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班如上坟?NO!上班比上坟还沉重……

上班如上坟?NO!上班比上坟还沉重……

上班如上坟?NO!上班比上坟还沉重……

周末文库君去参加大学毕业五周年聚合,席间王五问了大家一道题:A,上班如上床;B,上班如上市;C,上班如上刑;D,上班如上坟。ABCD,你选哪一个?

大家纷纷吵吵着,上床上床……上刑上刑……上坟上坟……

只有赵一苦笑不语,而后悠悠的说,“上坟如踏青,阳光明媚,包里都是好吃的,鸡腿、茶蛋、还有一瓶好酒!上班比上坟还沉重好吗!”

“同一个班出来的,几年光景,怎么大伙差距这么大呢?”我在不断的思考这个问题。

前两天,Boss直聘的大Boss赵鹏来文库做觅识直播,我问了他这个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上班会焦虑?工作不开心,却又离不开它,天天这么拧巴的度日如年?

赵老板是个爽快人,直播一开始就亮明观点:“人生幸福三要素:入对行,进对门,跟对人!”

文库君顿悟:同学们眼下的不痛快,要么是入错了行,要么是进错了门,要么是跟错了人!

但我看来,入错行,最苦逼,破坏力最大,简直毁你一生啊!为什么?

跟写作文一个道理啊,入行就好像选题立意,入错行就好比跑题,越跑越偏离,越跑越别扭,纵使再怎么努力,也是个不及格。

既然这么重要,那先抛开“进对门”、“跟对人”不讲,今咱就把怎么能入对行这事掰扯清!

直播中,赵老板以一个养蜂人的例子,道出了入行的三个本质。

很多年来,赵老板(赵老板喜欢自称为老衲,下文简称“衲”)有个习惯。喜欢在春天,信马由缰,四处转转。于是,发现了一类人。叫做养蜂人(下文简称“蜂”)。

第一年看见“蜂”的时候,“衲”没有啥感觉。第N年看见的时候,“衲”忍不住上去问。

衲:“这个行当收入如何?蜂:“勉强糊口”

衲:“做了多少年了?”蜂:“从小跟着俺爹,现在有四十多年了”

衲:“为什么不考虑换一个”蜂:“就会个这,其余啥也不会”

衲:“将来你娃干啥”蜂:“也干这个啊”

衲:“谢谢啊”蜂:“先生买几罐?”

衲:“只是来问问,不买”蜂:“不买问这些干啥”

衲:“因为我做了个软件叫Boss直聘,喜欢研究些职业生涯的事情”蜂:“卧槽打广告的啊,去死吧”

透过例子,入行的本质显而易见:

第一,人是不爱换行当的,符合人性。因为大部分人追求安全感,不喜欢突破舒适区。

你可能会说,我不是大部分中的那个人,我入错了行,但不想继续过拧巴的职场生活,我想换行当!怎么换?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百度文库“职场专题”找寻答案。

第二,在来得及的时候,选对一个行业。这很重要!

这里一定会有一大票毕业生等年轻人(年轻真好!!!)问,怎么选对一个行业?干脆去找占星师算一卦?或者follow my heart,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这个问题咱要好好聊一聊,文库君的建议是:

内因大于外因!想入对行,一定要对自己了解的足够透彻!但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能划等号吗?

比如我最大的兴趣是看电影,是否代表当导演是我最好的生涯目标呢?但我念的可能是计科。

比如我最大的兴趣是玩3C产品,我是不是应该进科技产业呢?但我对技术一窍不通。

比如我最大的兴趣是吃美食,那我是不是应该当厨师、美食家、或至少当美食记者呢?

这些问题你是否似曾相识?看电影、玩3C产品、吃美食都是兴趣没错,但我们隐隐约约觉得,这些兴趣都是些吃喝玩乐的玩意儿,似乎成不了正事。

跟随兴趣走没错,但要搞清楚“兴趣”的定义。

当“兴趣”来到了工作的领域,就再也不是一种单单让人心情放松,感官愉悦的活动了!它涉及了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它和反覆练习有关,它更隐含了一定程度的牺牲。

牺牲甚么?牺牲其他享乐的机会!这些“投入”,这些“重复”,这些“牺牲”的背后

有个最重要的回报,就是“成就动机”,也就是“成就感”。

所以,剖析自我的关键在于:区别“兴趣”与“成就动机”,找到“成就动机”与“职业规划”的关联。

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不理性的力量》一书的作者Dan Ariely和他的同僚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校园里刊出“玩乐高赚现金”广告,很快就来了不少自愿者。这个实验有AB两个对照组,A组的参加者被告知要执行一个任务,就是将手上的积木组成一个标准的机器人。第一个成品完成可以获得2块美金,第二个完成可得到1.89美金,总之每完成一个机械人都可以赚钱,但每次金额减少11美分,当参加者觉得不值得继续下去的时候可以随时喊停。至于B组的规则和A组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A组完成的每一个机械人都会被收好保存起来(至少在实验过程中),但B组参加者开始组装第二个机器人时,实验人员会宣称积木不够用,就当着他们的面把刚刚完成的第一个机械人拆散。两组自愿者都宣称自己是乐高迷,但A组平均每人组装10.6个机械人,赚取14.40元,他们在实验结束后的问卷中都表示这是个有趣的活动,有机会还想参加。但可怜的B组结果却完全不同,平均每人只完成7.2个,赚11.52元,而且很多人在问卷中表示,这个活动不怎么样,不会有下次了。

显然,工作能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生理需求,而是有更深一层的,属于心灵上的满足和乐趣。换个角度来说,就算从事的是你有兴趣的活动(好比组乐高),也确实可以从中获利,但工作本身若无法为你带来成就感(组好的积木立刻被拆掉),无法让你觉得有意义,这工作也难以持久投入。

想入对行,请先寻找到你的成就感从何而来。

第三,如果你要多赚钱,那就研究哪个行当赚钱多。

选行当,首要看兴趣(核心是挖掘“成就动机”)。不爱的,慎重选。真爱的,可以选。

但如果从小兴趣缺乏,不知道喜欢什么。或者找不准你的“成就动机”。怎么办?

那就选个赚钱多的!既然谈不上喜欢这个行当,总归不讨厌钱吧。

赵老板最后再划个重点:理科生,可以选个与数据有关的行当;文科生,选个跟营销相关的行当。不论哪个行当,跟着互联网干。将来赚钱多!

以上这些自带段子手风格的老司机版职场生存法则,均来自@ Boss直聘CEO 赵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