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复习资料

(一)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 40000 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

赤道(00纬线)

纬线(度)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

直相交的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

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0-----300300--------600600-------900

5、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注意:大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分之一)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分之一)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范围内容

大比例尺小(缺点)详细(优点)

小比例尺大(优点)粗略(缺点)(2)方向

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

判断方法:a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b 指向标定向法

c 没有上面两种,就为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等。

(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 注记: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文字说明

(4)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重要规律:

(1)同一经线上的点只存在正南正北的关系

(2)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周都是南;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北

(3)同一纬线上的点只存在正东正西的位置关系

(4)若两地同位于东经,经度值大的在东面;若两地同位于西经,经度值小的在东面

(5)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小于1800

,则东经的仍在东面,西经的在西边;若

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大于1800

,,则东经的在西面,西经的在东边

(三)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

(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 (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6)太阳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7)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大气(由内至外):光球层 (太阳黑子)

色球层 (耀斑)

日冕层 (日珥)

2、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

(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步骤及注意点

3、月球

.月球的概况:

(1)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2)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3)体积和质量: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4、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平原和低地

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而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5.月球与地球差异:

(1)月球上物体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3)在月球上听不见声音: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4)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6.月球为什么始终用一面对着地球?

答:月球自转方向与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它自转周期也与它公转周期相同,即同步自转。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2)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四)观测太空

1、 星座的概念:把全天分成88个区域,称为88个星座。

2、 著名的星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鹅座、天琴座和猎户座

3、 著名的恒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

天琴座 猎户座 牧夫座 仙后座 大熊座 小熊座 天鹅座

天鹰座

北斗七星斗柄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4、

观察、寻找北极星:

5、 星空: 星等: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星是肉眼所见最暗的星,太阳是-26.7)

5倍距离 北极星

北斗七星

6、星图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7 、活动星图的使用方法:

(1)根据观星这天的日期和时间,转动圆盘使星图上的日期线对准面板上的时间线。

(2)把活动星图反举到头顶,使星图上的方向同实际方向对准。星图中的椭圆圈表示周围的地平圈,椭圆圈的中央是天顶;靠近圆圈的星座是接近地平线的星座,圆孔中心的星座是观察者头顶上空的星座。这时可对照星图找天空中的亮星。

8 .太阳有东升西落,星星有东升西落吗?

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极星除外),星星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圆弧状,在北天星空,其运动的圆心为北极星。

9.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观测到的星座一样吗?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观测到的星座又一样吗?

不一样。在地球上任何地点,看到的星空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些恒星一年四季皆可见,有些永远不可见。

浙江省全年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

10.你看到的北斗七星是否都在一个平面上呢?

不是。不同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只是距离太远,看起来好象在一个平面上。

11、在某固定点观测,通常只能看到星空其中的一部分。

北极:北极的观测者都永远只能看到北极星所在的那一半星空,即北天星空;

南极:南极观测者正相反,只能看到南天星空。

赤道:赤道上的观测者能看到整个星空。

天文台的最佳选址——赤道

(五)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

周期(29.53)天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

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

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

出现的

时间

(农

历)

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

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

同太阳

升落比

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

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

半月,上半夜西天,

西半边(右边)亮

一轮明月,

通宵可见

半月,下半夜东

天,

东半边(左边)

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

处在一条直线

上,月球居中

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

角(垂直)

日地月三者大致

处在一条直线

上,地球居中

日地月三者大致

呈直角(垂直)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

7. 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六)日食和月食

1、日食 日、地、月的位置: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日食形成原理: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

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的中间部分而形成

日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日轮西缘开始遮掩太阳,东缘结束 日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初一

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2、月食

日、地、月的位置: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月食形成的原理: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一侧,

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

月食的类型:月偏食、月全食

月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月轮东缘开始西缘结束 月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十五、十六

(七)探索宇宙

1、太阳系

排列:(距日远近)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运动:按一定的椭圆轨道绕日自西向东运动

: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分类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太阳系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慧星:一种常见的天体,有慧核、慧发、慧尾,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冰构成,最著名的是哈雷慧星(76年一周期)

2、银河系

流星体和流星 卫星 小行星和星际物质 组成

构成: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大小: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形状:侧看:像一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俯看:像一个大旋涡,有四条螺旋状旋臂从中间伸出;

在地球上看:像一条横贯夜空的银河

太阳系的位置: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

万光年。

3、宇宙

由银河系和类似银河系的河外星系构成,它是无边无际的

宇宙的层次结构:地日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海外星系→宇宙

4、补充

体积最大:土星、木星

有光环是:土星、木星、天王星

卫星最多:土星共有21~23颗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有一卫星:月球

伽利略在17世纪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99.86%)

唯一逆向自转行星:金星

银河系中共有像太阳一样的恒星2000亿颗

天文学中用光年表示距离 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9.46×1012千米)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银河系:侧看:中间厚,四周薄像铁饼。。

俯视:大旋涡,有四条螺旋臂

人可以观测到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10亿个左右

第一个等上月球的人,美国,阿姆斯特朗。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45000000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A.1cm B.1km C.450km D.900km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A.400米 B.500米以上 C.400米~500米之间 D.400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4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向东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单元测试测试卷

七下科学-优化训练-第三章力和运动 单元测试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有如下操作:①轻轻来回拉动挂钩两次;②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明确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①⑤ C .④①②③⑤ D .③④①②⑤ 3、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改骑自行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行车时,相对于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 B .行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比停止的时候大 C .刹车时,车很快停下来主要由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 .骑车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4 甲 乙 丙 丁 A .甲图和丙图 B .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图 5、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 .竖直下落 B .斜向东下落 C .斜向西下落 D .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 6、大雪过后,往往给车辆和行人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交通部门提醒大家“雪天路滑,请注意交通安全!”下列关于冰雪道路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雪天路滑”是指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 B .同一车辆在冰雪地面上行驶比在没有冰雪的路面上行驶惯性大一些 C .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

D.人在冰雪地面行走时容易摔倒,其原因与惯性有关 7、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 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①向右做加速运动②向右做减速运动③向左做加速运动④向左做减速运动 A.①B.③ C.②③D.①④ 8、在广场上游玩时,小明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系于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并将玩具小汽车放 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无风时细绳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向气球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汽车可能被拉离地面B.氢气球仍处于静止状态 C.小汽车一定沿地面滑动D.小汽车仍处于静止状态 9、如图所示,A、B是两只相同的齿轮,A被固定不能转动,若B齿轮绕A齿轮运动半周, 到达图中C的位置,则B齿轮上所标出的竖直向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 C.水平向左D.水平向右 1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 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 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 将( )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C方向运动 C.沿BE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有()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12、我国公安部规定:小汽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 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倒车B.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D.紧急刹车 13、地球距离月球约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 上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 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 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 第一节: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 (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等 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 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 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 ~30°30° ~60°60° ~90° 3.经度和纬度: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 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 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180°90° 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 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 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 数的纬线有2条 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E 赤道(0°纬线) 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 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 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 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5.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 半球。 (2)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 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 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7.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轴是假 象的轴。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

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 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溶液=溶质+溶剂(液体) 2. 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 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如食盐、硫酸铜。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物质,如沙粒、 粉笔屑。丙酮是可溶解的 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碘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指甲油不能溶解在水、煤油中。 4.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搅拌与否、溶质颗粒大小。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的溶液比不搅拌 的溶液溶解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设计实验时注意:A要有对照组B控制变量 5.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除水以外的溶剂有酒精、汽油。 6. 干洗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污渍,但是这种溶剂不能溶解衣料。 能使油渍扩散的是酒精、汽油;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7.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酸红碱蓝) 8. 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酸无碱红) 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9. pH试纸的范围在1--14之间。pH〈7,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pH=7,溶液呈中性(黄绿色)。pH〉7, 溶液呈碱性(向蓝色发展)。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T柠檬、胃液T醋、柚子T橙、柠檬汁、醋酸T汽水、啤酒T食盐水、马铃薯、鲜奶T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T蛋T 肥皂水、苏打水T牙膏T氨水T清洁剂T去污液T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10. 往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值变小,酸性变强,碱性变弱。 往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值变大,酸性变弱,碱性变强。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1. 碱性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2. 雨水pH〈5.6时称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硫酸由人排放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炭、石油等燃料) 转化而成;硝酸由氮氧化物(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转化而成。。酸雨是由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引起的。 13. 在稀硫酸和稀硝酸中的幼苗枯萎,证明酸雨会幼苗的正常生长。 14. 酸雨的危害:植物死亡、刺激人的皮肤、有石料和金属有腐蚀作用。 15. 稀盐酸有腐蚀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放出氢气。酸与镁反应最剧烈,与锌反应较快,与铁反应缓慢,与铜 不反应。镁〉锌〉铁〉铜 16. 检测氢气的方法是:点燃气体会发出“噗”的爆炸声。 17. 稀盐酸与非金属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女口:碳酸钙粉末或大理石颗粒与稀盐酸反应。检测二氧化碳 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会出现浑浊。 18. 把酸碱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若不慎将酸碱溶液滴在皮肤上,要先用水冲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主要位于()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7.下列经度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

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 000 B.1∶1 000 C.1∶100 000 D.1∶100 9.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 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 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 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 ④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的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富士山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半径 6357 千米,仅差 0.33% 。 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4.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地平线 2.月食 3.登高望远 4.帆船 5.天涯海角 6.时差 7.北极星 3.2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等长,为半圆。 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E)。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 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 90°就是南极。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纬度从赤道算起,把 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 90°。

二、地图 1.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2.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3.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即 1 厘米表示 1 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即 1 厘米表示 10 千米以上。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③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4.比例尺的表现方式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 (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三种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3.3 组成地壳的岩石 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常见有玄武岩,花岗岩。 2.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3.变质岩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化而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结构。常见的有石灰岩,板岩,大理岩。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意大利那不列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悬崖峭壁上岩石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二、火山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科学计数法》教案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科学计数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 2.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3.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n 的特征以及科学计数法中n 与数位的关系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1.太阳的半径约696 000千米; 2.富士山可能爆发, 这将造成至少25 000亿日元的损失; 3.光的速度大约是300 000 000米/秒; 4.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 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如何用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二.攻克新知 方法一:用更大的数量级单位表示:如将300 000 000表示为3亿. 观察与探索: 1.计算110,310,510,1010,并讨论2210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2.练习: (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10000000000 (2)指出下列各数中是几位数:210,510,2110,10010 思考:利用前面的知识,你能把一个比10大的数表示成整数位是一位数的乘以n 10的形式吗?试试看. 100=1×________;3000=3×________;25000=2.5×________. 方法二: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定义: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n a 10 的形式,其中1≤a <

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 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 ② ① ④ ③ 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 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 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 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4) 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4)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习惯上以(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西经20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3) 西半球(向西走):20°W —160°W ,180°—160°E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探索宇宙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 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 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 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 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 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 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 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 日珥(色球层) 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 气体斑块。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 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 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 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6、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能干扰地磁场,对地球上的气候(降水 多)。 二、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1、安放:使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用寻物镜对准目标星体:①先直接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②在寻物体镜内利用调节手柄做 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③发现目标后,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①调节目镜焦距使主镜内物象清晰②用调节手柄调节,找到主镜 内的目标星体③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更清晰。 三、月球 1、月球的有关数据:直径: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49 月地距离: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 体积约为地球的/49 2、观察月球:月球的形状:球体 表面的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寂静无声音 月球上的环行山: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形成的陨石坑。没有天气现象 4、月球上的特征:①引力小,物体变得很轻(重量),②没有水和大气---- 昼夜温差大 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没有生命 第四节:观测太空 一、星座 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味8个区域,命名外8个星座。 2、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北极看到的星空,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南极看到的星空 3、观察星空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与地球上的方位东西方向刚好相反。 4、分别在下列空隙处按次序画出下列星座的图形: 5、北天星空的大熊座包含七颗星,其在天空呈斗状,其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春、 夏秋、冬分别指示东、南、西、北。 6、北极星的找法:先找到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 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二、星图

七年级科学第三章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4-7节 上课日期:2014年11月30日学员姓名:孙晗授课教师:冯娟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地震火山的活动及分布 2.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的某些现象 3. 知道常见的地形及地形特征 4.可以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某些地形 二、知识要点 (一)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 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 2.火山: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SO2)、熔岩流、火山灰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3.地震: (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二)地球表面的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依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由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 板快构造学说: (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三)地形及地形图 1.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的类型 丘陵——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 平原——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 山地——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 高原——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 盆地——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 3.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科学计数法》教案1

《科学计数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 2、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3、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 10的特征以及科学计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教学方法. 正确掌握n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长江三峡大坝水库库存量393000000003 m; 2、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m/s. 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如何用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二、攻克新知 方法一:用更大的数量级单位表示:如将300000000表示为3亿. 观察与探索:1.计算1 10,10 10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 10,并讨论22 10,3 10,5 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2.练习: (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10000000000 (2)指出下列各数中是几位数:2 10 10,5 10,100 10,21 思考:利用前面的知识,你能把一个比10大的数表示成整数位是一位数的乘以n 10的形式吗?试试看. 100=1×________;3000=3×________;25000=2.5×________. 方法二: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定义: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n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 a10 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也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n ?的形式,其中1≤a<10,n的值等于整数部分 a10 的位数减1.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人类家园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 (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站的高看得远; (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 (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麦哲伦航海; 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壳:0-17千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 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 下地幔 内地核 地核:2900-6371千米 外地核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 。经线是 ,所有经线长度 。经线指示 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作 ,以东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以西 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 (3)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2.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 ,也称为纬线圈,长度 。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 方向。 (2) 纬度: 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 , 用“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用“ ” 作代号。 (3) 北纬、南纬各有 。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 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沪教版科学教材目录汇总

我们的校园 第一章认识新的学习环境第二章校园平面图 我们周围的生物 第三章显微镜下的生物 第四章走进植物世界 第五章探索动物世界 我们周围的物质和变化 第六章初识物质和变化 第七章地球运动和四季星空第八章认识我们自身的变化我们怎样认识周围的事物 第九章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第十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七年级下册 阳光 第一章光和热的源泉 第二章万物生长靠太阳 空气 第三章了解空气 第四章空气质量 第五章空气与生命 水 第六章水的组成与变化 第七章水是很好的溶剂 第八章水与生命 土壤 第九章什么样的土壤好 第十章土壤与生命水圈和大气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流动的物质 岩石圈 第四章构成地壳的岩石 第五章地壳的运动 第六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七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八章生态系统 物质世界的构成层次 第九章宇宙的构成层次 第十章生物体的构成层次 第十一章物质的构成层次 八年级下册 力与运动 第一章力 第二章简单机械和功 生物体的运动与控制 第三章生物的运动 第四章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生命的延续 第五章植物的繁殖 第六章动物的繁殖 天气与气候 第七章天气 第八章气候

物质间的转化 第一章矿物与金属 第二章酸、碱、盐 第三章物质的转化与应用 生物体内外的物质、能量交换及转化第四章生物体怎样获得营养 第五章生物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六章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 生活中的能量及其转化 第七章电流与家庭电路 第八章电与磁演化与进化 第一章恒星和宇宙的演化 第二章遗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健康生活 第三章健康生活 第四章人体的自我保护 第五章你知道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吗?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 第六章人口 第七章自然资源 第八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与我们 第九章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第十章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时代 第十一章现代交通 第十二章科技与生活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1、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是否相等,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 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 时间路程速度= t S v = 8、 1米/秒=3.6千米/时 9、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1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位N 1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14、弹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 15、弹力:针对发生的形变,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力一般都是弹力,两个物体不接触的是磁力) 16、使用弹簧秤时要沿着轴线方向施力 1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9、重力: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 2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22、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23、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跟星球的质量、半径有关。 24、重力的公式:G=mg g=9.8N/Kg (为了粗略计算g 一般取10N/Kg ) 25、如果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力;但物体受力了,运动状态未必改变(可能受到平衡力,可能受到合力为零) 2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7、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理想状态下的定律。 28、原来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静止状态。 29、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0、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存在惯性。 32、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33、两个力相互平衡需要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