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随笔:不喜欢脱鞋子睡觉的孩子

教育随笔:不喜欢脱鞋子睡觉的孩子

教育随笔:不喜欢脱鞋子睡觉的孩子

教育随笔:不喜欢脱鞋子睡觉的孩子

刚开学这几天,我们忙得焦头烂额,这个孩子不愿吃饭,那个睡觉要老师陪着,可最特别的就是睿泽,午睡时间到了,他就是坐在床边上,也不愿脱鞋子,等大部分孩子都安静下来睡着了,他自己玩会玩会也睡着了,我走过去给他脱鞋子,可一只脚还没脱掉,睿泽就醒了,我说:“老师陪你睡,你把鞋子脱了吧,”他摇摇头,我看他不愿意就走开了,接下来他又玩着玩着睡着了,这次我不随便脱他的鞋子了,放学后跟他妈妈聊起,才知道他一直都是妈妈陪着睡的,现在上了幼儿园没有了妈妈的陪伴警惕心就比较重,所以睡着的时候有人碰他就立马醒了。

小学教师教育随笔教学文案

教师有苦难言的苦衷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忙着批改作业非常疲劳。二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2012.09

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发现,原来现实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遥远,在学校里并非你的业务水平高就能走上领导岗位,于是,这些人,有的向社会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更多的是变得冷漠甚至于消极反抗了。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大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家长的指责,人们的不满,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地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地点燃吗?我们不愿意在平淡中无奈地工作,我们同样需要阳光灿烂,生机勃勃,我们不愿意在灰色中流泪生活。 2012.09.25

教育叙事与教学反思

教学叙事 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 在一次公开课时我发现有一位平时从不举手的学生M举手了,我有些奇怪,但还是让他起来发言。但M站起来后一脸的羞愧和慌张,根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我让他坐下,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心里有些纳闷,这位学生为什么这次举手了呢?举手为什么不知道答案呢?学生站起来之后的羞愧和慌张是否对这位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呢? 下课后我把M叫到办公室。我安慰学生说,今天你举手了,这很好,这说明你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当时究竟是怎么考虑那个问题的呢? 没想到M说:“其实我根本不知道答案。我不希望被同学看不起,所以我举手了,希望能够侥幸地蒙混过去。可是老师偏点我回答。”所以我举手了,希望能够侥幸地蒙混过去。可是老师偏点我回答。”我当时听了很感动,犹豫了一阵子,我对那位学生说:这样吧,我们做一个约定,以后每次上课你都积极举手,如果不知道答案,你就举你的右手。如果知道答案,你就举起左手。你一旦举左手,我就点你起来回答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学生M果然开始每节课都举手。同学们最初都觉得有些奇怪,但时间长了,同学们开始渐渐相信M是学习高手有一段时间我做过统计,M举左手的次数为25次,举右手的次数为10次。但自从我找他谈话,把我统计的他举左右手的次数告诉他之后,他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少。 M在日记中写到:“后来考上大学后老师来送我,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别让自卑打倒你的自信,换只手高举你的自信。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让我举右手并且少举右手只是为了让我超越自己,换只手高举自己的自信,赢自己一把啊!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遇到对手和困难,但如果不能举左手,那么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自己的右手’……”

教育随笔与教育叙事的异同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就是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应用文书。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它有时像小品文或杂文,有时又像日记或杂记,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这样一些样式: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等,这些都属于教育随笔的范畴。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1.短小精悍。 2.迅速及时 3.取材广泛 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1.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 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 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教育随笔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价值。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教师身边。钟情于教育随笔的教师,对一次创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经过思索,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帮助,因此教育随笔是一线教师特有而实用的教育科研 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的研究成果。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

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教育叙事的意义 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教育叙事的特点主要有: 1、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易于理解,叙述事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的; 2、叙事要以人物及其所感所想为主线,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 3、故事情节应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 4、教育叙事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像空间; 5、获得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的归纳; 6、叙事目的不是自我陶醉,而是与众人分享。 教育叙事的局限性: 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 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 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 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

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10篇(演讲可参考)

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10篇(演讲可参考) 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小学赵永攀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标签。于是,很多老师奉这句话为圣旨,把它理解为想怎样解读就怎样解读。当然,这一舶来名言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不谋而和,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个极其软弱的人,也是一个英雄的复仇者。莎士比亚有意造成一种“清醒与疯狂、伪装与真实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显示人物的复杂性格。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读者自然会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负复仇重担而又踌躇,是由于他本身软弱的关系;魏尔德尔认为哈姆雷特的踌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麦王子的软弱性上,而是客观情势妨碍了实现复仇的计划;弗洛伊德则认为恋母情结是哈姆雷特久而未决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吗?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个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设法吹捧别人的狡猾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其结果只会是把学生引入歧途。 还是以上述这两篇课文为例,还真有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课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学生说:“白骨精虽然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对于这样的理解,老师不是加以否定,还称赞地说道:“我们从来都说白骨精怎么怎么坏,可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同样的故事也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上演。在课堂上,正当教师带领学生对狐狸的卑鄙行为进行批判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觉得狐狸很聪明,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这样脱离文本实际的解读,老师的评价是:“你很聪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的理解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说学生的理解可以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数学教学随笔感言.docx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随笔感言,欢迎参考 ! 数学教学随笔感言篇一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 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 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 "课标是源、教材是流" ,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差。 一、用 " 发展 "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 "发展 "观 "发展是硬道理 ",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 "以人为本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 "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 重问题结果 " ,以 " 结果对错 "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 "得分高低 "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 "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

师要从 "服务 "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 " 自觉的学习 "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 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 "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 ( )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 " 学困生 " ,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 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 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 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 中学的老师们都有什么有趣的教育随笔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第一篇】:教育随笔 当我们愈来愈多地沉溺于琐碎而庸常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当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生活状态单调乏味且充满疲劳感之时,我们作为教师,自我的个体生命状态无疑是毫无幸福感的。如果我们不能从作为工作甚至作为生涯历程的教育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或工作的价值,那么我们的日常教育生活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不能不承受的一种沉重负担。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庸常生活中暂时抽离,努力以他者的姿态来回味、反思我们的教育生活经历,就有可能使我们超越自我,提升我们作为教师的存在意义和自身的生活质量。教育叙事也许就是一扇打开我们心灵通向教育生活的意义世界的大门。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一个有一个的教育事件,我们的教育生活可以说就是由这一个有一个的教育事件累积而成的。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既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也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状态。因此,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我们的教育生活故事,讲述那些或隐或显地蕴含着教育意义的故事,那影响着学生和我们生命成长的细微脉络就可能在故事叙述过程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展开了我们的教育生活该如何发展与改善的可能途径。正因如此,以讲故事形式出现的教育叙事,

因其对复杂教育生活中的细微脉络的揭示而区别于一般性的故事讲述,使之成为我们对自身教育生活的反思性实践,并成为我们积累实践性知识、提升这种实践性知识品格的重要形式。我们讲故事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地回溯、观照、发现我们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教育生活路径的过程。 教育学者叶澜曾指出,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和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大量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因此,教师的研究能力也是高质量教育生活与自身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切近教师日常工作的研究方式,让我们在平凡的、逐步庸常化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幽微的教育意义,从而获得我们对自身作为教师生命个体存在价值与意义的发现与提升,并可能成为我们走出教育生活惯性思维的重要路径,既提高了我们对自我教育生活反思、批判的能力,也提升了我们教育生活的创造性品格与能力,从而有效地改造、提升了我们的教育生活质量。 一个人对周遭世界的发现往往同时就是对自我心灵世界的发现。走进教育叙事,让我们与自己经历的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文本对话,增进我们对教育生活的理解,并使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更加丰富多样。同时,由于其中记录着我们作为教师个体的生命印记,从而生动有趣,富于生命气息。我们在教育叙事中对自我教育生活的发现与认同,也是我们对教育人生丰富性及其意义价值的发现与认同,是对我们作为教师存在的个体内在心灵世界

教育叙事之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失望大班教育随笔200篇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失望大班教育随笔 200篇 :让孩子们养成学习的 好习惯,形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下面我们一 起看看这篇《孩子们的失望》。 昨天由于需要下午医院陪护岳父,我需要一放学就去市人民医院,原计划将没有完成作业和违反纪律的学生午间留校就只能泡汤了。但经过连续三周的实施,孩子们的规范意识和不完成作业的人数,已经大为减少。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留置只是外在措施而已,迫不得已为之。 今天下午由于人手不够,还得我去。就不能将昨天和今天的两 类孩子,留置学校。一些孩子甚是失望,有些孩子说老师不算数, 有的说看不到同学留这儿,自己不开心。真的让我没有想到,难道 留置,就是我们的目的?难道作业按时完成和违纪,就是留置的价值,就是完成作业的原因。有些孩子看到同学留置,就有点幸灾乐祸的 感觉。同时有些孩子根本没有听老师的讲解。为什么不在留置?一是 昨天他们的表现确实不错,违反纪律的少之又少,又没有影响课堂。同时昨天上午的记录,没有五个孩子记录同一个人的。我又问了班 里的学生,昨天下午的课堂,也是比较安静的。我觉得也没有必要,非要惩罚这些犯小错误的学生了。没有教师在,他们能做到安静考试,已经了不起了。二是医院里有病人需要我照顾,做儿女的应该 做到孝顺。我必须给大家做榜样,要你们孝敬老人,我就要做好。 我相信你们也会支持老师的。但为了不耽误你们的课,老师将下午 的课,也调到上午上,这样上午一晌都是我的课。不过,我会给大 家调节的时间。大课间学习《七彩阳光》,最后一节给大家娱乐时间。 每项管理学生的措施,要让孩子们理解了,不能将措施做为目的。 公众号:志在文武助孩成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教育叙事随笔

爱,让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琅琊中学闫冰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同龄人中,我虽然没有帅气的外表和时尚的服饰,但我觉得我是学生眼里最美的老师之一;我不想苍白空洞的说我为教育事业做了些什么,但我敢说九年来我是一步一个脚印,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的学生。正是由于这份真诚无私的爱,使我教的孩子们能快乐地成长,而我的教师生涯也因此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我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当初,我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我日记本扉页上的时候,“用爱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便成了我无言的承诺。 永远记得八年前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年少气盛的我对自己信心十足,第一次“就职”演说,我满怀激情,慷慨陈词,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希望自己能和他们一起努力,创造辉煌。那时我自信地认为,凭着我一如既往的热情,我一定能胜任工作,一定能像从前那样和学生鱼水相融。然而,我的热情很快遭遇了学生的冷漠,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言辞犀利地批评了某些同学的傲慢无礼,刚走出教室,就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教室门在我的身后狠狠地关上了,说实在的,我当时是又愤怒又委屈又失望。这件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意识到,做学生工作仅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于是我一方面虚心请教,一方面大胆创新,在

成功地组织、开展了几次活动后,我终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但是,这种认可和尊重和我当初定下的鱼水相融的教育理想还相差甚远,怎样才能真正地接近学生、接近理想呢?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我豁然开朗。 那是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晚上十点多,我接到学生从宿舍楼打来的电话,说张晓同学病了,怎么劝都不肯上医院,我匆匆赶过去,和几位同学把她背到了就近的乡镇医院,医生诊断后说需要住院观察,因为第二天还有考试,我让学生全部回去,自己留了下来。这件事后,我发现,不仅生病的张晓,还有其他的学生也对我多了几分信任和喜爱。这让我进一步深信:除了热情,除了经验,教育最重要的应该就是爱心。 从此,我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学生们生病了我第一时间去看望他们,心理有烦恼了开导开导他们,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我尽力地资助他们…… 当班主任第二年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叫王丽娜的可怜的孩子—是个一生下来就左耳失聪的不幸的孩子!她肯定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爱她。记得那次班会,我组织同学们进行每年一次的耳语测试游戏: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耳,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一遍。可王丽娜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她不愿把这事说出来,以免被人嘲笑。其实,我早就听别人说,早在幼儿园时她就发现没人注意到她是否真正捂住耳朵,而只注意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测验时,她都假装用手捂住耳朵。这次同往常一样,她又是最后一个。她把左耳对着我,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悄悄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我说的话了。她静静地等待着,突然,我轻轻地说了一句话:“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入她的心田,抚慰了她那颗受伤的心,这句话改变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一、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 二、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三、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叙事意义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叙事特点教育叙事的特点主要有: 一、教学活动 1、叙述事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的; 2、叙事要以人物及其所感所想为主线; 3、故事情节应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教育叙事应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获得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的归纳; 6、叙事目的不是自我陶醉,而是与众人分享。 二、叙事要素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三、研究作用

教育叙事:三二一的故事-幼儿园教育随笔[Word文档]

教育叙事:三二一的故事-幼儿园教育随笔[Word文档] 教育叙事:三二一的故事-幼儿园教育随笔-幼儿园教育随笔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关键字:幼儿园教育随笔, 妈妈, 家庭, 体会, 开学, 孩子, 三句话呈现一对母子 “我比他们都难管。” 大班开学第一天,一个小男孩被妈妈牵着站在门口,我赶快迎了出来,微笑着和家长打招呼,然后又蹲下身拉住孩子的手说:“衡衡你好,还记得我吗?我们见过面的!”谁知我的热情并没有得到母子俩的回应。妈妈漠然地对孩子说:“进去吧,听话。”而小男孩也早已挣脱我的手跑进了教室。我尴尬地站在那儿,一时不知所措。在一天的相处中,我屡次提示衡衡遵守班级规则,还要帮他解决与小朋友之间的冲突,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很不服气地对我说:“我们班有1 2个小朋友,我比他们都难管!”成人的负面评价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心里,并且成了他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开脱的理由。 “我家有根魔法棒。” 衡衡与小朋友之间总是冲突不断。一天,我带他来到睡眠室,耐下心来和他交谈,问他遇到问题为什么总是不能与小朋友协商解决,他的回答又一次使我惊呆:“我家有根魔法棒,我一犯错妈妈就用它教训我,我也能教训他们!”“那你都犯什么错了?”“……”孩子没有回答。我接着问:“爸爸呢?”“他不在家,不管我们!”听了孩子冷冰冰的话,我似乎

看到了一个无助、暴躁的母亲和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之间简单而生硬的关系,也感受到了孩子对亲情的失落和内心隐藏的期盼。 “有事现在说不行吗?” 鉴于衡衡的种种表现,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对他的家庭教育情况有更多了解,能与家长有更深入的交流。根据以往的经验,家长面对教师的真诚态度往往都会欣然接受,可当我向衡衡妈妈提出时,却遭到了她的拒绝:“有什么事现在说不行吗?”一时间我有些愕然,无言以对。看来,衡衡妈妈与我们还是有明显的隔阂,还存在着不小的戒备和封闭心理。 这是一对与众不同的母子,也是一对需要理解的母子。在这个缺乏亲情与温暖的有点类似单亲的家庭里,各方面的压力使得这位倔强、要强的母亲将母子关系变得过于简单甚至粗暴,她试图通过对衡衡的控制来补偿内心的失落,保护自己的自尊,而衡衡也通过种种过激行为表示反抗,进行宣泄,并引起他人的关注。要想转变这对母子,看来需要我们更大的努力。 两段录像让妈妈重拾信心 每次早晚接送时间,我都试图与衡衡妈妈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但是衡衡妈妈却总是来去匆匆,像是在回避,有时我刚一张口,她马上就会警觉地问我:衡衡又犯什么错了?是不是又打人了? 又是一个清晨,衡衡妈妈意外地站在教室门口没有急于离开,脸色却很阴沉。“孩子最近怎么总是老师长,老师短的,为什么他喜欢你们,不喜欢我?!”面对衡衡妈妈劈头盖脸的问话,我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安慰她说:“您先别急,这几天我正想找机会和您好好聊聊呢!”从妈妈的眼神中,我读出了疑问与不解,接着我们商定了下午的约谈。 约谈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说:“虽然衡衡在刚刚入园时常常不遵守规则,还经常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对教师的劝导也只当作耳旁风。但衡衡仍然是个招人喜欢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与教育叙事随笔集锦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与教育叙事随 笔集锦 每一朵花儿都鲜艳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乔廷强 同学们在学习《太阳和影子》一课时,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与之前制作不倒翁失败时的难堪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在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时,也许是有些同学提前看过课本,不少人都知道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这两个条件,也就是说,透明的物体不能产生影子。道理似乎很简单,然而,究竟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算作是透明的物体呢?在此之前,我曾经用幻灯片,用玻璃,甚至用水作为透明的物体来探究它们能否产生影子,结果发现尽管这些物体在我们多数人看来是透明的,但是仍然能够产生影子,也就是说在关于影子的问题上,上述那些物体不能算作是透明的物体。因此,我必须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一点,否则学生便可能形成“透明的物体能够产生影子”这样错误的认识。为了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

后果,我启发同学们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还好,他们很快听明白了我的意思,马上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考虑到于明哲同学从上课一开始就没有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我便将这个机会给了他, “空气。”于明哲同学一语中的。 “听清楚了没有?于明哲同学由‘透明的物体’想到了‘空气’,你们觉得空气是不是透明的?”我的兴奋早已溢于言表。 同学们也都一致赞同于明哲同学的回答,没有想到一个在我看来难度较大的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于明哲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我郑重地提出表扬。 但是还有几只小手仍然在高高地举着,我应该给予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李朝同学回答说风是透明的物体,我只能解释说空气动起来就成了风了。张鸿恺同学则认为大地没有影子,当我解释说月食就是地球挡住了反射到月亮上的太阳光,是地球的影子投到了月亮上面造

试分析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的异同

试分析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的异同 作业内容: 随笔,又叫随感、笔记,是一种古老的散文体裁。随笔选材广泛,形式自由,是随时反映见闻感受的一种文体。教育随笔就是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应用文书。 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它有时像小品文或杂文,有时又像日记或杂记,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这样一些样式: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等,这些都属于教育随笔的范畴。我们今天提倡的是教师写教育教学随感录。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 2.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 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 3.取材广泛 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三、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1.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 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 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新课程改革则提出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师者把记写教育随笔作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教育的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学中重复的失误,如果让教育随笔中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那将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新的境界。 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大多教师感到无处入笔,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教学。每一篇教学日记都是颗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连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把许多日记归纳起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没有实际经验感悟,教育科研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小班简短教育叙事随笔

小班简短教育叙事随笔 【篇一:小班简短教育叙事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10篇刘凤云当前位置: > > 正文幼儿园小 班教育随笔10篇刘凤云作者: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刘 凤云时间:2015-05-29 刘凤云教育随笔10篇 篇一:“哭哭脸”笑了 入园的第一天,李梦彤来了。当妈妈抱着她跨入我们班时,撕心裂 肺的哭声使我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彤彤,让老师抱抱!彤彤真乖。”可无论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只见她双手紧紧勾住妈妈的脖子, 哭的大汉淋漓,全身颤抖,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我不上幼儿园……”直哭的她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妈妈哽咽 着道歉:“老师,我们明天再来!”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样以来, 日常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小朋友的教育。面对这 特殊的孩子,在家访中找到了症结:孩子入园前一直就由妈妈或姥 姥一个人带,很少接触到其他小朋友,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 孩子对带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脱离她的周围,反应会特 别激烈。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 心对待幼儿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 活中去。老师积极引导幼儿,关心幼儿成为幼儿的依恋对象,并组 织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忘却孤独和焦虑,投入 新的环境中去,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渐渐地可消除她的不安全感。比如:和幼儿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一会儿做妈妈:“喂,是xxx吗?妈妈正在上班,下班后我会去接你。”一会儿扮老师:“喂,是xxx小朋友妈妈吗?我是幼儿园的李老师,xxx小朋友是个好孩子,正在听老师讲故事呢,你安心上班吧。”xxx小朋友听后就真的 不哭了。 每天面对这么一大群可爱、纯洁的孩子们,在孩子们中间,幼儿的 心是最纯洁的,我们像女王一样拥有着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你 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不应当吝啬赞美、吝啬肯定、吝啬鼓励,同时,讲究了教育的时机、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彻底摆脱阴影,让孩子开心的过好了园中的 每一天。

教育叙事与教育随笔的区别

教育叙事与教育随笔区别与联系 1、三者概念的涵义 ①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师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教育故事叙说来描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指 以叙事的方式为主而开展的教育研究。 ②教育随笔就是用叙事的方法和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感、所思、 所悟。 2、二者文本的对比 ①教育叙事 “请您相信我一定坐过飞机” 那年暑假,学校决定组织学生赴长江三峡参观游览,先乘飞机到成都。听到我宣布这个消息,学生们欢呼雀跃,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谈论着自己坐过飞机的经历和体验,有的还舞动着双臂表明自己乘坐过 大飞机……我开心地走出教室。 “老师,您等等!”一个男孩叫我。我停下脚步,“何飞,有事吗?”他扬着头,脸红红的,不停地搓着手说:“请您相信我一定坐过飞机!”我心里一愣,直觉告诉我:他大概没有坐过飞机。本已坐过飞机的我立 刻回答他:“老师没有坐过飞机。”他转身而去。 当天晚饭后,何飞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招招手示意有话对我说。我赶忙走过去。他捂着我的耳朵小声说:“请您一定相信我,我坐过飞机!”他又一次表白。“是吗?我还没有坐过呢。”他的脸又红了。“你能给我说一说坐飞机的感觉吗?”我也捂着他的耳朵神神秘秘地说。他支吾了一声,向教室跑去。 晚自习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大家都挺激动的,因为要去旅游了,老师和大家一样高兴。老师还没有坐过飞机呢,有些同学一定也没有坐过,这一次咱们共同体验一下腾云驾雾的感觉!”孩子们满心欢喜,流露出无限喜悦。“谁和老师一样也没坐过飞机呀?”我率先举起了手,好几个孩子跟着举起了手,何飞也高高地举起了手。那几个平时喜欢取笑别人的孩子环视了一下同学们,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严肃神 情。 ②教育随笔 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 近日去听一节语文公开课,因临时有事,迟到了两分钟。轻轻地推开后门进去,发现教室里窗帘紧闭,一团漆黑,原来,老师正在用多媒体介绍作者与背景材料呢。我轻轻地带上门,灿烂的阳光被我关在 门外…… 该听课文录音了,我想,这回应该拉开窗帘了吧。但是自始至终,窗帘就那么垂着,一堂40分钟的课下来,我的眼睛已经酸涩了,问问邻座的学生,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在课件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师“拉窗帘”行为几乎成了条件反射,不管是否需要,只要使用课件,就进行“暗箱操作”,用厚厚的窗帘把阳光挡在外面,更有甚者,还会将课件进行到底,师生整堂课都在黑 暗中度过。

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的异同

随笔,又叫随感、笔记,是一种古老的散文体裁。许多散文大家都擅长这种文体,比较有名的作家就有刘基、宋濂、公安派袁氏三兄弟、唐宋派的归有光、桐城派诸君等等。到了近代,随笔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散文体裁,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随笔选材广泛,形式自由,是随时反映见闻感受的一种文体。教育随笔就是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应用文书。 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它有时像小品文或杂文,有时又像日记或杂记,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这样一些样式: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等,这些都属于教育随笔的范畴。我们今天提倡的是教师写教育教学随感录。 一、教育随笔有如下特点: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 2.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 3.取材广泛 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随笔的分类

教育叙事之珍藏一份美好毕业班教育随笔文章将美好珍藏向未来进发

珍藏一份美好毕业班教育随笔文章将美 好珍藏向未来进发 :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老师,在学生们毕业前夕,老师会有哪些教学感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 来阅读《将美好珍藏,向未来进发》这篇教学随笔文章吧! 毕业,一个伤感的词。意味着和相亲相爱的同学告别;意味着和 关怀着自己的师长们告别;意味着离开生活学习六年的学校;还意味着 要告别一段自己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 毕业季,临近期末虽然还有两个月不到,但教室里已经有一股 淡淡的伤感,三五个孩子下课就拿着《毕业留念册》进行分发,还 发到了各个任课老师的手中。好像知道了不久后的离别,平时调皮 捣蛋的学生也稍稍安静了下来,对老师、对同学都多了一份体谅与 宽容。 我翻看着电脑中这些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接班到现在的为他们拍 摄的一千多张照片,还有近800多篇习作,等他们毕业了,我该把 这些就发给他们,然后在电脑里尘封吗?也许我还可以做点事情,让 他们对过去、现在、将来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我要制作一份班刊 一份属于我们六(5)班班刊,属于六(5)班独特的一本书,书写属 于六(5)班每一位同学自己的历史。 召集班干,集思广益 班刊的内容怎么安排?制作几个板块?有什么独特的记忆可以留 给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人,该以何种方式让父母共同见 证孩子的成长?谁负责搜集和整合材料?谁负责美化版面?谁负责封面、封底和卷首语扉页? 十多个班干部经过半个小时紧张的讨论,确定了班刊的五个板块,分别是:优秀作品(习作、劳技或美术作品的照片、其它得意之作);同学印象(抽签决定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写出自己对他或她的 印象,100字左右);父母的话(由每一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写100-200 字的寄语);美好瞬间(从1000多张照片中选择100张照片入册);最后 班内文采和绘画水平都很高的小球负责设计封面封底以及扉页内容。 这将是一本孩子自己选择内容,自己参与设计,内容没有任何 的说教,全部是和孩子哟管的点点滴滴的记录。 家长参与,体验成长

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

教育叙事:使人“有所感” [摘要]教育叙事说法不一,中小学教育叙事更是莫衷一是。本文作者从“教育叙事的阐释”到“教育叙事研究”,从“教育叙事的写作”到“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对教育叙事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提出教育叙事的主要特点是使人“有所感”。 [关键词] 教育叙事,叙事研究,教育案例,有所感。 [作者]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教育叙事的阐释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现代汉语词典》),就是陈述人物、动物以及宇宙空间各种生物身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叙述人类生活中一切活动和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经验,而叙事是将人们的各种各样的经验组成有意义的事件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人们介绍经验、交流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因而,叙事可以为人们、为自己提供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甚至改造世界的途径和方法。于是,叙事很快就成为一种写作方式,与议论、抒情相并列;特别是受到文学作品的青睐,成为小说、散文、喜剧、诗歌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文艺理论将叙事的学问概括成为“叙事学”,专门研究文艺创作中叙事的规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陈述的是具体的、情境性的、活灵活现的教师经验世界,记录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教师的教育叙事不是为了检验某种教育理念,也不是为了建构某种教育理论,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叙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日志、周记、随笔、书信、博文、微型传记、访谈记录等,这些形式均可用来表现教育叙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形式都是教育叙事,因为,它们需要具备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也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告诉教育“为什么”,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怎么做”,而是给读者讲一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这个教育故事中了解、体验、感受、顿悟教育“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实质却都是教育故事。“让

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优秀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12篇

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优秀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12篇 《看电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我在读课文时没有发现什么难理解的地方,然而在课堂上,却与孩子们出现了不经意的一幕: 课上,我让孩子们自由读完第二小节后,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说了谁是一个足球迷?说完,课堂上立马小手如林,当然,这也是我意料中的事。一位孩子站起来说:“文中告诉了我们,爸爸是个足球迷。”我微笑地点点头,我正要鼓励他答对时,有一部分孩子仍还积极地一边举着小手,一边嚷嚷:“不对、不对,爸爸和明明都是足球迷。”“明明”?我从他们的回答中听到这么一个名字,谁是“明明”?我有点疑惑不解,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回答:课文中就是这样

写的:“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一听,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把这里的“明明”弄成了人名,认为是文中的“我”的名字。看着他们满有道理的样子,该如何处理呢?我灵机一动,决定把主动权还给他们。于是就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笑着问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读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这里的“明明”认为是课文中的人名。现在,请大家来讨论讨论,这里的“明明”到底是不是人名?于是,我给了孩子讨论的时间,此时课堂气氛高涨,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争得面红耳赤。一阵激励的争论后,有孩子起来回答:“这里的“明明”不是人名,因为后一个“明”字不是轻声。”我让大家仔细看看,发现这个字拼音果然是二声。“你真会发现!”我鼓励了他。我又让孩子们举例说说像“明明”这样的名字:贝贝、欢欢、迎迎……,不错,这些名儿后一个字都练轻声,有道理!其他的同学也在点头,刚才的那部分孩子渐渐地安静了。“请孩子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理由来说说这里的”明明”不是人名?”我接着又问。又有孩子回答:“如果这里是人名,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在“爸爸”后面停顿长一点,然而这一句读的时候比较快。”“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我欣喜地说。她读完后,又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