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服全制式裁剪【汉服知识.系列文档】

汉服全制式裁剪【汉服知识.系列文档】

汉服全制式裁剪【汉服知识.系列文档】
汉服全制式裁剪【汉服知识.系列文档】

汉服大纲

汉服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礼仪系统,而并非仅仅是一件衣服。汉服可以分为官服和民服,官服又可分为礼服和常服,民服也可分为礼服和常服。另外还有戎装,是武官武士在打仗时穿的,由于它自成体系,而又和汉服复兴关系不大,所以,在此暂不讨论。

我改动一些词汇,我不太赞成其中某些分类和表述方法。不过对我还是很有启发!

汉服初步分类规划制定方案(草稿)

首先说明一点历史上的汉服与现在电视上的相比

第一在颜色搭配上很清雅简洁大方颜色常用的就那么几种没电视上那般華丽艳俗(当然主要指明代汉服风格)

第二是在花纹纹饰上真正的汉服都有一套固定的纹样每种纹样都有些意义(尤其是汉代)没电视上那么杂乱无章画神的画鬼甚至连写字儿的都有

第三就是电视上很多款式历史上并不存在什么高耸的欧式立领等等。

第四点就是虽然历代汉服表面给人感觉好象很复杂但其实每件衣服都能归在以下这几大类里看上去复杂有时只是这几种相互搭配的较丰富而已但源头其实是不变的就好象一种公式好几种解法一样而电视服装不仅杂乱的多连起码的几大要素都没沾上边因此只能让人越看越糊涂越觉得复杂其实关键是普遍人没有“我们也有民族服装这一概念”所以肆无忌惮的乱设计异想天开而要成为民族服装则必须要有体系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其实历史上汉服还是很成体系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小枝小节改改也没什么如果连最基本的几种样式都背离的话那还是别叫汉服

常服

汉服核心:右衽广袖

可以基本上分为四大类:裙裳式深衣式长衫式褙子式

(其实这四大类在样式上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通的所分成类只不过是由于少许穿法上部分结构上有些不同几种风格兴于很长一段时间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很广泛而且主要由于其是汉服的最基本的样式是汉服的基础源头很多后来的新式样皆出于此的缘故故分之)

一裙裳式:(此为汉服的源头)

关键词:上下两截分开。上面的为衣,下面的为裳,我们现在所说的衣裳就是指此。衣与裳两种不同颜色1 组成部分:白色内衫,长到腰部的右衽或对襟上衣;白色衬裙,长到膝盖的帷裳,盖到脚面的宽裙(裙可有皱折),腰带,绶佩带。

2 穿着方式:将内衫与上衣穿好后,再将围合式的衬裙包住上衣围好(也就是说上衣一定腰掖到裙里

面),系上腰带即可。惟裳与裙的穿法皆同上。最后等一切穿好后,系上最后的腰带,再在腰带的正中间部位挂上绶佩。一般来说,裙的缝隙处是在后面。

3 裙组成部分:

A 裙腰部分:既裙的头端。也可以和裙身颜色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不一样时多为白色)。明代时裙腰多为白色松紧带

B 裙身部分

C 也可以没有裙腰

4帷裳分类:

A 直裾

B 曲裾

C 皱折式(即像折扇那样的感觉当然那是布料没那么夸张)

D 燕尾式(形状如同燕子的尾巴就和我们看到踏歌女子舞蹈服的裙底部一样兴于魏晋南北朝不过只限于女子)

当然后三者都是属于艺术造型之类的存在过但可能女子穿配的可能兴更大一些只有第一种才是最常见的

5挂在裙裳上的其他装饰:一般都是玉佩在周礼盛行时期士大夫缺少玉佩被视为如同衣冠不整一样的失礼行为而且玉佩的挂法不同人该佩带什么样的玉佩都有待于详细复杂的研究不过一般是挂在腰带的左右侧;其次是结带大概到了后期只是装饰性作用多为女子所用

6总结:最开始的裙裳装不限于男女既男女都是穿一样的但后来男子着裙裳逐渐被长衫袍褂所代替由日常生活逐渐退隐到礼仪祭祀中去是汉服中作为礼服必不可少的一种;在常服中裙裳装发展到后来逐渐兴于女性范围中到了汉代以后女子汉服早从连体的深衣重新回归到以前的上下两截的分开穿法隋唐时常说的襦裙装上襦下裙其实就是裙裳装的一种只不过襦稍短些裙稍长些(襦其实就是上衣只不过一种很短的上衣)它其实也是上衣掖在裙里只不过将裙提到了胸部到了明代基本上又一次复礼恢复了原始那种正统的裙裳样式。分辨裙裳装最重要的是看下身是否为裙子只有是上下两截分开既都可算没有必要区分的更加详细

二深衣式

关键词:深衣按大类分其实也可算做是裙裳装的一种,因为它下面配的是裙。但由于上衣很长,不是掖在裙里而是散落在外。而且又有曲裾这种样式穿法都很独特的一种。故上衣曰深衣(深衣分直裾曲裾两种。但直裾除掉下面的裙其实和后来男子穿的长衫没什么太大区别因此只说曲裾)

1 组成部分:长到膝盖以下的曲裾上衣,盖到脚面的宽裙,腰带

2 穿着方式:由于很复杂见马王堆考古研究。基本上是交领后将衣绕腿缠裹住然后再将衣角上提到腰部系上腰带

3 总结:深衣也是男女没什么区别,汉代男女都穿一样的深衣。不过可能男孩子穿直裾女孩子穿曲裾效果更好些(因为曲裾更显女孩子身材)不过现在再让男士下面穿裙显然很不对劲所以为了与时俱进最好女孩子穿裙子男孩子换成普通长裤

三长衫式

关键词: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所说的四大类根本就不存在样式上的不同处差别只不过时穿着搭配不同而已一切都是由裙裳装发展演变而来的何谓长衫?就是右衽式(交领)的袍褂只不过仅仅是将上衣变长盖到脚面而已说白了就是长式上衣

1 组成部分:白色内衫白色衬裙;盖到脚面的右衽或圆领上衣,腰带

2 穿着方式:白色内衫衬裙先以裙裳装的穿着方式穿好,然后再穿上长衫

3 总结:长衫可系腰带也可不系。到了后来成为男子常服下面不再配裙子或是长裤或是绑腿的长袜四背子式

关键词:背子其实也是长衫只不过其对领的形式存在的普遍因此感觉好象和右衽的长袍不一样但和长衫不同的是它稍短而且左右两面开衩(这样是为了方便行动)有些妇女的甚至开衩到腋下而且和长衫不同的是它一般不配腰带因为其本来就是以超级休闲舒适为主的

1 组成部分:长到膝盖的对襟上衣,长裤或宽裙

2 总结:背子男女则是有区别的,男着长裤女着宽裙

不管这几类如何怎样变化有几个特征是一直不变贯穿始终的

一汉服领子:

1 右衽:又叫交领。

A 关键词:是汉服最原始的特征,也是一直由汉服诞生之初延续到明末的是汉服最明显的标志所以说缺少右衽特征的汉服根本不能称之为汉服汉服右衽的穿法是汉服的核心其他配件及穿着方式可以说都是围绕此展开的

B 穿着方式:穿上汉服后交叠衣领。右衣领在上左衣领在下右领压住左领使左右两衣领形成交叉状到腰部将右领下角的衣带与左腰侧的衣带系在一起打上结。之所以称为交领是因为左右衣领交叠后成 X 状(如果衣料透明的话)而衣料不透明的情况下呈 y 字状

2 对领

A 关键词:虽然借于其他民族因素而兴起但到了宋明时期也逐渐成为主流。对领不同于右衽与圆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没有衣领因为它直接一条直线开到上衣的末端这样是为了更简捷方便。在历史上对领女子用的时候较多

B 穿着方式:穿上汉服后不用交叠衣领直接将左右衣领上的衣带系在一起打成结。

C 对领分类:

a 一种是最常见的直接一条直线开到上衣的末端呈 II 状。至于衣带的部位在上端中端末端皆可。一般普遍是在中端因为这样系的稳固

b 另一种是有衣领衣领开到胸部在衣领末端系上衣带余下部分自然散开呈 Y 字状(如此符号衣带处在“两条线汇成一条线的地方”)。这种对襟类似现在韩服的衣领。这种衣领多用于背子

3 圆领

A 关键词:前两者多用于常服圆领多用于礼服。虽然不同衣领没什么性别区分但圆领还是男子用到多些

B 穿着方式:穿上汉服后也是右部分在上左部分在下右部分覆盖住左部分到肩部将右领处的衣带与左肩上的衣带系在一起打成结

注1:衣带等于现在的扣子衣带主要是固定上衣。裙带主要是固定裙裳

二汉服袖子

1 广袖:广袖就是我们看到汉服上很大的袖子。呈半弧形有收袖口。与和服的正方形袖子还是有区别的。是汉服最原始的袖子之一汉代时收袖口部分较袖子整体是多出来的一部分颜色也与袖子整体部分不一样一般是和衣缘一个颜色但到了后来这种突出来的收袖口逐渐隐蔽只容手伸出来下面却是缝合在一起的这样是为了少往袖里灌风像汉服那么大的袖子如果整个袖子都是开的不知会有多冷!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受思想文化的影响为显出飘逸洒脱的本性整个袖子都是开口的。但在现代可以定为冬天时穿的汉服有收袖口夏天则可以整个袖子都为开口

2 箭袖:又叫胡袖,是从胡服来的。基本上是很窄的袖子和现代差不多。为何叫箭袖?因为形状如箭上端较宽一些下端较窄些

3 坎袖:坎袖就是没有袖子部分。一般情况下对领的上衣坎袖时较多。右衽与圆领的上衣很少有不带袖子的

汉服9种款式的归纳介绍

浅论汉服(仅指衣服)发展史,以历史的角度驳斥朝代论,汉服9种款式的归纳介绍

概论:

历史上的汉服绝不是杂乱与多样的,老生常谈再论朝代化。

虽然否定朝代化已有很多朋友论述过,但我这次还是想以事实款式来简单阐述,而且,就是以历史上的这些款式进行论述,成为一门新兴的汉服发展史。这样我们耐心看下去,看看汉服究竟,是否是杂乱无章的。

汉服全制式裁剪【汉服知识.系列文档】

汉服大纲 汉服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礼仪系统,而并非仅仅是一件衣服。汉服可以分为官服和民服,官服又可分为礼服和常服,民服也可分为礼服和常服。另外还有戎装,是武官武士在打仗时穿的,由于它自成体系,而又和汉服复兴关系不大,所以,在此暂不讨论。 我改动一些词汇,我不太赞成其中某些分类和表述方法。不过对我还是很有启发! 汉服初步分类规划制定方案(草稿) 首先说明一点历史上的汉服与现在电视上的相比 第一在颜色搭配上很清雅简洁大方颜色常用的就那么几种没电视上那般華丽艳俗(当然主要指明代汉服风格) 第二是在花纹纹饰上真正的汉服都有一套固定的纹样每种纹样都有些意义(尤其是汉代)没电视上那么杂乱无章画神的画鬼甚至连写字儿的都有 第三就是电视上很多款式历史上并不存在什么高耸的欧式立领等等。 第四点就是虽然历代汉服表面给人感觉好象很复杂但其实每件衣服都能归在以下这几大类里看上去复杂有时只是这几种相互搭配的较丰富而已但源头其实是不变的就好象一种公式好几种解法一样而电视服装不仅杂乱的多连起码的几大要素都没沾上边因此只能让人越看越糊涂越觉得复杂其实关键是普遍人没有“我们也有民族服装这一概念”所以肆无忌惮的乱设计异想天开而要成为民族服装则必须要有体系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其实历史上汉服还是很成体系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小枝小节改改也没什么如果连最基本的几种样式都背离的话那还是别叫汉服 常服 汉服核心:右衽广袖 可以基本上分为四大类:裙裳式深衣式长衫式褙子式 (其实这四大类在样式上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通的所分成类只不过是由于少许穿法上部分结构上有些不同几种风格兴于很长一段时间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很广泛而且主要由于其是汉服的最基本的样式是汉服的基础源头很多后来的新式样皆出于此的缘故故分之) 一裙裳式:(此为汉服的源头) 关键词:上下两截分开。上面的为衣,下面的为裳,我们现在所说的衣裳就是指此。衣与裳两种不同颜色1 组成部分:白色内衫,长到腰部的右衽或对襟上衣;白色衬裙,长到膝盖的帷裳,盖到脚面的宽裙(裙可有皱折),腰带,绶佩带。 2 穿着方式:将内衫与上衣穿好后,再将围合式的衬裙包住上衣围好(也就是说上衣一定腰掖到裙里

汉服制作教程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韩国、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曲裾是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襦裙是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但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是汉服中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的装束——不论是下摆宽敞的曲裾,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

汉服袄裙裁剪分析

袄裙制作有多难?为什麽那麽多人在讨论这家的版型如何那家的版型如何如何? 我是个粗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仔细对比一些参考文物,做出如下几个裁剪的猜想,如果做得不对,请多指教 早期汉服交领上衣多称“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则逐渐代替“襦”一字。“袄裙”为“襦裙”的不同时期的称呼,她们都是指上衣下裙的打扮,并不特指明代襦裙。很多还人认为衣掩裙的打扮只在明代存在,其实这种穿法在宋代及以前的壁画中就很常见。(百度百科) 首先是袄.有衬里的中式上衣。通常分为3类: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襟、开衩摆。从20世纪初开始,男袄渐以对襟式为主;女袄则采用右大襟、偏襟、琵琶襟、对襟、左大襟和背开

襟,其领、袖、衣摆也多变化。 再来分析一下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裙类名称,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 (百度百科)

展开裙子看

裙片的裁剪 阴影处为收褶部位 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是我国传统裙装中很重要的一种。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汉服裁剪制作的一些常识

汉服裁剪制作的一些常识 一、汉服常识篇什么是汉服要做汉服,首先要知道汉服的基本常识。汉服,不是古装,也不是单指汉朝的服装,而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举个例子,就如同藏族人穿的藏袍,朝鲜族穿的朝鲜服一样,一个真正热爱自己民族的汉人就应该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汉服的种类汉服有很多种类,总的来说,简单的可以分成礼服和常服。礼服指在正式隆重的场合所穿的衣服,对形制要求很严格,衣缘的宽度、袖子的长与宽、甚至颜色花纹的搭配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必须穿中衣。而常服就是指在平常日子里穿的衣服了,可以穿着上班、做家务、甚至下田耕作,常服的要求没丵礼服那么严格,总的来说,常服的特点只要遵循交领右衽(当然也有对领、直领的)、系带(不用现代的纽扣、拉链之类的东西),平面剪裁就可以了。汉服的女装主要有曲裾、襦裙、褙子…… 汉服的男装主要有直裾、直身、短打(也适合女生) ...... 二、材料准备篇缝纫工具A 、缝纫机,功能是缝合布料,缝纫机主要分两种:旧式的脚踏式的(此优点是速度可以灵活掌握,适合新手,本人用的就是这种)、电动缝纫机。(如果没有缝纫机,用手工缝也可以哈,就是速度太慢,而且不容易把线条缝直!估计一个月才能做一件汉服了)B 、锁边机,功能是把布料的缝合的边缘锁好,不至

于边缘散开。锁边机也有好多种,便宜的100 多元,贵的有1000 多甚至几千的。自己学做,买个100 多元的三线锁边机就可以了。在布料批发市场上有买的。C 、其他工具:剪刀一把,直尺一把,软尺一把(一元钱就可以买到,功能是用来量人的各种尺寸!),划粉一盒(用来在布料上画裁剪线条,可以洗掉。),各种颜色的缝纫线(根据布料颜色,一般什么颜色的布料就用什么颜色的线。)面料A 、做汉服的面料很多,只要你去趟布料市场就知道了,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对于新手,一般来说,颜色搭配可以选近似色,花布与素色布搭配,最容易出效果。注意的是要考虑布料的缩水问题,在面料搭配上尽量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面料,比如棉布搭配棉布,丝绸搭配丝绸。B 、关于面料价格,这个没的说,自己去跟老板砍价,呵呵。一般棉布在10 元左右/ 米,化纤的织锦缎10 几元/ 米,提花棉20 左右/ 米。尽量不要用发光的化纤面料做汉服,因为穿上感觉很廉价,也很舞台化,容易让人产生这是戏服、影楼装的感觉。个人觉得用棉布、麻做常服很不错,织锦缎适合做礼服,也适合做衣服的边缘。C 、关于面料的用量。(根据个人裁剪方式不同,用量也不一样,我写的是自己在实际制作中的用量。)曲裾:主料4 米(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2 米(150 厘米宽);襦裙:上襦3 米(150 厘米宽),裙子(包括上襦的衣缘)3 米(150 厘米宽),腰带0.5 米;褙子:

汉服裁剪工艺教程详解

础知识图解-1 ★★现在汉服常服结构分类大纲(附图,草案)★★ ★总大纲包括: ★一常服(基本提炼历史上各有代表性的服饰作为日常汉服) ★二礼服(采用一丝不苟的古制) ★三首服(冠帽巾类,历史上礼服和常服配用的冠巾都很丰富,因此汉服复兴越多吸取越好) ★四鞋类(鞋履屐等) ★五配件类(玉配绦带的挂法,披帛的搭配等) ★这里先说常服★———————————————————————————————————— ★常服 ★一服制分类 ★1衣裳连制类(深衣) ★A男式:朱子制直裾 ★B女式:汉制曲裾 ★〈说明,按现代穿法,男穿直裾,女穿曲裾效果会比较好一些,直裾里面又分汉代直裾,宋明时代穿的直裾,以及朱子家礼中的深衣等,个人感觉朱子深衣好些,下裳幅片比较多,开的幅度也比较大,甚有儒士之风,而宋代直裾幅度比较小,剪裁比较直,汉代直裾则比较生硬,花纹繁乱;女子曲裾,只有汉代的三绕膝〉 ★2衣裳分开类(两截) ★A男式:上衣下裳 ★B女式:襦裙 ★a唐式襦裙(系处胸上) ★b宋式襦裙(系处胸下) ★c明式襦裙(系处腰部)

★〈说明,男子上衣下裳只有选择先秦士大夫的那种统一装束,后来可能觉得出官入相行动不方便,干脆穿上了衣裳连制的深衣,甚至还是觉得麻烦,以至后来发展成了上下通裁一剪裁到底的长衫,不过在历代礼服中仍保留着男子上衣下裳的装扮,由于礼服比较复杂,将其谈化,只保留样式,就可以作为现代的常服了;女子只有襦裙,由于历代样式基本没什么变化,只是组合搭配的问题,只采用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穿法即可,既按裙系的位置划分,襦,历代长度大小不一,现代制订标准,基本还是以短(齐腰),长(齐膝)两种为好〉 ★3上下通裁类 ★A男式 ★a直裰(有束腰,有衣缘) ★b长衫(无束腰,无衣缘) ★4圆领类 ★A男式 ★a唐式袍衫(小圆领) ★b明式阑衫(大圆领) ★〈说明,由于历代常服用圆领的不多,大概只唐朝平民兴起的小袍褂,多用于公服礼服中,常服既取两样,大圆领小圆领即可,作为单独的一个分类〉 ★5背心类 ★A褙子 ★a男式:明式对襟儒衫 ★b女式: ★⑴明式对襟 ★⑵交领长褙子 ★⑶交领短褙子 ★B旋袄 ★b女式: ★⑴宋式直领

汉服裁剪制作的一些常识.doc

服裁剪制作的一些常 一、服常篇什么是服要做服,首先要知道服的基本常。服,不是古装,也不是指朝的服装, 而是民族的民族服装,个例子,就如同藏族人穿的藏袍,朝族穿的朝服一,一个真正自己民族的人就 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服!服的种服有很多种,的来,的可以分成礼服和常服。礼服指在正 式隆重的合所穿的衣服,形制要求很格,衣的度、袖子的与、甚至色花的搭配都有格的要求,而且必穿中衣。而常服就是指在平常日子里穿的衣服了,可以 穿着上班、做家、甚至下田耕作,常服的要求没丵礼服那 么格,的来,常服的特点只要遵循交右衽(当然也 有、直的)、系(不用代的扣、拉之的 西),平面剪裁就可以了。服的女装主要有曲裾、襦裙、 褙子??服的男装主要有直裾、直身、短打(也适合女 生) ......二、材料准篇工具 A 、机,功能是 合布料,机主要分两种:旧式的脚踏式的(此点是 速度可以灵活掌握,适合新手,本人用的就是种)、机。(如果没有机,用手工也可以哈,就是速度 太慢,而且不容易把条直!估一个月才能做一件服了) B 、机,功能是把布料的合的好,不至

于边缘散开。锁边机也有好多种,便宜的100 多元,贵的有 1000 多甚至几千的。自己学做,买个100 多元的三线锁边机就可以了。在布料批发市场上有买的。 C 、其他工具:剪刀一把,直尺一把,软尺一把(一元钱就可以买到, 功能是用来量人的各种尺寸!),划粉一盒(用来在布料上画裁剪线条,可以洗掉。),各种颜色的缝纫线(根据布料颜色,一般什么颜色的布料就用什么颜色的线。)面料 A 、做汉 服的面料很多,只要你去趟布料市场就知道了,根据个人喜 好来选择。对于新手,一般来说,颜色搭配可以选近似色, 花布与素色布搭配,最容易出效果。注意的是要考虑布料的 缩水问题,在面料搭配上尽量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面料,比如

汉服袄裙裁剪分析完整版

汉服袄裙裁剪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袄裙制作有多难为什麽那麽多人在讨论这家的版型如何那家的版型如何如何 我是个粗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仔细对比一些参考文物,做出如下几个裁剪的猜想,如果做得不对,请多指教 早期汉服交领上衣多称“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则逐渐代替“襦”一字。“袄裙”为“襦裙”的不同时期的称呼,她们都是指上衣下裙的打扮,并不特指明代襦裙。很多还人认为衣掩裙的打扮只在明代存在,其实这种穿法在宋代及以前的壁画中就很常见。(百度百科) 首先是袄.有衬里的中式上衣。通常分为3类: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襟、开衩摆。从20世纪初开始,男袄渐以对襟式为主;女袄则采用右大襟、偏襟、琵琶襟、对襟、左大襟和背开襟,其领、袖、衣摆也多变化。

再来分析一下马面裙。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裙类名称,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百度百科)

展开裙子看 裙片的裁剪阴影处为收褶部位

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是我国传统裙装中很重要的一种。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这里先不表示裙襕了,制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加或不加。

怎样制作汉服

襦裙简易裁法 这里贴的是襦裙的基本型裁法,其中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如果是长度到臀部或超过臀部的,下摆需加宽而成圆弧形,就不是图(1)中的方形下摆了。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剪裁法,但宽度须以臀围大小为基准,这样当襦束在裙内后,上身就会有太多多余的布量),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一、襦的裁法 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 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1)所示),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采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也就不详说了。 下面要介绍的是后中补量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要更传统一些)。 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肩袖长里面还包含了袖缘的宽度。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最细处。现代参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 型38~40CM,XL型39CM。 衣长:可以直接量,是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因为这是短襦)。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都可以。 袖缘宽:随个人喜好自定。至于是否要袖缘,一般来说,窄袖可无缘,大袖须有缘,中袖则有无缘自定。 领边宽:随个人喜好自定。但注意其宽窄比例要与人的脸型与身材配合,不可太夸张。如瘦小的人则不宜做太宽的领边。

汉服裁剪的细节问题和肩袖问题

汉服裁剪的细节问题和肩袖问题 一、汉服裁剪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几种在领子和袖子上,常见的有这些: 1、袖子太突兀 这个问题在汉服制作中广泛存在,就连央视的“正剧”也不能免俗,请看卫子夫的袖子,衬得两条胳膊好像另外接上去的。 2、肩袖交接的地方褶皱太多 其实少量的褶皱也有一种美感,但现在的一些汉服,褶皱也太多了 3、上衣前胸看上去很单调 有人认为这是没有绣花,我认为也是裁剪问题 二、上面这三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 虽然汉服是平面裁剪,但人体可不是平面的,这就需要在用平面的方法裁剪汉服的时候有立体的构思 1、上衣前面做窄一点 人天生会有一点含胸,衣服穿上身,肩袖位置自然出褶子,而且会显得袖子的位置偏后,两条胳膊不自然。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衣服的前后片裁剪的时候过度追求对齐,其实上衣的前片应该比后片窄一点,这样穿的时候稍微提起,就能够把肩袖位置的褶皱消化掉一部分,两袖也会靠前一点。 襦裙还好,曲裾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其实曲裾的内衽最好做两对系带,看一下马王堆的裁剪图,内衽的尖角和下摆交接的地方是有个凹槽的,这样才能既扯平上身的褶皱又提住下摆。 2、袖根放宽 参见上图的卫子夫,腋下收太紧,很不自然。 提示:汉服裁剪中,袖口可以收很小,袖根一定要放宽,否则就是剧照里这种囧样子。 垂胡袖的袖根处是尖的不是弧形,这也是有道理的,其实弧形袖根真的很难看,除非你是打

算做窄袖。 3、衣领不用完全放平 上面是马王堆的文物,仔细看一下衣领,根本没办法完全放平,这是很自然的。人的脖子是

个立体的东西,有长度有宽度,穿上之后自然会把领子撑开来;完全平放的领子在穿上之后会勒得很紧,领口还是要稍微松开一点才好看,但是松太开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所以我对衣领裁剪的建议是,领子可以用直裁法(斜裁最好,不过难度更大),一根长方条没问题,但是领口的裁剪要稍微有点弧度,这样自然是放不平的,但是穿上就平了。这个建议不适合明代那种倾斜度比较高的领子,如果你要做的是明款,那么领口也要直。 4、上衣保留前中缝 古人的上衣有前中缝是为了省布,现在也有顽固的复古主义者,不过我这里依旧是从美观角度谈的。 典型的直领和汉代的偏直领没有这个问题,主要是明代的斜领,本来衣领的位置就比较高,如果没有前中缝,那么前胸会有大面积的单一化,绣花当然可以掩饰这种问题,不过我想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心思专门给前胸绣花吧?! 另外,上衣的前中缝可以让胸部看上去更“挺”一些,气质更好。 ----------------------------- 我做了几件也是觉得平面剪裁不合体,衣服老是向后扯,也想是不是前幅宽度稍窄一厘米,会 舒服点.后幅长度比前幅长1.5厘米就符合现代剪裁,也符合现代人身型. ----------------------------------------------- 来自: https://www.sodocs.net/doc/0b5471131.html,/%B4%BA%BB%A8%C7%EF%D4%C2%CB%C4%BC%BE%

汉服深衣标准_深衣的一般尺寸_深衣的裁剪尺寸——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深衣标准 一个雅正而宽泛的标准: 1、袖寬:45cm到75cm 按照士的等級,周制規定為二尺二寸,當今50cm,剛好齊腰。所以後世(如朱子制度)一般是採用齊腰的,也就是50cm以内。但如果按照明尺,二尺二寸大約75cm,已經相當於周尺的三尺三寸,也就是大夫級別了。按照明制,朝祭服用周尺三尺,所以現出土的朝服就是75cm,這是最高等級了,所以漢服袖寬沒有超過這個尺寸的理由。明黃梨洲深衣用指尺,二尺二寸可能非常大,但我們建議不要超過75cm。 2、袖展(兩袖展開的長度):200cm到240cm 明朝實物一般220cm到250cm,也就是規定的出手六寸、回肘減三寸,回肘。不宜過短。 3、袼:24cm到50cm 明朝袖根一般一尺,也就是34cm,最短七寸,24cm.。深衣規定袼之高下可以運肘。一般人的上臂長45cm,所以袼最好如此,以符合制度。但如果超過50c m,將不好繫腰帶。 4、緣邊:領緣5cm到13.5cm,其他3.5cm到13.5cm 周制領子兩寸,其他側緣、袖口、底邊都緣一寸半。明朝則上寬領,達四寸。我們推薦領緣7cm,其他5cm。 5、腰圍: 周制七尺二,約166cm。明朝服飾有遵守這個寬度的。今天做也應當比腰圍寬出許多。 6、大帶:5cm到14cm,長不少于300cm 周制士大帶寬二寸,應打結後垂下三尺。朱子制度打結後垂到與下擺齊。如果用大夫等級,帶四寸,我們還是推薦士級別,7cm爲宜。另,嚴格說,應當緣邊,且只有下垂的紳緣邊。但考慮到工業生産,這個無法統一,所以改為全緣也是唯一的辦法。按明朝風格,大都是全緣的。但朝服制度中的大帶是嚴格遵照禮記的。當然明朝出現了大帶有扣的改良,這個也無法批量生産。大帶應該用五彩絛加固,這個大家可自行置辦。 7、衣長:應到腳面。 最長去地一寸,最短去地七寸。

汉服演变、发展和复兴

汉服演变、发展与复兴 班级:一十二班 学生姓名:郭欣郭志成吕国豪 聂菲万慧慧介雷杰 指导教师:张灿强 联系电话: 单位: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日期:2014年4月19日

前言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衣可以使人们免受风吹日晒,还可以装饰身体美化生活,衣同时具有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的作用。自上古时期嫘祖养蚕缫丝以来我国的衣服种类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古代服饰就成为了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服”作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主体汉族的服饰文化价值更不容忽视,但由于一些原因汉服在明清之际逐渐消亡。 指导学生选题: 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交通、服饰、建筑…….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文化正在一点一点地被遗忘。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搞了这次实践活动。旨在加深同学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设计方案: 1、编写目的:探求汉服从诞生到消亡的发展历程,挖掘汉服的文化价值并为汉服复兴作出努力。 2、背景:中国大陆出现恢复传统的新趋势,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 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度知道、《汉服》、《大明衣冠图志》、《中国服装史》相关网站、《明史》等。 4、任务和目标:完成汉服论文,了解周边居民对汉服的了解情况,汉服为载体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5、概况: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收集,以图表、文字、图片,三种形式来探究汉服的演变和发展复兴。概括介绍汉服的分类及相关历史。小组成员分别讨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各自感想最终归纳汇总。 本次活动由张灿强老师作指导,由郭欣郭志成吕国豪等同学进行操作实践。(本次活动部分材料非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展研究步骤: 一、为了了解古代汉服的发展历程我们查阅了《中国服装史》(沈从文)并总结如下: 原始社会:以兽皮为基本材料以及一些自然材料缝制的基本衣物。

史上最全汉服裁剪制图 都在这了(收藏吧)

史上最全'汉服'裁剪制图都在这了(收藏吧) 导读:罩衫、冠服、玄端、曲裾、襕衫道袍、袄裙、文官一品公服、蟒袍、一品公服、团龙袍、史上最全汉服裁制图,都在这了,收藏吧! 来源|人人网用户ID:汉服妹纸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汉服裁剪图的理解,切身的感受到汉服的文化意味!上图为明代立领,下图为明代罩衫,作为番外篇,未编入《图集》,仅作示意;相册前面的韩服示意和汉服人物绘画也未编入正式图集。将玄端和曲裾的修改如下,修改玄端上衣下摆的形状,以及两件礼服的束腰。将明制婚礼冠服的修改如下,增加男装补子,增长女装大衫的长度。▼马面裙▼对襟襦和褙子▼袄裙▼团龙袍▼ 一品公服将蟒袍的袍料方案改为如图,这样更合理,可留出布料接口。另外可以解释类似的十字形图案的服饰为什么非常费布料。▲ 蟒袍展开▲ 蟒袍明代汉服(上图)与近代韩服(下图)之间的区别。▲文官一品公服▲明:道袍、袄裙▲宋:襕衫、褙子▲唐:圆领衫、齐胸襦裙▲ 汉:玄端,曲裾▲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男款制服。▲汉服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女式办公制服,相当于银行、保险公司、公务员等穿的制服,请忽略我设计后的违和感。▲汉服元素与

现代时装结合——通用学士服,直接套用去掉外摆的盘领袍,简单大气实用。▲汉服元素与现代时装结合——男款校服, 圆领右衽设计▲汉服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女式校服▲ 明制婚礼冠服▲中衣中裤▲ 交领袄裙▲ 袄裙透视▲ 袄裙展开▲ 袄裙细化分解▲ 交领襦裙▲ 对襟襦裙▲ 盘领袄▲ 半臂▲ 两种对襟半臂▲ 斜对襟褙子 ▲ 直对襟褙子 ▲ 齐胸襦裙 ▲ 裋褐▲深衣▲ 道袍(暗摆)▲ 直裰(分衩)▲ 直身(明摆)▲ 便服、常服、礼服袖长示意▲ Word里的排版截图▲ 曳撒▲ 圆领袄▲《图集》里的配图示例之马面裙,非裁剪图,只做 形制说明▲ 大袄配马面▲ 女式盘领▲曲裾▲ 盘领官袍▲ 襕 衫

交领半臂制作过程——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原作:纤云馆主 PS:半臂目前没有相关出土可参考...所以此裁剪图仅供参考。 的来汉网潜水已久,今天浮上来发一个自认为善算详细的贴子,一步步记录自己做汉服的过程,希望给同好们一点参考,特别是想自己动手做又不知如何入手的新手一点启发。制作过程仅是自己按照自己的经验,非专业贴,仅做交流,意在抛砖引玉,过程可能比较长,请耐心仔细看。 对于初学做汉服的人,可能面对自己想要的款式却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汉服的制作真的很简单,但要做精细却很需要推敲,从选料到裁剪到缝制工艺每一步都不容易,我还是建议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追求制作的精细。但最主要还是要把汉服生活化,能够简单又实用。今天我介召的就是交领半臂的制作。交领半臂的存在,可能会有人争议,但从实用角度来说,我觉得它更保暖,无论春夏单穿还是秋冬套中衣穿都很百搭,更容易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里举例的半臂尺寸是衣长50,胸围85,袖长15。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要准备好尺子,划粉,剪刀,衣缘的材料,衣服的主料。 然后把面料对折平铺,汉服制作大都是对称裁剪,在摆布的时候要注意是顺着布料的纹路来摆,因为根据织物的纺织方法不同它的横向和纵向的延展性是不同的,会影响到成衣的版型。

然后我们先把衣服的中线定下来,交领的衣服,通过系带来调控它的合体性的,所以中线偏离边线一段尺寸。计算工式是(1/4胸围-10~12)

然后就是定胸线的宽度从中线偏离(1/4胸+2cm+1cm)胸线的高度就因人而异了,男女又各有不同,这里的胸线高度是20。定出这个点,做个标记。然后就是领口的大小。领口的宽度我个人经验是6CM~9CM之间,根据领子的大小,及做法不同,尺寸又有不同。而最关键的是领子下面这个点的位置,它直接影响到领子的合体与否。我个人认为在肩线以下35~40CM是最佳尺寸。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在胸线这个点偏移1CM然后画成一个弧线(因为人体是个椭圆,为了更合体)。

汉服的中衣剪裁

(转)后中补量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要更传统一些)。 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 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肩袖长里面还包含了袖缘的宽度。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最细处。现代参考尺寸:S 型36.5~37.5CM,M型38~39.5CM,L型38~40CM,XL 型39CM。 衣长:可以直接量,是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因为这是短襦)。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都可以。 袖缘宽:随个人喜好自定。至于是否要袖缘,一般来说,窄袖可无缘,大袖须有缘,中袖则有无缘自定。 领边宽:随个人喜好自定。但注意其宽窄比例要与人

汉服裁剪与西式裁剪

旧石器时代中期,产生了用兽皮、草茎、树叶等系缚、悬挂、围裹于身的原始服装。约公元前5000年,中国、古埃及、印度河流域、小亚细亚等地,有了亚麻、丝绸、棉和羊毛等早期的纺织品,为服装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早期的服装,结构大多比较简单,如古埃及的缠腰衣(loincloth)、古希腊用别针将衣片相接的希顿服(chiton)等。 我们讲汉服和西式服装的时候常常会提到所谓平面剪裁和立体剪裁。这个术语对于非服装业的人来说可能会一头雾水。简要介绍一下。 =================以下引用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服装卷》========== 自中世纪起,欧洲多裁片立体造型的服装,逐渐成为服装发展的主流。近代,西装、大衣等风行世界各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了用兽皮缝制的简单的原始衣服。氏族公社以后有用麻布和丝绸缝制的衣服。商周时期形成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春秋战国之交形成深衣制。以后各朝代在这两种形制的基础上演变出了极为丰富多采的服装品种。中国传统服装以平面造型结构为主,接缝少,无装袖、收颡和打褶,穿起来平顺自然。近代,随着西方裁剪技术的传入,除一部分服装保留平面结构外,大多服装吸收和采用西方立体造型结构,即肩、袖另行裁接,腰、胸等部位按人体曲线进行收颡、打褶、装衬垫等。 ========================以上引用=================== 当你看街上卖的糖装的时候,会发现肩部的上方有着三条接缝,袖子整个是接上去的,有的会装垫肩,女装胸部会用打摺的方式抠凸,这就是典型的西式立体剪裁。 西式的很少有背中峰,前中缝更是不可能有。前后分片剪裁,所以有肩缝,而汉服是前片后片连在一起的。 然后西装的背面,比方说衬衫,你会看到肩胛骨那块的位置的也是有一道横着的接缝,估计是为了让后背看起来线条平整。当然有的没有。 西装袖子是在肩膀接的,都是大体垂直衣身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穿上衣服后手自然下垂是平整的,一抬手袖子衣服就会跟着往上跑+起皱。 而汉服是能完全水平举起无褶皱,也就是受自然下垂的时候有褶皱,抬起来就无褶皱、衣服也不会往上跑,不局促。并且汉服的接袖是在手臂上而不是正好在肩上,大家做汉服都会避开肩膀。 上衣差不多这些。

汉服制作方法——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汉服制作方法 襦裙简易裁法 (声明:用这种方法确实能做出一套襦裙,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未必就是正确答案。所以,也希望有经验的前辈对其中的错误能加以指正。) 这里贴的是襦裙的基本型裁法,其中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如果是长度到臀部或超过臀部的,下摆需加宽而成圆弧形,就不是图(1)中的方形下摆了。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剪裁法,但宽度须以臀围大小为基准,这样当襦束在裙内后,上身就会有太多多余的布量),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一、襦的裁法 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 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1)所示),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采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也就不详说了。 [img][/img] 下面要介绍的是后中补量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要更传统一些)。 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汉服裁剪须知》

汉服裁剪须知:幅 汉文化圈内的传统服饰,其裁剪均是建立在幅”的基础上的。而现在汉服圈内很多爱好diy的同袍和部分商家并没有意识到幅”的重要性,加上制作过程中省做工、图方便,所以没有中缝的衣、不分幅的裙/裳、不接袖的襦之类才会大行其道。为了大家都能做岀合制的汉服,特揣冒昧开讲介绍,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幅”勺缘起 在古代受纺织工艺及机械限制,织成的布料宽度有限,仅凭一幅布料的宽度不够裁制通袖长超过 1.5 米甚至达两米以上的成衣,所以做衣服必须拼幅。 在日语中,幅”指的是长方形的短边。在一个宽度有限的纺织机械上生产布匹,布匹的长度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则由纺织机械决定的这个宽度”就是幅宽,因为相对于织就的布匹来说,它确实是短边。 那么一幅是多宽呢?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幅”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在 50?60厘米左右。明代的一 幅近乎64厘米,缝合后剩下的宽度是 60厘米。南宋周璃墓岀土的皂纱衫,六幅(其中袖端两幅不完整)拼合后的通袖长是269厘米。南宋黄升墓岀土的两片裙,每片由一幅半布料缝合成,每片的宽度均为90厘米。给同袍们的建议是,做哪个朝代的服装,就按照哪个朝代的实物资料取幅宽,一切尊重原貌。 二、幅”的用法 简单来说,幅的宽度方向只能作为衣物的宽度方向使用(这是通常情况,也有例外);在一件衣物中,幅只能对称使用。 说具体一些。先以上衣为例。幅的宽度只能作为衣物宽度方向使用 "就意味着,通袖长2.4米的明式 服装必须由4幅布料连缀,缝合岀2.4米来,而不是把0.64米宽的布料裁岀2.4米来作为通袖长,也就是说,衣身上布幅间的接缝必须是纵向的。 横向的接缝只存在于深衣、曳撒这样的衣裳连属制度的衣服中,而且只在腰间。而对称使用”则要求使用的幅数必须是偶数片的,前后身、内外襟都必须有中缝,通袖长在一米二以上的必须对称接袖。 当然了,直领对襟的上衣前身是不需要中缝的。 再来说说裙。第一条准则要求裙子的腰宽必须由若干个幅宽缝合而成;而第二条大家可能听说得比较多,就是中国古代的裙子都是偶数片的。这个片”就是幅。举例来说,宋代的两片连裙,每一片都由 一幅半长度在80?90厘米之间的布料拼缝而成,每一片的宽度是90厘米;这样的两片要对称缝制, 也就是说,一片是整幅在左,半幅在右,另一片是整幅在右,半幅在左;接下来把两片裙的整幅和整幅交叠,一在上,一在下,再上裙腰把两片固定在一起;这样的结果是,裙的腰宽=半幅+半幅+整幅 =30+30+60=120厘米。明代定陵的马面裙用的是八幅,其中有两幅是半幅宽度。其做法与宋代两片连裙类似,但是交叠的部分只有前马面。留足前后四片马面的位置以后,其它地方用很宽大的22个褶皱削幅,使裙腰宽度仍然保持在120厘米(这是实物数据,做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腰围和马面宽度计算确定)。 需要强调的是,网上一度盛行的梯形裁剪拼合法不适用于汉服的裙,汉服裙均是矩形拼合,仅靠打褶来削幅,再辅以两片交叠的做法控制腰宽。(题外话,裙腰宽一般等于自身腰宽的 1.5倍) 补充一下可以颠倒用幅(幅宽作为衣物长度而不是宽度)的地方:男子短裙(裙长60厘米以下)、抹胸、肚兜、兜裆等小件内衣以及各处缘边、系带等。 现代布料的横幅比较宽,也多,1米、1.1米?1.5米都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