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教案 打印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教案 打印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教案 打印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教案 打印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

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

内容;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

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

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

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案例]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小结】: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怎样学习《通用技术》?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四、技术源于什么

【导思】:技术是不是与生俱来?大家知道技术源于什么吗?

1)技术的萌芽阶段可追溯到时代,人类使用带利刃的石块切割兽肉,用兽骨制成了骨针等等,从而得出,技术最早源于,

和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导练】:许多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举例: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导思】:在现代汉语中,技术与科学经常一起出现,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人们常说“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等于技术吗?

【导练】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举例:

五、技术的发展历史

技术的发展史可以分

为、、、。

技术至少已经引起了3次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一次14000年前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次来自18世纪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其他许多重要机器的研制,以及第一批工厂的建立;

第三次来自数10年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近10年来的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六、技术的影响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例如:计算机,网络

【学法指导】: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

本节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技术,因而本节详细介绍了技术的来源,技术的发展历史及技术的影响。希望同学们从总体上知道什么是技术。

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

(2)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

(2)增强法制观念,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术的正常发展。

【学习重点】:

(1)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2)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发明与革新的关系;

(2)对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丰富内涵的理解。

【学习过程】:

【导读】:课本14页

【导思】:人类的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种

是。

一、技术发明

【导读】:

1、集成电路的发明

美国硅谷是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轰动世界的集成电路,最早就是在这里发明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经过精心研究,发现了半导体的电流放大原理,并发明了可代替电子管的晶体管。1958年,硅谷的一家公司发明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用半导体硅制成的集成电路。此后,许多科技人员进行了无数次应用技术实验、研制出了从装有1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到自身具有完整功能单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装有10万~100万个晶体管的集成度更高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轨迹,其实就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支新换代,同时对航空、航天、通信以及家用电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技术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都离不开集成电路。

【讨论交流】:

通过实例说明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二、技术革新

【导读】:课本15页

【导思】:技术革新是技术创新的另一种形式。那么技术革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技术革新都是立足于对原有技术加以和,是技术创新的良好形式和途径。与技术发明一样,技术革新也是推动进步的动力。

【问题思考】:

技术革新有哪些形式、才能用实例来说明吗?

三、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

【导思】: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对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是一种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的权利。

①广义包括:著作

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计算机程序著作权……

②狭义包括:、、。

2、什么是著作权

举例:。

3、什么是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的有效期内,对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和处分的权利。

【导练】:案例1.商标是先使用的受法律保护,还是注册的受法律保护?

[案情]某电视机厂甲厂生产的“菊花”牌电视机,质量优良,价格适中,售后服务好,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后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受聘于邻省一家生产“中意”牌电视机的工厂,担任了乙厂的技术副厂长,为扭转乙厂亏损落后的生产局面,乙厂一方

面在技术上加大力度进行革新改造; 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改变产品名称打开销路。当得知甲厂的商标还未注册的情况下,便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菊花”牌商标。此后,产品销路大有好转。甲厂得知这一情况后,以该品牌是自己首先创出,先使用为由,要求乙厂停止使用该商标。而乙厂则认为该产标自己已经注册,是有商标专用权,要求甲厂停止使用。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问题]本案中谁是侵权人?理由?

[小结]注意区分商标与商标权的不同,商标作为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他

的所有人不是有专用权,无排他性,而商标权即指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之后,他的所有人只有自己专用并禁止其他使用人使用的权利。

4、什么是专利权

专利的种类有三种:、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指技术含量高,花费创造性劳动多的新产品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保护期限年。

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构造、形状的技术改造。保护期限年。

外观设计专利:指涉及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及其结合的、富有美感且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保护期限年。

【导练】:[案例分析1]

50 年前,美国施乐公司研发了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办公室革命,许多公司在是使用后发出“纸张文件的COPY 原来如此简单”的赞叹。施乐公司为了阻止同类竞争公司的搭顺风车,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300 多项专利,含概了复印机的全部部件和所有关键技术环节。

由于施乐公司设置的专利壁垒,且该专利受法律保护10 年,日本的佳能、理光等企业虽然具备大规模研发、生产、销售复印机能力,但也只得望“机”兴叹,施乐公司在这10 年期间里掌控了复印机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第三节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技术促进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段的发展,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想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感悟技术设计内在的价值和作用,启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师的教着眼于学,教服务于学,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往、互动,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本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和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少地使用讲授法。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创设一种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亲身经历观察、设计、思考等过程,展开他们的想象,大胆进行创新,这样不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并且有效地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张扬。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设计可以是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程序设计和教学设计等。本节讨论的主要是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从来源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如航天技术等。

结论:技术设计给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二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如抗生素药物的发现等。欣赏青霉素之父弗莱明。

启发: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

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因为弗莱明不是化学家,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直到病理学家佛罗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的出现,共同努力,才得以成功。

结论:技术活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小组讨论活动:

(1)以以前分的组为单位,请你们从身边找一件技术产品。

(2)各组同学共同探讨你们的产品运用哪些技术?谈一谈产品的设计运用哪些方面的知识;说一说产品的发展史;是否可以对产品进行改进。

(3)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讲述你们的探讨情况。探讨过程中注意把握这几个内容:

(1)技术的实现要靠精心的设计来完成;

(2)设计的改进推动技术的发展;

(3)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三)讨论结果展示:

(1)小组代表发言;

(2)小组内成员补充;

(3)其他组同学评价;

(4)教师补充和评价。

通用技术课技术活动记录

小组编号:

小组成员

产品名称

产品的发展史

产品所运用的知识

是否改进

推荐发言代表:

年月日

(四)小结:

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都可以看做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要想发明革新,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愿同学们不断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五)课外作业: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航天技术”要综合运用到哪些知识。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

一:教学说明:

主题1、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内容标准:1、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关注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具体要求: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重,促进学生共同能力的发展;

主题2、设计与交流;

内容标准:1、了解技术语言的应用,能识别一些基本的机械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这点要求基本不太现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习和应用优良的思维方法;

3、学习和应用开发智能和创新潜能的方法;

4、初步掌握设计,交流中的技术语言;

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1.5课时)

主要活动:1、调查优秀设计师所需素质;

2、进行思维方式训练,开发智能和创新潜能的训练;

教材内容分析:

一、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

鲁班发明锯子;蝙蝠与雷达;仿生学的充分运用;上述例子说明除了设计师需要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说明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有“不满足现状”,“努力积累知识和经验”,“有计划、踏实做事的作风”,

爱迪生发明电灯,除了说明发明创造者应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性格,”不怕流血流汗“之外,还说明要有高远的志向和不迷信的权威;他对华莱士说的”朋友,我肯定会超过你,你的路子不对“。。。。

二、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

1、发散性思维,应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具体图示参考教材36页);发散性思维是一点到多点,是辐射状,这是区别于其他思维的要点(但这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为了发散而发散)

2、定势思维,又叫思维定势;是最常见的,也是因为人的知识、经验等惯性,使人束缚而引导或强迫自己按习以为常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比如“用火烤东西,火一定在下面”,而烘烤箱烤肉,则火在上面,或者周围;诸葛亮同志的“空城计”为啥能有效,这是因为司马懿认定“诸葛一生谨慎小心,绝对不敢冒险大开城门”所以,思维定势也伤害了他;课堂练习:运用不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1、市内交通太拥堵?

2、某同学学习成绩不好;

3、没有桥不能过河;

4、速度不快,无法跳过水沟;

3、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比如喝红酒,软木塞很难去除,有人就非得弄出

塞子倒酒,其实可以把塞子压进去;一样可以倒酒、乌鸦喝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乌鸦有时候比人聪明;还有现在的特种金属钢铁,本来我们认为越是纯的精钢,越好,可逆向思维是加入一些特殊元素的“杂质“,却出来了更加好的金属钢;(当然,有些思维是不能逆向发散的),可以要求同学举例子;

本节小结讨论:

1、人的智能先天遗传有关,后天培养也重要(伤仲永),但重要的是,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有意培养和开发自己的各种智能;

课堂练习:38页判断题;

2、开发创造潜能

1、发现创造法;平时我们烧火做饭,家家有一根拔火棍,中国蜂窝煤的发明,王月山;

2、改进创造法,爱迪生改进电灯泡。

3、主体附加法洗衣机定时器,大门附加门铃,香烟附加过滤嘴,

4、联想创造法,“酒味西瓜”,

5、其他创造发明法,。。。。。。

影响技术发明和创新的诸多因素,主体因素,社会因素,科技文化因素,机会和机遇,其他因素;

6,课本第40页练习与活动;

第二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1.5课时)

主要活动:1、调查符合设计原则、方法的例子;

2、进行模拟设计训练;

一、技术设计的种类:

1、原创性设计,螺旋开瓶器,也叫开发性设计;

2、改进型设计,原始的螺旋开瓶器,容易洒酒,也不容易拔出软木塞;将螺旋式开瓶器加入杠杆原理;P41页有视图;

3、综合(组合)性设计,

*外形组合设计;P42,多功能铁锤,多功能军用刀,

*性能组合设计,如铁心铜线,漆包线等;

*原理组合设计,组合构成较复杂的技术系统,如喷气(流体力学)原理和燃气轮机技术组合,发明了喷气式飞机;

*功能组合设计,橡胶轮胎和其他构件组合,发明汽车等。。。剪刀的发明;

*模块组合设计,比如家里的装潢设计;

*系统组合设计,比如监控、检测、航天技术,发射系统等等,组合成一次成功的卫星发射;

二、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

1、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创新性、需要和实用性、最优性、可靠性、安全性、工程心理学和生理学原则、法律道德规范原则、通用性标准型、时效性、可持续发展原则、

2、设计的方法,

*常规设计法,又包括借鉴法,应用标准器件法和技术实验法;

*系统设计法

*功能设计法,

*工效学设计法

*可靠性设计法,比如AK47针对M16的可靠性比较;

*最优化设计法;(包括三层意思);

三,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P49看现相关流程图;

P50,技术设计的一半过程举例;

第三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3课时)

主要活动:1、联系画三视图;

2、联系识别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课程标准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要求:在设计过程和设计完成后,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

2 本节共分为两课时,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技术语言及其种类和几种常见的技术语言(设计表现图类)的特征、种类,以及技术语言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及三种设计表现图:

3 本节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

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保证。”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历了第三章对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的体验后,详细地介绍了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不同技术语言的理解使用。本节内容对第六章内容形成了知识铺垫,学完这一节后,学生会很顺利地进入第二节技术图样的学习而不会感到突然和无所适从。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生活常见的一些技术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不够明确这些内容就是技术语言,因此只需要教师引导配合大量案例结合学生讨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美术课使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物体的形体都能够作流畅而简单的描绘,但是对按设计在头脑中想象的形体进行表达还欠缺规范性,需要教师的示范引领以及学生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多次动手体会。

学生在高一《立体几何》中曾学习过斜二测图的画法,对平面几何图形水平放置后的画法基本能够掌握,简单的几何体也可以以立体图的形式表达清楚。但是学生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从未接触过,因此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 掌握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地绘制出台灯的草图。

3 能识读效果图。

4 学习并掌握平面结构形体正等轴测图与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照相机说明书,了解技术语言的应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用草图与用正等轴测图来表达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两种技术语言,为今后与他人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技术交流打好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到技术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草图的绘制、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五)教学策略及手段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技术语言的案例,采取学生讨论与教师启发相结合的方式对技术语言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教学。

2.通过教师示范演示与学生亲历体会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草图的绘制方法与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六)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各种技术语言的相关案例。

学生找家用相机的说明书。

(七)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得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高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得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得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得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得特性,也就有相同得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得信息,找出它们共同得特性。

通用技术必修二思维导图

通用技术必修二思维导图 《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1、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2、影响稳定性:重心位置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 3、影响强度: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方式。

1、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 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在这种先后关系中,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可以颠倒的。如:先切种→再布种→后掩种(种土豆) 2、环节: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称为环节。 任何流程都反映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3、工序: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并行投入较大。 4、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 流程的优化: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的过程。流程优化的意义或者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的条件: 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⑵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⑶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1、组成条件: ①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②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③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2、基本特性: 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1)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2)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对于复杂的系统,目标有多个,往往用一个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5)环境适应性: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3、系统优化的目的: 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润;最短的工期——更多的工程量;最少的能耗——更多的产品;单位面积土地——更高的农业产量。(案例:农业间作套种,家具利润问题等) 4、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指对系统的目标函数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认为调节的因素。 优化目标;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不能人为调节);影响因素(可以人为调节)。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 3.3《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技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全书重要内容之一。在其他学科中也有实验课,其实验课的教学只是让学生通过指定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中验证一个已知结论,实验报告的写作也是按照教材中固定模式完成,而通用技术课上试验是一个尝试、探索、检验优化的试验活动。在试验中学生自行设计各环节内容,并根据试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来获得一个未知结论,而试验报告的写作,总结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试验报告不是固定模式,学生根据试验特点经小组讨论之后自行设计。 这一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熟悉技术试验方法、内容,掌握技术试验实施与报告写作的,并认识到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中提到“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它不仅是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可以看出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并用“技术试验卫星”的案例,体现在科学领域里的应用。当然技术试验不只是在科学领域有所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仍有广泛的应用,因而就有讨论的两个话题“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技术试验”,并且用“阿什塔比拉河桥”案例进一步论证了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得出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而马上行动中“李宁小板凳试验”让学生从贴近生活这个层面来分析技术试验的重要性。技术试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内容,教材中用仪器测量性能试验示意图和安全帽的超载试验对几种试验进行了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案例选择可以进行适当拓展。 技术发展漫长过程中,人们在对技术产品不断完善、改进,试验采用的方法也会根据技术特征来选择。教材提到五种试验方法:优选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如“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进行分析。当然案例亦可以拓展,如模拟试验法用汽车碰撞模拟试验视频,移植试验法可以利用小白鼠试验等,类似的案例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试验的方法上述五种之外,教学时同样可以对方法进行拓展,如教材中提到中间试验法,马上行动“对座椅测试内容、连线”进行课堂训练。 技术试验是一个尝试、探索、检验、优化的实践活动,在试验时应要求学生不断尝试,学会坚持,故教材中提出试验者要具备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并利用案例斯洛廷研究核材料临界值进行补充更进一步提出试验要求,技术试验报告时技术试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

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加实验34课时)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浙江省高中通用技术知识点汇总.-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a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三、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b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的内涵:b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的含义:b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技术试验的重要性:b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②模拟试验法:例:汽车碰撞试验;大坝水利试验(缩小比例模拟)等。 ③虚拟试验法:例: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用计算机模拟)。 ④强化试验法:例: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水管抗压试验 ⑤移植试验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3.简单的技术试验:c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的一般过程: a 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或原型、④测试、评估及优化、⑤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方案优化可以对三种典型人群,即专家、潜在客户、用户进行征求意见。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循环,不能将 科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恩格尔巴特发明鼠标、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通用技术必修1全册知识点

技术与设计1全册知识点 导读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国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作、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概念: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二、技术的价值表现在技术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三个方面: 1、技术与人:技术具有保护人(提供防侵害的手段)、解放人(解放、延长了自身器官的功能或提高其效率)和发展人(自身能力的发展、自身价值的实现)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3、技术与自然:人类依靠技术利用、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思考:1、区分“保护人”和“解放人”。如:B超的应用体现技术(解放人)的价值。 2、理解技术“发展人”的含义:如爱迪生在完成大量发明项目过程中,自身造诣日渐深厚,并且博得世人的尊重。 三、技术的性质 技术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其中: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和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由“技术的综合性”引出“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二者的区别: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而技术侧重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回答“为什么”,技术回答“怎么办”;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二者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3、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其程序为:提交申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认识结构授课人: 课程标准: 1.了解结构的涵义概念,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难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是如何承受应力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感受结构的受力情况,体验结构所受不同类型的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科学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 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涵义;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教学关键: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辅助: Ppt课件、教材、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设计: 引入 前段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一、了解结构 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 (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 (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 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有受力来分析两者有受力情况。 二、结构与力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6.1设计表现图教案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设计表现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课程标准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要求:在设计过程和设计完成后,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 2 本节共分为两课时,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技术语言及其种类和几种常见的技术语言(设计表现图类)的特征、种类,以及技术语言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及三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保证。”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历了第三章对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的体验后,详细地介绍了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不同技术语言的理解使用。本节内容对第六章内容形成了知识铺垫,学完这一节后,学生会很顺利地进入第二节技术图样的学习而不会感到突然和无所适从。(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生活常见的一些技术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不够明确这些内容就是技术语言,因此只需要教师引导配合大量案例结合学生讨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美术课使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物体的形体都能够作流畅而简单的描绘,但是对按设计在头脑中想象的形体进行表达还欠缺规范性,需要教师的示范引领以及学生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多次动手体会。 学生在高一《立体几何》中曾学习过斜二测图的画法,对平面几何图形水平放置后的画法基本能够掌握,简单的几何体也可以以立体图的形式表达清楚。但是学生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从未接触过,因此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 掌握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地绘制出台灯的草图。 3 能识读效果图。 4 学习并掌握平面结构形体正等轴测图与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照相机说明书,了解技术语言的应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用草图与用正等轴测图来表达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两种技术语言,为今后与他人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技术交流打好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 多媒体投影展示几个新颖的设计,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这些作品是怎么的呢? 生:设计出的。 师:我们要知道完成任何一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须遵循一定的步骤,设计也不例外。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实用的产品是怎样设计出的吗?是凭空想象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呢?是的,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那么设计一物品需要哪些过程呢?这节就让我们一起体会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情境问题]大家在户外玩累了,想休息一会,却不能马上找到一个合

适的小凳?(详细资料见本p46)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要去设计一个适合便携式小凳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设计呢?首先让我们熟悉一下,设计应该遵循的一般设计过程,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个过程完成设计,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步解释。设计的一般过程: 二、制定设计方案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1 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就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陈晨同学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问题的?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完成什么工作? 生:看看自己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师:对,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们去解决,凭我们现有的能力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在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明确设计要求,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写书上第47页的“马上行动”。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的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第一节设计的交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广东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的回顾与总结性章节。主要包含: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两节。这两部分是设计过程的两个重要部分。本节课为第一节第一课时,在回顾总结前面章节的同时,归纳并明确: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展现自己技术思想的过程,设计离不开交流。过设计的交流,可以让设计计更加优化。让学生站在产品使用者的角度学会如何选择产品、使用产品,从而获得的设计在生活中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掌握设计交流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设计者与用户交流的意义。理解产品说明书的内容与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交流,引发学生体会设计交流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设计交流的概念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出现并使用,学生有了初步的涉及,但没有具体的探究。本节在对前面知识回顾的同时,进行该

部分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在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探究。结合高一学生认知特点,通过较多的视频、图片资料的引入,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不仅可以了解交流的方式,更能体会在开展设计交流的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些交流的方式,从而加深理解。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解设计交流的方式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 计想法和成果。 ②得产品说明的必要性。 难点: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多媒体展示、引导启发法,渗透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 五、课时安排:本节共2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必修一知识点

第1章知识要点 1.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略) 第2章知识要点 1. 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 信息获取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资料获取信息的阅读法;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文献法;通过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访谈法;通过广播、电视、影视资料获取信息的视听法;通过实验研究获取信息的实验法;通过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的调查法;

2020年整理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复习提纲.pdf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能力。 、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①、②、③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和。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如:门与门框的连接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如:榫接、胶接、焊接 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和要求,因素,公众和使用者 对设计对象的控制要求和一定的等。 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 ——与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 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1、流程的含义:a 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包含环节与时序。 2、流程对生活工作、生产的意义:b 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例: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农业庄稼的种植流程) 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 3、时序与环节:a 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例:买票→候车→检票→上车。) ⑵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4、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图):a 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5、流程图的识读和分析:c 识读流程图的要点: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⑵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 二、流程的设计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c 总体上:流程设计应该要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 具体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等。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 环境:关注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 2、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a——见右图 注: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对于有严格时间 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3、简单流程的表达:c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 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 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 表示环节。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 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例:小铁锤的锤头加工流程图:下料→划线→锯削→锉削→划螺孔中心线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必修1) 2010年-2011学年度上学期 南尚乐中学宋继恩2010年9月 一、课程内容分析及整体教学思路: 《技术与设计1》模块内容包括5个章节内容,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为此,需要学习各种基本的技术概念和过程。对于设计,不要死记硬背概念,不要机械理解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计过程介绍的是一般的过程,不是规定的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运用。 技术与设计不是专业设计师眼中纯粹的理论说教,也不是遥远的童话,而是技术与生活的桥梁。解决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基本起点,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和周边的环境。从广义上讲,设计是为了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分挖掘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技术与设计产生发展的前提。设计应该追求创新,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需要不断的反思。在教学中,交流和评价既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过程成功完成的途径、方法和保证, 它们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这几部分内容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不能机械割裂。特别是第一二章节,它是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于技术教育的始终。 二、当前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2、学生对亲历技术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特点分析: 1、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开放、反思、合作学习。 3、体现人文精神,启迪学生领悟融于技术的人文内涵。 4、挖掘技术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养。 四、教学方法: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讨论、思考、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 1、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3、重视各种技术活动的具体指导。 4、倡导合作性的学习方式。 5、加强学生的个人辅导。 6、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7、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精品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题目: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教材从技术试验的定义分析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技术试验的方法,阐述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范例。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试验是人们为了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对所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检验的一种实践活动。技术试验在技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技术创造的重要手段,是为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科学资料和各种数据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保证,所以本节课在全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后学习这一节的。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了技术试验以后,学会一种技术探究的好方法,从而为第三单元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的学习作好铺垫。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了解几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认识一些常见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技术试验,会写简单的技术试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选择正确的技术试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五、教学资源:纸张、钩码、支撑架等试验用品,赵州桥、九江长江大桥、悉尼港湾大桥等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注:以下所有考点,要求理解+背诵。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中国古代信息传播方式有:信鸽传书、烽火告急、结绳记事等。 二、信息定义的不同观点: 1、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六、信息技术包括的四大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八、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九、信息技术对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十、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 2、信息犯罪 3、信息污染 4、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十一、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一、获取信息需要经历的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二、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等 三、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四、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类搜索引擎的应用(观看提供的Flash动画) 五、搜索时怎样用好关键词? 1、提炼关键词:提炼最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添加关键词 3、用好逻辑符号:“AND” 、“OR”、“NOT”、“+”、“-”、“&” 、“^” 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 五、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 1、音频(.mp3) 2、视频(.av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