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几点法律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几点法律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几点法律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几点法律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几点法律思考

摘要:从古至今,学术界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都讨论颇多,到底是道德发展为法律,还是法律规范了道德,本文作者结合本身的工作作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带来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道德;法律;制度化

国家出台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道德划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几部分。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社会公德已明确纳入政策和法律之中。而目前社会公德建设状况堪忧,故对社会公德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一、社会公德的基本含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概括: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二、社会公德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不同角度观察当前的各个方面,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

满意度的提升都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社会公德未能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而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度、相互尊重度及相互帮助的主动性在逐渐下降。

(一)部分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扭曲,导致社会正义感缺失

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经济,致其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言行,结果导致道德失范、言行失节。在义利观上,将经济领域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延伸到精神价值体系中,一切围绕金钱转,个人主义、唯利是图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人情淡薄,遇难不帮,见危不救等恶习大量出现。在现代社会中,正义感是指社会成员对正义理念、正义原则、正义制度的尊严以及在维护正义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按照正义原则采取有效行为的能力。在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当下社会,个人利益至上,功利因素不断加强,人们心中正义感缺失,社会正义的实施丧失了内部动力,导致社会公德在价值层面弱化。

(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个社会必不可少的调节手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就调节方法而言,法律依赖国家的强制力,而道德则主要诉诸于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从目的上来看,法律在于防“恶”,而道德在于扬“善”。社会公德作为基本的公共规范,既属于道德范畴,

又有宪法的保障,其作用在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倡导个人自觉遵守,又要求公权力支持。

(二)如何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1.通过修改、完善法律来助推社会公德提升

要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则需对相应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增加“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行为的酬劳规定和免责条款;健全对见义勇为和见义不为的道德赏罚机制;在出现类似“彭宇案”案件时,在举证责任的承担方面应有所倾斜,让现实利益取得者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只有这样人们才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法律后盾,才能使社会公德不至于沦丧,法律正义不会迷失。

2.加强由政府和法律所代表的硬性支持,完善执法机制

在现代条件下,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制来维护,正义也要靠法制来申张。法规是人们遵守社会秩序的有效武器,只有法制才能真正做到治恶惩恶。社会公德也是如此。如新加坡的社会公德建设就是成功的范例,证明了人们的公德是被“管”出来的。逐渐使“公德文化”被认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更需要我们正视当前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现象,学习他国的严格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让乱闯红灯、公共场所抽烟、随地吐痰等行为付出无法再犯的代价,即可达到提升社会公德的效果。

3.可以适当考虑将优秀的可行的社会公德性规范上升为

法律

社会公德对人的行为要求有高低之分,对每个人都要求做到的社会公德性规范则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可以考虑将其法律化,而对那些要求较高的社会公德仅加以提倡,不把道德的高要求作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从而使优秀的可行的社会公德在法律强制力的支持下提升。

4.另外需要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和社会公德现象的舆论法律

(二)社会公德建设机制不够完善,对社会丑恶和腐败现象惩治不力

社会公德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忽视经常性教育工作,导致一些人是非不分,荣辱不分,社会公德意识荡然无存。很多政策缺乏严肃性和连续性,对违法乱纪者搞得阶段性的突击打击。本位主义、地方主义严重。有些涉及本地区本行业利益的问题不予惩处,如伪劣假冒商品屡禁不止,如“白酒塑化剂”事件。

(三)部分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致使社会公共规则遵循存在难度

我国社会公德未能同经济发展同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社会公共规则的淡薄,而规则意识和对规则的重视则是对社会公共规则实施的关键,也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据说在某大学将两部公共电话做试验,将其中一部电话

贴上“女生专用”,而另一部则贴上“男生专用”标签,中国的学生无视该标签。而德国留学生则是自觉排在相应的电话等候拨打。由此可见德国人的规则意识的无处不在,而目前国人所缺失的正式这种意识。

三、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分析

加强对社会公德的正向宣传以及对违反社会公德触犯法律底线的提醒。对一些反响较大的“公德事件”及时“发声”,进行法律分析,引导公众进行公德反思,反向助推社会公德建设。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

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

关于社会公德倡议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关于社会公德倡议书 篇一:倡议书:树立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倡议书:树立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广大的市民们: 社会公德是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人们思想的建设,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适用度。 如今中国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公交车上显眼的老弱 病残孕专座上经常坐着一些年轻人,他们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愧疚与不安。这不仅有公交公司的责任,更多的责任是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心与素质的提高。老年人以及相应的弱势群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需要重 点保护的对象群体。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义务去将这种美好的社会公德发扬光大。我们没有理由在面对老年人乘车没有座位的时候表现出无动于衷与漠 视的态度。 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有些人不敢去扶那些摔倒后

的老年人。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可这并不代表今后我们碰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不去扶。另外盗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城市养狗、翻车哄抢等问题都反映出了中国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 你可以选择不去帮助别人,但是不能选择用这种方式伤害别人。都是这帮人缺乏社会公德心和自我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这样的事件中看清楚了人性的弱点,不仅为我们民族的未来担忧,我们将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未来的花朵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向子孙后代解释我们今天的行为呢? 社会公德心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显然无疑多说。现在的社会有消极的一面,自然也是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蕴告诫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努力。 各位市民,为了温州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现在起,让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优秀市民吧! 倡议者单位: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业余党校成员 倡议日期:20XX年2月 篇二:道德倡议书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

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1、你对国计民生的态度是 2、你曾主动去无偿献血吗? 3、你曾经利用手机或网络等媒介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吗? 调查发现,对于国计民生的态度,有57%的同学表示偶尔看一下,只了解周围人谈论的事情;40%的同学表示很关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只有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无关的不关心。表明大部分同学还是会去关心社会问题,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大多都是从别人不经意的谈论中,获得信息的,也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关心。当我们调查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时,我们了解到有36%的同学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学没有献过血;31%的同学无偿献过血。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愿意去无偿献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学却不敢去献血,因为担心卫生条件,害怕自己因为献血而感染疾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认为跟负面宣传有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报道,大多是会因此而感染病毒。我们的社会、政府应该积极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作一些正面的宣传与引导,消除人们心中的障碍,建立人们对社会的信赖。

关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的感悟

关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的感悟众所周知,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规则,是维持社会全体公民在交往和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调节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共同利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的内容即是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属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建设中的基础层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我国,社会公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价值取向是紧密相联的,即社会公德既表现于个体行为的选择,又是个体较高层次道德观念的表现形式。人们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才有可能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而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更是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是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在人们的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交谈、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会看到种种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脏话粗话,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这些话使人难受痛苦,最不文明骂脏话粗话,都是不讲文明的表现,必须认真克服。今天,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受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第二是助人为乐,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真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要人关心,爱护,更要支持,帮助。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弘扬正气。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第三是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以爱护公物光荣,以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屡禁不绝,常有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或被盗走。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所以,每个人都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是保护环境,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安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

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关于《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

关于社会公德演讲稿

关于社会公德演讲稿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什么是社会公德那?我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啸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xx年4月7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9.7%,女生占50.3%,调查问卷回收率79.5%,有效问卷167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调

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道德讲堂_社会公德建设

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类社会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老,也体现着他是否尊重人、关心人,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 做到文明礼貌并不难,要在时时、处处体现。主要表现在:第一,卫生整洁,仪表文明。整洁、卫生的仪表和仪容是文明礼貌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面容洁净、头发齐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洗澡、勤换衣物等。第二,仪态优美,举止文明。古人讲,“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这是对仪态优美形象概括。除此而外,还应该注意神态,与人接触要面带微笑,自然大方,并杜绝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损

形象的行为。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举止,无论多么美好的仪容和时髦的打扮,都会遭到破坏。第三,谈吐礼貌,语言文明。要习惯于运用礼貌语言,如“谢谢”、“劳驾”、“对不起”、“没关系”等等,请别人帮忙要说“请问”、“请帮忙”、“请关照”。与人交谈应诚恳、亲切、简洁、得体,还要学会专心倾听,切忌高声说话、喋喋不休或者旁若无人。第四,遵守礼仪,行为文明。生活中问路、乘车、购物、作客、称呼、交往等都有约定俗成的文明准则,如走路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上车要给行动不便的人让座,进影剧院不应迟到,探访朋友应当提前预约,逢年过节看望长辈应带礼物,等等。文明礼貌的要求很多很细,需要认真细致地去把握,只要处处留意,时时约束,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的、有教养的人。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公共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乐于相助,这就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都应该有助人为乐、相互支持的高尚风格。 要做到助人为乐,需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善良的动机和出发点,帮助别人是出于对他人的爱心和关心,是

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

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 篇一: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弘扬社会公德做合格公民社会公德,古人将其归结为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这种公德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不断延续发展,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伦理。它不曾被历史长河的滚滚巨浪所淹灭,正证明了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和和谐的基本保障。请大家设想一下,当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公德进一步发展,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全体公民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展人道主义精神,助人为乐、救死扶伤、见义勇为!这样的社会将会是多么和谐多么安定啊!今天,我们所要重建的社会公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同时,时代发展的进程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这个新的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承担起与公民权利相对应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每个公民都是家庭的一员,企业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一方面责骂社会公德世风日下,一方面又自我侵蚀社会公德,社会怎能和谐?社会公德何日能重建?每个公民只有从自身做起,承担起家庭、职业和社会的责任,家庭氛围、职业环境和社会秩序才会好转,我们才能算是合格的公民。 老师们、同学们,现在,一座座现代化大厦拔地而起,祖国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公德这座大厦也要长高长大,成为支撑现代文明道德的基础。我们只有弘扬社会公德,做合格的公民,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篇二: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食品化妆品监督所的一名监督员,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加今天的演讲活动,讲一讲自己对公德心的认识。我演讲的主题是“公德在我心,点滴在于行”。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自己对公德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因为要参加演讲,就去向专家请教。专家说,公德就是社会的公共道德。讲究公德,就是要完善自己个人道德,还要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见到我还不太理解,专家说,公德是一个既大又很小、既抽象又很具体的事情,大到见义勇为和歹徒做斗争的英雄事迹,小到给人让路、甚至是不随地吐痰这些非常不起眼的事情。她说:有一次,俄国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从楼上下来,正碰见一个女工人端着一盆水上楼。楼梯很窄,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退到一边让路。列宁说:“你端着东西,我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先上楼。这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正面典型。接着又说:在清朝的时候,一个中国大官李鸿章到俄国访问,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到处宣扬、嘲笑,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我这下彻底明白了,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还会影响国家名誉。这不禁让我又联想起,有些人在马路上到处丢弃饭盒、饮料瓶,还有一些人随口骂出的脏话,这些举动真让人脸红!我记起曾经看过的一个公益广告:广告中,一个废弃的易拉罐,象一个足球一样,被路过的人踢来踢去,还配有足球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 社会公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学习资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 1.价值 人创造自我世界的一切发展即有价值,价值的核心本质内涵是人创造自我的存在即为自由人。价值包括本体、源泉、结果及核心本质。人即价值本体,人本身是价值的根本对象;人的行为即价值源泉;人的发展即为价值结果。价值包涵人的意识与生命的整体发展,包涵人与外在自然的整体发展。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总和,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价值体系是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 3.核心价值体系 当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价值体系时,就有可能形成一种主导价值体系,并以它为统领,建立和形成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这就要形成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是对林林总总事件的发生、运行或物体存在样式进行了统括性的精简提炼后所得的核心要领,能够反映现实,具有“普世价值”的坐标体系,给人们一种认识世界、指导行动的原点和维度依据。 (2)任何社会都会推行反映根本制度和要求、服务于自身需要、处于统领地位、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合社会意识,更好地巩固经济和政治制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3)核心价值体系是揭示阶级、政党、国家的核心价值,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对阶级、政党、国家的生存发展起核心作用的思想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主张、巩固执政地位、维护统治秩序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成熟、先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4)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社会的本质,指导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抓住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反映、理论表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

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 导读:关于公德的名人名言1、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帕拉图2、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3、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4、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5、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6、有两种基督教道德,一种是私德,一种是公德。这两种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间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样毫无关系。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两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里……竭尽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正当的工作。——马克吐温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8、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

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撒缪尔约翰逊9、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10、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杜文澜11、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12、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杜威13、我认为,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道德,虽然我不喜欢问。我知道我有。但我宁可天天教别人道德,而不愿自己实践道德。“把道德交给别人去吧”,这是我的座右铭。把道德送完了。你就永远用不着了。——马克吐温14、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15、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16、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李奥贝纳17、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

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社会公德是人们日常生活是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有一个指导和约束的作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不遵守社会公德的问题。对此,本调查重点从环境与卫生、文明交通、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促进人们遵守社会公德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社区社会公德问题 一.引言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中我们就学过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比如,当你进入公园游览时,你的身份就是游客,你就必须遵守公园的公共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当你进入影剧院时,你的身份就是观众,你就应该按照影剧院的规定,不大声喧哗,不乱丢果壳,当一个文明观众;当你进入图书馆、阅览室时,你的身份就是读者,你就应当爱惜图书报刊,保持安静的环境,如此等等。不论你的职位高低、年龄大小、职业背景如何,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是平等的,都必须共同遵守这些公共生活准则。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称“公共道德”或“公德”,也即列宁所说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生活实践和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公德同个人私德相对,前者指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有关的道德;后者则指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个人的品德、作风、习惯等。两者虽有区别,但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紧密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无阶级的社会里,社会公德为人们所公认,并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维护和调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内部没有根本对立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有可能成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并为全体人民所接受。 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我国宪法还明确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一切公民的义务,违反社会公德,轻的要进行批评教育;重的如破坏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要绳之以法。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 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楼和润园社区 (三)调查方法 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的范围,对象 和润园小区居民 二.调查内容 (一)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

企业员工社会公德教育

企业员工社会公德教育 一、社会公德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各企业员工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是调整和规范人们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二)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公德,是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爱护公物 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

有关社会公德的名言警句

有关社会公德的名言警句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天天洗脸净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内心。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布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腐败,只能获取片刻的享乐; 清廉,却能换来永久的幸福。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 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 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 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 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1、病从口入,腐从贪起。 2、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 3、妻贤夫祸少,官廉民益多。 4、廉洁吃亏一阵子,自律安全一辈子; 5、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 6、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7、眼别花,花必乱;嘴别贪,贪必失;手别伸,伸必捉。 8、鱼为诱饵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精品文档.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 篇“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XX 年4 月7 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女生占%,调查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167 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 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 .精品文档. 度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 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 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 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 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 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 .精品文档. 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