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基于“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

何 勋,史景钊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州 450002)

摘 要:中原经济区发展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粮食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必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此,通过对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现有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将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综合多种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集秸秆储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完备、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建设体系,将为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以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秸秆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储运体系;生态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S21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3)11-0042-04

0 引言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重要资源,秸秆资源化和商业化利用前景广阔[1]。在传统农业向精细化农业过度的关键时期,秸秆处理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秸秆焚烧和闲置现象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带普遍存在,秸秆焚烧造成机场航班延误、影响交通安全以及火灾事故等一系列的问题[2-4]。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禁止秸秆焚烧,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处理问题,必须依靠配套的关键技术和政策措施。从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用方式,秸秆能量转化率和利用率会受到限制[5]。因此,将秸秆多种利用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多层次、多途径综合利用的方式,从而实现秸秆利用的资源化。

目前,秸秆处理主要技术有秸秆肥料化技术、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发酵以及沼肥技术、秸秆炭气油联产技术、秸秆成型燃料技术、秸秆发电技术和秸秆热裂解技术、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秸秆气化甲醇二甲醚技术和秸秆材料利用技术等[6]。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2-11-20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30500022)

作者简介:何 勋(1980-),男,河南柘城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E-mail)hexun876@163.com。通讯作者:史景钊(1963-),男,河南柘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haujingzhao@126.com。

也不尽相同,王宁等对辽宁省刘饶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后认为适宜的还田量应根据当地的气候、还田方式、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半量秸秆还田处理与全量秸秆还田相比能显著提高玉米作物产量[7]。由于秸秆利用率低,部分秸秆通过机械化收获还田,剩余秸秆仍需要通过发展养殖业、农村新能源技术等合理的方式进行综合利用。本文在综合众多专家意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在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时,通过政府部门政策引导,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机构在资金、技术和人员培训上大力支持,发挥新型农村社区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秸秆储运体系。在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基础上,通过饲料化技术、秸秆发电技术、沼气技术等将秸秆综合利用,充分体现循环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将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1 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作为世界上粮食和棉油生产大国,农作物秸秆总量非常丰富。据农作物产量及秸秆籽粒结算系数进行估算,2011年秸秆资源总量约为8.4亿t[8]。长期以来,秸秆主要用于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动物养殖饲料和有机肥料,少部分用于工业生产原料和食用菌种植。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原有的能源消费格局正在改变,大量的秸秆闲置和焚烧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腹还田技术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引导

?24?

和扶持秸秆制板、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等综合利用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秸秆利用率低、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远未解决。

按照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国家枟“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枠提出,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超过80%,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环境保护,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其中,到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400万hm2

;建设秸秆饲用处理设施6000万m3

,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00万t;秸秆基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原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到13%。到2015年,在13个粮食主产区、棉秆等单一品种秸秆集中度高的地区、交通干道、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重点领域,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大力推广用量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

施一批重点工程

[9]

。因此,新型农村建设与发展在秸

秆综合利用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 新型农村社区模式的提出

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突出政府的引导、服务功能,根据社会和农民的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以农民为核心、以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为目的、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基本指导思想,建设具有地域、乡土、文化特色的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

[10]

其功能如图1所示。新型农村社区农业生产突破传统农业耕作思想束缚,通过土地流转政策运作,将农民承包的土地以入股、出租等形式整合社区集体土地资源,发展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农业,将社区所属土地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和季节性秸秆适量机械化还田后,剩余秸秆通过“一站式”专业合作社的储运体系生产动物养殖饲料、用于秸秆制沼气、秸秆制板等多种渠道将秸秆综合利用,

形成循环产业链条。

图1 新型农村社区功能图

2.1 模式思想

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通过新型社区利用“一站式”合作社对流转后的集体土地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利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优

势对秸秆进行适量还田,将青贮秸秆和剩余秸秆通过秸秆储运体系进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秸秆沼气技术、秸秆制板技术及食用菌技术。2.2 模式介绍

新型农业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如图2所示。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一站式”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流转后的集体土地。机械化收

?

34?

获后的农作物秸秆和季节性秸秆通过秸秆还田技术根据农田需要将部分秸秆进行处理。剩余的大量秸秆和季节性秸秆在秸秆储运中心通过秸秆成型机械、饲料加工机械进行机械化处理后,提供给社区能源站和社区养殖企业。社区养殖企业将动物粪便和污水

等提供给能源站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能源站通过处理剩余的秸秆、社区污水、人畜粪便等,利用秸秆沼气技术向社区居民提供沼气作为生活燃料。季节性秸秆和剩余秸秆可以通过农村社区发电厂结合新区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处理方式进行综合利用。

图2 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

2.3 模式实施

秸秆资源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综合利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制度体系,明确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投资质量和投资财务标准,建立信贷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充分调动投资企业、科研部门、高校和农户的积极性,完善以土地资源整合为突破口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突出地方特色和农业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政、产、研、学、用”一体化功能,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带动社区产业,建立秸秆储运体系,完善秸秆利用产业链条;通过食用菌技术、秸秆饲料技术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社区养殖业,养殖厂的污水和动物粪便通过能源站进行处理制作沼气,不仅利用秸秆为社区提供沼气和电力供应,而且还可以处理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秸秆处理产生的沼液、沼渣可制作成肥料还田。2.4 模式特点

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以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为突破口,重点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在农业生产中加强生态保护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关键问题;通过机械化收获后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秸秆产

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体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化农业转变。该模式体现了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搭建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用户之间的平台,突出了“一站式”农业合作社基层农民组织在完善秸秆储运体系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三化”协调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从而显著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3 案例分析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刘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教育机

构、商场、娱乐场区等一应俱全,规划有13万m2

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园区。2005年,刘庄社区企业销售收入近9.5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多,上缴国家税金5489万元,年人均集体分配现金9000元,社区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由过去的10项提高到42项,农民实际人均收入近1万元。在刘庄社区,除了全村劳动力都在村办企业工作外,还吸收了周边7000名多劳动力和下岗工人就业。

刘庄社区建有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体管理经营土地,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刘庄村十分重视

?

44?

发展循环农业,依托村集体产业优势,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刘庄社区农业生产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建有与华星制药厂配套的淀粉加工厂、发电厂和污水处理厂,形成了集秸秆还田、秸秆养殖、秸秆发电为产业链的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依托村集体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的秸秆储运体系,利用国家和政府部门政策,依托东南大学等大中专院校科研和技术优势,通过华星制药厂村集体经济支柱,发展玉米淀粉产业,通过燃料发电厂对秸秆进行利用,向企业和农村社区供电。

4 结论

根据我国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方向,结合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针对秸秆焚烧严重或闲置、秸秆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构建了新型农村社区秸秆资源利用模式。通过“一站式”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秸秆储运体系,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沼气技术等发展精细化农业,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社区垃圾处理、农村新能源利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使“政、产、研、学、用”一体化。模式实施中资金运作、技术保障和人员培训问题,将是下一步研究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

[1] 张艳丽,王飞,赵立欣,等.我国秸秆收储运系统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可再生能源,2009,27

(1):1-5.

[2] 冯伟,张利群,何龙娟,等.基于循环农业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

921-923,973.

[3] 陈玮,陈苏利.三门峡市秸秆废弃物综合利用调查与利用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682-11683,11686.

[4] 郝敬荣,张建,汪皓.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分析[J].湖南农机,2012,39(3):23-24.

[5] 石磊,赵由才,柴晓利.我国农作物综合利用技术进展[J].中国沼气,2005,23(2):11-19.

[6] 王艳锦,王博儒,张全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9(7):23-26.

[7] 王宁,闫洪奎,王君,等.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5):100-

103.

[8] 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等.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11-217.

[9] 佚名.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2):39-42.

[10] 赵君,刘涛,贾玉巧.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功能规划及政策设计[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2):

62-65.

ResearchontheNewRuralCommunitiesStrawResourcesUtilization

ModelBasedontheBackgroundofthreeCoordinatedDevelopment

HeXun,ShiJingzhao

(Mechan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ingCollege,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centralplainseconomiczonewillgetoutoftheroadnotattheexpenseoftheagricul-tureandfood,and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ttheexpenseofnewindustrialization,newurbanizationand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new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Toachiev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promotethreeofcoordination,mustsolvetheactualproblemsintheagriculturalproduction.Basedontheanalysisofstrawresourcesutilizationstatusanddevelopmentprospects,thisarticlethinkthatthenewtypeofruralcommunitieswillplayakeyroleinthestrawutili-zation.Onthebasisoftheintegratedavarietyofstrawresourceutilizationoptions,accordingtotheneedsofthenewtypeofruralcommunitydevelopment,theestablishmentofasetofstorageandtransportationofstrawutilizationcompletein-dustrialchain,fullyfunctionalnewruralconstructionsystem,willprovidestrawcomprehensiveutilizationimproveindus-trialdevelopmenttoprovideareference.

Keywords:strawutilization;newruralcommunity;storageandtransportsystem;ecologicalagriculture;model

?54?

转型社会中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

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转型社会中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 许爱花甘诺 摘要:农村社区治理面临严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越权过度干预、非法势力干扰村庄治理以及村民的政治冷漠,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农村社区治理必须逐步由“官主导”到“民主导”,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三者之间权责界定明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多中心治理体制。 关键词:治理社区治理村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38(2011)06—0165—05 作者简介:许爱花,女,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问题、社会工作。 甘诺,女,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引致农村社会发生全面转型,带来农村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大调整。农村社会的自主性空间伴随着原有体制的解体而日渐拓增。村民自治制度的普遍推广既为农村社会发展搭建了全新平台,又为农村新权力结构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农村权力结构内部多元权力主体的形成,为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极大可能,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再是高度集权化的单向“统治”行动,而走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实践。[1] 一、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治理和社区治理 (一)治理理论 “治理”(governance)是西方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和经济学领域中的术语,“治理”原意是指统理(govern)、引导或操纵之行动或方式,经常与“统治”(government)一词相互交叠使用。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之家》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做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一是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二是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三是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四是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2]“治理”与“统治”从词面上看,似乎差别并不大,但其实际含义却有很大区别。首先,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机关,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官方机构,也可以是民间机构,还可以是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的合作;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官方的公共机构。所以,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念。其次,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则是一个上下左右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治理是一 561

秸秆利用及现状

雾霾来源之一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摘要:我国是秸秆产量大国,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种方式,以及各种利用方式存在的优缺点,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利用方式

引言 秸秆是农作物子实收获后剩余的茎秆和残留的叶片。我国是产秸秆大国,秸秆种类有近30种。秸秆中隐藏着巨大的资源,作物吸收的养分有将近一半会留在秸秆中。高利伟等[1]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 中蕴含的氮(N)、磷(P 2O 5 )、钾(K 2 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 t、1342万t。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没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它,大量的秸秆被丢弃、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可归纳为4个方面:肥料、饲料、燃料、其它。 1 秸秆还田 1.1 秸秆还田的方式 一般来说,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1.1.2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就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制成堆肥或者是沤肥等,等待农作物的秸秆发酵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将其施入土壤之中。 1.1.3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助于牛、马、猪或者羊等这些常见的家畜作为特殊的“中介”,将小麦、玉米、水稻秸秆等进行简单如切割之类的处理之后,作为饲料喂给家畜,然后将这些家畜的粪便施入种有农作物的土壤之中。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优点就是省时、简单,而且也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科学和最具生态性的秸秆还田方式。 1.2 秸秆还田的优缺点 秸秆还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不注意的话,效果可能不明显,甚至会对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1.2.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建设文化大市的过程中,农村文化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 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文化在结构、水平的多样性、层次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调查显示: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达到了88%,高于城市居民。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家里没订阅专刊杂志的占80%;一天中不看报、不读书的占60%,不上网的占70%。农民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许多农民大部分时间是在牌桌上度过的。二是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显示:受访农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98元,超过一半的农民年文化消费在200元以下。当然在农村也不乏一部分高消费群体,在受访者中年文

化消费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有7.3%,说明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文化消费方面也先“富了起来”。 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因较多。一是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村级文化建设中,普遍比较重视文化设施的投入,验收合格后,财政有一定的以奖代拨资金,但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经费大多不足。我乡义兴村、宜古村、孙家坳村、川口村等几个村花数万元建了图书室,但新书的添置和管理人员的劳务支出没有经费保证,影响了图书室功能的发挥。在店子村、十里村、韩塬村经济欠缺的村子,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根本没有资金用于文化活动支出。二是村级文化设施落后。村级文化设施是农民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础。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村级文化建设,覆盖面越来越广,但老百姓对文化阵地不足的呼声和意见仍然十分强烈。原因是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不少文化设施闲置浪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存在文化设施“建而不用”等情况。三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尽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文化下乡演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但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岁末年终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落实到每个村的演出场次极其有限。村文化活动室活动内容仅局限于村民看看电视,进行棋牌娱乐,健身锻炼。四是农村文化市场不健全。由于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且比较单一、质量不高,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前景

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郭帅 摘要:根据河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不力,秸秆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阐述了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并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节本增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综合利用秸秆产量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的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它地处温带,北部山地,高原地区一年一熟,平原,丘陵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种类丰富。山地,丘陵地区以种植果树为主,昌黎县苹果,宜华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都是著名果品。主要大田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 ㈠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要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 利用水平,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以及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对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可行性:现在国内外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蓬勃发展,包括: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等等。其中,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在已日臻成熟,直接燃烧秸秆的先进设备已投放市场,生物质供热,发电或热电联产已成为现实;在秸秆饲料方面,秸秆经过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繁殖并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的工程菌,利用这种特殊的工程菌以及在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革命的颠覆,使其所含有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㈡现状:我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年产量可达7亿多吨,但是由于这一可再生资源 组分多,结构复杂,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当前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高值化利用量大,面广且具可再生性的秸秆资源。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河北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秸秆的废弃和焚烧。废弃的秸秆会污染环境,焚烧危害则更大,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地表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会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政府及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到政策制定、项目扶持,并从战略高度上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规划和行动部署。例如:从“七五”时期就已经着手秸秆的能源利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等。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具有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燃料结构改变,作物秸秆逐渐变为农产品废弃物,秸秆焚烧成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的标志性现象,同时因其所引发的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著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针对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0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东北农业大学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

东北寒地垄作特点,将秸秆粉碎的细一些,春季秸秆绝大部分留在垄沟中,对垄顶(作物播种带)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小的原理,构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沿原垄深松、灭茬→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或大豆→播后化学封闭除草→苗期垄沟深 松→苗期化学除草→中耕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并粉碎秸秆。以玉米秸秆还田现场为例,如下图所示: 玉米秸秆还田现场图02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南京农业大学以稻草、麦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利用工厂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经过粉碎、补料、发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秆原料,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秸秆循环的链条,促进了秸秆物质的进一步循环利用。该项技术成果已形成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可年产万吨秸秆菌渣生物有机肥。现今该项成果已在某市成功示范了30 个鸡腿菇大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120%,合计示范区应用面值800 余亩。 03高效生物质腐熟肥料中国农业科学院以麦秸、玉米秸、稻秸、油菜秆、甜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配套喷洒机具撒施高效生物腐熟菌剂,使腐熟剂与秸秆充分接触,维持微生物活动适宜的养分和通气条件,调节碳氮比,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有益物质,制成高效腐熟肥料,以利于下茬农作物的播种

最新-农村社区构建和治理探究 精品

农村社区构建和治理探究 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是近十几年来的一个多学科的热点议题,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实践课题,有必要对其研究进行梳理评估,既促进其理论研究的积累与发展,又能兼具对实践的有效指导。 这涉及到对农村社区及其建设和治理概念的界定、基于不同理论的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主要议题,以及对这些研究的简评。 一、农村社区及其建设和治理概念的界定1887年,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又译为《社区与社会》中提出了共同体即社区的概念。 在他看来,社区就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直今,人们尽管对于社区及共同体仍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是,大都将其视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定的地域、共同的纽带、社会交往以及认同意识是作为社区或共同体的最基本的要素和特征。 无疑,人类最早的社区形态是农村社区。 对农村社区,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提出了不同的界定。 1915年,盖尔平在《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中指出农村社区是由一个交易中心与其周围散居的农家合成的。 要划定这样一个社区,最好是利用那个交易中心的交易行为所能达到的距离,在其最远处划下记号。 将这些记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圈,圆圈以内就是一个农村社区。 费孝通对农村社区作的描述为礼治秩序,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及熟人社会;无为政治,基层社会结构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不是一个血缘家族,也不是一个社会组织,而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或者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域性共同体和区域性社会;抑或是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还有的将其定义为一定范围区域内的农民共同生活、农习、工作和栖息的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群落,是由有共同地缘的农村文化、习俗、信仰、价值观念、消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章阐述了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策。要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组织建设,落实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社区文化硬、软件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标签: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谐发展;思考 目前,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用设施基本完备,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新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可是在农村物质文明生活迅速提高的今天,许多地区的农民虽然脱贫致富,但文化生活却显得十分贫困,文化建设却发展缓慢,相对滞后,这一切都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文化体制,探索文化发展模式,以此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农村社区文化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1、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阻碍社区文化建设发展 文化素质是衡量农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一方面由于国力的不足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教育资源大都集中于城市。农民自身知识水平和知识来源渠道十分有限,因而农村受教育的程度相对比较薄弱。农民的教育、培训不能很好地跟进,农民应对新事物、新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弱。尽管现在各种通讯技术和手段都十分发达,但是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由于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农村社区的普及和推广明显落后于城市的推广速度,很难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小农意识的影响,“读书无用”在许多农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从而在思想上对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愈来愈多稚气未脱的孩子加入“打工”的大潮之中,早早的为生计奔波忙碌。 2、社区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高,社区凝聚力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集体化生产方式的解体。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竞争,导致农村丧失凝聚力的核心与载体。农民的金钱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这对正在起步发展的农村的公共事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宗族观念、家族意识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农村中党员的发展、村支书的选举、村中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都受到了影响;新建的广场、花圃、健身器材、照明设施等一些公用设施均由于维护意识不到位也遭到不同程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姓名:孙欢 学号: 2012026271 班级:化学12-10班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如何变废为宝,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经过搜集资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简要介绍如下: 一、稻草秸秆综合利用: 1、稻壳水泥混凝土 美国以65%磨细的稻壳灰、53%熟石灰、5%氯化钙混合,使用时再与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即得到一种性能相对稳定的混凝土砂浆。固化后强度高、防水、防渗性能良好,适合于砌筑仓库、地下室。 2、植物秸秆粉再生板材 利用回收废旧聚乙烯塑料和粉碎后的植物秸杆为基本原料配上适量的阻燃剂加工制作而成。各成份重量百分比为:植物秸杆粉60—65%,废旧聚乙烯塑料33—40%,阻燃剂1—3%。植物秸杆通常采用玉米、稻草或麦草秸杆。将废旧聚乙烯塑料和植物秸杆粉及阻燃剂按比例均匀混合,通过压塑机压塑成型。该板材具有吸音、隔热效果,加工性好,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1/3—1/4,应用领域广泛。 3、高强轻质稻壳灰保温砖 一种由10-70%稻壳灰,20-40%粘合剂和10-50%增强剂组成的高强轻质保温砖,它以稻壳为燃料烧制,又利用稻壳灰为制作保温砖的原料。由于保温砖配料中加入空心微珠增强剂,并采用优选的烧成工艺,使该保温砖兼有硅藻土保温砖保温隔热性良好的优点又有轻质粘土砖强度高,耐火度高的优点,为工业窑炉提供了一种价廉物美的节能材料。 4、户用秸秆气化炉燃料 生物质秸秆作为燃料,在缺氧的状态下,不完全燃烧,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气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干燥与干馏、氧化、还原。 直接燃烧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生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水+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反应) (1)、秸秆气化技术指标: 1.原料玉米秸秆、玉心芯、薪柴、木材加工废弃物等。原料含水量要求小于2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e12855776.html,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作者:李笑梅杨小冬管金宇 来源:《唯实》2016年第07期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张家港市目前共有新型农村社区79个,其中纯动迁安置社区26个,混合型53个,容纳规模达40余万人。目前大量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服务水平、生活便利程度等,均较大程度地优于城市商业社区,形成具有张家港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主要呈现三大“推动性”特征:一是农村社区治理的服务内容创新拓展,推动着城市商业社区的服务优化。二是农村社区治理“以小事为抓手,以需求为项目,以居民为主体,以参与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切实改变了政府无限责任的管控角色,促进了基层社会各治理主体的责任重建,推动了整个社会治理的改革前行。三是农村社区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构筑的社区领导层、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等新型社区组织体系,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社区、村的自治发展。 以张家港南丰镇新丰社区为例,成立于2011年11月的新丰社区,辖新丰小区、新联花苑、聚成苑3个居民小区。目前,常住居民6500人,预计可容纳居民1.2万人。新丰社区为典型的动迁安置小区,既有南丰镇11个行政村的拆迁安置居民,又有外来安家的新市民。社区创新构筑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多元项目、多元治理机制”为基本架构的“五个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为农村社区治理做出示范引领,也为城市商业社区今后的治理改进提供了实践方向。 构建多元主体,优化组织结构。在实践中,新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厘清了多元主体,重塑了多元共建的治理格局。一是引领者。坚持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引领、统筹、协调的功能,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统筹调配社区各类资源。二是执行者。在新丰社区,居委会相当于公司经理层,负责执行具体事务,为居民充分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参与渠道。三是担当者。居民作为治理主体,用主人翁的心态担当起治理任务,用民主协商的机制解决日常公共事务、邻里矛盾等。四是撬动者。新丰社区的事务,除“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部分矛盾纠纷调处”外,其他事务基本都通过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化运作。社区共有社会组织39家,运作包括巧手聚乡邻、法律工作室等60多个服务项目。运用这些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力量,满足居民需求。五是共建者。派驻社区或周边辖区的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为社区提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教育医疗等服务,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设施支持,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搭建多元平台,拓展参与渠道。新丰社区搭建了五大平台,为多元主体的横向联系、多元参与提供了渠道,从而构筑起社区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横向联系的网状结构。一是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新丰社区400平方米的全市首家好邻里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主平台。服务中心梳理各类社区服务工作,统合行政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志愿公益服务及个性化服务,打造“大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二是设立社区民主议事平台。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议

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为全面反映全区近几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区农机中心组织力量对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调研。 一、全区近几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一)总体概况 全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均达20万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全区秸杆有效利用率较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秸秆已不成为农民的主要生活燃料,一部分秸秆被农民烧火做饭用,极少一部分被用于沼气生产、畜牧养殖业,大部分堆积在田间地头。由于三夏、三秋生产期间紧、任务重,即收又种,农民很劳累,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将秸秆及时从田间清除,多少年来便形成了放火烧秸秆,燃后再种的习惯。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危害交通、引发火灾、破坏农田生态,必须予以禁止。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虽加大工作力度,齐抓共管,但秸秆焚烧仍然是防不胜防。2014年,全市秸秆焚烧第一把火就发生在XX区。因此,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经济,实现秸秆禁烧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全区秸秆还田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对节能环保生态农业建设也越来越重视。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各级各部门也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区农机部门认真探

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机优势,始终把小麦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作为全区农机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三夏期间,要求凡是从事麦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需安装小麦秸杆还田机后方可进行作业。三秋期间,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结合起来一起抓、一起推广,大力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做到组合实施、整体推进。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农机购臵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实施过程中,补贴资金重点向小麦秸秆还田机、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倾斜,优先办理、优先补贴。小麦秸秆还田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数量快速增加。截止到目前,全区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90台,小麦秸秆还田机400台。同时,对购臵小麦秸秆还田机、玉米直播机的农户,除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外,区农机局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给予一定补贴。对玉米直播作业面积大的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给予一定的作业补贴,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的作用,努力营造舆论环境。通过组织农机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秸秆还田、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政策、常识和好处,让农民群众知其理、懂其义、明其利,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三是搞好技术服务。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农民搞好机具调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培养出一批懂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传统处理方式有:乱扔乱放、直接还田、焚烧、加工粗饲料等,但这些处理方式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例如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许多途径,包括还田技术、制作粗饲料的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不仅可以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 引言: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货果实后的剩余部位。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资源,秸秆的比例能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逐年上升。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7亿t[1]。传统的利用方式里,秸秆被农户作为燃料使用、直接还田作肥料、作饲料喂给牲畜,只有少量用于造纸等工业原料。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都用上了液化气等方便的能源导致用秸秆作燃料锐减,许多农民为赶农时、图省事,越来越多的地区就开始出现田间直接焚烧秸秆的现象,并越来越严重[2,3] ,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各种秸秆资源来源广、数量大,但历年来中国秸秆利用数量、利用方式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却较为落后。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因此,研究并综合利用秸秆这一可再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由污染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有重要意义。 秸秆利用途径; 1秸秆还田利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作者:————————————————————————————————日期: ?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则。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加之资源利用效率低、保护意识差、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资源利用上,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现替代资源、可更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注重节能减排,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1秸秆生物质 1.1秸秆生物质资源 生物质是植物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它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一般指农林牧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和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等。其中,木质纤维素类是地球上最丰富和廉价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 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植物体的干物质生成量高达1.155×1014t。我国生物质资源更是种类繁多,资源量的近一半,但由于长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秸秆利用仅有30%,经处理利用的仅占2.6%,有相当一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者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 1.2秸秆还田利用 1.2.1秸秆还田: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通过还田使养分回归土壤。达到培肥地力和增产的目的。秸秆还田包括直接粉碎入田和堆沤腐熟后还田等方式。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肥力、改良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及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发挥一定作用,同时减轻了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国外以直接粉碎或过腹还田为主,欧美国家秸秆还田率达到90%,在日本秸秆还田则成为一项农业耕作法规。我国河北、江苏等部分地区,在大力应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基础上,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 实际上,在翻耕及轮作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因秸秆降解效率低.秸秆还田不仅对土地作用有限,而且会对耕作产生不利影响,如连作时虫卵、有害菌体会随着秸秆带进土壤,一方面增强微生物对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缩短了药效期并增加施用量,同时增加病虫害风险。另外,秸秆还田也存在机械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等情况。

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 应用数学文献研读报告 题目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姓名武金伟 学号 10094434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9-2班

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 介绍了我国农作 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 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 秸秆资源化利用 1、秸秆焚烧的基本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 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 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 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 世界上种植的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 亿t, 我国农作物秸秆 年产量为7 亿t左右, 列世界之首, 折合标准煤量3. 53 亿t,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 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的近一半。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国农村秸秆资源 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 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 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 , 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 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 。因此,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污染。每到夏秋收获之际, 浓烟 滚滚,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 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了极大威胁, 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此, 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采取禁烧秸秆管理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 虽取得一些成效, 但目前焚烧秸秆现象仍 很严重。为了解决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的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及总体趋势

第31卷,第4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31,N o 4,pp35 38 2010年8月 Ch i nese Journa l o f A gricultura l R esources and R eg i onal P l ann i ng A ugust ,2010 农业资源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及总体趋势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秸秆资源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文章对中国秸秆资源的现实构成、系统构成、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总体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并且,还针对我国秸秆资源现实利用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 出了以秸秆资源的集约、循环、高效、充分利用为总体取向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秸秆资源 综合利用 系统构成 总体趋势 收稿日期:2009 03 10 毕于运为研究员 王亚静为助研 高春雨为助研 秸秆资源上承种植业,下启养殖业,既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实构成 秸秆主要有5个方面的用途:一作燃料,二作饲料,三作肥料,四作工业原料,五作食用菌基料,简称 五料!。 2005年,我国秸秆总产量84183万,t 其中可收集利用秸秆量68595万,t 占81 48%;秸秆田间残留量15588万,t 占18 52%。2005年在我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中,直接燃用量23939万,t 占34 90%;新能源开发利用量约470万,t 占0 69%;饲用量17658万,t 占25 74%;工业加工利用量约4600万,t 占近6 71%;食用菌养殖利用量约1000万,t 占1 46%;直接还田量约6730万,t 占9 81%;废弃和焚烧量14198万,t 占20 70%[1-3]。 2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此角度出发,首先可把秸秆资源利用类型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另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无论利用效率高低,都属于单线经济的范畴。根据秸秆资源利用与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之关系,又可将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另一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 2 1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包括秸秆肥用、秸秆饲用、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养殖。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满足农村清洁能源需求的角度来看,可把其归入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秸秆资源利用的范畴。从其可生产优质高效有机肥还田的角度来看,又可归入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范畴。但从其物质转换比例来看,秸秆经过常温发酵,约有25%转换为沼气,75%转换为沼肥,尤其是从其可进一步延长秸秆产业链条,有效促进秸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作用来看,应主要把其视作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正阳县熊寨镇农业服务中心周留洋摘要:农作物秸秆未被充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面起步晚但己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和工艺技术,目前推广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工艺技术和机具问题以及投入问题。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做好,需要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推行企业化管理。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近年来,农村不再需要这些农作物秸秆作为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到“三夏”“三秋”季节,农民为抢收、抢种把剩余秸秆绝大部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并频繁引发火灾事故;特别是在机场周围和公路两侧焚烧秸秆,还严重影响了飞机的起降和汽车行驶的安全。因此,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重视。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1用作饲料———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秸秆饲料,就是将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畜禽。通过养畜过腹还田,是一种具有很高综合效益的秸秆利用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1)青贮。将秸秆切成10cm长的小段后用粉碎机加工成长2-3cm的碎段,在青贮池内一层一层铺放,并按各种家畜对能量饲料的需求,加入适量的玉米粉、麦皮、米糠等精料,每层均反复踩实,用稀泥密封30天后即可饲用,贮存期可保存半年之久。 (2)氨化处理。首先将秸秆加工成类似粗糠的秸秆粉;氨化贮窖深度不超过2m,每1立方米氨化饲料 75千克左右;秸秆粉:水:尿素的配置比例为100 :(30-40):(3.5-4.5),秸秆粉每铺30cm按比例喷洒配置好的尿素溶液,每层均压实,当秸秆粉超过窖口呈抛物线时,经充分压实再用塑料薄膜封顶,最后用湿土压实踩实;开窖取料要根据喂多少就取多少的原则,用后即封严窖口;取出的氨化饲料要晾晒1-2天后方可饲喂家畜。 (3)生化发酵处理。将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后,加入发酵调制剂均匀拌和,填入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内压实密封,使其软化、熟化。生化成一种类似酿酒厂酿出的废渣即“酵糠”样物质。秸秆在生化发酵过程中可使粗纤维得到有效降解并经生化转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体蛋白及维生素等,产生酵酸等特殊风味,改良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1.2用作肥料———作为有机肥还田. (1)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撤

农村社区文化调查报告

农村社区文化调查报告 一、问题提出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多数农民已达到了基本的小康水平,但在广大的农村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城乡流动的加快,农村社区出现了社会分化严重,人口流动性大,价值观多元化,劳动人口群体由同质化倾向异质化,经济活动由简单化倾向复杂化等社会现状。这有利于推进我国城市化得进程,但同时也伴随而来了社区文化的认同危机。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社会的重视。 二、理论现状 我国关于社区文化的研究资料有很多,但是针对农村社区的文章很少。而且大多数是定性研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展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次主要是采取定性研究为主,以定量研究为辅,争取以实际的数据作为我们观点的后盾。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报告以三台县里程乡四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的采访的方式,从影响农村社区的因素,怎样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危机等多个方面进行概括,在实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总体为里程乡四村为主,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样本容量

为39人。将家庭状况分为贫穷,中等,富裕。 四、调查数据 采访对象主要有里程乡四村村民的个体基本信息和个体村民文化实际放映问题问题构成。个体信息包括性别、家庭人均年收入、民族、年龄、政治面貌等。 1、个体基本情况表 性别:男(16)女(23) 家庭人均年收入:500以下(13)500——1500(13)1500 以上(13) 民族:少数民族(13)汉族(26) 政治面貌:团员(13)党员(8)其他(18) 年龄:18——25(13)26——40(13)41以上(13)2、农村社区文化的获取 要解决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程度比较低的问题,了解农村社区文化的知识获取的途径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发现村民的农村社区文化重要的途径是电视,习俗占42%。其次是学校,家庭占33%,再次是政府的服务,占23%,最后是网络的作用,只占了2%. 3,农村社区文化观念 广大农村最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村民的社区文化水平对于我国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我发现当代的村民社区文化程度表现是不高的。37%的村民不知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1—

目录 前言 ......................................................................................... - 1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1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2 - (一)秸秆资源量.............................................................. - 2 -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4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 9 - (一)指导思想.................................................................. - 9 - (二)基本原则................................................................ - 10 - (三)总体目标................................................................ - 11 -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11 - (一)重点领域................................................................ - 11 - (1)秸秆还田利用 .................................................. - 12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2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2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3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3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3 - (二)建设内容................................................................ - 13 - —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