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信工研会办公室韩朝相黄武龙前言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从此,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来自共青团中央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而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大学生志愿者数目逐年递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化问题愈显突出。志愿服务的现状背景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互助、协作精神的不断增强,志愿服务深入到了众多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逐渐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了解社会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到人们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志愿服务活动机制不够完善、社会支持率低、法律环境不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产生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天然优势。从目前中国志愿服务现状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例如首先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缺乏深刻理解。对志愿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志愿者志愿服务缺乏自愿性与自主性,影响志愿服务

常态化建设。其次是志愿服务培训制度缺乏系统化。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志愿者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化。最后是志愿服务实施缺乏规范化与持久性。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也不健全,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少,这些成为制约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障碍。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的必要性

1.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传统美德相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所承载的奉献、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建立长效机制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将有利于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2.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志愿服务活动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3.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促进校园环境的优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开展校园清洁、回收电池等校园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大学生的身体力行,共同营造优美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受助者为本,要求大学生热

情服务,帮助他人克服困难,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志愿者之间互相鼓励、相互关心、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会影响更多的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文化培育、风尚引领等方面全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因素

1.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不少问题

当前的志愿服务活动比较单一,服务空间主要集中于边远农村及社区。活动类别主要是“三下乡”、社区服务,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活动涉及较少。暑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但过程、结果却往往销声匿迹。统计上报的社会实践小分队多达上百支,而实实在在参加活动的并不多,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并没有明显提高。如,每年3月5日的志愿日,各高校都会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出现“爱心扎堆”现象。这种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教育内涵,大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很难有所收获,其思想道德水平、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很难有明显提高。如,学生学习场所和生活的环境卫生难以保持,墙壁、桌面乱涂乱画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及其蕴含的价值并没有成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志愿服务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

2.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制度、组织管理工作不完善

缺乏法律保障和志愿服务活动经费

(1)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相对于国外,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活动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模糊。大学生参与

志愿服务的主要渠道是学院组织和社团组织。这些组织往往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能力,国家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也没有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使很多学校组织者因志愿者的安全问题而取消部分很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

(2)经费投入不足。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义务的爱心活动,但也需要一些必要的活动经费,如服务过程中的车票、餐费、材料费等,这些费用由于高校投入有限,很多学生不得不自费献爱心,而他们也是消费群体,没有收入,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爱心活动便很难维持。

3.组织管理工作不完善

(1)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培训。部分高校组织者对大学生志愿者缺乏有效的培训。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的不仅是时间和热情。只有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现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的培训往往是交待任务和注意事项,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明显。

(2)信息不对称、志愿者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服务需要和志愿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缺少沟通,于是出现了需要服务的未能得到帮助,而有的地方则被“踏破门槛”,“被服务”,这就浪费了志愿者的资源。

(3)激励和评价制度不健全。每一项志愿活动结束后,组织方往往对活动效果缺乏客观的评价,经验交流和活动总结较少。在年度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中,只对表现优秀的极少数志愿者进行表彰,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得不到鼓励。这种既没有物质激励,也缺少精神激励的现状造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热情、参与人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递减的现象。

促进(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对策(方法、建议、手段、有效途径)

针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应该重点着手以下几方面工作,尽快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以便于全面、有效、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参与率,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要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典型示范作用,弘扬志愿精神,树立“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志愿者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全过程;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环境,将德育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树立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将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完善高校扶持和社会协作机制

(1)完善高校扶持机制

一是把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和志愿服务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建立大学生志愿活动爱心基地。爱心基地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重要条件,选择服务基础好、学生受益多、服务对象满意的服务单位建立多功能的志愿服务活动爱心基地,促进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开展暑期基地回访,总结志愿活动效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等品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精品化、专业化。

三是进行科学的评价与激励。为确保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志

愿者服务的有序开展,可以从志愿者服务的时间、质量、类型等多维度评价志愿活动的效果,给予不同的奖励,实行志愿服务学分制度,并计入大学生个人综合测评成绩中,作为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

四是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奉献了时间和精力,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学院要通过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等形式,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使活动顺利开展。

(2)完善社会协作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想得以长足发展,必须得到各级党团组织和各部门的支持,共同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活动;高校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服务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培育、宣传典型,使志愿服务活动取得实效。落实法律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打造宽广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由简单的利民服务向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服务转变,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从随意性、突击性发展为长效性。

3.构建志愿组织建设的管理体系,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

一是建立注册、登记、认证制度和大学生志愿者信息动态资源库,完善大学生志愿活动组织的管理制度。

二是规范培训制度,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各组织机构要针对活动的内容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制订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动力。

三是优化服务项,提高服务水平。要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特点设计活动项目,

形成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建设志愿者组织的网络化体系。依托地域网站,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专区,实现大学生志愿者的不同组织间的联盟,以协调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志愿服务的效果,让志愿者、服务对象双方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快乐、温暖、激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认为,“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精神是激励市民参与志愿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的全面、细致的宣传,促进志愿者对志愿精神内涵的深刻、全面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对志愿服务基本观念的普及教育。如,在中小学中开设志愿服务相关理论的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志愿服务的精神、基本理念以及慈善事业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史、著名的志愿者组织等。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的活动、典型人物的宣传广度、密度及力度。可以在公交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悬挂条幅、播放大屏幕广告,或者在人口密集较大的公共场所发放有关志愿服务的调查问卷,在全社会形成对公益事业的响应热潮。第三,由政府牵头,企业及学校等各个部门推出对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的倾斜性政策,技术上引导公众重视公益服务活动。只要全社会形成了“志愿服务时时刻刻”的文化氛围,就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志愿服务培训体系。

针对目前牡丹江市志愿组织提供培训和志愿者接受培训的现状来看,有50.7%的志愿者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77.1%的志愿者认为培训时间不够,只有11.0%的人认为培训时间足够。此外,在49.3%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当中,有30.0%的人接受了1—5小时的培训,23.8%的人接受了6—10小时的培训,由此可见,志愿服务的培训远远不够,显然无法满足提高志愿者素质、改善志愿服务的需要。因此建立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体系的完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要制定好培训的制度,二是要完善培训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志愿者肩负着改善社会环境的“重任”,志愿者自身的素质对于志愿活动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志愿者组织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培训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志愿者提供相关的培训。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志愿者的特点努力完善培训的形式和方式,健全志愿服务实施的规范化、持久性管理。充分发挥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发展需求,确保更多的人长期、持久地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之中。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为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提供一个动力机制,弥补仅靠志愿精神支持略显“单薄”的状况。目前,牡丹江市虽然有一些激励机制,如即将进行的百名志愿服务明星评选活动、社区中的社工表彰活动。但是,这些措施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少、周期也比较短。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地区的激励机制,如中国台湾地区的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志愿服务满3年,服务时数达300小时以上者,可以向地方主管机关申请核发志愿服务荣誉卡,该卡可以在一些收费的公立风景区、娱乐场所、文教场所等享受免费待遇。而对志愿服务时数达3000、5000、8000小时以上者举行公开仪式,分别颁发志愿服务绩优铜质、银质、金质奖牌

及证书。此外,各业务主管机关或运行单位也都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在客观上都发挥着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我市,要促进志愿者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做保证,还要保证这些激励措施能够较好地实施。这样,既可以激励志愿者长期持久地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而且还可以减小一些功利性动机对志愿服务的影响。

(四)建立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

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需要建立政府、社会团体、企业支持的社会网络,鼓励并监督企业支持志愿服务事业。要推动志愿活动不断发展,必须使企业成为支持志愿活动的重要力量。其一,企业的捐款是志愿者组织持续开展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二,企业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能够开拓志愿服务的领域;其三,企业在招工时对志愿服务经历的倾斜能够鼓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鼓励企业支持志愿服务事业,首先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比如,可以借鉴美国的“慈善免税”法律,将对企业慈善捐款抵税的规定尽可能细化、操作化。同时,建立“企业慈善信息数据库”,将企业的上述信息记录其中,企业可以凭该库的数据信息,依据相关规定,向政府税务部门申请免税。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鼓励中国境内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还应鼓励中国境内企业在招聘时,对累计参加一定时间志愿服务的人士,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再就业者,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政府则为达到要求的企业提供某些优惠政策。这样能够保障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

(五)建立志愿者档案库。

在调研中发现,志愿者组织的“贴心”关注,会使志愿者对组织产生强大的归属感,甚至亲切地将组织成为他们的“娘家”。志愿者档案建立之后,在安排培训、分配工作、组建项目团队的时候,组织管理者就能够更有针对性。首先,

志愿者组织招聘志愿者时可以借助科学测评方法,或向专业人士咨询,考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并分类保存他们的相关信息。同一个活动项目中,再根据每个志愿者的专业、爱好、特长,以及素质测评的结果、活动项目需求等作进一步细分。或者根据志愿者对活动项目所需的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分类为“可随时工作”、“需进行补充性培训”、“需进行全面培训”三类。进行归类之后,在规划新项目时就能够迅速做出团队成员分工安排,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另外可以实施网络化管理。计算机网络在志愿者招募、选拔过程中作用很大。通过网络,一个人可以很快成为一名注册志愿者,并且可以了解最新的志愿服务信息。建立信息网络,可以系统地发掘和动用社区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成立志愿者资源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关怀团体,建立地区性志愿者资源网络及有效的服务中介系统,以作为招募和统筹志愿者的途经。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经验

重心下移真学实做 确保“两学一做”常态长效 中共****市委 (2017年4月25日) ****市共有10个县(市、区)委、36个直属党(工)委、71个市直党组、7320个党支部、16.7万名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学习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并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实现了学习教育成果的巩固扩展。一是突出压力传导,责任落实到位。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一把手”的第一责任、组织部门的推进责任、党员干部的“一岗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体系。分别召开了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座谈会,对学习教育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建立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工作例会制度,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两月一座谈,统筹协调推进。坚持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每月发布工作提示,精细指导推进。二是突出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带动。坚持领导带头,制定了《市委常委带头参加学习教育安排意见》、《学习教

育计划安排表》,实行市委常委“逢会必学”和常委“轮流主讲”制度,市级领导带头进支部、讲党课,带头下基层、抓党建,分别到所在支部和农村、企业等基层联系点讲党课3次以上。细化各领域支部学习计划,将规定学习内容以要点和图解方式编印“四本书”,统一发放到基层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离退党员等特殊党员群体,采取结对辅导、送学上门等方式助学。基层党支部共开展集体学习26583次、集中研讨16576次。三是突出分层分类,作用有效发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主体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员固定活动日”,集中组织开展“两学一做”知识竞赛、微型党课评比等系列活动。注重区分不同领域、不同身份党员特点,分别明确做“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在农村广泛推行“党员服务区”,开展“星级党员评比”等活动;在社区创建“便民服务联盟”、志愿者服务队等载体;在机关集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和服务质量效率“双提升”活动;在园区开展“党旗映车间”、“奉献在一线”等实践活动。四是突出问题导向,作风不断转变。对照“四讲四有”标准,实施“五查五看”行动,认真查不足、补“短板”、抓整改。市委常委带头查摆问题68个,全市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查摆问题3565个、整改2087个,其他党员查摆问题8.2万余个、整改4.6万余个。着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强力推进7项重点任务,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治庸治懒治腐,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案件72起,查办破坏发展环境案

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学习心得体会

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学习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抓好“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将思想教育进行到底,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现如今这个社会,相对来说比较浮躁,面临的利益诱惑很多。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强化守规意识、执规意识,时时用党的纪律来严格约束自己,严格“按规则、按程序、按制度”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这就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不为物欲所累,慎独慎初,自警自省,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通过学习党章,党员必须加强党员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把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和积极带头作用,永远保持先进性。党组织把党章党规作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常修课,引导党员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正将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学习贯彻党章要长期坚持,要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使学习贯彻党章活动真正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学系列讲话”,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党章、实时政策等,领导的一系列讲话是历史经验和现实理念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引我们事业奋勇前进的灯塔,必须学深悟透、贯彻执行,才能确保一切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学习的目的在于使用,在于实践。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目的在于运用,这就促使我们必须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党员需要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工作。 通过思想教育的学习,要求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首先是要始终把党性修养作为永恒的课题,做到经常对照党章,反省自己思想,做到自觉修正错误言行,表里如一。努力为人民掌好权,多为人民

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经党支部研究,决定在本支部全体党员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将此项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如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围绕中心、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党员”为宗旨,本着志愿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一步整合党员服务资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推动本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活动原则 1、自愿原则。应充分体现党员志愿者的个人意愿,党员志愿者参与和选择服务的项目不带任何强制性,均采取自愿原则。 2、公益原则。党员志愿者服务是党员自愿为群众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体现无偿、便民、利民、助民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8小时以外时间,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3、实效原则。党员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要从单位和党员的

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把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群众的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4、规范原则。党员志愿者在志愿者队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 5、共享原则。加强对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管理与协调,全面整合党员志愿者服务资源,加强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沟通合作,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三、党员志愿者条件和职责 (一)、党员志愿者条件 1、党组织关系在建设系统党委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 2、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3、带头创先争优意识强,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能起到较好的表率作用。 4、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 5、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履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身体素质。 (二)、党员志愿者职责 1、遵守党员志愿服的各项规定,服从党员志愿者队伍和所属党组织的安排。 2、积极参加所属党员志愿者队伍组织的各类活动,认真

学雷锋树新风促赶超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管理办法

“学雷锋树新风促赶超”志愿服务 工作常态化管理办法 开展四项举措,加大力度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进程,保证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 一是组建机构,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充实志愿者和志愿岗的服务力量。将已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按工作系统、特长等分类、命名、定责、培训。以“学雷锋”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是搭建平台,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结合公民道德实践、学雷锋活动义务奉献日、重大节庆日等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将志愿者服务特长与群众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组织开展“七彩之星”志愿服务活动,“红心捐助”为困难群体进行爱心捐款;“橙心敬老”关爱孤寡老人、退休干部;“金色盾牌”维护辖区治安、志愿巡逻;“绿色飘带”保护环境卫生、义务护绿植树;“青色相依”服务再就业人员,“蓝色关爱”开展健康宣传和义诊咨询;“紫色年华”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余次。

三是完善制度,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定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服务认定操作流程、志愿者行为准则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工作,各志愿者服务队每年至少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次以上,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3小时;注册志愿者每年参与志愿服务不少于5次,服务时间不少于15小时。同时,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到年终考核等评比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营造氛围,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实行亮出标语、展开队旗、配戴徽章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奉献他人,提升自我”志愿服务理念,在全社会播撒爱心,传递温暖,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风尚。组织开展“学雷锋”征文、五星志愿者评选推荐等活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提升志愿服务自觉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

志愿服务常态化的研究与思考

志愿服务常态化的研究与思考 志愿者,一个代表奉献、彰显责任的响亮名字;志愿服务,一个凝聚爱心、传递温暖的高尚事业。近几年,泉州志愿者组织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加快建设和谐幸福城市这一大局,全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全市共有40万余人次参加了志愿服务,累计服务50万小时,受益群众达7万人,成为泉州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但是通过对泉州市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在当前的志愿服务中,存在着对志愿服务的精神理解不深刻、志愿服务的实践缺少规范化和持久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志愿服务常态的运行。因此,要通过加大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志愿者档案库等方面探讨建立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促进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一、制约我市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因素 从目前中国志愿服务现状看,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确实存在制约因素。一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缺乏深刻理解。对志愿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志愿者志愿服务缺乏自愿性与自主性,影响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二是志愿服务培训制度缺乏系统化。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志愿者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化。三是志愿服务实施缺乏规范化与持

久性。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也不健全,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少,这些成为制约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障碍。 二、促进我市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重点着手以下几方面工作,尽快完善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以便于全面、有效、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市民的公民意识,提高我市公民的志愿服务参与率,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一)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认为,“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精神是激励市民参与志愿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的全面、细致的宣传,促进志愿者对志愿精神内涵的深刻、全面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对志愿服务基本观念的普及教育。如,在中小学中开设志愿服务相关理论的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志愿服务的精神、基本理念以及慈善事业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史、著名的志愿者组织等。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的活动、典型人物的宣传广度、密度及力度。可以在公交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悬挂条幅、播放大屏幕广告,或者在人口密集较大的公共场所发放有关志愿服务的调查问卷,在全社会形成对公益事业的响应热潮。第三,由政府牵头,企业及学校等各个部门推出对有志

新时代全方位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新时代全方位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作者:王诚慧 来源:《求知》 2019年第12期 王诚慧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起到重大作用。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 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同行”,“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志愿服务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1.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 了整体规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要把贯彻党 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志愿服务面 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深刻把握志愿服务的新使命和新任务,将发展志愿服务融入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志愿服务成为 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弘扬奉献精神、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有力抓手。 2.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反映 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志愿服务是在践行和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要广泛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把为民、利民、惠民体现到志愿服务 的方方面面,做到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提供助力。 3.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必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要着力激发全社 会的支持和参与,激活群众参与热情,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域志愿服务模式,让志愿精 神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团结一心、干事创业勇担当的强劲势能,营造志愿服务再上新水平的发 展气场,让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4.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必须加强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志愿服务条例》规定, “在志愿服务组织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党的领导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和突出优势,对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坚持正确方向 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一要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建设,把认真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有关志愿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位。二要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在志愿服务 组织中建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机制,让党员的特色服务深入到社区的每个角落,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带领群众,激活社区治理之力,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三要将 党员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建范围,按照“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志愿服务组织、一名党员就是一 名志愿者”的思路,探索建立区域化党员志愿服务联盟。四要发挥街道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 战斗力,进一步整合优化辖区资源,以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实现“一叫就到”,打

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我县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的志愿服务理念,招募更多热心于志愿服务的群众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并通过制定志愿者管理办法的形式加强志愿者管理,实现我县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现就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背景 近年来,我县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非常快,志愿服务组织的数量增长也很迅速,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力不断增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在引导人们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进社会福利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县志愿服务组织还存在组织规模较小,参与人数有限、参与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仍以青年学生为主),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规范、志愿服务不稳定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县的学雷锋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进行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 二、工作目标 2012 年 1 月起,我县将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服务的方式,从社会上长期招募 14 岁以上的具有特定专长的专业志愿者。并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县长期开展扶贫济困、帮残助老、扶幼助弱、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等专项志愿服务服务XX人民。 三、工作步骤

(一)招募工作 1、加强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广泛动员,在广大市民中深入宣传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志愿服务行动及先进典型,为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提供积极的舆论支持。要积极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广泛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 2、强化注册,扩大服务队伍。学雷锋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是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的重要环节。落实专人负责做好志愿者报名、注册、登记工作。注册XX志愿者或组织的具体方法:进入XX文明网页面(中国文明网XX联盟:https://www.sodocs.net/doc/1912193572.html,/),点击右上方“学雷锋志愿者注册”,即可登录(XX)注册平台进行注册。 (二)志愿服务实施 1、为便于志愿者管理,针对志愿者报名志愿服务的意向组建留守学生关爱、无偿献血宣传、环境保护等多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每支志愿服务队人数10-15 人,由 1-2 名志愿者担任队长,负责组织志愿服务队长期开展活动。 2、每支志愿者服务队在每月至少应有 1 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若连续三个月没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撤销该队负责人的职务。 3、每次活动必须有 1-2 名具体负责人,在活动开始前志愿者要逐一签名,并由负责人清点人数后方可开展,待活动结束后负责人要及时将活动记录及信息上报。 4、每次志愿服务活动应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做到有组织、

推动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地工作方案设计

推动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工作方案 (试行)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加大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项目建设力度,充分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作出积极贡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团十七大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十二五”期间海南“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着力培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以提升青少年道德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着力点和出发点,推进平台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力争实现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城镇常住人口的8%以上,确保每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长达20小时以上,树立旅游、社区、交通、环保、支教等志愿服务品牌,努力把海南建成“志愿之省”。 三、工作内容 在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平台建设、组织

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全省志愿服务的规划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一)创建信息平台,加强志愿服务系统管理。实现志愿者注册申请、实名认证、星级评定和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公示等工作的网络运作和信息共享。每半年开展一次全省志愿者分布情况和各地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统计。 1.建立志愿者注册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者招募、注册平台,对志愿者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及服务时间、时长、内容、对象等进行分类记录,开设志愿者风采、明星志愿者、志愿者社区等网络互动平台。依托平台建立志愿者的人才库和信息库,便于志愿者组织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 2.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开设品牌项目专栏,规范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公开、招募动员和日常管理工作,搭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社会捐赠方、受助方之间的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让广大志愿者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在平台上快速检索适合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有序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建立综合资讯平台。动态发布省内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信息和体现国内外志愿服务先进理念、成功做法的理论文章,搭建全省志愿服务的学习交流和工作展示平台。建立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系统,动态把握注册志愿者分布、服务意向、普遍需求和服务情况等基础信息。 (二)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志愿服务组织保障。以组织格局构建、专业化打造和示范点创建为抓手,着力构建层级化和非层化整体联动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问题整改报告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问题整改报告 今年以来,秦都区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履行主体责任,抓常抓细抓长。注重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把“两学一做”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近期,通过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作风、推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载体抓手,发挥两个作用,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从严管党治党氛围进一步浓厚。 一是深化开展“三晋三做创五星”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三晋三做创五星”活动(以“党组织晋星做先进,党员晋星做先锋,书记晋星做标杆”为主题,以“争创五星党组织、争当五星党员、争做五星书记”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主题活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书记引领发展能力素质,全面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办事的热情,在全区奋力形成“争做五星党员、服务秦都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把创建“五星”品牌贯穿于为民服务办事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创新推行“七个一”包抓联系机制。探索建立区级党员领导干部“七个一”包抓联系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机制,通过包抓联系1个党(工)委、1个行政村、1个社区、1个非公企业、1个社会组织、1个机关事业单位、1所学校,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紧紧围绕创建目标,重点突出领域特色和实际效果,不搞“一刀切”“一锅煮”,特别是针对部分党员理论水平不高、党建文件资料不全等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推进,精准精细创建,推动全区党建工作整体跃升。

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一)党员团员志愿服务活动 春运期间,开展佛冈春运暖冬行动,组织志愿者在各大道路客运站、中石油、中石化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站点设置一批暖冬行动志愿服务站、青春情暖驿站,为返乡旅客提供热水、秩序维护、咨询引导、便民利民、帮扶重点旅客、交通安全劝导、应急救援等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结对帮扶特殊群体,为困难家庭或个人提供相关帮扶和慰问;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在主次干道、交叉路口等交通繁忙路段,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重点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横穿马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入户开展创文满意率调查、包干包联工作,了解群众需求,接受群众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对我县创文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率。 (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戏曲进校园、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实践活动、新春送春联等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志愿者义务为群众举办文艺演出、举办读书会等文化娱乐及各类节日民俗活动,着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志愿服务集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现场设立摊位为市民朋友提供义诊服务、权益及维护的咨询服务、法律宣传与咨询、法律援助、义务理发

等各式各样专业性和实用性志愿服务。组织机关单位党员团员志愿者结对帮扶、关爱慰问特殊群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环卫工人)活动。 (四)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全国爱国卫生月主题,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康复医疗、日常照料、心理辅导、爱眼护眼、口腔义诊、长者健康义诊、体检、用药指导、健康咨询、预防流行疾病、家庭卫生辅导等专业志愿服务活动。 (五)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中国旅游日主题,组织志愿者进景区、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农村,开展文明旅游宣传;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为群众进行义务导游讲解,积极倡导市民遵守法规、恪守公德、讲究礼仪、爱护环境、文明游览。 (六)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世界环境日主题,组织环保专业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环保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环保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清理社区小广告、清洗公交站牌、清理卫生死角,洁净家园等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争当河小青助力河长制护河志愿行动;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在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公交站点、建筑围挡等公共场所,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引导居民科学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广泛宣传典型经验,

3)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胜 溪 新 村 学 校 2015

胜溪新村学校常态化的志愿者活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广大青少年志愿者发扬雷锋精神,开展以“怀抱感恩之心,践行志愿精神”为口号的青少年志愿者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为了发挥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先进性,弘扬青少年志愿者精神,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内涵,突出学校的特色,扩大我校志愿活动的影响,展现南湖学校学子的良好风貌。 二、活动时间:2014年3月5日、4月5日、9月30日、12月31日 三、参与对象: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少先队员、初中的共青团员 四、活动安排 1、2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小学部到敬老院服务,中学部到社区和街道到扫卫生; 2.4月5日缅怀革命先烈,给烈士扫墓; 3.6日4日上午,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发动全校同学继续争做小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当天中午,部分五、六年级大同学“大手拉小手”帮助一、二年级小同学擦玻璃窗、日光灯管等,一起进行大扫除。 4、9月30日向国庆献礼,深入社区和街道到扫卫生; 5.12月31日向新年献礼,社区和街道到扫卫生。 五、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主要方式为个人活动方式、班级活动方式、年级和学校活动方式三种。在活动中要把为学校争光作为首要内容,同时结合活动方式进行确定。 1、个人活动内容。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以改善班级的学习环境为突破口,以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为服务目标,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同学。要求每一个志愿者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要确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从不乱扔废弃物并捡起地上的纸屑开始,从礼貌待人、与同学和谐相处开始,从遵守学校各项规则制度开始,等等,也就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实有效。 2、班集体活动内容。以班风、学风建设为基准,以争创先进集体为方向,使班集体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抓本班的薄弱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帮助在学习和生活存在困难的同学。 3、年级和学校活动内容。以建设学校,宣传学校、服务学校为总体思想,围绕校内及学校周围的公益劳动等活动开展工作。 六、活动要求: 1.注意安全问题。整个活动要在班主任组织带领下进行,同学们一切行动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 2.加强组织领导。各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部要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和团支部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的组织下,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倡导者地点活动宗 旨 志愿服务活动内容 2012年3月5日董 祯 祥 孟 仑 镇 学 雷 锋 精 神 志 愿 服 务 开展公共秩序维护志愿服 务行动。2012年3月5日 由校长董祯祥带领15人到 孟仑镇街道上,以“创优良 秩序”为要求,组织少先队 志愿者在农贸市场、客运 站、卫生院、校门口大街等 公共场所设立志愿服务站, 开展秩序维护、打扫卫生等 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对乱 停车、占用公共设施、店面 占道经营、乱扔杂物、随地 吐痰等现象进行劝导,形成 文明礼让、井然有序的新风 貌。开展平安街道志愿服 务。

2012年4月12日石 永 昌 孟 仑 镇 开 展 城 乡 环 境 整 治 志 愿 服 务 行 动 。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志愿服 务行动。2012年4月12日 由教导主任石永昌牵头组 织实施,带领师生50人到 孟仑镇郊区街,以“创优美 环境”为要求,组织志愿者, 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结合3 月份学雷锋、保护啰唆江、 植树节、消费者权益日、中 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等公众 主题活动日,宣传生态文明 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开展 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低碳 环保宣教教育、节能减排等 活动。

2012年9月20日李 宏 光 孟 仑 镇 开 展 关 爱 “ 道 德 模 范 ” 、 “ 身 边 好 人 ” 志 愿 服 务 行 动 开展关爱“道德模范”、“身 边好人”志愿服务行动。 2012年9月20日李宏光牵 头人带领20名志愿者,以 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 报”为价值导向,组织志愿 者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 范”、“身边好人”提供周到 细致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 解决实际困难,积极组织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发 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榜 样示范作用,引导人们积极 投身道德建设,不断增强道 德意识

村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村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篇一:xx村“红马甲” 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xx村“红马甲” 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为在“环境整治年”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优秀形象,根据镇党委要求,在全村范围内深入开展“红马甲”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将此项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实际,特制定xx村2013年“红马甲” 志愿服务行动的具体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xx村唱响“环境整治,党员先行”的先锋口号,组织党员深入开展“红马甲”行动,建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以及其他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红马甲”行动落到实处。 二、活动原则 (一)党员先行原则。活动中村党员志愿服务队身着“红马甲”带头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优秀形象,为整治环境、提升形象、打造繁荣和谐怀柔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规范管理原则。“红马甲”志愿者要在村党支部组织建立的志愿服务队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 (三)力争实效原则。“红马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要将党员和群众的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注重服务质量和效 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全面做好xx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三、活动内容 (一)xx村“宣传周”活动 xx村党支部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召开党员会,将“红马甲”活动目地、意义,以及完成目标通知各位党员,在每月第一周,将本月

的整改通知,“红马甲”活动安排,人员部署情况,通过广播和村委 会门口橱窗栏的方式,向本村村民宣传,让“红马甲党员行动”成为 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面调动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 (二)xx村“卫生月”活动 以月为人员调动周期,xx村党支部实施“一带一”制度,每一名党支 部干部,带领一组村党员开展义务劳动,全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旗 帜作用,走在前、做表率,带头上街清理小广告、打扫公园和街道 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为整治环境、提升形象、打造繁荣和谐怀柔 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xx村“检查季”活动 2013年全年,在日常活动中不定期检查环境卫生,按照季度在本村 内开展环境卫生大检查,检查方式为小组互查,按照党员人数,将 xx村21名党员分为4组,每组平均5人,实行轮流互检制度,具 体人员安排由村党支部商议决定。 五、活动要求 (一)做好宣传活动,营造活动氛围。一是开展“红马 甲”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党员、干部要统一穿红马甲,统一标识,彰 显我党支部“红马甲”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形象,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或是宣传手册等宣传途径, 大力宣传活动进展情况和取得业绩,以及在志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 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群众参和的自觉性。 (二)切实加强领导,展现党员风采。xx党支部将党员志愿服务活 动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动员所有的党员干部参和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要明确工作目标和 重点,切实做好党员队伍的管理工作,确保志愿服务有方向,展示 党员有组织、有纪律的风采风貌。

海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时数认定办法

海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时数认定办法 一、志愿服务时数认定细则 (一)“我是专V”志愿服务活动 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4小时。 (二)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 1.旅游类: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4小时; 2.交通类: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4小时; 3.社区类: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3小时; 4.环保类: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3小时; 5.支教类: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3小时; 6.助残类: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3小时; 7.关爱农民工子女类: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3小时。 (三)“榕树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科普行动 1.调研活动:按调研天数计,一天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8小时,半天不超过4小时; 2.宣讲活动:按宣讲地点计,每个宣讲地点可计服务时数不 超过4小时。 (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省级、校级、院级大型综合服务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 实践活动,按实际工作天数计,一天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8小时,半天不超过4小时,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80小时,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不计时数;

2.回到生源地参加自主实践的学生,凭实践单位盖章的《实 践登记表》和实践论文,可计服务时数累计不超过6小时。 (五)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 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按实际工作天数计, 一天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8小时,半天不超过4小时,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80小时。赛会前的业务培训不计时数。 (六)无偿献血活动 无偿献血200毫升一次可计服务时数3小时,献血400毫升一次可计6小时;参与献血车进校园组织工作一次可计服务时数 不超过2小时。 (七)其他志愿服务活动 1.迎接新生志愿服务活动按天数计,一天可计服务时数不超 过8小时,半天不超过4小时; 2.“学雷锋”活动月系列活动,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3小时; 3.“牵手两校区〃方便你我他”校车快递服务活动,值班志 愿者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2小时; 4.协助图书馆、资料室整理图书资料,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 超过2小时; 5.校园清洁清扫活动,一次可计服务时数不超过2小时,日常值日不计时数; 6.校级、院级、班级学生干部参与大型活动后勤服务工作, 每人每学期可计服务时数累计不超过10小时;

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成果,有效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经社区党支部研究,决定在本社区区共产党员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将此项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便民利民、共建和谐”为宗旨,本着志愿性与制约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进一步整合社区党员服务资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活动原则 1、自愿性原则。应充分体现社区党员志愿者的个人意愿,党员志愿者参与和选择服务的项目不带任何强制性,均采取自愿原则。 2、公益性原则。党员志愿者服务是党员自愿为群众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是出于人文关怀和博大爱心而付出的无私奉献。 3、实效性原则。党员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要从社区和党员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把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群众的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4、规范性原则。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志愿者队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 三、方法步骤

按照上级要求,规范建立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党支部号召所有党员或预备党员,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亮明身份,认真填写《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宣传动员 制定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方案,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重要意义,对社区党员进行发动和引导,提高党员自觉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党员的参与面。 2、报名登记 由各党小组发放《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表》,指导申请报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党员,根据自己的意愿、年龄、特长、身体状况,向所在党支部提出申请并填写。 3、组建队伍 社区党支部收集各党小组党员志愿者申请表,召开党支部会,正式组建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按照便于组织和特长归类、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划分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 4、开展服务 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集中服务活动与分散服务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服务。集体服务活动由服务队统一组织,坚持每两个月集中开展一次党员“义务奉献日”;分散服务活动由党员志愿者根据个人特长,利用一技之长开展定期、定点的便民服务。 四、服务内容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方案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方案 篇一:长虹街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 长虹街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各社区: 为贯彻落实市文明办关于社区志愿服务相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我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的思路 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区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工作流程 1.采集需求、设计项目。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网格员及志愿者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志愿服务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为社区居民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

2.发布信息、招募注册。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确定后,社区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吸纳社区居民报名参加。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等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居民进行登记注册。登记注册时,由居民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服务技能、服务时间和联系方式。由社区审核后予以登记注册,并发放《志愿者证》。 3.组织培训、加强管理。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由社区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工作要定期进行,特别要重视志愿者骨干的培养。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志愿服务站点,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4.开展活动、提供服务。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力争覆盖困难群众所需的各种服务。采取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方式,组织志愿者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和安排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5.做好记录、建立台账。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社区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心得体会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心得体会 引导语: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极大地便利了人们获取及时全面的信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心得体会 我镇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依托互联网巨大的传播功能,开启网络学习新模式,丰富学习教育新载体,创新宣传方式新渠道,打造网络监督新机制,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好抓实。 一是开启网络学习新模式。充分依托网络学习及时、个性化、随时性等特点,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与网络结合在一起,让青年党员带头,通过网络及时学习最新的知识内容,并通过学习知识碎片化、趣味化、动漫画的方式向镇村党员干部发布党章党规和系列 讲话精神,发动党员干部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党员干部积极学习,推进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全面展开, 让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在第一时间贯彻到位、落实到位、执 行到位。 二是丰富学习教育新载体。我镇流动党员基数较大,大部分青年党员长期外出务工,没法参与“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学习教育开展难度大范围窄。通过微信公众号、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网络平台,拓宽党员干部的学习渠道。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学习教育资源,每

周推送电子书及相关时政热点,运用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形式,丰 富学习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轻轻松松学,使党员干部 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使学习意识真正入心入脑。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新渠道。开拓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宣传方 式,充分利用我镇公众微信号以及镇村工作群等进行学习教育活动开 展情况、学习教育的成果、先进典型等方面的宣传,力求做到学习教 育宣传全覆盖、无死角。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宣传学习教 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集中选树部分优秀党员干部并在镇村上下进行 表扬,号召大家向优秀党员看齐,争做合格党员。 四是打造网络监督新机制。结合微信公众号、12345等方式,建立网络监督新机制,互联网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有了网络监督,到处都有“警惕的眼睛”,党员干部会更加严格约束自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是“一做”,“一做”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成效的标尺。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把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积极吸引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来,推进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下一步,文岭镇将继续认真探索和创新党员学习教育在镇村 不同类别党组党建工作中的载体举措,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两学一 做”学习教育中的作用,让每一位党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式。 篇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心得体会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全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信工研会办公室韩朝相黄武龙前言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从此,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来自共青团中央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而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大学生志愿者数目逐年递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化问题愈显突出。志愿服务的现状背景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互助、协作精神的不断增强,志愿服务深入到了众多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逐渐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了解社会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到人们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志愿服务活动机制不够完善、社会支持率低、法律环境不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产生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天然优势。从目前中国志愿服务现状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例如首先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缺乏深刻理解。对志愿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志愿者志愿服务缺乏自愿性与自主性,影响志愿服务

常态化建设。其次是志愿服务培训制度缺乏系统化。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志愿者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化。最后是志愿服务实施缺乏规范化与持久性。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也不健全,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少,这些成为制约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障碍。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的必要性 1.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传统美德相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所承载的奉献、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建立长效机制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将有利于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2.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志愿服务活动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3.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促进校园环境的优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开展校园清洁、回收电池等校园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大学生的身体力行,共同营造优美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受助者为本,要求大学生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