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法学综合课6》考试大纲_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法学综合课6》考试大纲_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法学综合课6》考试大纲_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法学综合课6》考试大纲_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法学综合课6》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经济法学50%75分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经济法基础理论约25分

市场规制法约20分

国家投资经营法约10分

宏观调控法约20分

(二)民事诉讼法学50%75分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总则约35分

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约30分

特殊程序和涉外程序约1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案例分析: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经济法学

第一编经济法基础理论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价值、功能和基本原则,经济法的立法体系,经济法的责任制度和实施机制。

考试内容:

一、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生产社会化与“市场失灵”;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的出现;法律体系的因变与经济法的产生,尤其掌握市场、调节机制与法律的同步演变规律。

(二)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经过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美、德、日三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过。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运动轨迹的比较。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的本质和定义以及定义的特点;国内外经济法概念诸说。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尤其是与民商法、行政法比较的异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和分类;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各种主要观点评介。

三、经济法的价值、功能和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原则的基本特征和确立依据;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四、经济法的立法体系

经济法在立法内容上的分类和结构;经济法基本法律的认定;经济法的核心;经济法三个基本法律构成之间的关系。

六、经济法的责任制度与实施机制

经济法的法律后果与法律责任;经济法的责任形式与制裁方式。

第二编市场规制法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一、市场规制法概论

市场规制法的概念;市场规制法的立法体系。

二、反垄断法

(一)反垄断法概述

垄断与反垄断法的含义。

(二)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的含义;横向垄断协议的类型及其含义;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的类型及其含义。

(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相关市场的界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表现。

(四)经营者集中

经营者集中的含义、分类和基本途径;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方式;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制度。

(五)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行政垄断的主要表现。

(六)反垄断法适用制度与适用原则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含义;反垄断法适用原则: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

(七)反垄断法的实施

反垄断法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反垄断法上的宽免制度;反垄断法实施程序中的承诺制度。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与构成要件;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含义与功能。

(二)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确认

市场混淆行为的概念与主要类型;商业贿赂行为的概念;虚假宣传行为的概念;商业秘密的概念;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概念;诋毁商誉行为的概念。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消费者的定义及对消费者的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消费者权利的类型及其含义;经营者义务的类型。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惩罚性赔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的优先权保障。

四、产品质量法

产品和产品质量的内涵;产品质量法的概念;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类型;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各自的内涵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编国家投资经营法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国有资产管理法,国家投资法,国有企业法,国有企业改革法的基本原理与相关制度。

考试内容:

一、国家投资经营法概论

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概念;国家投资经营法的基本任务;国家投资经营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

二、国有资产法

国有资产的定义;国有资产的分类;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国有资产法的概念;企业国有资产的含义;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范围。

三、国家投资法

国家投资的含义与特征;国家投资法的概念;国家投资的基本原则;政府投资的范围;国企投资核准制的含义;国企投资备案制的含义。

四、国有企业法

国有企业的定义;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特征;根据所处行业竞争状况的不同对国有企业的分类;国有企业法的概念与特征;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股权分置改革的含义。

第四编宏观引导调控法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计划法、产业政策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价格法的基本原理与相关制度。

考试内容:

一、宏观引导调控法概论

宏观引导调控法的概念;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特点;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立法体系。

二、计划法与产业政策法

计划法的概念;产业政策法的概念与特点;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与立法形式;产业结构政策法包括的主要内容;中小企业政策法的主要内容。

三、财政法

财政的概念、特征及其功能;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财政法的基本原则;预算的概念;基本预算法和特别预算法的概念;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特征;预算的程序;财政体制法的概念;财政转移支付法的概念;转移支付立法应遵循的原则;国债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国债法的概念;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特点;政府采购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四、税法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税收种类与体系;税法的概念、体系及基本原则;税收要素;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税、车船税(含车辆购置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的概念;税款征收保障制度。

五、金融法

金融的含义;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中央银行的概念、性质、职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政策性银行的概念与职能;金融监管、银行业监管、保险业监管、证券业监管、外汇管理的概念。

六、价格法

经营者的价格权利;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政府定价的范围;政府定价的依据;价格总水平调控的含义;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

(二)民事诉讼法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3、能运用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和民事诉讼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的问题。

考试内容:

第一编总则

第1章绪论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及民事诉讼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2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意义;明确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重点掌握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法院调解原则、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第3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概念、意义;重点掌握合议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回避制度、两审终审制度、陪审制度的内容及其适用。

第4章诉权与诉

诉权的概念、意义;诉的概念、构成、分类;诉的标的、变动;反诉。

第5章主管与管辖

人民法院主管的概念与意义;人民法院主管范围以及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处理争议的关系;管辖的概念、原则、分类;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管辖权异议。

第6章审判组织

独任制法庭、合议制法庭。

第7章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概念、当事人的认定;当事人主体资格;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诉讼第三人;诉讼代理人概念、特征;法定诉讼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第8章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证据材料的概念、构成要件;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民事诉讼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民事诉讼证据法定种类;证据保全。

第9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证明对象的概念、范围、无需证明的事实;证明责任及其分配标准、证明责任倒置、推定、间接反证;证明标准的概念、作用、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与确定;证明过程的含义、证据收集与提供、质证、认证。

第10章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

法院调解的概念和性质、原则、程序、效力;当事人和解的概念以及与法院调解、审判的关系。

第11章诉讼保障制度

期间的概念、种类、计算与剔除、耽误与补救、期日;送达的概念、方式、效力、送达回证;保全的概念、适用范围、使用前提、对象、程序、救济;先于执行的概念、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程序、救济;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性质、种类及其适用、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及类别。

第12章诉讼费用与司法救助

诉讼费用的概念与意义、征收诉讼费用的原则、交纳范围、标准、管理与监督;司法救助的概念、意义、适用对象与具体适用、司法救助的程序。

第二编审判程序

第13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概念与特征;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撤诉与缺席判决;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

第14章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第15章民事诉讼中的裁判

裁判的含义;判决、裁定、决定、命令的区别;民事判决的概念、种类、内容、补正、效力、既判力;民事裁定的概念、适用范围、效力;民事决定的含义、适用范围、效力。

第16章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上诉的提起与受理;上诉案件的审理;上诉案件的裁判。

第17章特别程序

特别程序的概念与特点;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选民资格案件的概念、意义、审理程序;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的含义、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意义、审判、判决的撤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意义、审判、撤销;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的概念、意义、效力;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概念和审理。

第18章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含义和意义;再审程序概念以及和第二审程序的关系;当事人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人民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再审案件的审判。

第19章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

督促程序概念、支付令、申请支付令程序、债务人对支付令异议;公示催告的含义、公示催告程序、除权判决。

第三编执行程序

第20章民事执行总论

民事执行的概念、分类、执行行为、基本原则;民事执行的执行主体和执行标的;民事执行的执行依据和执行管辖;民事执行的执行程序;民事执行的执行竞合;民事执行的委托执行和协助执行;对妨害民事执行的强制措施的特别规定;民事执行的执行救济及其救济程序、执行回转。

第21章民事执行分论

执行措施的概念和分类;金钱债权的执行;非金钱债权的执行。

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第22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涉外民事诉讼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期间、送达;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保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司法协助。

第23章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含义;涉港澳台区际司法协助;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区际司法协助;内地与香港特备行政区的区际司法协助;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际司法协助。

三、主要参考书

[1]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湖南师范大学2010-2018历年教育硕士333真题汇编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 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 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30 分) 1、学习定势 2、替代强化 3、文纳特卡计划 4、《国防教育法》 5、有教无类 6、苏湖教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1、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要素。 2、简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 3、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4、例举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五个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 分,共80 分) 1、论联系实际谈谈“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对教育的启示。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3、简要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所看到的中小学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教学理论,概括出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二个方面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思路或两个对策。 总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摘自叶澜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文)

201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实用文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 5.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 四、背诵篇目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秋水》(节选)《庄子》 3.《谏逐客书》李斯 4.《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语文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第一套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第一套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艺术趣味的特点可以说处在一个悖论中。一方面,艺术趣味作为人们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心理定向,是主现的、自由的,因而是无可争辩的,但另一方面,艺术趣味有高级和低级之分,趣味是可以争辩的。饶有意思的是艺术趣味的功能也是一个悖论。艺术趣味的功能就是它具有定向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一方面表现为封闭的、保守的,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开放的、转移的。 作为心理定向的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无数次的艺术感知和艺术体验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因此艺术趣味一旦形成,无论是选择欣赏对象的范围,还是选择欣赏的方式、欣赏的习惯等,都固定下来,呈现出某种封闭状态.这就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具体表现为趣味的偏狭性,只能欣赏自己偏爱的某一类、某一种形式的艺术品,而排斥其他类型、其他形式的艺术品。艺术趣味选择的偏狭性,还表现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不同理解,如对《诗经》的欣赏.孔子把自己的伦理情感强加上去,归结为“思无邪”。实际上,《诗经》的思想感情很丰富,绝不是“思无邪”三个字概接得了的。这是由思想感情的单一所造成的欣赏的偏狭性。性格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艺术趣味选择的偏狭性。合乎自己性格爱好的便赞叹诵读,而不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就加以抛弃。 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使审美判断片面化,在保守性和偏狭性的支配下,劣质的作品因符合他的趣味而被任意抬高,优秀的作品因不符合他的趣味而被随意贬低,这种倩况有时甚至发生在一些大艺术家身上。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还可能导致对艺术创新的反对。 但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又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的另一面。艺术趣味达到较高水平的人.必定是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人。具有好的艺术趣味的人虽然在开始时往往只对合乎他的艺木趣味的艺术作品感兴趣。但由于他的艺术欣赏能力比较强,感悟力特别出众,所以当他把自己的欣賞对象扩大一番时,就有可能对其他的作品也逐漸产生兴趣,从而使自己的趣味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例如一位本来只对格律诗有浓厚兴味的欣赏者.当他把欣赏的视线转移到自由诗上时,由于他的艺术趣味所养成的对诗的感悟能力.他有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对自由诗的审美实践,而产生对自由诗的审美趣味。可以这样说,艺术趣味从本质上说是对于生命的彻悟,而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彻悟也总是越来越多,因此趣味也就可能时时刻刻在变化。一个读者重要的是自己的彻悟能力.只要有了对文学艺术的彻悟能力.那么你的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不但不会使你变得偏狭,而且会帮助你走向开阔。所以,

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

2018年度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 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 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 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本文精 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 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 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 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 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 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 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 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 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 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2018高考语文大纲解读

2018高考语文大纲解读(2017-12-16)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2018年学硕 专硕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 考研真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专硕真题 334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什么是新闻真实性,衡量新闻真实性的标准是什么?坚持新闻真实性有什么意义。 2、新闻编辑人才的能力机构是什么。 3、简述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4、简述大众传媒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是什么?认识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有什么作用? 2、论述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40分) 请辨别以下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还是硬新闻,并进行分析。 北京人争赏香山红叶 [中国新闻社北京1984年10月25日电](记者徐泓)尽管香山这座山林公园距离北京将近60华里,交通并不方便,但是当习习金风将它的层林尽染之后,连日来几十万游人涌向这里,一睹香山红叶为快。 香山公园在本月21日(礼拜天)出现100328人登山观赏红叶的盛况。据公园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日游园量突破10万大关。香炉峰的吊椅式游览索道这一天接待了它自1982年运营以来最多的乘客,直到晚上8点20分还在忙碌地把最后几批乘客送下山。这天下午,国务院总理一家也来香山观赏红叶。总理同游人一起在松杉夹道的山路上攀登,在赏叶的最佳处——玉华山庄凭栏眺望。 香山红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枫、柿、槭树等,但构成蔚然胜景的却是大面积的黄栌。这种树在中国原产河南、山东、四川等省,其叶呈现椭圆形,经霜后比枫叶更艳丽。香山黄栌传说是清朝乾隆年间移植来的,当初不过是一小片树林,日久天长逐渐繁衍成现在的近800亩黄栌树带。 今年香山红叶比往年红得早,10月11日一夜小雨过后,南山的9.5万多株黄栌即开始染红。据园艺工人说,如果近期内没有大风或寒流,红叶胜景还可以持续一周左右。这几天,男女老少到香山秋游的势头丝毫未衰,每天平均3万到4万人。首都汽车公司加开了六、七路专线游览巴士,各单位也纷纷出车拉客,仍然满足不了需要。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要数脚踏车,只见郊区公路上,车铃声清脆,青年人骑着车向香山奔去。 师大学姐Q Q : 2417249881

1-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1-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

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 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 文选段),3个选择题,共6 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 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 (记叙文、议论文或记叙文、 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 复),共计24分左右。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语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8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其实提高阅读量的要求早就在北京卷试题中得到了体现,现在北京卷语文开始的长文本阅读能够有长达3500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至今还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3、调整选考模块。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读:原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本要求考生二选一,大纲修改以后,明确规定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张试卷中会同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是出题随机,既可能是“文学类文本”也可能是“实用类文本”。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专家推测,为了考试的稳定性,2018年高考题中,在“小说”和“人物传记”中选出一篇的可能性极大,至于“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也需要进行练习。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这一内容是语文考试本应承担的责任,在前两年的文言文考试中已经有所涉及。今年明确规定出来,只能说在2018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文化常识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推荐给各位作为参考材料。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理解 B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综合 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 .鉴赏评价 D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 .探究 F (1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向 1 小说 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 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 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 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都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预计2018 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 芦芙荭 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现在是秋天,风舔光了树上的叶子。他看见自己家的房子闪烁在那片树林里,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

2019高考考试大纲语文科解读

2019高考考试大纲语文科解读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Ⅱ—考核目标与要求”和“Ⅲ—考试范围与要求”两部分,相较于2018年考试大纲均有变化。 一、“Ⅱ—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的变化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透露信息: ①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 ②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二、“Ⅲ—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的变化 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透露信息: 4—6题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 7—9题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此次调整,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题相连,较以前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连更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命题更为科学。 2019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变化及透露信息 题型顺序变化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但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部分的题型依然按照2016年以前(含2016年)的试卷结构排序,2017、2018年题型示例共分六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语言文字应用 六、写作 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以2017年、2018年高考试卷结构为准,调整为四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语言文字应用 四、写作 与2017、2018年高考试题相比,仅将“现代文阅读”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顺序做了调整。此调整与2019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的顺序调整保持一致,再次证明2019年高考试题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题型示例具体内容变化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变化:增加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题。 透露信息: 论述类文本阅读将加强对论证思维的考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变化: 删除两道题: 1.2011年新课标《下笔不觉师造化》 2.2014—2018年一直存在于考试说明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国民阅读调查》

2018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

2018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育部职成教 司教学与教材处和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本课程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 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考试既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 识记 (1)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 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2. 理解 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3. 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 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 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反复)。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6)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 (8)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 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知识。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新闻、科普等实用类文章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1.理解 (1)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何、之、为、而、则、以、其、于、乎、乃)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分析综合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章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1.识记 识记常用应用文(便条、单据、书信、通知、启事、广告、计划、总结、说明书、调查报告、简报)的基本知识。 2.表达应用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编者按:随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出台,我省将从2017级高中生开始调整完善学考选考安排,2015级(现高三)学生学考选考办法保持不变。2018年高考必考科目语文和数学考试说明内容同去年(外语科目参加全国考试,可参考已出版的相关考试说明)。 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 考试说明 语文 Ⅰ.考试性质与对象 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语文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语文高考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语文高考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语文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语言文字运用 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与正确书写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4.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5.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6.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7.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8.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9.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和中外文学作品。 (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

2018-2019-2018湖南师范大学分数线多少_2018湖南师范大学专业排名-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8湖南师范大学分数线多少_2018湖南师范大学 专业排名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201X湖南师范大学专业排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南师范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1、英语推荐指数: 4.8(299人推荐) 2、汉语言文学推荐指数: 4.6(212人推荐) 3、哲学推荐指数: 4.3(177人推荐) 4、法学推荐指数: 4.4(173人推荐) 5、人力资源管理推荐指数: 4.2(115人推荐) 6、生物科学推荐指数: 4.7(79人推荐) 7、教育学推荐指数: 4.5(72人推荐) 8、经济学推荐指数: 4.3(66人推荐) 9、金融学推荐指数: 4.4(61人推荐) 10、历史学推荐指数: 4.7(60人推荐) 11、国际经济与贸易推荐指数: 4.0(53人推荐) 12、美术学推荐指数: 4.5(51人推荐) 13、数学与应用数学推荐指数: 4.7(50人推荐) 14、心理学推荐指数: 4.7(50人推荐)

15、体育教育推荐指数: 4.6(49人推荐) 16、物理学推荐指数: 4.4(48人推荐) 17、新闻学推荐指数: 4.4(48人推荐) 18、思想政治教育推荐指数: 4.7(45人推荐) 19、音乐学推荐指数: 4.5(43人推荐) 20、临床医学推荐指数: 4.4(43人推荐) 湖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

2018年上海语文中考考试大纲

2018 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评价对象为2018 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 年10 月版)规定的六至九年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以下能力目标和知识内容。 (一)能力目标 1.文言文阅读能力 1.1 能记诵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1.2 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1.3 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1.4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5 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6 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1.7 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现代文阅读能力 2.1 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2 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提取并解释重要的信息。 2.3 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2.4 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2.5 能识别和运用修辞方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6 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2.7 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8 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拓展。 3.综合运用能力 3.1 能根据一定的生活情境,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2018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 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 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 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 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 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2018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2018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 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体现在: 1.由原来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主观题和一个多项选择题。其中多选题为五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正确”或“不正确”的两项。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就是说这道选择题可能既涉及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涉及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鉴别和赏析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2.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BE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选出对整首诗的赏析的“不恰当的两项”,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诗卷均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从各选项的设置看,有涉及内容理解的,如A、B、D选项,有涉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如A、D选项,有涉及表现手法的,如B项,体现为出综合命题的趋向,这是一种新变化和新趋势,在备战2018年高考中,考生必须要注重这种命题的新形式,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对综合鉴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考向2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中概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分析概括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