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生学习惰性的克服

小学生学习惰性的克服

小学生学习惰性的克服
小学生学习惰性的克服

小学生学习惰性的克服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含研究背景)

(一)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当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然而,如至理名言所警示道“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人们往往只习惯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依赖性的惰性。

(二)现实背景

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与分析,我深刻地发现:小学生由于仍处于身心不成熟时期,意志发展尚不完善,面对各种内在,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比较易滋生惰性心理。这些影响大致来至以下几种:

1. 孩子长期有依赖思想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温室里的花朵,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十分的懒惰!不知不觉这种行为上的惰性使思维也变得惰性。主动学习的精神没有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没有了,渐渐的,思考的东西少了很多, 想的事情浅薄和简单许多, 做事也没有计划和规则了,这都是行为惰性带来的直接影响,变成思维惰性了。

2.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给予了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学生开始厌学,当然在学习中不会去主动思考问题,把学习当作任务完成,他们的学习目的往往是家长或老师给定出来的,而自己为什么学习(内部动机),该怎样学习却不怎么清楚。在学习中只有外部动机,缺乏内部动机,又或者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统一,造成了在学习中思维缺乏动力,从而使惰性产生。

3.教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惯例,要么一

讲到底,要么一问到底。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使孩子没有自由思考的充足时间与空间,怎会有创造思维的动机,更无法尝试到成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接受的习惯,丢失了主动思考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产生思维的惰性。

二、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1.课题假设

学生有与惰性抗争的思想意识,通过勤观察、多思考,同惰性较量,培养其坚定不移地战胜惰性的意志,并且有长期坚持,一抗到底,让惰性无孔可入的毅力。学生的潜能彰显出美丽的风采。学生战胜了惰性,走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2.变量界定

(1)自变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教学模式,包含“教”的主导行为,“学”的主体性行为和师生间的融洽关系等因素。

(2)因变量: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提高,良好思维习惯逐渐形成,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

1.借鉴校内处先进的研究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进行科学界定。

2.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的形成原因、类型及特点。

3.研究“惰性学生”的矫正对策,让学生克服“惰性”,并循序渐进,彻底远离惰性,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

4.初步形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分析及矫正对策的理论框架。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考察,以便了解存在的问题,探索其中的规律。

2.实验研究法。在自然教学条件下并暗设对比学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两部分学生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教学模式或不同教学环境的影响。

3.比较研究法。对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以获得研究成果。

4.评价研究法。通过师评、生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思维习惯和方法作出较为科学的判断。(四)研究的内容

1.培养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

良好的“战胜惰性”的思想意识和自信心是学生能够真正战胜惰性的第一步。为了迈好这一步,针对小学生做事情缺乏长久性,喜欢即刻看到成果,得到表扬的特点,首先选择一些通过简单努力就能实现目标的活动,对培养学生树立战胜惰性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克服“惰性”的心理

教师经常通过古今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知识,努力探索真理的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人身最重要的事,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学生能够认识到惰性是一种不良习惯,通过教师、家长的教导,同学之间的帮助,就会有战胜惰性的思想意识,从而制定语文学习目标。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往往是决心大于行动,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弱,行为意志与控制能力之间不协调,遇到困难或挫折容易消极、动摇,使得既定的计划不能完成,甚至半途而废。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抓住学生的心理,鼓励并帮助学生形成“不用任何借口,改掉不良习惯”的良好意志品质,让“惰性”的借口走开。

每个不良习惯,都有着很大的惯性,惰性,有着不小的诱惑。所以,对已制定的计划,教师要通过榜样的引导示范、个别学生的具体指导帮助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不给自己任何悔约的借口,用意志努力去改掉惰性习惯。通过实践我发现了,当学生在第一次抵御住了欲望的诱惑,不给自己任何可以毁约的理由,坚持完成计划,那么任务完成后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就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了;当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惰性,在良性循环之下,他们就表现得越来越自信和出色。

3.培养战胜“惰性”的决心

人的意志,在追求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过程中可以得到磨炼、体现,这样也使“惰性”无法“入侵”。然而一旦一个个目标实现了,开始觉得可以稍稍喘口气,放松一下的时候,“惰性”就会在第一时间内见缝插针地来“袭击”。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继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压力,努力完成,不给惰性留有丝毫的可趁之机。如此循序渐进,惰性便会退避三舍,离学生而去。

三、研究的过程

初步确定周期为2年(2008年3月—2010年5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5月

学习理论,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8年8月——2010年1月

课题实施阶段,积累材料,阶段小结,中期评估。

3.结题阶段:2010年2月——2010年5月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得失,结题。

四、课题的实施

(一)认真做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研究工作正常运行

1.搜集整理有关惰性心理的理论资料

[西班牙]塞万提斯

懒惰成性的人们不可能理解,一个胸怀远大目标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刻苦努力,他可以在夜间长时间紧张地埋头苦干,甚至谈话时,闭目养神和在街头漫步时,他也在下功夫。所以社会上的这些懒汉和寄生虫,只有把他们关进单人牢房,他们才能理解一个身居闹市仍能静心创作的人独自苦思冥想时的创作孤独。

[前苏联]维诺格拉多夫

懒汉这样为自已辨解;“为什么当初我不用功读书呢?”那么你现在就去学习吧。我不以为用功读过书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人们不再学习。依靠过去和埋怨过去同样是不明智的。已成为过去的事情,再美也不能使我们就此坐吃老本,而且也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我甚至相信好运气更难长久维持。如果仙女曾装点你的摇篮,那么你得加倍小心。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几乎没有人在处理问题和对付生活的挑战时能发挥自身潜能的10%以上。自詹姆斯以后,其他人也说了本质上类似的话,尽管各人对比例数的说法有所不同,但几乎无人对此观点持有异议。也许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未曾使用的潜能构成了比情绪障碍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惰性。惰性的来源很多,其范围可以从纯粹的懒惰到使人束手自缚的恐惧。

罗兰:没有多少人不懒惰,那些勤奋的人,都是一些意志的力量在推动他的。所以,我们不妨说:“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而这意志的形成,是要靠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有这个目标在那里等待我们去达到,我们就会觉得有理由把自己发动。

在所有的缺点中,最不为我们所知的就是懒惰。它是所有缺点中最炽热和最有害的,它的猛烈难于觉察,它造成的损害十分隐蔽。如果我们能够稍微注意到它并开始考虑它的时候,我们将看到它几乎在所有的交锋中都能使自己轻易地成为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快乐的主人。

懒惰是一种鱼,它具有使那些最大的船停止前进的能力;懒惰是一种风暴前的平静,对于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来说,它比暗礁和风暴还要危险;懒惰的安定是灵魂的一种隐秘的魔法,它突然地搁置那些最热烈的追求和最顽强的决心。最后为了给这一我们无法察觉到的缺点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可以说懒惰就像灵魂的一个真主,它安慰灵魂的所有损失,来取代它所有的利益。(以上为尼可洛-马基雅维里语)

由此可见,懒惰是最不易察觉的危险,而立刻行动将会是战胜懒惰的法宝。

2.制定调查问卷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情况和顺利开展课题,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惰性思维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惰性思维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观察他们在课堂上、课间、晨会上的表现。

(二)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的类型与特点

根据以上理论观点,结合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在语文学习中,思维被动、消极、畏缩,缺少主动、综合、有序思维的能力与习惯,甚至脱离学习过程的态度和行为。归纳起来表现出以下的几种现象:

1. 从众

所谓“从众”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因缺乏独立意识,不能或懒于提出个人观点、思路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常表现为无独立见解或应声附和伙伴的意见,常常是人云亦云。

2.畏缩

所谓“畏缩”是指语文学习中对教师、教材两个“权威”表现出畏惧心理,当自己在学习中有了困惑时,不敢挑战权威,不敢提出质疑,不敢指出教师与教材的问题,不能主动学习与建构,不愿思考新的思路和解法。

3.呆板

所谓“呆板”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选择与迁移能力,不能在新情境中理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并灵活解决问题,常表现为被动与单向思维。

4.茫然

所谓“茫然”则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显得盲目,思维混乱,思维概括性差的行为。

5.逃避

所谓“逃避”则是指在语文学习中,一旦遇到有一点点难度,稍需思考的问题,不愿深入去思考,要么张口就问,要么视而不见。

(三) 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的成因

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惰性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观察、谈话、家访等方法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分析表明,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生个性特征三方面。

1.社会因素

小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教育作用下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成才目标,不过人的能动性提醒我们无论怎样的教育都不可能把学生教化雕刻成理想中的完人,发自于学生内心的自我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环境的外力作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多数是消极盲目的,特别在受到诱惑时,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会被电视里的一个镜头或他人的几句游说冲击得无影无踪。现代电视、因特网的影响尤为明显,当电视迷和网络游戏迷层出不穷时,学生哪还记得学习,将学习上的懒惰发挥到极致,荒废学业,毁灭自己的人生。

2.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3.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为了增强竞争力,学校面对各种压力,难免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这些措施有时与学生的兴趣相抵触,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因此,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环境下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4.学生自身因素

(1)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最近,我调查了学生手头的一些学习用书,发现除一些机械重复、五花八门的练习题外,就是什么“一点通”或类似的辅导用书。这些书里面有些什么呢?究其内容,多是每节课的词语解释、课后练习题答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这些书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益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阅读中80%以上不易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通过读上下文,来对不易理解的词语进行“顺”或“悟”即能明白;有的在上下文中就隐含着对不易理解词语的解释。只要学生肯动脑筋,这些词语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对阅读造成障碍的。而且,这样做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和“悟”的灵性。只有少数生僻词(如成语典故、专业术语等)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借助其他途径来解决。现在,咱们的学生手里有了这些现成的学习辅导资料,学习上一不用动脑思考,二不用与同学合作交流,把问题的答案信手拈来即可。对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用动脑思考,因为学习辅导资料上有现成答案,只要动手一翻,就一切迎刃而解。学生的作业答案正确、规矩、千篇一律、无可挑剔,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把这些资料上的答案直接“复制”到作业上去了。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为创建绿色校园,少先队大队部要求每个班以此为主题出十份小报。我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动手做一做,先在在班级内展出,再选送十份交至大队部,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缺乏自觉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不断评价、不断鼓励和长期有效督促,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方法不当,就自然会使学生产生上述的惰性心理现象。

(4)缺乏明确的动机

容易产生满足感。有些学生学习目标比较低,以为自己只要达到良好就可以。学习目标的高低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是成正比例的。这样,碰到一些有障碍和综合思考性的题目,就不愿多思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惰性心理。

(5)学习方法不当

一部分同学能迅速做好笔记,而另一些学生课堂上不做笔记,经提醒也不能记下来。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上节课出示的要点他们已然忘记了,所以做作业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

5.伙伴因素

俗话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小学生群体意识较强,群体的舆论氛围潜意识地左右了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这个群体成员都存在懒惰的心理并相互认同懒惰行为,日复一日的耳染目濡,这个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对于“懒惰”这一恶习不以为耻,反而相互效尤,甚至相互声援。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就算还有些勤奋的学生也会羞于勤奋而走向懒惰。

(四)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矫正对策研究

1.培养学习兴趣,制定教学策略

兴趣是勤奋的动力,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消除怠惰。

(1)“先学后教”策略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做到每节课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问题,师生共商量解决,每节课给学生至少不少于25分钟的活动时间,给孩子充分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渐渐养成思维的习惯,掌握思维的方法,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远离思维的惰性。

下文是课题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案例:

从容面对课堂中的“节外生枝”

——基于“生本教育”下的“依靠学生”教学尝试

主题:

如何把“意外”作为教学的生成资源,激励学生克服惰性,全面依靠学生解决问题?

情景描述:

前后两次教学的关键片段(“蜻蜓点水”VS“扶放结合”策略)

问题讨论:

1.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应对学生的“意外生成”?

2.如何全面依靠学生解决问题?

过程描述:

一、教学片断(一):“爬山虎”和“虎”有什么关系?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为《送你一片绿荫》,是西师版语文教材第十册说明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采用爬山虎自叙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前,学生照例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爬山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和‘虎’有什么关系?”听到第三学习小组的学生甲提出这个问题,我不禁哑然失笑:这真是个童趣十足的问题,至少作为成年人的我在备课时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我正想一笑而过,学生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要把这个问题列入小组讨论话题。不能任意剥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无奈之下,我只好任由他们讨论。

一番讨论之后,各小组的汇报“异彩纷呈”:

“爬山虎喜欢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容易吸引壁虎,所以人们给它起了这个名字。”

“它爱攀援着墙壁、屋顶生长,老虎所属的猫科动物也善于攀爬。”这一汇报立刻遭到其它组同学的质疑:“那它为什么不叫‘爬山猫’或‘爬山豹’,不是更形象吗?”

还有更振振有辞的汇报:“像一生下来父母就为我起了这个名字一样,人们一直叫它爬山虎,这需要理由吗?”

对于这个令我措手不及的问题,知识储备不足的我不敢妄下结论,只得以“既然你们这么感兴趣、又谁也说服不了谁,那我们再去收集资料,明天接着讨论”草草收兵。

二、失落中的反思

“爬山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和‘虎’有什么关系?”这是课堂中生成的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课堂中的意外,是学生给我们的机会”,如果能解决好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但应对这类“节外生枝”的问题时,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顺势而导”的教学机智,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生本教育中常用的“把问题抛还给学生”的方式,但因为作为教师的我心中没底,所以无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在他们意见出现分歧时,也无法排疑解惑,只是流于“依靠学生”的形式,蜻蜓点水一般匆匆而过,学生感兴趣的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三、教学片断(二):如何依靠学生解决问题?

在查阅资料后,我对爬山虎有了较多的认识,也沉下心来对课堂进行了更多角度的预设,第二天再次组织学生交流时底气足了很多。

学生乙出示了自己找到的爬山虎实物,并提出了新的问题:“爬山虎上的卷须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我没有急于回答,依然把问题抛还给学生:“有哪个小组的孩子可以解答?”

第一小组当天的中心发言人丙结合资料和小伙伴的意见,解答了这个问题:“那是爬山虎的触须,也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依靠它一步步爬上墙的。”

“你怎么得到这一信息的?”我追问。

“我搜索到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文中介绍了相关内容。”

我顺势出示了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用5分钟左右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此文,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收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爬山虎善于攀援、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现在,你怎么理解爬山虎中的‘虎’字,是壁虎,还是老虎,或者还有另外的解释?”我抛出了昨天的问题。

学生面面相觑,我点拨道:“‘虎’只能理解为‘老虎’吗,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恍然大悟,急忙查阅字典。

“‘虎’还有一种解释:比喻威武勇猛”学生纷纷兴奋地嚷,“我明白爬山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了!”

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但我没有止步不前:“是的,在爬山虎的名称中,包含了人们对它的攀援能力和生命力的赞赏,那么,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中,哪些词句体现了爬山虎的虎虎生机呢?”我引导学生回扣文本,结合重点词句展开了又一轮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再次反思:怎么全面依靠学生,解决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1.纽曼的“真实性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必须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自主性,赞赏生命的独特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当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时,教师应善于捕捉,通过引领学生利用深层次的思维、生活经验的联系、实质性的对话、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多种方式,积极有效地进入真实的“生长”状态。

2.“全面依靠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教育价值:

“有问题,找学生”,是“生本教育”中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之上的教学观,在不同阶段教师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

①全面依靠学生就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课堂很热闹,但没有明确的指向性;

②全面依靠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未知”,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再放手,教师适时点拨,扶放结合。

强调生成并不排斥预设,教师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向水草丰茂处。真正的全面依靠学生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讨论,它更需要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不露痕迹地引领。全面依靠学生解决问题促进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对学科的态度(认识语文、热爱语文)

对学习的积极态度(重视合作)

对自我的积极态度(唤醒自信)

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尊重他人)

可见,依靠学生解决问题是“以学生为本”的充分体现,既是对学生的信任,更是一种对话——学生之间展开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多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并最终达到“依靠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2)趣味教学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将激励机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发现学生的闪亮点,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3)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气息在洋溢。如果我们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指日可待。

将教学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如:把在大街上看到的感人事迹或者令人深思的现象写下来,把大街上、超市、商店的错别字记录下来等,让孩子养成处处学习语文的习惯。

A.有情有趣——识字教学的“生活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尽快地进入阅读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如课题组左老师教学“寒流、大雪、北风,腊梅、翠竹、苍松,蟒蛇、蚂蚁、刺猬,滑雪、跑步、跳绳。”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面,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有的说:“真冷呀!”有的说:“我要是在大路上的话,一定会缩着脖子、低着头,冻得真发抖!”左老师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读这些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仅仅是几个词语,更是自己的感受。“在这么恶劣的气候里,你们看它们表现得怎么样?”多媒体依次出现腊梅怒放、苍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所感。有的说:“它们真勇敢!”有的说:“它们真是好样的,是个小英雄!”“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些小英雄的名字吧!”“腊梅、翠竹、苍松!”学生朗读的声音变了,语调变了,就连姿态和神情都变得个个腰杆挺直、精神饱满,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英雄。接着,我把话题一转:“小朋友们,你们再看它们又在干什么呢?”学生看到三种动物冬眠的图片都笑着说:“它们都在睡觉呢!”“对了,有些动物到了冬季就不吃不喝,这叫冬眠。你们看它们睡得多香呀!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说:“我们应该轻轻地读,不要把小动物们吵醒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苦痛为快乐。

B.开放而富有活力——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

以下是课题组张明炳的一篇教学日志:

今天,我在教学《井》一课时,讲到井水的特点是“很甜很甜”、“很凉很凉”,任凭我怎么讲,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井水这些特点呢?我设计了“拍广告”、“编广告词”为场景的语实践活动。在表现井水“很甜很甜”这一特点时,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一个学生蹲下来当井沿,另外三个学生演过路人。一个远足干渴的过路人发现了这口井,惊喜地喊道:“啊,井,还有水呢!”于是弯下腰准备喝井里的水。另两个过路人“闻风”一拥而上,三人你争我抢,各不相让。学生的表演显然是为了突出井水的“甜”,但表现的方式有些欠妥。这时,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井水虽甜,但人情更重要啊!你们能不能改编后再来表演一次?”第二次的表演就显得非常文明,一个学生说:“井水真甜啊,请你喝一碗尝尝!”然后两人各捧起碗来“一饮而尽”,再把碗一举说:“真甜啊!”台下响起了一

阵掌声。表演后的采访更让我感到惊喜,我问:“你们喝井水时有什么感觉?”一生答:“甜!”另一学生又补充说:“很甜很甜!”我本来没打算再问,因为已经“很甜很甜”了,不可能再有比这更好的赞美了。没想到第三个学生赶紧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喝井水的时候我感觉到人情更甜!”我真的被他们打动了,笑着说:“你还喝出了人情味!”其实,学生读一篇文章的感受,不也正如品尝井水一样,各自都能品出不尽相同的结果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应注重价值取向。”法国人丹纳不是说过“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相仿的感情”吗?我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动了学生积淀已久的情怀。于此情此景中读书,学生不但饱含着浓浓的“甜味”,还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

C.找寻生命的绿洲——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在教学实践中,邓本莲老师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的艺术处理。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学生的习作也是随感而发、随事而记,而不是将习作训练机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敲背、陪爷爷聊天、帮妈妈整理房间……再如“感悟秋天”,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悟秋天……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系列习作,就被那浓浓烈烈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才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D.沟通课堂内外——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

在学完《秋姑娘的信》一课后,陶婷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秋天的落叶,自己动手把落叶拼成图案粘贴在白纸上,并且在图案旁写几句话。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拼成了小鸟在树林里玩耍,还在旁边写着:“树林是小鸟的家,让我们每人多栽一个树,让小鸟的家更漂亮!”有的拼成了小金鱼在池塘里游,旁边写着:“小金鱼,你真了不起,看你游得多自在呀!你愿意教我学游泳吗?”……这样的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再如学完《南极来信》一文后,

学生对南极这个地方感兴趣,特别是南极的动物,什么企鹅会不会飞、雪豹吃什么等一连串的问号挂满眉头。于是,陶老师带着学生来到阅览室,《南极探密》、《漫游南极》等一本本书吸引着他们。回来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在班级里汇报,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写着“成功”的喜悦。

2.家校联系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两者在教育学生成才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观念时代变迁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上难免产生分岐和矛盾。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讲究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协调、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优化教育学生的环境,帮助孩子克服惰性。

教师和学生家长既然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就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者、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一些可能是“恨铁不成钢”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学生一出毛病,有的老师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发顿怨气,批评一通,把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家长有口难言,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这样的家校联系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学生的目的,也不利于教师今后与家长的协调与合作。

以下是课题组主研人员邓本莲老师的亲身经历:

我班的余xx是一位很特殊的孩子,经常不做作业。以前他的家长就常为这事被老师“训斥”。我接班后,多次想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他们始终回避。有一次在路上遇上了孩子的父亲,我先把他的孩子在校表现好的方面向他汇报,表扬他的孩子很聪明,很纯朴诚实,然后,又宛转地提出这位同学的不足之处,告诉他,我会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孩子,也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还指导家长在家庭中怎样有效教育他。这位家长听了,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还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从此,这位对学生的关心也多了,还经常在放学时候到学校来,让我先下班,他自己督促孩子做完拖拉的课堂作业再回家。在相互的配合中,孩子的成绩也明显进步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家长怕见老师。每次开完家长会,愿意留下来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的家长。分析一下,怕见老师的家长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平平,又没有骄人的特长的家长。这部分家长见到老师找不到说话的切入点。长期下去,对孩子教育的自信心就不足,耽误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另一部分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这些家长有明显的自卑感,见到老师,早早地避而远之。由于没有与老师交流,也就谈不上与老师合作进行家教。因此孩子也就越来越差。

面对有自卑心理的家长,我们主动与他们接近和交流,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也别忘了我们的家长同样也需要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更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3.学生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知识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中懂得知识的用处,体验到学习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实际意义,产生心理需求,就能激发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不稳定,自制能力不强,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可以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设置悬念、巧妙设问,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来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是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要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成功的信念。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不因他人优秀而贬低自己,告诉学生“瑕不掩玉”的道理,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欠缺,自己跟他人一样优秀。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当然,想要弥补这个欠缺,需要通过不懈地努力。

第四,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发更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当小学生获得成功,内心便会产生十分喜悦和自豪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每当学生有一点创新的想法都要加以表扬,作业可布置些“超产”题,测验时增加附加题,让学生感到“桃子”好吃不好摘。从而激发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精神。

五、研究的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

(一)基本结论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探究出了矫正学生“惰性思维”的三大策略:

1.“青蛙效应”疗法

面对“贪玩懒惰型”的学生,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说教,不去理会他们爱玩的天性,急于灌输学习是何等的重要、目前应如何搞好学习等教育思想,或实行强制的教育管理措施,只能是物极必反,收效甚微。但如果循序渐进地把握好让他们学与玩结合的度,采取逐步加量、逐步加压的教学方法,在变相促进他们完成必要学习任务的同时,又改变贪玩的习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文摘自课题组成员邓本莲老师的日志:

我巧用小学生讲义气、守信用的特殊天性,试行“君子协定”法,投其所好。通过与那些爱

玩且懒惰的学生交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师生感情,让他们从心里认可你。然后采取逐步加码的方法,约定今天如果你上课学习积极、主动、认真,并且能够完成课堂上老师交给的各项学习任务,你今天就可以少做或免做作业。“君子协定”法试行后,那些平时喜欢上课开小差、有意捣乱的学生,如:柯××等四大“玩王”慢慢不见了动静,上课也渐渐地变得认真多了,并且能够做到完成课堂上学习任务的90%。其他学生也怕因违反“君子协定”而要做课外作业,以致在我的课堂上,个个学得津津有味,并出现你追我赶的学习场景,气氛空前高涨。正因为这种策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作业的效能,所以,在我任教一个学期后,我们班在2009学年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区、校联考测试中,平均成绩与上年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特别是几个“玩王”的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惰性根源”疗法

“依赖懒惰型”学生的懒惰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学校的力量更是微不足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家长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只有找到了惰性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以下是课题组成员陈茵老师的真实案例:

我们班的小王(化名),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误以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学习时间不够造成的,所以千方百计为孩子节省时间,不让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是,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作业拖拖拉拉,成了典型的“依赖懒惰型”学困生。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别的事情又不做,所以他没有快乐的源泉,整天闷闷不乐,无所事事,懒惰成了他学习生活上最大的绊脚石。

于是,我找他作为实验对象,与他的家长沟通合作,从家务劳动着手,要求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家务劳动,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劳动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改善孩子的懒惰习惯。比如打扫房间,当大家共同动手把地板、桌面彻底清理之后,干净的环境会给人带来好心情,劳动过程中父母把这种舒适的感受传递给了他,让他充分体验劳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通过劳动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通过劳动体会对家庭的责任,充实他的生活,丰富他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就不会躲避劳动,也消除一些懒惰思想。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小王不但养成了较好的劳动习惯,能主动承担班里的事务,主动帮同学做事,锻炼了自己,还得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表扬,非常快乐。更可贵的是他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能按时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得到了好成绩,在班级里形成了有效的榜样示范作用。

小王的例子使我认识到,生活中的懒汉很难成为一个积极的学子,只要我们找到惰性形成的根源,并且做到巧妙的运用它,就可以收获一名真正的学子。

3.“欲擒故纵”疗法

对“厌学懒惰型”学生的惰性心理特点,改变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是提高其作业效能的关键。

由于这类学生对繁多的作业早已产生厌烦心理,产生了作业“惰性”,想让他们从不做作业到开始愿意做作业,从作业拖拉到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会去主动做作业,可以采用迎合他们不愿意做作业的“惰性心理”让其按要求抄作业、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变化作业

方式等方法,来释放作业压力,获得完成作业的捷径和满足心理,再逐步拔高要求,矫正不良习惯。

如主研人员陶婷梅写到:

四年级第一次作业,班里45人,只交了35份,其余的,怎么要也不给。以后每次都如此。啥招都试过,没用。不跟这几个学生要吧,下次一定会有十五六个不交;要吧,他们怎么都不交,纯粹自讨没趣,真是说不尽的辛酸和无奈。后来,我从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入手,降低作业的难度,减少作业数量(但是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搞“一刀切”的分层作业形式,因为这样会让这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课后跟他们交谈,迎合他们的作业“惰性”心理,让他们选做要完成的作业当中的一部分,然后教师采用盯梢似的方法,盯着他们要,或者干脆就看着他们做,再加些鼓励,逐次有目的的加大作业的强度,如此时间一长,他们见老师对完不成作业的同学不算完,慢慢的也都完成了。对这部分学生要有耐心,要迎合他们的心理,诱导他们按时交作业。这样老师会辛苦一些,不过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另外,我针对这类学生作业的心理,在布置作业时站在这些学生的立场上,采用变化作业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偷懒作业”,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亲近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效能。

如我在布置作业时故意布置强度和难度大的作业,这时学生就会流露出畏难情绪,趁此时机我以同情、理解的口吻告诉学生,要不今天由你们自己设计“偷懒作业”吧。此时,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又会对作业产生亲近感。接下来我宣布设计“偷懒作业”的规则:设计的作业内容要紧扣本次的学习内容;设计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多一些开放性的题型,可以是看看书报、打打电话、观察社会与自然等,让听、说、读、写与谈、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即巩固了知识,也释放了作业的压力。接下来我再引导学生回过来选作《作业本》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这样在学生愉悦的情绪中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作业的效能。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一次题为《懒惰》的开放式作文,孩子们各显神通,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一个平时看到作文就不做的学生于××,由于我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他竟然给我玩了一个校园幽默:批改作文本时,打开他的本子,看到第一页是空白的,第二页又是空白的,翻到第三页,上面写着:“这就叫懒惰!”看到此我真是哭笑不得,但是我也从中感受到了,通过我的这种作业形式,让他们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开始动脑筋做作业了。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每次作文都有进步,现在他告诉我,他再也不怕作文了。

4.“集体效应“疗法

“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利于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首先是建设好班集体的物质环境。学校教育是以班级授课而开展的,把教室装饰典雅、整洁极具人文特色,不仅能使学生身心愉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学会关心的心理。其次是构筑班级心理环境。班级心理环境的核心内容是班风学风,“热情和谐”、“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的班级氛围极易塑造班级个体健康的心理品格,学习懒惰的人会因为没有拥囤者而重新评价确立自己对于学习态度的再认知,放弃有意或无意的懒惰行为。第三重视班级矫正功能。班集体具有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几十个个性差异明显的学生因为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组合成一个集体,为了实现班级共同的目标,有时要牺牲个体的利益,这对于自我中心的学生会是沉重打击,在受到班级同学的批评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行为。

班级非正式组织内的行为矫正功能更值得重视。

5.“感受成功”疗法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发更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当小学生获得成功,内心便会产生十分喜悦和自豪的情绪体验。”要为困难学生创造参与学习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可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难度低的题目,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因材施教历来是教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但是要做到是有一点麻烦的事,因为教师必须为不同阶层的学生准备不同的作业,批改起来也加重老师的负担,特别是作为低段的包班老师来说,就更困难了。所以在作业布置上可以从减少量上来处理,让这一部分学生少做一些,难度大的就不用去做。只要把老师规定的做起来,就能得到表扬。

6.“心理干预”疗法

懒惰成性是一种极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懒惰心理是关键的诱因,所以教育者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过分懒惰的人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都有特殊的反应,如在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低效健忘、不能跳出懒惰的恶性怪圈。行为方面凡是与学习相关的都慢人半拍,易发脾气,容易自责,举止草率,有时还有攻击性行为……发展下去严重的会出现心理危机。积极的心理干预就是对学生心理不正常的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战胜病态心理,回到正常的心理轨道上来。③第一是攻心。教育者不妨采取在大集体中不点名恨批现象,警告懒惰者提醒有懒惰心理倾向的其它学生。针对特别的懒惰者采取细致的心理咨询,迂回咨询。先认真聆听学生懒惰的理由并且肯定都有合理的道理,与学生的懒惰有情感上的共鸣,信任学生,尊重隐私,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否定,最后的结论也让学生自己来作,教师可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的心路历程,及时咨询纠错。忌说服似的纯批评教育。第二是惩戒。有专家曾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是教育机构制定条文并依此扼制惩罚学生的“ego”(“ego”是一种膨胀的自我,懒惰在此列)。④惩戒性制度能产生一种威慑学生的心理力量,在懒惰前心理就明白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因此而不敢懒惰。二是心理惩戒不是让学习懒惰的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应为懒惰承担责任,心态还应主动积极,不产生逆反心理,否则,惩戒只会适得其反。这要求教育者有高超的教育技巧。第三是调动家庭和社会正向干预。目的是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在他们身心能承受的无形的压力中,没有机会找借口懒惰。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发展进步,是能刺激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理由再偷懒,还偷懒就是可耻。

学生学习懒惰是一种顽疾。教师努力改善教育手段,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挖掘潜能,使之与社会期望值相吻合,以谋求学生最终克服懒惰心理,纠正懒惰习惯,和谐而又健康地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课题组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以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探索出“寻根-激趣-矫正-反馈-巩固”的模式

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矫正惰性的模式,即首先深挖根源,寻求学生惰性的成因,再“对症下药”,找准突破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以求找到有效的矫正方法,接着,在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利用调查表、课堂观测等不同手段,得到全面的效果反馈,根据反馈效果实施新一轮的矫正。

2.注重对团队力量的有效利用

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发现,学习小组、自由结成的“对子”等团队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当他们克服了自己的惰性后,获得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会在团队中得到有益的扩张。因此,课题组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广泛开展团队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效利用团队力量,使学生加快战胜惰性的步伐。

(三)促进了师生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通过两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较大成效,促进了师生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1.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1)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研究,学生喜欢上亲自动手、积极参与、知识丰富多彩的课堂,认为学习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接力触到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最丰富的学习内容。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真实世界的积极、综合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积极的有质量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更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及社会活动。近两年,学生相继参加了奥运征文竞赛、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知识竞赛、今日教育杯小学生新课程科学论文竞赛、大足县第四届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大足县首届科技界节徽征集活动、重庆市“庆奥运、讲文明、会阅读”知识竞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与实践活动、重庆市青少年车模赛、全国青少年拉丁舞比赛等等。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被实验的对象,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是实验成功与否的主要证明,那么学生对这项实验的反映如何呢?对此,我们作了比较科学、详细的测查。通过测查,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和对比班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人数大大超过对比班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人数。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维持的时间远远高于对比班,同一时间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的人数也有明显差别,同时实验前后学生的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的习惯大大高于实验前。由此说明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持久稳定,尤其使学生在容易疲劳松弛阶段也能保持积极的思维活动。

(3)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培养和提高。

三、四年级学生获全国级二等奖2人次,市级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21人次、县级一等奖10人次。特别是2009年6月,我校学生尹媛媛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分赛区决赛”获小学组唯一特等奖,获得了17000元奖品。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学习惰性研究综述》、《心理学教程》等相关资料,提升了自己的理论修养。

(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篇优秀论文、()篇优秀案例,形成了()优秀课例。其中,邓本莲的课例《荷花》在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组织的中期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执教的《木偶奇遇记》获重庆2008年优秀阅读指导课案例评比三等奖;执教《识字八》获大足县一等奖;《搭石》获大足县二等奖;被评为大足县十佳教师;所带班级获大足县优秀班集体。左章伟的论文《有一种爱叫不放弃》在第三届全国优秀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在“重庆市小学纪念<汉语拼音方案>推广五十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在重庆市会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增加课题组成员获奖情况)

六、研究的结论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课题通过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改变了师生的课堂教学观念,培养了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品质。

七、困惑与打算

(一)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缺少专家学术上和理论上的常态指导。

2.课题组成员经验不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时操之过急,没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

3.建议相关领域的专家多到学校进行学术上和理论上的指导。专家的指导将使课题组朝着更加明确的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和富有成效的研究,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大化地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计划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惰性矫正对策”,有效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会因为我们的重视、关爱和悉心的教育而更加光明。

主要参考文献

战胜惰性向压力挑战

戰勝惰性,向壓力挑戰 同學們!輕鬆享樂,好逸惡勞。這是人類與生俱來得惰性,然而,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豈能無顛躓、逆境嗎?人自從懂事以後,各種壓力就如影隨形的陪伴著你度過一生;你越逃避他,壓力反而越多、越大。你退一寸,他就進一尺。最後壓力會把你吞噬毀滅掉! 既然逃不出壓力的魔掌,那我們何不勇於面對壓力,向他挑戰。把阻力化為助力;把危機化為轉機。根據歷史經驗顯示,那些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藝人、商人們,當他們處於壓力較密集的時期,往往也是觀察力、創造力和個人成就最高峰時期。據說,很多作家的文章都是編輯們逼稿逼出來的;許多人的困難工作也是在壓力下完成的;同學們的作品不也是在老師的威逼利誘下才完稿的嗎? 如果說壓力是生活的調味料,而適度的酸甜苦辣(壓力),卻能增進人生的光彩;適當的壓力能讓人成長進步。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同學們!人生處處是戰場,做個勇士、勿當逃兵。你必須要有鬥志,迎接任何挑戰,積極面對各種冷酷無情的逆境,激發你的潛能,解決問題! 戰勝惰性,向壓力挑戰(新版) 朋友們!輕鬆享樂,好逸惡勞。這是人類與生俱來得惰性,然而,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豈能無顛躓、逆境嗎?人自從懂事以後,各種壓力就如影隨形的陪伴著你度過一生;你越逃避他,壓力反而越多、越大。你退一寸,他就進一尺。最後壓力會把你吞噬毀滅掉! 既然逃不出壓力的魔掌,那我們何不勇於面對壓力,向他挑戰。把阻力化為助力;把危機化為轉機。 根據歷史經驗顯示,那些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藝人、商人們,當他們處於壓力較密集的時期,往往也是觀察力、創造力和個人成就最高峰時期。據說,很多作家的文章都是編輯們逼稿逼出來的;許多人的困難工作也是在壓力下完成的;學生們的作業或作品不也是在老師的威逼利誘下才完稿的嗎? 如果說壓力是生活的調味料,而適度的酸甜苦辣(壓力),卻能增進人生的光彩;適當的壓力能讓人成長進步。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生處處是戰場,做個勇士、勿當逃兵。你必須要有鬥志,迎接任何挑戰,積極面對各種冷酷無情的逆境,激發你的潛能,解決問題! 我們試著把人生當修道場,我們都是生來修行、接受魔考的。打破「草莓族」、「水蜜桃族」的標籤,立刻改變心志做個「石頭族」吧!承受生命中的挫折失敗因為那是來磨練我們。 舉個事例:爲什麽我們在家中自己種出來的豆芽菜都是細細瘦瘦的,而專業菜農種出來的是肥肥胖胖的?因為我們種豆芽沒有在上面蓋東西,而專業種植是要在上面蓋一層東西的。當豆芽長大時必定要碰到上面的重物,這就勢必要把自己的肩膀練粗壯。所以這豆芽是經歷過重物壓力更能刺激成長。另外再說一個故事,日本人愛吃西伯利亞的魚,這是做壽司最好的原料,但每次運到日本都有40%的魚死了,因爲魚在運送過程中沒有活動。如何降低魚的死亡率呢?他們在每一個放魚的水族箱裏放進了魚的天敵螃蟹,結果魚在生死

克服惰性的六个步骤

克服惰性的六个步骤 这件事我一定要做了。真的要做了。也许可以再等一会儿。先休息一下,看会儿电视,上会儿网,聊会儿天。这件事我明天再做吧;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完成,而惰性却总是占了上风。如何能克服惰性、如何完成任务呢?以下的六个步骤也许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哦! 1.承认辛苦的代价,看重愉快的结果 大多数人产生惰性延误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要付出代价,让我们多少感觉有些辛苦,哪怕只有一点。就象我们都喜欢干净的厨房,但洗碗又是一件讨厌的活。渴望成果却不愿意忍受痛苦的过程。一个好的开端是承认需要付出的代价,但强调工作完成后的结果,肯定这个结果值得付出的代价。比起最终的成就感,这点痛算什么? 2.提高对辛苦的承受能力

每个人对辛苦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都可以一点一点的将其提高。一个好办法就是从小事和相对简单的事情做起,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对“辛苦”的接受程度。 3.从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知道有什么小事需要你马上去做时,立刻就去做,一分钟也不要耽误。如果你心里有什么声音告诉你一堆理由妨碍你去完成这件事,不要理它们,立刻去做。不要犯嘀咕,做完就完了,只是件小事,不值得你左思右想。 4.大事化小 当你已经可以克服小的阻碍完成工作后,只要学会把分量更重的工作划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完成,大的困难也就不在话下了。不过,要确认这些小的部分的确有

意义,而不是找借口拖延时间。 5.不要计划太多,马上动手做 不要花太多时间整理和规划,只找眼于整体会让你看到做这件事多难多辛苦,你应该找出可以付诸行动的小的突破点,马上开始行动。没有什么大事是一蹴而就的,将一个一个小困难一一攻破,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你的任务就是找到下一步能马上开始做的事情。 6.不要害怕浪费时间 另一个让很多人束手不前的原因是害怕浪费时间。好像没有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好就没法开始。其实,只要开始做就不可能是完全的浪费,哪怕失败也是有价值的,从失败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经验。最重要的是,在尝试中,我们除了获得失败,还能获得成功。

销售人员做好3点战胜惰性-销售技巧完整篇.doc

销售人员做好三点战胜惰性-销售技巧 销售人员做好三点战胜惰性| 一个人惰性是很难克服的,那些勤奋的人,通常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作为人员,不妨学习一下。 1.强烈的欲望 作为销售人员,欲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动力。是什么可以让你在风雨路上前行,只为了去拜访一个?是什么可以让你面对拒绝永不放弃?这就是欲望!你渴望着成功,你希望获取财富,有了对成功的强烈欲望,惰性心理就无处遁形了。 2.明确的目标 目标的确定是方向的作用,方向可以使售人员感受成功的心理指引。明确的目标就是清楚目标的真实价值,不能太随便地确定一个没有很大价值的目标,这样很容易使人在实现目标时失去热

情而丧失毅力。要选择有比较长远利益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一定可以完成的。如果使我们总是感觉不会完成,会在心里产生倦意,很容易丧失毅力和信心。这个目标也要非常的具体,不能太多太杂,太多太杂的话会大大降低行动的效率,使精力不集中,思想不专注,进而不能深入下去,这样就不会有太大进展,最终导致在完成每件事时都没有足够的毅力。 3.有效的计划 惰性,让人在应该行动的时候懒于行动,提前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坚定不移地去执行,是战胜惰性的好方法。为了能有效地去行动,计划要做得简练而具体,过于简单的计划就不能称之为计划,而太复杂的计划缺乏灵活变通性,也会降低做事的效率。 如果售人员能够做到以上3点,战胜了惰性,在开发新客户上多下工夫,业绩自然会提升。

销售人员做好三点战胜惰性-销售技巧 销售人员做好三点战胜惰性| 一个人惰性是很难克服的,那些勤奋的人,通常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作为人员,不妨学习一下。 1.强烈的欲望 作为销售人员,欲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动力。是什么可以让你在风雨路上前行,只为了去拜访一个?是什么可以让你面对拒绝永不放弃?这就是欲望!你渴望着成功,你希望获取财富,有了对成功的强烈欲望,惰性心理就无处遁形了。

战胜惰性

战胜惰性 ——走向成功之路 风中跌倒不为风(林清玄) ?当我们发现 ?不论任何形式的跌倒 ?都是由于自己的不小心,而不是去找借口 ?这时我们就长大了 没有任何借口 ?在西点,我作为新生学到的第一课,是来自一位高年级学员冲着我大声训导。他告 诉我,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他曾问我:“你为什么不把鞋擦亮?”我说,“哦,鞋脏了,我没时间擦。”这 样的回答得到的只能是一顿训斥。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 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西点 就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学员在校时只是年轻的军校学生,但是日后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能到哪里去找借口?哪怕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能如何? ?“没有任何借口”的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 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200年来,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三位总统,五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及无数的精英人才。 令人惊异的是,大批西点军校毕业生在企业界同样获得非凡的成就。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都出身于西点。美国商业年鉴的资料显示,二次大战后,在世界500强里面,西点军校培养出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有5000多名。 战胜惰性 ?所谓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 有惰性心理时,常常会有以下的表现: ?A.你打算做一件事情,但就是迟迟不行动。与此同时,有更吸引你的事,使你顾 “此”失“彼”。 ?B.有时埋怨自己拖延时间,但总为拖延找借口。 ?C.你也觉察到拖延时间的害处,可仍在拖延已经决定要做的事。 ?D.有时勉强干一件事,干了一部分,还需要在努力才能完成时,你却放弃努力。 ?E.什么事都一拖再拖,无休止地拖下去,结果一事无成。

拒绝懒惰,教您有效克服惰性

拒绝懒惰,教您有效克服惰性 一、懒惰的治疗方法 其实,懒惰是人的一个本性.也就是说懒惰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知道懒惰是勤劳的对应词,有了懒惰才表现出来的勤劳.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忧郁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同学们当中有些人的懒惰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方面。 下面列举一些懒惰的具体表现: (1)不能愉快地同亲人或他人交谈,尽管你很希望这样做。 (2)不能从事自己喜爱做的事,不爱从事体育活动,心情也总是不愉快。 (3)整天苦思冥想而对周围漠不关心。 (4)由于焦虑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

(5)日常起居极无秩序,无要求,不讲卫生。 (6)常常迟到、逃学且不以为然。 (7)不能专心听讲、按要求完成作业,文具常不配齐。 (8)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 面对惰性行为,有的人混混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二、具体应该怎样同懒惰性做斗争呢? (1)要学会微笑。当你不再用冷漠、生气的面孔与亲人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很喜欢你,重视你。 (2)做一些难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爱干的事,也可以做写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结果如何,只要这段时间过得充实就该愉快。 (3)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生气。遇到挫折时,生气是无能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静地查找问题出在哪里,或是自我解脱,或是与别人商量,哪怕争论一番对扫除障碍都有益处。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能使你更加好学。

克服惰性演讲稿

如何克服惰性 各位朋友: 下午好,我是刘致文,非常感谢海纳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分享学习的机会,同时为我们的学习精神掌声鼓励下,非常感谢海纳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来学习分享,谢谢!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克服惰性》,喜欢睡懒觉的朋友举手示意下,觉得自己深受惰性困扰的朋友举手示意下,没有举手的朋友,说明你非常的勤快,为自己的勤劳掌声鼓励下~~~ 我们先来了解下“懒”这个字,只有找到了懒的根源,才能让我们克服惰性,对吗?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广雅》对惰性定义是:惰,懒也!这句话,清楚的表达了什么是惰性?惰即是懒,懒即使惰,懒是惰的过程,惰是懒的结果,惰即是懒,懒即使惰,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惰性,惰性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想不想克服惰性呢?想克服惰性的朋友举手示意下,没有举手的朋友为自己的优秀掌声鼓励下~~~ 觉得自己懒惰的同学举手示意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懒惰。因为我们有一种观念,比起我们身边的人来说,我不算是最懒的一个,所以也就不能叫做懒惰了,懒惰应该属于他或者他们,对吗?~~~恭喜你答对了,你达到了懒的第一重境界 1、懒的第一重境界:懒”即心态心念出现了问题,指心中的某种观念出现了问题 心存善念,众生皆善;心存恶念,众生皆恶;心存懒念,众生皆懒,“懒”由心生,当我们的心里想我不是最懒的那个人时,懒就开始像葡萄藤样生长蔓延,因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用喜欢别人的懒,来衬托我们的不懒,有这种想法的人,势必会产生懒惰拖延。举个例子:早上起床,能早上准时起床的朋友举手示意下,(采访下她),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每天早晨5:59起床,打半个小时的高尔夫球,才进入工作状态,我建议各位朋友买张李嘉诚早起的光盘,每天早上看一看,让首富的精神来带动我们,我们每天要做的不是看有谁比我起的晚,我们要做的看看这个世界有谁比我起的早,也许我们当中也可以产生华人首富,对吗?认同的话掌声鼓励下~~~ 2、懒的第二重境界:懒”即是“悚”sǒng即是恐惧的意思 这里有没有做销售的朋友,有的话举手示意下,陌生拜访"陌生拜访是一种什么感觉?恐惧,害怕,怕被拒绝,越怕被拒绝,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恐惧越大,恐惧越大,就跑到公园睡觉去了~~~有这样的经历吗?懒到第二境界就是害怕做事,害怕说话,害怕见客户,因为我们害怕得到羞辱,这样的后果是导致行动力一落千丈; 3、懒的第三重境界:“懒”即是赖,赖就是耍赖,拖延的意思 举个洗衣服的例子,某些同学,见自己衣服脏了,心想(第一重境界)一件衣服不值得洗,第二天,觉得又有一件,觉得还是不值得一洗,第三天又有别的事情耽误了,想想还是明天洗算了,等到没有衣服穿的时候不得不洗了(感觉到了压力,产生了悚,那就达到第二重境界啦)另外一部分同学呢?衣服比较多,不那么容易没有衣服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某某同学的脏衣服堆成山的时候,某某同学就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老妈呗!她就开始抵赖了,耍赖皮,衣服干脆不洗了,干脆打“包”带回家给老妈洗,懒发展到第三重境界了,在座的各位同学,有发展到第三层境界的吗?有的话,举手示意下,(为你的勇气,掌声鼓励下)没有鼓掌的同学,说明同学你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为不拖延的好习惯,掌声鼓励下了~~~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懒的三重境界,通过三重境界的分享,我们也找到了懒的根源,我们如何来克服懒呢,从源头入手,克服懒惰,易如反掌,对吗? 下面我们来分享克服惰性的三大法宝方法: 1、法宝一:不心存懒念,保持积极心态 不要想着众生皆懒,要有“心存勤念,众生皆勤”的积极心态,向李嘉诚学习,每天6点

相关主题