币和金融地理学:金融界和“真实经济”

16.Crossing the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divide II Inventive approaches to big data, mobile methods, and rhythm analysis

17.【M】Postsecular Cities: Space, Theory and Practice “后修道院式”城市:空间、理论和实践

18.【M】Rural

19.【M】Flirting With Space: Journeys and Creativity 与空间调情:旅行与创造

《Urban studies》2012

1.Socialist Summer-home Settlements in Post-socialist Suburbanization 后社会主义郊区暑期度假定居点研究

2.Making Scents of Transition Smellscapes and the Everyday in ‘Old’and ‘New’Urban Poland 制造香味

3.Multiple Transformations Conceptualizing the Post-communist Urban Transition

多维变换概念下的后社会主义城市转型

https://www.sodocs.net/doc/1714317607.html,work Accessibility and Employment Centres 雇佣中心和网络可达性

5.Cultural Industries in Small-sized Canadian Cities Dream or Reality? 加拿大小规模城市文化产业研究,梦想还是现实?

6.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Museums The Regional Value of the ‘Flexible Museum’易变图书馆的区域价值

7.Femininity As a City Marketing Strategy Gender Bending Rotterdam 作为城市市场战略的女性化——性别偏移的鹿特丹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

人文地理 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201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二)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1.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2.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3.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4.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5. 俄国流派:十月革命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前者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后者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文化区:是指各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商的分布 文化区有哪些类型(P23)☆2008 ①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 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②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 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③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 的区域自我意识。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形式文化区(例如确定一个民族的总的界限): 1.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 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例如,我们选择某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先需要根据语言学家的成果,确定能反映该语言的典型词汇的语音,然后进行调查。 2.一般情况下,经过调查,把有关数据表现在适当比例尺的图上,就能发现该语言分布现 象的特征。大体上,在该语言分布的相对中心区域,典型词汇的语言表现不仅典型,而且掌握这种典型词汇语音的人的比例高而且集中,从这个中心区向四周扩展,举例越远,其典型性就越弱。到一定距离后,就会与其他语言相遇,开始出现操其他语言的人。操不同语言的人共同生活交往,语言就出现相互混杂的现象。 3.对一个民族来说,民族往往是根据语言、宗教、风俗、心理等因素来划分。这些因素划 分出个因素的文化区并非一定都彼此吻合,这样在确定该民族的总的界限时就会有取舍。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 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 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 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 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 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 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 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 四、人种 (10) 五、民族 (10) 六、民俗 (10)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 一、农业类型 (10) 二、农业景观: (11) 三、农业区位论 (11)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 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 一、城市化概念 (11) 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

三、城市化机制 (12) 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 五、城市地域 (12) 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 七、城市体系 (14) 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 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 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 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 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 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 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 二、宗教的传播 (16) 第十章旅游地理 (17) 一、旅游文化 (17) 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 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 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 三、国家权利 (19) 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 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 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 可持续发展 (22)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浅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摘要: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科学体系。本文参阅已有文献的论点,就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Brieftalkthemethodologyonhumangeography Abstract:Human geography as a branch of geography, has its unique research methods. Modern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 is a multi-level, multi-branch scientific system. Refer to the literature of this article's argument,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of modern human geography. Keywords: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 Methodology

目录 1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3) 1.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3) 1.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 1.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 2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4) 2.1经验主义方法 (4) 2.2实证主义方法 (4) 2.3行为主义方法 (4) 2.4现象学方法 (4) 2.5存在主义方法 (4) 2.6理想主义方法 (5) 2.7实用主义方法 (5) 2.8马克思主义方法 (5) 2.9唯物主义方法 (5) 2.10后现代主义方法 (5) 2.11后结构主义方法 (6) 2.12女性主义方法 (6) 3 结语 (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6) 致谢 (7)

人文地理学专业英语

引言Introduction 人文地理学,作为科学王国中一支较小的学科,尽管常常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然而它却是一支最具活力的学科,它的研究主题——社会的空间组织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为许许多多形式的研究和朝气蓬勃的地理学者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最近3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文地理学家不断地接受他们以前很少遇到的其它学科的新思想、新观念,这样就给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 Human geography is such a subject full of vitalities despite of being neglected sometimes.Its research themes, the social-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s,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both various forms of research and geographers.In recent 30 years, the western human geography has so many variegated theories and ramifications.Human geographers have kept absorbing new ideas and opinions from many other subjects, which gives tremendous vital for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geography. 一、人文地理学的性质 Characters of human geography 1、地理学形成及分化 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geography 地理学(geography)是希腊语中关于地球和书写两个词复合词,主要研究人类生活空间的地球表面(Haggett,1990)。 Geography mainly studies the earth sphere that people live in. 大学地理学的发展一开始就受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学科分化的影响,研究自然环境的地理学称为“自然地理学”,研究人工环境的称“人文地理学”。 Geography studied in university had ramifications about “physical geography”and “human geography”because its development had been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from the beginning.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出现,地理学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通过英国和美国地理学家学会研究组对大多数地理学系课程和学科体系的调查发现,1990年代的地理学主要由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混合人文和自然地理学和其它领域四个方面所组成。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s and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demands, the definition of geography has been evolving continuously. As shown in a survey about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ubject system of geography, in the 1990s, geography was consisted of four branches: human geography, physical geography, human- physical geography together with other geography fields.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德国和法国的人文地理学萌芽 From late 1800s to early 1900s, human geography germinated in German and France. 1918-193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处在早期调查阶段 From 1918 to1939, 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was in the period of early survey. 二战后,主要从1960年代起,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互动与接轨,实现了从区域描述到诠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地点或地方关系的转变。 After the world War II, especially from the 1960s, human geography had interacted and linked up with other social sciences. It changed into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2009-2013北师大人文地理学专业考博真题

2014年考博试题 人文地理学 1、阐述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相似的动力机制,并分不同阶段说明各动力机制发挥作用的趋势排序。 2、说明地方制度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 3、说出地理学者相比历史学者在发觉地方旅游资源时的优势。 4、运用不同的地缘政治理论,说明俄罗斯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经济地理学 1、论述高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成后,对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可能产生的影响。 2、用经济地理学原理论述集聚经济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现在我国有8大国家级新区,通过看这8大新区,说出设立新区的因素。 4、试举例说明都市区和都市圈在经济地理学上的差异。 5、用经济地理学原理论述城乡统筹对聚落体系发育的可能影响。 6、论述利用海外资本对我国经济布局的可能影响。 1、2013年考博试题汇总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共4题,每题25分) 1、试分析影响城市内部地租空间格局的因素。 2、论述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确定旅游客源市场及规模的几种方法。 4、阐述马汉海权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解释当今地缘政治格局的适用性。 经济地理学(6选5,每题20分) 1、论述高速铁路对经济空间布局的影响。 2、论述绿色文明对经济空间布局的影响。 3、用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优势和劣势。 4、国家级建设“新区”(如浦东新区)已有哪些?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目前共有8个国家级新区: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行政级别为副省级,等同于计划单列市(如成都等)、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东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 5、论述都市经济区的特征,形成因素及机制。 6、沿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有哪些重大差异? 英语题型及分值 1、阅读理解(45分。7篇,45题) 2、翻译(40分。共三段,其中2段英翻中,1段中翻英) 3、写作(15分。概括摘要,浓缩成150字左右) 2012年考博试题汇总 《人文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1、举例说明结构主义机制在中国区域格局形成中的作用。 2、分析某一旅游区域资源独特性的地理学方法有哪些? 3、试用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空间格局。 4、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某一城市基础设施分布的技术线路。 《经济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1、用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城市空间结构。 2、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基础。 3、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基础及两者差异 4、“镶嵌或根植性(embedded)”的经济地理学含义及分析价值 5、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交通改善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有哪些? 6、试分析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发展差异。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地遥学院人文地理学考博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第1—3小题各位20分;第4小题40分): 1、试从新文化地理学角度分析文化景观; 2、用人口统计资料(大小表)可以分析哪些城市空间差异特征;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 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J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 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共招生14人,下设4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陶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旅游研究院院长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

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首师大考博英语 首师大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⒉★人文地理学的特性: 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 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

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 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 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①古代人文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 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 ②近代人文地理学: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开始分化为一 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③现代人文地理学:⑴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⑵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人文地理学就业前景解读

专业介绍 人文地理学属于地理学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就业前景 发展前景 人文地理下面有分很多方向:聚落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地理等等。就目前几个方向来看,发展最快速的是旅游地理,这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关,以至于旅游地理学有明显向设计和社会科学方向转移。其次就是聚落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向,这和国家最近的政治举措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人文地理学有史以来接到的国家最大规模的上千万的项目就是在这个方向,是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再次就是文化历史地理等方向了,这些方向大多是一些大学在发展着,但是项目较少,更多的是偏重理论研究。所以在就业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差异巨大。

人文地理学相对来说涉及面要小偏向人文就业选择面也要小待遇可能不是很乐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所有专业中,就业排名第817名,在理学类中,就业排名第27名。但也有好的去向如旅游局等旅游单位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等。 毕业生可到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旅游、国土、资源环境、城镇规划等经济建设、管理工作。总体来说,高校、设计院、科研所、或者考公务员去政府部门都不错,只要能力强,能去的地方很多另外就业的时候也可以去参考一些相近学科或专业的就业,与人文地理学相近的二级学科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几类学科都归属于地理学的专业下。 发展方向 (1)房地产行业 按理说,人文地理专业毕业最对口的去向应该是规划设计院,但近两年去房地产行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地关系、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相关的课题。如果进地产行业的话,比较对口的岗位有战略运营、投资拓展、产业类等岗位。 战略运营会涉及公司城市、区位、土地布局、业态选择等战略层面研究,关注国家房地产相关政策动向,撰写行业研究或可行性报告等。 投资拓展其实人文地理不是对口的专业,因为这个岗位招的专业主要是经济金融类、财务类、土地资源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一些地产公司没有设战略部,投拓部有兼顾公司战略层面的内容。所以人文地理在投拓岗优势也是研究城市发展动力机制、解读政策和规划上有优势,关于投资测算几乎是一窍不通的,所以毕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入学试题2002到2010年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入学试题2002到2010年《世界经济地理》考试试题 2002年: 1(试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2(试述当代跨国资本流动的基本格局。 3(试论网络经济与世界生产力布局的新趋势。 4. 从周边各国的地缘经济环境分析我国边境地区的开发开放前景。 2003年: 1(试述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与区域格局。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区域分工。 3(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论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 4(试比较分析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带与五大湖城市带的经济与空间结构特征。 2006年: 1(试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基本特征。 2(试分析二战后世界汽车生产和市场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试论世界石油的储、产、销的基本格局及其对我国石油安庆的影响。 4. 试论当前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007年 1(试论“9.11”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2(试述EU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3(试论当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特征。 4(下图是2004年美国本土各州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和企业数的分布情况,结合该图分析美

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08年 1(试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从当前石油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试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空间分布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2009年 1. 试论述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空间表现。 2. 试论述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地缘政治环境及我国与中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3. 试论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4. 试分析投资动机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区位的影响。 2010年 1. 试论述科技革命与产业布局的关系及当前世界产业布局的特点。 2. 试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与障碍。 3. 试论述中国科技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及优化其空间布局的方向和途径。 4. 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近年来出现了较明显地向上海等中国大城市转移的趋势,试分析这一 现象的发生机理及其对我国实施创新性国家建设战略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考试试题 2009年 1( 1. 试从人文地理学视角,论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核心内涵~ 2. 2. 试述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东西部区域差异、区际合作的近期和远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A.古代地理学b.近代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 2、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的分类 一般来说,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通常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3、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概念: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 (1)人地关系的传统(2)区域研究的传统(3)空间分析的传统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6、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A.社会性b.区域性c.综合性 7、世界和中国最早的人文地理著作 世界: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国:《禹贡》 8、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 古代地理学: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 近代地理学:拉采尔、白兰士、白吕纳、赫特纳、哈特向、施吕特尔、索尔 现代地理学:谢佛、加里森、阿努钦 9、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10、胡焕庸线 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1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或人文地理学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1)对科学认知的贡献(2)社会实践方面对决策的贡献(3)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文化区的概念及其类型 概念: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类型: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2、文化扩散的两种类型、概念 (1)扩展扩散: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 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2)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 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文化传播到该地的过程。 3、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4、文化整合、文化景观的概念 (1)文化整合: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2)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5、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三个方面? (1)聚落型式(2)土地利用类型(3)建筑 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哪三个方面? (1)人对自然的崇拜阶段(2)人对自然的独立阶段(3)人对自然的利用控制阶段 7、几种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适应论:一方面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 区域之间的关系;

主题三: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 帅婷婷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宁810008) 学号:20141013017 摘要:英国著名地理学家约翰斯顿,从哲学角度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外地理思想流派归结为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这些思潮对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相当深刻。综述西方各种流派及哲学思潮,旨在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思想,充实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流派,哲学思潮 1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

人文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地理学的三个阶段P1 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 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地理学进入近代科学阶段; 3、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了对近代地理学的“革命”时期,特别是在人文地理学内部。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P4 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 四、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德国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文化区的类型及其特征P24 1、形式文化区:具有特征典型的核心区、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减弱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 2、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功能中心(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尤其是政区、社区的影响)位置是明确的,边界的界限确切或没有。 3、乡土文化区: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通过感情或符号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 二、文化扩散的类型P26 1、扩展扩散:【特征】(1)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目的性强,接受时就准备传播,不分等级,如同传染病一样;(2)等级扩散:层次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等级顺序;(3)刺激扩散:文化形式变化大,不是原封不动的接受,而是受刺激和启发后的改变;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摈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 2、迁移扩散 三、文化景观研究3方面P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