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

何芬

背景音乐以其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意境,相比其他音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巧用背景音乐,一方面可以改变单调、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背景音乐,营造氛围,进入状态

学生课间经过十分钟的休整,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时,有一个注意转移的过程。课前利用背景音乐来吸引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音乐中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可消除课前的疲劳,静心投入学习之中。科学家研究表明:小提琴、钢琴演奏曲对人有镇静安抚的作用,民族音乐里的古筝、琵琶演奏曲的镇静效果特别明显。古筝曲灵动悠远,扣人心弦,用这些古朴的华夏音乐陶冶情操,感染学生,既能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又使学生更加热爱炎黄文化。政治课经常被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这是一天当中学生精神最差的一节课,若教师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在课前播放一些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更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以便投入新知识的学习。在这一环节,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钢琴曲《仲夏夜之梦》、《天空之城》以及班德瑞的《春野》、《沿着晚上》、《幻想》、《雨后》等优美的曲目,我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活用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就要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引“生”入胜。利用适合课本内容的背景音乐导入新课,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尽快地融入特定的氛围中。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入时,我首先创设这么一个情景: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靠在窗边,遥望着远处的山,在静静地思索着“山那边是什么呢?”。教师随后播放一张张幻灯片:“繁华的都市”、“美丽的校园”、“明亮的课堂”、“丰富的校园生活”……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可是,在山的这一边呢?”。此时,教师一边播放背景音乐《殇》,一边展示一张张幻灯片:“新建教学楼无力添桌椅,学生跪地上课”、“一学生在砖块上写作业”、“破烂的茅屋”、“褴褛的衣裳”、“吃着只放了一点盐的白饭”、“走艰险的山路”……听着大提琴那舒缓、低沉、哀怨的旋律,看着这些幻灯片,学生不禁感同身受,深深感受到山这边和那边的差异。此时,教师顺势抛出本课的主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入了课本内容,避免了强硬的理论灌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妙用背景音乐,突破重点,加深理解

高中政治课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运用音乐进行渲染,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在振奋愉悦的情境中接受

知识,思考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要解决的重点知识是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为了突破这一重点知识,我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首古筝曲的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然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顺势展示出幻灯片:材料一: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材料二:中国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的一枝奇葩,无论是清脆的唢呐、悠扬的笛子,还是如泣如诉的古筝、琵琶和扬琴,均独具东方神韵,令人荡气回肠、如醉如痴。最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材料一中古筝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从过去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2)通过材料二中古筝内容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一边听着《高山流水》典雅柔美、悠扬动听的古筝曲,再回过来思考这两个问题,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很巧妙地突破了重点。

四、巧用背景音乐,制造高潮,促进领悟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如是。课堂也需要高潮波澜,忌讳沉闷平淡。“课堂高潮”作为诸多教学环节中最精彩诱人、最动人心魄的教学环节,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更为苛刻、直接,它既生动活泼,又神思飞越,是情的激荡,是智的开掘,更是能的升腾。因此,教师应该像一个高明的剧作家,让自己的课堂跌宕起伏,

摇曳多姿,引导学生在课堂高潮中,领悟无涯学海的壮美。而将政治课堂推向高潮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巧用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的渲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形成课堂高潮。比如,在2007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文化组第一名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中,来自衢州二中的胡震芳老师就是巧用了背景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制造了政治课堂的高潮。她在探究“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时,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第一个是问题情境,第二个是视频情境,第三个是语言描述情境,而将整堂课推向最高潮的正是第三个情境。具体内容是:一段《神秘园之歌》的忧伤的音乐响起,随着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胡老师动情讲解: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的努力付之东流;我们的2万多件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躺在大英博物馆里;斯坦因(敦煌国宝的最大盗墓者)等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不断暗示,正是由于他们的长途跋涉,才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这段描述在舒缓、柔美、忧伤、缠绵、如泣如诉的《神秘园之歌》的渲染下,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忍不住落泪。因此,当音乐结束时,全场震撼,学生们默默无语,油然而开。重振中华文化的强烈使命感,无形当中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五、善用背景音乐,精心结尾,深化主题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这

说明结尾对上好一堂课具有重要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结尾。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因此,高中政治课善于运用背景音乐来帮助结尾,能增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也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在2011年11月宁波二中举行的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来自台州一中的徐菊红老师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结尾:“思考在继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和广度,而在于厚度和深度;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付出了什么。每日在岁月里穿行,不正是为了用爱去沉淀人世间更多的美好吗?面对纷纭复杂的滚滚红尘,我们的灵魂经常流浪于欲海之中,那么,请放下浮躁与虚华,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可贵在于追求!”徐老师一边饱含深情地朗诵着这段文字,一边播放班得瑞的《初雪》作为背景音乐。在《初雪》这一柔美、清新、纯净、舒缓动人、空灵飘逸的音乐旋律的烘托下,立刻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让听者心中涌起美妙的感受,融人一个纯美洁净的飘渺世界之中,也进一步理解了教师所表达的深邃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化了主题。

由此可见,背景音乐在政治课中恰当好处地运用,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不仅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政治课堂的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一中)

浅谈如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3-02-06T16:06:49.46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9月供稿作者:李琳[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出台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创造了条件,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李琳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出台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创造了条件,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转换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学科也是如此。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策略课堂优化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学生期待,但收效甚微。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就能保证课堂的实效。因此,精简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将教材中时代性、科学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性、丰富的人文性以及“三维”目标深入浅出地挖掘出来。如果教师不打破陈规,不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而错误地认为:教师是教书,学生是读书,教师只教课本知识,而学生也只有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就无法突破陈规达到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一步巩固、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不离开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因而创设一个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情境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迸发激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一些活泼、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运用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泼,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再次,思想品德课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得好,学生容易去体验和感悟、并产生共鸣。由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为此,教师就要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将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等新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以开阔视野,激发学生了解社会、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学生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首先,要教会学生“听”。所谓“听”,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要在听中想,以想促听,并作必要的记忆。其次,要教会学生“看”。要认真地看教材,看板书,还要仔细观察教师的直观教学手段。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看书;一节课的重、难点鲜明地出现在板书中,学生可一目了然。因此,在培养学生“说”时,教师要先耐心听,有时帮助他们组织语言,有时要及时给予启发,随着学生语言的不断积累,教师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要使学生不但能独立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而且能把看、听、想、说建立起的表象,通过语言内化为一种能力。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发展的一定的程度,对教师的说法和书中的见解,常常提出疑问和不同看法,虽然有时显得片面和主观,教师也要给予鼓励,甚至巧妙地引进竞争机制,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良好教态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如果教师总是一本正经,摆着一副居高临下的姿势,板着一张脸走进课堂,那势必使学生产生反感、惧怕或抵触情绪。如果教师讲课表情生硬,语言乏味,这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提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对学生抱有成见,在课堂上借故挖苦、奚落学生,甚而体罚学生,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感,进而发展到厌恶教师所教的这门课,形成逆反心理。当学生逆反心理发展到极端时,就要出现抵触、对抗情绪,导致学生的“厌学”。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真情换取信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上课时就十分注意做到这一点,即使再累再疲,可一走进课堂就充满激情,讲课中注意做到情真意切,以情动人,以声引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楷模来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结合时事实例,理论联系实际 时事实例就发生在当前,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学生对此肯定不陌生。它增强了教材内容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在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时事热点问题与教材基本知识紧密结合,力求把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比如在《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题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糖高宗”、“蒜你狠”、“豆你玩”、“向钱葱”等现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知识点。又如在《政治生活》中结合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理解“政府的职能”;结合总理的两会答记者问,导出“政府的性质和宗旨”;结合刘志军案件和审计署对京沪高铁的审计,懂得政府的权力为什么必须受监督,同时通过设问导出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等等。时事实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做有心人,一定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忱,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要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的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转换教育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摆脱“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陈旧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夯实基础。

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 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篇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 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来说,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来看,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1)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 (2)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按价值构成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原理和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可以分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1)三大交换关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有三大交换关系: ①第Ⅰ部类内部c的交换。 ②第Ⅰ部类内部v和m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Ⅰ部类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v和m需要与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以消费资料形态存在的c需要与第Ⅰ部类交换。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应该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Ⅰ(v+m)=Ⅱc。 这个公式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Ⅰ(v+m)≠Ⅱc,则第Ⅱ部类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就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同时,它所生产的消费资料也就会有一部分不能全部实现,会给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造成困难。 3.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从第Ⅰ部类来看,如果Ⅰ(v+m)=Ⅱc,则第Ⅰ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 3.教学对象 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 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 2.构成 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 3)学法指导 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 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②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 发现和解决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赵熙秋 教学内容分析: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撑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和高尚的志趣、开创进取的精神,才能培养耐挫的品质。教会学生一定战胜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 发动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学生的实际,互相交流抗挫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战胜挫折的方法,因为前面已讲清了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的挫折,挫折具有两重性,应将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途径。 教学难点是探索创新。探索创新与挫折之间的关系在前面没有涉及,因此讲起来学生会感觉接受困难。教师要讲清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失败,需要人们正确面对,努力克服。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发明创造并非是名人、伟人才能干,任何人都能做到。 教法建议:。1、运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也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 2、学生谈白身遇到挫折后白己如何解决的?(谈方法) 3、探索创新时可利用实物、学生体验、看录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4、听歌曲〈〈水手》并欣赏名人名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战胜挫折离不开信心、理想、勇气。 教学设计实例 (投影): 试看大风雪,独立有青松。 又看耐春寒,篱边长忍冬。 千锤百炼后,才见思想红。 ------- xx (问题)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是被压倒还是象诗中的青松一样,经受挫折的考验,去战胜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呢? 三、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投影):同学们看两位伟人的事迹。 1、清代作家蒲松龄落第后,并没有被落第造成的挫折击垮,下决心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样写了,也这样做了。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 2、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十年动乱期间被送进专政队”,被当作白专典型”遭受批判,受尽谩骂、嘲讽和打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以顽强的毅力专心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终于提出了震动国内外数学界的所谓陈氏定理”,为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学们思考两位人物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挫折?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白己的主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白己的志向而奋斗。 1、培养承受挫折:

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3-06-28T10:26:56.3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5月总第118期供稿作者:陈新营王国喜[导读] 教育心理学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促使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 陈新营王国喜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262500 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观念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活动组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讲课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开发探索思维。探索性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能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因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四、利用学科整合多方面优势的培养促进教学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各方面的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教学目的。 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不同观点或引发更深次思考的话题。在开展话题时,常用的方法是讨论、启发、引导;形式可以是同桌、小组讨论,男女生轮流发言等。课堂活起来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要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要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出来。 六、注重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心理学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促使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使他们觉得所学的知识不是空洞的,而是切切实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准、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确实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同时也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如何让学生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会创新

如何让学生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会创新 如何让学生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学会创新 内容摘要:21 世纪的中国呼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用创新教育的理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呢?本文主要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趣的课堂活动、创新型教学评价这三个角度介绍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学生;创新;政治;教学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创新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打破常规,让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中学会创新 旧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被动地学习。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不到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不到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常规,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学生的说法。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主动与学生互换角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例如,在讲授《消费者的权利》这一课时,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当老师,要求他们模仿老师设计出教学过程。我首先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出一个同学作为组织者,组织同学们进行集体备课。我让学生自己来当老师,要求他们模仿老师设计出教学过程,哪组设计得好,哪组就派代表来讲。我指导学生设计教学过程时,先给他们一些教学设计做为参考。接着,要求学生模仿设计,很多同学做得很好。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备课”,在正式讲课前就把课本知识消化了很多。在学生们的设计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设计非常棒,他们在模仿老师的设计中有很多创新的亮点。在他们的设计过程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其中有一个组的设计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他们把消费者比喻成上帝,全课他们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重要的上帝。对于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决定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把消费者比作上帝。 环节二:倒霉的上帝。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不但没有得到上帝的待遇,有时还会受到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终极笔记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段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它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获得货币,后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二者区别:它们买和卖的顺序是相反的,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G-W-G’。G’=G+G即原付货币额上加一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是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值,从而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3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繁衍后代,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着眼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而要达到以上目的,这就需要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呢? 一、转变观念,坚持科学的教学导向,突出一个“新”字 课堂教学要适应新课程课标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目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被剥夺,师生间没有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收器”等现象。而具有创新教育观念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课堂意识,创新课堂思维、创新课堂品质和创新课堂的技能,应该给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已有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增长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创造”;不仅让学生学会创造,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更能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惟有以此作为教学导向,在实践中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一个“求”字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结果好坏的决定因素。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发生认知冲突,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主要靠自己,教材只是为自己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仓库,只是把自己引进知识大门的向导,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拿到钥匙,掌握方法,打开知识的大门,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揭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摘要:通过审视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着重分析了 其在定量分析、方法引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得出了应当从推进研究方法 多元化、推动行为主义革命和激励方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的结论。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价值取向;方法缺陷;绩效体制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80-0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从 翻译、介绍、述评西方相关著作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它们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重要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当前还存在诸多 缺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真正出现。因此,归纳分析当前学科 研究方法的不足,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趋势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研究自建国之初即有学者有所涉及,但是,当时的研 究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以政治立场为取向,政治色彩和意志形态色彩比较浓厚, 研究方法也基本采用传统的政治、历史研究方法。六七十年代,西方国际关系理 论界掀起了科学行为主义革命,大批属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 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这次革命带来的方法论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作为社会科 学的国际关系的方法论范畴。而到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 国际关系中分离出来时,方法论革命带来的成果已经体现在其研究成果中。金德 尔伯格、吉尔平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即运用经济学和数学方法,从货币、价格等 角度论述了霸权国制定的价格体系、提供的公益等与世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在其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基本延续了这一研究方法,纷纷将统计分析、博弈论、公共选择等理论引入其研究,力图使之定量化、 精确化、可验证化。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之后,在翻译引进述评西 方相关著作的同时,已经有学者意志到了革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随着与西方学 术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加上我国跨专业互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数学 研究方法被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范畴,研究成果的定量化、精确性日益受到学者 的重视和推崇。 二、当前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只有短短30多年的时间,而在我国的发展更是只有20多年,因而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在本体论、认志论、方法论、范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研 究相比,在学科的独立性、方法的多元性、研究绩效激励体制方面则存在着明显 的差距。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因素的结合,而其 诞生时日又适逢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影响举足轻重的第二次论战,即传统主义 与科学行为主义的论战,这次论战在国际关系学科中掀起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大 量自然科学与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得益于此, 国际政治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即具有研究方法多元化的优势,例如作为其诞生 标志的“霸权稳定论”,其提出者金德尔伯格和吉尔平即应用经济学范畴的“公益”、“价格”、“搭车”等理论论述霸权与国际体系特别是国际经济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政治《学会宽容》 教学设计 太平中学教师:吴敬华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学生在我与她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层面的宽容心态。 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宽容就是正确处理自我与她人关系、形成与谐氛围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3.“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与理解“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从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瞧待“宽容”问题,及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宽容”心态下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宽容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意义;知道怎样做到宽容。 2.明确宽容就是有原则的。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她人关系就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认同宽容就是正确处理自己与她人关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与心态。 教学难点 宽容就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就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她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

活动一:“小宽的寝室” 一位叫小宽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二,被批准可以住宿,今天的问题就发生在小宽身上。我们与小宽一起走进这个寝室,瞧瞧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宿舍有这样5位室友: 小华:直言快语,心里装不住事,丢三落四。 小阳:爱好运动,爱熬夜,有时睡懒觉。 小平:特别爱整洁,不喜欢别人随便动东西。 小童:不太爱说话,怕吵,爱好文学。 小宇:成绩优异,出口成章,说话爱引经据典。 1.提问:假如您就就是小宽,在这些人里,您最喜欢谁? 2.提问:前面同学选择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3.提问:与谁相处起来可能有困难? 4.引导:与自己在性格与习惯上有差异的同学相处可能有困难,那能否让她们与自己保持一致呢? 5.提问: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彼此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在我与她人关系中,学生首先遇到的就就是面对彼此差异。正确处理我与她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彼此差异。 1.通过学生表达自己面对差异的喜好,考察学生的原始经验。 2.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是客观存在的,差异使世界丰富多彩,差异帮助我们学习并提高自己。差异既不能消除,也不应消除。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面对人与人差异的宽容心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在差异中发展自己等。 活动结论: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尊重、欣赏;在差异中成长。 二、面对生活冲突 ——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活动二:“合唱节风波” 本校举行合唱比赛快要到了。周一下午5:00放学后,班主任让小宽带领班级排练合唱。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圣才出品】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4.1 复习笔记 一、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1.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的一般特点 (1)增殖性。这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资本总是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资本一旦停止了增殖,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 (2)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3)返还性。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4)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 3.资本的形态 (1)货币资本形态 货币资本形态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是资本最一般的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

(2)实物资本形态 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实物资本包括: ①生产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 ②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 (3)无形资产形态 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等。 (4)虚拟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 ②收入资本化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股票、债券、资本所有权证书等。 4.资本价值流通与一般货币流通的区别 一般货币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G-W-G′,其中G′=G+?G,?G表示资本的增殖额)。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见表4-1。 表4-1 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策 略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一) 一、课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质量、效率是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近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追求各行各业实践活动的更好质量、更高效率及更佳效益为目标的。教学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亦应以质量和效率为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这就触及到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学科教育系统中的主要课程之一,作为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也是任何其他国家的课程设置所无法类比的。在历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都有这样的提法:“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当我们审视思想政治课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历程,却又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确还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多年来,我们一方面在强调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首要性,但另一方面其有效性、教育性却是难以保证、难惬人意。归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诸如: ①教学缺乏合理的策略指导,达不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效果,难以实现发展性教学的目标,也难以使学生最终适应21世纪“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教育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常规) 一.备课 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思想素质;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关注各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学习和钻研《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掌握处理教材的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并于开学初编制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3.在授课前一周写好教案。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提纲、教学手段和方法、板书设计、课时安排等。 4.课前要做好辅助教学的准备工作。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实施教学。并从教学

实际出发,恰当安排教学环节,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 2.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双边的活动。 3.要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讲清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同时,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5.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中要讲普通话,教学语言要准确;板书要规范;着装要整洁;教态要自然。 三.作业 必要的作业对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十分重要。其基本要求是: 1.要根据教学要求布置适当的作业。 2.要及时、认真地批改和讲评作业。 四.辅导 教学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种措施。其基本要求是: l.辅导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分类辅导。 2.辅导的态度要亲切,方法要多样。 五.考核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1、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构建立体化教育框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首先要解决好育人为本的问题,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革命。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2、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课活动,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活动起来,学生大声说话,大胆质疑,大气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学生的自主与自信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可以大幅度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高方向发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