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p4)

2、商品的基本属性 (p5)

①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3.货币的产生与本质(p4—5)

(1)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p5—7)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如价格为,标价为)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特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其他职能

③支付手段(商品与货币交换有时间差,如地租、利息、税款、工资);④贮藏手段;⑤世界货币。

2、纸币

(1)纸币的含义P7

★(2)纸币的发行

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8)

A、超过这个限度:通货膨胀

a、含义: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b、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c、表现:物价全面的、持续的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B、小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通货紧缩

a、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现象。

b、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c、表现: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信用卡与支票

(1)结算: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和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2)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A、含义: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注: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特点、优点)

②支票:

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B、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2、外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百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哪种货币汇率升高,意味着这种货币升值,反之则意味着贬值。

★(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①利:有利于我国进口,出国留学、旅游、投资,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减轻外债压力

②弊:不利于我国出口,引进外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失业增加。

(4)保持人民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回答(一)(二)1)

(一)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价格下跌。

(二)价值决定价格(决定性因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P13)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p14)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等价交换:交换双方商品价值量相等。(即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关系P15)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某种商品价格上涨 (16)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p17—18)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b、未来收入预期越乐观,当前消费水平可能越高;c、人们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低。

★如何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根本途径),增加居民收入(主要途径),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因此要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做理智的消费者。

(二)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②意义: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消费观(P20)

1、四种消费心理(p20—21) 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2、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哪些正确消费原则(p21—22)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理论原因: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的决定作用。

②现实原因:A、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③意义:P30

2、怎样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①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33第一段

2、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3、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①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如何坚持这一制度: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企业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类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P37-38

注: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等额股份,不发行股票,股份不可以随便转让;

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可以转让和流通。

(3)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监督机构(监事会)。

(4)公司制的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二)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通过企业的兼并和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及其意义P41

2、就业的意义:P42第一段

★3、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①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国家: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④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享有哪些权益:P44第三段

2、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证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3、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劳动者:

基础:劳动者要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③企业:遵守职业道德,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一)储蓄存款

1、含义:P45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另外还有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直接目的——利息

A、影响因素:本金、存期、利息率水平。

B、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随时存取)和定期储蓄(约定期限)P46

5、储蓄存款的风险:通货膨胀存款贬值、定期存款提前支取。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P47

2、我国商业银行的构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①主体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②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他费用

(3)结算业务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一)股票

1、含义和性质:

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性质:入股凭证;所有权证书。

★2、股票的特点:

(1)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可以转让。

(2)流通性强,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3)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3、股票收入: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因素影响)

4、股票市场的作用:P49最后一段

(二)债券

1、含义和性质:债务证书。

2、种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三)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1、商业保险的含义及特点。P41

2、商业保险的分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商业保险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目前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张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必然性——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

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要素分配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从根本上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公平提供物质基础。(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准球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利,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导致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1)扩张性财政政策:

①适用前提: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②具体措施:政府实施这一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如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适用前提: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具体措施:政府实施这一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和分配政策(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影响是基础性的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3)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A、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B、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财政支出

(1)内容: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等。(2)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相等、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收大于支的余额。

财政赤字:支大于收的余额。

二、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作用:有国就有税,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障。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3、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这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4、三个基本特征联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税法。

A、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B、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

5、税收的种类

(1)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必要性p72第一段

2、几种违法逃税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注意:骗税是骗取税收优惠的行为,如骗取出口退税,虚报自然灾害片区税收减免)

3、公民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

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纳税。

权利意识: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不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竞争、供求。

4、市场调节的优点:

(1)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不能调、调不了。

(2)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自发性(在自身眼前利益驱动下做出不正当的经济行为)、盲目性(片面掌握信息,在利益驱动下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滞后性(市场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有一定的时间差。)(3)仅靠市场调节的后果。(P81页)

(二)市场秩序

1、市场规则

(1)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

(2)市场规则的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2、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是什么: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原因。(P80页)

(3)措施。(P80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

1、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P83页)

2、宏观调控的含义。

3、宏观调控的目标。(4)

★4、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政策、计划)、法律手段(立法、司法)、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制性命令、批示、规定)。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标志: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具体体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原因。(P87页)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原因: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原因: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原因: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要求: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一政治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 念上的货币;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5、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民币是我国的法 定货币 6、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 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 值上下波动 4、互为代替品的两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 需求量,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5、互为互补品的两种商品价格上升,不止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是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6、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3、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4、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 5、恩格尔系数减少,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6、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里、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7、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当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一】 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说是买方市场。 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3、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水准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每个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所以,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 的地位。 赚钱: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赔钱: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 【二】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 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 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 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 优点。 (3)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有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3、(1)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 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2)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学习目标及备考策略 1、根据考情,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小块知识串的整合。 2、重点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关信息;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各模块的知识并运用。 【二】考点主干知识解读梳理(请你运用尝试回忆法,默写填空,查漏补缺) 【热点追踪】---摘自2012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实施结构性减税。-------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 【小纸条:①纪念币可以再市场上流通吗?②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有何影响?】 2.信用工具与外汇 人民币 (有利于) 升值

6、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注意选择题) (1)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为:;按消费的对象分为;按消费的目的分为。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和增加,限制和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提高,改善。 7、消费心理及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②;, ③理性消费;保护环境,④;,艰苦奋斗。 8、(提高)消费的作用(意义) 一、计算题公式总结篇: 1、现价值量=原价值量/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贬值幅度) 3、升值问题:谁升值,谁贵了。例如:原6.6元人民币=1美元若人民币升值10%, 则6.6元人民币=1×(1+10%)美元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则100元人民币=800外币 算一算: 1.、(201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2009年某国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 3、(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元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4. (2011全国卷新课标)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5.如果以前一件人民币10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二、函数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人教版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期中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人教版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 费期中知识点】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生活与消费首当其冲的成为重点内容。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期中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在平时的考试中,能够利用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来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以及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商品的质量、喜欢购买物廉价美的商品等现实问题。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就需要利用货币的职能来解答。高考中侧重于运用,如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国家和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及维护食品安全问题。运用纸币与通货膨胀的知识分析当前物价升高,通胀预期增强及其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命题形式上来看,以选择题为主,多采用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对于货币与财富这个考点我们只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即可。 虽然结算与信用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信用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信用工具。然而无论是高考还是其他考试中对这个考点的考查较少,以了解为主。关于外汇和汇率,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近几年高考题中以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多次考查。无论是高考还是其他各类考试都要把次知识点作为备考的重点。运用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等知识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问题及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和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典型例题: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A.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汇率升高,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C.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世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含义? (1)纸币是由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6、汇率的含义?外汇的含义? (1)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和意义? (1)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 11、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当前可支配收入(2)未来收入预期(3)收入差距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2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精心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一、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意义是什么?★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1)) (2)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四、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 1.调节生产。(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减 2. 3. ;反 来收入可能性就会加大;反则反。③社会总体消费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下降;反则反。⑤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影响人们消费。 六、恩格尔系数

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关系: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七、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是什么?★ 1. 2. 3. 4. 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 九、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⑤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1 2 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作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支配地位。 十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学习实践】高一政治必修一《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生活与消费》知识点 梳理 课 件www.5y https://www.sodocs.net/doc/1113528007.html, 一、生活与消费 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4.信用工具和外汇: 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l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高一上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上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动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升劳动力的质量,提升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E.才能持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合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合的部分。 【二】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有)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合。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相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有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政治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测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近几年,金银纪念币发行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央行公告表示,2015年将发行生肖贺岁普通纪念币各1枚。其中,2015年生肖贺岁普通纪念币为新一轮生肖贺岁系列普通纪念币首枚,中国人民银行将在2015-2026年每年各发行1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以下对金银纪念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法定货币,国家可规定其购买力 B.纪念币的价值由它独特的收藏价值和纪念价值决定的 C.纪念币的面值是由国家规定

D.它只具有贮藏手段而不具有流通手段 [答案] C [解析]金银纪念币由金银等贵金属制成,属于货币,它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其价值是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收藏价值和纪念价值决定的,故B错误;其购买力由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由国家决定的,故A错误;其属于法定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故D错误。 2.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款捐物。对捐赠的救灾物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D.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19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2019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这也是政治考试中比价好得分的科目之一。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 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系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原因: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力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1. 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汇价):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100单位外币:?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1单位人民币:?外币 所以,在人民币与外币的同一次兑换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不能同时升高或降低。

2.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 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对人民生活的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 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1.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当某种商品的价 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1. 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其中,居民收入包括: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 2.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中所占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练习题 第1节神奇的货币 1、(2018·全国Ⅲ卷)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互为替代品的知识。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是市场竞争的结果,①符合题意。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购买智能手机,②符合题意。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④说法错误。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才能相互替代,③表述错误。故选A。 2、(2017课标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C8 000元是电脑的价格,货币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购买了笔记本电脑,表明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A、 B、D不符合题意“世界货币”“贮藏手段”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选C. 3、(2016·北京卷)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 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②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 A.①③B.①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A、货币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属铸币在流通中有缺陷,这些在使用中易磨损,成为不足值货币,而纸币成本低更易于保管、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B、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注: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