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严下吏而不问上官贪益甚

严下吏而不问上官贪益甚

严下吏而不问上官贪益甚

严下吏而不问上官贪益甚

我们首先要把这句文言文白话一下,大概的意思就是:“严惩下级官吏贪赃,而不追究和问罪上级官员的贪赃,那么贪赃就越严重!”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涉及到政治,官场。治下先治上,正人先正己。良好世风的形成,虽然人人有责,但其关键不在下而在上。对此,先贤早已论之凿凿。《管子》中有“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之说,《孟子》中有“君正,莫不本文转载自正”之说,《韩非子》中有“圣人治吏不治民”之说。实际上,“贪官”这个概念永远是“对上”而不是“对下”的,“治贪”的重点不应是放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而应是放在一个部门的负责领导身上。上级的作风是下级的指南,领导的言行是普通公务员的仪范。一个贪婪的领导在位,整个部门的行政作风都会趋向于贪,作为一个下属,他如果不与贪污同流合污,清正并积极而为,改变部门作风,他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上贪而下乱,这是一种必然。

在古代,执法的最终效果决定于皇帝个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法在君主眼里只是统治之工具而已,皇帝对于法可以“取舍在于爱憎,轻重由乎喜怒。爱之者,罪虽重而强为之辞;恶之者,过虽小而深探其意”。那时的贪官污吏认识到这一点,不畏法而畏皇帝,通过奉迎皇帝“苞苴或累万金,而赃止坐铢黍;草菅或数十命,而罚不伤其毫厘”。皇帝带头违法,上梁不正而下梁必歪,法律不能实行是理所当然的了。封建法律自身的特权性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众本文转载所周知,封建法律是特权法。孟子曾告诉当权者“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就是大贵族大官僚),因此各代对“巨室”采取的是八议、上请、官当、减、免、赎等特殊优待政策。这是因为统治者要求臣下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皇帝对于自己的亲信当然要网开一面,只有其对自己或本阶级利益有严重危害时,才动用法律这个专政武器把这些人的权利囿于一定范围内。在这种容忍贪污的条件下实施法律,即使惩贪有法,法律也只会产生更坏的结果。

近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党和人民,开创了新时期廉洁公正的优良传统,广大人民称颂周恩来是“无私垂典范,磊落有谁伦?胸怀四海事,心贴八亿人”。“光明磊落玉无瑕,沥血勤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不已,名垂青史万古传”。近些年来全国人民学习的孔繁森和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他们的浩然正气,光明磊落,浩然正气正应了孔子的:“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而号称建国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市委书记(正厅级)马德卖官受贿案。据中国青年报消息,此案涉案官员达265名,其中包括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以及绥化市下辖10个县市的众多处级以上干部,仅绥化市各部门的一把手就有50余人。这就是:“严下吏而不问上官贪益甚”的典型体现。

反腐倡廉,在于惩贪,“依法治贪”。利用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对于包庇贪官污吏的大官,则更要严惩,如果执法的官员有法不依,对下严,对上宽,则法令愈严,贪脏枉法者愈多,社会秩序就愈混乱。”屈原的“深思高举洁白清忠”。乃官清则民清。岳飞后背刺字“精忠报国”,乃官正则兵正。

现在,由于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组织和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他们理应首先在作风建设方面起好表率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正人须从正己开始。古人说得好:“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要切实按照小平同志关于“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首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的设想。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有这样一条警句:“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做为共产党的干部,特别是领

导干部,理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要深刻学习胡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把搞好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当作推进整个党的作风建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真正重视起来,落到实处。这样方可为做到官清,民清。官安,民安。《严下吏而不问上官贪益甚》

上官婉儿最经典的诗《彩书怨》赏析

上官婉儿最经典的诗《彩书怨》赏析 上官婉儿最经典的诗《彩书怨》赏析孔小河 上官婉儿,唐朝女子,久居宫廷,擅长诗文。 上官婉儿写过一首诗,叫做《彩书怨》,是这么念的: “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 【怨】 诗里面有一个类别,叫做“闺怨诗”。钱钟书在《诗可以怨》里面写到: “一个人失意不遇,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排遣、慰藉或补偿。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 与其说思妇思念丈夫,更不如说是女人作为天生的感情动物,在闺怨诗里得到了一种爱情,仿佛一种相信。而在琼瑶的小说世界里,没有爱情的女性,生命基本凋零。上官婉儿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中宗的妃子。封建后宫的寂寞、残酷的生活土壤,是难有爱情的。 【时空】 一句『叶下洞庭初』,很好地化用了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道出了季节。“初”字给人的感觉总是新鲜的、好奇的、值得作回忆的,初心、初恋、初见,在这里则指向时间,是初开始落叶的时候。 上官婉儿诗里的“我”在洞庭湖边,“你”在天津蓟县,一南一北『相隔万里馀』。“馀”,还有多的,地理空间的延伸,思念的蔓延,总是会多一些。我想起几年前读高中,听收音机里唱歌:“……我想说我会爱你多一点点/一直就在你的耳边……” 【感觉】 『露浓香被冷』加深了秋凉的感触。浓浓秋夜,露水湿重,被子给肌肤传递着厚厚的冷,怎么睡呢,一个人。 『月落锦屏虚』是更为凄清的观照。月亮落下去了,这一夜失眠而过,房中仅有织锦屏风,没有丈夫,心里空虚,想来不忍惆怅。 “锦屏”“香被”,宫廷居所可算华丽,但宫廷生活却是“空虚寂寞冷”。这种物质与情感的巨大反差,恐怕是包括上官婉儿在内的所有后宫妃子都无法逃脱的命运。 【欲念】 “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这便是《江南曲》。它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暗喻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学生用卷)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 (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 ..,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 《张衡传》 (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_ (2)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_ (3)曲.在赵:_________ (4)均.之二策:_________ (5)臣请完璧归赵 ....:_________ (6)相如奉.璧奏秦王:_________ (7)礼节甚倨.:_________ (8)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 (9)左右 ..欲刃相如:_________ (10)于是秦王不怿.:_________ (11)位在廉颇之右.:________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_________ 《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_________ (14)因厚赂.单于:_________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_________ (16)武复穷厄 ..二人:_________ ..:_________ (17)独有女弟 《张衡传》 (18)游.于三辅:_________ (19)遂通五经 ..:_________ (20)公车 ..特征拜郎中:_________ (21)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_

唐朝文学史学习笔记

唐朝文学史 1.唐诗的四个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一,历史学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然而,一方面,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奥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特殊情况,习惯上把唐诗的发展分为这四个时期。例句 “故凡所作效古而自汩其体者,引喻凡猥者,辞繁而芜句佻且稚者,记、序、书、说、杂文皆有之,不独碑、志仍六朝、初唐余习也。”——清?方苞《书柳文后》 “即其比兴一端,能使汉、魏、六朝、初唐骚人墨客,勃郁幽芬于情文缭绕之间。”——清?魏源《〈诗比兴笺〉序》 2.泛指唐代初期,可参见词条唐朝。如:他专门研究初唐的政治经济状况。 初唐的诗歌 创作取向 初唐诗坛有两大创作取向: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可以把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身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他们诗歌创作的取向和诗歌风格的形成。 上官体 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为内容上歌功颂德、应制唱和,形式上讲究声律对偶、雕琢辞藻。代表为“上官体”,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多写丽景艳情;二是善于缘情体物,抒写敏感细腻的心曲;三是属对精雅。宫廷诗人虽然对近体诗体式的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思想内容、诗歌风格上,他们的诗歌并不能将唐诗创作引上康庄的大道。 四杰 “四杰”的诗学主张集中体现在杨炯的《王勃集序》、王勃的《上吏部裴侍郎启》、卢照邻《南阳公集序》等文章中,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批评龙朔诗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提出诗歌创作应有“骨气”,走“刚健”一路。第二,继承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第三,注意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自鸣开一代风气的志向。第四,注意诗文的社会作用。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归纳起来有如下五点:一是倡导“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来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的诗风;二是把“汉魏风骨”与“兴寄”相联系,明确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既抒写社会现实内容又抒发具有时代美学深度的思想感情;三是把“风雅”与“兴寄”相联系,注重诗歌风雅美刺的教化功能;四是强调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统一所呈现的美学风貌。五是主张诗歌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具有发幽思、遣郁闷,泄导人情的功能。这五点相互联系和制约,相辅相成,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这也是对先唐诗学成果所进行的较为全面的理论总结。这样,陈子昂便给唐代诗人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创作方向。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简介 参考资料一: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朝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陈子昂冤死狱中。其存古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代表作品: 《登幽州台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感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燕昭王》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文如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春夜别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文如下: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文】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应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向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参考资料二: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硕果真累累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资料,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岑仲勉有《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载《辅仁学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有诗文《庆云章》、《感遇诗三十八首》、《观荆玉篇》、《鸳鸯篇》、《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赠赵六贞固二首》、《答韩使同在边》、《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答洛

上官婉儿历史简介 _1500字

上官婉儿历史简介_15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上官婉儿,664年生,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664 年(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677年(仪凤二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在宫中召见,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片刻而成,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并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犯下死罪,但武则天爱惜她的文才而特赦,只是处以黥

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696年(通天元年)(《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和他私通,并在她所起草的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非常恼怒。 707年(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假传圣诏调拨羽林军三百余人,奔赴武三思、武崇训的府第,将他们杀死,并诛其亲党十余人,然后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情急之下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就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集在太极殿前,闭门

《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文言知识练习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游.于三辅:游历、游学 B.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C.而无骄尚..之情:骄傲自大D.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看、视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有都.柱:大 B .施关.发机:枢纽、关键 C .牙.机巧制:发动机件的枢纽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讨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心思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C.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再一次 D.遂乃研核..阴阳:研究考验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时国王骄奢..:骄横奢侈 B.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 C.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担心 D.治.威严,整法度:治理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出现错误的一组是( ) A.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典章法制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符合、相合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豪族大户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形制、构造 C.一时收禽.,上下肃然:捉拿 D.遂共谗. 之:诋毁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怪尝问天下所疾恶..者:痛恨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盒盖隆起,形似酒尊.:通“樽”酒器 B.后数日驿.至:驿站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方向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全、都 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B.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C.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后十五都予赵 D.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傍行八道 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一时收禽 D.使人遗赵王书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 无际 1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衡下车.. B.遂乃研核..阴阳 C.公车特征..拜郎中D.伺者因此.. 觉知 1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单于壮.其节 B.吾得兄.事之 C.妙尽璇机之正. D.宁许以负. 秦曲 1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之 名词作动词 B.剑.斩虞常已 名词作状语 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名词作动词 D.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 之 形容词使动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公车特征. 拜尚书 B.因入京师,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以精.铜铸成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赵王窃闻秦王善. 为秦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关于“属”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衡少善属. 文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举酒属.客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C.名属.教坊第一部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属.今为之虏矣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为之谋 16、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游于三辅,因.入京师”A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 .伺者因.此觉知C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7、对“施”和“发”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施.关发机 ③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使人发. 书至赵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8、对“制”和“辟”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③连辟.公府不就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④辟. 病梅之馆以贮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B.以.精铜铸成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遂乃.研核阴阳 衡常思图身之.事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的意义与例句“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C.张口承之. D.士大夫之. 族 21、下列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验之以事 22、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举孝廉不行”相同的一项是( ) A.信义安所见乎 B.张衡字子平,南阳西鄂人也 C.连辟公府不就 D.今君乃亡赵走燕 23、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连辟公府不就②何以汝为见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⑤验之以事,合契若神⑥举孝廉不行

《新唐书·陈子昂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过关练习(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教师版)

文言文知识点过关练习(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 (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 ..,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 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 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 衣襟“诀”辞别(12)“已”已经(13)“圆”圆周(14)“樽”酒器 (15)“擒”擒拿、捕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 (2)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 (3)曲.在赵:_________ (4)均.之二策:_________ (5)臣请完璧归赵 ....:_________________ (6)相如奉.璧奏秦王:_________ (7)礼节甚倨.:__________ (8)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 (9)左右 ..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 (10)于是秦王不怿.:________ (11)位在廉颇之右.:__________(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武帝嘉.其义:_________ (14)因厚赂.单于:_________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___________(16)武复穷厄 ..:______________ (17)独有女弟 ..二人:_____________ (18)游.于三辅:__________ (19)遂通五经 ..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公车 (21)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_ (22)又多豪右 ..:___________ (23)视事 ...:_______________ ..三年:___________ (24)上书乞骸骨 答案(1)私下(2)送给(3)理亏(4)权衡、比较(5)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6)捧着(7)傲慢(8)招待、款待(9)身边的侍从(10)高兴、喜悦(11)上(12)誓同生死的朋友(13)赞许(14)赠送礼物(15)暗中(16)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知识点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就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就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就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就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就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就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就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就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就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就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就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就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就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就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就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就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就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就是《治安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登幽州台歌》由陈子昂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前:向前看。 (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4)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怆然:悲伤的样子。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讲解】:

这就是陈子昂登《幽洲台歌》的原文。这首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子昂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的这四句诗从语言、文字上没什么障碍。大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人,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人。天地宇宙茫茫无垠,遼阔无边,自己孑然一身、无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不过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但这首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而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余蕴的。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子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 陈子昂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年代,他出生于富豪之家,受家庭影响,“始以豪家子,驰使侠气”(卢藏用:《陈氏别传》)。他年青时向往着那仗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伸张正气,常常义气用事;后来自己闭门谢客,在家研读经史。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治家,由于他在政治上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多次上书皇帝指问政事,指陈时弊;因而屡遭排斥打击,曾两次从军出塞。才华不得施展,最后终于被酷吏诬陷死在狱中,时年四十二岁。 陈子昂不仅诗歌创作丰富,在诗歌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在初唐诗坛的出现,标志着唐诗发展走上了健康的道路,他以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和创作的实践,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唐诗发展的趋势。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陈子昂全面地表达了他的诗歌理论主张,他提倡“汉魏风骨”、“兴寄”,反对齐梁间那种“采丽竟繁”、“兴寄都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殒千余年后,去年9月,其墓现身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备受关注。而完好的墓志,982个字的志文,究竟给我们还原怎样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7日,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披露或者颠覆了很多史书记载的内容,墓志记载的情节,堪比今天的古装剧。记者采访多位唐史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记者发现,志文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来历,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仪的官职就罗列有10多个。而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则颇为简略,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唐朝嫔妃等级,相当五品官。后提到的婕妤、昭容、昭仪均高于才人),神龙元年(705年)42岁册为昭容,之后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jiy),唐隆政变(710年)被杀,死时47岁。 五大揭秘 墓志内容远超此前考古专家所说“没有什么爆炸性内容”,虽然不足千字,多位专家却从中解读出诸多历史颠覆: 揭秘一 祖籍:家族从南方迁到甘肃后又有分支 长期以来,由于婉儿祖父上官仪的墓志明确记载为唐朝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上官婉儿也就是三门峡人。但是在墓志上,则说上官婉儿是“陇西上邽(guī)人也(今甘肃天水一带)”。 该墓志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颛顼(zhuānxū)高阳氏(五帝之一),到了战国时代,因为楚怀王之子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以官职为姓,这也是上官姓氏的来历。而子兰也就是历史上谗言陷害屈原的人。 为何上官仪是河南三门峡人,而婉儿却是甘肃人呢?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百家讲坛》“狄仁杰真相”讲座主讲人于赓哲解释说,汉代,上官家族从南方的楚国迁徙到甘肃天水,之后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门峡,上官仪就是三门峡人,这与婉儿墓志所说的祖籍甘肃并不矛盾。 揭秘二 先后嫁父子两皇帝经历堪比武则天 上官仪在唐高宗(李治)时位居宰相,上官仪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杀,且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答案

1 占据唐代文学三分之一的是 ? ? ? ? 我的答案:A 2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是在 ? ? ? ? 我的答案:C 3 现存唐诗的数量,今天知名的有多少人? ? ? ? ? 我的答案:B 4 在唐时代的东亚,人们共同的书面语言是 ? ? ?

? 我的答案:D 5 诗发展到唐诗为现代诗歌之最盛 我的答案:√ 错 6 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开始生根发芽 我的答案:√ 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二)已完成1 执政指的是 ? ? ? ? 我的答案:B 2 宋代人特别讲究()之辩。 ? ? ? ? 我的答案:D

3 唐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哪个政策不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 ? ? ? ? 我的答案:A 4 唐代的文化是比较开放的 我的答案:√ 5 唐代是627年开国 我的答案:× 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三)已完成1 唐代人的诗歌里面涉及到的女人的身材是以()为美的。 ? ? ? ? 我的答案:C 2

什么时候,佛教开始全面走向中国化 ? ? ? ? 我的答案:A 3 在唐朝,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哪里 ? ? ? ? 我的答案:D 4 在唐代,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 ? ? ? ? 我的答案:B 5 佛教是从汉朝末年来到中国 我的答案:√ 6 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化

我的答案:√ 错 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四)已完成 1 古典诗歌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发展期 ? ? ? ? 我的答案:C 2 明代高棅将唐诗划分为几个时期 ? ? ? ? 我的答案:A 3 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唐诗的繁荣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怎样的结果 ? ? ? ? 我的答案:C 4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作品简介】《登幽州台歌》由陈子昂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书法作品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2)前:向前看。(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4)念:想到。(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6)怆然:悲伤的样子。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7)涕:古时指眼泪,此

指流泪。涕下:流眼泪。【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这就是陈子昂登《幽洲台歌》的原文。这首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子昂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的这四句诗从语言、文字上没什么障碍。大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人,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人。天地宇宙茫茫无垠,遼阔无边,自己孑然一身、无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不过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但这首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而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余蕴的。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子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陈子昂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年代,他出生于富豪之家,受家庭影响,“始以豪家子,驰使侠气”(卢藏用:《陈氏别传》)。他年青时向往着那仗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伸张正气,常常义气用事;后来自己闭门谢客,在家研读经史。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治家,由于他在政治上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多次上书皇帝指问政事,指陈时弊;因而屡遭排斥打击,曾两次从军出塞。才华不得施展,最后终于被酷吏诬陷死在狱中,时年四十二岁。陈子昂不仅诗歌创作丰富,在诗歌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在初唐诗坛的出现,

上官婉儿

(一)其爷爷和父亲被武则天,被贬罚边塞为奴,后武皇又起用她为官 上官婉儿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唐高宗时宰相上 官仪孙女。公元664年(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早将废武则天的诏书, 被武则天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刚刚出生的婉儿和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延。在掖延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容貌出众,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史事,聪敏异常。 公元677年(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叟而成,且文意通顺,词藻华丽,语言优美,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再看她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整个出落得妖冶艳丽。武则天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封为才人。 上官婉儿从此如履薄冰,在杀父仇人武则天手下曲意奉承,在夹缝中求生存。宁愿枝头抱香死,不叫吹落北风中。在她的心中,疼痛已化为血液,无时无刻不在躯体中流淌。她沉默地努力,寻找机会报仇雪恨。 武则天每对宰臣,令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婉儿窃窥,唐高宗发觉。退朝后,武则天大怒,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后有了印痕,为掩盖痕迹,婉儿便在伤痕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更加娇媚。宫女们皆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伴君与伴虎,自此以后,婉儿更加谨慎小心,精心伺奉,曲意逢迎,强颜欢笑,更深得武则天欢心。 (二)拥立唐中宗李显复辟,深被信任,拜为昭容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张東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年老 病危的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拜为昭容。据《旧唐书》的说法,她的地位仅次于皇 后一人,妃子三人,属于“九嫔”的第二名。 这位有着悲惨身世的才女终于爬上了权力的颠峰,被后人誉为倾朝野铁腕女人,在今世也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她资质绝佳,天赋灵犀,具有卓越的学识和文才;另一方面,她玩弄权术,驾驭政治,石榴裙下掩藏着淫荡的私生活。 在她的倡议下,天下大兴文学之风,各种各样的赛诗会如火如荼。文才飞扬的婉儿理所当然成了焦点人物,她当仁不让地主持会议,不但代帝后提刀作诗,还充任考评裁判,并对文才绝佳者实施奖励。据说,第一名可以荣获黄 金铸造的“爵”一尊。 李显派人又在她居地穿池筑岩,穿极雕饰,常引大巨宴乐其中。婉儿私自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中书侍朗崔湜私通,生活极尽淫荡。恨像雨点,情像一阵风,似断难断,愈是去想,更是凌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1)及答案

15.《苏武传》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 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一、导语设计: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学习知识及巩固作者及《后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背景知识介绍: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四、学习目标达成过程 1. 听读录音,写出下列句中的生字注音。 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 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 2.学生再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陈子昂传》阅读练习

《陈子昂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 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