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献回顾例子

文献回顾例子

文献回顾例子
文献回顾例子

Four elements of Literature Review

?1)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issue or theory under consideration, along wi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2) Division of works under review into categories (those in support of a particular position, whose against, and

those offering alternative theses entirely)

?3) Explanation of how each work is similar to and how it varies from the others

?4) Conclusions as to which pieces are best considered in their argument, are most convincing of their opinions,

and mak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rea of research.

Try to identify the four elements in the following literature review.

The Choice of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HK Secondary Schools:

A Brief Critical Review

The debate over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the Hong Kong educational domain has a long history. The subject is a crucial one because it i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qualitative aspect of education. It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concern of most educationists and researchers.

As early as Hong Kong became the colony of Britain, there have been

government reports over the language issue. Like the Brewin Report in 1902, it gave an undue emphasis on English teaching with an attempt to gain imperial interests (see Fong, 1991).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for a colonial government to cultivate her language to be superior. English, as an instructional medium, was quite a firm language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until the eighties when reports and researches foun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medium in teaching was undesirable. According to Lo (1991), the presentation of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typically Llewellyn Report and Bumey Report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tended to change its attitude from supporting the English medium at its early position to encourage the use of the Chinese medium at a later period, because these publications primarily pinpointed the ineffectiveness of using English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There are also papers and researchers examining the place of mother tongue and English in this bilingual society. As stated by Gibbons (1989), English enjoyed an extraordinary high status in Hong Kong where over 98 percent of people are of Chinese extraction. English is influential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territory. English is the major language of official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ivil service. There ar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able to speak and write effective English. They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elites and are examples to many of the ordinary

citizens. Externally, English is the mai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activities like banking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is essential to attain personal, economic as well as social advancement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Fu (1987) described, English is the passport, it is the prestige, it is the profession, and parents want their children to get on the boat and t stay there.’(1987:29). His comment exactly reflects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English.

In addition, Phillipson (1992) claimed that English performed a crucial role in periphery-English countries. He argued that English bore a social stratification function. A good proficiency in English was a necessity for upward mobility and privileged position in a society.

A study done by Chan (1986) has highlight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in Hong Kong. He concluded that the place of mother tongue depended quite heavily on the busines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values people held of that particular language. He also developed a behavior determinants model in which language choice was made. The model was divided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internal factors were those like the decision-makers’ beliefs and values, while the external ones took into account the legal historical as well as political contexts of a society (see Chan, 1991.)

Researchers that were mentioned were not comprehensive. They only gave a general picture of language use pattern in Hong Kong. There were

no logical and convincing explanations of why English was so dominant throughout the territory. The study by Tam (1987) was influential in the sense that h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institutions on individual’s language choice. Although 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Education Commission Report Number One (1984) that individual school authority has the freedom to decide which medium of instruction is to be used, the decision is actually influenced by the demands in the society. Tam claimed that it was due to the strong parental preference over English of its high market value. This explained why the number of Anglo-Chinese secondary schools significantly outnumbered that of Chinese middle ones. Most importantly, he put the whole language choice issue into a conflict perspective which was somehow political. He argued that individuals tended to learn in a language that was used by the ruling class and could improve their chances to power and prestige. Chinese language does not enjoy a high status as English does is probably due to the inequalit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ttached to it. By that, Tam’s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language policy and practices in the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tertiary institutes had enormous effects on individual’s choice of medium of instruction. Language choice thus is not solely made in the educational domains. Rather,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play of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orces in the society.

The whole issue is related to the question of who chooses the

language to be used. The decision is clearly in the hands of the power-holder in the society, that is the state or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Landis (1992), there is an unbalance of power and authority in every groupings of people. Some lead, some follow; some make decisions, others take orders. Conflicts always arise over these differences in power relationships and interests. Chapman (1986)claimed that all social institutions in a capitalist society strive to fulfill the interests and needs of the ruling class. School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us were provided by the state not to give child equal opportunities, but to meet the need of capitalist employers for a disciplined and skilled workforce. Schools were seen as a mechanism for social control to help maintain political stability. As a corollary to Chapman’s saying, Meighan (1986) mentioned that language issue wa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English education therefore, modeled intricate social pattern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society.

A person with good English is going to possess far more power and enjoy a higher status than those who know little about the language.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很多,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都要符合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实际中很多出版社和期刊对论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发现周围的很多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规范格式贴出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 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 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 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士学位参考文献范例.doc

学士学位参考文献范例 3 集作者.题名[C].//编者.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4 学位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集[C] ④学位[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范例 [1]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Jardin des Tuileries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选》,郭宏安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23、424、416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 [4]童.江南园林志[M].中国建工出版社. [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百花文艺出版社. [6]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 百花文艺出版社. [7] 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M]. [8]童.造园史纲[M].中国建工出版社. [9]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0]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建工出版社.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11-04-22 21:03:56 一、著录原则和要求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文后按同一顺序列出。同一文献只编1个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文献的作者3人以内全部列出,4人以上则列出前3位,后加―,等‖或―,et al‖(其中,逗号可以省略);外国人姓名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论文中引用文献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XX[1]X[2-3]XX[2-6]对XXXX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7]‖。 Lin-Hui Zhao; Zhi-Yuan Liu; Hong Chen;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2009 IEEE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一)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文章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 [1]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3,33(4):62–67. Aoki, Y.; Inoue, T.; Hori, Y.; The 8th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Motion Control 25-28 March 2004 Page(s):41 - 45 2.书籍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系统模拟文献综述

系统模拟——文献综述 一:行人运动建模的研究现状: 宋卫国等将各类运动模型划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以及微观模型三类。 宏观模型不考虑单个行人的行为,将行人视为流体状态。典型的描述行人运动的宏观模型有行人动力学模型以及空间交互/熵最大化模型。行人动力学模型是部分学者借鉴车辆运动中的流体力学模型策略,构建描述行人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如流体力学模型和气体动力学模型等。空间交互/熵最大化模型是借鉴了交通规划模型中的中心指导思想——“四阶段法”,从而构建的行人在路网中的客流分配以及路径选择模型。宏观模型虽有建模的合理之处,但只能研究到系统的宏观整体特性而不能显示出系统内所有个体的征,关注的是行人空间分配的问题,如流量、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由于对行人特性及运动模拟不够细致,有一定的限制性。 中观模型中,陈涛等曾采用格子气模型研究了十字路口的行人疏散现象,尤其是出口条件对路口疏散的影响研究。中观模型与宏观模型一样,都有其局限性,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观模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的热点。微观模型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核心是为了描述出行人的个体特征、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行人与周围运动环境之间的作用。相关学者对行人运动行为微观建模的研究中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基于力学、基于元胞以及排队网络模型。 二、车站乘客集散运动特性研究 速度-密度关系研究进行最早的是Greenshield,他在1933年首先提出了速度-密度的线性模型;而后Greenberg提出了对数模型;Underwood提出了指数模型;Edie提出了多段式模型;这些模型均是在机动车交通流的研究中建立的模型,但仍可借鉴到行人交通流的研究。 HCM2000研究了购物者的速度-密度线性模型,发现行人的密度-速度呈现出递减的线性关系,行人在低密度条件下的速度约为1.4米/秒,在行人密度达到约4人/平方米时,行人走行异常缓慢。同时也指出具有不同出行目的的行人,其速度与乘客个人空间的关系。 陈绍宽等对正常情况下西直门地铁站内乘客在楼梯与通道内的运动特性数据进行抽样调查(2010年3月20日-25日,抽样样本数量近500个),所得乘客密度-速度拟合函数主要采用线性函数与指数函数分布拟合。对比分析两类函数的拟合特性,发现指数函数的拟合程度较好。李洪旭等对北京地铁车站各设施(包括通道、楼梯)内客流的宏观特性进行了分析调研,建立了设施内客流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 三、西直门流线优化 吴昊灵和李慧轩在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换乘流线优化方案探究中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方案优化-模拟仿真-评价反馈”的技术路线,充分分析站内换乘方案,并结合现场调研采集的数据进行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反映方案优化后的效果。 董玉香等通过分析西直门站各地铁换乘流线及换乘客流的现状,指出了西直门站乘客换乘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直门交通枢纽改造及换乘流线优化设计方案,以此解决西直门站三线换乘问题,提高西直门站的换乘效率,为今后轨道交通枢纽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 四、行人选择行为研究 曹洁等通过研究铁路客运站行人的路径选择行为,以排队长度、楼梯高度、携带行李量、紧急程度和年龄等因素为路径选择的参数,对车站内行人在楼梯与自动扶梯之间选择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采用二值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了行人对楼梯与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模型。虽然研究是关于铁路客运枢纽,但其研究方法为本组课题提供了参考。 陈绍宽等基于乘客运动特性分析,结合车站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了基于M/G/c/c的地铁车站楼梯与通道乘客疏散能力瓶颈分析模型。

APA格式参考文献示例

APA格式参考文献示例 期刊文章 1. 一位作者写的文章 Hu, L. X.[胡莲香].(2014).走向大数据知识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 173-177. Olsher, D. (2014). Sema ntically-based priors and nuan ced kno wledge core for Big Data, Social Al, and Ian guage un dersta ndin gNeural Networks, 58 131-147. 2. 两位作者写的文章 Li, J. Z., & Liu, X. M.[李建中,刘显敏].(2013).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可用性.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6): 1147-1162. Men del, J. M., & Korja ni, M. M. (2014). On establishi ng non li near comb in atio ns of variables from small to big data for use in later process ingln formati on Scie nces, 280, 98-110. 3. 三位及以上的作者写的文章 Weichselbraun, A. et al. (2014). Enriching semantic knowledge bases for opinion mi ning in big data applicati ons. Kno wledge-Based Systems, 6978-85. Zhang, P. et al.张鹏等].(2013).云计算环境下适于工作流的数据布局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 636-647. 专著 1. 一位作者写的书籍 Rossi, P. H. (1989).Dow n and out in America: The origi ns of homeless nessChicago: Uni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ang, B. B.[王彬彬].(2002).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一一当代三大文学论争辨析.郑州:大象出版社. 2. 两位作者写的书籍 Plant, R., & Hoover, K. (2014). Conservative capitalism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critical appraisal. London: Routledge. Yin, D., & Shang, H.[隐地,尚海].(2001).到绿光咖啡屋听巴赫读余秋雨.上海: 上海世

最全参考文献写法——格式、类型、示例

参考文献写法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 ——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四)期刊文章 示例[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 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博客系统文献综述

关于校园博客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 web2.0 技术的出现, 博客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博客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归纳了博客系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当前校园博客系统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且讨论了该博客系统的开发工具,对应不同的需求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校园博客系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在基于.NET2.0 的程序设计下,使得该系统的开发更快捷、更高效、系统更安全、更稳定。 【关键词】校园博客,设计与实现,发展,.NET2.0 1、引言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另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 通过校园博客系统, 可以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的分享,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心得的分享,以及更好的展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风采。通过博客系统的日志积累,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真正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3】。 设计该博客系统的总体思路就是在管理员的管理下,网友通过浏览作者的博客与作者进行交流,并能在博客中获取一些最新的新闻或者资料,同时可以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评论,可以对作者已经设置好的链接进行访问,可以在线给作者留言。管理员通过后台来管理整个网站,并不需要查看源文件或者代码,里面的功能主要包括添加文章,编辑或删除文章,查看留言,过滤评论词语,更改管理员呢称等等。 2、校园博客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基本知识 博客系统,即会员注册后登录,可开设自己的博客,管理员可推荐精彩博文、评选博客之星、统计博客日志等,用户可随意更新和编辑自己的博客模板。 博客(Blog)是继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载体,是web2.0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 零机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的使用特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1】。 博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这也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实时交流式的 网上互动,即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思想和信息的共享。二是便捷的交互方式,即通过先进 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克服地域的限制,让文章发布者和网页浏览者能够体验到网络的 传播速度。【2】 2.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潮流风头的网络新兴文化,博客已经引起各高校莘莘学子的强烈关注,

参考文献标准示例

参考文献及其著录标准、范围及示例 1.著录标准 (1)排列次序:依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出各条参考文献。 (2)具体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采用半角)无误。 (3)注意事项: ①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 ②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③外文文献中表示缩写的实心句点“.”一律略去; ④原本就缺少某一项目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⑤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⑥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 2.著录范围(共8类,示例见表1) (1)已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由国内外出版公司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ISBN号); (3)有ISBN号的会议论文集及论文集中的析出论文; (4)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7)报纸文章; (8)电子文献。 其他性质的资料可以作为正文的随文脚注。 非纸张型电子文献应注明载体类型,见后述。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根据GB3469 规定,对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应该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4.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字母作为标志: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示: [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journal 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可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1]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应引作者亲自阅过的近年的主要文献,一般文章不超过5篇,评述、综述性文章不超过2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参考文献列于文后,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即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中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参考文献条目著录: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格式。作者3人以下全部著录,4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之间加“,”,后加“等” 或“etal”。 1.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范例:[1]杨浩滨.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28-30. (2)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范例:[5]肖凯军.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J]. 食品科学,1995,

16(9):30-34. 范例:[7]OUJP,YOSHIDA O,SOONGT, et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ke Eng , 1997,38(3): 358-361. (3) 论文集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范例:[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4) 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范例:[10] 胡鞍钢. 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目标[N].联合早报,1994,10. (5)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范例:[11]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范例:[12]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7)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名].电子文献的

在线考试系统文献综述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文献综述”评分表学生姓名完成时间2017 年 1 月指导老师

文献综述 题目在线考试系统姓名 学号 系部理工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2017年 1 月06 日

在线考试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软件进行考试的方式被称为无纸化考试,随着无纸化考试的诞生,原始的考试方式已经渐渐地被无纸化考试所取代。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C#编程技术把学科、试题、电脑改卷、结果查询的部分管理工作集成到一个同一的平台,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可以方便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帮助引导。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检查、掌握和理解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无纸化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将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纸化考试,环保、节约资源,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发展。 本文重点论述了由于网络的存在扩大了学校的服务范围,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调查,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系统采用了B/S结构,在网络上建立学校自己的教育网站。系统开发经历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从设计方案的提出,经过详细的调查,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详细的系统设计,力图提高系统的集成性和快捷性;并在系统实施阶段收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以便测试阶段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管理员维护系统,考生考试系统,B/S模式,ASP技术 【前言】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则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增强学习兴趣。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使人们受到地域、时间、场所等各种各样的限制,造成有些人的不便。在网络遍布的今天,将考试系统应用在互联网上是现代考试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为数字化时代。

范例7: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研究生论文应对参考文献类型进行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范例: [1]梅萍,姜明辉,袁绪川.基于后验概率的住房信贷评估SVM模型[J].哈尔 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3(24):35~36 [2]张其善,吴今培,杨东凯.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及应用[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8:175~180 [3]Taylor, G., G. Blewitt, D. Ste up, S. Corbett, and A. Car. Road Reduction Filtering for GPS-GIS Navigation [J]. Trans. in GIS, 2009, 5(3):193~207 [4]Alf Puttmer, Peter Nauptmann, RalfLucklum. Spice Model for Lossy Piezoceramic Transducers [J]. IEEE Trans. UFFC.2002,44(1):60~65 [5]吴宇森,徐克,宋明.智能运输系统发展需求预测[C].中国第六届交通工程 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135~138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例: 参考文献: [1]毛蕴诗. 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ALEXANDER N. International Retailing [M].Oxford:Blackwell Business,1997 .日本税法[M].战宪斌,郑林根,译.北京:法律出版社.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M]//许厚泽,赵其国.信息技术与应用.,於方,蒋红强,等. 建立中国绿色GDP 核算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C]//潘岳,绿色GDP 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35-42. 黄祖洽.软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 :N, MYERS H. European Retail Expansion in South East Asia[J].European 1999,34(2): 45-50.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 2000-11-20 (15).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 道与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18(4):https://www.sodocs.net/doc/067410606.html,/periodical/qbxb/qbxb990407.htm. 奚纪荣,邱志方.武略文韬:军事知识趣谈[M/OL].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13]杜莲.“9·11”事件影响英国出版news/20010929/200109290016.htm. 英文作者姓名全部 用大写字母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最好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文献类型及标识码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1)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 在引用文献的著者姓名或成果内容的右上脚,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依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列出。 ①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标记。这个标记是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阿拉伯数字,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是文献的顺序号。比如,在引用第25个文献的地方所加的标记为〔25〕。 ②给文献编序号要根据以下两点:一是只有文献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才编序号,换句话说,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二是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例如,第一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1;第二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2;……。 ③如果文献的作用是对正文作解释,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都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并把它们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文献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且把它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不做为上角标),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 ④如果在正文的一处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若几个序号是连续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例如:……,表明已低到2500m的高度[2], 文献[2]指出,此高度已低到2500m。 MacFarland[2]指出,此高度已低到2500m。

考勤管理系统文献综述课案

成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专业班级:计算机1201 毕业设计 : 论文方向 综述题目:考勤管理系统开发 学生姓名:苏洋 学号: 201206060118 指导教师:曾应员 2016年3月29日

考勤管理系统开发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工作效率逐步提高,面对大量的数据的处理,传统的人工管理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不易统计和易出错等弊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由于现在办公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日常工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开发一种简单便捷并且高效率,无差错的考勤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公司的必然需求。 考勤管理系统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单位人事工作者有效的完成日常工作。在系统实现与设计环节中,系统可以使用Sql sever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My Eclipse 作为开发环境,服务器可以采用Tomcat,最终便可开发出一个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的员工考勤管理系统。 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并不是学习一门的学科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期学习,综合前人文献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从中得到经验。最终用最好的开发方式实现所要开发的系统。 关键词:员工考勤,B/S结构,高效率

1 前言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考勤管理系统已成为企业员工管理的一项 重要内容,面对大量的企业考勤信息,采用人力处理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数据的准确性低。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开 发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员工考勤管理系统具有较大的 现实意义。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考勤系统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出勤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出勤情况就能推算出员工的薪资。一切的统计和计算都由计算机代为管理,标志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之迅速,意义之重大,而它的开发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意义: 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的人事干部从繁重琐碎的人事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②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代替手工统计工作,并且对数据库中的各数据自动进行逻辑验证,使数据统计过程中的错漏减少到最低程度。 ③使各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大大简化数据汇总的工作量。 1.2研究背景 本次的研究内容——考勤管理系统开发是信息管理与现代化办公设备相结合的例子。面对大量数据的处理,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以中小型企业的考勤管理业务为依托,结合科学管理的理论,设计并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这个考勤信息管理系统将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工资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将员工考勤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考勤管理解决方案,彻底实现无纸化作业。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诸多方便。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潮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渐成熟并飞速发展, 它强大的功能已融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利用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 书名[M].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供选择). 版本(第1版不写).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 姚穆,周锦芳,黄淑珍,等. 纺织材料学[M].第2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147. [2] Burton J J,Garten R L.新型催化材料[M].林西平,译.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45. [3] Bird R B,Stewart W E,Lightfoot E N. Transport Phenomena[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60:75. 2 期刊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4]林红,陈宇岳,任煜,等. 经等离子体处理的蚕丝纤维结构与性能[J]纺织学报,2004, 25(3):9-11. [5] Henry R C,Lewis C W,Collins J F,et al. Vehicle-related hydrocarbon source compositions from ambient data:the GRACE/SAFER method[J]. Eniron Sci Technol,1994,28(5):823-832. 3 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A].编著者.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胡伯陶. 天然彩色棉的状况和产业发展的研究[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9届全国花式纱线 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纺织信息中心,2002:24-33. [7] Ma Tingxi,Lu Xueshu. Computer aided analysis of the penetration of mounted tillage implement[A].In:Zhang Wei,Guo Peiyu,Zhang Senwen eds.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V ol[C]. Beijing: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2:157-160. 4 学位论文 [序号] 责任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8]王亚军. 整装催化剂及催化转化器若干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0. [9] Young L C.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collocation to laminar flow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monolith converters[D]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74. 5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P].出版日期. [10] 陈安磐,龚熹.梳棉机道夫传动装置:中国专利,88217670.6 P].1989-06-21. 6 报纸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11]秦贞俊. 芳族聚酰胺纤维与汽车安全空气袋[N].纺织科普,2004-07-05(02). 7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A].析出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供选择). 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 书名[M] 版次(第1版不写).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oa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oa 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互联网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步伐的加快,使得企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信息获取是否及时、信息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信息的反应是否敏感准确,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人们对企业办公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快速、有效的开发企业级的应用系统,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因此,建立一个反应快速、智能、灵活、安全的企业办公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企业办公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21 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仅仅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竞争,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管理理念结合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各机构、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随时随地沟通。 一个“简单、实用、开放、灵活”的协同办公平台已然成为了企业办公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将组织与异地的分支机构、人与人、上下级部门之间组成了网状结构,可以保持实时联系; 网络中的每个人身处异地仍能及时了解和处理单位事务; 即使相隔万里的多个人之间也可以同步协调工作。从而使组织内的经验、知识、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共享利用; 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无损耗、无延迟的完美传递。 协同办公平台关注人员沟通、流程协作、知识共享与整合,可以帮助企业的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管理及图形化监控,让组织内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角色,及时反馈问题,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帮助决策层全面、准确的了解整个团队的协作和执行力;保证企业信息流(组织)、工作流(业务)、知识流(技术、知识)无细缝整合和协作; 从而为企业建立规范的办公流程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服务企

规范性参考文献格式大全

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五、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A——文章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