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

高一美术鉴赏之

(二)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编辑:李海棠审核:葛济刚孙国栋 2013 02 15学习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西方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

3.了解现代美术作品如何借鉴传统形式;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学习活动分析:

第一、所谓“现代”的因素,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中主要是指西方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题材、素描的明暗法、透视、人物的比例结构、写实性的色彩和造型、平面化的结构块面等。

第二、根据范例对林风眠的《樱花小鸟》进行个案分析。把《白衣女》的形式因素归为线条、姿势、造型三个方面,此外要注意的是樱花的立体感和画面的色彩和韵律。

第三、个案分析。《泉》的分析可以分为观念和形式两个方面。此引发美术界一场革命。

自主学习:

重点:

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

2.年画的现代化。

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

4、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思考: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西方美术现代化:

自主学习:《呐喊》;《舞蹈》;《构成》和《灰色的树》;《L.H.O.O.Q》;《永恒的记忆》。回答下列问题:

作品属于哪个流派?

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你看了这画有什么感觉?

它跟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

观看视频:《现代艺术》。

个案分析:杜尚作品《泉》。

小结:自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传统美术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导致中国美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看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的同时,我们应对他有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一)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一) 【内容提要】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本文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来思考视觉问题,从“看的方式”的变化去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透过视觉文化从传统向当代形态的转变,剖析了构成“图像时代”之要素的视觉文化的性质的功能,从而把握其内在的文化逻辑。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视觉性更突出地是一个当代问题。所谓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这类说法,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然而,历史地看,视觉文化又不是当代所独有的,可以说它古已有之。因此,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来思考视觉文化问题,就有必要考察视觉文化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转变,透过这一转变,我们便可把握到当代视觉文化内在的“文化逻辑”。 视觉范式的转变 我以为,考察视觉文化的不同历史形态,就是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用伯格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看的方式”(waysofseeing),亦即我们如何去看并如何理解所看之物的方式。他写道:“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有意去看的东西。有意去看乃是一种选择行为。其结果是我们所见之物带入了我们的目力所及的范围。”(注:JohnBerger,WaysofSeeing(NewYork:Penguin,1972),p.8.)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选择行为呢?伯格的解释是:“我们看事物的方式受到我们所知的东西或我们所信仰的东西的影响。”(注:JohnBerger,WaysofSeeing(NewYork:Penguin,1972),p.8.)这也就是说,人怎么观看和看到什么实际上是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不存在纯然透明的、天真的和无选择的眼光。如果我们把这个结论与布尔迪厄的一个看法联系起来,便会看到其中的奥秘。布尔迪厄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化都会创造出特定的关于艺术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支配着人们看待艺术品甚至艺术家的看法。他指出: 艺术品及价值的生产者不是艺术家,而是作为信仰的空间的生产场,信仰的空间通过生产对艺术家创造能力的信仰,来生产作为偶像的艺术品的价值。因为艺术品要作为有价值的象征物存在,只有被人熟悉或得到承认,也就是在社会意义上被有审美素养和能力的公众作为艺术品加以制度化,审美素养和能力对于了解和认可艺术品是必不可少的,作品科学不仅以作品的物质生产而且以作品价值也就是对作品价值信仰的生产为目标。(注: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这里,布尔迪厄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单纯地在于它自身,而在于关于艺术品的价值或信仰的生产。因此,对这种价值或信仰的分析才是艺术科学的关键所在。同理,如果把这个原理运用到视觉文化的历史考察中来,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时代的眼光实际上受制于种种关于看的价值或信仰,这些正是伯格“我们所知的东西和我们所信仰的东西”的本义所在。 更进一步,这种带有特定时代和文化的眼光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呢?贡布里希从画家的角度深刻地阐述出来。他认为,“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注: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页。)。画家总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眼光来看世界,在中国画家那里,梅兰竹菊有独特的人格意义,所谓“四君子”也;这种眼光在西方画家那里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贡布里希认为这是一种“图式”,制约着画家去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即便是同一处风景,不同的画家也会画出不同的景观,因为他们总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假如说画家的眼光还有点神秘难解的话,那么,用库恩的科学哲学的术语来说明便很简单了。库恩认为,科学理论的变革与发展实际上是所谓的“范式”的变化。在他看来,“范式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注: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第158页。)。这就是说,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往往拥有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

完整版归纳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doc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情分析

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 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 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 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 四、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确有智慧,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了解传统农具是人手的延伸: 1.师:孩子们都回家收集了资料,请孩子们将收集到简单农具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法分析: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故事激趣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谈话法,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法,情境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问题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 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候。复习并导入课题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速了生活节奏,必然会反映到视觉艺术领域。回顾 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 品《浴女》引出一段视频《刘海粟——人体风波》,老 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了一些知识讲解,在新文化运动中 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那么美术是怎样从传统到现代的呢?刘海粟作品欣赏 学生看后很惊奇,展开了思考, 与此同时,采用人体模特教学 正是“西画东渐”现象的一种体 现,什么是西画?有哪些留洋的 画家? 讨论回答。 师(小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 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

优品课件之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2.6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时代元、明、清现代创作的主导观念表现的主题形象的处理手法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 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 (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 (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 四、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确有智慧,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了解传统农具是人手的延伸: 1.师:孩子们都回家收集了资料,请孩子们将收集到简单农具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学生分组交流,老师指导。 3.各组派代表汇报: 生A:(出示镰刀)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镰刀,它可以用来割草、割小麦、割水稻。 生B:(出示镐的图片)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农具,它叫镐,比我外婆家的锄头厚,它可以用来刨土,刨土时用手举起镐把,从头顶向下抡,镐头就会深深的插入土中,把土刨松(边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说明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单元题目:土地养育着我们 主题2: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 学生实态: 对于居住在城市里,或者城乡结合处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关于农业生产和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具并不是很熟悉,也许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家里看见过或者使用过。因此,课前老师要布置学生进行观察、收集和调查活动,从农村收集一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和用法,以及现在和过去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从而体会到家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 教科书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第二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第1课。《从传统到现代》一课向学生展示了几件传统的劳动工具和几个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的不同场景,从而是学生初步感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书中的图片、学生课前的收集和调查情况,以及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观察、交流、展示、体验等活动,是学会僧对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感受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生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农具,了解其用途和用法。 2、收集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向农村的亲戚朋友了解过去和现在农业生产的变化。教师准备: 各种农具实物,或有关农业生产和劳动的图片。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发明的各种农具,体会家乡人民的聪明 才智。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交流,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热爱劳动者、崇敬劳动者 的思想情感。 教学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 现代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育才高级中学张科锋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为了更好的阐述本课我分了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一、说教材 (一)、《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将前面传统美术进行一段了解和分析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国学国粹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讲解与学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和现代艺术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由于内容和篇幅过多,四十分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若把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讲解难以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所以我将教学设计重新整理整合。分作两个课时进行讲解,本课是以中国美术为主题。以便更好的更系统的讲授与探究学习。主要内容为两点:1、介绍传统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产生了新的面貌,以及造成这些面貌的成因。2、中国画在新时代形成了新的面貌,以及在这些变化中中国画永恒不变“笔墨”灵魂。我个人觉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搬过来,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阳春白雪”式教学难以达到效果。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将知识生活化通俗化。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授和体验。使学生在传统与创新上有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生活的变化引申到现代美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中国画精髓“笔墨”的通俗讲解使学生从表及里。提高了自身的美术素养。 2、情感与德育目标:通过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和现代作品附有新面貌的分析。使他们更加的尊重多元文化。增强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现代化社会文化下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作品在那些方面有了新的面貌。 (五)、教学难点:中国画在创新的同时,他的不变的艺术灵魂“笔墨”讲解。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学具体验,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探究学习。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现代美术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并对传统“笔墨”深入浅出的演示和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在我看来有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增加了学案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以探究分析为主,在教具学具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和体验实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物激趣法:导课阶段我用“筷子”阐述了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因为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非常常见。以生活的经验作为突破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一年级美术学科设计人管欣彤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本和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教学: 1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5.教师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和《潇湘奇观图》,通过对比分析现代画家的创新 6.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7.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3.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理解现代美术中西合璧的探索。 14.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教学: 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 创作的主导观念 表现的主题 形象的处理手法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浅谈从传统到现代的西方艺术

浅谈从传统到现代——保罗?塞尚与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型 论文关键词:保罗·塞尚艺术观念 论文内容摘要:保罗·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作为一个艺术系的学生,我对西方现代美术大师尤为崇拜,尤其是现代美术派大师塞尚大师。如果说现代派美术引领了西方乃至世界美术,那么引领现代派美术的无疑是这三个人,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保罗·塞尚是19世纪末期出现的一位在艺术史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尚的法国艺术家。在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发展和变化的许多方面,保罗·塞都体现出了长久的影响力,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于1839年1月19日诞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的一个银行家。1858年到巴黎学画,并与文学家左拉、诗人波特莽尔等人结识,在毕沙罗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印象主义运动。但是,塞尚努力探讨物体内在结构的思索使他不得不对印象主义发生怀疑,他指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从而在画面上做到极大的概括。他反对传统绘画观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开来的做法,追求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透视。他的画面,色彩和谐美丽。面对写生对象,他总是极其审慎地观察、思考和组织画面的色调,反复推

敲,反复修改,以致许多画总像是没有完成一般。为了长久地反复钻研,他经常面的题材是静物画。在这些精心组织的静物画中,塞尚并不过多地重视空间、体积和透视丰系的科学性,而是更加注重画面形和色的平面布局,力求达到一种类似图案一样的平面的和谐与均衡。 一、艺术观念与视觉方式的变革 观念支配世界,观念改变世界。潜藏在视觉方式变化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乃是艺术观念的变化,所以记载着各种艺术风格、流派产生、发展、衰落的艺术史,不仅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来说,乃是一部关于艺术观念不断更新演进的历史。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所持有的艺术观念是不同的。艺术观念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艺术作品、甚至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认识和评价。 纵观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和演变,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法国印象派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西方美术以模仿写实为主流,可以称为西方传统艺术;第二阶段从l9世纪下半叶的后印象派开始直到现当代,这个阶段的总趋势是突破模仿自然的传统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表现,建立了全新的艺术观念。在传统艺术观念到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保罗·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在塞尚之前,西方主流画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模仿自然万物,从塞尚开始,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的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对

从传统到现代演进中的中国社会

从传统到现代演进中的中国社会 【摘要】如果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描述中国如何艰难地步入近现代化的历史的话,那么,一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就是一部以“变”为中心内容的变革思想演进史。 【关键词】传统;现代;演进;中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50-01 为更好地认识并把握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变化历程及 其特点,本文引用西方哲学家麦金太尔的理论来进行阐释。 1传统的三个发展阶段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著作有《追寻美德》(1981)、《谁的公正,哪一种理性》(1988)以及《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1990),本文涉及的主要是《谁的公正,哪一种理性》(1988)这部书中的理论,在此 书中麦金太尔主要是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其中也特别谈到了在人类文明处于转折和过渡时期所具有的一些普遍

表现。麦金太尔在谈到“传统”这个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人类文明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观点,这些理论很可以为我们解读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变迁提供参考和借鉴。当然麦金太尔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来说的,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关系。“传统很明显的是一种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东西”,任何 一个智性的探究都必须是从一个传统中出发。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近现代那些启蒙思想家们无论其“西化”的程度如何,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承继着中国自己的传统,特别是对梁启超,陈独秀,胡适,严复等这样一些较早期的西方思想启蒙者来说,上述阐释尤为贴切。他们都是从自己本身的传统出发,在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启发下反思传统,试图找到自己传统的问题所在以及出路何在的。所以这些先进的启蒙者们都是在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中浸泡过的,他们深深地懂得并亲身体会过“传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就更有决心和勇气来对传统进行反思,用新的先进的西方思想来更有针对性地打破传统, 那么一个传统的发展过程是怎么展开的呢?麦金太尔 作出了一些解释,他把一个传统的初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起相关的信仰、经典以及权威,而这个传统中的人对于这些经典、信仰及权威深信不疑。“使一既定共 同体步入第一阶段?D?D在这一阶段中,视作权威的信仰、话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学习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重点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时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部分主要内容: 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 2、年画的现代化。 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 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化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设计思路】本课的内容是“现代化”的问题,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变革上。紧扣这条主线,有意识地让学生先对教材内容和所提供的图片有个初步的了解和大致的印象,然后引导他们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形式变革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2.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3.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4.教师提问: 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7.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教学: 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

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 创作的主导观念 表现的主题 形象的处理手法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

第二单元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 统到现代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 能力目标: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3. 情感目标:领略不同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中国美术的“现代化” 1.导入教学: 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20世纪初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2.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3.教师总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4.教师提问: 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 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7.教师总结: 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第二单元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 能力目标: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3. 情感目标:领略不同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中国美术的“现代化” 1.导入教学: 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20世纪初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2.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3.教师总结: 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4.教师提问: 》 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 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7.教师总结: 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 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从传统到现代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2.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3.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4.教师提问: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7.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13.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14.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二”,要求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15.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