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陈静学号:514113001875

摘要:南京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都城尤其是江南都城的杰作。本文主要介绍南京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城市规划格局,并提出一些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

1 南京概况

南京市简称宁,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公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公里。全市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公里。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邻省内的扬州市、常州市、镇江市3市,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安徽省宣城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相邻,市界总长约730公里,见图1。

图1.南京地理位置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原始村落在6000年前就逐步形成。纵观这6000年,首先是自然山水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龙盘虎踞”几乎专门用来描述南京的山川形势,成了南京的代名词,而且确也当之无愧。南京的地理位置,在我国的东部,长江下游,地跨大江南北。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在文化层面上,南京曾经是东西南北交融的结合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从来就是城市统治者意志的反映。在

古代、在都城更是如此。南京的辉煌都是在成为都城时发生的,有“十朝之都”的美誉,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中国四大古都”。

1.1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由于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自汉以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南京在长江三角洲的西端,东望大海,西接荆楚,南连皖浙,北达江淮。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但冬夏长而春秋短。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温度为15.7℃,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最大平均相对湿度81%。最大风速19.8米/秒。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米。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地震基本烈度7度。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1.2 地形地貌

南京的山川形成了南京地域的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成为先民生存的土壤,成为一代代风云人物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历来塑造南京城市特色的主要元素。南京属江苏省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区,长江自西南至东北流经市境中部。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低山、丘陵和岗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5%,植被良好。低山、丘陵之间为河谷平原或滨湖平原,土地肥沃。江北六合境内多方山丘陵,孤立散布,山体较小,脉络不清,如金牛山、方山、灵岩山、平山等。江浦境内沿长江一线,东北一西南延伸着老山山脉,山体绵延。长江以南,宁镇山脉自镇江一带逶迤而来,在市区东侧分成三支:北支龙潭山、栖霞山、幕府山、狮子山;南支汤山、青龙山、牛首山、祖堂山和云台山;南北两支分别围绕着市区北、南边缘西去,直至大江之滨。中支钟山屹立于市区东郊,其余脉从太平门附近延伸入城,自东向西有富贵山、九华山和鸡笼山,一直深入到市区中部。江宁南部苏皖交界处东西延伸着弧形的横山山脉。市境东南茅山山脉自北向南伸展,至句容、溧水两县交界处分为两支,一支向西经东芦山、双尖山,至小茅山西与横山山脉相接;另一支往南经回峰山、芳山、小游山,至高淳县南部与自南向北伸人的天目山余脉大金山相连。

境内除高淳东部和六合北部小部分地区分属西太湖水系和淮河水系外,大部分地域均属四大水系: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石臼湖一固城湖水系和滁河水系。

2 南京规划简史

2.1 东汉末建业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始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十七年(212),改秣陵为建业。这是南京大发展的起点。建安二十六年(221),其年始置丹阳郡,

自宛陵理于建业。”南京第一次成为郡治所在。孙权在他称帝、建都建业前,长期经营建业,就是准备以建业这个地方为基地,发展壮大,“建功立业”。由此开始,现今南京这个地方逐渐发达起来,以至成为一国之都。东吴建业城郭有三重:宫城、都城和外郭。外郭未筑城,而以篱为外界,设有56个篱门。范围大致东至青溪,南至淮水,西至石头城,北至覆舟山。“都城之正门日宣阳,又南五里至淮水,有大航门”。这应是都城之中轴线——御道。据左思《吴都赋》描述:“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眈眈,清流直蜜。列寺七里,侠栋阳路。屯营栉比,廨署棋布。”御道南端即大航门,立有双阙,门下的大航——朱雀航,在今天的镇淮桥稍东,是都城的南部交通咽喉。宣阳门又称白门。白门也成为南京的一个别称。宫城东为太祖庙。吴建兴元年(252),“权卒,子亮代立。明年正月,于宫东立权庙日太祖庙”。

2.2明朝南京

京师朱元璋称帝前后,对定都南京虽有犹豫,但已开始按帝都规划建设南京。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南京成为规模空前、壮丽无比的一国京师。南京明城继承了曹魏邺城、东晋建康、唐长安和元大都的传统,宫城一皇城一都城有一条共同的中轴线。作为京师,明南京有四重城郭构成:宫城一皇城一都城一外郭。都城城池经实测,明城墙周长35267米。现仍高出地面大于5米、基本完好的长22425米;尚存遗迹(高出地面不足5米)的2666米,地面无遗迹的遗址10176米。墙高一般在14至21米;最高26米(琵琶湖段)。墙底宽14米左右。顶宽7米左右,最宽19.75米(西干长巷段);最窄2.6米(富贵山西侧)。沿城墙的护城河(湖)全长31195米。明都城范围内面积约43平方公里。南京明代城池不仅有城墙、城门,还有护城河、瓮城、水关,真可谓“金城汤池”。功能构成从功能上讲,都城内由三大区构成:东部为宫殿衙署,南部为市区,西北为城防驻地。都城内道路由官街、小街、巷道形成道路网络,分两大部分:旧城范围沿袭历史,以六朝、南唐形成的道路为基本骨架;新城则以宫城为核心,以御道为轴线。两大部分之间通过竺桥、玄津桥、复成桥和白下桥以东西向道路联系起来。

2.3“首都大计划”

“首都大计划”初稿规划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分区和道路规划方面。在分区规划方面,确定了旧城区、行政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学校区和园林区等7个分区,其中行政区与学校区是南京近代规划以来首次增添的新内容。将道路宽度等级分为:50m、40m、30m、24m。对南京老城区进行部分改建,并建成了北起下关江边中山码头,东抵中山陵的中山大道,作为新的中轴线。在此线的两侧建造了若干公共建筑及颐和路一带的“公馆区” 等,这批民国建筑均由当时著名建筑师设计,是近代中国的优秀建筑。

该计划功能分区规划直接影响着南京城市的分区发展,特别是居住分区、大

型公建设施布局仍然影响着今天城市的布局:所确定的中山北路、中山东路、中山路“Z”字形干道网体系成为南京主城的骨架,目前主城的主干路系统以此为基础建设而成。

图2.首都大计划规划示意图

3 南京现代城市总体规划

沿长江两岸沿江束状交通走廊是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市域南北向德交通干线为城镇的次发展轴,以圈层式城镇群体的布局构架进行规划建设。以市区为主体,围绕市区由内向外,把市域分为各具功能又相互联系的五个圈层,即中心圈层——市区、蔬菜、副食品基地和风景游览区、沿江3个卫星城、3个县城和两浦地区、大片农田、山林和远郊小城镇,这种布局被概括为”市-郊-城-乡-镇”。

未来南京将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性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空间格局。形成“两带一轴”的城镇布局,其中“两带”是指拥江发展的江南城镇发展带和江北城镇发展带“一轴“是指沿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同时在“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

4总结建议

(1)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是况的,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总体上得到了强化,但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受社会经济宏观背景变化情况影响较大。现状实际完成情况与规划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2)现行总体规划对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预计不足,城市化水平同类口径比较低于预期规划目标,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都市圈远景城镇空间布局框架和发展方向,适应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空间布局需求。以都市圈为主要发展空间的大南京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外围城镇近十年的建设相对缓慢,城镇空间布局、阶段性发展目标、城镇职能分工需进一步明确和优化。

(3)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是合理的但在近十年内各个发展方向上的空间发展速度不够平衡。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市域城镇“干”字型空间布局得到了相应发展,以对外交通干道为轴线的城镇建设进展显著,相对而言次发展轴近十年发展的速度更快些。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 【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 [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 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南京鼓楼区十三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表

南京市鼓楼区“十三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表 序号调研课题 名称 主要调研内容 拟定经 费(万 元) (一)形式研判与发展方向研究 1 鼓楼区“十二 五”规划回顾 与“十三五” 展望 (1)科学评价鼓楼区“十二五”规划战略的实施效果; (2)科学研判鼓楼区“十三五”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思路。 5 2 多重国家战 略下鼓楼区 发展路径研 究 (1)从区位、历史等多维度综合分析鼓楼区在“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研究如何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效 应,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中心; (3)研究提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5 3 经济社会发 展目标 和指标体系 研究 (1)分析鼓楼区历年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提出量化分析的 工具或模型; (2)科学评估“十二五”主要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 (3)把握建设“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现 代化”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结合国家和省、市规划指标,研究 提出“十三五”鼓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标体系, 科学确定指标选取原则、指标含义及具体算法; (4)运用多种建模方法提出2020年的指标测算值,重要指 标展望到2025年; (5)提出发展的可行方案并进行多方案比较。 5 (二)经济建设领域研究 4 鼓楼区主导 产业的空间 优化、层级转 换及有机接 续问题研究 (1)深入研究鼓楼四大片区空间优化和城市规划问题; (2)从空间和级次两个层面,分析鼓楼产业专项的特征、规 律,特别是建设中心转移的问题及老城片区、河西片区产业 结构的优化。 5 5 加快服务经 济发展的制 度和环境研 究 (1)分析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2)分析提出制约我区服务经济发展的管制、税制、体制和 法制等瓶颈问题; (3)提出加快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制度安排和对 策建议。 5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调整 (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7)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0)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 (11)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行政措施 (12) 第二节经济措施 (12) 第三节经济措施 (13) 第四节社会措施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表 (16)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指导思想: 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 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 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 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 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 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 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都市发展区总人口2010年为530万左右,远景按800万左右预留。都市发展区城镇人口2010年为450万左右,远景按740万左右预留。 ?主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以内。 2、用地规模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为2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81平方米,远景为93平方米。新市区、新城和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左右安排。 四、主城功能布局特征 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以明城墙围合的主体中片(旧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继续保持原区特色的同时,加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片区。 西片是主城的重要新区,具有以商务、体育、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区的中心功能;居住与新业相协调的中高档居住区的功能;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功能。

六合区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

目录 序言 (2) 一、规划背景 (3) (一)规划目的与意义 (3) (二)规划依据 (4) (三)“十二五”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成效 (5) (四)“十二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足 (12) (五)“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 (16) 二、“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8) (一)“十三五”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 (18) (二)“十三五”新型城镇化总体目标 (18) (三)六合区新型城镇化目标体系 (18) 三、“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22)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筑多元包容的和谐社会 (22) (二)引导空间布局优化,形成梯度有序的城乡聚落体系 (24) (三)明确重点发展空间,塑造多心辐射的空间格局 (32) (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四化同步、产城融合的转型示范 (37) (五)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畅行畅游的城乡交通网络 (42) (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服务均等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48) (七)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提高承载保供服务能力 (54) (八)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共建宜居宜游的城乡生态环境 (61) (九)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彰显地方特色的人文古都风貌 (66) (十)推动建筑绿色发展,提高建筑科技水平 (67) 四、“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大保障机制 (72) (一)健全城乡统筹机制 (72) (二)深化依法治理机制 (72) (三)推行智慧管理机制 (73) (四)创新资金保障机制 (74) 五、“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库 (76)

序言 自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城市工作已被提升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明确要求党政齐抓城市工作,改革原有城市发展制度政策,并提出了关注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江苏省党代会、南京市党代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这些国家、省、市宏观城镇化建设政策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意见为《六合区“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明了方向。 同时,《规划》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南京市“十三五”城乡建设规划纲要》、《南京市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0)》、《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南京江北新区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南京市六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回顾了六合区“十二五”城镇化建设的成效,明确“十三五”期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战略任务、空间布局、城乡统筹与发展路径,提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举措,是指导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与行动纲领。 规划范围为六合区辖区范围,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包括南京化工园区、各街道及区属园区。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2 / 112

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

南京市(1997-2010)土地利用规划 总 则 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关系,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南京市人民政府依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规划的范围 南京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6597.15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以1996年为基期年,规划近期为1997一2000年;规划远期为2001一2010年;远景目标展望至2020年。 三、规划修编的原则 1.贯彻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护好基本农田,建设占用耕地和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 2.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落实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3.以供给制约、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提高土地利用率; 5.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6.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规划编制的任务 1.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建立市场经济下的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 2.在对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确定规划期内的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各类用地的时空布局,指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 4.逐级分解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重点确定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落实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和基本农田等重要用地的区域布局;

南京市十三五规划研究重大课题

南京市“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公开遴选入选单位公告 序号课题名称入选单位课题负责人 1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回顾及“十三五”展望南京大学钱志新2“后青奥”时期南京城市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曾向阳 3多重国家战略下南京城市发展路径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吴先满4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耀国 5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周斌 6南京市主导产业的空间优化、层级转换及有机接续问题研究东南大学花俊 7加快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环境研究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吴海瑾8南京建设区域金融创新中心研究另行委托研究 9互联网经济业态和发展趋势研究南京财经大学曹杰 10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江苏三六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李智 11自贸区时代南京城市国际化策略研究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徐明棋 12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合作研究东南大学徐康宁 13江北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吴松强 14产城融合模式研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楚天骄

15创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研究南京理工大学朱英明 16多规合一试点的实践探索研究清华大学顾朝林 17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与空间管控研究另行委托研究 18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突破领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陈体标 19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另行委托研究 20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中央财经大学魏鹏举 21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南京大学贺云翱 22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韩丹23综合交通体系承载能力与开发研究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凌晨 2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河海大学陈绍军 25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思路与对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王翌秋 26经济转型期促进就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另行委托研究 27加快形成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有效机制研究南京市益民社会服务中心白友涛 28人口发展和加强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29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李坚 30城市土地空间资源再开发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唐焱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技术标准 (试行) 南京市规划局 2013年12月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对《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宁规字〔2013〕431号)明确的需提出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地块。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城市设计)阶段,以及单独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已编制的上位规划中尚未明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遵守本规定。 3、本技术标准作为地块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强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简明有效、便于操作,并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灵活性。本图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在满足地块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因地制宜,图则内容和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各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以控制城市空间秩序中不利情况的发生为基本目的,同时为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留出空间。 4、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其他一般地区的地块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内容与要求 1、地块城市设计及其图则是对各层次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和表达,是对

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完善,其主要内容是在地块层面对“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具体地块编制本图则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本技术标准所列的地块城市设计内容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特殊情况,也可适当增补表述内容。 2、图则的具体要求在“图则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归类表述,包含对各大类问题进行综述的“控制引导意图”和对各分项提出要求的具体“说明”两个部分。 3、为体现执行操作中严格程度的差异,图则说明应区分“控制性要求”与“引导性要求”的用词与表述方式。其中,“控制性要求”的表述相对严格,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引导性要求”的表述具有一定弹性,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或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图则内容的分类、图则说明的要求、图件的内容与形式等,如表1所示。

浦口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浦口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浦口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前言 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扬子江北岸,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2005年末浦口区总人口66.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127.43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33.0亿元。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制定《南京市浦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浦口区土地利用状况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浦口区规划期主要目标和土地利用调控指标,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土地整治安排等为完成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最后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浦口区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浦口区土地利用及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覆盖浦口区行政区域范围,土地总面积912.33平方公里,包括江浦街道、顶山街道、沿江街道、泰山街道、盘城街道、汤泉街道、桥林街道、星甸镇、永宁镇、石桥镇、乌江镇和老山林场。

南京大学2017土地利用规划第一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中心地理论,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 ?A、相等,长 ?B、相等,短 ?C、不等,长 ?D、不等,短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心地理论中,当处于市场最优状态下,某级中心市场区面积与低一级中心市场区面积的比值k为()。 ?A、3 ?B、4 ?C、6 ?D、7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心地理论中,当处于交通最优状态下,某级中心市场区面积与低一级中心市场区面积的比值k为()。 ?A、3

?B、4 ?C、6 ?D、7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属于()。 ?A、现代区位理论 ?B、经典区位理论 ?C、新时期区位理论 ?D、古典区位理论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杜能圈的第一圈层为()。 ?A、自由农业圈 ?B、轮作农业圈 ?C、谷草农业圈 ?D、畜牧圈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6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土地供需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7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微观层次,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各个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部分。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说明: 题号:8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性体现在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说明: 题号:9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专题研究报告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 (送审稿)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8月

目录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1) (一)工作原则 (1) (二)工作阶段 (1) 1、前期阶段 (1) 2、纲要阶段 (2) 3、成果阶段 (2) 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2) (一)前期阶段 (2) 1、工作方案 (2) 2、意见梳理 (3) 3、采纳情况 (4) (二)纲要阶段 (5) 1、社区宣传 (5) 2、问卷调查 (6) 3、社区访谈 (6) 4、采纳情况 (8) (三)成果阶段 (8) 1、工作组织 (8) 2、问卷设计 (9) 3、参与对象 (9) (四)区县部门意见 (10) 1、基本概况 (10) 2、分析采纳 (11) 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11) (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11) (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15)

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16) 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7) 3、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19) 4、关于产业发展与布局 (20) 5、关于城乡交通规划 (21) 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 7、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规划 (28) 8、关于公共设施规划 (29) 9、关于绿地与环境景观规划 (30) 10、关于住房规划 (32) 11、关于规划实施政策 (32)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期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纲要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果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京商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至2020年)

南京商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至2020年) 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南京市“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行动基础 一、取得成绩 2011-2015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南京商业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开展工作,在省教育厅、上级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提前实现了“十二五”办学目标,为“十三五”改革、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8月,原南京商业学校与原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合并成新的南京商业学校,办学规模更加庞大,人力资源更加丰富,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1.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学校办学环境改善。市、区二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南京商业学校的创建工作,把我校新校区建设列为南京市“十二·五”重大工程加以推进;鼓楼区新一届领导班子三次来我校视察,把我校新校区建设列为区“十二·五”42项民生工程之一;区教育局长亲自担任我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区政府的大手笔投入,开创了鼓楼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新局面。 近年来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思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优质、高端、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发展战略;“致力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位”的职教价值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教发展观;“高职为主,中职为辅”的办学定位;“学业争优,就业争先,创业争新”的“三业三争”教育实践;“能行天下”的校训,“规范、质量、品牌”的办学理念。“能行天下”——其含义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我能”,反映信心、自信、自立、自强,这是立身之源,二是“技能”,这是立业之本;三是“能力”,这是立功之基。“规范、质量、品牌”的办学理念,即以“规范”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以“品牌”为特色,以规范促质量,以质量创品牌。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校师生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勇攀新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区、县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在其职 权范围内委托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规划许可。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城市规划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进行动 态调整或者修订。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相关城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或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修订后或者必需对分区规划调整、修订的, 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分区

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六条市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规划管理部门组织 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分为总则和执行细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其中, 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修订的,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对总则的非强制性内容以及执行细则调整的,由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建 设单位组织编制,并应当取得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城市规划编制技术 要求。 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特色地段等特色意图区(以下简称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或者由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 第八条市区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县 域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县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专业规划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或者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

南京市土地总体规划 一、基本概况 南京市位于我国沿海申部,长江下游核心地带,江苏省西南部,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相临。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27'',东经118°22'' -119°14'',位于东八时区。全市现辖十区五县,共49个街道、67个镇、52个乡,有1115个居委会、1712个基层村。1996年总人口525.43万人,人口密度796人/平方公里。 南京市依其地貌特征属江苏省宁镇扬丘陵地区,长江自西南至东北流经市境中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由于地处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但冬夏长而春秋短;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全市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目前已发现40多种矿藏,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种;南京区位优势显著,地处长江经济带 "龙颈"与沪宁杭城市群"顶角"的复合部位,是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长江和沿海地带"T"型产业密集带的结合部,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城市,在江苏沿海、沿江、沿线开发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对外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南京是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相

交融,形成山、水、林、城结合的独特风貌;并有雨花台砂砾层自然剖面保护区、固城湖水产资源保护区、紫金山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 截至2007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987.34万亩,其中农用地651.2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364.21万亩),建设用地243.34万亩,未利用地92.77万亩。

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据1996年10月31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我市各地类的面积和构成如下: 1.农用地:497580.92公顷。其中,耕地:309366.74公顷(464.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6.89%;园地:10825.75公顷(16.2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64%;林地:60934.35公顷(91.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9.24%;牧草地:1670.09公顷( 2.5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25%;水面:11478 3.99公顷(172.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7.4%。 2.建设用地:135979.87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97291.49公顷(145.9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4.75%;交

南京地形地貌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的地质特征 二、南京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丘陵占%,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3%。 三、南京地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据洞穴分布位置与形态分析,南京幕府山临长江一侧水平发育的三大溶洞(头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及附近不同高程洞穴均为短浅的袋状脚洞,系由长江侧蚀山壁而形成,不具排水功能。同时于山壁发现大量不同于基岩的钙板一角砾混杂堆积,由此推测长江在南京幕府山一段活动历史久远,相应有不同时代的洞穴发育:老一代洞穴是具有排水功能的地下管道,但已经崩塌并为大量钙板充填;而崩塌角砾和钙板组成的混杂岩在一些地貌部位构成了新一代洞穴的围岩。对钙板做铀系定年确认,已消亡洞穴的年代至少老于40~50万年;高位脚洞很可能也老于这个年代,而低位脚洞经长江水流长期侵蚀改造直至最近历史时期。 四、南京地区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现状 一、基本概况 南京市位于我国沿海申部,长江下游核心地带,江苏省西南部,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相临。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27'',东经118°22'' -119°14'',位于东八时区。全市现辖十区五县,共49个街道、67个镇、52个乡,有1115个居委会、1712个基层村。1996年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796人/平方公里。 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660元,产业结构的比重为7:51:42,属 "二、三、一"型产业结构特征,第三产业比重居全省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主要农产品中,粮、棉、油、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城市规划】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指导思想: 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 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 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 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 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 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 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都市发展区总人口2010年为530万左右,远景按800万左右预留。都市发展区城镇人口2010年为450万左右,远景按740万左右预留。 ?主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以内。 2、用地规模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为2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81平方米,远景为93平方米。新市区、新城和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左右安排。 四、主城功能布局特征 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以明城墙围合的主体中片(旧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继续保持原区特色的同时,加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片区。 西片是主城的重要新区,具有以商务、体育、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区的中心功能;居住与新业相协调的中高档居住区的功能;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功能。 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依据南京市“十五”计划纲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调整为:经过“十五”和更长的一点时间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先导,古都与江滨特色鲜明,国际影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南京土地供应计划

南京市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新闻来源】:【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0日该信息被浏览了891次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为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科学配置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南京市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以保障发展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突出市场配置作用,保障住宅用地、民生用地和重大项目用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编制原则 1、合理控制供应总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城乡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稳定土地供应总量。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确定土地供应结构,控制新增工业用地规模,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统筹城乡发展,释放老城空间,完善新区配套,按照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布置各类产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民生用地,实现全市整体布局的优化。 3、落实节约集约理念。科学设定供地标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安排具体项目用地,用好新增用地。积极盘活存量用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空闲土地盘活与开发利用。 4、维护市场供需平衡。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保证满足本地居民住房需求的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用地供应比例,维护土地市场供需平衡,切实稳定住房价格。 5、坚持有保有压原则。确保重大项目用地、民生用地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严格控制限制类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禁止对“三高两低”、落后产能和禁止类项目供地。

(完整版)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 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京城与外郭城垣形态,顺应山峦湖泊、水系等地形限制与旧城制约,是深受管子“城郭不必中规矩”务实思想的体现。宫城部分严格按礼制体系,布局规整,轴线对称。宫城轴线与旧城轴线同时并存,各有分工。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此时期城市建设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出于军事需要,改造加固明代城垣,加筑城外营垒。另一是建设天朝宫殿及众多的大小王府,天朝宫殿、各王府及明代建造的七彩琉璃大报恩寺塔均毁于天京陷落前后。 图1 南京都城变迁示意图 进入近代,1858年《天津条约》南京开埠,加速了南京近代化进程。1917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认为南京“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